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随意笔记》 一个解释 今天,我看见了一个作者在写小说的同时在写诗,还专门开了本书,牛! 当然,牛是人家的,与我们可无关。不过,也勾起了我上学时的一些回忆。 小学时,记性还好吧?要求背的古诗文,都能背完。然后,忘了…… 唯一记得的就是纳兰性德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偏偏,我又忘了作品名…… 或许,是我看不懂吧? 初中时,能看懂了些许文言文,但其中意境,只是偶尔能探知一二罢了。但我记得,每当语文老师讲到什么那些骚客迁人怀才不遇之类的情感时,我都会长叹一声: “唉!” 然后又嘀咕会儿。 不过,有些句子,我虽不解其意。但我,真的挺喜欢它们的。所以,我才会在这来弄这么个笔记(也是讨厌做读书笔记),将它们分享出来,也想请哪位高人给我讲讲,谢谢。 当然,我也不会亏待大家。每一次的分享,我都会尽力再加些东西。 我最喜欢的那本书,因为有晓乙? 秦时明月谢间风,周家有子初长成 ——风念南《少年心理师》 对于风念南的《少年心理师》,我很喜欢,也恨它。恨它太少了,两个版本,就五个。 对了!关于我与《少年心理师》的作者,就有我的事了。 你不知道,它写得是有多好,好多东西还很神秘。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以为风念南是位白发老者,极具威严的那种老学究,心理界的一名大师。 可是,当我买了第二个版本,看见风念南的照片——一个微胖的妇女。那时,我…… 当然,我也知道了她为什么要写双男主,一对天造地没的……好兄弟还是好朋友来着? 秦时明月谢间风,周家有子初长成。这,只是晨曦高层的戏言,与我们无关。 但莫晓乙,可就与我们有关了。因为,他是这本书的主角,亦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兴许,我最喜欢这本书,也是因为晓乙吧! 我懵得最久的一句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话,我早听过。但究竟是丹心和汗青,还是丹青和汉心,我一直分不清。直到,我对文言了解许些,尤其是学过它之后,不再述糊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人,用词比我们好。但要论数学,他们绝对斗不过小明。 莫名记得的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主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庆园春·雪》 和它,似乎没什么。但是,好背!也让人莫名喜欢。 看过电视剧后让我大跌眼境的纳兰容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作品名我忘了)  这是我整个小学时代,记得最熟的一首诗。至于原因,则是那一年,沈老师在儿童节当天陪我们玩游戏,我被罚时背的诗。当时,我也只勉强记得。现在,亦然。 但是,我却记得我当时挺喜欢这人的,但看过某部作品后,我可不再喜欢了。只因,他是纳兰容若。 初三时几次遇见的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品名又忘了,作者也忘了。不过,我还记得模拟考时出现过几回,我都忘了。但我还记得,上联中有个xi,配合后句山雨山雨欲来风满楼,我填了个夕阳西下什么来着? 反正,我是无语的。而且,我还记得当时我还填了一句,是只有香如故的上句,我把那词记成了诗,花了半个多小时填了上句成泥碾作尘,生生吃了零落二字啊! 它,是我初三时几次遇见的,却没对上过几次。算是和它,有缘无份吧!其实,也还挺好。 我不知读音的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作者名我忘了。似乎,是谦…… 对于竹石,我也只是单纯地…… 我讨厌的屈原让我记住的只是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对于屈原这个人,不知道你们如何看。反正,我是极不喜欢的。至于原因,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他的骚体吧! 不过,这句我还是记得的。可能,是会用得上它吧!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或者更小,或者更老,都适用。 我最喜欢的歌之一 我化尘埃飞扬 追寻**逆翔 奔去七月刑场 时间灼烧滚烫 回忆撕毁臆想 路上行走匆忙 难能可贵世上 散播留香磁场 我欲乘风破浪 踏遍黄沙海洋 与其误会一场 也要不负勇往 我愿你是个谎 从未出现南墙 笑是神的伪装 笑是强忍的伤 就让我走向你 走向你的窗 就让我看见你 看见你的伤 我想你就站在 站在大漠边疆 我想你就站在 站在七月上 我化尘埃飞扬 追寻**逆翔 奔去七月刑场 时间灼烧滚烫 回忆撕毁臆想 路上行走匆忙 难能可贵世上 散播留香磁场 我欲乘风破浪 踏遍黄沙海洋 与其误会一场 也要不负勇往 我愿你是个谎 从未出现南墙 笑是神的伪装 笑是强忍的伤 就让我走向你 走向你的窗 就让我看见你 看见你的伤 我想你就站在 站在大漠边疆 我想你就站在 站在七月上 这是我最喜欢的歌之一。还有,我听的是由Jam作词作曲,由刘旭阳演唱的版本。 另外,关于这首歌,是初中时一次课前三分钟班上的人唱我记下来的。当时,我只觉得,好好听哦! 多来几次后,歌词我记住几句了,也终于记得下去搜。最终,在试听了好几个版本后,我才找到了熟悉的那个音。刚刚,我也正在听。 而现在播放的,是崔佳盈唱的《我敢》。我们这群傻子,骨子里的燃…… 最好记的一句,也挺符合中国古代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天看书时,看到书中百姓对正魔的态度,不由想起了张养浩的这句。 再想想,中国古代上,大多如此。刚刚又想起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让人…… 算了,那些又与我何干?反正我记性也不好,做个记忆就好了。 小学时最难忘的一年 说实话,不知其他人是不是这样,反正我的记性是很差。小时候的事,我是基本上没记忆的。而且,是那种很多人都记得,唯独你没有记忆的存在。尤其是,别人在那说得简直是天花乱坠,偏偏你还没印象。即使是印象深点的,也不过是回忆起了一个大概,更多的,就没有了。 这种情况,你们有过吗?尴尬吗?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经历过挺多的?? 至于尴不尴尬,你说能不尴尬吗?尤其是,某个长辈说你几岁时还和他吵架,吵赢了都,那小嘴巴子…… 你忘了,我是你家某某某,去年你和你爷爷去家竹挂纸的时候…… 拐了,我是你二伯娘,我们同村的啊,你看,那边就是我家,我们这距离,能有半里路?走几步就到的你都认不得我了,真是…… …… 此类事情,挺多。有这些给你们做参考,就够了。而且,我似乎在跑题了。我要记的,是我小学时最难忘的那一年。 当然,具体是哪个学期,我依旧是记不得的。我只知道,那些事发生在我四年级时。具体哪些事,我也挺能忘的。反正,就是两件能让我记得大概的事。不!似乎是三件!只不过,有一件我是确确实实的旁观者了。 第一件,绝对是我是旁观者的那一件。因为,那是发生在四年级刚开学时。班里的班干,刚刚确定。班上,又走了几个。 当时也不知他们发了什么疯,又是从哪来的想法,玩起了一种叫“神经病”的游戏。 当时,我并不理解那是什么,但看了一个中午,我也大致能懂。后来见多了,知道那叫真心话大冒险,只不过被他们给丢复杂罢了。毕竟,人多嘛!整整一幅扑克,都被他们用了。 而当时,他们虽只玩了一个中午,规模却挺大。班上大半的人,都参与了。班干,似乎只有我和陈佳(一个我的“仇人”)没玩。 然后,他们都挺疯。而且,还问些谁喜欢谁之类的,还必须回答。 其中,我当时不知道犯什么病了隐约有好感的那个女生,亲口说出了另一个男生的名字。当时的我,应该是挺失落的。反正,我是记不得了。我只知道,我现在记住了那件事,还有那天我肯定在前面偷偷乐了。 嗯……第二件是什么,我不知道了。我呢,先说曾经在作文写过的那件吧! 当时,写得挺好,还被老师当作范文念了呢!不过,现在却不怎么记得了。 不过,那个游戏,我们也玩了一个中午。规模,更加雄伟。全班,就几个人没参与。因为他们,都是回家了的。 那个游戏,应该没人玩过。因为,是我们自创的。但具体是谁的主意,我又忘了…… 我记得,那时我们玩起了那个没名字的游戏,以教室为监狱(刚好我们教室还有道门,是铁门),点了几个胖点大的恶点的男生为犯人,各种罪犯的名头给他们安上。 然后,剩下的人是警察,把他们抓去关好。可是,他们力气太多,又越狱,守狱门的人都…… 出来之后,我们用上好几个人,都难抓住他们一人。尤其是陈茂,那个力气大得像头牛的家伙。 我记得的,只有这和我们当时乐得…… 真是!明明记得很好玩,怎么写下来看来不好玩了呢? 不管了,再说说另一件吧!它,也发生在中午。关键,我们不只玩了一个中午。因为,它有自己的名字,叫作“打沙包”,一个在我们那玩了不知多久的游戏。 之所以四年级时我记得最清,是因为那时我接沙包和丢沙包的技术到达了一个极高的高度,堪称队伍里的MVP 。 而且,我也遇到了六年级那个叫陈什么的学姐,一个和我旗鼓相当的对手。那是我第一次玩得尽兴的开始。 只是,可气的是,我们永远都是对家,不可能成为队友。照他们的说法,是我俩最厉害,要是在一起,会一直赢。 那样,我们会一碗又一碗的接到,永远打不完。不和我们一队的人,永远都没被打的机会了。上场后,更是会被秒杀。没玩法! 就这个理由,还硬要我俩各带一队,或同时被人挑,根本没组合的机会。即使我说我只是个四年级的,也是全场唯一的一个四年级,其他全五六年级的,他们让把我当弱的才对啊! 可是…… 反正,我们就只能是对手,当然也让我们玩得更尽兴,爽快! 只是,五年级后,她毕业了。剩下的这群渣渣,太废了!即使让我带着最弱的几个,他们也赢不了我,太难把我打死了。 除非,是我没力气了。可是,他们也会很快被我给收拾了。 我那时有些高处不胜寒的…… 等六年级时转入城里,我直接不玩了。因为在这个游戏上,城里的人…… 有这三件事在,四年级,只能是我最难忘的一年了。毕竟,多的我也记不住啊! 应是我多心了 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鲁迅 《祝福》 这句话,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但应该也有不少人略过了吧?尤其是对于语文老师们来说,鲁迅的《祝福》,更多的是为了刻画祥林嫂的形象,揭示封建社会统治的黑暗,那些知识分子的等等。对于阿毛,重点似乎不在他。 可是,当我在学这篇课文时,也不知语文老师是让我们看什么来着。反正,我看到了这句话。随后,我也不再管语文老师究竟是多爱往我这儿看,我是课也不听了,只盯着这句话。 首先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可怜的阿毛。而且,我还听到语文老师说:“在那种情况下,可怕的不是狼吃阿毛,而是……” 虽然她说的是有道理,鲁迅的意图也更倾向于这,但我终究是不服。凭什么,狼吃阿毛要用个不可怕来形容?那个孩子,怎么就不可怜了?配角,他就真没更多的意义了吗? 尤其是我再看“手上还紧紧地捏着那只篮呢”。这个孩子,是有多听话。毕竟,那时的他就是躺在草窠里,五脏都被吃空了。可是,妈妈给他剥豆用的小篮,他却还是紧的捏着。 当时,我在想:要是阿毛不那么听话,他扔下了小篮,兴许就不至于就这样丢了小命,至少能跑上两步。运气好点的好,也能求救于人,只是伤残罢了,远不致死。更不用说,到死都没人发现…… 可惜,偏偏阿毛是那么听话,到死都要捏着小篮,哪怕五脏都被吃空了…… 要是阿毛不那么听话,就好了……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