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那些年的人生岁月》 第一章医院里集合的家庭 十月本是秋高气爽的时候,谷虹市却一直阴雨连绵,让人压抑。一下雨,整个城市的街道就拥堵不堪,主干道宾康路上更是如此。这时,一个年轻姑娘从出租上下来,风风火火的朝着市立医院跑去。 “爸,怎么样了?现在什么情况?”张丽丽气喘吁吁地焦急问到。她在收到奶奶突然病倒的消息时正在办公室写文件,惊的她连忙一路连打车带快跑匆匆赶到医院,刚到病房门口,脸上的汗水都没来及擦干。 “刚刚问了李医生,说是总体上度过了危险期,但必须考虑安排后续治疗。”父亲张重阳看着匆匆赶来的女儿,缓缓说道。此刻他的心里比女儿更加焦虑,但作为父亲,他表面仍努力维持着镇静。仿佛他母亲只是得了个小感冒一般。事实上,在女儿赶到之前,李医生已经私下给他透了底:“经过抢救治疗危险期是过了,不过这个病是比较罕见的,能尽力维持现状就已是万幸,这个病的治疗周期相当长,像老人家这个年纪我们不保证治疗效果,而且后续治疗费用很高,打一针国产药物五百五,一天要三针。”李医生点到即止,剩下的交给病人家属做决定。 明白了李医生的意思,张重阳点了点头,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好。事实上母亲身体一直看起来不错,虽然七十多岁,一个人住在老小区里,但平时能唱能跳眼不花。事发也是突然,当时老太太正在小区院子里跟邻居聊闲呱,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就昏倒过去,吓得邻居赶紧打电话叫人把老太太送医院,收到消息的张重阳第一时间从家里赶到医院,到了医院门口就打听情况,说来也巧,主治医师李医生和他有过几面之缘;张重阳早些年干过卖茶叶的生意,李医生在他店里光顾过几次,一来二去就认识了。所以一看到李医生,张重阳就急匆匆求帮忙,不过就现在这个状况看来这个忙是挺难帮的。 打了一通电话却借不到钱,这没钱又想治病是不可能了。张重阳心里万般无奈,站在医院走廊里发呆,他郁闷至极,总觉着这几年不开心的事一桩接一桩。原来,几年前他的茶叶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后来眼红做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多,反而没了利润,眼见着生意不行的他干脆选择退出,连续换了几份工作,哪知生意人坐惯了再做工作就怎么都适应不来,索性辞了工作学着人家年轻人在家开网店,赚的还是不如当年茶叶生意好,不过一个月挣三四千左右也勉强够生活;他老婆赵艳霞年轻时和他都在市暖瓶厂里上班,经厂里媒人介绍认识结婚,后来工厂倒闭两人都没了工作,张重阳思想开放,去批发市场干起了茶叶生意,赵艳霞见做生意挺有出路,自觉没什么特别手艺就先是推着小车在学校门口卖麻辣烫,身体扛不住了就经人介绍去超市当理货员。老太太入院她收到消息后也就赶过来了,没经过大事的她显得十分手足无措。 不一会儿,女婿赵涛也来了,张丽丽给他发消息时赵涛正骑着电驴给老板送货,送完货拿起手机一看到信息就过来了;他跟张丽丽是中专同学,后来考到中专时遇到了张丽丽,由于他形象不错性格也挺温和,得了张丽丽的心,一来二去就谈恋爱结婚了。其实张重阳是很不喜欢这个女婿的,早年的生意让他阅人无数,以他看来,这个赵涛家里条件不好而且喜欢精打细算,可惜后来实在拗不过女儿只得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他一看到赵涛,叹了口气就以抽烟为借口转身下楼去了,女儿无语的看了老爹一眼,拉着赵涛去病房里看奶奶。 市立医院作为当地最好的医院,东面配套建了一个小公园,张重阳点了根烟,坐在公园的凉亭里抽起了闷烟,抽烟想心事,是这几年他最常做的事情,只不过平时都是在厕所里,现在换了个宽敞的地儿。 人真的挺有意思,遇到些烦心事情,脑子里的几段回忆就像播放电视剧似的莫名奇妙蹦了出来,张重阳呆呆地坐在凉亭里翻看起那几段脑海中的回忆。 第二章翻出的回忆 走到公园正中心的凉亭,凉凉的秋风吹在脸上,张重阳顿时感觉清意许多,点起烟坐下,他觉得这一刻的时间仿佛都是属于他的,过去的回忆一幕一幕涌上心头。 他先是回忆起了他和赵艳霞第一次见面,那是一个夏天,具体的日子他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天气很热太阳很大,午休时候厂里心直口快的刘大姐乐呵呵的朝他走过来问他多大岁数想不想结婚,那时的他还是年轻,大姐话说了半天,他才反应过来,脸一红头一低说了个嗯就没声音了,刘大姐哈哈大笑说:“好的,我看你是老实人,我们科那个小赵跟你一样老实,我给你问问可以的话你俩处处看。”没成想对方很快就答应了,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这条宾康路上的一个茶馆里,那个茶馆还是民国时期留下的,虽然房子老但是屋里面挺干净。两个人都不爱说话,坐了半天就干喝茶,他眼见着茶水都喝完了也没说上话,才缓缓开口介绍起了自己的情况。赵艳霞见他自己介绍半天,也学着样子把自己的情况也说了,然后说起兴趣爱好,随后越聊越多感觉都不错,就有了后来两人关系的发展。回忆到这,张重阳突然想起刘大姐两年前过世,弥留之际是在城北的第二人民医院里,那里没有市立医院条件好,挺可惜的。 想到人生如此,不禁叹了口气,又猛抽了几口烟,他又回忆起了张丽丽出生的时候,他不是个重男轻女的人,生了个闺女也开心的不得了,但是他父亲却是个老封建,张重阳是独子,因此老爷子对他报了很大的期望,结果看到生下的是孙女整日心里郁郁不乐;他母亲则不然,对张丽丽倍感欢喜,尤其是小丫头白白净净的很可爱。老父亲本就有一身疾病,加上没抱上孙子心里抑郁,没多久人就走了。老太太一个人在家帮着他和赵艳霞带孩子,照顾的挺好。 这时,张重阳手中的烟也抽完了,他望了望四周,没人,很好,烟头扔下并用脚尖碾了碾,看着被踩扁的烟头,他又发起呆来。他想起女儿第一次带赵涛来家里的那一天,当时见过面的他心中郁闷,也曾独自坐在小区的长凳上抽闷烟。张丽丽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加上当时夫妻两人忙于生意奔波,最终女儿只考上了当地一所中专,在学校里认识了赵涛。张重阳始终想不明白,在他眼里要形象没形象要背景没背景的赵涛怎么就被张丽丽看上了。后来赵艳霞劝他,这就是命,这就是注定的缘分,你又改变不了,还惹自己一肚子气。之后张重阳仿佛也想通了,女儿自己觉得喜欢才是真。可谁知道谈婚论嫁的那天,两家人见面,却把张重阳夫妇搞得十分恼火。 原来,在见面之前,张重阳和老婆觉得赵涛家庭条件一般,又是乡下来的,进城买房也不容易,便商量着索性也不要彩礼了,或者按当地市里的规矩一万块钱意思一下也就得了,反正最后女儿还是会把钱带回去。那天是在当地的豪港酒店见的面,到了以后他才知道赵涛父亲腿有点残疾,当时在建筑工地干活时被塌下的梯子砸中,所以一直在家待业;赵涛的母亲则在家里种地,有时遇到机会便去工地给民工做饭赚点钱。了解到这个情况,张重阳决定彩礼还是不要了,他也于心不忍。可谁知他刚要开口,赵涛母亲便强势的说:“我们家赵涛也是学历形象比较高的,不过我家里也困难,彩礼钱你们还是别要了。”这话一说,张重阳当场脑子都被气的炸裂了,心想我本就是想好意不要彩礼了,你这话一讲仿佛我狮子大开口一样,况且你家赵涛什么水平几斤几两你不知道?可惜张重阳夫妇本就不是强势的人,想了半天,觉得也没偏离初衷,他把怒气压下,才缓缓说到:“你们家的情况,还有赵涛的情况,我们彼此都十分清楚。小赵一个人在市里工作,压力也大,这我们都能理解。以他现在的工资水平,小两口还房贷压力更大。所以彩礼钱我和我老婆本来就商量着不要了,让他俩把这些钱用在生活上更好。”这话说完,张重阳心里在滴血,心想着丽丽啊你真是个不省心的孩子。“嗯。”赵涛母亲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说到:“现在房子是买了,不过是毛坯房,装修应该你们家出钱,涛涛他大伯就是干装修的,你们找他大伯干我们也放心。” 此刻,张重阳恨不得把桌子掀了,这时张丽丽却开口了:“那也挺好,大伯的装饰公司还挺大的。”此话一出,张重阳夫妇都长叹了一口气,毕竟女儿都这么说了,他们也只能认了,自己损失点钱,心想装的好不好反正都是你赵涛大伯的责任。 这次的见面,在两家人表面还算和平的状态下草草结束,吃过饭回到家,张重阳就觉得自己心里那股火想发又发不出来,点了根烟进了厕所发呆去了。 第三章老中医的偏方 天气依然阴沉沉的,连日的阴雨虽给人带来不悦,但空气却比之前清新了许多,透了气的张重阳发了会呆便起身回医院,他走之前还是顺手把地上的烟头捡起来丢进了垃圾桶里。 回到病房,老太太已经醒了,脸色却十分苍白,张丽丽坐在病床边上轻声陪着奶奶聊天,老太太时不时轻轻点点头。张重阳进来的时候赵艳霞正在给老太太的杯子里倒水,看见他来了也没吱声,水倒好便又坐了下来。此时赵涛却不在屋内,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张重阳没见到赵涛,眉头一紧,却又没说话,张丽丽见父亲来了,说到:“我陪奶奶聊聊天,奶奶说她感觉好些了。”张重阳听了点点头,走上前去,轻轻握了握母亲的手,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只得抿了抿嘴,冲着母亲生硬的挤出一个微笑来。这时赵艳霞看了看丈夫,开口了:“赵涛出去打电话去了,丽丽给他发信息他就赶来了,都没来及跟领导请假。”张重阳听了点了点头,转身看看病房里面。 谷虹市的市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很高,这影响力一大,就造成周边地方的人都来此医院看病,但这住院部大楼是老楼,所以病房不大,只有五十平方米左右,却摆了四张床位,加上床边的一些医疗设施就显得十分拥挤。 坐了一会儿,赵涛打完请假电话也回来了,张重阳见人都到齐了,又不想影响母亲休息。便把他们叫到楼道里,说到:“现在这样,丽丽、小赵,你俩等会还是回去上班,这个样子你们也看到了,你们帮不上什么忙,还是工作要紧。” 偏了偏头,看着赵艳霞说到:“老婆你下午也回去上班吧,今天我来照顾我妈,晚上下了班你再来医院,后面的事情咱俩商量一下。”赵艳霞听后想了想:“我跟领导请了一天假,这超市就是这样,现在回去也还是扣一天的工资,还不如留下来陪陪妈,女的照顾女的也方便。”张重阳听了觉得也对,便同意了。 又过了一会,张丽丽和赵涛跟老太太打了招呼,便回去上班了。见两人走了,张重阳才开口说到:“我上午打了一圈电话,没借到钱,现在家里还剩多少?”赵艳霞说到:“家里哪还有多少存款,之前给丽丽介绍工作花那么多,我回去再看一下,应该也就三万多吧。”原来,张丽丽自打毕业之后,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平时太娇惯,挑岗位不是觉得累就是嫌工资低。赵艳霞觉得也不是办法,打听到市里招编外人员,待遇也还不错,不过竞争挺大,于是花钱托人安排把张丽丽送进去。再后来张丽丽和赵涛结婚,才知道赵涛大伯只是装修公司的小股东,真正的大老板并不是他,赵涛大伯一句话也说不上,结果装修的时候被那个装修公司各种忽悠套路,婚房装修也用了不少钱,一来二去也就没剩下什么存款。 张重阳和赵艳霞正满心苦闷的在医院走廊里商量筹钱的事情,“正巧”来了一位大姐走过来,这大姐矮矮胖胖的,一进走廊就看见张重阳夫妇一脸郁闷,便不急不慢地走上前去搭话。她问到:“咋啦?你俩也是这个科室的病人?”张重阳毕竟也是有阅历的,一开始没搭理她,拉着赵艳霞说别的事。没成想这大姐也不生气,笑眯眯地又问了一遍,还用手轻轻戳了张重阳一下。张重阳见躲不过,索性开门见山:“我们在这说事情,不需要你推荐什么神药。”话音刚落,这大姐竟然哈哈笑了,往前一步,说到:“看你跟我差不多岁数,不瞒你说老弟,这病,难治,我也的确是来推荐的,不过不是什么神药。我跟你说,你这个病,医院里都是西医治疗,作用不大,倒不如试试找中医看看,我给你推荐一位老中医,他治病有很多偏方,价格也不高,说不定也有效果。” 赵艳霞没见过世面,一听到价格不高反而有点心动。张重阳则始终觉得不可信,但想到眼下筹钱困难,李医生也说在医院治疗成功概率也不大,倒不如放手一搏,万一出现奇迹了呢。 第四章赵涛的父母 那大姐自称姓吴,也不废话,直接给张重阳夫妇留了电话和那老中医的地址,转身“物色”下一个目标去了。见她走远了,张重阳跟赵艳霞说:“我也想了想,暂时凑不到什么钱,你来之前李医生跟我讲在医院治疗成功率也不高。我倒是想先让我妈在医院再住两天养养,然后去找老中医看一看,有的时候你也说不准,偏方也有奇效。之前老刘不也是得什么怪病,最后跑几家医院都治不好,他妹妹也是帮他找个老中医,最后治好了。”张重阳说的老刘,是他家小时候的邻居刘建明,坊间传说两年前不知他在哪染了一个怪病,说是胳膊的骨头里疼,每天疼的吃不下睡不着的,家里人各大医院都跑遍了,也没治出效果。后来刘建明的姐打听到谷虹有个名中医专治这个病,便去找名中医那里看了,没成想三个疗程下来就治好了。不过这都是坊间传闻,倒也传的有模有样。 赵艳霞倒是不信这个刘建明的故事,这个刘建明她也认识。原来,张重阳家原本一直住城东区,刘建明也的确是张重阳的邻居,不过他俩结婚没几年就搬到城南去住了,反倒是赵艳霞娘家在城南,刘建明就搬到她娘家的小区里,老刘是爱说话的人,很快就跟周围人都认识了。按说刘建明得病的事她娘家人应该先知道,可是这事情只在张重阳家这边传播开来。因此赵艳霞压根就不相信,不过张重阳对此却深信不疑。 “我觉得,这事情你得先去吴大姐说的老中医那里看看,你比我见的人多,你看没什么问题我们再把妈带过去。”赵艳霞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做事却极有条理,考虑的也很细致。张重阳觉得妻子说的对,不如自己先去探个究竟,心想着干脆下午抽空去看看,妻子先帮忙照看老母亲。 正说着,赵涛的爸妈提着水果和牛奶来了。原来,赵涛匆匆赶到医院,当时忘记请假,所以出门到走廊给领导打电话请假,顺便把这个事告诉自己父母。赵涛的母亲虽然性格强势,但也是识大体的人,听了这个消息,便拉着赵涛爸爸来医院了,路上顺便买了点慰问品。 赵涛的母亲叫周梅,父亲叫赵强。赵艳霞见对方提着东西来,便跟周梅说起了客套话聊起了老太太的情况。张重阳见赵涛父母能来,心里也是感激,对女婿的偏见也改变了一些,冲他们笑笑说了些客气话,随手从兜里拿出一根烟递给赵强。赵强和周梅跟他俩说了一会,便又见了老太太,老太太看到孙女婿的父母能来看她,非常感动,竟留起了眼泪,周梅赶紧上前安慰。没坐一会,赵涛父母又觉得不能总坐着还打扰病人,便找了借口家里有事然后起身要走。刚起身,周梅就给赵艳霞手里塞了五百块钱,顺口说了句给老太太买补品,便叫上赵强往门外走。张重阳见状赶紧拉住他俩,执意不要钱,赵艳霞也说到:“你们能来看忘老太太,我们都很感谢,你这再给钱我们决不能收。”两家人推来推去,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张重阳还是硬把钱塞到赵强口袋里,说到:“心意我们真的领了,钱我们不能要,感谢。”周梅见张重阳这样说了,只得开口:“好吧,那等老太太出院了,我跟大强再去家里看她。”张重阳夫妇听了都再次表示感谢,然后送赵强夫妇出门,走到病房门口,周梅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跟赵艳霞说:“哦,老太太这病你刚才讲医院医生也说难治,我倒听说咱谷虹有个老中医,好像能治疑难杂症。”张重阳一听她这么说,顿时两眼放光。赵艳霞赶紧跟周梅打听老中医的住址,说是准备问问看。 周梅她们走后,赵艳霞拿出刚刚记下来的地址,跟吴大姐给的老中医地址居然一致!张重阳心里连连觉得惊奇,当机立断就要拿着地址去找老中医。赵艳霞见状,问到:“马上都中午了,你去人家在吃饭,你吃过饭再过去吧。”张重阳摇了摇头,说到:“我不吃了,被这事弄的不饿,这地方挺远的,我到了估计人家早都吃完了。”说完,把地址又看了一遍再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里,摆摆手转身离开医院。 第五章拜会老中医 张重阳走到楼下,没想到连日来的阴云已经开始慢慢散去,久违的阳光居然释放了出来,此情此景令张重阳的心情突然大好,心想着这真是好兆头,莫名奇妙地越发觉得这老中医肯定能妙手回春。怀着这样的心情,他拿出手机,导航了一下地址,研究了路线,走到医院边上的公交车站等公交。由于是中午,发车的班次比较少,大部分人都在家吃午饭和午休,长长的公交站台就他一个人在等车,他觉得无聊便坐在等车的长凳上拿手机看新闻,看起了美俄关系和叙利亚局势等他比较关注的重大国际问题。 过了大概十几分钟,张重阳抬头一撇,正巧看到公交车慢悠悠的往这边开来,这时张重阳反而觉得饿了,有点后悔刚刚应该听赵艳霞的话先去吃午饭的,快步走到站台边的小摊位,八块钱买了两个茶叶鸡蛋再上车。 老中医住的地方挺偏,公交车开了快半小时才到地方。下了车,张重阳又看了下导航,找到一个名叫“山水花园”的小区,周围密密麻麻好几栋高楼还在建设,这地方是他第二次来,他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还是张丽丽上小学,他那时还在做茶叶生意,进货的时候途径这里,道路两旁还是一片农田,没想到现在也成了城市的一部分。他旁若无人地走进了小区,保安室的门卫正在玩手机,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张重阳看了心想这小区外面看着挺高档,但也不是什么好小区。 他一路走到老中医住处的门口,大门紧锁,拿出手机看了下时间,刚刚一点十一分,心里盘算着还是来早了,这个点大家应该还在午休,不如等到一点半左右再过来。于是乎他转身下楼,走到小区中心的花园里找个花坛边坐下,掏出手机接着研究起伊朗核问题。等到一点半,他才慢悠悠往老中医家里走去。 到了门口,才发现大门已经开了,张重阳礼貌的敲敲门,说了声你好,然后才往屋里进,这时,一个穿着白大褂约莫七十岁左右的老爷子听到敲门声从卧室走了出来,看到张重阳便问道:“什么病?”张重阳心想,这老爷子真不会问问题,估计是老直男了。但他还是客客气气地说到:“生病的不是我,是我母亲,她现在在市立医院里,医生说在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正好身边有不少人推荐您,我便来问问看。”老爷子听了,问到:“是谁推荐的。”“您名气大,我身边好多人都推荐你。”张重阳不漏声色地答复。老爷子也不再多说,两人坐下后,老中医开始询问病情和细节。经过一番攀谈,张重阳才知道老中医姓郑,叫郑世才,自称清朝时期知名御医郑本根的后人。当然,这个名头张重阳是不信的,况且这个郑本根到底是个什么人他也没听说过。 “这个病,我感觉实际上是能治的,只不过治疗方法不一样,这样,你尽快把你母亲带来,我给她再号号脉,对症下药,到时候开方子抓药,你再看看效果,依我的经验,六七个疗程便能治愈。”郑世才满脸信心的说着,张重阳听了觉得有希望了。连忙跟他打听费用的问题,郑世才听了笑笑,说到:“钱的话你也别担心,根据她的病情,我盘算在我这抓药一副药一百多,一天两副药足够,一个疗程十天,你这病治下来估计万把块钱吧。要是不在我这里抓药也行,你多跑跑说不定便宜些,我行医讲究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实在没钱赊账也行。”张重阳一听便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但还是说到:“我不喜欢欠人钱,重要的是把母亲病治好。”随后他俩又说了几句,张重阳便起身往医院赶,准备跟老婆汇报情况。 经过一番折腾,回到医院已是快四点钟,赵艳霞正准备给他打电话询问情况,没想到正好张重阳进病房,一看到他回来,赵艳霞问到:“那个大夫怎么说?这个病好治吗?” “能,那老中医姓郑,据说是名医世家,跟他见了面沟通了一下,他说能治,他那里有方子,到时候按方子抓药便可,治疗费用也不高。”张重阳把过程一五一十的跟赵艳霞说了一遍。然后走到母亲身边,告诉她医院检查了身体没什么问题,就是平时运动的太激烈,要学会休息和调理。“人家李医生说可以看看中医,那个调理身子有好处,比吃西药好。”老太太听了儿子的话点点头,也不知是真信还是假信,反正同意了。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