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老木杂谈》 《柯南》―913?米花町错综复杂案① #米花町错综复杂的杀人案# #名侦探柯南# #恶意# 看了(913?)米花町错综复杂的杀人案,不免联想到东野圭吾的《恶意》。 借鉴ABCD案。 小区的麻烦精(以下简称A) 居委会主任(以下简称B) 小说初审人(以下简称C) 咖啡店老板娘(以下简称D) 人物大概关系: D热爱推理小说,本来也是一名推理小说作者,稿子初审人是C。同时C与B是好友,C帮助B清理B家古宅的旧物,看是否有值钱的东西。B,C经常去D那里喝咖啡,而A是B,D小区一直制造麻烦,性格恶劣的麻烦精。B需要去找A谈判关于小区的问题。 作案动机: D的小说一直被驳回,C还在D的面前嘲笑D的小说,同时在不知道D是作者的情况下C还把小说作者批的体无完肤。 D怀恨在心,便想要用自己想到的犯罪案件来陷害C。在B,C在咖啡店里讨论了一系列关于宝物的事情,再加上B一直懦弱地没去找A谈判的情况下,D实施了杀人案件。 作案过程: D先在公园把A杀了,然后去往B家,将B伪装成自杀和将B的物件留在A的死亡现场,但是在B家留下破绽。 (D了解到晚上B没办法做不在场证明的情况,同时知道B,C二人关于古宅寻宝的事,所以D为C伪造动机――见财起意) B家的线索指向C,而且D作为一位热心人士深入到案件中,既将警察引向藏有线索(指向D本人)的咖啡厅,又用言语把警察的思路引向著名的ABC案(同样留有线索指向D本人)。 线索: D留的线索: A死亡公园发现B的诊疗卡,凶器锥子→B家有C的打火机→咖啡厅里D所说的古宅寻宝 柯南(警方)发现线索: B有尖端恐惧症→C推理小说初审人的身份→咖啡厅里有D的小说→D是小说作者且作品被C否定 柯南解案思路: 首先在A死亡现场发现关于B的物件,然后去往B的家中发现B已死亡,在怀疑B错失杀人之后畏罪自杀时,D出现否定了B是杀人凶手(B有尖端恐惧症)。然后在D的咖啡厅级注意到书柜里的小说,但是没有想到线索指向。 在抓到C时发现C是推理小说初审人,判断出他有能力制造不在场证明和不留下痕迹。但B死亡现场破漏百出,以此推断凶手另有其人。 而后回到咖啡厅,询问服务员当时B ,C讨论古宅寻宝时咖啡厅在场所有人(龙套一,龙套二)。又刚好发现D拿着小说回家,在经过查证后发现D是作者。 然后思路清晰――D因为憎恨C,所以杀了A,B陷害C。 电视剧《想见你》评价 #想见你# 就在这几天《想见你》大结局火爆全网的时候,陈韵如这个本来存在感薄弱到后面被全网黑的女主,突然完成她的转变。 不是恨黄雨萱,是否定了全部的自己。 当身边所有人都否定你的某些品质更甚至是否定了你的整个人时,你会不会也会想我是不是应该像他们口中一样去生活,去改变自己? 陈韵如在黄雨萱到来之前,她阴郁,内向,没有朋友。但她拥有喜欢的人,也被别人喜欢着。她有着相处不来的弟弟,但也有爱她的舅舅。她即使总是一个人呆着,但她也会在独自一人享受自己的快乐――一个人听歌,跳舞。 但黄雨萱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她的光芒把陈韵如以前的快乐遮挡在黑暗之下。 黄雨萱到来之前,可以说陈韵如是个阴暗不招人喜欢的女孩子,但在黄雨萱到来以后,陈韵如变成了大多数人都讨厌的样子(因为还有我们的莫俊杰小可爱)。 也许就是不喜欢和讨厌的区别吧。 当身边曾经拥有的一切都被否定时,想变成另一个人好像也不是那么奇怪了。 整部剧除了围绕着黄雨萱和李子维的爱情线走之外,还有从头到尾的陈韵如之死的谜底。 黄雨萱从明白了那个录音带的功能之后,就想着要怎么把陈韵如从小年夜救下来。 李子维一开始把莫俊杰推向陈韵如时的行为也更像是想把陈韵如从她自己的世界拯救出来。(他的目的是想让莫俊杰在他出国后能有个伴) 但,陈韵如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被拯救。 她一开始需要的是有人融入她的生活,不是刻意去改变她,更像是默默融入各自的生活,让另一个人的温暖渗入到她的生活。 但她后来,需要的却是结束自己属于陈韵如的一生。还是因为否定。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着身边的人那些看起来很不好的人需要帮忙,然后我们就想去伸出援手。 这不是不好,这是我们善良的表现。 但在输出每一份善良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明白,这份善良是不是那个人真正需要的。 就像陈韵如,如果她的生活没有黄雨萱,也许她会继续阴暗下去,但她不会否定自己,她也可能会慢慢看到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莫俊杰。《想见你》的编剧也说过,可能在陈韵如长大之后,她依然内向,但她会有勇气去正视曾经她厌恶的自己。 我们都想成为黄雨萱,但我们在生活中可能更像陈韵如。 短篇小说《鸟窝》评价 今日语文题目:《鸟窝》(又名:尖叫夫妇的二三事) (琛:倒霉蛋,枫:夫,晶:妇) (丢了戒指)晶: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琛偷了!!! 琛:?! (偷偷买了戒指给他们) 十年后 (找到戒指)晶:啊啊啊啊戒指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枫:啊啊啊啊! (了解当年真相) 枫: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琛!啊啊啊啊琛 (此时琛已死且丢了女朋友) 关于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对于立意,对于审题,对于作文道德观走向,作为一个高三学子,身处高考潮流之中,有着深深不解。 最近一次考试我们学校写了一篇关于战地记者看见一个小女孩着火应该怎么做,是立刻救,还是拍完再救,还是拍完就走。我们语文老师在讲解作文时一直在说设身处地去想,如果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如果是我的话,不只是我,大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去立刻去救。但我是战地记者,在战争中,在很多因素影响下,我会拍完照在救。很多人说你觉得一张照片就能做到什么吗,你觉得不救一个人就可以救很多人吗?你觉得你拍照是对的吗? 很多人都在否定一张记录残酷照片的意义,也许吧,一张照片确实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但是战地记者,这个职业的信仰是什么,是记录下战争的残酷,让残酷被更多人所知,让更多人去反对战争。这是战地记者所相信的,是深信着的,是肯定着自己职业的作用的。如果让我们去想,站在上帝视角去看,确实是一张照片不足以影响人们'。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战地记者,放弃了这个信仰, 他会不会怀疑,我的工作到底有没有意义,我是不是应该放弃我的工作。不是一张照片的问题,而是这其中人对自己职业的信任,没有信仰,谈何努力工作。谁能否定战地记者的作用,但我们的作文导向却是在让我们否定它的作用,谈何可笑。 高考作文导向符合当今社会价值观,但是又有很多互相冲突,你有时候会发现,很多作文立意相互冲突,但我们却要写好矛盾的他们。即使不符合内心所想,即使不符合自己的坚定相信,我们都要努力靠近作文它的导向。因为高考分数要高分就要符合导向,不符合的立意甚至可以称为偏题,分数低到可怕。 很多人跟我说,不要太计较,不要把写作文当作写作。作文只是拿分的一个载体,没有灵魂。我想我无法接受这种说话,我希望用心写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来自我的灵魂,有自己的看法,即使与现实背离。但现实却无法让我实现这种希望,高考制度也没有这种让人思想自由的完整权利。 我想我会改变自己,至少高三这一年,我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没有强烈自主意识的作文机器。 《白夜行》评价 你说一二三打碎了过往消亡 #白夜行# 雪穗和桐原从来没有过希望,打碎过往是他们一辈子的期盼。爱一个人就是奋不顾身,放弃所有。桐原为雪穗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为她清除她梦想完美人生的所有障碍,即使他知道所有的罪恶都会让他承担。 雪穗的人生有桐原守护,而桐原的人生有典子守护,一个明知道躺在自己身边的人不爱自己甚至身份都是假的,还可能是个杀人犯的可怜女人,一个为爱奋不顾身的女人。 一切爱,都是奋不顾身,放弃所有。 关于外国人在中国的永久居住权的条例 这次司法部向大众征集意见可能很少人知道,因为这次意见征集在热搜上待了没一会儿(热搜的撤回有它一定的道理,关于完全民主和部分民主),但先想跟读者说,这次事件应该是大家都应该关注的。 以下是关于这件事情的评论。 刷了知乎和微博,还有其他网站,大多数人都在抨击某专家的:“需要引入外国人来弥补中国的劳动力缺失。” 这句话确实使人感到奇怪。就我所知,至少在当前中国社会,劳动力人口尚未到需要外国人来弥补的时候,而且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都处于一毕业就失业的困境。 所以,我认为如果国家可以把这部分人充分利用起来,暂且不需要担心劳动力缺失的问题。 而高新技术所需人员,我想如果有更好的政策来留住清北等大学大量向外流失的人才,也不需要向外索取人才。 这次关于外国人永久居住权管理条例可以说是中国向外开放的一个进步,但在这片神州大地居住的许多中国人,都对这次条例有着自己的担忧。 我也不例外。 进步在于中国向外开放的进程在前进,向外国人提供永久居住权的申请也是必经之路,毕竟如果世界真的想实和平共通,那么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是必须的。 但,关键在于,这个时间,这个阶段,是否是适合的? 现在中国处于严重的疫情之下,每个国民都深受影响,在这样国力受到损伤的时刻,我觉得,中国最需要的是稳住内部,而不是向外扩张。 所以,关于这次条例,我希望中国**的作为能够明明白白,同时考虑好真正中国人的想法,在适合国情的情况下再酌情开放政策。 而关于申请人所需条件,希望可以做到严格精确并且真实批准,不存在夹带私货,使不适合进入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拥有长久居住权。 说了这么多,简而言之,就是我认为此次条例的出现有它的道理,但它的实行我想应该推后发生。 接下来再讲一些关于中国人对此次事件看法的评价。 就我周围的人,有四种情况,一是完全不知道的,这个占少数(这个数据不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对此次案件的关注度,只是我周围的情况);二是知道一些但不去关注,认为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这个占多数,我身边大多的人大多都冷漠以对;三是知道了解然后极为愤慨激动,这个少数中的多数;最后是知道了解然后觉得还可以支持的,这个少之又少。 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我只想说,中国人还是应该多多关注国家大事,同时拥有自己的了解,在当今社会,做一个有自己看法的人是很重要的。 而对于第三种,我想说的是对于国家政策我们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但身为中国人,首先要稳住阵脚,不要慌张,被别人的说法牵着鼻子走。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了解条例背后的含义,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它的利弊,再由自己的角度去得出和自己一样的人群如果条例颁发,会有什么遭遇,从而去得到自己的结论。 支持or反对,理由是什么? 让自己思绪清晰,绝不被带节奏。 对于第四种,同上。 身在中国,作为中国人,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 如果有心,可以通过正当手段去提出意见,但如果被某些不可抗因素阻止,也不能灰心,绝望,因为我们身在中国。 我们会慷慨激昂地去对待国家事务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爱国。 所以要相信中国。 而如果被不可知的因素阻挡了自己的看法,请努力变强大,只有强大才是真正的武器。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对于立意,对于审题,对于作文道德观走向,作为一个高三学子,身处高考潮流之中,有着深深不解。 最近一次考试我们学校写了一篇关于战地记者看见一个小女孩着火应该怎么做,是立刻救,还是拍完再救,还是拍完就走。我们语文老师在讲解作文时一直在说设身处地去想,如果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如果是我的话,不只是我,大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去立刻去救。但我是战地记者,在战争中,在很多因素影响下,我会拍完照在救。很多人说你觉得一张照片就能做到什么吗,你觉得不救一个人就可以救很多人吗?你觉得你拍照是对的吗? 很多人都在否定一张记录残酷照片的意义,也许吧,一张照片确实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但是战地记者,这个职业的信仰是什么,是记录下战争的残酷,让残酷被更多人所知,让更多人去反对战争。这是战地记者所相信的,是深信着的,是肯定着自己职业的作用的。如果让我们去想,站在上帝视角去看,确实是一张照片不足以影响人们'。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战地记者,放弃了这个信仰, 他会不会怀疑,我的工作到底有没有意义,我是不是应该放弃我的工作。不是一张照片的问题,而是这其中人对自己职业的信任,没有信仰,谈何努力工作。谁能否定战地记者的作用,但我们的作文导向却是在让我们否定它的作用,谈何可笑。 高考作文导向符合当今社会价值观,但是又有很多互相冲突,你有时候会发现,很多作文立意相互冲突,但我们却要写好矛盾的他们。即使不符合内心所想,即使不符合自己的坚定相信,我们都要努力靠近作文它的导向。因为高考分数要高分就要符合导向,不符合的立意甚至可以称为偏题,分数低到可怕。 很多人跟我说,不要太计较,不要把写作文当作写作。作文只是拿分的一个载体,没有灵魂。我想我无法接受这种说话,我希望用心写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来自我的灵魂,有自己的看法,即使与现实背离。但现实却无法让我实现这种希望,高考制度也没有这种让人思想自由的完整权利。 我想我会改变自己,至少高三这一年,我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没有强烈自主意识的作文机器。 《柯南》―913?米花町错综复杂的杀人案 #米花町错综复杂的杀人案# #名侦探柯南# #恶意# 看了(913?)米花町错综复杂的杀人案,不免联想到东野圭吾的《恶意》。 借鉴ABCD案。 小区的麻烦精(以下简称A) 居委会主任(以下简称B) 小说初审人(以下简称C) 咖啡店老板娘(以下简称D) 人物大概关系: D热爱推理小说,本来也是一名推理小说作者,稿子初审人是C。同时C与B是好友,C帮助B清理B家古宅的旧物,看是否有值钱的东西。B,C经常去D那里喝咖啡,而A是B,D小区一直制造麻烦,性格恶劣的麻烦精。B需要去找A谈判关于小区的问题。 作案动机: D的小说一直被驳回,C还在D的面前嘲笑D的小说,同时在不知道D是作者的情况下C还把小说作者批的体无完肤。 D怀恨在心,便想要用自己想到的犯罪案件来陷害C。在B,C在咖啡店里讨论了一系列关于宝物的事情,再加上B一直懦弱地没去找A谈判的情况下,D实施了杀人案件。 作案过程: D先在公园把A杀了,然后去往B家,将B伪装成自杀和将B的物件留在A的死亡现场,但是在B家留下破绽。 (D了解到晚上B没办法做不在场证明的情况,同时知道B,C二人关于古宅寻宝的事,所以D为C伪造动机――见财起意) B家的线索指向C,而且D作为一位热心人士深入到案件中,既将警察引向藏有线索(指向D本人)的咖啡厅,又用言语把警察的思路引向著名的ABC案(同样留有线索指向D本人)。 线索: D留的线索: A死亡公园发现B的诊疗卡,凶器锥子→B家有C的打火机→咖啡厅里D所说的古宅寻宝 柯南(警方)发现线索: B有尖端恐惧症→C推理小说初审人的身份→咖啡厅里有D的小说→D是小说作者且作品被C否定 柯南解案思路: 首先在A死亡现场发现关于B的物件,然后去往B的家中发现B已死亡,在怀疑B错失杀人之后畏罪自杀时,D出现否定了B是杀人凶手(B有尖端恐惧症)。然后在D的咖啡厅级注意到书柜里的小说,但是没有想到线索指向。 在抓到C时发现C是推理小说初审人,判断出他有能力制造不在场证明和不留下痕迹。但B死亡现场破漏百出,以此推断凶手另有其人。 而后回到咖啡厅,询问服务员当时B ,C讨论古宅寻宝时咖啡厅在场所有人(龙套一,龙套二)。又刚好发现D拿着小说回家,在经过查证后发现D是作者。 然后思路清晰――D因为憎恨C,所以杀了A,B陷害C。 《柯南》913?米花町错综复杂杀人案评价 前言:如果不知道具体情节的读者可以去看一下柯南那一集(名字和集数为标题)或者是看上一章我的总结。 开始评价。 上次总结的时候我提到了东野圭吾的《恶意》,因为在这次案件中,也是恶意驱使着人去犯罪。 但犯罪不都是有恶意的吗? 确实。 所以这次案件跟《恶意》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恶意》是主角因为嫉妒对自己很好的人产生了恶意,而柯南这个案件讲的是因为他人对自己的恶意导致自己产生恶意去杀人。 这次案件让我感到最惊讶的一点是犯人在自尊心收到严重打击后还保持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即使内心已经巴不得把人杀掉。 在咖啡店老板娘也就是D笑着加入警方的队伍,然后引导着警方的查案方向时,我觉得毛骨悚然。 因为她在引导警方把怀疑人转向其他人的同时,还在现场留下许多证据,也留下了许多漏洞。 也就是说,她把这次案件当做是自己写的一部小说,而自己是小说中邪恶的化身,她希望自己掌控着全局,她想看自己想的并实施的案件是否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小说素材。 她把证据留下就像是在挑衅着警方,但也是在满足自己对侦探小说变态的狂热。 这种狂热,是我觉得恐怖的。 因为狂热被恶意激起,为了狂热被肯定,她可以杀了本来不需要死的另外两个人,去陷害她恨的那个人。 而狂热为什么被激起,很大的原因在于小说审判家也就是C在给他人的小说打了不予通过的决定后,还把他人的心血拿来做笑柄和其他人分享,同时把对作品的恶意上升到对作者的恶意,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 当热爱的东西被践踏,恶意也就产生。 恶意产生,不好的事情也会随着发生。 所以,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不要产生恶意,恶意的产生不仅害人,还害己。 《想见你》评价 #想见你# 就在这几天《想见你》大结局火爆全网的时候,陈韵如这个本来存在感薄弱到后面被全网黑的女主,突然完成她的转变。 不是恨黄雨萱,是否定了全部的自己。 当身边所有人都否定你的某些品质更甚至是否定了你的整个人时,你会不会也会想我是不是应该像他们口中一样去生活,去改变自己? 陈韵如在黄雨萱到来之前,她阴郁,内向,没有朋友。但她拥有喜欢的人,也被别人喜欢着。她有着相处不来的弟弟,但也有爱她的舅舅。她即使总是一个人呆着,但她也会在独自一人享受自己的快乐――一个人听歌,跳舞。 但黄雨萱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她的光芒把陈韵如以前的快乐遮挡在黑暗之下。 黄雨萱到来之前,可以说陈韵如是个阴暗不招人喜欢的女孩子,但在黄雨萱到来以后,陈韵如变成了大多数人都讨厌的样子(因为还有我们的莫俊杰小可爱)。 也许就是不喜欢和讨厌的区别吧。 当身边曾经拥有的一切都被否定时,想变成另一个人好像也不是那么奇怪了。 整部剧除了围绕着黄雨萱和李子维的爱情线走之外,还有从头到尾的陈韵如之死的谜底。 黄雨萱从明白了那个录音带的功能之后,就想着要怎么把陈韵如从小年夜救下来。 李子维一开始把莫俊杰推向陈韵如时的行为也更像是想把陈韵如从她自己的世界拯救出来。(他的目的是想让莫俊杰在他出国后能有个伴) 但,陈韵如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被拯救。 她一开始需要的是有人融入她的生活,不是刻意去改变她,更像是默默融入各自的生活,让另一个人的温暖渗入到她的生活。 但她后来,需要的却是结束自己属于陈韵如的一生。还是因为否定。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着身边的人那些看起来很不好的人需要帮忙,然后我们就想去伸出援手。 这不是不好,这是我们善良的表现。 但在输出每一份善良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明白,这份善良是不是那个人真正需要的。 就像陈韵如,如果她的生活没有黄雨萱,也许她会继续阴暗下去,但她不会否定自己,她也可能会慢慢看到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莫俊杰。《想见你》的编剧也说过,可能在陈韵如长大之后,她依然内向,但她会有勇气去正视曾经她厌恶的自己。 我们都想成为黄雨萱,但我们在生活中可能更像陈韵如。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