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明清何不为清明》 绪论 历史会发生改变吗?历史的变迁与进程可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逆转”?朝代的更迭,王朝的兴衰覆灭,帝国的建立先后又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颠倒?相信众多读者与资深作者的回答都会是惊人的一致————无稽之谈! 刘邦先生在未创业前的鸿鹄之志被世人戏称为无稽之谈;朱重八同志的帝王之梦在未创业之前被人称为天方夜谭;持久电灯在未被创造之前亨利·戈贝尔和爱迪生的构思与设想被世人称为痴人说梦!同样,颠倒朝代这个领域在未被开拓发展之前同样会被历史文坛领域戏称为白日做梦。那么与其“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何不去开疆扩土大胆创新呢? 本部小说的题材与核心就是要将原本的历史进程和朝代更迭进行颠倒,让原本的历史走向发生改变!汉唐何不为唐汉?唐宋何不为宋唐?明清何不为清明?试想,如果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是由明朝推翻,元朝是由清朝来推翻,从而改变历史进程,架空历史,那么新的历史又会进行何种走向?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又会产生怎样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史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此,历史岂不更有趣? 清末动荡 1:黑夜中的希望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格局的变动与党派之争不断加剧,各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国内起义军不断涌现,民不聊生,清王朝正逐渐走向灭亡的边缘,帝国大厦将倾! 清**不体百姓之疾苦,加重百姓赋税,占用农田充做军用!地主豪强,达官显贵依旧饮酒作乐,灯红酒绿。无知者,必灭亡! 此时的清庭主要分为维新派和守旧派,以瓜尔佳·鳌兀和富查·元亨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因慈禧太后的掌权而只手遮天权倾朝野,从而牢牢掌握着大清的中枢系统,而以张志诚和王志超为首的维新派势力却因守旧派势力的不断打压而日益衰弱。但,党派之争从来不会存在妥协和让步,只有你死我活!时任军机大臣的张志诚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当自己的羽翼被剔除之日,便是维新派覆灭之时!可又能怎样?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飞蛾扑火。张志诚此刻的内心无比复杂,沧桑的面孔愈发憔悴。此刻,站在他面前的,无异于是一座大山,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无法击破的铜墙铁壁!让步吗?可能真的得…… “张大人,我知道您在想什么,您想做什么,但是,身为大清的军机大臣您觉得这样做对吗?合适吗?”王志超迎面走来说到! “我这也是迫不得已,权宜之计,如果不让步,怎能保全你我?怎能保全维新派?”张志诚痛苦的说到 “如今奸臣当道,守旧反新,打压政敌,剥削百姓,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纷纷响应各地起义军的号召!从而危及大清国本!您身为军机大臣,怎能弃国家于不顾?怎能心存让步之念?”王志超大声说到。 “如今军政大权几乎都落入鳌兀和元亨手中,你我呢?有什么?拿什么斗?拿着长矛和他们拼命吗?” “依我看,鳌兀虽掌握各省军权,但江浙总督田文昭本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在他眼里,能动摇他的,只有金钱!你身为军机大臣并掌管着户部,我掌管着刑部,拉拢他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田文昭不是鳌兀的人吗?怎么拉拢?没那么容易吧?”张志诚疑惑的问道。 “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个视钱如命的人,要收买他很难吗?”王志超面带诡异的低声说道。 “但一个田文昭又能改变什么?” “江浙乃朝廷赋税重地,而田文昭又是江浙总督,掌管江浙军政大权,这无异于是将大清的金库钥匙握在咱们手中!鳌兀虽掌控军政大权,但政权并不都属于他,至于军权,咱们可以慢慢的瓦解,归咱们所用!一个田文昭虽不能改变大局,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咱们溃败的局势!打下基础,日后便好办许多了!” “王大人所言极是,那么怎样拉拢这么江浙总督呢?” “不知张大人能否记得湖南巡抚曹文广?” “曹文广?” “对,就是曹文广!他与我的关系素来不错,为人也很好,最重要的是,他与田文昭的关系也很好,我们可以利用他来拉拢田文昭!” “这个办法好!就按你说的办!” 张志诚此时紧皱的眉间略显平和,深吸一口气后,行完礼便走了。 2:社会动荡,局势变动 如今的清**,早已是一座即将面临土崩瓦解的城池!落后的思想,落后的政治体制,落后的科技,落后的军事,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在日益强大的割据势力面前显得越来越弱小。 各大割据势力分别是以张士诚为首的江浙“政权”,以陈友谅为首的天完政权,以朱元璋为首的应天政权和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其中,以陈友谅为首的天完政权主要以海军为主;以张士诚为首的江浙政权主要以当地的一些清朝驻军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些为财而叛逃的逃兵为主;以朱元璋为首的应天政权(称帝后改为大明)主要是发展军事科技,打造类似于“现代化”的军队;而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的兵源主要是由农民组成,军事科技落后,与清庭的冷兵器(主要是冷兵器)部队相似。四方割据势力,足以撼动清**的统治! 但愚昧的守旧派势力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热衷于“清君侧”“护社稷”,其愚昧程度可想而知!如今,四方割据势力连政权都已经成立,清朝能守住就已经够不错了! 田文昭苦不堪言,身为浙直总督的他,居然眼睁睁的看着另一个政权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闹腾,自己还没有任何办法!有一次,张士诚率10万大军直扑浙江,田文昭率5万守城军队列队城上,由于缺乏热武器,田文昭只能利用弓箭射向进犯之敌,作战能力低下的清兵根本就无法抵抗直扑城墙的张士诚部队,只得利用滚烫的开水,大块的石头来阻挡登城的敌军!无奈之时,田文昭想到了曾经缴获应天起义部队(朱元璋部)的几门火炮,随即派人将火炮抬到城楼之上,田文昭望着这几门火炮,在兴奋中却又夹杂着些许无奈和忧伤!田文昭随即下令填弹开炮,随着几声巨响,张士诚的进攻部队瞬间瓦解,在几门火炮的炮火下,张士诚部队损伤惨重,进攻势头早已灰飞烟灭!田文昭看到敌军部队损失惨重已经表现出溃败之势,随机下令全军进攻,大败张士诚部队,歼敌3万左右,俘辱3000士兵,田文昭部也损失惨重。这一战,让田文昭充分意识到火器的强大,也让他越来越忌惮北方的应天部队(朱元璋部队)! “他的部队,根本就是一支火器部队,一支现代化部队!”田文昭叹息又无奈的说到。 如果说田文昭苦不堪言,那么身为湖广总督的杜靖忠就几乎可以悬梁自尽了。杜靖忠掌管着清朝水师。陈友谅率其舰队直逼清庭水师,杜靖忠匆忙应敌,看着陈友谅的舰队,杜靖忠不禁仰天苦笑道:“真乃天要亡我,天要亡我大清啊!如此差距,焉能不败?”面对着陈友谅装满火炮重炮的舰队,杜靖忠冷汗直流,但还是稳定下来指挥战斗。 当时陈友谅的一艘中型军舰全长有63米,配备有各类型重炮共40门;而一艘大型军舰全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30米,配备有各类火炮共100门左右!而清朝水师的大型军舰的总长才仅仅达到50米,配备火炮20门左右,其结果可想而知!清朝水师全线溃败,被悉数歼灭,其抵抗完全可以用“螳臂当车”来形容!海战失败后,杜靖忠仓皇逃回内陆,清朝水师基本全军覆没! 帝国飘摇 1:混乱的清庭 海战战败后,杜靖忠仓皇逃往湖北,陈友谅转海战为陆战,二十万大军直扑湖南,兵临城下。 清庭得知战败后,个个惶恐不安,上到军机大臣,下到各部主事,就连一向只图享乐,以排除异己为己任的慈禧太后得知后,也心神不宁,惴惴不安。 “鳌兀,即刻召集六部九卿和内阁大臣前来商议对策,此事非同小可!”慈禧不安的说道。 “臣遵旨!”鳌兀行完礼后便退下了。 正午时分,各部官员迈着沉重的步伐纷纷进入太和殿,此时的太和殿早已争论不休,唾沫横飞,有的甚至光起膀子准备对反对自己主张的人动手! 以下为各部一些官员的态度和言论: “打,打到这些流寇退出湖南,退出大清才好!”(刑部官员) “怎么打?拿什么打?我大清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怎么,你们想拿自己的头去撞沉陈友谅的巨舰吗?”(礼部官员) “我大清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为何会如此不堪?你们想过吗?就是因为你们这些礼部官员,丝毫不为大清的社稷着想,只顾自己!一个个只图自保!”(户部官员) “大人这话就说的不对了吧?我们礼部何时只顾我们自己了?你们这分明就是血口喷人胡编乱造!”礼部尚书姚启明怒气冲冲的说道。 “姚大人,那您可否跟我们说说,太后老佛爷大寿的筹备工作,户部的事前预算明明是300万两,而寿后经总计,却花了650万两,超支总计达到了350万两,请跟我们解释,这多出来的银两,去哪儿了?”户部尚书张文忠紧跟着回怼道。 “这件事的筹划方案你们事先在军机处难道没有查看吗?当时你们不说,这时候却在这里项庄舞剑,老张(指张志诚),你们到底要干什么?”姚启明瞪着张志诚怒声说道。 “看过不等于核实过,经过王大人和张大人与在下的不断商议后,发现这份开支确实严重的超过了预算,请姚大人体谅我们的难处,也请姚大人现在详细的跟我们说说,我们的差事,也变好办了”张志诚面带和蔼的看着姚启明说道。 “你们……我们……”姚启明如鲠在喉,说不出话来! “太后驾到!” 话语刚落,慈禧便和鳌兀,元亨从后殿走来,争论不休的太和殿也随之安静了下来。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众大臣齐呼道。 “太后,陈友谅水师大败我大清水师,现已聚集十万部队直逼我湖南,当前局势,臣请求太后立即发兵前去镇压歼灭!”王志超抢先说道。 “如今我大清北有朱元璋,南有陈友谅,如若南北夹击,我大清危矣,更何况还有张士诚和洪秀全的威胁,我大清现在除了湖南湖北的7万部队,早已无兵可调,敢问王大人,光凭这区区的七万部队,怎能挡住陈友谅的20大军?所以,臣主张议和,放弃湖南,退至湖北!”兵部尚书曾国章说道。 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维新派的政党主要涵盖了户部,刑部以及都察院的一部分,而守旧派的政党则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工部,都察院,通政使司,盐务司以及大多数的言官。 “曾大人,您身为兵部尚书,您居然会出此言论,实在让在下汗颜!”王志超讥讽道。 “那么王大人有何高见?不妨给卑职和太后说说?”曾国章面目狰狞的说道。 “当前我大清虽处于劣势,但南北夹击攻打的可能性在臣看来并不大,朱元璋的强大是因为其热武器的强大,但是缺乏水师,而朱元璋的目标大家都是知道的,无非是称帝为王,如果我大清亡了,那么他朱元璋拿什么对付陈友谅的海军?拿什么对付陈友谅的舰炮?我大清水师虽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但造船基础却尚存,这就等同于我大清实力尚存,虽然不敌陈友谅的舰队,但也总比没有要强,因此,臣认为朱元璋不会不知道这一点!”王志超望着慈禧说道。 “那既然如此,那么依王爱卿所言,我大清应当如何?”慈禧反问道。 “联合朱元璋,依靠朱元璋的火炮去击退陈友谅的20万大军!”王志超说道! “王大人,能否容老臣说几句?”鳌兀打断了王志超继续说下去的趋势。 “如今大敌当前,你却在这里口出狂言大言不惭,还说什么联合朱元璋之类的话,依我看,我大清国力仍强,你这分明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分明就是在动摇军心!”鳌兀说道。 “太后,臣以为,应当立刻放弃湖南,让我大军退守湖北,这样我大军才不会被分而歼之,集部队于一处,这样更有利于防守!”鳌兀耐心的向慈禧说道。 “太后,不能这样啊,湖南不能……” 王志超的话被鳌兀打断。 “好了王大人,你也该收敛收敛了,大殿之上肆意咆哮,妄议圣意,动摇军心,如此放肆,如此大逆不道,你该当何罪啊?”鳌兀怒斥道。 “鳌兀大人,你这不是……” “好了,够了,你不要再闹了!” 张志诚打断了王志超即将要说下去的话,并向王志超使了个眼色,王志超便在没说下去。 “太后,立即下令让湖广总督杜靖忠退守湖北,严阵以待!”鳌兀向慈禧说道。 “爱卿所言极是,就依爱卿的提议,放弃湖南,退守湖北。”慈禧说道。 “下朝”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众臣高呼道。 行完跪拜礼后,众大臣也便都离开了太和殿。大殿此时又变的十分宁静,而这宁静,又能持续多久呢? 2:湖广总督杜靖忠 杜大人身为湖广总督,也可谓是敬职敬责,先是一手毁了大清海军,随后又丢了城池(虽然也不全怪他,但人家战败后倒像个预言家似的马不停蹄的就逃往了胡北),朝廷的命令还没下来,人早已到了湖北“严阵以待”。值得嘉奖! 杜大人接到圣旨后,当即表示,愿誓死效忠朝廷!杜大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唾弃! 陈友谅大军在杜靖忠守城部队撤退后,随即进驻湖南。 杜大人望着这一切,内心不但没有一丝的起伏,反而异常兴奋,好像是在庆祝自己成功的逃出生天,保住了自己的一条命。 湖南巡抚曹文广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湖南沦陷,却没有丝毫的办法。湖南总兵杜松虽说跟曹文广关系不错,但由于曹文广是维新派的人,而杜松曾经是鳌兀的部下(鳌兀曾担任平蒙三省总督军兼兵部尚书),所以,两人的关系也就经常忽近忽远。 其实杜松是个好战的将领,他也想打,可无奈,自己只是一个区区的地方总兵,所以,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杜靖忠知道杜松的想法,虽说同为一党,但也不大对付,向杜松解释清楚原因后,也就不在理会。 明朝成立 1:朱元璋的抉择 身在应天的朱元璋望着那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想必内心是无比激动的。但又仔细想了想,才发现当前吴国的局势也不容乐观。 洋溢在脸上的喜悦还没停留多久便消逝了。 “刘伯温,你可是本王的军师啊,依你看,当前局势,我们该怎么做?”朱元璋问道。 “王上,当前吴国的局势确实不容乐观,南方的陈友谅击败清朝水师,占领湖南,这就意味着陈友谅的势力更加强大,其影响力也如日中天!这将会对我王构成极大的威胁啊!”刘伯温沉声说道。 “这本王知道,本王想让你说的是对策。当前局势,该怎么应对?”朱元璋再一次的问道。 “王上,臣的肺腑之言望王上听了之后可恕臣无罪!”刘伯温言辞恳切的跪下来望着朱元璋说道。 “你可是本王的军师,本王怎会怪罪于你?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朱元璋说道。 “当前局势,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称帝!建立王朝!”刘伯温语气坚定的说道。 朱元璋愣了一下,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但脸色却逐渐变得狰狞起来。 “刘伯温,看来是本王小瞧你了,没想到你竟如此大胆,居然敢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本王自揭竿起义至今,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推翻暴清,根本就没有什么称帝的念头,更不要说什么建立王朝!”朱元璋大发雷霆的说道! “可是王上,当前局势,只有称帝,才是王上最好的选择啊!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吴国的影响力!称帝后,不仅可以威慑南方的陈友谅,更可以达到震慑洪秀全和张士诚的目的,如此,王上为何就不能这样做呢?”刘伯温略带哭声地说道! “不要再说了,本王已经说的够清楚了,你先退下吧!”朱元璋指着殿门说道。 “臣告退,但请王上一定要三思啊!” 说完,刘伯温行完礼便退下了。 2:朝堂之争 各部官员在晌午时分迈着沉甸甸的步伐进去了大殿。 朝堂此时好似一个正在运转的机器被按下了暂停键,一时鸦雀无声,众大臣也都纷纷低着头,似乎都在准备着什么。 “王上驾到!” “我王千岁千岁千千岁!”众大臣齐呼道。 “臣有一事想请奏王上!”右相国李善长高呼道。 “相国但说无妨”朱元璋说道。 “如今我吴国局势不容乐观,北有洪秀全张士诚,南有陈友谅,中原有清朝,并且,如今陈友谅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张,其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如果在不采取措施,等到陈友谅灭掉清朝后,我吴国危矣!”李善长说道。 “那能依相国所言,应当如何应对?”朱元璋疑惑的问道。 “立朝称帝!”李善长语气坚定的说道。 “不行!我吴国乃正义之师,怎能如洪秀全,陈友谅等乱臣贼子一般的自立为王,建国称帝?”朱元璋面带怒色的说道。 “王上,如今我吴国唯一的出路就是立朝称帝!只有这样,才可以缓解我吴国被动的局面,请王上三思!”刘伯温说道。 “你们,你们这是要气死本王吗?”朱元璋无奈的问道。 “请王上称帝立朝!”李善长高呼道。 “请王上称帝立朝!”众大臣齐呼道。 “请王上即刻定下良辰吉日,举行开国大典,立朝称帝,如此,我吴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刘伯温语气坚定的说道。 经过一番争执后,大殿此时却突然安静下来,整个朝堂鸦雀无声,好像时间在此刻突然静止,不在流逝。 众大臣此刻都等待着朱元璋的回复,期待着朱元璋许可的声音。与其说是期待,倒不如说是想让朱元璋妥协。 朱元璋本就是一个聪明睿智,有胆识,目光长远的人,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朱元璋的善于抓住机会,有理想,有抱负。他本就是一个要强的人,从一个乞丐,逐渐走到了如今这一步,已足矣印证这一点。 “唉,本王知道,如今我吴国的局势,确实不容乐观,众位爱卿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这样苦苦进言,本王也十分的欣慰!”朱元璋说道。 思虑许久后 “那就,依众位爱卿所说的做吧,但本王在此申明,我吴国,不管变成什么样,不管今后国运如何,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推翻暴清,收复中原,造福百姓!”朱元璋慷慨激昂的说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听着众大臣的呼声,内心无比激动,而脸上却表现出一种无奈。 3:建国大明,年号洪武! 在众大臣的拥立下,朱元璋终于登上了紫金山巅! 以天地为证,日月为鉴! “臣,朱元璋,叩告天地、日月、山川以及历代皇祖之灵侵,自宋运告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主中原百有余年,今运也终,惟臣,上承天道,下顺臣民,去住百年之患,戡定南北枭雄,于正月四日,设祭于紫金山巅,昭告天帝皇衹,立国大明,建元洪武!” 大明!在这乱世之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黑夜中冉冉升起!照耀黑夜!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