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人中墓》 引子 话说姜太公半生寒微,宰牛卖酒织纱补鞋,聊补无米之炊。后来上昆仑山玉虚宫拜元始天尊为师,修道40年下山,可在仙界道行甚低,元始天尊便送其打神鞭、杏黄旗防身护命,且身边诸神相助,逃过七死三灾之劫。 虽说太公道行平平,可符行降妖占卜变天之术甚有本事,人世间筑房开工修缮神位,“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一符以求逢凶化吉,此举便可窥见一斑。 当年西伯侯姬昌因梦见飞熊则动访贤之心,当其二次来磻溪见姜子牙,经过一番谦让,姜子牙允其去西岐辅佐大业。 姬昌为表诚意,亲自用车舆把姜子牙拉出磻溪河谷。 路上车子车舆带断,姬昌坐下歇息,姜子牙问姬昌是否记得拉车舆步数。姬昌答自己汗流浃背拉车,哪里顾得上数数?姜子牙于是告诉姬昌:你共拉我808步,我将保你江山808年。姬昌听后赶紧起来想继续拉。姜子牙摇了摇头道:天机已泄,已成定局。 公元前1046年姬昌大功告成周朝建立,姜子牙临死前留下遗言,死不要埋葬,把棺材悬挂在城门上,此后凡遇战乱,只要把棺材大头调转,让他头朝战向,事变自会平息。这个办法被一代代相传,果然屡试不爽。 后来,有天一群王子突发奇想,要看城门悬棺中装的是何神物。便传兵待取下棺材打开,棺盖打开后从里飞出一群鸽子朝东南而去,棺内空空如,不久,周朝便被秦所灭。 朝代更替乃属天意,就算神仙也无法保证朝世万福,正所谓“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多少朝起朝落早已灰飞烟灭,千古的奇人奇事或许在某一天被重新发现,惊现世人面前…… 勇闯乱冢岗 我叫淳于焱,老爹说八字五行缺火也想我能为家加人添丁,于是就直接用三个火为我起了名字。从我记事起,我爹就一直跟我说着姜子牙的故事,我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清楚,只是说他爹也是从小就和他这么说的。我出生的家族属宗族正房,其实不应说是家族,因为从我祖父的祖父开始,一直到我父亲都是单传的香炉趸,用九代单传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人丁日渐单薄。 宗族初始,由于正房属族里的长子嫡孙,祖上留下来的基业,大部分都集中在我祖父的祖父手中,据说当时家里吃饭的筷子都是用金子特制的,生活富足可想而知。可俗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日后我家的生活却有了戏剧性转变。 “和人斗,奇乐无穷。”这话在我家可谓演绎的淋漓尽致,宗族中其他的偏房一直对正房继承家业意见很大,自我祖父的祖父那辈开始,便没有停止过承业的斗争。 到了我曾祖父那一代,人畜皆衰,当我曾祖父两脚一伸时,祖传家业渐渐失守,偏房进而入门搬台运椅,家道瞬间沦落为空房清瓦,只留下祖上唯一的一间祖屋,交给我祖父淳于城手中。 次年巧遇******,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说是人祸,决策的偏差加快了灾害的蔓延速度。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反正西方法西斯说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大地上,饿死的人比蝗害时的蝗虫还要多,东方文明古国善良的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云云。当然这是政治斗争宣传不足为信,事实怎样明白人自会分析,正所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历史之事谁也无法说出个对与错,政治之事并不在咱这回书的讨论之列。 话说回自然灾害第二年,当时这人啊就像饿了二代的蚂蚱,别说水稻种子,连米糠都吃了个精光,米糠吃光了就挖野菜。这人饿的不行时,别说是屎就算是泥都得和来吃,当野菜掏光拔净后,有的人就开始吃菩萨泥了,人吃了那菩萨泥慢慢的肚子便涨了起来,如果是女性不知的人还以为有喜,那时就差没吃人了。 那年我家的米缸想找个米虫滚汤都找不到了,外边的田地野菜根都被啃光了,我爷爷淳于城想方设法要搞些东西回来治一家人的肚子,眼看这村里村外方圆十八里草都不见一根了,哪里找吃的呢?想星星想月亮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离村十里外的乱坟岗。 说起这乱坟岗周围村子的人都不陌生,听说周围村饿死的孤寡老人没爹没娘的,都往那上边扔,那里野菜野草吸收这些营养那还的了,见了阳光就往上长,长的比人还要高就像一片微缩版的原始森林。村里有阴阳眼的人说,常常看那有游魂厉鬼出现,有几人去了那挖野菜一直都不见回来,现在那乱坟岗人影都不见一个,像见了洪水猛兽见了都要绕道。 淳于城活了一辈子,还是第一次听到人说宁愿做饿死鬼,也比做饱鬼强。那确实,如果吃菩萨泥还可以熬过一阵子,或许到时就有救了,去那鬼地方死了都可能不见全尸。 当人饿到老眼昏花时,那幻觉便出来了,淳于城天真的认为那些去了不回的人,不是走到那饿死了,就是在那吃饱了撑死的,这不鬼使神差的推了去了。 祖传血纹玉 淳于城左手提着一藤篮,右手一把破了几个大口的小铁铲,哼着山歌便往那乱坟岗出发。路经一片沼泽,花了半个多时辰,远远便看到了绿压压的一片,从山脚到山顶,好家伙淳于城两眼都发了绿光,此时给个皇帝他做都没那心情了。 南方的天气变化无常,刚刚还艳阳高照,转眼乌云盖顶暗无天日了。淳于城眼见天要下雨,把铲子扔到篮子里也不挖了,两手就像游泳一样,拼了命的去拔长命菜。正在塞满半篮子时,这雨就扑头盖面的下了起来,淳于城心里想着要找个地方躲雨去,这要是淋起病来就麻烦了。 在那非常时期物资贫乏,别说肺痨脑瘫之类的恶疾,就是小小的伤风也难就医,往往人就这么沤着沤着,就和马克思列宁打招呼去了。淳于城左看右看想找个躲雨的地方,可这雨下的这么大,根本就看不到周围的东西,可淳于城硬是清楚的看到一间茅屋,就在他前边不远的地方,淳于城想也不想飞快的往那茅屋跑了去。 淳于城走进茅屋时,全身已经湿透了,从外观看这茅屋和其他的茅屋并没有什么分别,屋顶都长满了青草,茅草经过日晒雨淋有点发霉。淳于城这时才想起,听说以前这有个守墓的老人,由于没人愿意来这么晦气的地方,所以对这人并不了解。 淳于城走进了茅屋,朝里边喊了两声,不见有人应,却看到屋子中间生着一堆火。淳于城感到有点奇怪,这堆火吱吱的在烧着什么,可并不见火苗低下有干柴之类的燃烧物,而且没有产生烟,只是散发着紫白色诡异的火焰,霹雳啪啦的烧着。 火堆的傍边有一块巨大的木板,底下用几根木头架着,木板被虫蛀的全是洞,暗红的朱漆剥落了一地,这明显是一块棺板,可上边撒落的被子之类的东西,又像是有人睡的床板。 淳于城并没想那么多,心只想着等雨停了赶回家中,家里一家人的晚饭可是在他手上拿着,可雨这的这么大,并不可能一时半刻可以停的。 全身湿透并不好受,病了的话更不得了,淳于城便把衣服脱下来在火堆傍晾着,这时不知是因为太累,还是屋里氧气不足,淳于城依着棺板慢慢的睡着了。 这一睡就睡到了傍晚还没醒过来,此时一个人无声无息的出现在火堆傍边,这人一直盯着淳于城在沉思着什么,火光透过这人的身躯把淳于城的轮廓照的清晰可见。只见这人走到淳于城身边,二话不说就伸出右手,往淳于城心脏的位置插了过去。这人的手刚碰到淳于城,全身却像被雷击了一样,“哞”的一声闷响整个人便弹出了几米开外。 只见这人再次走到了淳于城的身傍,左瞧了会右看了下,硬是不明发生了什么事,这时他下定了决心要双手并用。只见他把双手的手背背对着一起,把手碗缩到了胸着的位置身体后倾,猛一下子就往淳于城心脏处冲了过去。 这一回比刚才反弹的更厉害,硬生生的把他弹飞出了茅房外边,过了好久他爬了起来,“嗬嗬”的喘着粗气又来到了淳于城身傍。 这时他才发现,淳于城的衣服被他刚刚的那下扯开了一大口子,一块半掌心大小的玉石挂在淳于城的胸口处,只见这玉晶莹剔透精光内蕴,翠绿青幽却体如凝脂,细看下玉石内布满着血管一样的花纹。 传说玉石只有年代久远,佩带于同一血脉的人体上,经年累月,会产生灵性,与人心血脉溶为一体,慢慢的才会在玉石内部积累出血纹,据说有血纹的玉属驱邪避恶的上上之品。淳于城身上这玉石血纹这么多,显示是年代远久,说不定是上古时期留下来的神物。看到这块玉石,这人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便再也不去碰淳于城了,而是左右望像是在找什么东西。 就在这时,淳于城像被什么扎了一下,迷迷糊糊的醒了过来,他发现有人站在他前边,但是并没有影子投射在他身上。淳于城下意识的抬头望了一下,不看还好,这一看差点把淳于城的胆子整个吓掉了出来。 这人半边脸长着长长的毛发,把右边的脸盖的严严实实的,另外半边却一根毛都不见,光溜溜的一块人皮,眼睛也不见,只有一个凹下去的大洞。鼻子嘴巴什么的都不见有,一条粗大的辫子紧紧的捆着脖子。双手干涸的像风干了的腊肉,手指上长长的指甲,说那是指甲有些勉强,因为指甲处长出来的全是洁白的骨头。 忘形签帛书 淳于城心想这肯定是撞鬼了,正在他满头冷汗算计着怎么跑路时,那人突然开口问道:“你是谁?来这里干什么?” 淳于城听到这话心想这鬼也会说人话?便下意识的再抬头看了看那人,这一看淳于城心里更冷,刚刚还看到一个鬼模鬼样的人站在自己的面前,转眼变成了一满头白发满目慈祥的老头。 淳于城用双手使劲的擦了擦,用力的眨了下双眼,再望去还是一老头,这时他才放下心来,心想可能是自己刚睡醒看到的幻觉。 淳于城这时才收拾好心情回答到:“我是来这摘野菜的,半途下大雨借您老贵舍暂避一下,您应该不会介意吧?” 只见那人突然满脸微笑道:“这有什么好介意的,由此可见你和我这么有缘,我开心还来不及呢。” 淳于城觉得这话倒是很奇怪便追问:“老伯,这话怎么说?” 那人这时在离淳于城半尺处坐了下来,微脸咪咪的说:“不满你说,我自十几岁时就被我父亲从家乡叫了过来。” 淳于城看着这老头的笑脸觉得全身不自在,可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便没多留意只听着那人说。“我祖上那时跟着一将军守南关,有一年倭寇来袭,那将军叫人报信后,领着大伙和倭寇便打了起来,可那倭寇人太多了,武器也精良几个土炮过来,便死了近一半人。那时我祖上才刚入军营不久编在后勤,最后将军也要求后勤的人一起参战,我祖上哪经受的住这场面,看到满地支离破碎的尸体,唰一下就软趴在地了。这时一支冷箭往我爷爷射了过来,那将军用他的身体挡住了,刚好射中他眼睛,将军把箭和眼珠硬生生的扯了出来,满脸鲜血对我爷爷说就算死无全尸,也要把倭寇人头插遍城脚。这时一个土炮包子不偏不倚的落在了将军的旁边,我祖上眼前一黑就晕死过去不醒人事了。” 这时这老头眼眶红红的,用袖口擦了擦哽咽一声后继续说:“等我祖上醒来的时候,倭寇早被杀了个精光,后来问了才知道,那将军被炸死了,心口处炸开了一个洞,就埋在我们现在这里不远的地方。我祖上觉得命是将军救回来的,决定弃军从民开始为将军守墓,并立下誓言子孙后代都要一直守下去。第二年,**嘉奖功臣,将军被旨封为关口守御田地金银无数,并指派一笔金银给我祖上为将军修缮墓地经费。” 淳于城听到这里,忽然开始有点崇拜眼前这老头了,如非他今天到来,还真不知这乱坟岗还有这等悲壮的历史,难怪这里被叫乱坟岗,感情和那场抗倭寇的战事有关。 那老头接着说:“那一次战役之后,都说这里怨气太重常闹鬼,附近的村民慢慢的就迁走了。从我守墓到现在,几十年了人都不见一个,眼看我这就快要和将军见面了。”说完就长叹了一声。 淳于城听到老头叹气,便问老头:“老伯为何叹气呢?” 那老头用袖子擦了擦双眼说:“我家欠将军那么多,眼看我这年纪大了,膝下无儿无女,日后想再也无法帮将军看管墓园了。” 老头停了下继续哽咽着说:“在我死前能遇到你,肯定是上天的安排,你能否帮我在每年将军的死忌过来上上香清清草?我这里还剩下一些经费,一直都没用我以后也用不着了,你拿着吧。” 说完老头就从身上拿出了几锭金子塞到淳于城的手上,淳于城看到这几锭黄光闪闪的金子,连黄帝老子都忘了叫什么名,心中喜欢的不得了。但表面上还是意思意思的推托了下,说什么上香锄草小事一桩,并不会因为钱之类的客气话。那老头也说这钱他死了也带不走,还不如留给世人解下生活之苦。 淳于城听了这话,便毫不客气的收下了。 接下各自又寒喧了下,淳于城便起身向老头告辞了,老头这时拦住他,唉了口气说:“这里有份先皇留下的守墓书,但凡参与修缮墓地的人都要打上指模,也请你在这上边印下,我下去后也好给我祖上有个交待。” 淳于城看到那帛书上写着一些字,不过字体怪异他倒认不出写了些什么,只见文字下方密密麻麻的印了许多手指印。淳于城心想,收人钱财完善其事是应该的,难得这一家子这么有情有义,于是毫不犹豫的把母指咬破,在那帛书上印了上去,老头此时露出了诡异的微笑。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