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苗疆边城传奇》 石坤山永保长沙 清朝雍正年间,永绥厅(今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张匹马村。村头的大石门上挂着一块金匾《石坤山永保长沙》。大小官员路过,骑马的要下马,坐轿的要落轿。为什么会有这么个规矩呢?这要从一个叫石坤山的苗族将军说起。 在张匹马村5组,兄弟河水库淹没区。那里埋葬了一个民族英雄的故事……当时,这里坐落着一个青石墙围起来的大院,里面的房子红墙青瓦,非常的华丽壮观,这就是石坤山的官邸,也是我们湘西石氏家族的发源地。 石坤山:身高七尺,虎背熊腰,一脸络腮胡,一双深邃的大眼睛,盛气凌人。从小力大过人,习文练武,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手下的十万苗子军,头戴青帕子,腿绑青裹脚。对襟土布上衣,白色宽裤头青色土布大裆裤。个个骁勇善战,驻守在现在的湘、黔、川、鄂交界地区。 听村里老人说,每年农历6月初6这天,家里院子都用晒谷子的竹晒席,晒满了碎黄金!这些都是当时官府给功臣的赏赐,还有良田万亩,家丁、下人、长工几百人…!家里厨房每天杀牛宰羊,都跟办酒席一样。 张匹马街逢五、十赶场。街上有酒楼、驿站、客栈、赌馆、商铺。南来北往的商人、路人,熙熙攘攘,一片繁荣的景象。 “ 报……石太爷,伍将军造反,兵临城下,长沙府岌岌可危,总督大人命我等立即增援”。外面一名副将飞跑进来报告。咚~咚~咚……顿时战鼓齐呜,嘟……哨楼上传令兵吹响了牛角。这个祥和宁静的山村被战斗号角声打破了……石坤山起身狠拍案桌,逆贼,如此狂妄。尔等随我出征,誓死保卫长沙府。他飞身骑上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手握一把九环夺命刀,身上的铠甲在火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校场清兵点将,连夜出征。 他手下的苗子军都是湘西、贵州松桃地区十里八乡的苗民,他们平时捕猎,打渔。善于布置机关、陷阱,十分彪悍。他们最擅长的是长矛,马刀配合使用。 “报……石将军,前方八十里就是长沙府了”。“吁”……石坤山勒住战马的缰绳,传令下去:“多编织一些3尺长的草鞋,草帽,丟在沿途行军的路上;在敌军的退路上,多布置些机关陷阱”。部队刚刚过去,敌人的侦察尖兵就从后面摸上来了。他们一路上看到苗子军丢弃的草鞋、草帽,惊呼到:“苗子军穿的鞋帽这么大,那他们人有多高啊!我们怎么是他们的对手”?还没开战,就都心虚了! 到达长沙城下,城门已经被叛军攻破,石坤山率领的苗子军梭镖队当先锋冲上去,离十余丈远的时候,就把梭镖向敌人掷去,(狩猎野猪也是用的这个方法)敌人措不及防,纷纷人仰马翻。然后大刀队再冲上去,手起刀落。敌人一片鬼虎狼嚎!这时有人大喊“石坤山来了,快跑啊…!”溃败的叛军洪水般向城外涌去。却又跑到了苗子军事先布置好的机关陷阱里,最后苗子军的火枪队再追上去,排枪齐射。叛军丢盔弃甲,一泻千里…… 之后才有了湖广总督所赐《石坤山永保长沙》的牌匾挂在村头,从此以后他便成了守护一方的战神……!受后人敬仰。 话说叛军首领伍将军,交战时被石坤山手上的九环夺命刀砍掉了一个手指头。战败时乘乱翻越城墙逃跑了。他也不是等闲之辈,飞檐走壁,身轻如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几丈高的城墙,他一个纵步就飞跃上去了。跑起来狗都追不上他。这次他易容成一个商人来张匹马想找机会复仇,喝茶的时候石坤山发现了他少一个手指头,知道是他。但是又不能打草惊蛇,准备在他睡觉的时候动手。但是他不知道伍将军睡觉的时候,眼睛睁的跟两个铜玲似的。没睡着之前眼睛是闭着的。前去打探的家丁看他闭着眼睛躺在床上,以为他睡着了。就发暗号……“饭熟了没”?(睡着了没)。“熟啦”!(睡着了)。“开饭”(动手)。谁知道之时候伍将军喊了一声“饭熟米汤生,要想捉我万不能”。纵身跳上屋樑,飞跃青石墙又逃走了……但是他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踏入张匹马地界。 石坤山家族中有一个兄弟,在现雅桥乡地界当文官,心胸狭隘,阴险毒辣,诡计多端。一直嫉妒石坤山比他强,在今雅桥乡保楼村附近两家有交界的水田,每年打谷子的时候,他那边人手少,打的比较慢。石坤山这边人多,早早就打完把谷子都挑回去了,就连稻草,家丁们用梭镖一人顶着一笼就都搬回去了。 看到这种情形,他更是记恨在心,伺机谋害石坤山。话说民乐有一个一个叫石文兰的人造反,一路打到贵州,四川都用的是石坤山的名号。湖广总督下令要杀他,但是文书在路上的时候被雅桥的人截住。把《杀石文兰,留石坤山》改成《杀石坤山,留石文兰》。文书传到张匹马的时候。石坤山对清朝**非常绝望。他令家丁把房子烧掉,然后准备自杀,大家问他:“石太爷,什么时候才会天下太平”?他说“文官不要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大家劝他不要这样做。他说:“君要丞死,臣不得不死”。他叮嘱子孙后代:“你们以后只能当文官,不要像我一样再去当武官”。烧房家丁说:“石太爷,柱子太大了,烧不燃啊”。他说:“烧不燃你们就用竹晒席”裹在柱子上,厢房里桐油那么多,拿桐油浇上,再烧”。就这样,一代风云人物最后被奸臣所害。 大火过后,往日的繁华不再,只剩下村口挂牌匾的那块大青石,我们小时候就坐在村口的那块大石头上,上听老人讲着:《太guou》苗音,(后人对石坤山的称呼)我们的祖先,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石家祠堂的瓜藤谱(族谱)上,记载有他的名字。现在每逢佳节祭祖的时候,也都要叫到他。所以现在别人叫你苗子的时候,并不是歧视,而是对你敬佩与尊重……! 现在张匹马村5组,金容村/下水,姓石的家族都是石坤山的后代,他们也都继承了石坤山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精忠报国的精神…!村里的老人说了:每隔1~2代人,张匹马或者是下水,就要出一两个跟石坤山一样的人才:下水,石超,早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转业后在湘西州组织部任职。四五十年代:张匹马5组有两个兄弟,一个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服役,转业后在花垣县革命委员会任职;一个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二十八团服役,后调新疆建设兵团。在现金容村/下水,有两兄弟,一个在南部战区空军服役,职务是战斗机飞行员,(武官);一个在重庆市**任职(文官)。可谓文武双全……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