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父亲的明天》 1.明天就得去收红高粱了 八月中旬是玉米成熟的时间,每年的夏天好像都比上一个夏天更炎热。外面晒着一地金黄金黄的玉米,安逸的躺在地上,享受着脱去外衣的舒坦,阳光每分每秒都使它们变得更成熟。 眼前的这个男人额头上冒着细小的汗珠,顺着并不饱满的皮肤和一条条皱纹悄悄滑落。他那并不粗壮的手臂一上一下反反复复,玉米就像咧开嘴欢笑的孩子一粒粒脱落。 我说:“爸,你急什么啊,外面还有那么多,怎么可能一天就弄完了,做不完的明天再做啊。” “今天太阳大,刚好把这些弄完了就可以跟外面的一起晒干,分太多次就不好弄了,怕下雨,明天我还有明天的事咯,地里的红高粱还没收,麻雀都要吃光了。”父亲头也没抬就说了那么多让我哑口无言。 我搓了搓红肿的大拇指,继续剥玉米,好像我什么都无能为力,那我就只有尽力帮他做一些小事。 “你去歇一会儿吧,我一个人也可以。”父亲的话音突然响起。 我没搭话就嗯了一声 父亲又说“叫你不弄了!你又没经常干这些,跟我们的手不能比!” 声音一大我就怕了,放下手里的玉米我就坐到一边去歇着了。 我在房间里休息的时候就听见外面玉米一直掉落的响声,一刻也没停过。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他才放下手中的活,本以为吃完饭他会休息一会儿,但他直接又坐到了一筐玉米前,手里开始忙。我的手也不怎么疼了,就帮他们一起。全家人都像赛跑一样争分夺秒赶在天黑之前弄完。 感觉好像过了很久很久,地上的玉米好像总是不见少似的...... 天黑了一会儿,我们终于弄完了,父亲把手中最后一根玉米弄完如释重负般的手一摊,直起腰来说:“哎呀!终于天亮了!” “天亮了”就是农村人用来形容完成了遥不可及,一眼望不到边的事情。做完了感觉做不完的事,儿女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对他们来说都是天亮了。我当然明白,父亲的天亮还只是黎明破晓前,像他自己说的,这件事做完了还有下一个等着他,没有人帮衬他,让他走捷径。对于父亲来说今天完成的仅仅只是不抵一粒沙的任务。 今天的玉米、明天的红高粱、后天的...... 小时候一直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可以每天都那么早起床?长大后才明白,叫醒他们的不是闹钟,而是生活和责任。 这段话最近几天我才体会到它真正的含义,并不是他们想早起、并不是他们不会生病、并不是他们不累,而是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们。孩子的学杂费、家里的生活开支、老人的医药费等都是没有其他人能帮忙去承担的,所以哪怕前路坎坷,他们也要砥砺前行没有退路。 2.你在前,我在后 “你到前面去。” “我这能行,你别管我。” “你大胆的向前走就好了,尽管放心。” 从小到大一直是这些话守护者我,有那么一种人,会把你看的比自己更重要。他们愿意做那背后的人、愿意用最大的力气把你举到最高处、愿意自己在山谷看着山顶的你熠熠生辉。 一天过去了,又到了晚上,夏天的晚上是最珍贵的时刻了,很多藏在家里的人都出来坐在院子里乘凉。我们家比别的地方更通风,每次晚上都来很多人,那个时候我也会出来坐到外面。 天都黑了,父亲还有晒的粮食没收完,其实我以为他们都收完了,我一出来父亲就说:“你现在还有事吗?帮我打个电筒吧。” 我从父亲手里接过手电筒,跟着他到屋后的天台上收粮食。 “你上前面去。”到了路灯照不到的地方,父亲侧过身让我走到前面。 从小好像一直都是这样,危险的路,夜路,父亲和母亲都是一样,把我放到前面。小时候没想过那么多,长大了就习惯了走前面。当习惯了之后再走后面就不习惯了,有好几次跟别人同路走在后面,总会觉得背后没安全感 ,空落落的。 也是在我走过后面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其实孩子走在父母前面也是给父母安全感。因为他在后面可以看到孩子的一举一动,看他脚下有没有绊脚石,会提醒他、看前面的路是否弯弯曲曲、看他会不会突然摔倒,这样后面的人可以及时上去拉一把。这可能也是当孩子长大后背井离乡,父母牵肠挂肚的原因。小时候一直可以在眼皮子下守护,长大了看不见摸不着可能就感觉不踏实了。 到了天台,我就举着手电筒,看父亲一扫帚一扫帚的扫,那么细心。时不时地我就换个地儿照,因为附近全黑的,那些虫全部来我手里蹭光。 父亲看着我总是挪地方,以为是我站在那里脚底下不平整:“你还不如站到刚才的地方呢,那更平一些。” “我拿着手电筒,那虫全往我身上钻,我就换地方,免得它咬我。”我一边蹦跶抖落虫子,一边轻快的说到。 明显的感觉到父亲听完我说的话手里加快速度了,我想,这就是最诚挚的爱吧,润物细无声不过如此。因为怕我被虫咬,他就收的很快。最后一点粮食不好弄起来,父亲用手一捧一捧的往桶里面装,毫不在意手上的灰和土。那一捧捧粮食跟我一样,像父亲的孩子,被他呵护着,不让它少一分一毫,捧在手心里变成熟。 父亲把粮食装好后就结束了,走下坡有不稳的石头,周围还有一些草围着。我走在前面怕他看不见,就把光一直往后移。 “我这能行,你别管我。”父亲说,“你大胆的向前走就好了,尽管放心。” 我嘴里答应着,脚步放慢了,紧挨着他,尽量手电筒的光都能照到脚底下。 要是以前啊,可能就真的撒欢儿的跑了,小时候都是没心没肺的。现在好像真的是长大了,总想着必须为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能少一点辛苦。 父亲的守护更多的是在行动上,他默不作声的做好一切,不仅想着自己的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还要照顾好自己不让孩子担心。他的“不用管”是我坚实的后盾,鼓励我一直向前走,不用畏手畏脚担心背后会有突如其来不好的东西。小时候这是一种很强大的安全感,因为不怕失去,不懂分担。 现如今这种安全感渐渐的让我不再觉得踏实了,反而给了我很多相反的感觉。他的掩饰让我更加害怕,更担心他会不开心,会生病。在外面心里挂念着家里的父母是不是很累,是不是把好吃的都留着舍不得吃,是不是又生病没有说。我想这些曾经是他们的感觉,现在也是。现在都相互挂念着,这才是最真挚无私的感情吧。 我想我会永远珍藏这份挂念,来自父亲,也有来自母亲的。 3.上学 “你爸天还没亮就起来了,昨天他醒了无数次。” 凌晨六点,天依然没亮,我看着外面的路灯映照在空旷的地面,感觉就算路灯开着也依然很黑,可能是雾遮罩住了。母亲今天像有说不完的话。 今天是我去学校的日子,延期了好几个月终于到了时间,感觉像是一件大喜事。提前母亲就给我预备了好吃的,每天叮嘱我去学校不能吃什么。对、今年和以往不同,没有任何人提起学习,只有保重身体。 在我起床之前爸妈就起来了洗漱热水,没叫醒我,接我的司机打电话了我才被叫起来。因为天黑路滑车轮被陷进了泥坑,那个司机打电话让我爸带东西下去帮一下忙。天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父亲去了很久依旧没回来。 “他起来那么早干嘛?”我问母亲 母亲和我一样看着外面:“以前我嫁给你爸的时候,那年代很穷,家里没钱,你爸去很远的地方打工,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钟表,就起来一遍又一遍看着天亮,生怕起晚了,我就也跟着起早给他做早饭。因为坐不起车,提前攒的路费也不舍得用,就靠着双脚走远路去挣钱。手电筒也没有,趁着一点微弱的光摸摸索索的往前走,慢慢走着看到天亮起来。” 长辈们总是会跟后辈讲以前自己吃过的苦,我也听过很多,母亲讲的这一段我从未听过,最触动我的也是这一段,她讲的每一个字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的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好的坏的他都不会去刻意表达。因为我上学,他睡不安稳醒了无数次他不会告诉我,他为家里做过的事也不会说。好像书中形容的每个人的父亲都是那种,或严厉或和蔼,但都不善言辞。与书中不同的是,只有我能感受到属于我父亲的那份独特的爱,父亲对我来说是特别的,相信我对于他来说也是特别的女儿。可能这些话我表达的也不够明了,有些许矛盾,那就只能说我的父亲对我来说是最特别的父亲。 母亲看着外面总是惴惴不安,从厨房到客厅往返几次然后对我说:“东西都没落下吧?” “没有,从前几天就开始收了。” “要不要带些零食?” “带不下了,包装不下。” 她搓着手坐到我对面一本正经的说:“今天到了学校就立马发消息,和同学碰面了也要发消息,特别是过马路啊什么的一定要注意车。一大早家里突然跳闸,接你的车也陷进去了,总感觉有点不好,不知道是不是预兆,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屋里的灯光衬着母亲皱起来的眉头显得她越发焦虑。 我看着为了我上学她们忙碌焦急的身影,心头涌起阵阵苦涩。 “好,但是别担心,也许这些事是更好的预兆呢哈哈。” 说着说着父亲和那司机上来了,父亲走在前面手里拿着木板,泥水沾在鞋上拖沓着脚步。 母亲问情况,父亲避开司机说:“不知道他怎么开车的,掉那里真危险,还没弄起来,我们上来拿东西又下去。” 拿好东西准备下去的时候母亲也去了,她说多个人下去帮忙快一点。我就留在家里。 以前我从没天黑这样敞开着大门坐在客厅过,心里还有一点小害怕。然后又想起了母亲说父亲摸黑走路的事。 过了不久,车子开上来了,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司机喊我走,把箱子急急忙忙提上车。当时就很慌感觉太快了没有好好跟爸妈道别,恨不得有跳车的想法了。 上车了我就问司机:“我爸他们呢?” 司机说:“哦,他们在后面一会儿就上来了。” 我就知道了他们不坐车上来,可能是怕把车弄脏了。 我一直靠着车窗张望着外面,寻觅两个身影,总觉着走之前不看见不踏实。终于车灯照到了两个人身上,一个手里拿着木板之类的,一个打着手电筒。 车窗摇下来,司机说麻烦不好意思的客气话,母亲把钱递给司机,司机推脱着说算了,后来还是拿着了。 发动车子时父亲碰碰母亲手臂说快说,母亲又赶紧说了句:“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生命比钱重要!” 这句话很朴实,也很踏实。 之后我一直也看着前面的路,怕司机看岔了,直到天终于亮了。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