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乡纪》 1、故乡在 小城在南方,小镇在东南,接大河。小村在山腰,较清秀,有悬崖峭壁,有无尽大山。 山峰林立,山峦连绵起伏,望不到边。小村有两小溪,有座天生桥。桥名天生,亦是天生而来,听说是自古水流冲刷而成。 小村有大树,有百岁之龄。树干粗壮,两个人抱不完,枝桠无数,有红布缠绕。夏天阴凉,为乘凉好去处。 树下有个土地庙,有牌位,有香纸灰烬,常有人拜祭。 村中房子多是依路而建,房屋坐东朝西。田地依山而下,春暖花开时,一眼望去,油菜花一片接一片,满帘的金黄。山上多是老树,老翠,油菜花过后就开始抽新芽,新绿夹老翠,满是生机盎然。 小时候被寄养有些许时光,也是最难忘的时光,回头看去已经日新月异,再不能找回儿时的感觉。 河边有役(音同)杨树,沿着两岸斜坡而中,树高而枝桠少。那时最喜欢的就是吊役杨,爬到树丁丁(树尖)上,然后抓住树尖往下跳。(高危勿模仿) 有次选树的时候,挑了颗较大的,爬上去之后抓住往下跳,由于树腰有点粗,树尖压不下去。人就给吊在了半空中。脚离下面还有三四米高,上下不得。还得他们上树,帮忙压了树腰,才过了一劫,现在想来都有些后怕,背后隐隐作凉。 役杨里面,鸟多,zhuá木官儿(啄木鸟)挺多的。有次,他们就捡了块石头zāi(丢,扔)了过切(去),两只啄木鸟就打了起来,然后小的就被欺负掉在了地上。有个老大哥一把过去给它按住了,后来听说放在背篼kàng(盖)着,给人看的时候给飞了。 2、遍地黄金 故乡虽然不怎么大,但也比较丰富,能吃的也多在春夏。 记忆最犹新的是葡萄藤,就几根葡萄藤。小时候看着青涩的葡萄都是留着口水的,都没怎么管它红与不红,酸与不酸。 那时候每天都是看到那个葡萄一颗一颗的长大,但凡稍微有点软了,就基本留不到红。那时候和老表一起打,那个葡萄还青gè(e英语读音)啦,咧牙巴酸,两个人都还抢的津津有味。但一般都是没过几天就打的差不多了,留的就只有顶上面有几串,打不到才会留到它成熟。 能吃葡萄了,就必须得说说老家的pāier(泡儿),三四月可采食,不过我们这是讲期(吃)。泡儿是一种类草莓的莓类果吧,听说书名儿(正名)叫树莓。 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莫过于打一颗吃一颗。那两天桐子树叶抽出叶子,经常拿叶子先弄成漏斗状,然后另外用张叶子插进去,修正一下两片叶子的位置,这个带有清香的、纯天然的器皿就做好了。 那时候就喜欢穿梭在山间田野,拿着桐子叶做成的碗,漫山遍野的找泡儿。 每次打了满满的一碗之后,就喜欢找块草地,几个人席地而坐,享受着劳动果实。泡儿,味儿甜带酸,爽口开胃,大小比草莓小,但最大的还是有较小的草莓大。 每逢三月末四月初,生机是不限量的。那时放牛放羊,都喜欢去它们嘴巴里抢东西吃。最好的莫过于茅针儿,就是茅草抽出来的新芽。 就茅草抽出一根芯,然后上面一团毛绒绒的东西。三四月是最好期的时候,草嫩嫩的,像一根一根的针一样。经常喜欢抽上它一大把,坐在牛羊旁边,剥开外层还没展开的叶子,然后期里面白中透绿的芯。茅针儿,味不涩,但干,而甘中带甜。 3、期不期 故里有桑树,树不太多,可桑泡儿(桑椹)多。看似不大的树,枝桠上满满的果,青转红的过程最是难等人。 在那里,就没有几个爬不了树的。一个二个的都跟猴似的,麻利地爬到树上,拼命的抓一把就往嘴里灌。 桑泡儿有红、有紫,而紫色的是熟的最透的,紫得透乌。摘的时候弄得满手血红,期的时候满嘴紫色,天然的唇彩,绿色无公害,味儿甜,带了股桑树天然的香。 初夏里,有枇杷。家乡的枇杷,都不大,里面的籽大而肉少。小时候从来就没顾肉多多少少,只是图那个乐趣,爬上去摘的那个过程而已。 经常就是坐在树上,剥完皮就往嘴里塞了。枇杷有些涩嘴,是一般黄的时候,而成熟的枇杷,是黄皮里面透红,肉黄泛红,期得时候是酸甜。 三四月,有种藤生果子。很大一笼(一簇),枝桠像藤一样,叶子是翠绿的,翻过来时白色的,藤很长。结的果子这叫牛nē儿(nē儿连拼),果子是褐色的,果皮带麻点,可理解为微型的猕猴桃去毛。 说句实话,长这么大,我还没能期到过最成熟的。只是青泛红的时候,吃过几颗,味儿涩而酸。听说,熟透的果子是黄透红,而味儿甜带牛奶味儿。 映山红永远是我那时见过最红的、能吃的唯一花朵。映山红小时候很少,现在却是漫山遍野的都是。 流窜在山林间,看到那一抹红,可千万别错过,也别乱吃。记忆中,那次他们一看到,就撒丫子就跑过去摘了,就留下幼小的我在那里一个人还在望眼欲穿的找。 他们摘的那个花朵够大,里面白泛黑的花蕊,蕊尖带黑色的籽一样。映山红,期起来味道是酸的,充满花朵天生带的气味儿,比较生津的那种,听说吃多了流鼻血,但没遇到过。 4、最难得 缘分妙不可言,有些东西不是想遇就能遇得到。 鸡冠泡儿就是其中一种。有些竹林里可能会有,小溪边也可能会有。但遇到的几率很低,就我而言,迄今为止不会超过十次。 鸡冠泡儿的植株是一种矮小的灌木丛植物,不过五十公分,像棵小树苗一样。不过叶子长而尖,到目前为止我也没看到是开花结果,我觉得像无花果一样,没有开花的过程。 鸡冠泡儿果子是红白接壤,果肉里籽很多,籽可以期。摘下果子,果子的柄处会就出白浆,但味儿甜有股生气。 四月天儿水汽最足,农忙也是这两天就开始了,划田啊,开始弄秧地。每到栽秧那几天,也是水果最多的季节。 栽秧泡儿就应时而生。栽秧泡儿跟泡儿很像,但两个生长时节差了些。栽秧泡儿非要栽秧才可以采食。果实红中透紫,比泡儿更好看,味儿倒是相似,都甜中带酸,只是不同时节得以品尝不一样的美味而已。 栽秧这两天,mán梨儿(李子)也成熟了,什么空心李啊,什么栽秧李就都成熟了。 唯有最爱的还是梅子,老家的梅子不算大,与鸡蛋大小相仿,成熟后可轻易掰成两半,里有内核,仿桃心状。成熟的梅子,黄皮黄肉,内含白带褐色的核,称梅fú子,肉味儿甜而香。 说来说去,漏了一样。地瓜泡儿,藤生果。藤依地而生,叶为椭圆,掐断叶子,柄末端有白色汁液。藤天然而成,伴有皮巴子(应该为苔藓的一种吧),果埋在地里。需要刨开皮巴子,有时候也需要刨开泥巴才能看见。 果实只有拇指一节大小,褐色带红,以红白相间为最佳。成熟的果蒂处为白,周身为红,果肉透红。剥皮而食,果肉外白里红,甜而带清香。 5、山月和鸣one 在山里面,吃的永远是不少的。但好找的多,珍贵的少。 茶树,此茶树非彼茶树。茶树干黄中带褐,树干结实。叶子椭圆,翠绿,稍硬,外罩一圈锯齿状。茶树开白花带些许粉色,结果,果实为青,没有黑籽一枚。青色外壳稍涩,里面黑籽硬。 茶树中为茶片最难得。茶片,为白色,仿叶子大小形状,有厚实感。约有三毫米厚度,有脉络。期起来,一个字涩,但涩中回甜。小村山多,我就只寻到一处地方有,共计尝过两次,至今回味无穷。 每逢三四月,阴雨天儿一过。满山的蘑菇,蘑菇中我尝过最好的也只有包谷菌。像一把微开的伞,伞面上有凹凸不平,表皮褐色伞把带白,只有在阴凉处,杂草丛中碰到。至此,只有小时候自己采了有那么几朵,得尝了个鲜,汤回味儿无穷。 买回来的永远没有自己找到的,桐子树就是一种很奇怪的树。砍了树干,树根一腐烂,就会有冻菌长出。小时候就发现了有两簇,冻菌大朵而新鲜,一大朵就从腐烂的树根长了出来。 山上有种菌,叫石灰菌。纯白色,像把伞,闻起来有股石灰的气味儿,多是采来以水煮熟后,腌制而成酸的,最后用来炒。吃起来味儿酸,带蘑菇味儿,少了石灰味儿。 青gāng菌,是一种伞把是白色的,而伞面是红色的野生菌。采来洗尽就可以直接入汤,不需要加工。 伞把kūn儿(kūn儿连拼),这也是一种纯白的蘑菇,奇得是其根部很大而弯,像旧时雨伞那样带个勾,去汤鲜美而无异味儿。 刷子菌,这个名字知道的省份应该很少。像针一样,一排密密麻麻的都是,是微紫带褐,好像有些透明。我倒是没有吃过,但可食用,可入汤,可爆炒。 最奇的还是打屁包,这是一个像球一样的蘑菇菌种,外边是黄褐色的。多生长在茶树旁,切开里面黑而带白点,不是特别白,就像夜晚黑夜中的星星点点。 经常是放在火中烧熟后,用辣椒凉拌,其天然的菌香,加辣椒的辣香,混为一体 ,在你口中一并爆发。不过期这个东西是有后遗症的,后遗症就是嘴巴特别黑,哈哈。 6、山月和鸣two 茅草菌是我觉得可以和包谷菌稀有程度可以媲美的东西。多生长在林间草丛,其伞面带绿带绿豆点,像长了麻子一样。不过味道鲜美、难得,多是做入汤之用。 春天,万物复苏,而椿丁儿树(叫椿树吧)也发芽了。有些人就喜欢采下枝桠末端刚抽出来的那个嫩芽,用来剁碎炖蛋。有些人也喜欢用来过一遍开水后,冷置,然后用来凉拌,听闻两种方法味道都很好。很不幸的是我,不喜欢那个味道,没尝试一下。 笋子的话也是春天才发,我们这最好吃的也就是水竹笋最好吃,水竹是沿小溪两岸而发,只不过现在商业活动频繁,导致第一时间你是吃不到的。但有一说一,水竹笋无论是直接爆炒还是过开水晒干以后炖肉,都是尚佳的东西,而斑竹、金竹、田竹都不及水竹笋好吃。 说到小溪,小溪也不止只有竹笋。还有一种很开胃的东西,酸汤杆儿,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它的主干为红绿,主要食用方式就是直接取它的主干,剥皮直接期,但味儿酸涩,适用于开胃。 小村的天香米也是一种下汤、凉拌的佳品。天香米是一种菜,根茎为红色,形状太难形容便略过吧。天香米入汤,汤为红色,菜有股独特的味道,汤很好喝。凉拌就是焯水煮熟,冷置后用辣椒凉拌,味道也挺好的。 洋姜,主干粗大,外有小白毛,主要是食用它的块茎。用于腌制,做成酸的,然后直接吃,味道酸而甜,是一道开胃小菜。时隔多年,已经太久太久没能再尝上那么一次了。 每逢收获怎能少了金秋时节。自古以来,秋天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季节,因为这是一个享受劳动成果、庆贺丰收的季节。 “八月瓜,九月zhā(裂开),十月打开kuāng娃娃(安抚娃娃)”。每当农历八九月,想起的就只有这一句词儿。 八月瓜是一种藤生结果。外皮颜色众多,有紫红,有黄褐,有些还带有点粉色。外皮有些光滑,有些略微粗糙。外壳约二三毫米厚,里面是紫白色。果肉是白中透一点点的紫色,然后透黑,黑是里面籽籽。果肉粘稠,微糯,唯有自然裂开为佳,甜度为最高,也是最好吃的时候。 7、天上斑地下弯 天上飞的,地下游的,只有那么一些是能说极品的。 小时候造孽,造的是杀生的孽,甚悔。“天上斑,地下弯”,老话说的是天上飞的斑鸠,地下的弯狗。 斑鸠是种鸟类,灰色的羽毛,翅膀上还有紫色的翎,一双微黄带黑的眼睛,特别的好看。 但最令人赞不绝口的是其肉质,肉质嫩而美,堪称极品。常用以爆炒,以各种香料加辣椒辅之,充分发挥其肉质的优势。入口香,毫不肥腻,肉质紧实。 弯狗的话,只是存在于传闻之中,我从未遇到过,倒是听老人说的较多。 靠河,河里货多。每至雨季,河水长退之后,最多的东西也就来了。鱼蛋壳,一种贝类,壳黄中带白,肉白。 寄居在浅滩、石头、青苔下和河沙中。每次去捡,也只需刨开沙子、青苔和移开石头,浅滩多是鱼蛋壳。 常常是用大桶,抓满满的一桶。用清水、菜油喂养几天,使其吐尽泥沙。用香料、辣椒再加以芹菜、银须,爆炒。壳带辣,肉质嫩,带河味儿,有辅料清香,极其鲜美。 说完鱼蛋壳的特色,更要说说螺狮了。螺狮,长居浅滩、稻田,泥沙重,需要喂养几天,吐泥沙。 用夹钳夹掉尾部,水中加料酒、姜片、大蒜去腥,水开后放入滚上个几分钟,使其褪掉肉上面的那块小壳。用各种朝天椒、火锅底料,再下螺蛳爆炒,后加入啤酒或者清水熬煮一段时间,再用大火收汁。螺狮中辣香混为一体,入口瞬间爆发,配上螺蛳的鲜美,再加点酒水,生活不能再美。 接连河水的小河沟,别看怎么大,内有乾坤。黄老椎(音同)就藏在石头里面,这是一种鱼类,很怪的一种鱼。 这种鱼,鱼鳃旁边那两块鳍那里有两根刺、背部鳍上也有一根,很尖。常常藏在石头地下,初见是黑色的,捉到后就是黄色的。这个鱼吃的很少,不做评价。 河沟里最多的还是白鱼条儿,银白色的身子,背部是黑色。常隐匿在杂草中、青苔里和石缝中,特别好抓。水一浑,鱼就往草里、青苔、石缝里面跑,一伸手就能抓到。 这个鱼就适合裹上一层灰面,再下锅油炸,香而脆。 结guǒ鱼,一种很扁,但很圆的鱼,像个球一样,藏匿于青苔中。 小时候爱鱼,爱养鱼,但从来鱼都没能有个善终,心伤。 8、猎奇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说起蜜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提到养蜂怕是就鲜有人知。 养蜂得先有蜂群,后才有蜂桶。蜂桶,听说呀,是用树干凿空,两段有牛屎封住口,留蜜蜂进出用的小孔,悬于梁上。 至今,我进过两次蜂群大规模的迁移。只看到地上有片阴影,头顶一阵嗡嗡嗡声响,蜜蜂一群一群的掠过头顶。今年去这家,明年又去谁家呢? 蜜蜂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物,来的时候随缘,去的时候怎么留都留不住。有家人,蜜蜂都不知怎么就跑到碗柜里来了,只见蜂群每天日忙夜忙,进进出出的采蜜做糖。 后来一年多了,等这家人割完蜂糖的时候,蜜蜂为守护蜂巢也死伤很多,蜂群也不在进进出出采蜜了,只是零星有几只蜜蜂进出。后来一天,蜂群就转移到旁边一棵树上,主人家用口袋去装蜂群,想强行留住蜂群。结果可想而知,蜂群一去不返。 莫惹蜂群是有道理的,喂牛草的时候,中间有那么几根羊尾巴草,开了花。蜜蜂来采蜜的时候被牛尾巴扇到了,后来牛活活被成群结队的蜜蜂给蛰死了。 蜂群的团结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也是值得警惕的。 蜜蜂完了,该一种水了。叫海娃儿水,是养一团白色的絮状生物的水,这种生物叫海娃儿。 初见我觉得很神奇,但我觉得它是一种菌类生物,虽然我至今都没搞明白这是什么。海娃儿是用凉茶加糖养的,稍微不注意,还会把它给养死。它应该是一种不会繁殖的生物,因为他们都是割一小块来养大的。 海娃儿水,尝起来是酸的,带回甜,没有茶水味儿。这是小时候喝过的挺好喝的一种水,虽然这种生物看起来有点恶心,现在也再没看到人养过了。只是那年碰巧,我那么有幸,遇到过一次,并且有幸得品尝过了。 甜到心里的,不止蜂糖和海娃儿水,但还有松针糖。顾名思义,糖在松针上面,但我是没弄懂是怎么出现的。 晴朗天儿,松针上总会出现那么一露珠一样的水。但它是甜的,而有时候会看到松针上已经凝固的糖。白色的,像松树地下松脂油凝固一样,但它是甜甜的,像蜜糖一样甜到心里。 生活一直都很甜,甜的不分对错,不计过往。只是我喜欢再加点糖,甜到只有明天。 9、习俗 小村习俗还算众多,婚嫁、丧葬、过关各种习俗惊艳人心。 先来聊聊婚嫁,正所谓人生四大喜就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婚嫁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隆重的日子,自然免不了各种习俗,但嫁娶又是不一样。 对于娶,新郎得找先生先定好良辰吉日,然后对两边亲戚说信,得送条腕儿(一块肉)以及糖。 娶和嫁都得三天左右,新郎家必须有直系亲属陪同去新娘家。而且要事先确认去女方家的路上有多少个土地庙,过每个庙都得放一次鞭炮。 还得请两个唢呐匠,路上吹吹停停,到新娘家后,还得新郎直系亲属作揖。有幸接触过一次,好像得先天后地,然后再是亲属。然后第二天才接新娘回家,认远亲、近邻,论亲疏。 如果是嫁的话,在正酒的那天,新娘得找个闺蜜或者亲戚,最好得是个年轻女孩子,帮忙端盘子。 新娘出去给亲朋好友递东西,小孩女人给递糖,男人给递烟。而亲朋好友得递喜钱,多多少少是个心意,但直系亲属却不会少,少了会让人给笑话。 新娘在正酒后第二天一早,才会跟着新郎回婆家。还得媒婆撑红伞,新娘得哭嫁,表达对父母不舍,新郎才会带着新娘的嫁妆回到家中。 说完婚嫁,就该人生老病死的必经环节,丧葬。小村这河两岸棺材颜色就不一样,河西为黑色棺材,而河东为红棺材。在古代,朱乃皇家御用的颜色,而我们这有幸能用红色的棺材还涉及一个小故事。 听说这里地方,有个年轻人,读书刻苦,进了殿试。皇帝很欣赏他,便问起了他的家世,他开口说:“千柱落脚,万马归槽;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七十人挑水、八十人煮饭;三只盐船下水,一天不下水,就要打淡。” 皇帝一听,以为他家过皇家还过的奢侈,就处死了他。后来抄家才发现,原来他家里穷,住的是茅草棚,板壁都是用高梁杆栏的,时间久了,高粱杆被虫蛀了,檐脚到处都是蚂蚁;我家旁边有一座庙宇,每天有不少人来朝拜,晚上点不起灯,靠的就是天上的星星照明;父母亲都七、八十岁了,挑水、煮饭,全是他们辛勤劳作;家里喂得有三只鸭子,就指望它们多下蛋,好拿去换点盐巴钱来花。 后来皇帝才醒悟书生所说的,并按照皇家礼仪厚葬了他,用的是红棺材。自此以后,沿江两岸用的棺材颜色便不同了。 对于丧葬,礼仪很隆重。先生需要唱两三天的祭文,颂生平。小村丧葬都是由直系亲属办理,女儿女婿需要牵一头羊,带老被、纸伞。亲属带头缠白布、穿孝衣,还得跪老人、守夜。 记得但凡去世,都得将两只鞋给缝在一起,后擦身换衣,盖老被。下葬前先生会找好风水宝地,用木桩定位置,然后开始打井,第二天方才入土。等到下葬的头天晚上,得先入棺,第二天七点左右就开始发丧,由年轻人抬棺,路上棺材不能着地,逢家避门。亲属哭丧,拿花圈、纸伞,鞭炮、烟花齐鸣,送先人上山。 到地方后,得先开棺,亲人泪别,整理衣服,去棺材上的泥土,先生拿一纸幡念悼文,后合棺。亲人跪在前面,先生会拿个盘子,装些米,每个直系亲属会含一口米,等分完后,等先生念文、洒米后,动土。 至此,整个丧葬仪式才结束。 对于过关,说是给命不好的人过的,叫过关酒。这过关,一般是那些算命先生算过后,说这人命格不好,命里多灾多难,过不去那道坎儿,才会举行过关酒。 过关也曾有上刀山下油锅之称,上刀山也就是跑一段刀背的梯子,下油锅就是过火盆,去霉运。现在演变为钻“正子”(蒸饭的一个木制器皿),应该是由先生念各种祈福文,然后扫除过关人的霉运,帮助他过那道坎儿。 钻正子,我理解为,一头为旧,一头为新,中间就为那道坎儿,一进一出便过了那道坎儿。 有些礼仪、习俗文化我们还得传承,但对于封建迷信我们还得考究,还得以科学为主,奉承理性思维。 10、奇闻(终) 小村传说着很多的故事,也有着很多的传闻。 对于蛇这种冷血动物,不一定是关于不好的东西,但也不一定是好的东西。 听说某一姓人爱抓蛇,总爱去一处田里的孔洞里面抓。经常用烟把蛇熏出来,然后再将蛇抓去食用或者贩卖。后来一天,一群人去捉蛇,看到田里面全是蛇,吓得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 蛇的传闻很多,听说有人夜晚不是去竹林里嘛,也不知道他去干嘛。等他走进去,就听到头顶竹子上一阵接一阵的声响,当他用手电筒照过去看才发现,整个头顶竹子上,秘密麻麻的都盘满了蛇。这就是有名儿的“蛇开会”,是个好兆头,听说那人后来发了大财。 最差的怕就是“蛇娼妇”,就指看到两条蛇在一起交配,相互缠绕。这是个不好的兆头,代表着这个人的运气开始滑坡,最怕的是两条毒蛇缠合在一起。我见过的就有人看到这个情形,然后指使另外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去抓,两条剧毒的蛇,毫无疑问那人中毒去世了。这个例子也是老话说的“支哈子夺蜂包”,生命诚可贵,不能拿任何一个人的生命不当回事儿,毕竟我们生来就没有什么贵贱之分。 说几个奇闻吧。听说人家办酒,有人能用香纸让其饭煮不熟。听说用什么筷子还是什么能让其豆腐一直跳,豆腐一直不能定型。都是酒后谈资,但听人说他曾亲眼见到过。 但最真的还是村里说的,这一姓中有个木匠,也是个能人。那时候,房子都是砌好砖,然后安梁上去,才铺瓦。在下面量好梁的尺寸,吊上去才发现,无论怎么做都会短。然后那个木匠让主人家拿了个鸡公过来,然后焚香烧纸,把鸡头按到梁柱上,用斧头一刀就把鸡头给斩下来了。后来把梁吊上去,不多不少,恰恰好,但后来那个村就死了一个人。 听说是那个人整主人家,然后木匠作法破了那人的伎俩,然后那人便死了。木匠后来说过,他会折寿,果不其然,木匠死的时候挺年轻的。 对于轻功,各位应该都毫不陌生。有家三兄弟,老三就有一身的好轻功,武力值高,欺压邻舍,豪强霸占。去镇上二三十里路,去来半小时不到,去抢人家刚杀好的猪肉,还回来做饭。 后来大哥二哥实在看不下去了,毕竟祸害了太多人。就约了他去窑子(听说烧砖的窑子)里喝酒,然后把他灌醉了以后,用斧头把脑袋都给剁下来了,他还挺着身子,飞到土路的另外一边。 不得不说,木匠和这人都是个奇人。只是这人太狠,欺压良善,豪强霸道,最终落得个这般下场。 各位,故事到这里也结束了,有心情的话,会发一点人生感悟,或者谈谈其他别的。 人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给自己的生活加点糖,添点色彩是那么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奋不顾身的努力想过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那就出去看看吧。你该有多大的梦想,多大的努力,才能看那么美丽的风景,守候那个你认为的天下第一的人,过你最有滋味儿的生活。 你梦寐以求的,皆生于脚下,控于手中,出现在风霜雨雪后。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