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大舜王朝风云录》 第一章大灾之年 梁朝昌和三年,中原大地连年旱灾,颗粒无收,民不聊生,战事连连。 中京城内 两名官兵心惊胆战的拿皇帝刚下的告示贴在公示栏中,头也不回的跑了。 皇帝这通告示无疑不是加重了百姓们的负担,在这个时期不是开粮仓救民,反而加重赋税。 片刻告示栏被百姓围的水泄不通,民声愁怨。 告示栏前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妇人怀里抱着一个气息奄奄的孩童坐在地上边哭边捶着胸口骂道:“这个杀千刀的皇帝老儿,还让不让人活了。我家老头和两个儿子昨儿才被抓壮丁,儿媳也被拉去了,家中顶梁柱都没了。剩下我们祖孙俩,剩下那么点口粮也要扣,这要我们怎么活啊!怎么活……” “哎呦哎呦,婆子你就少说两句吧,你又不是没看到刚刚那边有个人,也是发了几句牢骚,就被巡逻的官兵活活打死了。”旁边的一位拿着拐杖的老人劝道。 老妇人锤了捶胸口呼吸紧凑的说“我呸,这个狗皇帝,有种就打死我吧,我一把老骨头,死不足惜。” 老妇人老脸泪满面,一只枯燥的手摸了摸怀中孩童的脸说:“只是可惜了我怀中的孩子,孩子,祖母没法再继续养不了你了,你自个儿要好好的活着。” 说完,把孩童放在地上。直奔城墙而去,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下,撞墙而亡,只留下那气息微弱的孩童。 孩童趴在地上空洞的眼神看着老妇人的方向,眼角留下两行清泪…… 中书省丞相府 “报……!启禀丞相,灾区急报,很多流民正在向京城而来……还有……!”一名侍卫拿着外面刚回来的急报,急匆匆的跑到丞相的书房,向大梁朝中书省丞相王守忠呈递了一份灾情急报的奏折。 王守忠见侍卫结巴的样子眉头一跳,感觉有不好的事发生了问道:“还有什么?说!” 侍卫头更低了,声音略微颤抖说:“禀丞相,刚刚属下回来的时候看到皇上发的新告示,要加重百姓们的税收……” 闻言,王守忠眉头一锁,脸色黑了黑。接过了奏折对那名侍卫说道:“下去吧。” 王守忠打开了奏折,看的失神喃喃道“唉,今年旱灾灾情又严重了,外有敌国对我国的虎视眈眈,内又民不聊生,军事人力物资缺乏……皇上当下却……唉,我国之不幸,国之大难,大难啊。” 王守忠想了想,手攥紧了奏折道“不行,我必须进宫一趟!” “来人,将本相的朝服拿来!”换上了朝服,便上车向皇宫走去。 王守忠坐在马车里,看着窗外今日的京城,心痛不已。自从中原各省受灾以来,逃往京城的灾民越来越多了,京城再无昔日之光景。 街上到处都是灾民,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 一个莫约两三岁的女孩,衣衫褴褛,面色如土,抱着地上的妇人说:“娘,我饿。” 妇人有气无力的摸了摸女孩说:“乖,闭上眼睛睡着了就不饿了。” 母女俩的对话一字不漏的传到王守忠的耳里,女孩一句简单的:娘,我饿。让他心都揪了揪,吩咐道:“加快速度进宫!” 王守忠心里苦涩,站在宫门前,看着皇宫大门失神,心想:唉,皇上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理治国啊! 中京皇宫弘元殿 梁朝第十一位皇帝,宣和皇帝北冥义正抱着皇后和梁武宗昌在殿内观看歌舞。 皇帝的脸上浮现出欢乐的气息,正看到精彩之处,突然听见太监禀报,说中书省丞相王守忠前来觐见,北冥义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让他退下说:“让他在外面候着!” 又对皇后说道:“皇后,你看这良辰美景,多适合跳舞啊,皇后你已经很久没给朕跳过了,一会你给朕舞一段可好?” 皇后面露难色,说道。“皇上,丞相还在殿外候着呢。” 皇上听后有些不耐烦,对皇后说道:“先不管他,先让他在殿外候着,朕现在就想看皇后跳舞。” “既然皇上想看臣妾跳舞,那臣妾就为皇上舞上一支。”皇后说完,就开始翩翩起舞。 过了半个时辰,北冥义这才想起王守忠还在殿外。 “让他进来吧”北冥义对旁边候着的太监说道。 “是!”太监回应到。“宣中书省丞相王守忠觐见!”那名太监对着宫门外喊到。 听到皇上宣他进去,王守忠虽然有些生气,在殿外听着里边的嬉笑,还是整理了一下朝服,大步的走进了大殿。 见到了梁武宗北冥义行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北冥义吃着皇后递过来的葡萄问道:“丞相有何事?” 王守忠将奏折递给公公说道:“皇上,中原各省的旱灾又加重了,请皇上下旨救灾!” “王爱卿,朕不是说过了么,国库空虚,朕也拿不出银两来救灾,你让朕怎么办。”北冥义看完了奏折,面露为难道,心里很是不屑一群贱民而已。 王守忠跪下说“皇上,国库没钱,那王公大臣们也没钱么?请皇上下旨,让他们拿出一部分钱来,用于赈灾吧!外面……” 北冥义不耐烦的打断了王守忠说:“行了行了,要不你去问问朝臣们有不有钱?” 皇后依偎在皇帝怀里,听了丞相的说辞,掩面:“嗤”一笑。给皇帝喂了颗葡萄,笑着说:“丞相大人本宫本不应该插手朝堂之事,可是丞相为何这般看不懂?贤者云:有国才有家,现在国不稳,何谈家?” 还没等王丞相回话,北冥义讥讽的声说:“丞相啊,天底下像你这样为民着想的好官不多啊,你觉得他们会拿钱给那些灾民?他们不贪污救灾款子,已经是不错了,至于朕这里,你就别想了,朕也没钱,就算有钱,也不会给这群贱民。” 就在这时,殿外有侍卫禀报“:启禀皇上,江南各省已经起兵反叛,请皇上速速下旨平定叛乱!” “丞相看到了没,这就是你所想的民众,现在他们已经反了,王守忠,朕命你接旨,限你三个月之内,平定叛乱!”说完,不给王守忠反驳的机会,楼着皇后离开了大殿。 王守忠无奈的摇了摇头,领旨离开了大殿。他心想:唉,大梁危矣! 丞相王守忠接到圣旨之后,他不知道是怎么回到的丞相府,让他去剿灭起义军,他做不到,他做官为的什么,为的就是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但是,皇上突然让他带三十万大军去剿灭起义军,这使得他的内心十分沉重。因为他知道,这些义军,都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被逼的走投无路的百姓,但是没有办法,皇命不可违。 回到府上之后,他告诉管家,闭门谢客,谁也不见,经过一个晚上的思想斗争,王守忠还是决定亲自率军出征,因为他觉得,能够谈的坚决不打,如果真谈不拢,到时在打也不迟。 但是他也有点太天真了,义军见到朝廷大军一到,必定会必死拼杀,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二天,天龙军校场 王丞相一身甲胄,登上了点将台,他看着点将台下黑压压的官兵,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将士们,我知道,你们当中有很多人的家乡都受了灾,但是,皇命难为,要想活命,要想回家能够看到亲人,那就随本相一起,走一遭吧,众将官整队出发!” 第二章风云突变 荆楚行省,襄州城外 王守忠率领的天龙军已经在城外驻扎了下来,虽说皇帝让他来剿灭起义军,但是他还是心存侥幸,万一能够说服义军将领投降呢?他正想着。 忽然听到中军大帐外有争吵声,他出来一看,原来是天龙军副都统刘毅和天龙军都虞候李保国在为攻城的事争吵不休,他大喝一声:“都给我住口,为了一点小事争吵不休,还有一点大将风范么,你俩都给我滚进来!” 听到了王守忠的话,二人瞬间停了下来,跟随王守忠进入了中军大帐。 “丞相大人,何时开始攻城,弟兄们都在等着呢。”天龙军副都统刘毅问道。 “是啊,大人,再不攻城,我们的粮草跟给养可都快不足了,朝廷给我们送粮草的队伍怎么还没到?”天龙军都虞候李保国也跟着附和道。 “既然二位都知道,粮草还未到,那就再等等,哪有不准备充分就开打的道理,再说了,我们粮草不足,那城中的粮草就充足了?也许不用我们打,城中就会因断粮而自动投降。”这时候,王守忠突然打断了二位的话,说道。 “那依丞相大人的意思是想围而不攻,困死他们,好来个兵不血刃夺回这襄州城?”李保国听到这句话,瞬间感觉眼前一亮,是啊,咋们自己着什么急呢?城中粮食又能够他们几天? “不错,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这次你们知道为什么我让你们只带着少量的粮草先行,让运粮的队伍在后面了吧。”王守忠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对二位将军说道。 “妙计,真是妙计啊,敌人以为我们急于求成,定会加强戒备,而我们故意按兵不动,让他们以为我们不敢应战,久而久之,敌人了防备减弱了,再加上城内无粮可用,定会大乱,到那时,我们再一鼓作气拿回这襄州城,就是轻而易举了,大人,你这真是妙计啊。”副都统刘毅缓缓的说。 襄州城?太守府 正如刘毅等人所料,城内众将领正在商议粮草之事。 “主公,我们城中的粮草已经不足一日之用了,目前城中百姓的粮食也不足,请主公和军师想想办法才好。”一名义军将领对义军首领陆明轩说道。 “主公,朝廷大军围而不攻,很明显,这是打算把我们困死在这襄州城啊,请主公下令,末将愿率军与敌人决一死战。”另一名义军将领见陆明轩迟迟没有发话,急道。 “陈文远,不可莽撞,昨晚我与主公已经想好了对策,目前不可盲目出击,我已经给天龙军统帅王守忠写了一封信,一会派个人给他送去,他看了信,兴许就会退兵。”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军师突然开口说道。 “呵呵,军师,你觉得王守忠会听你的?既然他能率军来到这襄州城外,那就没有退兵的可能,军师,你这有点盲目自信了吧。”陈文远有些讥讽的对着军师说道。 “好了,大家都住口,大敌当前,自乱阵脚,这不是给敌人各个击破的好机会么?来人,传我命令,全军加强戒备,没有我的命令不许私自出城迎战。”到这个时候,义军将领陆明轩才开口。 襄州城外 “站住,这里是天龙军大营重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违者杀无赦!”一名义军出现在天龙军大营外,被守卫在大营外的守卫拦了下来,冲着那名义军喊道。 “我是奉襄州太守陆明轩之命,前来给你家丞相送信的,快去禀报你家丞相,就说有要事相告!”斥候对着门外的守卫喊道。 “送信?难道陆贼想要投诚了?等着,我这就去通报,你就在此等候,胆敢踏进一步,杀无赦!”说完,就向中军大帐的方向跑了过去。 天龙军军营 “启禀丞相,陆贼派人给您送了一封信,也许是要投诚吧,是否让他进来。”帅帐外,那名守卫躬身对着王守忠询问道。 “看来陆明轩撑不住了,想要投诚?那就让他过来吧。”王守忠头也不抬的对着那名守卫说道。 不一会,两名官兵押着那名特使进入了中军大帐,然后转身出去了。 “见过丞相大人,大人,这是我家太守让在下给大人的一封信,请大人过目。”特使对着王守忠微微躬身行礼,然后开口说道。 “免礼,不知你家太守让你过来就是为了送一封信,就没有别的话对本丞相说么?”王守忠这才合上了手中的书,站起来说道。 “大人,我家太守就让在下给大人您送这一封信,其余的没交代在下,如果没有什么事,那在下先告辞了。”说完,对王守忠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中军大账。 王守忠这才打开了手中的书信,只见上面写着:“久闻王丞相是一位忠君爱民之人,在此兵荒马乱之际,王大人能够只身一人进宫劝谏皇上开仓放粮,大人的仁义之举令在下钦佩,只因那狗皇帝昏庸无道,明知道大人您不忍大动干戈,而派遣您作为讨逆先锋,这完全置大人的安危而不顾,大人是个聪明人,如果大人能够主动退兵,那在下替襄州数十万百姓感谢大人的仁义之举,如果大人执意发兵攻打,那就别怪在下死守襄州城,跟大人您来个鱼死网破,请大人三思而后行。” 王守忠看完手中的信,心情极度复杂,他不想主动攻城,不想让城中百姓遭受无妄之灾,但是皇命难为,他不得不率军来到此地,但是现在,他确实有点迷茫了。 就在这时,天龙军副都统刘毅与都虞候李保国同时走进了中军大账,看到丞相在发呆,二人都感到疑惑,大人这是怎么了? “大人,发生了什么事?”二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你们来的正好,都来看看这封信,这封信是襄州太守陆明轩派人送来的。”王守忠看到二人走了进来,说着就把信交给了他们。 他二人看完了信,都笑了起来。 看来,今晚会有一场恶战了。 第三章血战襄州城 到了晚上,天龙军大营外的安静,外面只留下了巡逻的士卒,在天龙军中军大帐内,天龙军各将领云集在此。 丞相王守忠坐在正中央,手中捧着一本兵书看着出神,众将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发出一丝声音。 这时,天龙军副都统刘毅坐不住了,开口道:“大人,时间快到了,还不发兵攻打么?” “不急,不急,城内还没有任何动静,再等等。”王守忠不紧不慢的放下兵书,扫了一眼下面的人回道。 “这么说,大人在城内安排了密探,在城内监视义军的一举一动了?”刘毅问道。 “没有,我只是买通了今天来送信的那名特使,他今晚会给我们把城内的消息传出来。”王守忠合上了手中的兵书,站了起来说道。 就在这时,运送粮草的队伍总算赶到了襄州城外的天龙军大营。 恰恰就在这时,城内的消息也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传到了中军大帐内,天龙军副都统刘毅打开系在鸽子腿上绑着的信,打开看了一眼,脸色沉了沉把信鸽交给王守忠。 “大人,据信中所说义军今晚要行动了。”刘毅双手握拳捶在桌面上说 王守忠接过信看了之后,把信放烛火上点燃,看着信一点一点的燃烧成灰。 双手撑在桌面上说“各位今晚准备有一场硬仗,咱们要先发制人!各位将领听令!今晚攻城!” 长桌上十二人皆站起一同回答:“是!” “天龙军副都统刘毅听令!”王守忠对刘毅下令道。 “末将在!”刘毅一听到王守忠下令,下意识的站直了身子,回答道。 “命你率领精兵五万,携带攻城器具,进攻南门!” “末将领命!”刘毅领完军令,转身离开了大帐。 “天龙军都虞候李保国听令!”“末将在!”李保国答道。 “命你率领精兵三万并携带攻城器具,进攻东门。” “末将领命!”李保国领完军令,也转身离开了大帐。 原来信上写的是陆明轩决定派人偷偷出城,去寻找援军,为了掩护那几个人出城,陆明轩决定向城外的天龙军发起攻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尽量拖延时间,但是王守忠决定不给他这个机会,他已经决定今晚拿下这襄州城。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天龙军就向襄州城守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襄州城太守府 “报!启禀主公,天龙军开始攻城了,攻势非常猛烈,我们快顶不住了!”一名义军指挥使浑身是血的跑进太守府,向陆明轩汇报了情况。 “我方伤亡如何,城墙可还在我们手中?”陆明轩急切的问道,因为陆明轩没有想到王守忠会主动攻城,更没想到会选择晚上的时候攻城,这时的他,还在温柔乡里,手里还搂着一位娇俏可爱的美人儿。 “将军,我怕!”怀里的美人儿一听说城外的大军开始攻城了,就吓得是花容失色,身体一个劲的发抖。 “美人儿,别怕,区区几万大军何足挂齿,待本将军出去迎战,定将他们杀的片甲不留。”说完,也不顾怀中美女的感受,穿上盔甲就直奔太守府议事堂。 “众将官何在?”刚到议事堂,他就大声喊道。 但是回应他的只有他自己的回声。 就在这时,又一名浑身是血的将军跌跌撞撞的向议事堂跑来,当他看到站在那里的陆明轩的时候,双腿一软,跌坐在地上,用非常微弱的声音说道:“主公…快…快撤吧…这…襄州城…守不住了,天…天龙…军…已经…杀进来了…”说完,他闭上了眼睛,死了。 “大势已去,大势已去啊,完了,全完了!”陆明轩绝望的看了看屋顶,又环顾了下四周,撒腿跑回书房把值钱的东西统统打包好,又急匆匆回到原来的房间翻箱倒柜的收拾。 美人儿泪目盈眶拉着陆明轩的衣袖说:“大……大人,能不能带我一起走。” 陆明轩不耐烦的甩开她说:“你这个贱人,别在这挨着本王!” 野心勃勃的陆明轩早就想称王了,刚享受没两天当王的感觉,他何甘?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美人儿见陆明轩要走一把拖住:“大人,大人求你带我一起走,一起走。” 外面,天龙军已经杀到太守府外围,李毅喊到:“给我把太守府翻个底朝天,可以的就活禽陆贼!若有反抗,杀,无,赦!。” “杀!” 陆明轩听着外面的动静,心急如焚,不管是那个都是死。还被美人儿拖着:“MD,贱人去死!”说完拔出他随身的佩剑,一剑捅入美人儿的胸口。 美人儿不敢相信看着陆明轩,死不瞑目倒在地上。 陆明轩拔出剑,对美人儿的尸体:“呸,贱人!” “陆贼在哪?找到没?”天龙军两个小队相遇。 “没有,找了半天都没。”另一个领头的回答到。 陆明轩躲在大树下,看着两个巡逻队走远,手攥紧了包袱带,手心和头全是汗。 陆明轩趁着天黑摸到太守府的……狗洞,这个洞通往集市,只要出去了就不怕了,他心想到。 阁楼台上,王守忠和李毅看着陆明轩那贪生怕死的样,真为义军们感到不值! 李毅直接搭上箭,对准陆明轩那个钻狗洞钻了一半的身体。一箭穿心,陆明轩死! 剿灭义军之战结束,义军全军覆没。 此时,中南行省,阳州城 阳州太守郑松坡正在书房里考虑下一步的赈灾事项,正准备命人去写一份告示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了一声:“圣旨到!”郑松坡立即放下了手中的笔,走出书房准备迎接圣旨。 他走出了书房,看到前来宣读圣旨的人就是驻守在阳州城的骠骑将军宇文毅,宇文毅看到郑家男女老少都走了出来,大喊一声:“圣旨到,阳州太守郑松坡接旨!” “臣郑松坡接旨!”说完,郑松坡以及他的家人立刻跪倒在地。 宇文毅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阳州太守郑松坡私自打开粮库,开仓放粮,罪不可恕,诛九族!钦此!” 郑松坡听到圣旨之后,郑松坡一下子跌坐在了地上,口中喊道:“皇上,臣难道做错了么,臣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难道还有错么……” 还没等他说完,宇文毅对着身后的官兵大手一挥,那群官兵直接冲进了屋子里。 一时间,郑府上上下下乱成一团,哭泣声,喊叫声到处都是,有的人不甘心,起来反抗,结果被官兵当场斩杀,郑文龙的母亲和妻子也被官兵活活打死。 郑家,已经变成了一个修罗地狱。 第二天,从山上回来的郑文龙一看到自家大门上贴着的封条,看着门上还没干的血。双手颤巍巍的推开了大门。 迈着沉重的步伐,看着庭院里被血染成河,院子里几乎全部都是尸体,方叔,刘嫂…… 他不敢相信,郑家一夜之间被血洗!双眼血充,跌跌撞撞的跑到大厅。 母亲和妻子的尸体赤条条的在正中央,他扑过去抱住妻子的尸体痛哭喊到:“啊啊啊啊,是谁!我的宁儿,我的娘啊。到底是谁!谁!” 一个奄奄一息的声音在破碎的桌子下面传来:“是,是,是文龙,回,回来了吗?” 郑文龙寻声而去,用力搬开那厚重的桌子。郑父趴在地上,手上还拿着圣旨。郑文龙刚想去把父亲扶起来。 郑父断断续续的说到:“文龙快,快,快走,皇,皇,皇上要杀我们,去,去密室,带带带着成儿走,永远,永远都不要回来!”说完郑父也断气了。 深夜,郑文龙一手抱着儿子郑御成,一手攥着那份圣旨站在后门,血丝布满双眼盯着门口。 郑御成软糯的问:“父亲,母亲是不是在也回不来了?” 郑文龙沙哑的回答:“成儿,你母亲永远都在,她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说完,郑文龙把火种丢进院中原先准备好的油桶里。瞬息间,郑府火光冲天,郑府亦然变成一片火海。 郑文龙抱着儿子向反方向走去,夜色更加衬托出身后火光得耀眼。 郑文龙把儿子抱紧了一分:狗皇帝!灭族之仇,我会再回来的!下次回来便是取你狗头之日! 第四章班师回朝 襄州之战大获全胜,这也是王守忠的意料之中的事。 王守忠坐在马车上摸了摸手上的坂戒,思绪早已飞远。他知道襄州只是一个开始,如果皇上还是不改变……恐怕要内乱了啊,内忧外患,苦的还是百姓,唉…… 中途整队休息,李毅见王守忠坐在石板凳上唉声叹气的发呆。 接过部下递过来的水囊喝了一口,走过去坐在王守忠旁边问道:“丞相为何而叹息?” “唉,这场仗是赢了又如何?可是苦的还是这些百姓啊,襄州只是一个开始罢了,唉!”王守忠叹息的站起来,看了一眼这浩浩荡荡班师回朝的大军,这场战争几乎没有损伤,和一群老残病弱的农民百姓打能赢有何之幸? 王守忠摇了摇头回到车上,李毅看着王守忠的背影自是懂,可惜啊跟错君主了又有什么办法呢? 大军浩浩荡荡地重新回到中京的官道上。 王守忠坐在马车里看着外面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们。虽说他是丞相,但自己心里清楚,大太监王英和皇后完全掌握了朝政,皇上都成了傀儡君。 自己这个丞相手里的实权,一点一点的被皇后架空,自己又能如何?唉,难啊!我一生为百姓,却跟了一个昏君…… “怎样才能让皇上回临朝理政呢?逼?”王守忠喃喃道。 突然灵光一闪,兴奋的拍了一下大腿:“对!就是逼!” 他冲外面喊道:“众将士,加快速度!争取早日回到京城。” 众将士:“是!” 大军加快速度,总算在天黑之前赶到了京城郊外。 王守忠走下了马车,看着马上要天黑了,夜里赶路不安全。便对刘毅和李保国说:“在城外安营扎寨,天亮再进城!”说完,便自己离开了。 第二天,中京城墙外 皇上携着皇后带领着众大臣来到城外,迎接王师回朝。 没一会,只见城外旌旗招展,脚步声震天,尤其是旌旗上的王字那是分外显眼,众人一看便知道是王师班师回来了。 今天王守忠为了赶路,特意骑马与军队一起。 走在最前面的王守忠,一眼就看到皇上和皇后率群臣来迎接他们。他心头一暖,立刻下马,跪在地上,其余人也是同样的动作,不一会,呼啦啦跪倒一大片。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王爱卿快快请起,今日爱卿凯旋归来,朕非常高兴,盘踞在襄州一带的反贼在短短的时间内全部剿灭。王爱卿你功不可没,朕决定加封你为太子太傅,赐爵一等侯。”北冥义笑呵呵的将王守忠扶了起来,说道。 “谢皇上恩典,不过,老臣还是要嘱咐皇上,百姓乃是立国之本,请皇上为江山社稷着想,皇上,下旨赈灾吧!”王守忠领旨以后,对北冥义说道。 北冥义一听到这句话,原本的笑脸一下子冷了下来,随即道:“王爱卿,赈灾之事,回宫再说,起驾回宫!” 说完,便拉着皇后上了龙辇。众人随着皇帝北冥义回宫去了。 王守忠只得跟随众人,先回皇宫。 中京皇宫弘元殿 “王守忠,朕对你如何?”北冥义冷着个脸,冷冷的对着王守忠说道。 “回皇上,皇上对臣自是不薄,但是皇上,为江山社稷着想啊!如果再不赈灾,国将不国啊,皇上!”王守忠对皇上说道,情绪非常激动。 “江山社稷,呵呵,江山社稷,你还在这跟朕说江山社稷,王守忠,你今天在城外让朕丢了脸面,你现在还让朕下旨赈灾,你觉得朕会么?”北冥义黑着脸,对王守忠怒道。 这时,皇后走了进来,对着北冥义施了一礼,转身对着王守忠冷冷说道:“丞相大人,本来呢,我不该干涉朝廷的事。但是,你当着众大臣的面,让皇上下不了台,还让皇上下旨赈灾。你啊,真的是老糊涂了,你可知罪!” 、 “王守忠,如果没有什么事的话,就退下吧,朕现在不想看到你。”北冥义的话里依然是冷冷的。 王守忠失魂落魄的回到了家里,他对大梁朝真的是心灰意冷了,昏君宦官的朝廷能不灭 ?可怜了老百姓们,唉。 一会到家,他便直奔书房,并告诉管家,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然有些颓然的坐在书房里许久,叹了一口气便拿出了纸和笔开始书写着他要辞官的奏折。 他不想再管朝廷之事了,有些力不从心,他已经感觉身心疲惫。 他决定,辞官,告老还乡。 第二天早朝 王守忠将辞官的折子交给了北冥义,北冥义面露微笑当场便批了同意。王守忠是先王提拔给他的,他不好辞掉。没想到王守忠自己提出了。 北冥义面部笑着,手速飞快的签了盖章,嘴上却有些为难的说:“丞相啊,你走了朕就少了一个臂膀了。念丞相那么多年来对朕的帮助,赐他白银五百两作为回乡的盘缠。” 北冥义高兴,大方的给了王守忠五百两白银后。就散了朝,开心的往凤鸣宫去找皇后。 王守忠和众大臣道别后,转身离开了皇宫。 中京郊外 王守忠坐在马车里,回想着他从金榜题名到他被先王提拔做了丞相,辅佐新皇登基。 从上次围剿乱贼到昨天的弘元殿与皇上的争吵,他想了很多很多。 突然,他被外面争吵的声音还有小孩子啼哭的声音,打断了。 他皱了皱眉让马车停下,走下马车一看究竟。 刚刚走下马车就看到两名衙役在抢夺一名老妇人手中的粮食,旁边的小男孩一直哭个不停。 只听到那名老妇人向二位衙役苦苦哀求道:“二位官爷,这是我们最后的口粮了,求你们行行好,放过我们吧。” “不行,不行,皇上发布的告示你们没有看到么,所有百姓必须缴税,违者杀无赦!”两名衙役恶狠狠的对着老妇人说道。 另一个人就准备用手中的棍棒去打这位老妇人,这一幕正巧被刚刚走下马车的王守忠看到,他大喝一声“住手!” 两名衙役一听到这两个字,顿时吓了一跳,当他们看清来的人之后,其中一名对着王守忠喝道:“什么人,敢阻碍差官办案,活的不耐烦了吧!” “什么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人,你们这样对待一名老妇人,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这样,不配做大梁朝廷的官吏!”看到这一幕,王守忠彻底怒了。对二位衙役喝道。说完,还没等二位衙役反应过来,王守忠出手了,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两名衙役打的从地上爬不起来。 “下次如果再让我看到你们胡作非为,见一次打一次,滚!”听到王守忠这句话。 这两名衙役连滚带爬的跑开了,临走还不忘放一句狠话“我俩不管你是谁,你给我俩等着。” 看到两名衙役走远了,王守忠这才将老妇人扶了起来,问道:“老人家,你们受苦了。”说完。 从怀里掏出两锭银子,放在了老妇人的手里。老妇人看到王守忠帮她解决了衙役,又送她银子,老妇人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只得再次跪下向王守忠磕头致谢。 当老妇人刚刚准备跪下的时候,就被王守忠扶了起来,再次说道:“老人家,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时间不早了,早点回家吧,” 王守忠看着街上的人,他感到生活了半辈子的京城陌生了,唉! 至此,大梁王朝最后一名清官,消失了,大梁王朝也彻底进入了灭亡的倒计时。 第五章短暂的宁静 丞相府 王守忠一个人穿着里衣坐在庭院的地上里喝闷酒,眼角湿润的看着夜空。 怀里抱着酒壶,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猛的给自己灌了一口酒。 今天一回到府,王守忠便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他坐了会便郑重其事把朝服脱下,一件件叠好…… “老爷,夜里凉了还是早些回屋里歇息吧。”王守忠的夫人张氏拿着他的外袍给他披上说。 王守忠微醺的看着自己的夫人张氏,一把抱住。 他哭了,王守忠脸埋在张氏的身上,肩膀颤抖着。 张氏眼角也湿润了,几十年了第一次看到如此脆弱的他。从他参加科考,第一落榜,第一次被皇上看中提拔做了丞相……太多太多的大起大落,他都撑过来了。 静静的夜里,玄月当空,夜风微凉。王守忠在张氏怀里哭的像个小孩…… 许久 王守忠不哭了,坐起来狠狠给了自己一巴掌。 张氏也泪流满面,看到王守忠扇自己,又心疼又不知所措。紧紧抓着他的手,以免他伤着自己。 张氏一边抽泣,一边抓着他的手说:“老爷,您这是干嘛?不能做傻事啊!” 王守忠红肿的眼睛看了看自己的发妻,伸手给张氏擦了擦眼泪,声音沙哑的问:“茹儿,我是不是很没用,很失败啊。” 张氏单字茹,两人认识也有三四十年了。 张氏拼命摇了摇头说:“不是的,不是的,忠哥有用,只是跟错了君。不是忠哥的错,我们尽力了。” 王守忠拿起酒罐子狠狠灌了一口说:“茹儿你知道吗?我感觉自己好失败好失败,我对不起先王,对不起王家的列祖列宗啊,茹儿。” 张氏紧紧抱着他不停的摇着头说:“不,不是你的错。” 皇宫——凤鸣宫 皇后端庄优雅的坐在凤座上,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拨动着茶杯。 尚书部侍郎纪明轩:“启禀皇后娘娘,今日早朝王守忠离职一事有些许蹊跷。” 大理寺卿闫凯附议:“小道消息,王守忠近日返乡。” 顺天府府伊莫朗逸脸色微严肃说:“王守忠前段时间还参了我们一军,他知道的太多了。” 督察院右督御史冯绍峰:“娘娘,我们要不要……”冯绍峰做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 皇后良久未说话,就怎么看着他们争议不停。 几人突然背后一阵冷汗,若说帝王怒伏尸千里,那这个皇后便是伏尸万里…… 皇后抿了一口茶,递给身边的侍女,扫过下边的三人,长长的护甲在幽暗的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皇后优雅高贵的站了起来说:“你们一个两个皆是朝中顶梁大臣,一个王守忠便把你们弄的如此焦躁不安?自乱阵脚?” 三人低头不语。 皇后一步一步走下楼梯:“王守忠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东西,你们都这样了,何成大业?” “王守忠这个老东西自然留不得。” 冯绍峰阴险的问:“那娘娘有何见解?何时除掉这个老东西?” “不急。等他出了京城再说,要人不知鬼不觉的除掉!” 三人看着皇后那阴柔又不失美丽的面孔,三人都不禁打了个冷颤。 皇后转身回寝宫:“半路除掉!” 次日,丞相府 王守忠揉着发疼的脑袋,张氏给他打了盘热水进来:“老爷,先来洗把脸吧。” 王守忠漱了一把口问:“现在什么时辰?” 张氏顿了顿手上的动作:“午时三刻了。” 又问:“家仆们打发走了吗?” “嗯,剩下刘叔麻婶还有四个孤儿丫头。” “嗯。” ………… 王守忠站在书房门前看着榻上的朝服有些许出神,书房里的东西都收拾完了,就剩下那朝服。 张氏走过去拉过王守忠的手说:“老爷时辰到了,咋们走吧。” 王守忠看了一下妻子:“夫人也去车里等着吧,我这就来。” 张氏还想说些什么,看看了看他说:“哎,好。” 王守忠看着那朝服,最后还是叹了口气,把门关上。 京城王丞相府厚厚的大门关上,府里一片萧条。 京城的百姓目送王守忠一家人的出城,百姓都不舍也忧愁,如果少了王丞相大梁真的完了! 7岁的小儿子王弘仁趴在车窗上看着背道而驰的京城,眼里满是不舍,眼睛红红的。 张氏叹了口气,摸了摸仁儿的头。 王弘仁回头看着自己的娘亲童真的问:“娘,为什么我们要离开啊。” 张氏愣了愣,看向外面,沈默了一会说:“外祖想我们了。” 王弘仁看看了张氏,又看看了王守忠和大哥,二姐问:“那我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车内一片寂静…… 王守忠抿了抿薄唇,看着窗外的景物:愿大梁安泰!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