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童年时代回忆录》 第一章:杀猪吃肉 1995年出生在乡村的我,生活并没有像老一辈人所说的,生在蜜糖罐,长在蜜糖罐里。 相反,95年的我所经历的生活仿佛如70年代的生活不相上下。 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我5岁那年,到了该读小学的年纪。父母却为了我的100块钱的学费而无能为力。 原本家里养了两头猪,准备卖掉给我读书用,可惜的是前不久,母亲给猪喂食太多了,两头猪全部撑死了。这件事我印象很深,一大早我端着母亲煮好的猪食去猪圈。两只猪的四条腿伸的笔直,侧躺在地上。我大声喊着,妈妈,猪死了,猪死了,你赶快快来看看啊。 父亲正在劈柴,听到猪死了,急忙放下斧头,和母亲一起跑到猪圈一探究竟。 我当初其实心里有点偷偷的兴奋,因为平时除了过年,一年到头吃不到猪肉,这下好了,两头猪足足四五百斤肉,可以好好过一下肉瘾了。只是我没注意到父母那湿润的眼角和呆泄的眼神。 父亲出去找了村子里卖肉的老山头儿,告诉他这两头猪是撑死的,没有病,希望他能够收下。老山头儿从口袋里拿出来一包顺和烟,这烟一块钱一包,在当时都还抽卷烟叶的年代,这种带过滤嘴的烟并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能抽的起的。老山头儿给自己点了一支,又递给父亲一支。父亲双手微微的颤抖着接过烟,乞求老山头儿能够把两头猪收了,哪怕便宜点,够交我的学费就够了。 老山头深深地抽了一口烟,露出了被烟熏的发黄的牙齿笑着说到,老张啊,不是我不收你这两头猪,只是都是村里村外的,我如果收了你的死猪拿去卖肉,以后村子里的乡亲知道了,谁还敢来买我的肉啊!要不就自己杀了腌肉,给孩子改善改善生活吧! 父亲刚想再说点好话,只见老山头儿说,老张啊,我就不送你了啊,我这还忙着呢,准备杀猪了。就不陪你了啊! 父亲尴尬的笑着说,好,好好,山头儿哥,那你先忙,兄弟先回去了! 其实老山头儿说的也对,在当时的年代,家家户户养猪,所以收购起来并不缺货。如果为了多赚点钱收死猪拿来卖,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会没人去到老山头儿那买肉。老百姓好不容易花钱买一次肉,买点死猪肉谁会乐意呢! 父亲垂头丧气的回到家,喝了一碗竹叶茶,和母亲低声的喃喃了几句,便招呼我过去,告诉我,让我到大伯叫到家里来,顺便让大伯把家里的那一口大铁锅带回来,准备杀猪吃肉了。 我听到后,兴奋的答应了一声便快步的跑到大伯家。大伯问我要大铁锅干嘛,我开心的告诉大伯,家里猪死了,我爸爸让你过去一起杀猪。 大伯抗着锅和我一起到了我家,只见父亲和大伯两人在院子里挖个坑,坑边上摆了三块大石头,把锅支了起来。母亲忙着烧水,父亲和大伯两个人给猪褪毛放血。杀猪本来只有过年才能看到,所以我一直看的津津有味。一直到中午,两只猪才杀好。父亲说这么多猪肉也吃不完,天气热,放不了多久,剁成小块给邻居们分了吧! 大伯拎了两只猪后腿回去了。父亲留下来半只猪肉和猪内脏,剩下的全剁成十来斤左右的大肉块,分给了邻居们。其实当初我听到父亲说把那么多的猪肉送人,我心疼极了,实在是舍不得。一想到那么多香喷喷的猪肉只剩了半只,觉得好可惜。 邻居们看到父亲送去的一大块猪肉,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一边客气一边接过肉,客气的说着,这么大两头猪,死的太可惜了。一千多块钱呢!父亲笑着附和着说,就当改善生活吧! 那天晚上母亲炖的猪骨头,放的萝卜炖了很久。我狼吞虎咽的吃了好多肉,直到实在吃不下去了才放下筷子。那一顿饭是我这辈子吃的最香最好吃的一顿饭,长大后再也找不到当初的那种感觉了, 后面的几天,就像过年的时候一样。不对,应该说比过年的时候吃的都要好上几倍。母亲每一顿饭都是变着花样做,包的猪肉饺子,猪肉炖粉条,白菜炒肉,炸肉丸子,红烧肉……那时候总是觉得要是肚子要是能再大点就好了,就可以再吃一点!再吃一点! 第二章:集体家庭 我的家是一间不足十平方的一间破瓦房,墙壁已经出现了裂缝。屋子里放了两只一大一小的木床,一只老式的木柜子,一只用来装粮食的水泥缸,就再也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了,也放不下任何东西了。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只能让客人坐在床上。由于房子时间久了,每当到了暴雨天气,屋顶就开始漏雨,这时候需要在床上放上六七个盆子来接雨水。所以我小时候特别害怕下雨。每次下雨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莫名的烦躁。一家三口全部坐在床上煎熬的等待着大雨的结束。然后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会去邻居家借个梯子,爬上房顶将漏雨的地方重新修补。 这天赶巧的是我的叔叔从深圳打工回家了,回家的途中买了一袋子黄色的苹果,听他说是新出来的香蕉味苹果。我顿时口水直流,当我以为叔叔会将手中的苹果递给我吃的时候,没想到叔叔只是炫耀一番,便拿回自己家了。 父母看到了我馋嘴的样子便说到,儿子,等会卖苹果的过来了,你机灵点,听到了告诉你娘,让你娘用粮食换些回来。我这才目光呆滞的转头看向父亲回答道,“哦”! 果然没多久,有一个大概三十多岁的水果商贩开着一辆三轮车,车上的喇叭喊着,“卖苹果,橘子,梨,玉米小麦换苹果橘子梨”!我听到声音后,拔腿跑出去喊到,卖苹果的,来我家这里,我们要买。三轮车走到我家门口,母亲走出来问苹果怎么卖。商贩笑盈盈的回答,苹果5毛线一斤。 母亲问用玉米怎么换? 商贩回答道,玉米一斤抵6毛5! 母亲觉得太贵了,便和商贩开始讨价还价。但是商贩一直说这年头生意不好做,赚不到什么钱,便宜不了。 母亲佯装生气地说,那算了我们不买了。谁知道商贩也挺倔犟,做出准备要走的模样。 我看着商贩就要准备开车走了,我急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喊着,我就要吃苹果,我就要吃苹果。 母亲无奈,回到家里装了两瓢玉米给我换了10斤苹果,我这才破涕为笑的拿着苹果高兴的啃起来!后来母亲告诉我,买东西要学会讲价,如果商贩不同意,我们可以假装不买,一般这时候商贩就会同意便宜点。只是这一次遇到倔驴了。 其实当初我并不知道,家里粮食并不多了。因为我们那里的庄稼地20年根据人口调整一次,母亲嫁过来的时候没赶上调地,后来又生下了我,等于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的地。两块地,一块好的一基地和一块差的二基地,一共有一亩二分地。加上那年收成不好,后来实在没粮食,父亲最后就决定把来年的粮食种子都给吃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我父亲的这一辈人。我父亲弟兄一共八个,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爷爷在我母亲还没嫁过来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三个姑姑分别嫁到了离家不远的隔壁村,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后来兄弟们分家,由于房子不够分,大伯作为兄弟们的大哥,主动提出了放房子分给兄弟们,自己就向朋友们东拼西凑借了两千块钱,在大院子旁边盖了一间瓦房搬出去了。三伯以前当过兵,退伍后通过媒人介绍了一个对象,结婚后觉的老房子太窄太破。向战友借了点钱也在村子里另起了一处宅子。剩下的兄弟们就共同相处在这个院子里。每天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打的头破血流。在我长大后和三伯坐在一起喝酒聊起来为什么当初没钱,还要借钱搬出去住。三伯这才告诉我了原因,原来就是因为当初兄弟们住一起,天天闹矛盾实在受不了,才选择搬出去的。 我这个打工回来的叔叔排行老六,据我父亲的描述,六叔年轻的时候挺帅的,就像是西游记里的唐僧一样,细皮嫩肉的,精神的很。有一次媒人给六叔介绍了一个对象。奶奶特意准备了两盒点心让六叔带着去和人家姑娘见面。那天六叔不知道从哪借来了一件中山装,头发用摩丝喷的扎手。反正当时收拾的挺像模像样的去相亲了。 到姑娘家的路程大约四十公里,六叔一个人天蒙蒙亮走路过去的。不曾想,六叔才走了不到一半,觉得肚子饿的实在受不了,便把手中的点心给吃掉了。 肚子填饱了才想起来,这两盒相亲的点心让自己吃掉了,空着手去相亲也不合适啊!六叔这才后悔不已,坐在地上考虑了许久,最后决定原路返回,不去相亲了。 早上出去的,这还不到午饭时间,六叔就空着手回家了。奶奶拄着拐杖问他,相亲怎么样?人家姑娘嫌弃咱家不? 六叔双手紧张的放在口袋里,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奶奶以为是人家没看上六叔,就安慰着说到:“老六啊,咱家穷,人家姑娘看不上咱,也正常。没事,以后再慢慢找”! 后来六叔就把实情告诉了奶奶,奶奶听到后气的哭了起来。举起拐杖便开始在六叔身上打了几下,哭着说到:六啊,六啊!你让娘说你什么好呢?你爹去世的早,兄弟几个也就你三哥四哥(我父亲)结婚了,还剩下你们这几个兄弟没成家。你们不成家,娘有一天死了,怎么向你爹交代啊!你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是要气死娘啊!你怎么这么糊涂呢? 这时候院子里兄弟们听到了,都过来数落六叔。六叔咬着嘴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奶奶从里层夹袄的口袋里拿出来一个手绢,里面装的全是一毛两毛五毛的票票,数了一下有12块钱。这是奶奶这一辈子所有的积蓄。交给了六叔,让六叔再拿十块钱去买买两盒点心,剩下两块钱让六叔路上吃饭用。再去一次姑娘家里,争取把姑娘带回家。 叔叔接过钱买了两盒点心再次出发了。这一次确实到了女孩家里。到了后才发现女孩是个傻子,六叔不甘心就这样和一个傻子过一辈子。当初媒人只说女方是个大姑娘,挺漂亮,并没说女孩的个人情况。 六叔放下点心,含蓄了几句就离开了。回去的路上,六叔觉得就这样回去,奶奶肯定又要生气了。便一咬牙,让朋友给奶奶带话,相亲没相成,自己去外地打工了,要去大城市闯一闯,带个老婆回家。 就这样,六叔一路上搭车,走路去了深圳,这一去就是五年。他在深圳过的怎么样,谁也不清楚。 兄弟们早些年的矛盾导致兄弟之间都像仇人一样,所以看到六叔回来也是简单含蓄两句就各忙各的了。每次我看到叔叔伯伯们和村子里的人有说有笑的,我就想不通,为什么他们和别人都能说说笑笑,唯独自己兄弟之间就不能和平相处呢?其实当时他们并没有什么很深的仇恨,完全是由于太穷,每个人都太计较生活中的一点点利益。哪怕就是为了两句话就能大打出手。奶奶上年纪了,每次劝说都没用。每次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都是大伯出面调解。 那个年代的人是纯朴的,但是有一点是万古不变得。那就是你要是穷了,自己亲兄弟都看不起你。 兄弟几个当中,我父亲就是最穷的那一个。并且父亲在兄弟之中是最老实的一个,所以我家亲戚都看不起我父亲母亲,就连看到我这个亲侄子也都是一脸嫌弃。父亲也一样,和兄弟们的关系不是怎么好。但是我父亲从来没和他们争吵过,每次兄弟们打起来,父亲总是默默的把门关上,假装听不见看不着。有时候父亲吃亏了,也都会选择沉默。 冬天下雪了,别人都在睡觉,父亲会一大早拿着铁锹将路上的积雪清理出来一条道路。 秋天落叶了,别人都在打牌,父亲也会打。但是一大早他会默默的拿起大扫把把落叶打扫干净。 夏天天热了,父亲会一个人挑起扁担,到村子里的公井那里挑水,直到把院子里一起吃水的大水缸挑满水。 春天开春了,父亲会将院子里的空地撒上菜籽,供所有人吃菜用。 我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活,默默无闻的劳动着。 第三章:一根冰棍 在那个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没有无线网的年代,村子里到处都有着三五个能聊的来的一群人坐在树荫下乘凉唠家常。男的大多都喜欢在树荫下斗地主,然后边上有一群人叽叽喳喳的责怪着打牌的人出错牌了,打牌的人脾气好的不说话,脾气差的把扑克牌摔在桌子上吼着,你打的好你来?不一会又嘻嘻哈哈的有说有笑的。家里没什么农活了,母亲也带着我到江老太太家玩,其实就是母亲和江老太太聊天,我就在一边听着,挺久了感觉大人们聊天好无聊,就趁着母亲不注意,偷偷跑出去玩耍。 我走到小卖部门口的时候,刚好看到六叔带着七叔家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堂妹。堂妹和表叔两个人一人手里拿了一块2毛钱一根的夹心雪糕,这可把我看的馋坏了。六叔看到我后,还故意把雪糕一口塞到嘴巴里舔着,一边说真甜啊,真好吃。不富裕的家里,平时父母很少给我零用钱,所以这样的夹心雪糕我见都没见过。 这时候旁边的人笑着说,老六啊,你给侄女儿都买雪糕了,你侄子眼巴巴看着呢,不给你侄子买一块吗? 六叔被说的不好意思了,带着我到小卖部买了一根一毛钱的黑乎乎的冰棍。虽然不是夹心雪糕,但是当时我已经开心极了。 六叔一脸坏笑的告诉我,城娃,这冰棍得用力一口咬下去吃着才过瘾。 我信以为真的撕开冰棍上的劣质包装纸,用力的一口咬下去。这一口下去,冰棍没啃下来,门牙被冰棍硌掉了。 鲜血不断的从嘴里流出来,甚是吓人。我害怕极了,大声的哭着。这时候六叔不仅没有关心我,反而在一边捧腹哈哈大笑,仿佛我不是他的侄子,是一个陌生的小孩。这件事一直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旁边的大人都看不下去了,对六叔说到:你就这么对你侄子啊?给你侄女买软的夹心雪糕,给你侄子买根一毛钱的冰棍。还故意逗他用力咬?旁边的这个大人从口袋里拿出来一张皱巴巴的卫生纸帮我擦嘴,这时候母亲正好赶过来了。原来母亲发现我跑了,放心不下,就从江老太太家出来找我。 母亲看到这一幕,顿时脸色苍白带着哭腔的问我,城娃,你咋了这是?嘴巴里怎么这么多血? 我一边哭着一边告诉母亲,吃冰棍牙齿硌掉了! 这时候冰棍在我手里已经开始化成水滴在地上,我依然舍不得丢掉。 母亲一句话没说,哽咽的将我手里的冰棍夺过去,一把扔掉。我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母亲扔在地上的冰棍。母亲恶狠狠的瞪了一眼六叔,六叔赶紧低下头假装没看到。 突然母亲啪的一巴掌打在我的脸上火辣辣的,顿时打的我头冒金星。随后母亲哭着对我说,你的嘴巴就这么欠啊?你想吃雪糕不会告诉娘吗? 说完就一把把我搂在怀里,心疼的看着我的牙齿。母亲说,等你牙齿好了,娘给你买一根五毛钱的大头冰淇淋,一根不够就两根。现在牙齿刚掉,不能吃冰的了。 我委屈的点点头回答道:“娘,我知道了!以后我再也不馋嘴了!” 母亲把我带回家,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良久叹了口气说,都是我没用,没能让你们娘俩过上好日子。 这件事情至今过去了二十多年,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觉得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 确实,母亲没有骗我。两天后,母亲手背在后面笑着问我,城娃,你猜娘给你买了什么吃的? 我想都没想的回道:“大头冰淇淋!” 母亲将背在手后的两个冰淇淋递给我,并且告诉我,以后想吃什么就要告诉娘。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 我开心的连连点头,迫不及待的一口啃下去,好甜好甜,甜到了嗓子眼儿里。 我把另一只冰淇淋给母亲吃,母亲笑着说不喜欢吃这东西。我知道母亲这是舍不得吃,所以吃到第二个的时候刚吃一口故意说吃不下了,假装要丢掉。 母亲看到后赶快接过来说,这么好的雪糕,丢了就浪费了。我趁机说,娘,你吃吧,我吃不下了。 母亲这才接过去,吃了一口便和父亲说,这冰淇淋贵是贵了点,味道还真不错。城他爸,你尝尝。 父亲笑着说,你娘俩吃吧,我从来不喜欢吃这些玩意。母亲意味深长的笑着看向父亲,没再说什么。 小时候家里杀鸡,父亲说不喜欢吃鸡肉。杀鸭子,父亲依然说不喜欢吃。家里养了一只大黑狗死了,剥了一盆狗肉,父亲同样说不喜欢。总之家里每次改善生活时候,父亲总找各种理由来说不喜欢吃这些东西。 直到过年的时候,母亲炖了一只不会下蛋的老母鸡,吃鸡腿的时候,我没啃干净。父亲偷偷将我啃剩下的鸡腿骨头拿起来啃,我这时候正好从门外看到,瞬间懂了,原来不是父亲不喜欢吃那些东西,只是舍不得吃,全部留给我和母亲罢了。母亲也只是吃一点点就说吃饱了。 我依然记得当初父亲被我发现正在啃我吃剩下的骨头的时候,父亲急忙把鸡骨头扔在桌子上,双手慌乱的擦拭着嘴角。父亲没说话,我也假装没看到。因为我们都不想太尴尬。 以前我还总笑着说,爹娘,你们真傻,这么香的肉你们都不喜欢吃。爹娘听到后总是笑笑回到道:“这东西我们吃了这么多年早就吃腻了!”我听到父母的话竟然还信以为真。看到这一幕,我才发现父母的爱真的是如山一般沉重而伟大。从那以后,每次无论吃什么肉,父亲都会象征性的吃上几块肉并夸赞母亲手艺不错,然后喝一碗汤,故意打个饱嗝,笑着说吃撑了! 第四章:借钱 眼看着同龄的小孩子们都要入学了,而我父母却为了一百块钱的学费而焦虑不安。现实永远都是那么残酷无情,父亲厚着脸到处借钱给我凑学费,亲朋好友一听到父亲开口借钱,全都找各种理由借口拒绝。 二姑那天正好回娘家看望奶奶,听说父亲凑不出我的学费,让父亲第二天去二姑家里,二姑同意借给父亲一百块钱。 父亲激动的一直感谢着二姑,一口一声二姐二姐的叫着。还不停告诉一边的我说,以后长大了有本事了,一定要好好孝顺二姑。我用的的点了点头,并在心里感激着我的二姑。 第二天,天蒙蒙亮,父亲骑着家里那一辆破破烂烂的二八自行车,我坐在后座上。二姑家离我家有着二十多公里的距离,山路崎岖不平,还有许多坡路。父亲骑着车子满头大汗,但是一想到我的学费有着落了。父亲就更卖力的瞪着车子,破破烂烂的自行车被蹬的吱吱呀呀的响着。到了上大坡的路,我便让父亲停下来,我下车子怕父亲推上去,怕父亲太累了。父亲一直夸我懂事。 终于到了二姑家,才早上7点左右,二姑家的大门还没开,想必是还没起床。父亲不想吵醒二姑一家人,就没有叫门。一直等了一个多小时,二姑家的大门才打开。等了一个多小时的父亲怕我冻着,把外套一直穿在我身上。他自己冷的一直搓着双手,两只脚不停的在地上跳着。 二姑问我们怎么不敲门,父亲憨厚的笑了笑说刚到没多久。 进了院子,二姑正在生火做饭。姑父看到父亲带着我一大早就来他家,笑着说道:‘大兄弟啊,这么早带孩子过来,不会是借钱来吧?钱我可没有啊,哈哈!’ 父亲听了后,尴尬的不知道怎么接话。这时候二姑说,别听你姐夫啰嗦了,先带着城娃去屋里坐,吃完饭我给你拿钱。 话音刚落,姑父不乐意了。骂道,你弄清楚了,你现在是和我过日子,不是和你娘家人过!家底就这么多,要不你都拿给娘家吧,咱日子不过了,没法过了! 二姑向姑父解释着说,城娃该上学了,他爸这不是养的两头猪死了嘛,手头紧。过一阵有了就还我们了。 父亲对姑父笑着说,哥,兄弟让你见笑了!孩子读书是大事,最近手头确实紧,缓些日子,我再去集市上买两只猪崽喂,卖了钱马上还你。 姑父满脸不屑的说,你去哪儿弄猪崽子钱?不会还找我们借吧?再说等你猪养大卖了得多久啊?我们可没钱借给你,你还不起咋办? 二姑这时候也站了起来,开始和姑父吵起来。吵着吵着就动手了。父亲赶忙把两人拉开,对二姑说,二姐啊,谢谢你的心意了,兄弟领了。你也有家庭了,你和姐夫也不容易,我再想想办法吧!我带城娃儿先走了。 姑父一听我们要走了,假装要留我们吃饭,立刻迎着笑脸说,大老远来了,吃了早饭再走嘛!二姑脸色铁青的瞪着姑父没说话,送我和父亲出去。 二姑趁着姑父不注意,偷偷从口袋里拿出来一张20块钱的票票塞给我,让我买东西吃。父亲停下车子把递在我手里的钱拿过去还给二姑。说着,二姐,你们也不容易,城娃的学费没事,我就算砸锅卖铁也供得起儿子上学。这钱你拿回去吧,让姐夫看到了又得生气。 这二十块钱推来推去半天,父亲决意不要,二姑只好作罢。满脸歉意的对父亲说,弟啊,啥都不说了,姐对不起你啊。 父亲笑着说,二姐,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妹,别说那些客套话了,兄弟心里都懂。别的话就不说了,照顾好自己,有空常回去看看咱娘就行了。 一路上,父亲非常沉默。拼命的蹬着脚下的自行车。回去的路挺多下坡路,所以车子走的特别快。寒风中,山路上一老一小就这么骑着车子像风一样走着。父亲的心此时也像这风一样,凉飕飕的。这正应了那一句老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