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我眼中的宋》 宇文虚中 金国天牢中,我走在湿漉漉的石板上,手里提着两壶小酒,身上的银子都拿来打发前面带路的金国士兵,手里的酒还是在一家常去的店赊的,耳边传出不绝于耳的惨叫,可以知道叔通在这里是遭受了如何难以想象的折磨,前面金军士兵停了下来,转身对我说道:“就这间,你时间不多,不要耍花样,不然,我不介意明天的处刑台上多一个人。”然后打开旁边的牢门,然后粗暴的将我推了进去,迅速关上牢门,转身离去,被推了一个踉跄的我,好一会才适应这牢里昏暗的火光,也终于看到了在角落端坐的叔通,他好像更苍老些了,与才来金国的时候的少年截然不同,只是脸上的坚毅丝毫不减。 我坐下来把酒向他递去:“宇文虚中,后悔吗?”,眼前的端坐的人微微颤抖,抬起手接过那壶酒,颤巍巍的手打开酒塞,大口大口的仰头灌下肚去,隐隐察觉他的两颊有水滴划过,分不清是酒还是泪。 我想起,那日进城的他,真的很年轻,举手投足间都有满是书卷气息,可就是这个少年,牵动着两国的神经,我怎么也没想到南宋竟然将迎回二圣的重任交给刚满18岁的少年,我看着这个少年一步一步,为着自己的国家,为着自己的信仰在如狼似虎的金国,在那些随时都可以让他万劫不复的人之间周旋,只为给自己的国家争的喘息的机会。但,在事情败露之时,我终于明白了,南宋确实人才济济,却奈何奸人所居高位,赵高宗舍不得自己的皇位,哪怕被抓到别国的是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也不愿他成功迎回二圣。 “未曾后悔,只是老朽身体已然不行,不能再坚持为我大宋挽回一点局面。”他放下酒壶,直勾勾的盯着我,我好像又看到那个少年回来了,我没有喝酒,金国的酒始终不比南宋的醇香。我也看着他,满头的白发印证着他在这个地段的时光,“当真半点不后悔?你为南宋付出那么多,他们倒好,卸磨杀驴,半点活路不留,将你的家人都一并送来,还扣你投靠金国的罪名,千夫所指,这就是你所信仰的大宋!”我有些情绪激动,认识他那么多年,谈天阔地不知多少次,在我心中,他是大义,一点不比在战场报国的岳飞逊色半分。 “我愧对家中父老,但,我不愧对大宋。”他的脸上终是露出一点微笑,“我不懂,明明是他们背叛了你,你在金国多少年,为他们传回多少重要情报,他们非但没有半点感恩,还将你向死路上逼,更是断了你家血脉,你的大宋抛弃了你,你却不曾有半点怨恨!那是你的家人啊,你的妻儿,他们犯了什么错,要跟着你死在这异国他乡。”我站起身,咬牙切齿,“这宋,哪里是什么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朝代,那些东西都属于高居庙堂之上的人,不是你所看到的百姓,这样的宋,有值得你奉献的地方吗?”他拿起酒壶,又灌了一口,开口问道:“易安,你是哪国人?跟我说这些,不怕明日刑场多一人?”我甩甩头,又坐下来,这里的稻草着实扎人,“我不属于这里,也不属于任何国家,我到处游荡。”他笑了笑,“所以啊,像你这样的居无定所的人,又怎会明白,一个国家,就算高层糜烂,就算奸人当道,就算皇帝昏庸无能,但,那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你也不愿你的家生灵涂炭,到处断壁残垣吧,国家是家,他们只是国家的掌权人而已,我所报效的从来都是宋,君臣我已尽力,剩下的就是为这个我爱着的国家贡献我最后的绵薄之力,只是我对不起我的家人,妻儿本就见面极少,却没想到,这次见面却是最后一面。” 我忍不住了,拿起我的那一壶酒,打开就喝,酒一入喉,火辣辣的感觉就上来了,呛的我咳嗽了两声,他笑了,笑的很大声,“你的酒量还是跟以前一样,差的不行啊。”我无奈的摇了摇头,“叔通,我对这里,对任何地方都没有留恋,你是我朋友,在这乱世,有这样的朋友,实属难得,我怎么可能就看着你不明不白的就死在这里。” 他摇摇头,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的囚衣,“明天就上刑场了,就不连累你了,就像你所说,你是我朋友,哪有让朋友身处险地的道理,你也不用劝我了,我的宋,始终是我心中的那个宋,那个让所有人都向往的宋。” “但愿如你所说,明日就启程去宋,我替你去看看你心心念念的宋”我拿起酒壶抬手示意,他也拿起酒壶,“今夜,是你与我相见的最后一夜,明日,咱俩都该启程。”他碰了碰酒壶,抬头大口灌酒,酒水从他的嘴角滑落,我看了看牢房里那微弱的火光,莫名其妙的落下泪来,这乱世,何等的糟践人心。 从狱中出来,接受了金兵一层一层的排查,宇文虚中是南宋派来的卧底,难免我身上会不会有什么情报,排查完之后,我被送出大牢,看着那个黑黝黝的大门,我就想起他在牢中所高歌: 去国匆匆遂隔年,公私无益两茫然。当时议论不能固,今日穷愁何足怜。 生死已从前世定,是非留与后人传。孤臣不为沈湘恨,怅望三韩别有天。 下一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宋了,他的宋和我了解的宋,到底有什么区别,值得他为之牺牲如此之大,连命都可以放弃。 我跟他见面的第二天,我走出金国边境,正式的踏上宋的领地,回头望了望远方,耳边轻轻响起:“若是有安身之所,定要来与我讲讲宋的风光,最好多带几瓶宋的酒,这金国的酒,实在难以下咽。” 一定,我会的。 在金日作·选二 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 开口摧颓空抱朴,协肩奔走尚腰金。 莫邪利剑今何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遥夜沉沉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 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 回首两朝俱草莽,驰心万里绝农桑。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眥穿胸不汝忘! 宇文虚中(1079~1146),宋朝爱国大臣、诗人。初名黄中,宋徽宗亲改其名为虚中,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成都广都(今成都双流)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南宋时出使金国被扣,被迫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封河内郡开国公,并被尊为“国师”,后因图谋南奔而被杀。 孟元老 经历几天几夜的风尘仆仆,我面前出现了一座小城。才发现这已是大宋的地界,来往的行人都神色匆匆,这时段,没人愿意在城外待太久,毕竟是战争时期。 被看守士兵好一阵盘问,才被放进去,看我身子骨弱的跟小鸡一样,也翻不出什么大浪。这座城虽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茶坊,酒肆,面店....应有尽有,坊间人来人往,喧闹声,哪还有在城门外的谨慎,这样的宋,确实是很美好的,我缓步向前,细细品味这点宋的味道,人声鼎沸,在我耳边细细萦绕,这就是宋啊,被打的被迫南迁的宋啊,寻到一处酒肆,想起与叔通的约定,便找小二要了几两本地的酒,酒还没下肚,就听到隔壁桌传来一阵哄笑声“孟老头,你那个什么汴京哪有你说的那么美好啊,我看你啊,是老糊涂了。”一大群青年在一个老头旁边围坐一旁,为首的青年好像不信服老人说的话,故而以此来笑话老人。 “孟老头,你说汴京很美,那现在的汴京在哪呢?”青年有来一句,老人抬起头,看着这个趾高气昂的年轻人,嘴巴张了张,终究是什么都没说出来,摇了摇头,走出了酒肆,留给众人一个稍稍佝偻的背影,“我就说嘛,孟老头骗人的。”青年得意的向周围的人炫耀,好像是什么很不得了的事情。 我在哄笑声中离开酒肆,追上前面的背影,行了一个礼,问道:“孟老对吧,小生对你口中的汴京有很大的兴趣,能否跟小生讲讲呢?”老人看了看我,确定我不是刚刚青年中的一个后,叹了口气,“汴京,真的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我从小居无定所,后来到了汴京,我才知道人世间居然有如此豪华的地方”说完,便慢慢向前走去,我紧跟在后,也许这个人,知道宋,到底如何的美好,“那时候,汴水壮丽迷人、火热繁忙的景象。北宋时期汴河上舟船如织,日夜不停,是汇集京城的交通命脉。汴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城镇林立。每当深秋季节,汴水猛涨,碧波千顷,宛如银链,阵阵秋风吹来,波涌浪卷,芦花似雪,波击风鸣,水声清越。水面上的波纹宛如银镜上的浮花,这也被叫做汴水秋声,”老人说着说着眼中仿若出来了光,看着远处的天边,我随着他的眼神向远方看去,那边好像是金兵的地界,老人好像又想到了什么,又说道:“那时候我也没多大,我还记得那个市集的糖人味道最好,哪家的面食最地道,哪家瓦肆的杂耍最吸引人,哪家青楼的姑娘文采最好。”老人说完便笑了,“我还小,没去过那时。”我心照不宣的笑了笑,“孟老乃高风亮节人士,怎会去那种寻花问柳之所。”老人听我说完,稍稍挺了挺佝偻的背,“那是,那是。” 说着说着,老人停下了,“小子,我到家了,家中贫寒,就不招待了,恕不远送。”我向他告辞,好像想起了什么,想问问这汴京如今在何处,我想去看看,可奈何,转身的瞬间,老人已经关上了门,只能作罢,悻悻的向来时的路走去,一路上问了问好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所谓汴京在哪,只得回到酒肆,对城来说,这是我第二次的体验,第一次是悲伤的,我还想起那个老人在那座城里种满了杨柳,最后在天地的悲戚下自刎于他的城前,我耳边突然想起那个老人说的:“姑苏啊,我走了,以后,就不用再被人害怕有我这样的人在了。” 是了,那座城,叫姑苏。 而这座城叫汴京,我充满了好奇,这到底是怎样的城市,看着在柜台钱算账的掌柜,我摸过去,询问到:“掌柜的,我想问下汴京是在那个地界啊。”掌柜的抬起头像看傻子一样的看了看我,“汴京,那是北宋的都城了,现在这个时段,不知道也不怪你,只是莫多话,现在乱的很。” 这座城,下雨了,我站在孟老的门前,一样的感觉,跟那时候一样的感觉,大雨下个不停,我也终于明白,为何,孟老要看向金军的地界,因为那里有他魂牵梦绕的汴京,那里有他最想回去的家,哪怕知道,现今的形势,南宋自保都很难,怎么可能打回去,朝廷内外,从来没有统一过,忠臣无法有所作为,奸臣当道,圣上只想着保住自己的位置,那里管得了下面的人怎么想,他还是怀念那个他最喜爱的地方,想回去。 我推开门,看到孟老失魂落魄的坐在地上,一页页写满字的草纸在风雨中飘舞,“孟老,汴京...”“小子,我知道,汴京早就没了,那些繁华也都是过眼人烟,早就不在了,可是,可是...”说道这里孟老在也没了声音。 我知道的,孟老,我知道的,你不想这世间遗忘那个美好的地方,所以你跟他们讲,所以你凭借着你的记忆,一字一字的拼凑出你记忆中的汴京,字字泣血,笔笔伤心,那些记忆对于你来说是最美好的,也是最遗憾的。 叔通啊,宋也有美好的地方,我看到了,也知道了,所以,我会牢牢记住,记住你心中,我心中,还有孟老心中的宋。 南宋绍兴十七年,《东京梦华录》撰成。 孟元老,(生卒年待考),号幽兰居士,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保和殿大学士孟昌龄的族人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末叶在东京(今开封)居住二十余年。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自作序。该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