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千年德意志帝国》 第一章——信仰的陨落 苏维埃的败北 1943年6月22日,对adfxtl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两年前,在击败了欧洲霸主之一的法国以及在大不列颠空战后,出于先发制人的思想,德国进攻苏联。此时已然过去了两年,当苏联已经彻底失去反击德国的实力后,这位颇想表现其文艺水平的元首决定去为冬宫画一幅写生。他将视察驻扎在苏联境内的德国军队并亲自接受苏联——这个曾经强大的敌人的投降。 列宁格勒条约 列宁格勒,是一个对苏联有着特殊意味的城市。这里曾因列宁的离世而从皮特格勒更改为列宁格勒,作为**产主义的xtl将这里选址为接受苏联投降的地方似乎也有着些黑色的幽默。作为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包围战发生的地区,这里曾经有着为帝国献身和为了人民牺牲的德军与苏军数百万。然而,曾经为了国家牺牲的苏军已经不再存在。大街小巷里欢庆谈笑的成了扬眉吐气的德国人。 这一天条约的签订隆重的开幕。xtl请来了德国境内最出名的一批厨师为这次条约签订提供饭菜。在品尝了佳肴后,xtl显得很高兴,并做了一篇关于斯拉夫人种族的劣等性的演说。“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参加列宁格勒条约的还有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日本等轴心国成员。这些代表们赶到了列宁格勒并参与了对如何处置苏联的讨论中去。 瓜分苏联 实际上,列宁格勒条约签订前xtl并没有准备好一套针对如何处置苏联的方案,但他想赶着6月22日这个日子才匆匆的想出这个和各国讨论的方式。尽管xtl的本意是整个吞并苏联并将其变成德国的一片大农场,但最后采取了日本的意见,即将苏联一分为二,西部成立德国的仆从国——俄罗斯联邦。东部则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继续以苏联政权保持。 尽管如此,意大利仍然表达了其不满,意大利认为呆意军也参与了对苏战斗,理应分得一块土地。在激烈的辩论之后,意大利屈服于德国的压力不再对此事进行纠缠,而是选择从苏联获得一批战争赔款以赔偿意大利的损失。 6月30日,瓜分苏联的商谈已然基本达成,但在赔款问题上分歧较大。德国希望苏联永不翻身,并提出了200亿马克的数字,意大利则提出了210亿里拉,日本提出了30亿日元。由于各方意见相差过于悬殊,不得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调整此事,将赔款问题从长计议。 很快,苏联人接到通知,在列宁格勒接受草案,没有解释,也不允许申诉。他们收到了草案,并被要求10天内提交书面意见。这份意见一经思达临细阅,立即使斯大林大惊失色。苏联代表团团长,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断言,这份条约将导致“苏维埃的毁灭”。 条约内容一经公开,立即在苏联境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愤怒。7月2日,莫斯科举行了规模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许多人冲上街头,要求重新开战。6天后,苏联递交了复照,推翻了条约草案。 但此时的苏联已经无力再战了。德国再次施加压力,称“德国将派遣部分军队帮助苏联解决困难”。国家的发言权取决于国家实力,苏联人算是真正的体会到了。苏联**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条约的全部内容。11天后,苏联人正式签署列宁格勒条约。 这份条约包括领土划分,分配工业,限制军备和战争赔偿等内容。苏联丧失了部分领土并分别以俄罗斯和苏联成为德国和日本的仆从国。苏联的工业设备按照参战各国的损失分配给各轴心国成员。此外,战胜国对苏联输出或对苏联输入将不受限制,外国军舰和商船可自由出入苏联内的运河,所有占领军的费用均有苏联支付。 当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丘吉尔和罗斯福耳中时,丘吉尔大惊失色:“从此以后,大不列颠将再也不会有安定的时间了!” 第二章——目标,大不列颠! 在苏联向德国投降后,英国的丘吉尔感到了不安。xtl对英国的仇视态度使他知道,求和大概是不可能的。此前的大不列颠空战已经让他知道德军的实力之雄厚,而此时的德国已经失去了东部的威胁,德国的利刃正逼向不列颠的咽喉。 丘吉尔本来正在自己的花园中休憩。看到苏联的不幸消息时,丘吉尔闭上了眼。“完了!”他深吸一口气“或许这将是大不列颠的末日,德意志做到了不列颠未能做到的成就。” 然而,就在丘吉尔哀叹不列颠的未来茫然时,xtl以及开始策划战争。此时的xtl正在与爱娃讨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一位海军将军乘着车来到xtl的住处,把一份文件折叠起来放在了桌上。读完文件,xtl显得很满意,舒适地坐回椅子上。 海狮计划 1940年,德国曾制订过海狮计划以登陆英国。然而,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此计划未能实施。现在,是时候重启此计划了。1943年7月1日,德国集结了4个空军集团军,有作战飞机3230架和11个师,157艘运输船,1899艘驳船,401艘拖船,1579艘汽艇。虽然此时的英国对比1940年实力已然提升了许多,不过面对着收编了苏联大量的装备的德军仍然是不够的。 1943年7月7日,德国侦察机发现了一支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英国舰队。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德军110架飞机分成数个梯队飞向英国舰队并发动攻击。英空军似乎仍然期待着德军能够同1940年一样自大轻敌,然而此时的德军已经在战场上磨炼许久,几次交手后护航的十几架英国战机化为残骸坠入大海,这支舰队不可避免的也沉没在了寂静的海洋中。 1943年7月26日,德军集结了1200架战斗机与516架轰炸机大规模进攻英国,同时海军方面也做好了准备。早在前几日,德国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的潜艇部队就已经成功封锁了英国,此时的英国已经成了德国唾手可得的肥肉。然而邓尼茨并没有因此变得轻率,他接下来的命令更加谨慎,并且他已然发现英国早就破解德国海军电报密码的事实,但是他有利用这一点的计划,因此并没有公布。 7月26日这一天,天气很不错。德空军在临近英国本土时遭到了顽强的反抗,然而德国并不是单纯的只依靠空军。大量的v-1**以及舰炮从法国沿海和德国战舰上呼啸着淹没了多弗尔。尽管德国海军舰船并不多,但是英国海军在德军的封锁下并没有办法做出有效的行动。并且,德军的目标并不是多弗尔。 英国海军却通过德军指令认为德国的目标就是多弗尔,这是因为英军一直依靠着破解德国电报获取情报,他们丝毫不怀疑情报的正确性。尽管有部分人员认为,德军作战已久,加上多次失败,使德军早就应当发现情报泄露的事情,但此观点并没有引起上层的重视。 英军很快就将知道,德国的真正目标。而到了那个时候,就晚了。 第三章——在海滩上作战 萨塞克斯登陆战 早在1940年,德国就想要实施海狮计划以登陆英国迫使瑛姑投降。但当时由于德空军的失利德国并没有实施此计划。后来,此计划便逐渐搁浅。 此次计划代号为“皇帝”行动。按照皇帝行动,德国首先利用英国破解德军电报的特点继续发布假的登陆地点,使得英国再一次在错误的位置布置防御兵力。 1943年6月末,xtl批准了皇帝行动,但是随之对登陆舰艇的需求也增加了,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登陆舰艇以及寻找最佳进攻时间,德国不得不将行动时间推迟到7月底。尽管xtl有所不满,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做出妥协。 由于时间被推迟,这就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在各个兵种间协调的问题,各兵种都提出了自己的需要。最后经过考虑,科学拟定符合各兵种需要的方案,登陆日被安排在7月29日,空降时间为凌晨一时。 战略目的是横渡英吉利海峡,在英国南部开辟一个战略性登陆场以从陆地上发挥德军优势进攻英国。 1943年7月29日,这一天极端漫长。然而这漫长的一天并没有平静的度过。位于萨塞克斯地区的英军不论是数量还是素质都难以抵挡德军的进攻,在德空军的轰炸加持下,无数德军从天而降。运输船上的装甲部队一经靠岸就迅速登陆对英军防线发起进攻。尽管英国第11装甲师选择抵抗,但由于师长不在指挥岗位,参谋长无权调动集结部队。他匆忙调动了30辆坦克去攻击德军,但由于没有步兵加持,很快便被德国空降兵用铁拳火箭筒摧毁了近20辆。当天下午,师长格罗夫斯赶回师部,集结部队向正在海滩上登陆的德国装甲兵发动攻击。由于德空军刚刚飞过一批,并且德军在这一带有数千米的空隙,英军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然而,德军动用了一种新型反坦克武器:“小红帽”。在装备上落后于德国的英军尽管给德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德军很快地组织了有效的反击。而在这一批装甲兵里,就有那位名叫米歇尔 魏特曼的王牌坦克车长。尽管是由英军进行的进攻,但最终被德军击溃,有的士兵甚至把靴子脱掉扔在地上来让自己跑的快些,但是根本不可能跑得过坦克。 1943年7月30日,英国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德军有惊无险的推进了不少距离,但是并没有非常着急。谁都知道,现在的英国以及没有能力和德国抗衡了。甚至有的德军士兵在休息时毫不在意的把枪丢在一边根本就不怎么戒备。这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隐患。 德军的方向很明确,那就是一路指向伦敦。丘吉尔再一次发表了演讲以激励人心并表示一定抵抗到底。而且丘吉尔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美国。美国的部队正在从美国不断地向英国输送,况且目前英国境内也有一部分美军。丘吉尔认为,依靠美军可以拖延德军的时间。 然而对于xtl来说,他现在最想做的不是使英国战败,而是彻底毁灭伦敦这座曾经让他输掉大不列颠空战的城市。 第四章——伦敦保卫战 轰炸伦敦 1943年8月初,德军已经逐渐形成了对英国南部沿海的占领。尽管形式看上去对德国极端有利,但英国方面拥有着许多有经验的空军飞行员以及美军作为保障。此时的德军已经完成了东线作战,将大部分军队都调到了西线来,但是由于在苏德战场上的消耗,德国元气大伤。特别是空军方面,许多飞行员的训练实际上是低于英国的。除了空军以外,陆军上英国的实力也已经不是1940年的状况了。 到8月2日,德军已然占领了梅德斯通和吉尔福德等地,意欲推平伦敦。然而伦敦外围,英军已经设立好了防线,并且做好了与德军进行巷战的准备,而德军方面也在积极思考对策。斯大林格勒的悲剧已经不能再发生了。 而xtl却一再催促陆军尽快推平伦敦,不仅如此,在戈林的吹嘘下,xtl做出了大规模轰炸伦敦的决定。而很明显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戈林要求陆军暂时停止推进等待空军的行动。尽管曼施坦因感到不满,却也没有解决办法,xtl并没有接受他的意见。 1943年8月3日,轰炸开始了。近700架轰炸机在歼击机保护下对伦敦进行了无差别的轰炸。英国空军尽管数量较少但飞行员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再加上这其中有不少飞机实际上是美国生产的。美国在得知德国对英国的行动后便加紧了对英国的海上运输。 一天之内,伦敦的无数条街道燃起熊熊大火,人们的哀嚎和惨叫声比比皆是。此时,英国高层乱作一团,认为丘吉尔必须离开伦敦。尽管此前丘吉尔一再坚持留守伦敦,但是如果继续待下去的话恐怕会很艰难。虽然德军的飞机的确不算是非常多,但是其可以非常容易的补给,进行不停的轮换着轰炸伦敦,这是英国所无法忍耐的。不过,德国陆军一直没有进攻,倒是给了英国一定的准备时间。 随着时间推移,xtl逐渐失去了耐心,他要占领伦敦,他要让这个国家彻底屈服于德国的伟大。 伦敦保卫战 1943年8月10日,战斗正式开始。这一天,英德军队在伦敦接近地展开了激烈的会战。很快,德军开始攻城。而在此之前,德军已经将伦敦的大部分市区炸为废墟,伦敦也无法从水路获得支援,因为附近一片海域已经被德国的潜艇牢牢的掌握着。德军从城西突入市区,与英军展开激烈巷战。双方在各个建筑中的争夺导致了大量的建筑损毁。在城中的每家工厂,每栋房屋,每条街道,枪战都在发生着。德军吸取了教训使用***进行战斗。即便德空军占优势,英军还是能从北方被德军轰炸的运输线获得补给。 到20日的时候,德军已经占领了伦敦一半的地区,可是德军也付出了不小的牺牲。但是,在巷战方面,德军明显比英军更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英军只能以人命来换取时间,英国所等待的,正是来自美国的支援。在伦敦城内,英德军队会为了争夺一条路,一堵墙,一个地下室而发生激烈的交火。甚至有的时候,双方的士兵可以听见对方的呼吸声。英国人爆发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以至于德国在伦敦的战斗速度极慢。英国已经穷极物力去支援伦敦,然而他们所期盼的美国的支援却迟迟未到。美国和德国将在海上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斗。 第五章——大西洋拼杀 美国对德宣战后,就一直依靠着海上运输给英国物资。对德国而言,美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如果想要快速击溃英国就不得不和美国在大西洋上进行决战。但是,德国的海军实力一直不够强大,仅仅依靠潜艇来袭击同盟国的运输船罢了。 尽管在苏联战败后德国开始大力加强海军力量,但是在舰船数量和吨位上根本无法与英国相比,更不提美国了。即使依靠潜艇也只能在近海取得优势罢了,在没有飞机辅助的海上如果遇到敌方反潜机形式就是非常不利的。 不过此时的德国必须在海上拖延时间,要能够赶在美国军队来到英国前击败英国。那样的话,即便是以后不可能打败美国,美国也不能对德国登陆。对此,xtl认为德国在对英国采取行动时必须要击溃来自美国的运输船队。 作为一种海战武器,潜艇的历史并不是从二战开始,但是德国将潜艇的使用贯彻的十分彻底。 1943年8月23日,美军的十三艘舰船在大西洋上护送运输船,而不远处的一艘德国潜艇发现了这些军舰。德军已经对潜艇的技术进行了大范围的提升,导致美军并没有立刻发现这只孤独的潜艇。 17时30分,这艘潜艇向海域上的其他潜艇发射坐标,而他自身则对一艘美国运输船发射了鱼/雷。十几分钟后,此船沉没。很快美军便做出了反应,反潜机迅速的起飞对海域进行彻查,但是潜艇并没有被发现,德国的新技术使得美国暂时略微落后于德国一步。 很快,潜艇便聚集到了此海域附近,约40艘潜艇仿佛是嗅到了血腥味的狼对这支运输船队发起了进攻。在德军潜艇的攻击下,美军损失了6艘护航船只以及7艘运输船。 然而这只是少数的特例。因为美国的技术进步也很快,对此,德国投入了更多的工程师对潜艇进行研发以及开始研究航母的制造。在不断的技术累计下,到9月份,德国终于在被毁的英国航母上吸取了经验开始继续制造齐柏林号,且此前的设计图被推翻,并且从日本请来了几名工程师负责对德国舰船的制造助力。 在此期间,美德海上基本是呈现均衡态势,美国有限的运输并不能拯救英国。到10月份,英国已经很难继续坚持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不得不宣布如果得不到有力的支援,英国将不得不向德国投降。 并且,由于亚洲战场的结束,日本开始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海军的研发制造,美国在太平洋的战场上压力逐渐增大,使得大西洋方向上的海军力量的增长变得缓慢。 9月初,德国的170只潜艇进行了一场名为“金枪鱼”的行动。此次行动的对象则是美国的一大支护航舰队,并且其中包含了数个航母编队。然而,此次行动的结果是德国胜利,美国失败。美国损失了近四十艘战舰外加近七十艘运输船,而德国则损失了69只潜艇。然而,美军终于意识到了德国在利用美军破译了此前德国海军密码的问题,于是不再利用此前破获的密码破解德国海军的行动指令。 9月末,德国仍然没能获得在大西洋上的制海权,美国也是如此。美国仍然有补给进入英国,不过,英国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前线的损耗超过了英国的生产力,即使是调动全民也难以为继。 卡尔邓尼茨也在咬紧牙关,他知道,必须击败美国在大西洋上的运输能力。德国在一个月内已经损失了近百艘潜艇,但是同时美国也损失了不计其数的舰船,双方的损失是巨大的,现在拼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了。 第六章——伯明翰战役 伦敦大轰炸 随着德国的空军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德国Me-264的研发逐渐成熟,生产量也大大提高,使得希特勒决定对伦敦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轰炸。 1943年8月23日,德国空军出动2000架战略轰炸机对英国进行空袭,并且此次德国使用了大量的固体***以及***。伦敦的非德占领区燃起熊熊大火,许多人葬身在这火海之中。24日夜晚,德军再次进行轰炸,并且恰好卡在英军补给车队到来之际,英国损失惨重。25日,德军的轰炸变得更加疯狂,此时的伦敦几乎已经变成了废墟一片,但是德国的空袭并没有停下,到26日,伦敦的英军几乎快要被瓦解了斗志,很多人已经难以继续和德军战斗了。 德军继续向北扫荡伦敦城内残余的英军,尽管抵抗不时发生,但是力量很弱。 几十名德军军官在白金汉宫进行了摄影留恋,这张照片被用在了德国境内的战报首页上。这一天的报纸售卖量几乎是往常的三倍之多。 伯明翰战役 1943年8月26日,德军集结了五个坦克师,近二十个步兵师以及数个空军集团军向北发起进攻,而英国人也聚集了几乎是所有剩余的装甲力量意图向南击溃一次德军,于是双方恰好都碰上了。英国人只有1600辆坦克,数量只有德军的一半,步兵数量也是少于德军,从一开始英国就已经处于了劣势。 此次德军的指挥官正是大名鼎鼎的隆美尔,而英军则是蒙哥马利,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战斗,不论是隆美尔还是蒙哥马利,或许都抱有一种别样的情感。 英军的进攻完全出乎德军意料,此前德国人普遍认为英国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反击了。英国人的大量炮击给德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并且英军从伍斯特方向对德军进行了冲击。由于英军的进攻比预计的要猛烈得多,隆美尔被迫取消了原定的计划,而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第36装甲师被布置到了英军的侧翼进行攻击,而将原用于进攻的130步兵师后撤防御。这一天英国的飞机出动了约1200架次,作战非常的英勇,很多英国飞行员甚至不惜机毁人亡的代价去撞击德国飞机。双方的损失都很大。 然而英军的飞机补充能力远远低于德军,随着战争的继续,德空军逐渐呈现压倒态势,夺取制空权只是时间问题。虽然英军继续顽强的继续他们的攻势,但是却没能完全突破德军匆忙布置的防线。 到27日晚,英军的攻势不断衰退,德军开始向英军发起突击。由于英军几乎失去了制空权,大量的坦克被德空军摧毁,到28日夜晚,英军开始进行防御。 在几十分钟的炮火准备与轰炸后,德军发起了进攻。有三个步兵师进行了佯攻,不过被英军阻止了。但是在主攻方向,德军一路高歌猛进,快速推进了十几公里,虽然德军损失了40余量坦克,但英国的损失也不小,德军一路杀到了英军提前布置的一道防线前。尽管英军进行了增援,但无济于事。然而在德军突击时,从东北方向出现了一支美军坦克集团,扰乱了德军原定的计划。 德军调动了400辆从苏联缴获的“喀秋莎”火箭炮对美军进行攻击,在数轮轰击下,给美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慑,美军的攻击并没能完全阻止德军对英军的冲击。 凌晨,英军再一次发起了进攻,企图重夺雷迪奇,战斗异常激烈。英军和德军进行了数次巷战,双方都难以推过对方的军队。而空军在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后,德军的制空权给了英国地面部队很大的威慑,大量的德国战机俯冲扫射英军,而英军却难以反抗。 虽然英军给德军造成的损失并不小,但是英军自身的损失也已经到了英国不能继续的地步,坚持下去很有可能英军会全军覆没。30日,英军进行了又一次进攻,结果是失败的,英军损失了几十辆坦克。在这种情况下损失这么多已经是英国难以承受的。此时英军的进攻能量已经消耗殆尽,英国进行了撤军。 同时,增援英军的美军部队损失也很大,德军俘虏了近万名英美军队。30日晚,德国军官在伯明翰进行庆祝活动。 英国方面,丘吉尔已经对这场战争失去了信心,许多英国将领也开始考虑投降的问题。尽管有人反对,但是支持投降的人占多数。但是,丘吉尔还没打算投降。 第七章——日落的帝国 威尔斯防线 由于在伯明翰南部的失利,英国陆军已经很难抵挡住德军的进攻步伐,英国空军也已经不堪重负,根本没有能力再继续和德国空军对抗了。为了保证能够使得英军撤退到爱尔兰地区,英国决定利用威尔斯地区的山地狙击德军以迟缓德军的行动。 早在德军登陆英国本土前,英国就开始了对威尔斯防线的建设。然而,由于前线战事吃紧,威尔斯的建设工作一直被拖延,导致英军计划利用这里的防线进行作战时却发现这里除了烂尾的工事和破烂不堪的运输线路外,什么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防御可谓异常艰难。不过,由于德军无法在此处使用装甲部队,英军还是从某些方面来讲获得了一些优势。 然而让英国没想到的是,希特勒根本没打算对威尔斯发动进攻。希特勒的计划是集中兵力向北推进,一直到占领苏格兰全境。英国并不清楚希特勒的想法,他们已经做好了死守威尔斯的准备。 9月2日,一支德步兵营误打误撞进入了威尔斯地区,受到了英军攻击。这支步兵营进行了激烈的反击,最终损失惨重。并且次日,又有一支德军部队因失误进入威尔斯地区而被袭击。在数次被袭击后,英国的举动无疑激怒了希特勒。希特勒的本意是向北推进至苏格兰,但是他改变了主意。很快,陆军统帅部便制订好了对威尔斯的攻击计划。 英国的误判 尽管英国人对德军的分析有一定合理性,但他们忘记了他们是完全没有制空权保障的。德军的攻击并不是直接使用陆军而是先采用了大量的空军来对地扫射以及俯冲轰炸。而在威尔斯起伏的丘陵间仍然有一些平地,这就成了德国空军的靶子。很快,英军的防守就难以为继,德国陆军甚至是几乎没有太大的损失就跨过了这道天然屏障。 曼彻斯特争夺战 在威尔斯之后,英国人普遍出现了恐慌的情绪。此时的英军已经处于了一种消极作战的态度,他们预感战胜无望。但尽管如此,战争仍将继续。曼彻斯特作为英国第二大繁华的城市,自然是德军的重点进攻方向。它不但有着强大的工业实力,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夺取曼彻斯特对德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德军在清扫了威尔斯西部地区后就转而向北指向曼彻斯特。 对曼彻斯特的轰炸很快就开始了,特别是对工业区,防空警报几乎不曾停过。而负责进攻曼彻斯特地区的德步兵的机枪数量是英军的十倍还多,火炮更是多了十几倍。再加上此时德军士气高涨,英军则是低落到了极点,这场巷战几乎毫不怀疑的结果就是德军将取得胜利。 从一开始,德军的进攻力量就远高于英军。在曼彻斯特南部的斯托克波特,德军的数量是英军的六倍之多,加之装备精良,德军很快就推进到了几乎是曼彻斯特的中心地区。而西南部的赛尔情况好一些,这里的英军抵抗的更加顽强,可是也免不了被突破的命运。德军俘虏了上万名英军,英国人几乎已经不愿意继续这场战争了。 六天内,德军进攻到了苏格兰地区,英国已经完全没有抵抗下去的希望了。 第八章——爱尔兰战役 退守爱尔兰 英军在苏格兰地区的兵力并不多,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德军便占领了苏格兰全境。然而, 英国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即退守爱尔兰静待美军到达。此时的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上的实力不断增强,而德国在海上难以采取攻势,不论是战略还是海军的装备,德国都是有些欠缺的,尽管德国的技术足够先进,但是在着重发展海军的美国面前还是有些不足。 实际上,爱尔兰的大规模扩军早已开始,尽管国力与英国相比较较弱,但是由于并没有受到太多战争影响的缘故,爱尔兰有能力快速的扩充军备力量。并且,爱尔兰的不论是飞机还是坦克,都是由英国工程师进行指导制造的。英国人大量使用廉价材料和简单生产的方式影响了爱尔兰。故此,爱尔兰在英国本土受到进攻开始进行的大规模军工建设使其拥有了能够与德国一拼的实力。然而,爱尔兰的战略思想有着严重的问题,他们的目的并非击退德军,而是拖延时间等待美军到来。如果高层的思想是这样那么对战局影响并不大,但当士兵也出现了这种消极思想时,问题就会变得很严重。 9月20日的凌晨,爱尔兰调集了约四百架轰炸机对利物浦的德国海军进行了轰炸。尽管爱尔兰所使用的轰炸机并不先进,并且还是匆忙制造的较为次等的产品,但也对没有太多防备的德军形成了一定的威慑。德军的损失虽然不大,但爱尔兰的主动攻击举动明显激怒了德军,于是大批德军并没有在苏格兰地区休整而是很快地南下进入英格兰地区。 空降北爱尔兰 9月21日,德国调动了200架JU—52约3600人对北爱尔兰进行空降,空降地点位于北爱尔兰南部班布里奇。这里有着连片的农田,并且英军和爱军在这一带并没有什么兵力。准确来说,是整个爱尔兰地区都没有太多兵力。英军已经失去了挣扎一番的能力。 除了空降兵外,德军使用滑翔机投放了重机枪,步兵炮以及迫击炮等装备。借着清晨淡淡的薄雾和朦胧感,德军向东北方向行动。 在里斯本西南,德军与英军发生了交火。英军在火力上略微强于德军。但是,德军凭借着更加优良的素质和战斗经验击溃了英军并缴获了其火炮,然后进入了利斯本。在利斯本城内,德军也是没有遇到太多的抵抗。此时的英军在北爱尔兰也只有不足一万人的兵力了。 就在德国空降兵争夺利斯本之时,德国空军与爱尔兰空军在天空展开了制空权的争夺战。质量较差且数量劣势的爱尔兰空军自然无法挡住德军,爱尔兰的为数不多的机场遭到了狂轰滥炸。很快,爱尔兰的天空就属于了德国。 德国空降兵在占领利斯本后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行军赶到了贝尔法斯特,并夺取了贝尔法斯特的港口控制权。在北爱尔兰德军打得似乎十分轻松,所有人都认为英国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意志,以至于德军上层并没有对爱尔兰太过在意,至派遣了一个装甲师和几个步兵师就算了,空军方面甚至都没有多过问。 所有人都认为可以在五天内结束掉爱尔兰的战争,然而却并非如此。由于德军上层的不重视,补给的不到位以及空军支持的不足,德军在进攻高威时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德军没能冲破爱军的防线,不得不进行撤退。一天后又因为燃油的不足放弃了近二十辆坦克。在此期间德军将所有重点放在了海上,没有意识到爱尔兰的问题。直到德军挫败上层才意识到爱尔兰的严重性。可是,爱尔兰随着时间加强了实力,因此会给德军造成更多的麻烦。 德国耗费了近二十天才终于占领了爱尔兰全境。对同盟国来说,美国失去了欧洲的跳板,以后将很难进行一场大规模的登陆行动。而对德国来说,德国也很难直接登陆美国本土。这样看来,双方已经陷入了死局,或许寻求核武器的研发才是破除僵局的途径。 第九章——从未有过的轻松 柏林盛宴 或许这是战争以来头一回希特勒醒来后不需要听战局报告的一次。他看着墙壁上圈满了红圈以及写满了笔记的稿纸,有些怅然若失。实际上, 这一晚也是希特勒睡得最香甜的一晚。他醒来后爱娃还没有醒,希特勒没有叫人,而是自己站在阳台上驻足远眺。因为在进攻英国的缘故,他于是居住在了法国的一座不知是什么年底建造的别墅里。 为了庆祝对英作战的胜利以及德意志对欧洲大陆的征服成功,戈林等人向希特勒献殷勤地准备举办一场“让世界震撼”的国宴。对此,来自意大利,罗马尼亚,芬兰等国的领导人齐聚柏林,并且日本天皇虽然不在场,却也派遣了规模不小的代表团前来祝贺。虽然日本的目的并不只是这么单纯,因为英国战败的那一天,太平洋战场又出波澜,日本的海军实力被进一步削弱。 这场宴会开展了七天,每一天都是享用的不同国家的菜品,而且全部都是从各国“请来”的顶级厨师进行烹饪。希特勒对这些菜品予以了高度评价。 然而宴会第三天时,一架由苏联游击队驾驶的战斗机强闯柏林,最后几乎是被打成了空壳才落下,就落在希特勒不远处。德国迅速提高了警戒水平以防再有此类事件发生。 德意日联合海上作战计划 由于日本不断地在太平洋的失利,日本迫切需要德国和意大利海军对日本予以支持。对此希特勒予以肯定并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援助日本对美作战。然而,德国海军除了潜艇之外并没有太多强大之处,因此日本同意派遣日本海军军官以及工程师对德国海军进行支持,德国也将派工程师对日本陆军和空军进行支持。 鉴于德国的海军实力,希特勒希望能够在明年开春与美国进行海上的决战。即便是消化英帝国剩余的海军实力也是需要相应的时间。对此,邓尼茨也建议不在当下与美国寻求战略决战。但是,日方给出的理由则是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可以拥有比德国和日本更快的军舰再生速度,因此德日必须尽快对美国作战。希特勒最终听从了日方的建议并开始着手准备。 实际上,就在第二天,希特勒便着手开始草拟对美国的登陆战计划。为了能够实现快速击败美国的目标,国内的多加舰艇制造商和飞机制造商都被下达了任务。于是,各种看似强大却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武器便在短短数月内被快速的开发出来。尽管德国的国力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恐怖的水平,但仍旧难以与美国相对比。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不得不亲自参与到对新武器的审核中去。 1943年12月25日,也就是圣诞节这一天,德国的海军实力已经与几个月前不可同日而语。通过利用俘获的英国工程师,德国的海军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或许,与美国的战略决战很快就会开始了。 第十章——美德空战 前期的准备 自美国对德国宣战后,德国高层便提出了对美国进行远程轰炸的计划。而自英国战败后,希特勒对于进攻美国的要求便日益紧迫了起来。来自各个公司的飞行器制造中,来自梅塞施特密公司的Me-264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4年2月1日,Me-264的生产线已经扩大到了动用德国大量的飞行器制造工业的地步。不仅如此,用于支持这场大规模轰炸的各种辅助类机种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着,特别是加油机等用于延长战机续航的机种也在重点增进之列。到3月底,德国空军已经制定完成了对于美国的轰炸计划,且各项准备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 美国人民的噩梦即将来临。 象征自由的倒下 1944年5月2日,德国空军集结了上千架战略轰炸机以及近五千架各类辅佐战机所组成的空军部队向美国开去,第一波空袭由无数双发轰炸机组成,每架轰炸机在两分钟内扔完所携带的大量荧光棒,为后续批次的大规模轰炸机队指示目标。随后的444架Me-264在22时34分投下了近2000吨高爆弹和***。 两个半小时以后,德国的第二轮空袭发动。美军的战机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大量升空对德空军进行拦截。然而,在德军的优势火力打击下,德国的新一波空袭降临。此时的纽约东部早已被大量火焰吞噬,但最恐怖的并不是火焰本身,而是德军第二轮空袭所使用的大量***。在第一次轰炸中,德军在南北地区的***投掷逼迫大量平民集中到市区中部,于是接下来来自***的恐怖打击就降临了。 在这场惨无人道的战斗中,美空军由于失去了先机,尽管后来的坚强抵抗成功减少了一定的损失。但这次,美国民众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在此之前他们一直对欧洲战场毫无感触,甚至觉得那是一场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无需担心。这一天,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何为和平的美好。 然而美国的生产力并不弱。在受到了德军的空袭后,美国**明显不愿意就此罢休,其国家机器以超乎常理的速度开始启动,大量的军工企业的生产力都有了极大提升并且提升还在继续。很快,美国也开始了针对德国的空袭。 6月初,美德双方在大西洋进行了数次空战。然而德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其海军实力弱于美国,很难进一步获得更大的突破。而美国却面临着技术上弱于德国的问题。德国对于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制和列装日趋成熟,以及从最初的处于劣势逐渐依靠技术实力与美军持平。在此情况下,美国高层希望通过一场以数量压制的方式进行一场空中决战以彻底削弱德国空军的力量。 6月24日,美空军集结了过万架包括各类战斗机以及轰炸机以及近乎倾尽大西洋海军力量的军群以获得对德国的绝对压制。很明显,这种特大规模的行动很难不被敌人发现。尽管有德国高层认为德军应当采取守势,但是希特勒却认为德国不需要惧怕美国,德军必须采取进攻方式与美国空军进行战斗。 这场足以被后人传颂无数代的空战开始了。在大约清晨4点10分,第一批前往德国的美国战斗机编队就遇上了德国战斗机编队,双方在天空中进行了殊死搏斗。由于大部分德军是在服役后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斗,同时,美国在大规模扩军后很多士兵并没有进行过真正的空战,双方的战斗变成了一场以数量消耗的空战。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战机残骸以及航空燃油,而战斗却一刻也未曾结束。 仅仅是第一场相遇战斗,双方都损失了超过两百架战机。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