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世战1662》 楔子 2017年初夏,在静谧的夜色里,八个身穿大五叶迷彩服的男子端着弓弩,脚踏战靴,出现在云南境内山区一所全封闭式学校附近。 “迅速占领制高点,突击组跟我摸进去。”为首一个人低声下令。“记住,拿到证据立刻撤退,切勿恋战。”“明白。”几个短促有力的声音传来,随即八人分成三组,两人奔着校门对面的山梁而去,剩下六人三人一组,向着学校两侧的平房移动。 一声破空的哨音,漆黑的学校竟然灯火通明,几十号穿着黑衣的精壮汉子拿着长刀,冲出楼来。“妈的,败露了。”带队的男子说道,“我给你们断后,撤。”余下七人纷纷在对讲机里说了声保重之类的话,消失在夜色里。待对讲机里都是一些杂音的时候,他猛地跳出掩体,端起短弩对着人群就是一箭。这一箭瞄着人的肚子射去,精制的无羽箭在劲弩的强大力道下,把三个人射了个对穿,然后迅速上弦,又是一箭,这时人群已经散开,只射倒一个汉子。剩下的人也发现了他的位置,一拥而上,几十米的距离全力冲刺只需要十秒,他意识到事情不妙,关掉对讲机,向山林里撤去。在后撤的路上他也时不时的往回射出几箭,但在高速移动中命中率实在不敢恭维,五箭只能射中两箭,好不容易撤进了树林子里,他长呼了一口气,往腰上一摸,空荡荡的,箭已经射完了。他心中一凉,望着几十米外气喘吁吁但又如狼似虎的二十多条精壮汉子,拔出腿上的06式多功能匕首,打开道路,向丛林深处走去。 他在路上时不时地停下,埋伏在树丛里,借着夜色隐匿身形,时而暴起给最近一人致命一击,然后飞速跑开,在灌木横生的丛林里竟然如履平地。转眼间已经缠斗了两个小时,他每次都是以逸待劳,迟滞了黑衣人的脚步——这些汉子虽然健壮,但脑子明显没那么好使,见人越来越少,于是就派了几个人去搬救兵。又一批追兵很快就到,这批人带着照明工具和狗,自己可能无处遁形,他见状不妙,撒腿向远处有水声的地方跑去,后面人不紧不慢跟着,他已经有点累了,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加速向水边跑去。水声已经不远了,可是旁边还是荒郊野岭的样子并没有见到水。一股寒意在他心中升起,难不成今天就栽这了,他看到一块裸露的岩石,便跑过去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要老命,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水声正从下面传来。 站在悬崖边,身后的手电光线只有一百多米远了,犬吠的声音越来越近,他自知今天算是栽了,于是心一横,大不了十几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他快速用匕首刨了一个坑,从口袋里取出油布,包住短弩和通讯工具,埋了并伪装好,还刀入鞘,按上匕首扣,纵身跳下悬崖。 后勤部 完成了军官培训之后,军官们已经开始带着手下的士兵操练了,校场上每隔不远就有一个百十人的队伍,还有几个队伍一起比着谁的队列更齐、更威猛、更标准。好像是入学军训,或者说更像是部队的新训。王东伟看着这场面煞是满意,想起自己之前军训的时候跟教官单挑,心里美滋滋的,终于自己也能号令这么多人了。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光有一支强劲的作战部队,没有后勤保障,那不就是闪电战吗,一旦敌方硬抗下了这波攻击,自己没有粮草了,就只有等死了。王东伟叫来赵戈,让他管理这里的事务,便下山去找吴三桂吴大帅了。向吴三桂汇报了山上的事情之后,王东伟问:“不知大帅之前答应的织造厂钢厂瓷窑怎么样了?”吴三桂早有准备:“都已经准备好了,过半个时辰咱们就动身。”王东伟放下心来:“那甚是好,接下来三个月时间,我恐怕就要在这几个厂里住了。等半年之后,我军彻底形成战斗力,便会让大帅您检阅。”吴三桂哈哈一笑,二人闲聊着,等着下人准备好车马。 二人坐在一辆车里,带了几个随从,颠簸了一个半时辰才到目的地。三者合一,都在深山里,距离王东伟的红军驻地只隔一座高山,设备和工匠都已准备就绪,只等王东伟带来技术了。王东伟逛了逛厂区,不得不赞叹吴三桂的效率。除了崭新的设备以外,那堆积如山的铁矿石和焦炭就够用好一阵了。王东伟把工匠集中了起来,跟他们讲了讲最近的安排就准备回驻地了。第二天一早,王东伟便找来了赵戈:“我这几个月要去山那头的厂子里研究东西,你就带着兄弟们好好练,每七天我会回来一趟,半年之后,吴大帅要过来检阅咱们的部队,到时候就可以去打鞑子了。”王东伟把安排一一讲给了赵戈,带上笑笑,便往厂区去了。 等王东伟到了厂区,工匠们已经忙碌起来了,第一锅铁正在炼,瓷窑也烧的火热,大批的棉帆布已经上了裁缝们的工作台。王东伟找来工匠中管事的把昨天连夜绘制的图纸交给他,那是王东伟设计的各种轻武器的图纸,工匠的领导也是有经验精益求精的老工匠了,领了命令准备模具了。王东伟又到了织造厂的地界,让裁缝先别急着做衣服,在棉帆布的基础上,每隔两分再补上几根线,这样布的表面就是格子状了,王东伟试了试,撕了一个小口,因为有补强处理,裂口没有扩大王东伟又找来黑、墨绿、土黄、草绿、黄绿的染料,一通乱滴,大概成了德斑迷彩的样子,到远处草丛里试了试,出了五丈远,几乎发现不了,王东伟这才让裁缝们开始做衣服,与战袍不同,王东伟要求这一套衣服要几乎合身,穿上精干,而不像那些迂腐的老学究那样宽袍大袖,因为军中人体格都差不多,所有迷彩服都按照一个规格来,王东伟还在领口、膀子的位置留了一条有扣子的带子,用来挂身份标识。王东伟又到了瓷窑,这里一直闲着,王东伟让他们就地采集一些矾土烧,一个月之内要掌握烧制工艺,后世的氧化铝陶瓷就是这样的。 客串了一天的监工,王东伟也有些累了,接着在厂区转了转,突然一拍脑袋,战术背心、臂章、领章、军衔还没研究出来,赶紧跑到了织造厂,指导绣花匠制作各种标志:左臂佩戴军旗,直接把缩小的军旗绣上去便是。右臂佩戴军衔,士兵军衔是按照兵龄分的,前五年依次是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上士,然后每过五年依次晋升为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士兵的标志是中间拐弯的杠,列兵上等兵是一拐和两拐,到了士官会加两杆交叉的火铳,下士是火铳加一细拐,中士是火铳加一粗拐,每升一级加一细拐,每两细拐自动合成一个粗拐,到了一级军士长就是三粗一细了;军官从少尉开始,然后是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上将、元帅;尉官标志是一根直杠贯穿着一到三个五角星,分别代表下尉到上尉,校官是两条杠夹着一到四个五角星,代表少校到大校,将官是一对鹰翅膀加一到三个五角星,分别代表少将到上将,元帅的标志是一只双头鹰,虽然说跟北方罗刹国的国徽冲突,不过王东伟表示:这迟早是我们的地盘。领口是军种标识,总共有四种,但目前只用一种,陆军是一个圆圈中间有一个十字,就像现在瞄准镜那样;未来的水师称作红海军,是一个巨大的船锚;未来的天军称作空天军,标志是一只鹰;未来的伞兵部队叫做空降军,标志是一具降落伞;未来的战略打击部队叫做战略火箭军,标志是一支加粗的箭矢。 到了晚上,王东伟把所有工匠聚集在了一片空地上,大声对下面喊道:“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那些搞奇淫技巧的,你们有一个新的名字——红军后勤部!”下面掌声雷动,没有什么比肯定他们地位更令他们高兴的事情了。王东伟看着火候差不多,便回屋找笑笑玩去了。王东伟和笑笑的进展很顺利,几天时间就消除了隔阂,像是亲兄妹,笑笑从小也没怎么受封建思想影响,不仅是天足,而且还跟王东伟打闹到了一起,王东伟心里倒也愧疚,要把这丫头收了倒也对不起那个世界的人了,不过自己能不能回去都是个问题,想到这,王东伟捏捏笑笑脸上的婴儿肥,各自睡了。 第一代轻武器 这几日王东伟闲的不行,除了客串一把监工就是在自己的小院里和笑笑逗闷子,当然他的内心可没有那么简单,厂里的这点东西虽然目前够用,但坐吃山空可不是他的风格,他现在正在想着之前学的地理知识,利用好附近的资源,以后把队伍发展壮大。 部队的钱粮倒是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战时的机动能力甚至不如鞑子,部队要向机械化的方向建设。想要机械化,那么大量的钢铁和石油是必须要有的,虽然云南物产丰富,但是石油这种东西还是比较稀缺,越南那边倒是不少,想到这,王东伟找到吴三桂留下的信鸽,拿来纸笔,写了一封信。大概就是要吴三桂向清帝上书,去征服越南缅甸一带,抓回永历帝,这样不仅可以让清帝放松警惕,还可以拿到不少资源,发展自身力量。 云南的夏天十分炎热,在这种环境下练兵,容易发生中暑,王东伟自然经验丰富,命山寨带来的马弁去市场上买几车绿豆回来,用山里的泉水熬汤,敞开了供应,几日下来,竟然没有人中暑。除了补强棉帆布的迷彩服,王东伟还设计了一种用麻帆布制作的迷彩战术背心,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挂点,可以挂载配套的挂件,更重要的是,这战术背心的中间还有夹层,可以装用来保护要害的插板,这插板可以是铁板,可是王东伟准备搞氧化铝陶瓷板,不但防护水平更高,还更轻便。 钢厂那里也有了成果,王东伟给的图纸里面每种武器都造出了五件,让王东伟亲自试验。由于技术的限制,底火是一块微小的燧石和铁砂受冲击摩擦出火花引燃***,***暂时也只是黑**,枪膛枪管都是由工匠们连夜攻关、多次淬火而成,强度和寿命几乎可以赶上现代枪械,枪管里也是王东伟独创的膛线,拉膛线可费了工匠们不少力气,每一次试制的工艺、数据、结果都记录在案,现在摆在王东伟面前的都是最优方案,只要他一声令下,立刻可以量产。王东伟拿起面前的一把造型粗犷手枪,全长七寸,空重二斤有余,晃了晃,居然没有异响,赞叹了一声,随后试了试弹簧的强度,觉得比较满意,便把它拆开,看看内部做工。 这不看没事,一看吓一跳,易锈蚀的地方全都按照王东伟的方法做了烤蓝,枪膛和枪管外面是烤蓝,里面是金属本色,四条膛线不深不浅、不密不疏,还有一层油脂泛着亮光,再看看套筒和枪身的连接,简直严丝合缝。王东伟把枪组装回去,往弹匣里压满了18发弹头直径为一分八毫,全长一寸的铜壳铅头钢芯弹,子弹自然地在弹匣里交错排成了两列,王东伟点点头,拉动套筒,让子弹一颗一颗地从枪膛中退出,整个过程流畅无比,重新装好子弹,便用套筒上面的缺口准星三点一线瞄准了十丈远处的一棵碗口粗的小树,扣动了扳机,然而枪没响,旁边负责制造发射机组件的工匠插话道:“王司令,您没关保险。”王东伟尴尬地笑笑,拨开了一个个不起眼的扳把,重新瞄准,随着有规律的18声巨响,套筒停在了后面,王东伟道声好枪,便去观察目标了。王东伟刻意瞄准的是大树树干的一个点,已经变形的弹头嵌在了树干里,但树干后面依然有几个小孔,明显是钢芯打穿的,所有子弹都落在了瞄准点方圆一寸之内,看来精度还不错。王东伟让人到河边搞来一盆淤泥,把枪放了进去,然后拿出来固定在地上,用绳子拉动扳机,居然可以照常击发,遇到剧烈撞击也不会走火,王东伟暗自感叹这群工匠的水平,这性能都赶上现代枪械了。 接下来是冲 锋 枪,有可以伸缩的钢条做**,有二尺长,空重六斤有余,用可以装三十发子弹的弹匣供弹,另有特制的75发弹鼓,发射手枪弹,经过暴力测试之后表现良好,精度也比手枪高出不少,射击速度也很快,但是连发的精度就不敢恭维了。自动步枪全长三尺,空重将近十斤,有可以抵肩的钢折叠**,口径也是一分八毫,子弹长度为二寸,用20发弹匣供弹,性能良好,精度比冲 锋 枪高,射速比冲 锋 枪慢上一些,但是射程更远,还有装短枪管的短步枪,长度缩短了六寸左右。班用机枪沿用自动步枪枪身,换上重型枪管,有两脚架,空重比自动步枪重二斤,用100发弹鼓供弹,火力持续性大大增强。精确射手步枪全长三尺六寸,重十斤出头,半自动枪机保证精度,装重型枪管,也配有两脚架,可以和自动步枪或者班用机枪互换供弹具,精度极高。重机枪长七尺,重二百多斤,有可以拆卸的三脚架,口径为四分,子弹全长四寸有余,弹链供弹,结构简单,输出暴力,可靠性极强,射速比自动步枪略低,平射射程可达一里地。除了枪,还有比较简单的低膛压火炮,有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用来打击集群目标和公事。王东伟不知不觉发明了线膛枪和定装弹药,就凭这点,红军已经领先世界几百年了。除了这些相对简单的***以外,高膛压火炮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当中。王东伟问负责记录的工匠:“今天这些武器都是哪日的方案啊?”工匠答道:“回司令,手枪和冲 锋 枪重机枪都是五月四日的方案,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和精确射手步枪是五月六日的方案,手枪弹是五月一日的方案,重机枪弹是五月四日的方案,步枪弹是五月六日的方案。”王东伟乐了,这也太巧了:“你就按这样记:*****,五四式冲 锋 枪,五四式重机枪,五六甲式班用机枪,五六乙式自动步枪,五六丙式短步枪,五六丁式精确射手步枪,五一式手枪弹,五四式重机枪弹,五六式步枪弹。别记混了哈。”工匠暗自称妙,这种命名方法虽然没有六扇门那样拉风,但是很严谨,更好记忆。 技术革新 王东伟转到了钢厂附近,突然闻到空气中有一股刺鼻的味道,顿时有些生气,喊来了钢厂的负责人,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负责炼钢的工头一边拿着帕子擦着汗一边说:“司令啊,咱们现在用的都是黄铁矿,虽然出来的铁比较多,但是这个味道是不好避免的。”王东伟灵机一动,带着几个工人用管道把废气接到了一个水池子里,时间长了就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酸液,王东伟起名管它叫硫酸,这样制造的硫酸虽然不是很纯,但浓度确实不低。取的时候要用铁质或者琉璃的容器,绝对不能用手碰,这玩意一会就可以把皮肤炭化,碰到衣服直接就是一个小洞,几乎是见啥灭啥。 工厂里的硝石还有不少,王东伟便取来一部分硫酸,把硝石溶进去,会生成一种酸雾。把酸雾收集起来,与水结合,经过无数次的冷凝、溶解,一种新型的强酸又诞生了。这种强酸由于硝石是重要原料,便被称作硝酸,硝酸比硫酸更为强劲,连硫酸都奈何不了的铜都可以轻易腐蚀。王东伟依稀记得以前看的书里讲过,这两样东西混合起来与其它东西结合可以制造大杀器,便叫马弁去搞一车棉花来。 与此同时,吴三桂的回信已经到了,清廷已经同意了出兵东南亚,估计没有两个月就可以征服那里的蛮夷。与好消息一同到达的,还有几车用木桶装的东西,打开一看,都是一些黑乎乎的粘稠液体,王东伟大惊:“这不就是猛火油吗!”有了这玩意,部队的机械化才能够实现。于是,大杀器的研制便耽搁了下来。王东伟命工人造了一个大锅炉,把猛火油都倒了进去蒸馏,通过控制温度来分馏出不同的东西。 锅炉造了整整三天,等找了个厂房安装好就是五天后了。王东伟先往锅炉里倒了几桶猛火油,分馏出了几种轻重不同的油,有的一碰火星就爆燃,有的需要高温才会燃烧,烧完不会留下什么渣子,还有几种比较稳定,可以做润滑油,最后是一些渣滓,和柏油有一些相像,可以铺路用。王东伟随即让工人们将石油工业操办起来,分馏出来的产物分类收集起来。马弁的棉花也拉来了,足足有一大车,王东伟取了一部分,放到硫酸硝酸的混合酸里,压的严严实实,整整一陶罐硝化棉就这样诞生了。王东伟也不着急试,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内燃机研发了。 虽然这半个多月工夫王东伟总是没日没夜的搞科研,但也没少陪笑笑。反倒是把人家小女孩培养成了夜猫子。跟着王东伟天天吃好的,腰上肚子上倒也长了不少贼肉,两个人独处时,经常互相捏对方身上的肉,王东伟虽然是一个猛男,但可不是那种浑身腱子肉的,虽然整个人有千斤之力,但他留了个心眼,故意在肚子上养了一层脂肪,不仅可以减轻冲击,原来和女朋友在一块的时候还可以互相捏捏。二人是一见如故,关系很快就特别熟络,笑笑之前也提过想嫁给王东伟,可是王东伟总是点着笑笑的鼻梁说她还小,过几年也不迟。话是这么说,但二人都没有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没少干伤风败俗的事情。虽然没有到床上做那事,可是在打闹过程中俩人手都不老实,免不了坦诚相见。王东伟喜欢怀里抱着东西睡觉,笑笑也是喜欢趴在王东伟身上的感觉,于是两人晚上就睡到了一起,因为二人最后的那点操守,天天抱着睡一块倒也相安无事。 王东伟爆肝画出了内燃机的图纸,便让兵工厂那些匠人去造几台试试,由于现在还没有技术制造火花塞,便只是准备制造一些大功率的柴油机。王东伟把图纸交给工匠的负责人之后,半天功夫,一台硕大的柴油机就造出来了,虽然有排气筒什么的,但是进气和散热都没有研制。往燃料箱里加入了一些柴油,又往发动机的专门地方加注了机油之后,用一把摇柄插到柴油机中轴的一个槽里面,摇了几下,顿时排气筒里冒出一大股黑烟,机器咆哮了起来,将节流阀调大一点,无论是出烟量还是声音,都更大了。如果有测速的东西,可以发现转速变快了。除了柴油机,还有结构比较复杂的变速箱,里面有几十个大号金属齿轮,齿轮和轴上面都裹满了润滑油,有钢索控制的离合器和变档器,除空挡外有八个前进挡两个倒挡,几根钢索可以与踏板和排挡杆连接控制接上内燃机可以实现相同转速功耗情况下不同的功率和扭矩的输出。王东伟当即下令,将柴油机和变速箱投产,先造个三四百套,不过这也是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主要的还是单兵及班组火器,毕竟这种体积庞大柴油机是个油老虎,吴三桂送来的原油提炼出的柴油只够这几百台柴油机试车的。 想到火器,王东伟又是一声暗骂,***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底火还没有新的替代品,王东伟从厨房搬来一大坛高度苞谷酒,抿了一口,酒精度足有七十多度,他大喜,找来一些水银溶进了硝酸,然后与烈酒反应,得到了一种新材料,他取了一些放在桌上,拿匕首的刀背一砸,顿时火光一闪,他喜出望外,便把这些雷 酸 汞收集了起来,把制作工艺教给了几个工匠,便去补觉了。 又过了两天,就到大暑了,王东伟大手一挥,让工人们放假三天。到了傍晚,有几十个工人实在无聊,便坐在厂区后面的一片大空地上聊天乘凉,王东伟拿着那瓶硝化棉走到空地中央,工人们赶紧起来喊一声司令好,王东伟很受用,让他们把兵工厂的管事叫来。片刻过后,管事的到了,王东伟对这位工匠耳语了几句,工匠大惊,王东伟扬了扬手里的陶罐,找缝插了根捻子,点燃之后掷了出去,掌心大的陶罐拖着火星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在十五丈开外的树林上空炸开,除了巨大的火球之外,破碎的陶片还砍倒一片树木,王东伟把******工艺又是教授给了兵工厂的人,从此以后的弹药都使用这种新型的、强劲的火 药了。 此面向敌 厂区放假这几天很快就过去了,工厂继续全力运转。没过几天,王东伟带上了一百多把*****,拿回山寨装备给干部们。除此以外还有两个神秘的木箱,除了军工厂核心的工匠和王东伟常笑笑没人知道里面是什么。厂区和营寨虽然只有一山之隔,但山势崎岖,只能绕上十几里的路才能到达。到了营门口,王东伟便看见两个哨兵拄着红缨枪直挺挺地站在大门两侧,见王东伟过来,其中一个哨兵喝道:“干什么的!”王东伟倒是暗暗称赞,看来这边的新训工作还是可以的,虽然只有一个月,但是基本的规矩已经是烂熟于心。虽然他们都认识王东伟,但是在严明的军纪面前也不敢造次。王东伟笑了笑,拍了拍哨兵的肩膀:“干得不错,去通知一下你们张参谋长吧。”那个哨兵喊了声是,把红缨枪交给了同伴,向后转跑步去请张大彪了。 王东伟等了一刻钟,只见张大彪一溜小跑来见王东伟,张大彪带着王东伟以及一车五四式 手枪走进营区,校场上传来军官和士兵的口号声,虽然在那个时代一千多号人不算多,但是这个气势完全可以压倒上万人。红军的这些人早年都是工农出身,满清入关之后一路向南逃,这期间他们的家人都是丧命于清鞑子之手,大多数人在满清入关的时候都还是个孩童,逃难路上逐渐成长为血气方刚的青年,刻骨的仇恨使他们聚集到了一起,但是只有几千人,对抗满清铁骑只能是以卵击石,只好在天高皇帝远的云南深山中占山为王,劫富济贫。大多数人的年纪都跟王东伟差不多,但王东伟毕竟是现代人,营养好,看起来得有二十好几,体型也是那种彪形大汉,便很好树立威信。战士们一听见可以报仇,便也是刻苦训练,在他们眼中,最强的军队就是岳飞的岳家军,军纪严明便是最基本的,官兵一致也是求之不得,没有了繁文缛节更是让所有人为之惊喜。 张大彪找了个喇叭到校场上喊道:“所有干部集合一下,值班员继续带队训练。”不到三十秒,干部们便已经列队完成,整整齐齐排在了王东伟面前,王东伟点点头:“不错。”便把这些军官带到了那十几个木箱跟前。王东伟找来一把物理学圣剑,打开了木箱,只见每个箱子里整整齐齐的摆着十个油纸包。王东伟打开一个油纸包,里面赫然是一把造型粗犷但又不知道像什么的东西。王东伟先是让每名干部来领了一个油纸包,打开平铺在面前,然后熟练地分解,只见一个个带着一层油的金属机件闪着幽光,露在外面的部分都有表面处理,避免了反光还防止了锈蚀。好多干部学者王东伟的样子拆开手枪,但是实在是学不会,此时王东伟已经把枪重新组合了起来,看见干部们抓耳挠腮,便笑了笑:“你们先别瞎弄,看我的。”说罢卸下弹匣,拉了几下套筒验枪,打开保险,用弹匣的底板凸起卡进空仓挂机柄与枪身之间的空隙,用手一压便撬出了空仓挂机柄,随后退下了套筒、枪 管、复进机组件、发射机组件,军官们倒也是聪明,很快就学会了,等每个人都把手里这个大铁疙瘩研究明白了,王东伟从油纸包里取出两个个纸盒,每个纸盒里面是100发手枪子弹,他熟练地把子弹压进弹匣,拉动套筒上膛,对着十丈开外的稻草人打了三个doubletap,瞄准的分别是稻草人身体的左右半边和头部,看了看着弹点的情况,王东伟暗自道:“精度不错。”见手里的家伙能打响,队伍里的一个连长却不服了:“团长,这玩意发射的花生米连稻草人都打不烂,俺看这还没俺的飞蝗石好使哩。”王东伟知道,这枪使用的是小口径弹药,打稻草人确实看不出有多大伤害,但是面对这些文盲,扯什么科学原理肯定没用,便笑了笑:“这位小哥,你说你的飞蝗石厉害,不如咱们比试比试,实践出真知嘛。”见王东伟也不摆架子,便大大咧咧地说道:“那甚是好,也让俺见识见识这铁疙瘩的厉害。”规则很简单,两个人同时打五丈之外固定住的二尺见方的铁板,虽说是铁板,倒不如说是铁皮,充其量也就相当于现在彩钢板最上面那层。王东伟又压满两个弹匣,走到自己的站位,身体前倾,双手持枪下垂,紧盯目标,飞蝗石先出手了,一颗颗鹅卵石在铁板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凹坑,王东伟随即开始速射,伴随着一声声有规律的巨响和金属撞击的声音,套筒在飞快的往复运动,一枚枚弹壳从抛壳口飞出,还冒着股股青烟。再看远处的铁板,除了大大小小的凹坑以外,还有同样数目的细小的弹孔,王东伟见自己的节奏赶上了,正好第一个弹匣打空,他使用了一套单手换弹匣,瞬间装上满弹匣,压下空仓挂机柄,套筒复位,继续倾泻火力,只不过这次目标不是铁板,而是已经掷出去的鹅卵石。王东伟以前就经常用朋友的airsoftGBB打扔出去的瓶盖,基本上可以做到百发百中,现在打相对他移动较慢的鹅卵石更是不在话下,再看那边,飞蝗石同志脸憋得通红,用了吃奶的劲往靶子上甩鹅卵石,希望用火力密度压倒王东伟,无奈那边实在太快,赶上自己的节奏之后反而开始打自己的鹅卵石,更为妖孽的是,坚硬无比可以把钢刀打出缺口的鹅卵石遇到花生大小的子弹却是立刻化为齑粉。王东伟第二个弹匣打空,飞蝗石这里却没有鹅卵石了,这便到了他的表演时间,他的节奏放慢了一些,但准头更好了,最后18发子弹直接从铁板上切下来一个小圆片。这场精彩的比试让军官们对王东伟心服口服。要知道那可是铁板啊,像飞蝗石那样的猛人都只能打出凹坑,这个铁疙瘩射出的花生米却可以把铁板打的千疮百孔,要是换做人的脑袋,那可不得成烂西瓜了吗。 把瞄准技巧和击发技巧教给了众军官,王东伟便和参谋长张大彪去商讨将来如何对敌了。 两个人很快把团部的人全都集合了起来,召开了一次交流讨论会。王东伟先道:“在下初来乍到,没有与鞑子遭遇的经历,不知鞑子的犀利之处在哪里。”张大彪以前参加过抗清的队伍,自然对清军很是了解:“鞑子军队的骑兵甚是厉害,无论是轻装骑兵还是重装骑兵,都不是一般军队可以抵挡的。鞑子的精锐集中在满八旗,最强有骁骑营、神机营、前锋营。骁骑营为野战骑兵,甚是强悍。神机营装备有火枪,远距离可以轻松压住敌人的进攻,前锋营更是来如影去如风,不可小觑。这些鞑子路过哪里,就把哪里洗劫一空,所到之处民不聊生。”说到这里他停下定了定神,仿佛触及到什么心事。“想要打败这些鞑子,只有建立一支奇军。”王东伟听到这,故意装傻充愣道:“唔?参谋长何出此言?”“如果只是用常规战法,我们人数少不说,鞑子都是河套马、燕云马、蒙古马,我方只有川马、滇马可用,硬碰硬实在不妥。若是我方全体官兵都装备五四式 手枪这样的神兵利器,再装备上刀枪不入的甲胄,大破鞑子便指日可待。”张大彪答道。王东伟心说现在人脑子也挺灵光,还没有被完全毒害,便说出了自己的设想:“不瞒大家,我正有此意。除了每个人都可以配备先进火器,还有装着大炮的战车,何愁满清不灭呢。”政委赵戈质疑:“鞑子都是集群冲锋,若是我方的火力截不住怎么办?”王东伟从容回答:“这在我考虑范围内,不如一会带大家看个东西。”说罢便带着众人找了一片空地,摆上了密密麻麻的坛坛罐罐稻草人什么的,打开一个神秘的木箱,从里面拿出一个墨绿色的铁盒子,但是带着弧面,下面还有几个小脚,王东伟把它插在地上,弧面正对着那些坛坛罐罐,摆好角度,便牵出一根细钢丝,走到它后面十丈远的时候,一拽钢丝,之间火光一闪,弧面正对着的三十丈之内的坛坛罐罐都成了细小的碎片。众人大惊,赶忙到木箱子那里翻出来一个盒子端详,只见盒子的弧面上印着四个大字:此面向敌。背面有一行小字:六六式阔刀地 雷。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