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宋末新世界》 第一章少女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 这可不是一个好年头。 在抵抗了蒙元铁骑四十年后,岌岌可危的大宋王朝,终于在这一年走到尽头。 年初,蒙元兵临南宋都城临安。二月,太皇太后谢道清带着几岁大的小孙子皇帝,开城投降。至此,真正意义上的大宋已经宣告灭亡了。 而同时,那强悍不可一世横扫欧亚的铁骑洪流,正在扫荡着南宋的最后几块地盘。 晚春三月。 福建路兴化湾。有一个名字充满诗意的港口,迎仙港。 迎仙港就是后世的莆田市涵江江口镇,处于莆田县境内,萩芦溪和蒜溪两江并流处。这里又称“锦江”,是莆田东部门户,南临兴化湾,东南对着江阴岛,北靠大帽山山脉和古囊山山脉,土地平坦,正是理想的港口位置。 港口上,船只穿流如织,码头市集人来人往,昭示着迎仙港的繁华。 但不表示这里的人们都能够丰衣足食。 迎仙港的东北数公里外的海滨,就有着一个破烂不堪的渔村。渔村码头上停着十数条渔民常用的那种小渔船,很是破旧。 渔村不远处,则是有一个比破烂渔村还破得多的、难民区一样的窝棚村。 此刻,正是清晨时分。 窝棚村里,炊烟袅袅。辛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难民村的所谓“房子”,都是一个个窝棚,全是木头简单捆扎而成。这种建筑方式,是难民村的标配。 难民想有个住的都不容易。幸好这里傍山靠海,上山密林丛生,别的没有,木头倒是大把。于是难民都用木头捆扎而成。木头为屋,上面盖着茅草,就这样做成窝棚,在此暂居。 这些难民,都是一年多来,从江西、江南一带躲避蒙元兵祸的难民,纷纷逃到福建避难。这些人先是来到了福州、泉州这些大城,以及像迎仙港这样的沿岸繁华港口。 南宋时期,福建路的各大港口,经济都较繁华。南宋的商业已经高度发达,各行各业都有雇工,或长久、或临时。这使得难民们都能有办法混口饭吃。 但是难民太多,港口闹市里连个糊口的机会都没有,于是纷纷散到附近的村落,这里靠山沿海,伐树结庐,还能指望到海边捡一点鱼虾当粮食。 但也只是混口吃的而已。 而现在,随着蒙元南下,战乱不休,各行各业一下子落了个萧条无比,别说雇用临工,就连店子厂子都开不下去了。 这些流浪至此的难民们,开始失去了生活来源,变得极其拮据。 难民村。 村口处,有一个小木屋。 小屋门口,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正在一个露天的炉灶前忙碌着。 她身上穿着旧麻衣服,上面打满了补丁,很是破旧,基本就是最穷的那一种。她身材约摸一米六几的样子,不过显得有些瘦弱,明显也是营养不良的样子。 如果是仔细一看,身材其实也是窈窕。不过胸部并不是很挺翘,有点像男人一般胸肌平平,微微鼓起,看的竟是有点不伦不类的壮实感。 她身上衣服虽破旧,不过却显得异常地整洁干净。 这在贫困的农村是很难做到的。 这种穷村子里,大部分的人就那么一两套衣服,又是整天都要干活,衣服一下子就弄脏了,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脏兮兮地凑合穿上身上,十天半月都不带洗的。 像少女这样保持着整洁的衣服,只能说明一点,她是一个很勤快、很爱干净的人。 若是只有一套衣服的话,那几乎就是要天天靠烤火把衣服烤干才行。 少女正低着头摆弄着手上的东西。 她那洗的干干净净的乌黑头发,正垂在身后。乌黑头发下面,露出了白皙的脖子,充满了女人的温婉美。虽然没能像富贵人家的女子那样,插着各种漂亮的头簪,而只是随意的让他搭在头上,却让人觉得特别的健康和阳光。 少女一直低着忙碌着,也没有抬起头来,无法看到她的长相。 她的手上拿着几棵青草,这些青草看起来应该是药草的样子,微微散发着特殊的香气。 她的手很白嫩,细嫩的手指,细嫩的肌肤。手洗的很干净,只是略微沾上了一点药汁的绿色。这一点会让有心人觉得会不可思议,因为她的脸很黑,按理来说,手上的皮肤也应该是很黑才对,起码不会白。 在她身旁,有一个用几块石头简单砌成的小灶。小灶上面摆了个缺口小陶罐,正放在石灶上烧着,上面盖了个缺了角的陶罐盖子,里面似乎是在煎药。 灶台旁边,放了一堆竹子做成的简易小碗,摞成了两摞。这些碗,就是直接从大毛竹上锯下来的,不过碗口的地方,都用刀子削得很是精细。 这是贫苦农村常用的便宜家具了。 一摞的竹碗数量较多,有八九个的样子,这些竹碗整整齐齐地摞着。看上去也都干净,碗里还有水渍,似乎是刚洗过不久。 另外一摞,则是只有1个竹碗。不过这个竹碗中没什么水渍。竹碗很是干净,显然这个碗的主人都进行了细心的清洗。 石灶中,此刻并没有用大火,只是燃着小火。 炉子上的药应该是煎了许久,已经进入了文火的阶段。 少女面前,放了一个木制捣药罐。 这个捣药罐不显然就是用山上的木头挖出来的,做工朴实,线条简洁明晰,展示出做这个捣药罐的人在木工方面的娴熟技能。 少女把手中的青草药拿到木制捣药罐上方,用双手用力捣着。 突然,她抬起了头。 这是一张清秀的脸庞。 如果按照五官而论,甚至可以说,这是个美人胚子。 她眉清目秀,弯弯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明亮,眼神如湖水般清澈而无暇。她鼻梁挺直,面型圆润,微微上翘的鼻尖下,有着一张小巧丰润的嘴唇。虽然由于营养不足的缘故,嘴唇有些苍白,却不能掩盖那漂亮的唇形。 如果仅是看这些,那这个少女的脸,绝对就是惊艳了。 可惜这不是一切。 两个巨大的缺陷,将这张本来惊艳的美,刹那间被破坏殆尽。 首先,是少女脸上的皮肤,显得不健康的黑。黑的跟村里那几个打铁的汉子差不多。甚至还要黑。 如果光是脸黑,那一个黑珍珠也是挺美的。 可惜,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女孩子左边面颊上,一直到嘴角,有着数道深深的疤痕,布满了整个左侧脸庞。其中还有一道,从左脸颊一直延展到额头,让人看了有点恐怖。像是被什么东西割破了一般。 如果没有着两个缺陷。那估计在很多人的眼中。都会说这个女孩是个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美人。 这张脸漂亮精致的脸,就如同老天亲手制作的一个无瑕的精美瓷瓶。可惜的是,老天又亲手把这一个美丽无瑕的瓷瓶子,狠狠地敲破了好几个口子。 弄坏了。 第二章治病 少女转过头。 她看着村口那些堆放的木头,和那些成筐成筐摞在一起的木炭。 村口的这些木头,正是这帮难民们的一个谋生手段。这里距离明州较近,明州是南宋三大港口之一,又是最靠近都城临安,繁华无比,大大小小的船厂遍布各个港口。 船厂是木材的需求大户,于是收购木材的人很多,也因此衍生了两个贫苦人家可以从事的职业:上山砍木材卖钱。 对于这群流浪到此的人来说,买把斧头,靠一身蛮力上山砍木头卖钱,也是他们唯一的谋生手段了。 至于年纪大一点的,扛不动大木头,就在山中伐薪烧炭。再把木炭卖给铁匠铺。南宋一朝,明州台州的冶铁很是发达。作为冶铁的能源,木炭需求那是很大的。 只不过,伐木还是烧炭,都是最贫穷的老百姓干的苦活,赚点辛苦钱了。 这些上好的木头和炭,已经堆了很多。然而这不是村民最近伐木的速度提升、或更辛劳地烧炭导致的。堆了这么多,那只是因为,好久没人过来买了。 “大家都不容易啊。” 少女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心中闪过一丝焦虑。 村民都快吃不上饭了。 作为村里的一员,她也很揪心。 揪心也罢,但这不是现在有办法能去解决的。 她低下头去,再次忙碌了起来。 木研钵里的药已捣好。她又捣了几下,就端着木研钵,把药汁很小心地倒到一个带着缺口的破碗中。很快,那个碗中已经装盛了小半碗。 她放下手上的木研钵,转过身来。 她蹲下身,从边上放着的柴火堆中,拿出两根木柴,往药罐底下的小灶中添了进去,拨弄了几下,维持着火力。 她拿过一个放在一旁的斗笠。斗笠是竹子编成,很是破旧,已经是破烂不堪的样子。 少女双手抓着斗笠两边,使劲冲着火扇着风。 显然刚刚放入的木材不是特别干燥,于是灶中冒出了一阵阵烟。 烟顺着风,飘到了女孩的面前,呛得女孩的眼睛直流泪,不禁咳了两下。不过少女手上却是没停,仍在坚持扇着斗笠,让他保持着火力。很快的,灶火开始大了起来。 没过一会,少女停下了煽风。 药罐子中的药汁咕咕作响,已经煲的差不多了。 少女从那一共只有两个的一摞竹碗中,拿下了一个竹碗,把它放在灶台边上一块相对平整的石头上。她把盛在破瓷碗中的青草药汁端了过来,全部倒到了竹碗当中。 随后回到灶台前,从药罐子边上拿过一块破布,非常小心地把破药罐的盖子掀了开来。 一股药香扑面而至。 陶罐中药汁翻滚着,不时地冒着一些气泡。 她又拿了另外一块破布,就这样用两块布端着药罐子的两边,把药罐子端了起来。来到搁在石头上的竹碗的上方。她把里面的药汁小心地倒出,倒到乘着青草汁的竹碗中。顿时就见浓浓的药汽,从竹碗中升腾而起。 倒了一会,药汁都已经倒干净。 她把药罐子放到了一边,拿过一根木筷子,把竹碗里的两种药搅拌起来。这个筷子显然就是用山里头的树枝做成,看上去虽然简陋,但是很实用。 木筷子快速搅拌着。 她头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她拿着袖子,轻轻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又继续搅了起来。过一会,药已拌匀。 她站起身来。再次拿起了药罐子,走到一旁,把里面的药渣倒掉,然后从一旁的破旧水桶中舀过一瓢水,把药罐子洗个干净。 然后她就把药罐子拿开,搬过放在一旁的大铁锅,在铁锅里加满了水。再把落成一大摞的竹碗都放在铁锅中。 这是她必须做的一个事情,她从一本医书上看到的,只有在滚开的水中煮上一刻,病人用过的东西,才能够彻底被清洗干净,否则就会留下毒素。 她蹲下身,把炉灶里添了几根柴,然后拿过破斗笠煽起风来。炉灶中,火焰重新大了起来。 做好这些,少女小心的端起了药,转身离开了自己的窝棚。 看起来,她这是要送药给村里的病人。 从灶台上堆放着的用过的竹碗来推断,这应该是她最后一份药了。在这之前,敢情这少女一大清早,已经送出去了七八份药汁了。 窝棚中,少女穿梭而行。 此时窝棚区中,人们大多都已经早起,在自家窝棚外面的简陋小灶上忙碌着。见到少女一路过来,都会跟她打着招呼。 少女也是含笑回应。 看的出来,她在这个窝棚村里人缘还挺好的。 少女很快来到了一个窝棚前。 窝棚有着一个木板简单钉成的门,很是破旧不堪。少女在门前停下了脚步。轻轻叫起: “大娘,你开下门,我给老爹送药过来了。” 她的声音很好听,如黄鹂般,清脆而温婉。 吱呀一声,窝棚的门被人从里面轻轻地拉开了。 门口站着一个衣着破旧,头发花白的秦大娘。她的双眼有点红肿,身后跟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虽然衣着破旧,不过长得也是虎头虎脑的。 “孩子,辛苦你了!”秦大娘跟少女打着招呼。 “小云姐姐!”那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冲着少女叫了一声。 小云是少女的名字。 “虎子,帮我去拿一个勺子过来”,她冲着那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应了一声,就吩咐他帮忙拿勺子去。 那个叫虎子的半大小子飞快地跑开了,少女则对着秦大娘一笑,跟着她端着药进了屋。 屋子里放着一张木头钉成的简陋桌子,后面有一张床,床上躺着一个中年男子,约有四十出头的样子。中年汉子人处于昏睡状态,面色潮红,胸口急剧的喘着,一副正在发着高烧的样子。 他的身上就盖着厚厚的棉被,这个被子破烂不堪。而且有两层被子叠成,这是家里面仅有的两床厚被子,显然是都拿过来给他捂上了。 小云来到了床头,把药放在桌子上。再细心地看起了病人的神色。 秦大娘也走了过来,呆呆着看着躺在床上的病人。 躺在床上是她的丈夫。 也是家里的顶梁柱。 但她的丈夫,得了这个病,已经昏迷了两天了。病人一会很冷,一会又很热,正是典型的寒热病。 寒热病是有多可怕,老妇人心中是有数的。 这可是绝症啊! 寒热病,在乡下还没有把他当做是一种瘟疫,只把他当做是一种时疫,比其他瘟疫的传染性要温和很多。 但寒热病却很难治。 得了寒热病的人,十个人里面,总是要死去3-4个的。能不能好,全靠自己的身体去顶了。 自己的丈夫能顶的过去吗? 秦大娘的眼中充满着忧伤。 第三章病人 这时候,虎子进了屋。 他拿过来了一把有点破口的勺子,递给小云,然后站在少女边上。 “小云姐,我爷爷会死吗?” 孩子眼中闪现一丝惊慌。 小云瞪了他一眼:“小孩子别胡说,爷爷怎么回死!” 虎子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我,我看他这两天又冷又热的,昏迷好几次了。” “别瞎操心,老爹他不是昏迷,是沉睡。就跟你睡觉一样,睡觉了,身体才会好,懂吗?” 少女表情平静地,对着半大小子说道。虎子毕竟是个孩子,听她这么一讲,原来心头的阴霾就消失了。 “那就太好了,小云姐姐你最好了。” 小云笑笑:“快出去玩吧。” 虎子应了一声,老妇人打了个招呼,一溜烟跑了出门。 “大娘,我前两天给你拿的那些药材,让你用水泡,泡了绞汁给老爹喝,你那些药还有吗?” “还有还有,我去端来。” 说完秦大娘转身出门,不一会回来,手上多了一个破碗,里头留着一碗绿色的药汁。把他放在了桌子上。 “小云,你说,老头子真的还有救吗?”一旁的秦大娘毕竟不是小孩,她紧皱眉头,问到。 “大娘,别担心,老爹他有好转,能扛的过去的!” 小云冲着老妇人,绽开了笑容。 笑容很阳光,很明媚。 老妇人本来正愁云满面的,看着小云的笑容,眉间的愁绪也消散了不少。 小云对着秦大娘说着:“大娘,你帮我把老爹扶起来。我来给老爹喂药。” 秦大娘觉得很是过意不去:“小云,我来喂吧。” 小云笑笑,“没事,大娘,还是我来喂。大叔他需要有人扶才能做起来呢。”说完,她对着还在昏睡中的病人呼唤着:“老爹,你醒醒,起来喝药了。” 昏睡中的老人醒了。 此刻他睁开了一双无神的眼睛,看着面前的两人。他似乎想抬手,不过浑身无力,手都抬不起来。他的嘴唇发抖着,说着:“我,我觉得好冷。” 秦大娘看到这个样子,心中很是难过,她双眼含泪,过来扶起老人,让他靠在床头。 老人坐了起来,衰弱的眼神看着面前的少女,无力的苦笑着,说到:“我这病,好不了了。阎王要你三更死,你就别想过五更。我知道的,这种病可是绝症,得了就没人好过。我估计也就只能挺这两天……” 秦大娘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老头子,你可别死啊。” “别担心,大娘,大叔会好起来的。” 小云安慰着。随后她端着药,在老人床头坐了下来,她冲着老人轻轻一笑,用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看着老人,眼神总是充满着鼓励,充满阳光。 “来,老爹,把这药喝了就好了,不要太担心,我已经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治得好的,你要安心吃药。” 少女的声音温柔而坚定,有一种天生让人觉得安心的感受。 老人似乎也平静了一些,于是他张开了颤抖着的嘴唇。她用勺子一勺一勺地给老汉喂着药。坚持喝了大半碗药之后,突然一阵气喘,剧烈的咳嗽了几声。 小云赶紧停下了喂药,伸手帮他拍打着胸口,给老人顺了顺气。等老人的喘息好了一些,再慢慢把剩下的药给他喂完。 随后小云又端过桌子上的那碗绿色的药汁,给他喂服下去。 喂完药,小云站起身来,让秦大娘把老汉扶着躺好。老汉那无神的眼睛微微闭上,眯了一下,又睁了开来。 他看着面前的少女,眼中充满了感激,又带着几分怜悯。 “孩子,你这是费心了啊!” 小云笑了笑,“老爹,你不要乱想,你要坚持住,一定会好的!” 她的眼神亮晶晶的,闪动着坚强的光芒。老汉被她的情绪所感染,精神稍微振奋了一些。冲着她点了点头,“孩子,这些天辛苦你了。” 小云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服完了药,秦老爹的气色似乎好了一些,很快他就沉沉地睡了过去。 老妇人看着沉睡的秦老爹,擦了擦眼角的泪痕。 小云牵着老妇人的手,拍着她的手背,让她平静下来。 秦大娘感激地看着小云,在少女的眼中,他看到了一丝疲惫。面前的少女,这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了。 “小云,你也累了,去歇一歇吧。你这两天,可都没有好好睡觉。” 小云笑笑,端着方才盛药的竹碗,跟秦大娘道了别,转身出了屋。 小云回到了自己住处,再度忙碌起来。 她从边上用一个旧木盆打了盆水,把那个拿回来的药碗,洗得干干净净。把水倒掉,又盛了一次清水重新洗一遍,这才站起身来,回到灶台前,把这个用过的竹碗,放到铁锅中。 炉灶上的铁锅中,正在煮着一大锅水。水已经烧开了,正骨嘟嘟地冒着泡。铁锅里,还有一堆竹碗。若是仔细数一数,这里一共有九个。 这是给药碗消毒。 病人用过的药碗都带有毒,一定要洗干净,而且光是洗干净还不行,要用热水煮上一刻时,才能把这些毒素彻底清除。 她是一个很细心,很认真的人。 这些工作,是一定要做的。 铁锅中的水咕咕地冒着气。小云搬过来一块石头,坐了下来。 她眯着眼,看着天空,似乎在想着什么。天空中空空荡荡的。早晨的太阳正在升起,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这个有点冷意的村子。 高高的半空中,似乎有一个小点,悬停在她的头顶前方,若隐若现。小云觉得自己准是眼花了,于是摇摇头,转过身去。 她不知道的是,那个若隐若现的小点,并不是他的眼花。 是真有东西。 若是现代的人看到,一定会认出来,这是一个无人航拍机。 只是这航拍机迷你的很,还是单翼螺旋,整个无人机仅仅只有巴掌大小。乳白色的叶片,在急速旋转中,显得几乎透明。航拍机的尾部,一个手指头大小的广角深景高清摄像头,正在灵活地转动着。 航拍机悬停了一会,就在空中灵巧地转了一个圈,朝着一侧,疾飞而去。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