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她和他的风》 无题 昨晚,我梦见了她。 这一定与昨日发现的那封信有关。 果然,当时就应该把这封信交给她。而这份情感,正是我提笔写出的动力。 下面我会写下我与她年少时的故事。 但我缺乏写完的自信。正是当时我与她无以言表的情感。导致我没能将“满是心意”的信转交给她。 虽然我再次下笔,但一想到那日的经历,不知是否已不在意,所有总是有些踌躇不安。 可即便如此,我认为还是应该把这封信交给她。取出这五年前未能转交的信件,我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过去的我令我满意,倍感欣慰。 不过,此时的我内心有些许自责,自责自己为何当时没有果敢地将信件交给她,要是能对自己的幼稚及缺陷更宽容大度一些就好了。 因此,接下来我要书写的就是迟到多年的情感文字 17 虽然给我带来了很多的苦恼,但还是想从遇见他之前说起。 我有一股强烈的自卑感,但却是一种无趣的自卑感,无法坦然的和别人交谈就是之一。 我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与其说是爷爷奶奶不如叫做外公外婆,只是我更加习惯这么叫)在江苏的小城市生活,记忆中见到父母的日子并不多。 在小城市生活在我看来与大城市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自由的小城市。 我与一个从不参加团体略比我大上一两岁的人交上“朋友”,但在我上了小学后,他便搬走了,听说她经常搬家,可能这也是他与我一起时都不曾多话的原因。 由于年幼时没有朋友圈的缘故,所以我无法和别人交谈,因为我既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于是,我的家人们给我买了许多的书,让我阅读,这也让我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并没有抓蝴蝶的快乐。 无论身边的人如何欢笑,我也没有对他们谈论提起过兴趣。 这就是我从幼年到青春期时基本形态。 那是在实验小学念完五年级时的一个秋天———— 母亲为数不多的回来了,多次念叨着要好好学习,病告诉我明年要重新分班了,为此,除了知道要分班的无感之外,一股重新开始的强烈恐怖感油然而生。 “这次回来之后我就不会走了哦!” 母亲的语气里充满了幸福之前。现在回想起来,对重新与一个人自己爱的人结婚来说,这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吧。但在我看来,母亲这个词太过于陌生晦涩,故而有种不习惯。 “迄今为止的我,对学校、人际关系、亲人关系等事物抱有一种毫无存在感的心态,想必以后也是如此吧!”那时的我淡漠的想着。 我曾拜读过跟我一样,小时候孤身的随笔。 书中,他们记录了自己城市的样子,以及那股茕茕孑立。 可我却丝毫没有那样的从容。因为我要是和她们一样认真审视四周的话,就会和别人目光相交汇。 而一旦与人目光相撞,我就会变得语无伦次。 在语无伦次的话语中,有意义的话就少之又少。所以我选择了低头行走这一最好的防备。 无论经历多少次分班,我依然感到惶恐不安。 新环境与陌生者均无法令我高兴。 被与自己差别巨大的语气包围、每个老师的独特教育方法、陌生的教室、之前就认识并迅速组成小团体的新同学,这些都让我倍感压力。 其实,只要抑制住这些变好,可我却做不到。 恐惧意味着“软弱”。 而软弱则只会给孩子间不够成熟的交流带来一种名为“恶意相向”的信号。 我每日的心情都不好,每刻都充斥着一种抽筋般的呕吐感。 如果呕吐感太过强烈,就无法上学。但这种想法却让我更想呕吐。 不过,单纯的空气感及气氛之类的东西,我还是勉强忍受。 忍无可忍意味着自暴自弃。 至今为止,有些话语我仍然无法容忍。小孩为了欺负人而常常使用的那些词汇一直纠缠着我,就连老师偶尔也会蹦出这些话语。 我虽然这般静静的等待时间的流逝,而且我猜想或许到死的那一天亦是如此,但我想不出逃离这一状态的方法。 确切的说,应该是连“可以逃离”的想法都没有。身为孩子的我只能默默承受强加的一切。 对我而言,唯一的救赎就是读书。 一个人完全的沉浸在另一个人幻化出来的世界中,这是我当时认为最美妙的事情。 即便今日,依旧如此。 那是,具体的说应该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紧紧地俘获了我的内心。 简·爱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与罗切斯特曲折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习俗和偏见……我不断的幻想着那个世界,甚至到了沉迷的地步。这份持续不断的幻想,似乎没有厌烦的一天。 当然,现实中我也曾多次窗前读书的冥想。 每每翻开书本,宛如打开另一个世界,而我的心总是迫不及待飞往那个世界。 我真正的栖息之地就在这里,就在那宁静窗帘的内侧。 当我被告知要分班的时,我抱紧了手上的书本于此同时,我拼命压制着那股涌上心头的恐惧之感。 我已经知道在新班级会发生什么事。 站在讲台上,被新奇感十足的视线包围着,然后转换为失望,最后围绕我的只有不感兴趣的气氛。 而且,我也没有想过做出反抗,也不知道应该躲在哪个窗帘的后面。 恐惧会随着周围环境改变而加深,加深后的恐惧则会给我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当母亲把我送入新的教室,我的眼神应该跟往日一样忧郁吧。 这些新教室的新面貌,我一点也不关心。 我随意坐在一个四周都没有人坐的地方,在嘈杂的环境下,我将视线伸向窗外的风景。 我想,假如有一种像水晶玻璃一样坚硬透明的阶梯无尽延伸至天空之上就好了。 还有一个小时左右就到开学第一课了。 只是稍微想一下,我的胸口就已然为之一紧。恐惧的毒素从胸口蔓延到了指尖、紧接着遍布全身。 那时,我在静静思考何为死亡。 这类事情会持续下去,而我无法再继续活下去的实感却在体内萌生。 这并不意味着我想寻死。当然,我也没有自我了断的勇气。 持续体味这种心情,不仅力气会被吸取,身体也会一点点衰弱,甚至连身体也会变得越发单薄——自己会不会像雪花般突然消失呢?我持有这样的幻想。 但那并不是一个讨人厌烦的想法。停止呼吸,停止心脏的跳动,意识开始逐渐模糊……要是能这样,那会是多轻松?!我幼稚的头脑里想着这样的画面。 然后我在这间教室中遇到了他。 16 讲台的高度总让我感觉头晕。 明明只是高出地面十厘米而已,但一看见讲台,我就会颤抖,我的心就像跌入谷底般沉闷。一对对目光向我凝视。 在那些目光深处,在那些面孔里层正埋藏着什么秘密?对于他们的想法,我一个都想不明白。 此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一阵笑声,我的肩膀自热而然地开始紧缩,我将身前紧握的双手移到了胸前。 黑板与粉笔擦,发出悲惨的吱吱声。我胆怯地回过头去。 顷刻间,笑声变得清晰起来,我的内心越来越忐忑。只见我的名字竖向排列在黑板上,随后老师将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轻轻的把我转向了正前方。肩膀与老师双手的接触让我的肩膀变得越发僵硬起来。 “这位是从今天开始要跟大家一起学习的同学,希望大家能跟她好好相处” 老师话音刚落,便开始催促我向各位打招呼。于是,我一边行礼一边用颤抖的声音向全部人作自我介绍。顿时,教室里开始议论纷纷。 被指定座位后,我走下讲台,膝盖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僵硬。穿梭于课桌之间,我的大腿颤抖不已,步履也有些蹒跚。 为何我的身体无法随着意念行动呢?怀着悲伤的心情,我暗自琢磨这件事。 通道两旁的座位上,男生及女生都底下头,压低视线后从侧面偷瞄观察我。 我感觉自己颤抖的双手及晃动的裙摆正在被这些视线抚摸,毛孔瞬间紧闭。 我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排,站在了为我准备的座位旁。 很多同学都回头看我,但我仍像往常一样,将目光定在了窗外,并因此逃过了这些回头来注视我的视线。 老师砰砰地敲响讲台,大家的注意力都移动向讲台,而我则一直注视着窗外的风景。 第一节课下课后,我才知道这个班里有80%的人之前都在一个班里,同学们都目不转睛盯着我,然后聚集到了我的身边。 我被一堆人围住后,类似于你生日是几月几日之类的问题接踵而来。 正当我无从回答,视野变窄,焦点无法确定。 视野开始扭曲。 我稍稍低下头,开始说不出话来。 周围的同学渐渐失去了那一份仅有的耐心。 就在这时—— 私语之声飞去耳中。 “没关系,别紧张!” 我被吓了一跳,头不自觉的抬了起来。多亏了这个声音,才让我知道刚才自己的头有多低,扭曲的视野也瞬间恢复了正常。 虽然想环顾四周寻找声音的主人的欲望正在驱使着我,但我还是无法不顾一切地跟随欲望。正当我纠结难解时。 “没关系,别紧张” 这个声音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我非常在意这句话。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太多声音,令我无法仔细回味“没关系,别紧张!”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我开始发呆。 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 其实—— 我很想别人这样对我说。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我每次到一个新地方时迫切想听的一句话。 虽然我扔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但百分之百就是一个12岁孩子正在追寻的话语。 我的不安被理解,而且产生了共鸣。 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它却按直了我的脖颈,抬起了我的头。 我挣开双眼,焦急地注视着周围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而我敷衍的回答问题,被一个拥有领导权的女生给善意的误解了。 她以为我一定是被这些诸多唐突的问题给吓住了。 实际上,语无伦次是我长久养成的说话习惯,但我对她的善解人意感到颇有诧异。 原来如此,只需要抬起头,一切皆会不同啊…… 当日,我便找到了声音的主人。 在花费大把精力不停的寻找后,我终于把目光落在了一个人的身上。我想,应该就是他。 亲切和善的女同学告诉我现在需要转移到其他教室上课,而我则偷偷注视着那个人。 他在跟朋友聊天,那副神情宛如什么都没有发生,他时而兴奋地将视线转移向我,时而倾听着对方的发言,时而又与对方激烈的争执。 通常来说,迎接以前没有出现在班里后,部分人会充满兴奋,部分人则完全不感兴趣的态度,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可他却不属于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 虽然不感兴趣,但又不是全然置身事外的感觉。换言之,他采取的是中立、暧昧的态度。 此时,我———— 在我看来,他是与其他人截然不同的生物。 我能清晰明了地感受到他的那份不协调感。 乍一看他似乎与周围环境十分契合,但同时又给人一种若离若即的感觉。 他与周围人之间,好像隔着一层纱窗。 虽然只有纸糊那么厚,但在那里却存在一个与现实不同的异次元世界,可大家似乎都没有注意到这件事。 我对那个男生很感兴趣。确切来说,应该是只对他感兴趣。 可以的话,我想站在他身前再多看几眼,我想知道他的名字。 当天放学后,我出校门遇到了母亲,于是她带我去买了烤鸭踏上了回家的路。 像今天这样平稳、友好的态度过开学第一天的情景非常难得,因此我十分感谢。 虽然班上有好几位看似不太讨厌我的女生,但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的是这位男生的身影。要怎样才能知道他的名字呢? 我们沿着学校的围墙往前行走。微风吹拂,树叶从混杂混杂着许些暗褐的树枝上飘落。 即使每次开学都是夏天的尾巴,但也许这是我第一次将目光停留在树木与落叶间。 “风的味道已经变了呢?!”我不禁在心里这样嘟囔道。 我的母亲透着少许孩子气,至今有时扔会从书店购买一些自己幼时阅读过的少女杂志。 我对杂志页边边缘一句话记忆犹新,那边是每个季节的风都会出现不同的味道。换言之,每当季节发生细微变化,风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味。 而我则需用多少速度才能接近那个男生? 年幼的我那时还无法理解这个比喻————但现在已长大成人的我,有时扔会想起那日晚风徐徐的情景,以及“风不在仲夏”这句话。 15 没过多久我便知道了他的名字。 班主任为了让大家尽快记住班上同学的名字,将班级的记分册贴在了墙上。 接着,我拜托了一位非常喜欢照顾人的女生,让她对照名单及本人为我一一介绍了一遍班上同学。当然,我只是借此机会摸清那个男生的名字而已,而且我的意识里也只有他的名字。 迄今为止,我是一个十分率直的孩子,我从未萌生过表里不一的想法。因此,这次的做法令我自身都倍感意外。 然而,我只是知道了他的名字而已,再无其他。虽然我想接近他,但我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 我不知道该如何与之搭讪,而且倘若主动搭讪的话,一定会非常显眼。如此一来,打家的目光定会再次锁定我,事态也将往不好的方向发展。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充满了诸如此类的负面思想。 最关键的是,我还没有找到搭讪的话题…… 再加上我有些恐惧。 因此,我尽量不去注视他。可是,视野的边缘还是捕捉到了他。我总会下意识的想他。 我记得第一次与他说话,是在开学后的两个月后。 班会及课余大扫除结束后,我走进了位于校舍二楼尽头的图书馆。 该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方针是只摆放纯文字的书籍,包括学习漫画在内的其他书籍均不允许进入图书馆。然而,基本上没有孩子会喜欢阅读纯文本。虽然听闻以前不是这样的,但至少我不清楚。 所以,学校图书馆的书成为我一个人的读物。 虽然学校设置了图书委员会,但负责借书的大人很少会按照值日安排准时出现在柜台。于是,我常常自己在借书卡上盖章,自己批准自己借书。 来到空无一人,悄然无声的图书馆后,我自然而然地屏住呼吸,放慢脚步后轻手轻脚地在书架间行走。 因为要还书,我自行从放置在柜台上的借书卡储蓄盒中取出卡片,在姓名中盖上确认还书的印章卡片夹在书中,最后给书套上保护膜将其放回书架。 我沿着墙壁慢慢往前走,穿过几行书架,突然,我停下了脚步————我的思绪也顿时中止。 他就在我的眼前。 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一本摆放在比他稍高的书架之上的书本封面。 然而,我并不认为他真的只是在注视封面。 他在注视穿过书架的东西————倘若书及书架都是透明玻璃,那他一定可以看见里面的东西。因此,他只能模糊不清地注视着。话说回来,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 书架的正对面是一扇朝南的玻璃窗,阳光透过窗户倾洒进来,书架上整齐摆放的书本全都沐浴在一片金海中。 淡淡的夕阳照射着他的后背。 脖颈的汗毛被染上了金色,他的身影斜射在书架上。 我犹如磬石般死死地注视着眼前这番如花般的光景。 当我回过神来正准备逃离时,他注意到了我。与此同时,盯视土本封面的目光也移向了我。 “那个.....” 他嘶哑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我瞬间僵住了。 于是,我停下了脚步。 此时此刻,我听到了自己心脏加速跳动的声音。 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正在发送紧急信号。我这是在害怕呢,还是在期待着什么?我自己也迷糊了。  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我越发有些惊慌失措了。虽然我很想逃离,但我的双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步 也迈不开。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我只好紧缩身体,将书本紧紧地抱人怀中。 “你是来还书的?” “钦?” “我接着借这本书,可以吗?” 他的语气中透着一股轻松爽朗的气息……当我察觉到他用手指着我怀中的书本时,我顿时浑身虚脱。 夕阳下,他那率真蒙胧的双眸显得有些刺眼。我的心中响起了警戒枷锁被开启的回声。 起初,无论他问我什么,我都只是轻轻摇头。我记得当时自己缩成一团,一言不发。 然而…… “你难道讨厌我嘛?” 当他向我投出疑问的时候,我的心为之一颤。我讨厌他嘛?我不知道,但我却自然而然的对他敞开了心扉。 他跟我一样,有着喜欢看书的兴趣。 他的语速很慢,听上去很像一个大人在说话。声音却很小,总是稍稍思考后才发言。 其他男生说话时,总会让我后退一步,以至于我吓得缩成一团,可他却是个列外,他从不说脏话,所以我可以安心听他诉说。 我俩并排坐在了图书馆的地板上,倚着窗下的墙壁,谈论了很多只有看过很多书才能产生的共鸣话题。 听着他的发言,我感觉很舒服。同时,他对我那些语无伦次的言论表示赞同。我们互相诉说着双方都深有感触的事。 无论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总是能立马心领神会。 带着这样的觉悟,我们聊了很多很多。 而我也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原来自己说的话可以得到认同与理解的滋味是如此美妙。 窗外的阳光渐渐倾斜,颜色也越来越发红火起来。夕阳照射在眼前的书架上,书皮开始渐渐褪色。 天色已完全变黑,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踏上了回家的路途。走到分叉口,我们难舍难分地向对方挥了挥手。此刻,我们当真已成为朋友。 随着交流的深入,老师也看出了什么将我们分成了同桌。 他和我都喜欢阅读。确切地说,我们对阅读的热爱已远远超出对球类、跟其他人一起思考游戏、谈论无聊的话题却假装有趣等活动的钟爱。 我们是知晓在自己心中逐渐孕育奇异世界有多么美好的孩子。 即便独处,也可以充实自己。对于这个想法,他是第一个提出赞成意见的人。 当然,我们也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他的国语、理科都会名列前茅,而我却只能勉勉强强。与我相比,他更能融入群体。 他会在别人面前嬉笑玩闹。 虽然他并未很好的融入周围,但他会非常用心地尽量将其掩饰起来。通过这一方式,他持续守护者对自己重要的东西。 我想应该只有我察觉到了他的这一面。 我和他会互相推荐对方喜欢的书籍。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是少男少女精心挑选的作品。时隔多年,我依然感到欣慰。 当我阅读他喜欢的书籍,他则阅读我推荐的书期时感觉自己心中的小世界仿佛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我们相互交换彼此的感想及心情。 阅读同一本书时,如果他喜欢我未曾留意的地方,我即可通这些内容进一步了解他。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