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隋域》 第一章意外 杨预终于感受到清新的空气,阵阵的野花香,舒展了一下手脚,坐起来,入眼处山势雄伟,满山遍野的秋花绽放,花不离躺在不远处。杨预爬过去仔细地观察了一番,终于确定花不离已经死了。这个吐谷浑的百夫长真的是骁勇善战,追了杨预一天一夜,最后厮打中,和杨预一起掉落悬崖。 杨预揉了揉脑袋,还在隋朝,没有因为又一次死里逃生,回到原来的那个时代;穿越了一个月,杨预几乎一直是在战场上度过,好在原先的占据的这具身体强健,总算在死人堆里活了下来。杨预习惯性地检查花不离的装备和随身物品,还不错,花不离随时的物品不多,值钱的东西除了腰牌,只有七八两金叶子和一把装饰讲究的匕首,看匕首的花纹和款式,应该是花不离的战利品,中原以前某个贵族的物件。 杨预身上只剩下几两碎银子和准备下半生保命用的一颗珍珠,顺手便把金叶子揣入怀中,匕首系在腰间,然后割了花不离的人头。虽然没有听到有骑兵路过,杨预依旧不敢怠慢,在小溪边洗了把脸,喝了点溪水,摘了点野果果腹,感觉体力恢复了一些,便迅即地向西南方向走去。走到快天黑,杨预也没有走出山区,杨预打了一只野鸡,捡来一些树枝枯草,用火折子点起火烤鸡。 鸡肉烤好后,杨预正在狼吞虎咽地品尝自己的手艺,就听得远处一阵马蹄声响,疾风闪电地朝自己这个方向奔来。据杨预所知,附近已经不可能有大隋的骑兵了,不是胡族就是盗贼;杨预三两脚踩熄火堆,闪电般地逃入二十步外的一片树林里,杨预不敢拿熟肉,怕气味吸引敌人,踩灭火堆,只是为了替自己逃命争取时间。 杨预刚刚窜入林中,一对五十人左右的骑兵就已经来到,骑兵盔明甲亮,在月光下发出明亮的光芒,两面军旗最显眼,一面是大大的“隋”字,一面是个“鱼”字。为首的那名将领身材魁梧,一看就是膂力过人之辈,将领跳下战马命士卒重新点起火堆:“看样子,我们今天是扰民了,把人给吓跑了。” 那将领说话声气雄壮,杨预躲在林中听得清清楚楚,越发不敢动作;等到士卒们全部忙乱起来,杨预才小心翼翼地攀上一颗老树,躲在粗大的枝桠间。人在高处看得远,就见林外的茅草丛中,闪着几点黄光,果然有埋伏;杨预暗暗心惊,对方并没有发现自己,而是根据地势时间做的判断,绝对是一代名将的做派。 林外传来那名将领的声音:“老夫鱼俱罗,恭为大隋白衣统军。不知道林中是哪位英雄,不妨出来一看。” 鱼俱罗,杨预一阵头晕,鱼俱罗可是隋朝有名的大将;鱼俱罗似乎艺高人胆大,直接走进了林子,八名士兵散开,呈菱形阵势,持刀走在后面。鱼俱罗朗声道:“老夫是往凉州追赶圣天子,绝无意为难,阁下独自一人行路,不会如此胆小吧?” 杨预明白这片林子小,自己困在林中,就算躲过一夜,到了天亮也无处遁形;况且自己也没必要逃跑,杨预看看鱼俱罗走近,纵身跳下,躬身施礼道:“祁连第五屯火长杨预参见鱼将军。” 第二章同行 鱼俱罗身后六名士卒绷紧了手中的刀,鱼俱罗微微一笑,仔细看眼前的人比自己稍微矮了一点,穿的是软甲,看上去很狼狈;等看到杨预的眼神,鱼俱罗明白自己错了,那眼神和麦铁杖一样,充满着警觉和自信。鱼俱罗看过杨预的竹符问道:“祁连山出什么事了?” 杨预确定鱼俱罗身上没有杀气,对自己也并没有恶意,决定赌上一赌,递上花不离的人头和腰牌,拱手道:“回将军,吐谷浑军队攻打祁连山,敦煌援军不至,十一屯全部被攻破,我们第五屯打了六天,寨破的时候我抢了一匹战马杀出来的,被对方的百夫长花不离追到附近的山上,双双坠崖,花不离的尸体就在前面。” 鱼俱罗似乎根本不知道杨预是谁,隋军十人一火,祁连山一屯五火,鱼俱罗看了人头和腰牌暗自颔首,杨预能在百骑攻击下逃出,还杀了一名百夫长,虽然有兵败的罪过,但是功劳足以抵罪,顿时动了惜才之心。 鱼俱罗说道:“我刚刚从越巂郡回来,急于去敦煌,你就和我一起同行,到时候我会和敦煌的守将说明原因,你以后就跟着我。” 杨预有一种被诡异笼罩的感觉,穿越以来见到的大隋猛士如云,鱼俱罗对自己真的是另眼看待;不过杨预不会拒绝,这是个讲究门第的时代,有人欣赏,可以少努力几十年。杨预谢过鱼俱罗,鱼俱罗招招手,十来名将士也从不同的方向走了回来,为首的一个年轻人虎背熊腰,鱼俱罗给杨预介绍道:“这是我的副手段钟葵。” 段钟葵矜持地看了看杨预,无视般地坐在另一侧;鱼俱罗无奈笑笑,段钟葵是高第出身,年纪轻轻就做到蜀郡都尉,自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好在杨预没有动气;鱼俱罗的亲兵分给了杨预一个酒囊,杨预拔开囊塞,一口气喝下半囊,根本没有一点火辣的感觉,液体只有淡淡的酒气,还有点涩,不过好歹是穿越以来第一次喝酒,在祁连山的山寨里,能吃饱就算不错的了。 鱼俱罗又问了几句祁连山的军情和地形,确保杨预没有说谎,便安排岗哨,让众人休息;第二天天亮,鱼俱罗派给杨预一匹备用的战马,一行人便继续往敦煌进发。段钟葵在路上悄悄对鱼俱罗说:“将军,杨预这件事有古怪,一个伙长被追杀了几百里地,太难以想象了。” 鱼俱罗其实早就看出来了,只不过一直不想提,但段钟葵说了,鱼俱罗不得不表态:“这种小事不值得挂齿,打红了眼的时候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我们到了敦煌一问便知道了,圣天子引蛇出洞,现在应该大军已经西征了,我们要加快行军的速度。” 段钟葵虽然出自山东段家,但是与一般的门阀子弟完全不一样,就是个天上的军事迷,对打仗以外的事情几乎都不放在心上。鱼俱罗这么说,段钟葵感觉很正常,他们是最后一支去西域的部队,一旦前线开战,以隋军三十万大军的优势兵力,差不多就是一战而定,迟了,就一点功劳也捞不到了,杨预是个小人物,就算有什么蹊跷也是完全可以放在脑后。 第五章张掖疯狂 只是到了敦煌,杨广命鱼俱罗在张掖等待,鱼俱罗帮杨预找了敦煌的鹰扬卫,弄清楚确实有杨预这个人,按战功提升杨预为羽骑尉。羽骑尉是从九品的散官,没有实缺,可以跟着鱼俱罗到任何一个地方任职。 杨预接触到朝廷的公文,才知道隋炀帝在这个时候称号是隋明帝,所谓炀帝,估计是后来李唐给的封号;从祁连山杀出来的只不过是吐谷浑的一支偏军,目前青海的战事差不多已经结束,这支偏军已经跟随仙头王投降。 吐谷浑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故地皆为隋朝所有,隋明帝杨广决定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中西海郡设置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另外在张掖招待高昌王曲伯雅与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大臣,以震慑西域各国。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荒漠与绿洲并存,是凉州的桑麻之地、鱼米之乡。杨预跟着鱼俱罗一路前来,鱼俱罗一到张掖城外的建康城驿馆,就让杨预去投书于府,准备拜见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 杨预没想到的碰见张伯坚和刘文静,两人还特地过来攀谈了一番。于仲文身体健壮而匀称,文质彬彬,告诉张伯坚,中原来的商人必须等户部通知,才能进张掖城,但是骆驼城和沙井镇是可以自由来往的。于仲文的言下之意很明确,要是做生意,不如直接与西域商人交往;要是想图点其它的,那就另当别论。 骆驼城是山丹卫民间的叫法,更形象。张伯坚笑道:“多谢大将军相告。张某确实有些其他想法,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于仲文肯见面,自然张伯坚是有所准备,送了重礼;于仲文故作踌躇道:“听说令尊与圣天子有多面之缘,但是这次圣天子实在太忙,那个令尊也没有来,估计见驾难。不过若是想传个话,倒是不难,尚书兵曹郎斛斯政甚得天子厚爱,看在于某的面子上,能为张老板传个话。” 于仲文其实看不上斛斯政那个小人,但是帮人帮到底,干脆把话说透;张伯坚是个明白人,笑道:“不会让大将军为难。斛斯政大人一样,两千两银子如何?” 一两银子一贯,就是一千铜钱,两千两就是两千贯,大隋一两银子可以买二百斗米,不少了。更何况张伯坚提出的是银子,在民间实际交换中,一两银子往往都不止换一千钱,在一千钱到一千五百钱中波动。于仲文很满意,大方地说:“这个杨预有腰牌,你们既然认识最好,就让杨预这段时间陪你们,我会另外派人和鱼俱罗说的,你们进城,正好看看张掖城的疯狂。” 于仲文不愧是顶尖的门阀,三言两语就让自己置身事外,杨预压根就没有拒绝的机会,但还是和于仲文派的人一起回驿站,向鱼俱罗禀告了一声;张伯坚没有装傻,多认识一个权贵多一份好处,反正自己有钱,给鱼俱罗也送了一份重礼。鱼俱罗很爽快地答应了,杨预陪张伯坚进了张掖城,三人很快就明白于仲文说的疯狂了。 张掖城四面九门,门楼高十丈余,门垣用青砖灰瓦砌筑而成,上建门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巍峨耸立;城内另筑有内城,内城东西向主干大街,一路建寺庙、牌坊不断,青砖琉瓦,铃音清脆。最让人乍舌的是,内城里的所有树木,路边建筑物的柱子,无论大小,全部用丝绸包扎起来,瑰丽耀眼。 大街上美女如云,摇曳碎步,款款而行;胡人喜笑颜开,出入酒肆。于仲文说了,三人才晓得,负责前期工作的武威太守樊子盖从武威、张掖两郡下属各县和流垦营中,调集了十几万仕女,准备参加焉支山大典,而张掖城的所有酒楼到大典结束前,对胡人都是免费开放,随意吃喝。 杨预有些激动,白天走在张掖城的感觉是宋朝人绝对没有的,云燕十六州的痛是宋朝多少代职业军人的耻辱,包括他杨预。先人杨业战死疆场,尸骸未还,却是辽国人修的杨无敌庙,只有商人和大隋的使臣路过,才会祭拜一二。何须马革裹尸还,说的只是一句豪言壮语,作为家属,谁不愿亲人的尸骸还乡。 刘文静则脸色发青,怒道:“这是挥霍百姓的民脂民膏。” 张伯坚不以为然,面对刘文静的评语,杨预也无心以对。杨预是知道历史的,大业五年这次张掖之会,虽然浮华了一些,但是确实震住了前来的高昌王麹伯雅与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君臣,让这些西域国家心生畏惧,即使在后面隋唐换代的动荡时机,也不敢和中原翻脸,始终在突厥和中原之间跳舞。 第九章调查任务 几个人再次坐下,感觉果然与先前大不一样,正在说着闲话,客栈的伙计慌慌张张地走进来,原来是于仲文到了,一个个急忙站起来迎接;于仲文穿着便装,走进来在上位坐下,示意全部落座说道:“裴大人的人是跟着统叶护来的,你们一个都跑不了,裴大人很生气,诸葛颍、鱼修罗都不便表态,我就来看看你们。” 那会是看看这么简单,肯定是惩处的措施,操师乞站起来朝于仲文施礼说:“请大将军吩咐。” “一件小事。”于仲文明显是仔细考虑过了,信心十足地说:“光禄大夫梁默、右翊卫将军李琼死在大军获胜之时,裴大人有些疑问,诸葛右、杨预你们俩负责查清楚此事,操师乞、张伯坚、刘文静各罚金一百。” 操师乞三人罚金一百是小事,张伯坚不缺这个钱,但是诸葛右、杨预去查案,那可是大事,右翊卫是十二卫之一,两人的级别根本就不够。诸葛右含笑问道:“大将军,右翊卫现在何处?” “李琼部下十死六七,活着回来的四千人已经移师武威,等待各地调来的军队补充,李琼的尸体吐谷浑也送了回来,是被长矛所刺。”于仲文有点欣赏诸葛右的态度,他有的难处,作为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现在进退两难,如果李琼的死真有蹊跷,那么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的手下,连于仲文本人都会受牵连。 但是不查不行,真要是有这样的案子,那就是一个雷,现在引爆,总比日后打仗的时候引爆方便;诸葛右显然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最终还是答应下来。杨预一言不发,只是跟着诸葛右后面接过军令;于仲文已经给两人准备了二十名骑兵作为手下,让两人即可启程。 一路上有于仲文派的骑兵,到了武威果然没有人出来闹事;但是一想到隋明帝的反复无常和自己的处境,杨预倍感沮丧,如果其中没有故事,大可以按照阵亡来处理,裴矩不同意肯定是有原因的,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望着杨预的脸色阴晴变化,诸葛右有点担心,难道老五认为这是一个难题? 两人一进城就得知,右翊卫的人正在闹事,在大街上闹事,巡逻的府兵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只是围住了闹事的地方;杨预看见数以百计的军卒和百姓围在一家酒肆外面,大喝一声:“朝廷使者到。” 周围的喧闹声为之一顿,四下里竟然安静起来,诸葛右和杨预带人进去一看,酒店老板和伙计正抓住两个书生不放,还有一大群军卒在帮着老板拦住两人。酒店老板是个敦厚的老实人,说这两个书生喝完酒没钱结账不说,还要在墙上胡写乱画,好端端的一面墙被涂得不像样子,还惹得一大帮人在店里起哄。 杨预暗笑,在唐朝以后流行店壁题诗,不管是像李白一样的文人骚客,还是像宋江、林冲一样的江湖强盗,无论是谁,兴致上来都挥笔泼墨,店家不但不恼,甚至主动准备好笔墨,只希望遇到一手好字,或者一首好词,给店里带来生意和声誉。不过到了大隋,还真没看到多少人在酒店题诗,就连金城和张掖,好像也不多。 两个书生似乎喝了不少酒,不过其中个高的一个还能说清楚话,说要用自己的砚台配给店家,店家又不肯。诸葛右看杨预有解围的意思,挤上前问店家:“你需要赔多少钱?” 店家也是老实人,琢磨一下说:“一两二钱银子。” 诸葛右从怀中掏出五两银子递给店家说:“不慌找,等我们吃过饭一起算。” 伙计见有人出头买单,立即全散了人群,诸葛右和杨预拉着两个书生重新进了酒店坐下,却发现两人没有醉。杨预笑笑,朝墙上看去,是两首诗,只不过酒**不住笔,写的是狂草,真如涂鸦一样,好在仔细看还是能分辨出来字迹。第一首是“暂时罢鼓膝间琴,闲把酒壶看古今。说破兴亡多少事,高山流水有知音。”,后面一首是“陈国机权未有涯,因笑灵王负章华,台土未乾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 杨预边看边笑,诸葛右点了酒菜,问两个书生:“还能喝吗?” 装醉被别人点破,两个书生并没有半点不好意思,个高的书生谢过诸葛右道:“看先生意气相投,不敢怠慢。” 杨预喝声采,坐下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径须沽取对君酌。不知二位高姓?不知因何徘徊于此地。” 杨预、诸葛右举止投足自有一种气势,两个书生也阅人无数,个高书生稍收狂态道:“在下董崇,这是赵德言,我俩是李琼将军原来的书吏,可是现在李将军死了,说是我们的责任,将我们赶了出来。” 董崇,杨预一时想不起是什么人物,但是赵德言,却是历史上有名的角色。隋末中原战乱,赵德言北投突厥,被颉利可汗重用;本来突厥习俗简单,治理简便,颉利可汗听从赵德言的建议,加强可汗的权力,法令严苛,使突厥各部首领纷纷不满。突厥各部开始背叛颉利可汗,埋下了后来突厥败亡的种子。 杨预更想到了宋朝的张元吴昊。两个书生郁郁不得志,听说李元昊有立国称帝大志,就到了西夏,李元昊称帝建国后,任命张元为中书令,后来吴昊也被重用。宋夏好水川之战,张元辅助元昊大败任福等人率领的宋军,宋军仅阵亡就高达一万多人;好水川之战后,张元建议元昊出兵渭州,又策划了定川寨之战,胡人铁骑加上汉人的智谋,让宋朝是吃尽了苦头。 四人互通了姓名,杨预看店里伙计去了后厨,四周无人,轻声道 :“大隋若不用你们,义成公主在突厥又如何,同样也不会用你们。” 董崇、赵德言吓得面如土色,这可是两人心中的秘密,眼前这个大汉如何得知?武威可还是隋朝的地盘,传出去,不用官府,老百姓就能把两人撕了。赵德言胆子大一点,颤栗问道:“你怎么知道?” 杨预轻轻道:“你们曾读经史,又自认为擅长机谋,却恨为权贵背锅,又不愿成为士族家奴,才会想另谋出路,不辜负自己的大好年华。但是你们不曾想过,突厥是明帝手下败将,对族人尚且不能满足欲望,何况外人;你们若是五姓七家的人,也许还有几分指望。” 董崇赵德言顿时沉默不语,杨预给他们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把你们知道的事情说出来,看诸葛大人能不能想想办法。” 话音未落,店家和伙计端着酒菜从后厨过来,杨预再不多说,只是和诸葛右劝两人人吃喝,等酒足饭饱,董崇问道:“诸葛大人,你想知道什么?” 尽管杨预不希望在隋一世,遇到汉人投奔异族的事情,但是素未平生,杨预本身也不是显赫的人士,不方便多说;可以说,在杨预心中已经放弃了对两人的挽救,只是在衡量是否需要劝诸葛右杀了两人。现在董崇一问,让杨预喜出望外,诸葛右点头问道:“李将军死时,你们在哪里?” 第十章谢掌柜的心思 “我们就在李将军的身边。”赵德言低声说道:“当时四面都是敌军,我们的这支部队突然间就陷入了敌军的包围之中,说来也奇怪,李将军和校尉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事先都一点觉察都没有。我们比较不如那些军人,只是和运输的老百姓一起往回逃,后来就听说李将军突围的时候被杀了。” 诸葛右颔首问道:“那为什么都说是你们的责任呢?” 赵德言咬咬牙说:“军队里有一种说法,说如果后面的粮队不逃跑,和吐谷浑人死战,军队就有机会撤出来,李将军也不会死。可是诸葛大人,你是明白人,中伏本身就是一件诡异的事情,那种可能性不过是嘴上说说。” 诸葛右不置可否地问:“在中伏之前,你们还遇到过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没有?” “雪崩。”董崇抢着说:“雪崩以后,李琼将军和梁默大人上山去看了一下,下山两人就分兵了,耽误了一天的行程。” 有点意思,把数万大军摆在山下,两个大人物上去欣赏风景,杨志盯着董崇问道:“他们下山的时候脸色如何,是不是带了什么东西?” 董崇和赵德言对望了片刻,异口同声地说:“没有。” 诸葛右喝了一口酒,拣菜的时候随意问道:“李琼将军的卫队还剩几个人?” 董崇无力地说道:“全部死了,无一生还。” 默默地吃完饭,诸葛右领着三人到了金陵客栈;站在客栈门口,第一眼望去,杨预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客栈的门口是两只铜雀,客栈旁是一个狭小的巷子口,客栈和巷子都是一色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黛瓦屋顶,门窗檐楣,白墙如雪,分外耀眼。太阳光在巷子对面的墙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有种懒洋洋的感觉。 杨预上前,在客栈和巷子口来回走了两趟,突然想起,兴奋地说:“乌衣巷。” 杨预押送花石纲路过金陵时,曾去游玩了一趟乌衣巷,当时年轻气盛,看了就是看了,丝毫没有感受,现在想起,反倒有些激动。出门迎接的伙计称赞道:“客官好眼力,掌柜说这就是模仿乌衣巷口建的,只是没有朱雀桥。诸葛大人,您可是很长时间没过来了,我们掌柜正惦记着您呢。” 伙计叫谢三,不仅记忆力好,而且会说话。诸葛右笑道:“谢三,我不正是思念谢掌柜,就急急忙忙的过来了,你看货都没有。” “那是您和我们掌柜的交情。”谢三点头哈腰地说着,接过缰绳,把两匹马拴在拴马桩上,引四人进入客栈。掌柜谢百旗大腹便便,保养得很好,快五十的人看上去也就四十上下,圆胖的脸上连皱纹的影子都看不见,看见诸葛右很客气,只是笑容有些尴尬,有一种笑不出来的感觉。 诸葛右纳闷道:“谢掌柜,可是有烦心事?” 谢百旗唉了一声道:“我还好,可是王厚出事了。” 诸葛右上次在客栈住了两个多月,见过几次王厚,知道是谢百旗好友的儿子,敦煌城的一个破落子弟,仗着一身好功夫,经常惹是生非。诸葛右小心问道:“王厚让人打了?” 谢百旗惨笑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以他的个性,要是被人打了,我都懒得管,躺在床上,才安稳。可惜他是被张家设了圈套,就快做了斗场的奴隶。” 听谢百旗说下去,众人才知道,原来王厚好打抱不平,为救一个长安楼的青楼女子,中了张家的圈套,同意了在长安楼斗场的三场决斗,赢了王厚就可以抱得美人归,输了,王厚就得做长安楼城的奴隶。谢百旗痛心地说:“关键是,契约上没有说对手是谁,还规定,王厚必须三场全胜才算赢。这小子就是太年轻,张家若是这么容易对付,长安楼早就易主了。” 一听长安楼的张家,诸葛右就知道是个麻烦事,不知道该如何劝慰才好。谢三提醒道:“掌柜的,诸葛大人他们的房间还没安排。” 谢百旗摇摇头说:“瞧我这状况,怠慢了诸葛大人。” 谢百旗让谢三安排诸葛右四人到二楼上房休息,杨预随口问道:“谢掌柜是陈郡谢氏中人?” 谢百旗的脸上有了一丝光彩道:“有辱先人。我是金陵房的,祯明三年,陈国灭亡,江南士族俱有西迁,我们这一支就来到敦煌。现在敦煌一半的大族都是从江南来的,还有一半是周齐的皇族。” 杨预点头道:“果然如此,难怪门口是乌衣巷的格局,不过比金陵的好。” “比金陵的好?”谢百旗诧异问道:“此话怎讲?” 杨预停了下说:“最起码巷子里的墙要新一点。”谢百旗顿时黯然。 诸葛右要了楼梯右边的四个房间,等一切安置好,谢三离开后,董崇叹息道:“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谢袁萧,当年何等风流,现在竟然为这种事为难,那个王厚会不会是琅琊王氏的?” 董崇说完,却看见其他三人都在暗笑,董崇问道:“难道我说错了?” 赵德言笑道:“没说错,是想错了。长安楼张家也是从江南来的大族,这些士族到了敦煌,哪有不抱成团的?他们之间百年通婚,有什么事不能协商解决的,非要弄这么大的动静。谢掌柜要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还会在店里装愁?早就在萧陈等各家之间奔走游说,他这么说,是在试探你们。” 杨预猛然醒悟,说道:“想知道我们有多大的后台。” 董崇狡猾地笑道:“我既然知道了,肯定是不会走的。” 赵德言赫然道:“现在是大战之后,西域的消息传播起来极快,我们也是昨天在城里听说了整件事情。按我估计,谢掌柜晚上会专门来找二位大人,到那时候,才会把话敞开来说,兴许是一件大买卖。” 赵德言现在已经看出,杨预和诸葛右或许有才能,来武威恐怕不单单是为了查案子。 第十一章隐情 诸葛右和杨预单独在房间里商议:“梁默那边也是如此,梁默的门客长随全部死掉干干净净,五弟,到这个时候也不瞒你,圣天子要我这么做的,就是来调查这件事的真相。鱼俱罗把你招揽,成全了你,也害了你,秦州杨氏,秦州有杨氏吗?就算是寒门,也是弘农杨氏的旁支,或者是胡姓改的。” 杨预立即猜到了诸葛右的意思:“四哥,难道鱼将军?” “不错,鱼俱罗的弟弟鱼赞是圣天子的旧臣,被朝堂上逼得自杀,谁敢保证鱼俱罗不想报仇,不会再暗地里埋怨圣天子。好在你的简历清晰,都知道你是在路上与鱼俱罗偶遇。”诸葛右停了停说:“如果你有才,所有人都希望你与鱼俱罗远一点,要是你能力平平,那就无所谓了。” 杨预苦笑,所谓庸人无忧,应该是完全体现在自己的身份上;杨预笑完问:“是不是李琼的案子还有隐情?” 诸葛右笑道:“那是自然,梁默的心思比一般人敏捷,预先派人送出一封信,说在雪崩的地方看见了神奇的东西,可惜后来去了两批人,都没有所得。如果我猜测不错,老大他们三个,就算交了罚金也走不掉,要等我们查案的结果。万一要我们去,所以我们要在查案的过程中,网络高手;但是谢掌柜的事除外。” 杨预没问题,自己和谢掌柜刚刚见面,没有任何人情可讲;等两人回到外面的大厅,谢百旗就巴巴地问诸葛右怎么办,诸葛右稳稳地说:“我们一来,谢掌柜就说了,双方没有注明出场的人是谁;这是好事,谢掌柜只要请到高手,不就解决问题了,我们这里可没有什么高手,杨预原先才是火长。” 诸葛右思维如此敏捷,谢百旗愣了半晌,一跺脚说道:“罢了罢了,脸面哪有人命重要。杨老板、诸葛大人,我说实话,一开始这就是王厚和张亮做的一个局,王厚想为甘袭人赎身,张亮想制造点噱头,为长安楼揽生意。没想到的是,出来一个搅局的,西突厥国师塞厉大师的弟子司必迟看上了甘袭人,找到张家,主动提出带人替长安楼一方出战,张家不敢拒绝,就答应了。” “司必迟的武功很高吗?你们在敦煌找不到高手?江南士族同枝连气,难道不管?”诸葛右连问了三个问题 “在敦煌,能和司必迟一较长短的人还是有几个的,但不是不愿意得罪西突厥,就是价码太高,我们付不起。至于同枝连气?”谢百旗苦涩道:“王厚的爷爷死的时候,王厚的父亲王宾联合母亲,勾结外人,霸占了家中的财产。王厚的大伯王善因此宣布分家,不认这个兄弟,若不是王宾救过我的命,王厚是看着长大的,我也不愿管。” 赵德言尖刻地说:“被突厥人摆布,士族们不怕被人笑话?” 谢百旗自嘲道:“还有什么怕笑话的。江南士族中,第一等人早在陈国灭亡时,投靠了还是晋王的圣天子;第二等人这几十年也偷偷换了籍贯,陆续安排家人回了中原;第三等人今年献金,得到可以回乡扫墓的允许。剩下的人,只能世代老死敦煌,逢年过节,遥望故乡,烧点香罢了。 留在敦煌的人,有谁不怕突厥人?诸葛大人,你是知道的,谢某除了这个客栈,在敦煌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若是还有一点办法,贺若鸿也不会建议请官府的人出马,诸葛大人一行是没高手,但是右翊卫高手如云。” 谢百旗无奈,最后还是出卖了一个人,那个贺若鸿想必和诸葛右关系不差;诸葛右一听,立即大声骂道:“贺若鸿,你这个龟孙子给我出来。” 、 第十二章买卖不成仁义在 门外楼梯口一人答道:“诸葛右,别骂人。我也是为谢百旗着想,虽然和右翊卫挂上关系风险大了点,但是回报高,至于王厚的得失那是王家的事情,就算王厚被打死,也是王家人丢脸,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说话的人声音嘶哑而低沉,人慢慢走进来,中等个子,丝绸的衣服一看手工就不错,脸色严肃,哪怕带着伤,目光依旧锐利如出了鞘的剑;看对方带着伤,诸葛右一下子闭上了嘴,贺若鸿淡淡地笑道:“原先答应替王厚出战的三个人,现在只有我还站在这里。喜鹊死了,李春申负伤后,被司必迟卖到了长安楼。” 原来刚才谢百旗还是没把所有的情况说出来,诸葛右睁大了眼睛问:“李春申?上次和我们一起喝酒的李春申?司必迟敢这么做,这件事我们更管不了,五姓七家什么概念,还需要我们管,我敢说现在大批的高手正在赶往武威的途中。司必迟再不走,恐怕能把骨灰运回西域已经是烧高香了;你明知道这个,还帮谢百旗出什么馊主意?” 贺若鸿点点头说:“是看到你们在客栈门前,我才另起心思,我是怕迟一步,甘袭人就死了。” 原来如此,为了美人,拿朋友不当一回事,哎,杨预对贺若鸿的评价降到了底,哪怕是门阀肆意横行的时代,朋友这两个字多多少少应该有些份量,贺若鸿这样看低,恐怕诸葛右也不会和他相处下去。诸葛右忽然问道:“你是被什么招式伤的?” 贺若鸿抓起了桌上的一根筷子,整个人立即产生了变化,即使带伤,每一个动作也是高手风范;贺若鸿的手轻轻一动,很慢,像风吹动棘草那么自然,筷子连续地做了五个变化,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停止,杨预赞叹道:“好精妙的招式。” “如果不是那一位甘袭人姑娘有问题,就是你贺若鸿和司必迟的脑子坏掉了。谢掌柜,一切没有那么严重,等李家的人到了,我们说话更方便。我问你,如果我不答应你,你后面会怎么做?”诸葛右叹一口气说道,紧盯着谢百旗,似乎要把这个老人的心思看穿,脸色明显发青;谢百旗有些畏缩,咽了口口水说:“王善的长子王挺来找过我,说只要王厚日后不和甘袭人来往,他就出面谈判,保下王厚。真到那时候,也只能如此了,女人吗,再找一个,王厚的命最重要。” 赵德言笑道:“王挺好眼力。” 杨预来回踱了两步说:“谢掌柜,我不管你们当中还有没有猫腻,一切都只能搁置,诸葛大人来是为了案子,案子没查清楚之前,不能分神。” 贺若鸿问清楚杨预和诸葛右的关系后说:“这个案子比小长安楼更加诡异。” 谢百旗无可奈何,杨预要的不是他谢百旗的承诺,直接就是断了这个念头,谢百旗迟疑道:“杨大人,强龙不压地头蛇,你们在武威,很多事还是需要我们的。” 隋明帝杨广靠江东士族起家,发配到西域的江东士族经过几十年经营,靠着这个机遇现在都有点蠢蠢欲动;诸葛右笑道:“既然谢掌柜还有门阀之见,也罢,买卖不成仁义在,与其大家各自提醒吊胆,不如各做各的。” 第十三章外甥像舅 诸葛右和杨预到达右翊卫的时候,接任李琼的右翊卫将军薛世雄没有一点好脸色,薛世雄是河东人,凶狠好斗,成年后曾随北周武帝讨伐北齐,从此一路开挂,差不多参与了隋朝对外的全部战斗。现在圣天子派两个名不经传的年轻人来查李琼的案子,大将军于仲文还同意了,薛世雄是一脸郁闷。 诸葛右这次退到一边,让杨预先上;杨预客客气气地行礼说:“薛将军,我想和当时参加战斗的将领们谈谈。” 薛世雄冷哼了一声问:“你知不知道,这会影响军心?” “我知道,可是不问更影响军心。”杨志不卑不亢地说:“裴矩大人提出疑议,我们要做的就是消除这种疑议;当然,也不排除裴大人另外有正确的消息来源,薛将军,我们这是在帮助你除掉隐患。” 薛世雄上下打量了杨预一番说:“你没有临阵斩将,只是掉下悬崖没死命大,你说说,你有什么本事?” 杨预心里话我的本事岂是你能意料到的,表面上笑笑说:“薛将军,我们奉圣天子之命而来,你没资格考问我们的本事,你现在应该尽量让这件事结束,后面重整府军。薛将军要是不愿意,也可以上书圣天子,说你保证裴矩大人的消息是错误的,军中将士全部没问题。” 薛世雄怎么会去上这个书,那是自己找死啊,圣天子的疑心病那么好消除,裴矩那个阴险的家伙那么容易对付?薛世雄咳嗽了一声说:“老夫没空陪你们闲扯,我给你令牌,你可以找任何一位将领说话,但是我需要有人在一旁监督。” 杨志痛快地说:“没问题。” 薛世雄安排的是自己长子薛万述,和杨预两人年纪相仿,三人问了两天,先后找十四位将领谈过,都不知道为什么中伏和雪崩的山顶有什么;而赵郡李氏的人都到了,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子在长安楼连赢三场,救出了王厚和李春申,谢百旗晚上设宴招待,请了杨预、诸葛右、薛万述三人。 长安楼的主人张亮也在,杨预进去的时候,张亮正在一把接着一把地抹着汗;诸葛右两人有的是熟人,一路去打招呼,杨预被安排在张亮的身边。看着微笑着走近的杨预,张亮忽然蹦了起来,就象看到一个魔鬼,顿时引来周围的一大批围观者;坐在上首的那个老头也站了起来,对主人谢百旗吩咐了几句,谢百旗就过来要求杨预到厢房说话。 杨预早就看见了那个老头,谢百旗介绍说是赵郡李氏的一个长老李春秋,杨志进去很客气地行礼说:“杨预见过前辈。” 李春秋看看杨预身后,谢百旗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开了,谢百旗不是傻瓜,能让张亮跳起来,让李春秋慎重其事的情况,怎么会是小事。处于自己的地位,谢百旗宁愿自己不知道那些秘闻,大人物可以利用秘密为自己所用,去榨取别人的价值;但小人物知道的秘密越多,死得就越快。 李春秋盯着杨预说:“杨预,那就没错了,没想到你母亲如此气概,连名字都不愿隐藏;也罢,你从一生下来就外甥像舅,长大了还是这样,给我说说你的经历。” 杨预只能根据脑海中的回忆说了几句,他哪知道李春秋要知道什么,但是从李春秋手指敲打桌面的节奏,杨预能看到自己说的那些内容让李春秋感慨或者犹豫。等杨预说完,李春秋含笑说:“那就难怪了,鱼俱罗和于仲文的心思也够缜密的,他们怎么会不认识你这张面孔,你是楚国公杨素的儿子,你舅舅是蔡忮,帮助杨素设计牙船的那个人。” 杨预心头一震,他可不愿意自己处于这样的境地,眼看着杨玄感就要造反,现在和杨素搭上关系,绝对是祸不是福。杨预淡淡地说:“前辈看错了,我是一个寒门子弟。” “傻小子,庶子就是寒门,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告诉你,是因为你已经走进了这个圈子,很多人都会认出你,你自己心里要有数。”李春秋唏嘘道:“我曾随杨素平定江南,和你舅舅最是莫逆,我不会害你,日后要是有事,到柏人县东祖房来找我,但是要偷偷来,圣天子不喜欢我们赵郡李氏。” 杨预出来的时候,张亮已经把甘袭人的卖身契交给了贺若鸿,看见杨预就说身体不舒服,提前告退;杨预等诸葛右走过来,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酒席间欢歌笑语,哪怕最后李春秋没有出面,依旧不影响场中的气氛。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