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反认他乡是故乡》 童年:出生 我想,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有个颜色,而我的童年,充斥着让人绝望且窒息的血色,和孤独的灰蓝色。 和许多80年代初出生的人一样,我生在一对转业的军人家庭,父亲徐安国和母亲万华在内蒙某个穷困山区的部队里相识,十几岁的年纪,应该像所有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一样,谈了一场爱情,从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描述中,我判断他们也轰轰烈烈过。 譬如我爸那歪歪扭扭的情书,譬如我妈曾经写过的书,譬如我爸打败我妈那个所谓高富帅的青梅竹马,譬如为了迎娶我妈我爸一路爬到代理连长被部队开除,又跑到我外公家长跪不起等等等等。我想说,徐安国和万华他们注定了一辈子轰轰烈烈。 其实,那个年代受到某次革命余震的影响,他们以一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在活着。越是被反对越是要叛逆,我不过是两个不懂家庭背调,不懂如何经营家庭关系的任性年轻人,血气方刚的产物。 1981年的腊月,天空飘着清雪,这是北方最冷的时节。整个城市没有阳光和蓝天,天空是灰的,城市是掩映在雪花背后的黑灰色。我就这样出生在吉林市某个产院,出生时我没哭,体重2.2公斤,据说是某位产科老医生凭借经验临危不乱的拎起我的脚丫,让我头朝下倒立在那个简陋的产房里,噼里啪啦的猛打了几下屁股,迎来了我不大响亮的断断续续的哭声,这便是我吸进来的人间的第一口空气的过程,我猜当时的我可能有着一些前世的灵力,对今生有一些洞悉,所以那个弱小的生命,她,可能并不想来。 当时,从内蒙“远嫁”到吉林的万华,已经和她的公公婆婆、小叔小姑关系紧张的不行,我就被我爸用他在部队穿回来的黄棉袄抱回了我奶奶家。 我奶奶家就在吉林最有名的棚户区里,一个五六平米的院子,一间平方,一个棚子,一个鸡舍。我的爷爷奶奶二叔姑姑挤在南边大屋的一张大土炕上,我爸我妈和我挤在北边小屋的土炕上。 不能否认,我的降生可能会让爷爷奶奶有些失望,我爸这个长子应该配长孙才是正确开启模式,这样我妈万华才能母凭子贵的在我那穷困潦倒的奶奶家多吃到几个鸡蛋,我也能多几件姑姑淘汰改小的衣裳裹身。 但是,不管其他人怎么想,我爸徐安国应该是喜悦的,他在夜深人静趴在被窝里,握着手电筒,翻着已经发黄的《新华字典》,给我取名徐玥,玥,古代传说中的一颗神珠。 童年:家(1) 老辈人常说的一句话,有苗不愁长。1982年的正月,还在襁褓中的我,便随着父母搬出了奶奶家,裹在我身上的依然是我爸那件从部队穿回来的黄棉袄。 中国社会有个普遍的现象,婆媳、姑嫂、妯娌、叔嫂之间很难融洽,好一些的维持表面的那层遮羞布各怀鬼胎,恶劣一些的便是大打出手如同仇敌。这个恶性循环就像是中国众多普通家庭的诅咒,挥之不去,磕磕绊绊的却都是些锅碗瓢盆鸡毛蒜皮,不知道几千年前的大争之世那些学派思想礼仪之邦教化民众的丰富内容哪里去了。 我爸徐安国这个家庭因为我妈万华的到来也没有逃脱这样的诅咒,在一次家庭战争大爆发中,我们三口人完成了我们家的第一次迁徙,我的第一个家,安在了长年不见天日的锅炉房里。后来我想,可能是我爸比较敬业,作为一名合格的锅炉工,可以24小时随时上岗了。 其实我爸徐安国并不是一个可以安分做锅炉工的人,他大概读过几年书,带着大红花上山下乡参军一样都没有落下。他的终极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共产党人,走仕途。他读马克思列宁,他崇拜神一样崇拜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他爱戴周总理,他嘴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讲政治。 这些内容都是我爷爷在我爸爸很小的时候潜移默化给他的唯一的教育内容。我爷爷是一位砖厂工人,退休后做更夫贴补家用。我奶奶是一个字都不会写的环卫工人。很显然,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家庭,这样的教育会给我爸带来多大的思想冲击。 再来说说我妈万华,她在我的第一印象中没读过什么书,是一位芭蕾舞演员,我外公家五个孩子中的一个,排行第二,文艺兵。来自距离吉林市很遥远的内蒙古通辽,我童年里唯一一次和她回外公家坐了整整一天的绿皮火车,中间倒了三次车,所以那个地方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是遥远的。我的外公有些职务,在那个十年大革命中没了一只眼睛,我外婆开了一间杂货铺。 大体上这样的徐安国和万华,带着我,在锅炉房中度过了我们一家三口最艰难的日子,那几年里面,我在昏暗充斥着锅炉灰烬的空气中,吃奶,睡觉,学会翻身,爬行,走路,学会从搭起来的折叠床上一次次摔到地上,再爬起来,我唯一的玩具可能就是煤球吧。 也是在那几年里,我爸徐安国孜孜不倦的读夜校,考大学。他和我妈每个月三十几块钱的工资,一部分读书,一部分给领导同事家里婚丧嫁娶乔迁升职包红包,家里生活过得捉襟见肘。好在那个时候蔬菜都是无公害,我爸妈经常在菜市场收摊后,去捡些还不算太烂的菜叶回家,做一锅疙瘩汤暖暖的吃饱全家人。 不得不承认,我爸那些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并不封建,这个通用于任何时代,高大上的说就是知识改变命运,但也缺少不了那些我们一家三口从嘴里省出来的红包的功劳,我爸终于可以交接煤铲子给下一任了。 他穿上了警服,入职到保卫科。成为拥有20000多职工规模,前身是军工背景的钢铁原料工厂,70年代末改制为国企的正式职工。每天如松柏一样屹立在工厂大门口的岗楼前。我爸徐安国按照现在的话讲是帅的,制服穿上更是提气的。 可是新的问题来了,锅炉房交接了,我爸徐安国和我妈万华愁眉不展了,刚刚转为正式职工的我爸工龄太短,不具备分配宿舍的资格。 庆幸的是,当时犯愁的是他俩,我未经世事,还不懂愁滋味。现在想来,锅炉房也好,深宅大院也罢,最是无忧襁褓中。那才是我这半生蹉跎中最好的时光吧。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