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春秋一霸》 第一章:诋桓公幽王灭褒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基本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商汤讨伐夏桀,姬发讨伐帝辛,一个朝代生,都代表着另一个朝代成为过去。话说当年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之时,曾经为文王为其拉车八百步,这也说明了周朝也就八百年的历史。 至周幽王时期,周王朝也才近三百年历史,不过上天却在这个时候跟周王朝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话说当年周幽王为了和原来的岐山以西的部落搞好关系,所以就娶了当时申国国君的女儿为王后,生下了儿子姬宜臼。周幽王最初立姬宜臼为太子,但没过多久就变心了。 虢公作为幽王的宠臣,深的幽王喜爱。有一次,他向幽王说了申后的坏话。 一天,幽王正在自己的后园散步,突然虢公急匆匆的,边走边说:“申侯对大王怀有怨言。”那幽王一听也自然非常不解,于是问:“爱卿,此话何意?” 虢公道:“我听说申侯对大王很不爽,因为他的女儿,也就是王后在大王这里受到了劣待。臣还听说,申侯因此常常摔东西,并且还背地里骂大王,我请求大王另立妃子,废掉申后。” 周幽王将信将疑,但又对此抱有很大的疑心,于是他就召集了所有大臣于公堂之上,想问问大臣们怎么看待,但就没有请申侯前来。当时在朝堂之上的,除了申侯、缯侯这些离周王室近的国君之外,还有负责养马的秦的祖先,恰好当时郑桓公也在周王朝办事情。 这一天,周幽王坐在朝堂之上,面对众大臣,道:“寡人听说你们中,有谁对申侯不满,不知道是不是有这回事儿?寡人还听说,你们有人说申侯想要谋害本王?不知道又有没有这回事儿?你等快快说来。” 这虢公一听,那不就是再说自己吗?于是乎,虢公为了迎合周幽王的话,便说:“臣听说有人告发申侯,说申侯不满意自己的女儿在大王这里受到不公的待遇。我听说此人,刚刚来镐京不久,还请大王将此人明察此人。”这虢公的锅甩的挺快的,但在当时,在朝堂之上的所有人,除了郑桓公之外,其余都是常年生活在镐京,大家伙儿也就自然知道,这矛头对准了郑桓公。于是纷纷没有忍住。 缯侯道:“我听说先王有一位异母弟,这位异母弟常常对于自己封地的狭小,而抱怨大王做事不公道。他说以前先祖周武王分封天下的时候,把齐、鲁、晋、宋这样的国家分封在了巨大而又肥沃的土地之上,去把他封在了贫瘠又被大王管辖的镐京附近。他常常就这么抱怨的,请大王申明公道。” 郑桓公不曾想,自己好歹也是先王的异母弟,来镐京朝拜大王也会被这些所谓的臣子给指桑骂槐一顿,也是非常的气愤。但是也不能不给自己辩解,要不然周幽王如果真的信了自己的,那么可能郑国就没了。 于是,郑桓公拜了拜周幽王说:“臣从封地归来,为的只是朝拜大王您,如今刚入京城,就被一群人说三道四,不分青红皂白的捏造罪名。臣即便是再糊涂,也知道自己是先王的弟弟,守护周王室是我的分内之事,我又怎么会来损坏大王的宗室呢?真希望这些污蔑我的人,受到上天的惩罚。” 周幽王细细想来,也确实有些道理,不过虢公却对郑桓公心存怨恨,在周天子身边,备受宠待的虢公,又怎么会理所当然的被郑桓公说道呢。 此时,郑桓公道:“臣听说贤明的君主应该远离奸邪的小人,如今大王被一些小人所蒙蔽。希望大王还记得周厉王的教训啊。”郑桓公这么一说,倒是没想到停下来,但是周幽王一听表示很不舒服。他大声的呵斥道:“难道寡人还不及祖宗吗?”那时,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安静。 而幽王也自然气哄哄的离开了朝堂,这一次朝会便不欢而散。 事后,虢公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打算献上褒姒,作为替换申后的筹码。 这褒姒是何方人氏?当初,周幽王喜欢炫耀自己的武力,所以很多时刻,都要让自己周围的那些国家的君主来朝拜自己,如果不朝拜自己,那么就动用武力,把这么国家给灭掉,然后把领土分给那些非常听话的国家们。 话说,当年周幽王领着周军,浩浩荡荡的在附近转悠,有一次,周幽王让自己的臣下传命,要褒国来朝拜自己。但是这个褒国国君,非常的骄纵。 一天,幽王让虢公率领三五甲士去向褒国传达命令,但是虢公一进褒国宫殿,就发现褒国都城一片狼藉,臣非臣,民非民,都不知道在做什么。忽然有一个本来衣冠楚楚的人,却提着一个酒罐子,悠然悠然的转着。 虢公见状,上前道:“你是谁?褒国这么成了这样了?你们的国君在哪里?周天子有话要对你们国君说。快快带路?” 那醉醺醺的人,翻了一个白眼,然后东倒西歪的指着虢公说:“什么周天子啊?什么褒国?那我就是褒国国君,我就是周天子。快叫你们国君出来,寡人有事要找他们商议。你,还不快去,停在这里做什么?难道要寡人被你不成?” 虢公见此人语无伦次,便叫左右,将此人推至附近水缸之中,让他醒醒酒。那醉醺醺的人还非常抗拒,表示不愿意随从,但最终还是被推到了水缸里边去。没多久,那人终于清醒了过来。 虢公见状,道:“我方才见你醉醺醺的,快去,叫你们国君出来,周天子有话对他说,快去。”那人一愣,不就是说自己吗?他自己不就是褒国国君吗?于是他应了说自己便是褒国国君。 褒国国君看到了虢公道:“明君啊,你知道吗?寡人的褒国没了,寡人的褒国没了。前些时日,西边的戎人经常骚扰我们,他们不仅攻破我们的城市,还掠夺我们的妻儿,褒国国小力薄,打不赢他们。我尝多次组织国民进行反抗,但是戎人太猛了,我们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啊。求求你,求求你,安定我的褒国吧,安定我的褒国吧。好吗?” 虢公听罢,也觉得有些可怜,不过救不救褒国,不是他能说了算的,他还得想周幽王说明情况才行。于是乎,虢公道:“你别急,你等我向大王请示了,大王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不过,你也一定要鼓起勇气,你等我一会儿。”话罢,褒国国君坐在了地上,双眼好似无神,望着虢公远去的身影,希望虢公能够帮到他。 虢公回去之后,讲这些事情一一说与周幽王听了,但是周幽王却说:“寡人早就听说褒国不服从管教,如今还拿什么戎人来迷惑寡人,如果全天下的人都像褒国国君这样,那么寡人该如何安定这大大的天下?听我号令,即可讨伐褒国,生擒褒国国君。”话罢,周军便浩浩荡荡的向褒国开拔而去。 这一次成了真正的灭顶之灾了,褒国国君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数次抵抗抵抗了戎人的侵伐,本来以为会帮他的周天子,却成了来讨伐他的不义之主。当周军开拔道到褒国国都城内之时,周幽王看到了眼神残破不堪的一切,以及坐在了地上的褒国国君。 褒国国君见状,连忙爬到周幽王马匹之前道:“大王是来拯救褒国的吗?”周幽王道:“我是来讨伐褒国的,不是来拯救褒国的。还请你不要误会。” 褒国国君顿时神情骤变道:“我以为天下的共主怀着一颗仁爱的心肠,每每到一处就可以受到人们的爱戴,如今看来,所谓的天下共主只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罢了,你最终会死在自以为是上面。”说罢,褒国国君拔剑自刎。 周幽王听了褒国国君一席话之后,道:“没想到小小的褒国,居然有这样的国君,国家不亡是不可能的了。传令下去,将褒国的所有臣民迁往镐京做奴隶,将褒国宫殿所有的财物宝器运往镐京安葬,当然所有的美女,也给我运往镐京。寡人后面慢慢研究。” 虢公闻道如何处置褒国国君尸首之时,周幽王道:“寡人还是遵守祖宗的教训,以子爵安葬褒国国君,除此之外的所有尸首不用理会,我们是来讨伐褒国的,不是来做人情买卖的。收拾好了,就回去。” 谁曾想,在褒国亡国的这些贵族美女中,有一位美女就是褒国国君的女儿,称之为褒姒。话说这褒姒,长的美丽了得,笑起来也非常好看。当初就是因为褒姒的笑,所以褒国国君能够安安静静的使得褒国安定平和,但是一旦戎人来伐,褒姒便不再言笑,此时褒君便在抵抗戎人时,惊慌失措,常常应付不了。 当时褒国灭国的时候,褒姒也不曾言笑,所有有人传言说:“褒姒的一笑就会出事。”因为褒姒的笑能迷惑一个人,而她不笑的时候,那个被迷惑的人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从而变得有祸事发生。 第二章:废申后褒姒得宠 上回说到虢公仗着受到周幽王的宠幸,而变得有些猖狂,他想进一步的得宠于幽王,于是在在幽王面前诋毁郑桓公,而且还打算把褒国国君的女儿褒姒说给周幽王,就此迷惑幽王而自己能够操持国政。对于幽王而言,当年只是灭了褒国国君,却没怎么看到过那些褒国的美女。这一次,虢公把褒姒送到了幽王的面前。 一日,幽王正在寝宫休息,此时虢公将褒姒打扮了一番,然后送到幽王的寝宫,刚开始幽王正在休息,不知道谁在外面做出声响,于是说道:“谁啊?谁在我寝宫外面吵吵嚷嚷,能不能让我安静的休息一会儿?” 幽王话罢,只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那女子表现的很不好意思,但又做了声响,幽王一听便来了劲儿了,莫非是哪个妃子在外面做什么。这幽王也是有些搞笑,他一想到女子,便在内心出现无数的构想。此次,褒姒得到来,也是如此。 幽王坐起身来,道:“是谁,有何要事?进来说。”那褒姒自然也想目睹幽王的风采,同时也想得到幽王的芳心。常言道:“英雄配美人。”那幽王见了褒姒,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目不转睛,褒姒连忙叫了好几个大王,幽王才反应过来。 那幽王反应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不知你是谁的妃子?还是说是这宫中的宫女?我平日里,不曾见到过你,快说,你是哪里的人?”那幽王极力想知道对面这女子是何方人氏,如果真的没有婚配,也好纳为自己小妾,又何尝不可? 那褒姒道:“大王可曾记得褒国,我就是那褒国国君的女儿褒姒。大王当初一气之下灭了褒国,如今褒国不在了,但是褒姒还在,如果大王不嫌弃,恳请大王重新建立一个褒国,这样的话,臣妾就算是死也心甘情愿了。”这幽王看到褒姒的美色,自然被美色所吸引,也不管褒姒提的什么要求,只管答应了便是。 那幽王趁势说:“你看寡人已经答应你了,寡人不要你死,寡人只要你做我的妾便可以了。寡人有你这样美丽的妾,却胜过那些朝中所有的文武大臣,他们天天死板个脸,感觉我欠他们钱似的,而只有你,你的笑让寡人沉醉其中。快快,你在给寡人笑一个。”幽王陶醉在褒姒的美色之中,却丝毫不在意朝中大臣的意见。真可谓自古红颜多祸水啊。 话说褒姒夜夜深的幽王芳心,但是对于褒国复国一事,幽王却是只字不提,时间久了,二人徜徉在甜蜜之中,哪还有什么国家的事情。但这褒姒仗着得到幽王的喜爱,便益发变得任性起来,她居然因为幽王提及申后,而多次不高兴。 一日,褒姒正在幽王床前嬉戏,刹那,幽王由于沉醉其中,说道:“要是寡人的王后能够跳的这般动人就好了,可惜啊可惜。”那褒姒一听,便板着个脸,幽王问道:“爱妾这是为何?” 那褒姒随即说道:“还不是大王你,你说你一个大王,天天看着那个黄脸婆,大王不觉得心累吗?” 幽王听闻之后,大大叹气道:“我也无可奈何啊,毕竟她是王后,在大臣们那里,我得给她应该有的地位,如果他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那么我这个做大王的就会被那些大臣挑三拣四的。你说我该如何是好?” 褒姒顺势依偎在幽王怀里道:“那些个大臣们,太坏了。大王,你怎么做难道还要他们教你吗?再说了,这天下是大王的天下,不是他们的天下,当初是先祖打下的这片江山,他们只不过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罢了,如今仗着自己的地位对大王你指手画脚的,我觉得,他们这样做,会让大王你颜面尽失。大王你要三思啊。” 幽王一听褒姒这般说道,好像似乎有些道理,于是乎踌躇之间,也拿不定个主意,于是乎,就像找虢公商议,谁曾想这褒姒就是虢公推荐过来的,所以幽王去问虢公就等于正中下怀了。 一日,幽王踌躇不定,恰好虢公就在旁边,幽王问道:“爱卿认为君王应该怎么治理天下,才能使天下的人们完完全全的臣服呢?如今我听说朝中的大臣们,对我有各种非议,爱卿认为我应该如何面对?” 那虢公全然知晓幽王对褒姒有意但是一时之间,没有下定注意罢了。于是乎虢公回到道:“如果大王觉得这天下是属于大王的,那么大王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如果大王觉得这天下是臣子们的,那大王做的一切都是错的。所以大王不要顾虑太多,只要照着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可以了。如果真的有人对大王不满。那么大王直接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们,到底谁对谁错?”此话一出,幽王就决定要废后了。 这一天终于来了,满朝文武在场,周幽王带着褒姒来到了众文武的面前,众文武面对此种情况,表示极力不解。首先郑桓公便发话了。 郑桓公说:“大王今日为何带妇人上朝?自古以来便没有此等先例。还请大王不要破坏传统,遵守先王的规矩,将妇人请于寝宫。”话罢,虢公便表示不爽,看了郑桓公一眼。 虢公道:“不知道这天下是谁的天下?如果大王说的话不能当做是话的话,那谁的话又当话。有些总是喜欢在大王面前,表示自己非常突出,实际上就是一些小聪明罢了,自然为是,大王切莫在意。” 见此状,秦侯发话了,秦侯排在最后的位置,秦侯说:“臣的先人是给大王养马的,但是臣还是要说一两句,臣以为马的快慢不仅仅在于马的好与坏,还在于骑马的人是否有良好的马技。如今大王就像骑马的人,而我们这些臣子就像是马匹,所以希望大王能够好好做一个骑马的人。如果马儿被迫奔向了泥泞的沼泽,我想到时候骑马的人也会受到相应的困境的,所以请大王仔细考虑。” 这申侯听了郑桓公和秦侯的话语之后,申侯也说:“大王如果打算废掉我的女儿的话,还请大王将我们父女杀掉,以免给大王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还是要听大王的决断。”话罢,申侯大怒而去。 周幽王记得自己当初娶申侯之女,完全是为了稳定西岐的安定,如今西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然也就对这段感情没什么依恋的了。并且申侯的女儿已经年迈,所以幽王最终下令,废掉申后,但一时之间并还未废掉太子姬宜臼。 申侯知道自己女儿被废之后,便带着申后回到了申国,而单纯的把姬宜臼留在了周国都。但是太子经常与褒姒有冲突。 一日,褒姒仗着自己是王后,就把申后的许多东西,打算拿出扔掉,但不巧的是被太子看到了,太子看到是自己母后的东西,便连忙上前说道:“你要干嘛?干嘛要扔我母后的东西?父亲对你好,那是父亲对你好。我并不喜欢你,今天你必须把母后的东西拿回去,不然我就叫上人,毁了你的笑容,我看你还拿什么去蛊惑我的父王?” 太子话罢,褒姒便原封不动的把东西拿了回去,毕竟自己是靠着笑脸得到了周幽王的宠幸,如果笑脸没了,自己也会遭到与申后一样的结局。另一方面,朝中君臣们曾多次劝谏周幽王不要废后,但是周幽王一意孤行,根本听不进去劝谏。 一日,郑桓公私下会见太子,太子对桓公可以说是非常亲切了,太子说:“你是我祖父的弟弟,也就相当于是我的祖父。现在父王完全被褒姒和虢公所左右,你看如今我给如何是好?还请你给我点指示。” 郑桓公想了想,挠了挠脑袋说:“如今之计,可能你只有静观其变了,大王的性格你是知道的,他既然决定了这么做,那是没办法挽救的。但是如果王室有什么紧急变动,那么我可以带着太子躲避战乱,希望能够帮到太子你。” “想古代,夏桀之所以暴乱,是因为妹喜;商纣之所以暴乱,是因为妲己。如今大周因为褒姒的存在,我觉得可能也不会太长久了。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帮我劝谏大王,让他废了褒姒,重新迎立申侯的女儿,要不然,大周可能就真的没了。”太子如是说。 “太子的心意,老臣明白了,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帮助大王,我誓与周王朝共存亡,你放心。如今太子还请早些回去,以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编织罪名。”说罢,太子姬宜臼就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住所,而郑桓公也回去了。 由于之前,太子曾多次说褒姒的不对,于是褒姒又在周幽王的面前开始了诋毁太子姬宜臼的计划了。而另一方面,自申侯带着女儿归去之后,就开始谋划起来一些非常诡异的计划,这一个计划,彻底摧毁了周王朝。 第三章:毁太子桓公问将来 上回说道太子姬宜臼在一次看到褒姒打算扔自己母后东西的时候,凶了褒姒几句,而太子便因此觉得有些不妥,便去询问郑桓公该如何是好,郑桓公只是回答太子,如果有什么需求或者困难,可以直接去找他,便没有太多的话语了。 话说褒姒因为太子姬宜臼的那些话,而耿耿于怀,总是想对周幽王说些什么,但是考虑到自己并没有子女作为筹码,于是乎褒姒就去向虢公请教,毕竟当初是虢公把自己推上了王后的位置,如今不可能撒手不管,不了了之。 一日,褒姒看到正在散步的虢公,便快步上前,止住了虢公,说:“如今太子太过于乖逆,我想废掉太子,虢公有何高见?”那虢公也是有些失措,本以为换了个王后就万事大吉了,但是没有考虑到太子和王后的关系,可以说是水火不容。 无奈之下,虢公说:“如果王后想要对太子不利,那么只有找一个可以替代太子的人。如今王后不曾有身孕,所以此事,目前难以定夺,我觉得王后应该尽早为大王生一个孩子,只有这样,你才有在大王面前扬言废除太子姬宜臼的想法,如果不这样,王后恐怕永远也只能忍受如今太子的气火,还请王后三思。” 这褒姒听了这些话之后,瞬间就明白了,认为自己必须早一些为周幽王生一个儿子,依靠自己的宠爱,而在周幽王面前争取废嫡立庶的做法。所以从那之后,褒姒便对周幽王更加的亲热,每日欢宵达旦,目的就是尽早的让自己生下孩子。 对褒姒而言,她已经全然忘记复国的梦想了,整日沉浸在与周幽王的欢乐之中,还时不时的在周幽王面前,对太子姬宜臼说三道四。 一日,周幽王正与褒姒玩的开心,突然周幽王拿起了一件申后喜爱的玩物,褒姒一看,这并非自己所喜爱的,定然是之前申后所留下的,于是借题发挥。 褒姒说:“原来大王还不曾忘记这个人,但是这个人恐怕早已忘记了大王。申侯带着大王喜爱的人,早就已经逃之夭夭了,回到了自己的申国。如今大王就像孤家寡人一样,但是所幸臣妾知道所忧虑的,所以时时为大王所考虑。但是如今却有人背地里伤害臣妾,希望大王对他有所惩罚。” 周幽王一听,那还了得,放下手中玩物,抱着褒姒,大声道:“谁敢这么大胆子,竟敢欺负我的人,除非他嫌自己的命太长了,要不然,我定然不加饶恕。” 而后,周幽王语气平和,道:“不知道是谁欺负我的人,还烦劳爱妃说来。” 那褒姒故作生气,坐于一旁,背对周幽王,道:“还不是你那太子。前些时日,我本来是想去申后的寝宫打扫打扫哦,虽然姐姐走了,但是姐姐一定还会来的。但是这个太子却不分青红皂白的骂臣妾,把臣妾骂的可难听,骂臣妾是亡国奴,他不仅骂臣妾,还抱怨大王。我知道大王很难相信,臣妾也很难相信身为太子,居然会这样。还请大王为我做主啊。” 那周幽王一听,便思虑片刻,虽然没有对褒姒说什么,但是心中却渐渐地开始对太子姬宜臼产生了不满之心。古语有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周幽王虽然听了褒姒的话,但是却一意孤行的认为褒姒的话都确有其事,于是乎便没有对太子姬宜臼是否犯事做出细微的调查。 话说,褒姒这么一闹,不但没有失去周幽王的芳心,而且渐渐的更加受到周幽王的喜爱,满朝文武都知道周幽王对褒姒极其宠爱。有时候,褒姒经常做出一些不轨的行为,虽然大臣们都诋毁这些行为,但是周幽王都认为大臣们的话都是无稽之谈,便听不进去。自认为只有褒姒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人。 朝政荒废,朝廷腐败,笼罩着周王室。而周王朝的太史门,对于这些事情,虽然看在心里,却不敢多说半句话,毕竟自己只是个玩弄笔杆子的人,如果在别人面前说过太过于夸张,别人会认为他们不专业,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也不敢多说什么。 平日子,待在周王室的郑桓公对周王室也是满心悠悠,他待在周王室有两个目的,其一就是为了保护太子姬宜臼,其二就是为周幽王守护国都,以防备戎人们偷袭。但是郑桓公始终对王室充满了忧心。 有一次,他私下会见太史伯,由于郑桓公想知道自己未来该如何去往,便行了行礼,非常恭敬的对太史伯说:“老先生,你见识广博,又服侍了好几代的周天子,我想请教周王室未来的命数该是如何?” 太史伯回答说:“难啊。我不是说难以预测,而是说周王朝恐怕有灭顶之灾了。如今大王听信谗言,特别宠爱虢公,又喜欢亡国之君的女儿褒姒,不顾及人们的感受,做事毫无分寸,却只顾及自己的一时之爽,我以为周王室将会遭到前所未有的灾难了。” 郑桓公连连点头,说:“老先生和我所想的如出一辙。但是我还想为大王做一些事情,我想请教老先生,你看如今到处都是国家,而先王封我在周王室附近,如今王室将命不久矣,你觉得我应该在哪里建立郑国会比较好呢?” 太史伯说:“郑伯还是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只有离开了,才能有建立国家的能力。我想郑伯,你应该比我都还清楚。” 郑桓公又说:“老先生不用太过于考虑这些事情,我自有分寸。我只想知道,我未来在哪里建立国家会比较安全长久一些。” 太史伯沉思半刻说道:“依我看来,只有在洛阳东面,黄河和济河的背面可以居住,那里地势肥沃,而附近的虢国、郐国的国君都是贪名好利之徒,所以郑伯在那里居住下来,只要适当对他们进行一些贿赂就可以了。再者,你是当朝天子的叔父,百姓对非常爱戴你,只要你在那里居住久了,虢国、郐国的人们自然会因为你的名声纷纷追随你来,到那时候,他们都是你的臣民了。” 郑桓公稍虑,又道:“虢郐之地,地势平坦,没有太大的关卡,又是中原直面受敌的地方,我的子孙恐怕在那里不容易安身。老先生认为我迁到江南那地方怎么样?” 太史伯说:“南方是祝融的后裔,虽然当初祝融的功劳特别大,但是到了周朝都没有兴盛起来,在周初的时候,天子曾经多次讨伐不听话的楚国,于是乎楚国渐渐的有所收敛,但是周室衰微下去,楚国必然会兴起。到那时候,恐怕郑伯难以抵挡楚国的力量,所以不适合迁往江南。” 郑桓公又问:“那我迁到西方去,老先生认为怎么样?” 太史伯摇了摇头说:“西方到处都是野人,郑伯如果迁往那里去,恐怕会沦落为野人的囊中之物。而且自周代之前的周人们,曾经多次受到戎人们的侵犯,才慢慢的往东迁。以前是西岐,如今是镐京,未来可能就会迁往洛邑。所以这一条路行不通。” 郑桓公听到太史伯这般说道,也就自然明白,只有虢郐二地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是郑桓公对此还不曾满足,想问问自己的子孙们是否可以在列国中强盛起来,于是乎又问道: “我想请教老先生,如今天下恐怕就要没了。我想知道从周天子衰败以后,谁会是天下最强势的国家。” 太史伯说:“可能会是齐、秦、晋、楚吧。齐国的先祖是齐太公,齐太公曾经辅助周文王、周武王共同剿灭了商纣王,而他的子孙就被封在了齐地;秦国,是伯翳的后裔,伯翳曾经辅助帝舜而天下兴盛,而如今虽然是天子养马的人,但是我见过那人,他的子孙必然会在西周旧土上兴盛起来。晋国,是唐叔虞的后代,唐叔虞治理晋国井井有条,他的子孙们能够按照他的指令来,而使得晋国有条不紊的发展着;楚国,楚国本来就远离周王室,而且他们又是祝融的后代,祝融曾经立下过盖世奇勋,自从周王室分封天下以来,周王室就不太待见楚国。但是楚国依靠着南方大片土地,称王称霸是迟早的事情。” 郑桓公一听,虽然没有提及自己的郑国,但是还是非常佩服太史伯的见识,于是说:“老先生真是见多识广啊。”话罢,郑桓公便送走了太史伯,而自己也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细细思索了一番。 自此之后,郑桓公虽然对太史伯的话将信将疑,但是为了更好的处理眼前的事情,他便秘密地筹划迁都的事情了。虽然郑桓公没有离开周室,但是却慢慢的为自己的子孙们考虑,于是乎他叫来了自己的儿子姬掘突,秘密的商议着贿赂虢国、郐国的计划。 第四章:姬虞谋邢要攻鲜 一提到鲜虞,大家肯定陌生,但是说到中山国,那自然就熟悉了。话说当初周王分封天下之时,把鲜虞分封在常山一带,周公为了防止鲜虞太过于强盛,于是又把自己的弟弟分封在鲜虞之南,即邢国。 自周昭王以来,鲜虞和邢国征战不断,直到周幽王八年,两国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较量。鲜虞与邢国都是周王室的亲属,故而都姓姬,话说鲜虞国君姬虞对邢国国君姬邢非常不满。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情,打闹起来。 周幽王八年夏,姬虞想要讨伐邢国,但是没有正当的理由,于是乎姬虞叫来了臣子公孙何,说:“寡人想讨伐邢国,但是如今不知道以什么理由才能够让天下的人觉得我是正义的王师,你有什么计策,可以说与我听。” 公孙何思索片刻道:“臣有一计,定然奏效。既然国君想要讨伐邢国,那么就先让邢国来攻打我们,而我们只是假装的打不过,等万事俱备了,我们再以数落罪名的方式,名正言顺的攻打邢国,这样不就好了吗?”公孙何这么一说,确实整合姬虞的内心。 于是乎,姬虞就开始了自己的计划,怎么才能让邢国攻打自己呢?姬虞思索良久,终于有了对策。 一日,姬虞相邀姬邢出去打猎,本来两国国君一起打猎能够有益于彼此的关系建立。当姬虞打猎射到一只兔子的时候,而姬邢却没有射倒一只猎物,当姬虞射到五十只兔子的时候,姬邢却只射到了一只。 于是姬虞拍了拍车辕说道:“看来老兄的技术不行啊,我射到了五十只,而你却只射到了一只。如果打仗的时候,有这样的甲士,那他的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所以说,这射箭的技术,需要长久的练习才行。别等到来不及了,才进行练习,那时候已经晚了。” 这姬邢也知道姬虞在嘲讽自己,于是乎回答道:“技术是需要好好练习的。可是我听说鲜虞的甲士连趁手的兵器都没有,那么狄人来了,我不知道他们应该怎么去防守,难道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抵挡锋利的箭矢吗?” 姬虞听到姬邢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于是乎破口大骂:“小小邢国不过就是黄河边上的弹丸之地,有什么神气的?好歹我们鲜虞国有足够的粮食与鲜美的马食?而邢国呢?我听说当年楚国攻打过来的时候,邢国人都把楚国人叫爹,这种情况,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呢?” 二人,如此说来半天,便气哄哄的各自归去。这本是姬虞的一个策略而已,目的就是为了让邢国攻打自己,然后再以正义知名,攻打邢国。 而姬邢回国之后,对于此次事情,非常苦恼,于是唤来臣子,想要听听大家的看法。不过这些人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 那些主战的以邢要为首,邢要说:“国君不应该放纵鲜虞,他们这般欺人太甚,臣下以为应该将他们痛打一番。而且如果今天国君你忍了,明天你又忍了,那么请问国君,你要忍一辈子吗?还是说你想让整个邢国都出于水生火热之中,所以臣下认为可以战,而且战必胜,不战必败。” 那些主和的以邢也为首,邢也说:“当初周武王分封天下的时候,把国君的先人分封在了邢地,而又把国君的先人兄弟分封在了鲜虞。臣以为,既然周王得到如今的天下不容易,而我们只是帮助周王守住这寸土河山,所以臣以为不可战,只可和。况且我们如果一旦大动干戈,很难想象周围的哪些国家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请国君不要听信邢要的一面之词。” 邢要看到邢也公然反对自己,于是乎就对邢也大大出手,二人虽然没有学过什么武艺,但是你一拳我一锤的厮打在一起,真的有失国君颜面。这不但邢要、邢也互相打起来架来,两派的人也都同时打起来了。互相谁也不让谁,朝廷上下,看到这种情况,也真的是乱成一锅粥。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姬邢却不作任何制止,任由发展。姬邢认为方圆之地,有这用不完的奴隶,和享不尽的宝玉,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会有不同的立场,但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大家依然争论不休。 姬邢的内心其实是想攻打鲜虞的,这是事情发生的突然,所以姬邢再一次朝会上说:“寡人要做勇敢的君主,既然鲜虞对我们不利,为什么我们还要惯着他们,寡人决定明日出兵攻打鲜虞,你们就不要再议论纷纷了,此次领军主帅为邢要。” 邢要知道受到了姬邢的爱戴,于是乎就更加的有些自负了,他认为鲜虞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国家,其实很容易就可以攻打下来。但是他不知道,有一场恶战等着他,而此战也成了他生命里最后的风采时刻了。 邢要率着三千邢军奔向鲜虞,将鲜虞都城团团围住,这虞都的守城将士看到了,连忙吓傻了,便要前去向国君汇报,但谁知道此时的鲜虞国君正走了过来。姬虞站在城门之上,看着邢国的军旗,大声叫到: “我平日子并未得罪国邢国,今日为何前来攻打?” 邢要回答说:“你前些日子侮辱我国君,士可杀不可辱,今日我要那些你这小小虞都,麻烦你洗干净了脖子,等着我们投降我们国君吧。”邢要说罢,便指挥战士们,准备攻城。 “小儿莫要攻城,我鲜军尚未归来,等他们归来,我们在决一死战,如何?”姬虞故意这番说道。谁知那邢要一听,鲜军并没有全部都在城内,于是乎更加急切的指挥着邢军攻打鲜虞。因为他知道,如果等到鲜军归来,恐怕他们将会全军覆没。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姬虞在骗他。 邢军三番五次的攻城,都不曾攻下,邢要眼看邢军死的越来越多,从一二百到五六百,然后损失到了三分之一的人马。邢要看到鲜虞国都久攻不下,便有意撤军回国,来日再做商议。但是就在邢要即将归国之时,突然公孙何杀将出来。邢军大乱。 “小儿休走,吃我一枪。”邢要乍眼一看,旗帜上写的是鲜虞二字,这莫非就是归来鲜军,由于当时邢军攻城的士气下降了三成,于是乎面对新来的鲜军,好似千军万马一般,邢要一见惊慌失措。而邢军就如同被一群恶狗追逐,溃不成军。 很快,公孙何拿下了邢要,并且将二千的俘虏临时安置在城中牢房之中。 一日,邢要被绑缚至于堂上,姬虞问道:“你们邢国都是这样的匹夫吗?难怪你们会输。率领三千军就想攻打我鲜虞?白日做梦吧。我鲜虞国,如今兵强马壮的,连北方的狄人都不曾惧怕,又怎么会怕你们这群自以为是的邢人?” 邢要被士卒押于堂上,然后公孙何便用右脚分别踢了邢要左右小腿,邢要随即双膝着地。邢要双目圆瞪,表示不服,还故意想要起身,上前殴打姬虞。但被公孙何束缚着,邢要说:“呸!小人,我等即将要拿下你这鲜虞小国,你就使人在城外埋伏,眼看你们支撑不住了,你们就从我背后搞我,呸!小人,我不服!” “呵呵!小人?你不知道打仗不是讲道理吗?打仗的目的就是用武力使对方屈服,既然选择了武力,又怎么会顾及方法?能赢就是上策。这叫兵不厌诈。何况,你本来就急功近利,这不能怪我。不过我得给你看一个好东西。” 话罢,姬虞让小人拿过来一个小小的口袋,那个口袋看上,充满了血迹,就好像是装血用的袋子似的。姬虞问道:“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邢要摇头表示不曾知晓。 “这是你那三千军的左耳,你剩下的两千军,我不会说什么,不过请你把他们带回去,让你们邢国人好好看看,这就是与我们鲜虞做对的下场,对了,这三千只耳朵还差一个。”话罢,公孙何拿出匕首,趁邢要毫无防备,便一刀下去,割下了邢要的左耳。将之放入口袋之中,并将这口袋命人送与姬邢,而让邢要带着三千邢军归去邢国。 话说古代,为什么计杀战俘的数字那么清晰,这主要是因为,在古代,一般人请求计军功的时候,能够有效的知道自己杀了或者俘虏了多少人。如果对方只有三五百人,那么计战功的方式,就是砍掉敌人脑袋,来计数;但是当敌人数字太多的时候,很明显如果是看脑袋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且携带也非常的不方便,所以此时就变成了割左耳,至于为什么是左耳,我想是因为大部分是右撇子的原因,顺手方便快捷,古人称之为聝。 邢要本来是带着二千甲士回到邢国的,但是由于他的自身原因,却没有很好的将这些甲士一并带回国中,而是想方设法的将他们一一杀死。 第五章:虞夏辱邢侯甲士杀邢要 上回说到邢要兵败被俘,被公孙何割掉左耳,而姬虞便将这三千零一只左耳送还于姬邢。很快邢要战败的消息传到了邢国,姬邢一听到邢要战败,瞬间气急败坏,将邢要一家老小全部下狱,等着邢要归来,再一并处置。 话说姬虞打包好了战俘左耳,便派人送与姬邢。送耳的人换做虞夏,虞夏是一个非常勇武的人,他不惧怕武力,也从来不屈服于武力。姬虞早就听说虞夏的过人之处,便请求虞夏为自己走一趟,虞夏认为能在别的国家面前展示自己国家的勇武之处,那是再好不过了。于是爽快的答应了姬虞。 当时虞夏背负着三千多只左耳,徒步赶往邢国。由于邢国刚经历了战败,所以所有进出城的人都要经过守城将士的搜索,再者也是为了避免邢要偷偷潜入城内。照例,虞夏来到了邢国国都大门之前,案例搜身。 当搜索士兵打开虞夏的口袋之时,发现里边都是人耳,由于守城将士们。不知如何是好,便派人把虞夏押到了大堂之上。随后,虞夏笔直而立,面不改色,丝毫不畏惧姬邢的地位和权势。 姬邢问道:“你是何人,为何以做人耳为买卖?”虞夏哈哈大笑。 “我以为邢国的国君是一个聪明的人,如今看来,和一般匹夫有什么区别?实不相瞒,我是来送战利品给邢君的。希望邢君能够收下他们,不然的话,我没法回去交差。” 姬邢大惊失色,不明所以,道:“这是战利品?”姬邢思虑片刻才反应过来,于是命人数口袋中左耳数目,虞夏见状道:“邢君不要数了,一共三千零一只,是你的三千军士加上邢要的左耳。这些战利品,难道邢君不想要吗?” 姬邢一见此话,便觉得自己被侮辱了,说道:“你......来人啊,把此人给我押解下去,等待邢要归来,方便一起处死。”随即下人便纷纷前来押解住虞夏。 虞夏挣开左右说:“不用你等,我自会下去,只可惜我虞夏再也不能为君上驱使了,如今身死他国,也足以无憾。如今我看到的是邢国的落寞与凄惨,邢国命不久矣,命不久矣啊。我从前听说周武王分封天下的时候,把最好的地方分给了邢国,而如今邢国区区方圆之地,竟妄想攻打繁荣的鲜虞,这是可笑至极。像这样的国家留在世上也只有灭亡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姬邢反驳道:“我听说鲜虞靠近戎狄,如今不知道鲜虞是周人还是狄人,恐怕早就被狄人收入囊中了吧。野蛮、暴力、狡诈、阴险,充斥在鲜虞国内。而你却自认为是个人才,而前来送死。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棺材,你还等什么呢?” 话罢,虞夏随即环顾四周,撞墙而死。 邢也看到这番情况,道:“我以往听说鲜虞的人,各个都是勇武之士,如今看来确实如此。你看看这位,宁可自杀,也不肯受到屈辱的对待。而你们呢,难道咱们的邢国就没有这样的勇武之士了吗?” 姬邢见到邢也这般说道,便说:“我堂堂邢国,怎么会缺乏这样的人?” 邢也说:“君王说的这种人指的是邢要吗?他如今都不知道在哪里,还不曾归来?难道都被鲜虞灭掉了。我刚听说鲜虞只是杀掉了我们一千士卒,还有两千不知去向。君主还是想想怎么办吧。” 此话一出便把姬邢说道了一番,自己身为邢国国君,却做出了不对的举措,还常常为自己的失误寻找借口。但自那之后,姬邢便慢慢的疏远了邢也,他认为邢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只会逞口舌之利。 自那之后,姬邢将虞夏的尸首割去脑袋,并悬挂于城门之上,借用这样的方法来使自己迷惑,相信自己还是那个贤明的邢国国君。而对于百姓们而言,至少看到来了一个首级,一个敌人的首级,也算是安慰了一下国民之心吧。 当姬邢看到那些左耳之时,只是瞟了一眼,便命人将之处理掉,丝毫不在意那些为国捐躯的士兵们,或许这也说明了邢国最终会战败吧。 话说另头,邢要率领着二千甲士从小路打算回到邢国,但是这些被割掉左耳的甲士觉得自身受到了百般屈辱,于是乎,他们的行进速度越来越慢,以至于虞夏都到了邢国,他们却还在半路上。 邢要也知道这些甲士们,不太愿意回到邢国去。于是乎就想把他们都卖掉,但是附近除了比较大的晋国、齐国之外并无其他过于庞大的国家。于是乎邢要思索半天,终于有了一个策略了。 邢要行至一处高地,面对二千人道:“如今我等攻打鲜虞而大败,他们没有收留我们,而相反是将我们放回去,这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奇耻大辱,如今我等要是回到了邢国,一定会受到国君以及百姓的百般**。如今,你们觉得该如何是好?” 其中一个高个子,回道:“士可杀不可辱,如今既然我等已经被**了,那么我们除了死,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希望将军能够让我们安安静静的死去,等来世,再报答国君的恩情。”话罢,那一位高个子,便拔剑自刎。 邢要为了防止更多人拔剑自刎,于是说:“如果屈辱能够被洗掉,各位愿意跟我一起干吗?”谁又知道邢要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众人一听既然能够洗掉奇耻大辱,那留下来也未尝不可,顺便看看是什么法子,能够让他们洗掉耻辱。 话说当时在邢地常常有凶猛的野兽出没,于是邢要借题发挥道:“我们的国君喜欢凶猛的野兽,如今我等去险恶的深林里,去捕捉那些凶猛的野兽,然后再献给国君,国君一定会认为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战胜鲜虞,而我们之所以没有战胜的原因不在于我们,而在于上天的命数。” 这些人以为邢要有什么要好的法子,却没想到是这等法子,其中有数百人觉得这样的洗掉冤屈,跟没洗掉是一样的。承受着奇耻大辱而活在世上就对不起自己的祖宗和先人。但大概有一千五六百人听从了邢要的意见,并付诸于实践。 他们听从邢要的指挥,进行捕杀猎物,但是往往没杀掉一个大型的野兽,就会死掉十来于人,很快,没用到一天的功夫,邢要便领着大家捕杀了近一百头猎物,邢要非常高兴,但是此时这不到一千人的队伍里出现了叛乱。 天已摸黑,四下暗弱,很难看到周围的具体环境,这些人便点燃火把,打算在露天的森林里度过这个夜晚,当时由于邢要是领头的军士,于是乎有帐篷,可以住在帐篷里边,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士卒们,就只能露天了。 话说当时有两三个甲士受伤了,但是邢要假装不知道便照常的回到营帐之中休息去了,但是这两三个甲士,感觉邢要并不关心自己,于是乎就打算离开邢要,但是有一个人,一直追随邢要,而且也很好的维持着这几百号人的秩序。 此人看到队伍里,有人议论纷纷,便很不耐烦的走到前面道:“如果你等生些什么事端出来,我等明日便见不到国君了,如果你们想看到邢国国君,我希望你们能够安分守己,不要惹出事端。”那两三人总觉得这个人在说他们,于是乎就假意向那人扔了一个火苗过去,那卫士急了,走到面前说: “你们是何道理?想造反吗?如果你们还想看到国君,就给我老实点。”话罢转身而去,这两三人其实,平日子经常被大家欺负,每次去向邢要评理的时候,邢要只是说“活该。”便不予理会。 这一次,他们是彻底的气了,然后就开始谋划杀掉邢要。为了能够杀掉邢要,他们忍气吞声,很少发出抱怨的声音,及至深夜,他们看到大家几乎都睡着了,于是悄无声息的拿起火把投向了邢要所在的营帐,此事一出,众人却还在沉醉的梦想之中,并不知道已然发生了大事。 二日凌晨,众人醒来,见邢要营帐被烧毁了,而邢要本人也已经被烧为灰烬。大家见事已至此,便各自逃命,那个守卫也自然逃命去了。不过这些人一直都没有回到邢国去,大部分是在回邢国的路上被猛兽,或者一些陷阱、自然灾害所杀死。 如果一个人没有行军打仗的能力,便不值得让他带兵打仗,虽然邢国这一次吃了败仗,但是对于整个春秋而言,这仅仅是刚刚开始罢了。因为邢要久久不曾归去,而姬邢,便将邢要一家老小全部杀死,并将他们的首级放在城墙之上,告示称:“邢要一家通敌叛国,今已擒杀宗族,望大家稍安勿躁。” 对于这一个账单,其实很多人不买账,他们知道邢要之所以战败,是因为受到了鲜虞的暗算。 第六章:姬掘突贿赂虢郐鲜虞国兵灭姬邢 上面说道郑桓公询问太史郑国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而太史也将实际情况告诉了郑桓公。在问及那些国家会称霸的时候,也不能提及郑国。虽然如此,但是还是应该快速解决当下之事。 一日,郑桓公姬友唤来太子姬掘突谋划迁国之事。郑伯友对太子说:“前些日子,周太史为我考虑,要让我迁都到虢、郐之间的地方。你怎么看的?” 太子说:“我曾多次听父亲说过,周天子被一些小人所蒙蔽,儿子以为灭国是迟早的事情,如今父亲与孩儿想到一处去了。只是为什么要迁到虢、郐二国之间呢?中原地区,国家众多,而且旁边还有晋国、齐国这样的大国,我担心父亲去了哪里会遭到大国、小国的虐待。” 郑伯友回答说:“太史伯曾经说过,相比之下,那里是最安全的。加上周围的那些小国家,本来就是一群贪名好利之徒,并没有什么作为,如今我找你来,就是跟你说贿赂虢。郐的事情。”话罢,太子思虑片刻。 “父亲可有良策?”太子问。 “你先替我去一趟这两个国家,分别打听他们国君所喜爱的东西,然后再回来拿过去,等安稳了之后,你把咱们的臣民迁往那里居住。切记,要妥善安置他们。希望他们能在新的土地上可以适应。”话罢,太子便领命而去。 话说,某日,姬掘突来到了虢国的都城。话说当年的虢国有好几个,但都是各自为政,这一个虢国不是朝廷上那个周幽王的宠臣,而是身处在小地方的虢国。国君叫姬虢。 姬虢一听说,姬掘突前来,表示非常欢迎,这个贪名好利的姬虢,第一次就暴露了自己贪婪地本性。姬虢非常迫切与姬掘突交往,而且常常环顾姬掘突身上有没有他所没见过的美玉。而姬掘突常常因此,故意做出一些显摆的姿势,来使得姬虢有所企图。 一日,会面。姬虢如同常日,迫不及待的问道:“我听说你的父亲在周王室做了司徒,我们都知道司徒是管理土地和户口的要职,不知道你的父亲在周王室可曾看见过一些我们国都所不曾看到过的事情啊。”姬虢说罢,目光直勾勾的看着姬掘突,姬掘突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来什么,便对姬虢说: “有!钱,一定是国君所不曾见到过的。”话罢姬虢哈哈大笑起来。 “寡人怎么会没有见过钱呢?你看寡人的宫殿,虽然没有金碧辉煌,但是里面藏的都是钱呢。所以你快跟我说一些,我不曾见过的事物。这样,我便带你看看咱们虢国的风采。”话罢,姬掘突也哈哈大笑起来,手指指着姬虢还不停地摇晃着。 “虢公,你错了。我所说的钱不是你所说的这样,我一来虢国就发现,虢公你非常喜爱钱财,而也因此常常把钱放在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地方。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因为虢公,你的钱太少了。我曾经待在周王室的时候,周王室真的是到处都有钱,他们喜欢用钱来镶嵌各种建筑,而虢公你却只能藏起来。” 姬虢见状,便汲汲地说:“那你觉得寡人需要多少钱财,才能把这个宫殿修得漂漂亮亮的?只要你帮寡人把这宫殿修得漂漂亮亮的,你的任何请求,寡人都答应你。”此话一出,姬掘突便拜地而跪,姬虢不解其意,连忙上前扶起姬掘突。 “寡人只是想要一些钱财,你为何这般拜地,有何难事,权且说来。” “在下居住在郑国的时候,经常受到西方戎人的侵犯。如今戎人长期不曾攻打我的郑国,在下为此感到非常担忧,恐怕是郑国有灭顶之灾了。我想请求虢公给我郑国一些土地,我们愿意出钱购买,只是为了让郑国的臣民能够有一个立命安身的地方,还希望虢公,你能够成全。” 姬虢一听,有些许犹豫,但细细想来,其实也就一小块土地,并没有什么大碍。况且郑伯友爱民如子,百姓都很感谢他们,如今只是为了给他们的臣民有一个立命安身之处罢了,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现在拒绝难免有一些不尽人情。但给了吧,如果郑伯友日后有所轨图也不大好处理。 姬掘突见状,道:“虢公不要再犹豫了,我的父亲是先王的弟弟,匡扶周王室是和周天子有着同样的责任。如今父亲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臣民,也是周天子的臣民受到不好的对待。而虢公,你也是周天子的臣民,大家既然是同道中人,又为何不互相挟持呢?” 姬虢听闻姬掘突把话说到了这种地步,也没有再多的顾虑了,只是向姬掘突索要了更多的钱财。姬掘突认为,既然是迁国,那么再多的钱财也得受着。搞定虢国之后,姬掘突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郐国了。 话说另头,邢要一干人等死掉之后,国君姬邢将邢要一家斩杀,并冠上了造反之罪。而在此时的鲜虞国国君姬虞,听说此事之后,大为高兴,便进一步谋划,如何攻打邢国的计划。 如常,姬虞叫来了大将公孙何,询问他如何攻打邢国。 公孙何说:“我听人说,现在邢要的一家老小被姬邢斩了脑袋,放在了城墙之上,但是独独没有邢要的首级,我估摸着现在邢国国君正在气头上,他正准备等邢要回来自首呢。而邢要肯定万分胆怯,而不敢进入邢国。现在就是攻打邢国的最好时机,君上千万不要耽误了。” 姬虞问道:“如今邢国只是遭到了三千人马的损失,却不知道他们的国都还有多少人马。我等一举打败了邢要的军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所防备,我觉得这些还没有弄的太清楚,不太适合轻举妄动。” 话罢,公孙何连连摇头。说道:“邢国现在即便是全民皆兵,又怎么会抵挡得住我们的攻打呢?邢要作为邢国的出头鸟,如今已经被我等破坏在外,不敢归国。那些主和的人,肯定对于这种情况,更加胆怯怕事,对于主和的想法,愈加强烈。而那些主战的人,由于邢要的兵败,他们还敢来抵挡我们吗?在下认为,事不宜迟,赶紧准备,攻打邢国。” 姬虞觉得公孙何所言甚是,便又问:“你需要多少人马,可以攻下邢国?” 公孙何说:“只需要五千兵。我势必会灭掉邢国,前来与国君道贺。” 话罢,姬虞给了公孙何五千人马,而公孙何也带着这五千人马,浩浩荡荡的杀向邢国而去。此时的邢国君主丝毫不曾意识到鲜虞国想要把他灭掉,还自以为是的认为,如今鲜虞国还在修养,一时半会儿不会来攻打他。 五千人马,很快的开拔到了邢国国都之外,那邢国国君得知事态紧急之后,连忙出来,望了望这公孙何率领的人马。但是这公孙何也是非常狡猾,他为了不让邢国国君看清楚自己的士兵到底有多少,便叫人在队伍后面扬起沙土,只有这样,邢国国君才会认为鲜虞国这一次是全军出击了。 姬邢站在城门之外,望了一眼鲜虞军,对公孙何说:“我并不曾欺负过你们,如今你们为什么要率领浩浩荡荡的鲜虞军来攻打我弱小的邢国?难道是因为我哪里对不起你们吗?” 公孙何说:“你并不曾对不起我们,只是你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之前我家君主与你一起打猎,本来是非常和气的事情,怎么知道,你居然让邢要带着三千人马,前来攻打我们。你如此作为,难道没有想到今日吗?我如今率领正义之师,前来攻打与你,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姬邢一听瞬间愣了,不曾想是自己之前惹下的祸事,姬邢又说:“我惧怕你们鲜虞的势力,如今就要城破了,我能够希望臣服你们吗?如果我与你们相互攻打起来,对谁都不好。我请求每年朝贡于鲜虞,只求今日,贵军能够放我们一马。” 公孙何一听,邢要在求饶臣服,便有所心动,但是又想到了之前答应过姬虞的是,要灭掉邢国。于是乎,公孙何,没有理会姬邢的请求,便下令攻打邢国,姬邢一见鲜虞军大肆攻打,便仓皇的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去。想法设法,想逃脱离去。 未久,邢国城破,公孙何率领鲜虞军,大肆在邢国国内烧杀抢夺,还命令所有军士将邢国的女子带回鲜虞赏赐给那些奋力杀敌的士卒们。将邢国的所有男子,带回邢国作为奴隶。将邢国的所有财物带回鲜虞,上报与姬虞。 同时,公孙何逮住了姬邢,并加之绑缚起来,随着鲜虞大军回到鲜虞国都。此一战,宣布邢国国灭。但未久齐国又帮助了邢国复国,但自那之后,齐国为了能够保护好邢国,而防备鲜虞的攻打,于是派了一些甲士守在邢国,如果遇到什么紧急情况,这些甲士也方便第一时间通知齐国军队前来支援。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