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小人物大格局》 一个小人物的点点滴滴 一个小人物的点点滴滴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为了生活奔波着。曾几何时,我也像许多人那样,怀有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远大梦想,想出人头地,想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尤其想成为赵树理,李准,浩然一样的作家。但随着现实的残酷,生活的艰辛,社会阅历的增多,慢慢认清了自己,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百姓,过好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的。 自己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也跟着伟大祖国命运的变迁,先后经历了风风雨雨,三面红旗,******,***** ,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互联网时代等等都赶上了。要说彻底改变人生命运的就是参加了高考,一下子土鸡变凤凰,自己由农民成为国家干部。想起来真是造化弄人,1974年高中毕业回家务农,满怀壮志竞选过生产队长,当过烤烟技术员,大队实验场技术员,拖拉机手,短期学过木工,刨工,钳工,进省城干过建筑木工,1977年高考分数过线没走成,第二年被师范录取,毕业后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1989被市工商局特招进局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经济检查科长,监督管理科长,打假办主任等,直到退休。 回头看我的人生经历,虽然平平淡淡,不值得圈点,但各个时段都有他的酸甜苦辣,每每闲暇想起,犹如记忆的闸门开启,一发而不可收,那情,那景,那人,那事历历在目,总有种找人诉说不吐不快的感觉。要是你有兴趣的话,那么就追随着我残缺的回忆,去大概了解一个小人物的点点滴滴吧。 我的打工生涯 我的打工生涯 父母亲的决定,我必须跟着姑父进城打工了。要说直接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婚姻。 也难怪,高中毕业的我,空有一番激情,竞选队长不成,社办厂招工没份儿 ,去学校当民办教师更别想,就因为上边没人提携,真的是英雄无有用武之地 。至于找对象吗,更是难度极大。 当时的情况是,我们村处在双西河东北岸,特别落后,没有通电,晚上靠点柴油(比煤油便宜) 灯照明,可能你不相信,年终决算分红,一个劳动日只有一毛九分钱,好多家庭还要欠生产队钱。在周边人眼里,就是典型的穷乡僻壤 。姑娘们找婆家,奉行的规则是;宁往南走一千,不向北行一砖。我们不足三百人口的生产队,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没有找到对象的就有三十多个 ,当然了,三十岁以上没有对象的基本上就打光棍了。 我已经超过二十岁了,又是家中长子,事业无成,对象没影,愁得父亲白了头,尤其是大伯家比我小两岁的堂弟订婚后,他更急了,甚至把以骗吃喝为营生的媒人瞎木请到家中,许其好处,为我物色对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那家伙是个多拿好处少办事的主,四里八乡流传的俗语是;瞎木说媒——一半成色。这话永远不会错,但真正能成的几乎没有。 我的小学老师 我的小学老师 李娅琴是我小学一到三年级的班主任,她对学生的好,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六岁入学,那年是村里第一次招生,这之前上学要到好几里外的邻村去,很不方便的。记得当时的条件非常差,村祠堂那两所破旧的瓦房算是教室,长条的破船板,放在用土坯砌的台上充当课桌,凳子从家里搬。六十名一年级新生被分成两班,七岁以上的是一班,剩下的是二班,分别由两个老师带。 李娅琴是二班的班主任,大家都很兴奋,因为在我们眼里,李老师特别年轻(大概17岁)漂亮,高个子,大眼睛,乌黑发亮又粗又长的辫子都格外迷人,有点像电影演员李秀明,看着就让人舒服,不像一班那个男老师,样子古板的吓人.。 我们二班三十个学生,分五排坐,前两排十二个人,都是五岁多点,他们只上课,可以不写作业,后三排的已经六岁多,没有超过七岁的。李老师教的特别棒,她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声音甜美,字写得也好,启发式教学,各种兴趣的培养,在玩耍中学知识——这些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可以说,当时的老师在我们心中就是偶像,就是女神,她对每个学生都很好,几年中,我从来没有发现她体罚过任何人,倒是哪个小朋友不舒服了,她总是想办法精心呵护。记得有一次语文课,我突然肚子疼,难受得哭起来,李老师马上让班里自习,给我吃了几粒仁丹,然后就坐在讲台上,把我抱住怀里,轻轻地揉起肚子来!那一刻,我感觉特别温暖,心里默念;老师真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一班的学生都是七岁以上的,有几个甚至十多岁了。他们的老师也姓李,是个脾气古怪的人,特别厉害,动不动就体罚学生,有好多次,我们听到从那个教室传来男女孩子的大哭声,据说班里差生头上的疙瘩就没有下去过,老师那根充当教鞭的白蜡条棍已经更换了多回。每当听到那班同学的苦诉,我们更感觉到自己老师的可亲可爱。 那个时候,对学习还是很看重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在老百姓心目中还存在,学校的大考小考不断,尤其是每个学期的中考,期考成绩都是要张榜公布的。班与班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竞争和攀比是必然的。说来奇怪,我对学习很有兴趣,感觉考试也特别容易,每次张榜,总是全年级第一名,而坐红椅子的老是一班那几个年纪大的。成绩榜就张贴在学校的屋山墙上,非常醒目,一般情况下,会保留好长一段时间。为我的好成绩感到高兴和自豪的,除了家人外,就是班主任老师了! 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村里面比较像样的小学校建成了!李老师还是我的班主任,她负责教语文和唱歌,算术体育换了一个男老师。我仍然是班长,除了协助老师管理外,偶尔还会到一年级去当当“小老师”。 初学写作文,我就特感兴趣,李老师的正确引导,精准批改,更增强了对这门课情有独钟的喜好,每当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讲评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后来到了初中,高中,师范时,我写的文章仍然被不同的老师拿来当范文讲评,甚至工作后,在行政机关撰写各类文字材料能够得心应手,与我这位漂亮的启蒙老师有直接关系。 这一年初秋,可爱的娅琴老师经历了一场磨难;不知道什么原因,村里一个叫李臭粪的,带领几个人把老师家翻了个底朝天,将她和妹妹以及父母的衣服全抄了出来,大概有三十多件,就在学校院内,用绳子扯起来 ,并召集大会批讲:大家都看看,现在我们贫下中农是吃不饱,穿不暖,身上破衣烂衫,而富农家却有这么多的好衣服,闺女们也穿得洋洋气气,光鲜照人,这不公平,是阶级斗争新动向------ 李臭粪当时是贫协主任,长得尖嘴猴腮,三角眼,满口大黄牙,咋看都像是电影里演的大坏蛋。而老师的父母我们知道,是两个慈眉善目的人,怎么也和坏人挂不上鈎。当那家伙口若悬河,吐沫星子满天飞时,我们看到李老师就躲在办公室,默默流泪,非常无助的样子 。同时,也观察到好多人不愿意听下去,几个老太太在小声说,人家孩子有几件好衣服怎么了,招谁惹谁了?作孽啊!作孽,会遭报应的! 这期间,有人看不惯,跑去大队部汇报,正好,一位姓孙的公社领导也在,马上在支书陪同下赶到现场,当众训斥李臭粪;你怎么回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大诉社会主义的苦!并立即终止了他擅自搞的这次行动,责令把衣服归还给老师家。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对老师心灵上造成的伤害是极大的!那个家伙把故意把会场放在学校院,就是针对老师的。我们几个明显地感觉到老师不快活,心里也跟着难过,想报复一下李臭粪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老师是我们尊敬的人,有人侮辱她,也就成了我们眼中的坏人。再看看那家伙恶心人的名字,就让人作呕 ,什么名字不好起,他父母给起了个这名字,能会是好人吗?当然,这是我们小孩子的想法,村里叫奇怪名字的多了,什么狗蛋,孬货,老狗,小狗,粪肽,茈耐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李臭粪确实是个恶名在外的人 ,他曾把年迈的自己父母赶出过家门 ,还强行阻止村里一年轻寡妇改嫁,并亲自吊打过一对自由恋爱的年轻人,而今又欺负我们的老师,真是坏极了! 我们几个秘密商量了多次,看怎么收拾那家伙,好给老师出口恶气。开始想偷偷往他家门上抹大粪,可劲恶心恶心他,但听说他家那只大黄狗特厉害,就没敢行动。后来我们商定,用挖缺人坑的办法惩治他,因为建法侦探到,几乎每隔天下午,他都会骑着辆破旧自行车去大队部,可以在路上动手,修理那鳖孙。 难忘的渔事 难忘的渔事 (一)河里突然出现好多鱼 那年五岁多,已经记事 ,我第一次看到人们兴奋抓鱼的场面。 村子南边紧邻一条河,河边杂草丛生,河水清澈见底,由西向东哗哗流淌。平常河里鱼并不多,就在初夏的一天上午,河里突然涨水,从上游冲下来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的鱼,在河面活蹦乱跳。人们发现后,纷纷从家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五花八门的工具,鞋子衣服都顾不得脱,跳到水中捕捉起来。 那场面真的是相当壮观,简直无法形容,大人小孩都异常兴奋,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好事,再看看手中的工具吧,有网兜,竹筐,篮子,脸盆,铁叉,抓耙,还有镰刀,铁铲等等,不一而足,不过,那鱼也实在是太多了,很容易就会抓到的。 河边浅水处鱼很多,但不太大,妇女们和大点的孩子们嘴里喊叫着,双手在不停地抓,大堂姐,堂哥他们就在其中,不间断的把逮到的鱼放到河岸,让我和二堂姐看着,我们两个站在河边水中,被鱼不停地咬腿,可就是干着急抓不到。河中心深水区鱼也不少,并且都是大家伙 ,大人们拿出看家本领,各显神通,去抓捕它们,父亲和大伯用的是小抓耙,当他们一次次把大鱼逮到岸上,砸死后交给我们,又扑向新目标,我们都会兴奋地欢呼加油!要知道,鱼在水中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我清楚地看到,父亲用抓耙筑到一条大鱼后,仍然在水里被拉了好远,费了很大劲才搞定。还看到一个叫牛套的大叔,在深水区与一条大家伙拼劲搏斗的惊人场面:牛大叔可是村里面水性最好的,号称远近闻名的“水老鹳”,当时就见他用抓耙筑到那条超大鱼后,在水里被带得一上一下,动作很大,人鱼较劲,导致水花翻溅,好多人都看呆了,直到大叔的弟弟游过去协助,经过一番周折,才算把大鱼拖上岸。 好家伙,那条鱼实在是太大了!竖起来有一人那么高,大概有好几十斤吧!反正村里以前从没有人在河里逮到过这么大的鱼。 人声鼎沸的抓鱼场面没有了,河面上也看不到鱼跳了,人们都在高兴地整理各自的战利品,只有几个水性好的年轻人,凫着水,顺流而下,去追杀河中心那为数不多的漏网大鱼,因为绝大部分在这里被人们捕获了。后来听说,他们几个只有一人又逮住条十多斤的鱼,还几乎和下游村子里的人干仗。 这次收获太大了!,往家搬鱼的时候,我们把大篮,小篮,竹筐,还有水桶,都装得满满的,也不怕沉,肩扛手提,像打了胜仗一样,浩浩荡荡回到家中。 看到这么多的鱼,全家人都高兴极了!可怎么处理,成了问题,因为天气热了,鱼是放不住的,何况都已经死了,全家虽然有十三口人,但也吃不了这么多啊!爷爷,大伯,父亲三人商定,赶快把鱼分出来五份,抓紧给三个姑姑,两个姑奶家送去,这对她们来说,可是稀罕的很。因为舅舅家实在是太远了,没法送,母亲也很无奈。记得送鱼的任务由爷爷,大伯,父亲,大姐和大哥五人负责,每份中大小鱼都有,估计有二十多斤。 剩余的还有好多,伯母,母亲,还有大奶奶她们忙活起来:先把鱼钱刮掉,开剥去内脏,然后洗干净,撒上点盐,有的存放起来,有的搁到笼里去蒸。 我们一群小孩子帮不上忙,就在一旁叽叽喳喳的看,家里养的小黑狗和小花猫也过来凑热闹。要说还是大鱼来劲,伯母从它们肚子里面挖出来的鱼籽就有好多好多,把一个大盆子都装满了。那鱼籽金黄金黄的,蒸熟后特别好吃,可比鱼肉味道强多了。 那几天,村子里就像过年似的,家家开心,顿顿都有鱼吃,那些没有去抓鱼的人家,也有乡邻送鱼到家,我们家就送出去好多。 至于河里突然出现那么多鱼的原因,据传说是上游水库渔场,有名职工被领导开除,怀恨在心,一怒之下,黎明时分,把渔场里最大的一网箱打开,放跑了全部的鱼。没想到,这批大大小小的鱼,顺流而下,一路狂游,在河道的一个大转弯处,也就是我们村子南边,被细心人发现,并遭到了无情的截杀,成了人们的美食! 像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再也没有遇到过。 小鸟叨卦 小鸟叨卦 妹妹在省城一家大医院上班,是位小有名气的专家教授。可以说,她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每每在人前提起,父母亲脸上都会露出掩饰不住的自豪。 但又有谁知道,好多年前,村里面育红班找老师,妹妹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她是那一带出名的才女,可最后还是被另外一个女孩顶掉了。父亲干着急,毫无办法,谁让咱无权无势呢?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妹妹参加了那一年的高考,感觉还不错。可是随着国家重点院校的分批录取,妹妹的通知书还没有着落,全家人都有点着急。当时,我师范还没有毕业,暑假中看到身小力薄的妹妹,因风刮日晒干农活,变得又黑又瘦,心里好难受。我宽慰她:不要多想,安心等通知好了,一定会来的! 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露水很大,带着妹妹干活回家途中,遇到一个年轻人,看起来很精干,掂着个破旧的帆布包,提着个鸟笼子,里面是一只非常漂亮的小鸟。只见他一直对着我们看,好像有什么话要说。 我好奇的问他是干什么的,他回答说是用神鸟叨卦的,特别灵验,并问我要不要来一卦。 我灵机一动,何不借此机会,给妹妹算一下命运,如果卦上说得好,当做给她的激励,要是不好,就说是瞎胡诌,不可信。于是就同意他给妹妹来一卦,看看命相如何,尤其是能不能被大学录取。 当时,妹妹与我一样,鞋子和裤腿都被露水打湿了,很狼狈,看起来就是个地地道道农村干活的小姑娘。 那年轻人问了些妹妹的基本情况,并让小鸟对着妹妹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就在水渠旁那些的小路边展开了他的家当,先从从帆布包里掏出了一大把画片,依次排开,大约有三十多张,然后拿着一根很细的指挥棒,他轻轻舞动着,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说来也怪,那只叫不出名子的漂亮小鸟,在画片上面一蹦一蹦的,最后叨起来一张,交给了主人。 主人拿着画片,又在一个竹筒里抽出一支与画片相对应的卦签,对着我们惊呼道:哇,这小姑娘不得了,今年高考必中,将来前途无量,神鸟叨的可是特好卦,上上签啊! 我拿过画片,见上面画的是一幅《嫦娥奔月图》,背面还有好多卦语,就记得有“求财必得,问事定成;一步登天,风光无限”两句。那卦签更是特别,被一根红线拴着,卦语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金榜题名无限好,人中龙凤光门庭”。 本来,我对求神問卦的事半信半疑,可也纳闷,这些卦语好像是专门为妹妹准备的,那个人是怎么做到的呢?管他呢,就算图个心理安慰吧! 看到我和妹妹开心的样子,那个人更是起劲的批讲:这小姑娘天庭饱满,双眼有神,将来定是富贵之人。还有今年上学也是到北方去,卦上有明示的。这么多日子,我的神鸟都没有叨过如此好卦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还把竹筒里的卦签全部倒出来,我们看。的确,那么一大把竹签中,只有一支上上签,拴有红线。 当然,我心里很清楚,他之所以这么起劲的渲染,是为了多要点钱。 可是当我 问他多少卦钱时,他却让随意打赏。我掏出两元钱给他,又嫌少,还一个劲强调这是“特好卦,上上签”,他的神鸟今天要休息一天。 最后,他看我实在拿不出钱了,就提出跟我们去吃碗早饭,以便沾点特好卦签的光。 那个时候农村人吃饭有个习惯,就是端着碗,拿着馍到饭市儿上,一边吃,一边听各种消息,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很是热闹。 我们家门外就是个饭市儿,正是吃早饭时间,已经有不少人了。当知道那个人是用小鸟叨卦的,有几个忍不住了,跃跃欲试,都想叨一卦玩玩。 那个人一直摇头摆手,并再三说他的神鸟累了,今天要休息。 吃完我端给他的一大碗红薯稀饭,两个蒸馍后,那人带着他的神鸟,满意地一路正西,快步而去! 也许是偶然的巧合,小鸟叨卦后还不到十天,妹妹的录取通知书来了,是省城一所知名院校。从此,她彻底告别了面向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向着崭新的人生目标迈进! 毕业后,妹妹因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突出留校了,在附属医院上班。再后来,由于她的坚强努力,发奋进取,卓有成效的拼命工作,又经过读研,进修,考职称,晋级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直到成为被人尊敬,小有名气的专家,教授。 当年那个靠关系顶替妹妹教育红班的女孩,据说是不到二十岁就嫁为人妇,并连生三个女孩,经常被丈夫家暴,日子过得凄凄惨惨,与妹妹之间没有了可比性。 当年小鸟所叨的卦,还有小鸟主人所讲的话,在妹妹身上基本应验了。 我感觉真的是好神奇! 老寨墙 老寨墙 从我记事起,就没少跟着二堂姐她们爬到老寨墙上玩耍,那里几乎成了我们的乐园。 我们村的寨子,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凤阳寨”,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听爷爷说,他小时候就有了,每当跑蹚将(人们对土匪的叫法)时,周围村子的人都到寨子里躲避。 一般情况下,蹚将对有寨子的村子不去光顾,因为寨子都会有武装人员把守,想攻进去很不容易的。但寨子也不是固若金汤,爷爷就给我们讲了蹚将攻破寨子那可怕的一幕: 那一年,有一股蹚将的副首领被当时的**砍了头,而那个副首领被抓捕是因为我们村子里的人提供了线索,于是,他们就发了狠,联络了好几股蹚将,还聘请了几个能够飞檐走壁的爬墙高手,把寨子给围了。黎明时分,北寨门被攻破了,蹚将们把整个村子闹了个鸡飞狗跳,他们杀死了十几个人,抢走了好多东西,骡马牛几乎全部被拉走,还带走了十几个年轻女人。蹚将走后,村子里是哭声连天,持续不断。听爷爷讲到这,我眼前就浮现出那凄惨吓人的景象。我忍不住好奇的问爷爷,咱家的人怎么样?爷爷告诉我们,幸亏你们的老太爷(爷爷的爷爷)有远见,在西跨院挖了一个很大的藏人地洞,全家人躲在里面,逃过了一劫,不过,家里的牛和好多东西都被抢走了。 二堂姐我们在老寨墙上玩耍的年头,寨子的功能已完全没有了,大寨门,寨垛子,四角的岗楼等等,这些东西的痕迹一点也看不到了。但是,从残存的寨墙走势看,整个寨子的大概轮廓依然清晰,它就是个方形的土围子,把村子圈在了当中。 我们家是东寨门路北第一家,当然了,高高的老寨墙和宽宽的东西大路有,门是没有了,就是个十好几米宽的大豁口,两边是陡峭的老寨墙,上面还长着些柨柨楞楞的小酸枣树和爬墙虎(一种野草,可以入药,治咳嗽有特效)。我们家大门前,是一片空地,有好几棵大桐树,两棵大椿树,两棵古老的笨槐树,就在门的一侧,紧邻南屋东山墙的地方,竟然放置着一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块。爷爷告诉我们,那石块就是东寨门两个门墩中的一个,有两千多斤呢!乖乖,我的天,一个门墩就这么大,想想那寨门该有多么厚重,多么结实啊! 我们家的东跨院与老寨墙相连,顺着大人们挖好的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就能够到达那高高的老寨墙上。寨墙很宽,中间是条人行道,两边全是洋槐树,往寨墙外的下面看,是特别深的寨海子(筑寨墙时取土挖的深沟),看着就让人头晕。寨墙虽然看起来很陡峭,但也有一定的坡度,墙面上长满了特别耐干旱的斑斑草,毛茂根,爬墙虎什么的,还有柨柨楞楞的小酸枣树。 二堂姐叫玉凤,比我大三岁,她对我很好,玩耍时总喜欢带着我,我也很听话,那时候几乎成了她的跟屁虫。经常和我们一块爬上老寨墙玩耍的还有三个女孩,梅花,大兰,小秋,她们是二堂姐的好朋友,都比堂姐大一岁,但个子却没有堂姐高,当然比我要高多了,其中,只有小秋与我们同辈,我们叫姐,梅花,大兰高我们一辈,所以要叫小姑。抓石子(也叫叨石子),踢毽子,跳绳,跳皮筋,蹦方,藏老木(捉迷藏),这些都是女孩子喜欢的游戏,她们玩起来没有个头,我只有在旁边看的份。这些游戏之外,不知道是谁别出心丶'裁,要玩娶媳妇的游戏,这下子我可遭罪了。因为我要充当“新郎”,依次与二堂姐之外的她们三个“假新娘”拜堂成亲,在老寨墙上比较平坦宽阔的树荫处,从篮子拿出一些青草和树叶铺上一层,就算是婚床了。刚开始,我说啥也不愿意干,她们就吓唬我,以后不叫我和她们一块玩了,堂姐也劝我听话。说实话,我心里也害怕她们真的不带我玩,自己就太孤单了,也太没意思了。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照她们说的去做。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最让我难忍受的是大兰,虽然她们几个长得都很好看,但大兰太野了,躺在所谓的“婚床”上,她老是瞪着大眼,拿双手拘住我的脑袋,用缺两个门牙的嘴啃我的脸蛋,弄得我满脸都是讨厌的口水,有时还用手拧我,很疼的。最让我开心的是小秋,她眯着特别漂亮的眼睛对我微笑,用樱桃小嘴在我脸蛋上轻轻亲几下,拿柔软的小手抚摸我的胳膊,温柔极了,我感觉是一种享受。 在老寨墙上,我们还会大声的喊唱一些童谣,记得清晰的,也是喊得最多的是这几首:“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小妮,抱猫来,叽溜,揩住了”,“日头落,狼下坡,赤肚孩儿,跑不脱,拾个瓦片盖住脚”,“沿桥,打猫,开花,结桃”,“毛主席领导好,谷面糊嘟喝不饱”,“紫马杆儿,盖住脸儿,呲住牙,瞪住眼儿”,至于什么含义,根本不清楚,瞎胡喊罢了。 晴朗的天气,站在老寨墙上,看日出日落,也是很壮观的。早晨看日出,从我们东跨院,沿台阶爬上去就可以了,放眼东望,是空旷的田野,没有村庄和树木的遮挡,遥远的天际边,慢慢地由白变红,霞光万道,太阳钻出来了,火红火红的,先是半圆形,后成为圆形,犹如一个大大的火球,冉冉离开地平线,高高挂在天空,颜色也变成了黄色,看起来也不那么大了。傍晚看日落,我们需要从大路南边,爬上老寨墙,沿着人行道,跑到最南端,那里是一条自西向东流淌着河水的大河,因为随着年代的长久南寨墙已被河水蚕食去了。放眼西望,更是空旷,西边的天空被晚霞映红,不多的白云也都镶上了红霞,慢慢西沉的太阳又红又大又圆,河面上能够看到它的倒影,特别好看。 自己参加工作后,曾随人分别去看过闻名遐迩的泰山日出,蓬莱日出,也就那么回事,感觉还没有小时候站在家乡老寨墙上看日出日落来劲。这可能是我狭隘的恋家情结吧。 春暖花开的季节,老寨墙上面的景色更加迷人,一串串的洋槐花挂满了树枝,白花花的遮日盖地,铺满了古老的寨墙,形成一道长长的白色花廊,那青青的甜香味毫无遮拦地钻入鼻孔,让人陶醉。我们忍不住去捋一把,塞到嘴里生吃,味道清香,有点甜涩。每当这个时节,老寨墙上的人络绎不绝,大部分是妇女和孩子,她们?着篮子,拿着铁丝钩子,都是来捋槐花的。好在洋槐树多,够大家可劲去捋的。我们几个也会把小篮子装满槐花,但更期待的是吃蜂蜜,这可是别的孩子分享不到的。 在洋槐花盛开的那些日子里,不仅仅是老寨墙上的洋槐花,南地的几道大沟里也有好多洋槐花,也是我们家那几箱勤劳的小蜜蜂拼命工作的日子。 我们家的蜜蜂共有四箱,是父亲养的,就安放在西跨院,那些日子里,成千上万只蜜蜂,飞来飞去采蜜忙,它们有的去老寨墙,有的去更远的地方,反正有花的地方,就必然会有蜜蜂去光顾。焦急的期盼中,父亲终于准备摇蜜了。 我 ,二堂姐和她的那三位几乎形影不离的朋友,早早就跑来了。那天,爷爷和大伯也来了,他们把一个大圆桶一样的摇蜜机放在西跨院中,并找好了装蜂蜜的容器。只见父亲戴上了防蜂蛰的面具,把脸和脖子捂得严严实实的,他打开蜂箱,两手小心翼翼地提出一张沉甸甸的蜂坯,那上面趴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蜜蜂,父亲双手用力抖动,绝大部分蜜蜂掉落蜂箱内,少部分被父亲用蜂帚扫落,看到蜂巢的表面已经被蜜蜂用蜡封严了,他拿着薄薄的专用割蜜刀,把蜂巢表面的蜡和少量蜂蜜轻轻割去,放到一个盆子里,我知道,那就是我们小孩子特别期待要享用的。父亲不停地重复着上面的动作,爷爷和大伯把父亲弄好的沉甸甸蜂坯,每次两张,放进摇蜜机,手握摇把,快速摇动。 真的好神奇,我们看到,从摇蜜机最底部伸出来的透明管子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浓浓的,黏黏的,晶莹透亮的蜂蜜。 不大一会儿工夫,接蜂蜜的盆子就满了,爷爷赶快换上另外一个,并把第一个盆子的蜂蜜,通过大漏斗倒入专门盛蜂蜜的铁罐子里。 我们几个在兴奋地围观摇蜜的同时,还时不时回头去瞅瞅父亲割下来那些放在盆子里的薄薄蜜块,心里面默默念叨:快点摇玩吧,我们要吃蜂蜜,都等不及了!割下来的蜂蜜有大半盆,当父亲收拾好蜂箱,摘下防蜂蛰面具,端着盆子过来时,我们立马围上去,一个个迫不及待张开了嘴巴,就好像小鸟等喂食一样。 爷爷和大伯看着我们哈哈笑,父亲拿吃饭用的竹筷,夹起来一块块蜂蜜,填到我们每个人的嘴里,那味道美得简直无法形容,一下子甜到了心窝里。蜂蜜块是由那层薄薄的蜂蜡牵连而成,那蜂蜡感觉也是甜的,父亲告诉我们,蜂蜡可以吃进肚里的,对身体有好处。我们五个小孩叽叽喳喳的,都说蜂蜜太好吃了,连着吃了好几块后,父亲不让吃了,他告诉我们,蜂蜜太沉,火气也大,吃多了会肚子疼,甚至会流鼻血,并反复叮嘱我们,吃蜂蜜后千万不敢吃大葱,二者犯冲。临回家时,父亲灌了三瓶蜂蜜,交给小秋,梅花,大兰,让她们带回家去叫家里人也尝尝。 三个小姑娘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捧着蜂蜜,蹦着唱着跑回家去。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