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带着机娘回晚清》 一、一八九零 “1890……” 停下笔,透过轮船狭小的舷窗,楚歌沉默地望着仿佛没有尽头的大海。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快三个月了,在正常的历史穿越文里,一部分主角现在都应该有了一份不小的事业。另一部分则是遇见一个或几个红颜知己,最次最次,也是闯出了名声。 而他呢,至今取得的唯二成就之一,是用150英镑的价格卖掉了一块百达翡丽正品机械表。 那块表原价六位数,本来是准备送给他爷爷的。老人家过大寿,平时喜欢收集这个,楚歌就到官方店买了块表,谁知才迈出店门,他就穿越到了晚清。 幸亏穿越的只是时间,人还在上海。不然就他的发型,恐怕逃不了菜市口那一刀。 得,表是送不出去了,人有没有机会回去还两说呢。 转眼间身无分文,楚歌只好给刚入手表找下家。多亏了国家对英语的重视和一身现代化的衣服,他还算顺利的把手表卖了出去。 150英镑,也不知是赚了还是赔了。他不是学金融的,搞不清楚这个年代英镑的购买力。不过,既然从上海到英国,双人间还提供免费饮食的船票才40英镑。想来这英镑,应该算坚挺吧? “指挥官,我们就要到伦敦了。” 一名短发如金色阳光般灿烂的少女推开舱室门走了进来,她穿着学院风的连衣短裙,外面套着一件风衣。 这名少女,更确切的说,战术人形M1911,如果发现金手指也能算成就,她就是楚歌另一项成就了。 “是吗?终于到了……” 楚歌将刚刚写完的论文收好,起身活动活动筋骨,长叹道:“这段时间委屈你了,跟我挤在这样一个不比牢房大多少的地方。” “不是这样的”,女孩摇了摇头,天蓝色的眼眸专注地望着楚歌,秀丽面容上露出略显羞涩的微笑。 “我很高兴能和指挥官待在一起。” 楚歌面上一热,揉了揉女孩的头发,微笑道:“虽然这么说,但这样的空间还是太小了。我们回去的时候就不用这么挤了” 看了眼墨水未干的稿件,楚歌笑容愈盛。 “最起码,也要买下一艘船吧……” 天黑之前,伦敦到了。 一眼望去楼房如林,行人如织,运船如梭。 不愧是这个时代最繁华的城市,但也只是这个时代。对来自后世的楚歌来说,现在的伦敦实在说不上宜居。 不说还没有被发明的公共卫生概念,不说因为各种工业生活废水而散发着恶臭的泰晤士河,也不说隐隐呛人的空气。 只看着码头周围很不少的,如同见到了什么奇珍异兽而一脸惊奇的英国人,楚歌就难以保持住好心情。 虽然知道这个时代黄种人被看不起纯粹是满清自己不争气,但楚歌还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厌恶这里。 没有人会喜欢仗着身强力壮就来抢夺你祖产的强盗对吧?如果有,请自觉去精神科挂号。 不过讨厌归讨厌,楚歌短时间内也没有离开这里的打算。 开玩笑,没有把满清赔偿出去的银子全挣回来,他哪也不去! 默默算了算满清此时已经赔了多少银子之后,楚歌修改了计划。 至少在把满清赔偿出来的银子挣回来一部分之前,他哪也不去! 没办法,从1840一鸦战争开始到1890这五十年间,满清赔偿出去的银子已经达到了四千万两。 四千万两! 折合成英镑大约是五百五十万。 楚歌就是到甲午年也不一定能挣到这么多钱。 他来伦敦确实是为了赚取资本,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改变国家屈辱的近代史,阶段性目标就是改变甲午战争的结局。 所以在1894年之前,他是一定要回国的。 叫了辆马车,无视车夫对两人组合的惊愕和高高在上的语气,他们离开了码头。 坐在缓缓行驶的马车上,楚歌又一次思考起自己的计划。 磺胺、塑料、尼龙、圆珠笔……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太多了。楚歌在穿越后最庆幸的一件事不是他带着金手指,而是他学的是化学。 果然是学好数理化,穿越古代也不怕。 不扯了,转回正题。 能在这个时代挣钱而且是挣大钱的东西很多,但是在制作出这些东西之前,他得先有名声。 实力、金钱、专利、名声。 在这个时代,只有最少具备这四样东西中的一样,能挣到的钱才会变成挣到的钱。如果一样也不具备,那么钱可是会吃人的。 楚歌现在有什么? 实力?一只枪娘。 金钱?有钱他还来伦敦干嘛?直接大建一波带着几十号舰娘去打劫日本不香吗? 专利?如果楚歌现在就制作出磺胺并申请专利,那么最好的结果就是他低价将专利转让出去。否则,嘿嘿,伦敦这样港口城市可是很容易失足落水的。 所以最先要取得名声。 能让他得到名声的东西已经在手提箱里了,就是他下船前才写好的手稿。 内容是,血液的研究与分类。 对现代人来说,血型已经是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了。但在这个时代,还要等上十年才会有人注意到血液的不同。 现在,不用再等十年了。 马车兜兜转转,最后停在路边。 车夫指着一家店铺,冲楚歌说道:“这就是附近最好的旅店了。” 楚歌点点头,结清车费和M1911下了车,正要拎行李,又转头看向车夫。 “你知道附近的邮局吗?” “当然,” 正眉开眼笑数着硬币的车夫立刻抬起头,完全没有了初次说话时的高傲感,一脸谄媚的笑道:“只要您再付三个先令,我一定用快最平稳的速度把您送到邮局。” “那你就在这等一会吧,我一会要寄信。” 楚歌拎起手提箱,转身走进旅店。 旅店里还算干净,老板是个膀大腰粗的中年男人,坐在柜台后看着报纸。 楚歌推门牵动风铃,他就看了过来。出乎楚歌意料的,看到一亚一欧,一青年一少女这样少见的组合,他也只是惊讶了一瞬,然后就又低头下看报,随口用闷雷般的大嗓门问道:“单人间一天4个便士,提供早餐晚餐。开几天?” 1英镑=20先令 1先令=12便士 一间房才4个便士,楚歌明白车夫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了。 宰客这种行为,还真是古今中外都如是啊。 回过神,都快忘了财大气粗是什么感觉的楚歌毫不犹豫地道:“给我开……” 二、风起之时 “两” “指挥官”,M1911突然开口,用汉语说道:“我是您的手枪。” 话来的突然,楚歌望向少女,发现她的神情十分郑重。 楚歌也不由严肃起来,沉声问:“是的,所以?” “我是您最后的防线”,M1911认真地说道:“如果我和指挥官分开,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失职。” 原来是在担心这个啊。 楚歌笑了。 “你当然是我的手枪,但也不只是我的手枪。” “在船上是没有办法,但现在不同了。你、我,都需要私人空间。” “这是命令。” 少女闷闷不乐地低下头,楚歌揉了揉她的头发,转头对旅店老板说:“两间相邻的单人房,先开半个月。” “跟我来吧。” 店主人站起身,领着两人向二楼走去。 选好房间,交付房费,放下行李。楚歌正要带着M1911出去,坐回柜台后看报的店主人突然问道:“第一次来伦敦?” “没错。” “旅店晚九点关门,” 他头也不抬的道:“不要回来的太晚,走夜路最好坐马车。顺便说一句,载人马车的价格是每英里一个便士,不到一英里也按一英里收费。” 楚歌略带诧异的看了眼店主,点了点头,“谢谢。” 之后就没什么好细说的了,寄出论文,在等待柳叶刀或者是自然的回函之时,楚歌也将之后要公开的论文准备好,只等风起。 没多久,《柳叶刀》,英国最权威的医学杂志回函表示愿意刊登楚歌寄过去的论文。 虽然《柳叶刀》是医学杂志,在受众面上不如《英国自然杂志》广泛,但自然的回函迟迟未到,摆明了不愿意相信一个东方人的论文。 即使楚歌已经将血型主要分类和如何检测血型的方法写的清清楚楚,但他们恐怕连用实验证明一下的欲望也没有。 这很正常,谁叫楚歌在寄给自然的论文里刻意强调了自己是中国人呢? 他是故意的。 于是,风先从伦敦医学界刮起了。 血型的发现解决了困扰医学界多年的输血难题,有不少英国皇家医学会的成员都写信给楚歌,希望能和他面谈。 但当他们发现楚歌是是一名东方人后,风向就转变了。 楚歌遭遇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因为血型的检测方式很完善,所以质疑大部分都是人类学上的。 很多人都不相信,一个来自科学荒漠的东方人,能够写出这样足以影响医学进程的论文。 他一定是剽窃了别人的发现! 这样的论点汹汹而来,不得不说,这群盲目傲慢的家伙还真猜对了。 可惜没用,时间的跨度太过残酷。在议论声最激烈的时候,楚歌寄出了第二篇论文。 关于抗生素磺胺的研究。 投稿的杂志,还是自然。 之前说过了,《英国自然杂志》是英国最著名的科学杂志,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在这个时代,英国才是毫无疑问的人类灯塔,某个未来的灯塔国只是区域性的大国,地位离世界强国远着呢。 所以英国最著名的科学杂志,就基本上等同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杂志。 自然,《自然》周刊每周最少都会收到数以十计的科研论文,这其中既有足以改变世界的发现,也有荒诞不经的呓语。如果编辑的眼光不够,那就会闹出大笑话。 比如之前收到楚歌投稿的倒霉蛋,他现在就快被调离到其他位置了。 不管楚歌的论文是怎么来的,一名科学家在人体科学领域上的重大发现居然只能在《柳叶刀》这样的医学杂志上发表,这简直太不幸了! 对《自然》来说。 虽然楚歌没有将《自然》拒稿的事情宣扬出去,但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让《自然》的主编感到颜面无光。 所以对楚歌寄来第二篇论文,每一名编辑们都以谨慎的态度对待。 他们以为这个研究血液的科学家又在血液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谁知道仔细阅读论文之后却发现,这是一篇关于一种被楚歌命名为“抗生素”药物的论文。在文中,抗生素被描写成专治绝症的神药。 因为没有进行真正的临床试验,论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都是根据德国生物化学家格哈德·多马克在1935年发表的那篇关于百浪多息研究的论文改编的,通篇都是对小白鼠的状况描写。 但在动物身上得来的实验数据又怎么可能代替临床实验呢? 这篇论文如果来自别人,《自然》的编辑们肯定会将它原路退回。这样一篇不够严谨学术报告是不可能在《自然》这种世界级的杂志中发表的。 但它的投稿人竟然是楚歌,这个刚刚发现了血型检测方法又差点让《自然》闹出一个大笑话的东方人,整个杂志社的编辑都不得不对此报以谨慎的态度。 同样的错误犯一遍还可以说是粗心大意,犯两遍那就是贻笑大方了。 严肃讨论之后,经过《自然》杂志的主编亲自发话,楚歌的这篇论文终于得以发表。 论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轩然大浪。 此时的欧洲,对很多疾病都没有抵抗的方法。一次微弱的感冒或是一道小小的伤口就足以让人死于非命。 而磺胺能抑制多种细菌的繁殖,治愈各种伤口感染、肠道感染、伤寒、骨髓炎、淋病、梅毒、败血症等多种此时还全属于无药可医的“绝症”。 这简直是上帝的恩赐! 但上帝为什么会将恩赐交给一名东方人呢? 无数人为此扼腕叹息,也有更多的人怀疑这种药物是否真的存在。 舆论如同大潮一样汹汹而来,众多如《泰晤士报》一样的大型的报社记者都蜂拥到这家不大的旅店内,将旅店堵得水泄不通。 这正是楚歌希望见到的,通过这些发行量极大的报纸,他向全世界鼓吹磺胺的药效,并且希望能争取大量愿意参加临床实验的志愿者。 报纸发行之后不久,就有一些被疾病困扰的人找上门来。 这太快了,原本楚歌认为只有真正得了重病的人才会来参加实验,但来的人里有不少只是轻症。 看来有不少人被勾动了,楚歌不在乎来的人究竟是“自愿的”还是“被自愿的”,反正他们拜托了病痛的折磨,自己的计划也正在走向成功。 这就够了。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