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湟水萧声》 故事和我的出生地 我家住在湟水南的小南川,村名叫毛家寨,这里虽然有些名声,但实际上是个山大川窄的小地方,东西宽不过两公里,南北长只有二十余里,两面群山起伏,沟壑数道,中间是一道平川开阔地。 小南川里除了一道河滩外,自南向北、一溜儿分布着许多村庄和田园,到处生长着成林的杨柳树,一共有大小村庄十几个,生活着近万人口。南面拉脊儿老石山下,有六处脑山区。六道沟里的水下来,全在这里汇合,形成了一个中型河水道,河水自南向北,蜿蜒长驱,流出小峡外,汇入湟水河。各村庄虽距西宁只有二十多公里,但因乐家湾南山相阻隔,交通闭塞、经济十分困难,便成了非常偏僻而落后的地方。 我们村子是个一堡三滩的大庄子。在我小时候,这里住着一百三十多户人家,每户平均有六口人,虽然是个山高沟深、土质粗劣的黄土地,但由于气候温和、庄田宽阔,所以对庄稼人来说,是个安居乐业的地方。 这里的河水在一般时期清澈而淡甜,是庄稼和人畜的命根子,但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每逢旱季时,经常断流,渴死鱼虾。到了汛期洪水泛滥,毁林冲田,特别是割断了去西宁的道路,使人们长时间无法进城。 因为天地宽广,所以种植的农作物多种多样,出产的有小麦、青稞、大豆、豌豆、胡麻、菜籽和洋芋蛋等。在干旱浅山地里,还少量种点玉麦、燕麦等,把它们炒拌成炒面,作为度荒糊口的主食品。 人们常说:土地是有了苦心刮金板,没有苦心刮板筋(收成无几、皇粮照纳)。确实是这样,只要精心耕耘,风调雨顺,农民的生活也算舒坦,从来没遇过大荒年。全村人均有水地一亩左右,权当作生活的靠山,还有山旱地二、三亩,虽然是十年九旱,但若遇上老天爷帮忙,也能搞上半年的盘缠。水地确实是门前的刮金板,而那些大量的山旱地都挂在高山峻岭、沟壑纵横的山坡上,地远坡陡,人们称它是摔死雀儿绊死蛇的地方,耕作起来十分艰难,所有农活儿全靠牲口驮、运、拉。无奈间,家家都养着一两头骡、马和尕驴儿,它们是农村的主要动力,也是人们难以分离的伙伴。而那些勤苦的牛们,因为爬山慢、吃草多、吃奶又无处销售,所以在这里就没有人缘了。 说起经济条件,实在不容乐观,山川里柳树很多,榆树、尖叶柳树很少,果树十分罕见。粮食自给,时而有缺,蔬菜时有时无,只有少数人家里有点供自己欣赏的零星花木。在荒山野沟里生长着牧草,所以人们除了做庄稼外,还养点绵羊、山羊。一来三大两老地变点钱,二来一年半截的改个馋。主要还是用羊毛装衣被、擀毡、织褐做衣服、制口袋等。 把狗儿、猫儿的事再莫说,至于养猪下蛋之事,全由婆娘们包揽。猪钱由男人们拿上办大事,蛋钱婆娘们攥得紧,一般用在针头线脑和青盐洋火上,这里的情景说不完。无论如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尤其是个我的出生地,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总觉得山亲、水亲、草木亲,是个十分可爱的地方。 注:拉脊儿老石山:系拉脊儿山脉以东30公里处。盘缠:即口粮。三大两老:是方言,意味三元两元,或三十、二十。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