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中华历史随笔》 第一章中华历史 虽是理科生出生,但酷爱历史纯属个人嗜好,愿有相关的朋友一起探讨。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末,宋元明清后,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太多沧桑,中华民族也经历了太多磨难。 在此,想讲述一些个人对中华历史及民族的见解,有兴趣的朋友希望可以一起探讨。 第一章大秦帝国(一) 贾谊曾言: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故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从《过秦论》中可以看出,其中夹杂了不少作者的个人见解,秦国作为第一个封建主义王朝,自统一六国至灭亡只存在了14年而已,国土面积也不过340万平方公里,大致为今天的三分之一。 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秦始皇称为千古一帝,开疆扩土只是其中之一,在这里说一下中国历史的大概走向。 夏商周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拥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当然,东西之分是现代史学家为了区分周国这段历史才加上去的,比如两汉、三国两宋、东西魏、北齐、南齐等等,西汉东汉的国号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汉字,这也是汉族的由来,魏蜀吴中的蜀国,人家国号是汉而不是演义中的蜀。 东西周的区别在于都城的变迁,上过初一的朋友都知道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之事,才导致灭国的。 遍观中国历史亡国之君都离不开女人,妲己、褒姒、陈圆圆也好,杨贵妃、貂蝉也罢,只不过是胜利者所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古代的皇权政治永远是男人的圈子与女人何干,就拿西周东周来说,烽火戏诸侯之事稍微推敲就可以推翻,受制于那个年代的基础设施,诸侯之间传递消息靠的不是烽火而是快马报信,你在漆黑的夜晚能看见多少里外的烽火,可能有人会质疑,烽火台肯定是一座座点燃互相传递的,要知道,长城是几百年后在秦始皇时动用了近百万民工才修缮完成的,对就是修缮,因为其中还有好多七国时的旧长城。宇航员上太空时说可看见巍峨的长城,咳咳,长城宽不过几米,长度当然是够了,可长城的砖块与环境在几百米外都很难区分,(鄙人有辛爬过居庸关长城,人山人海,所以劝想实现不到长城非好汉豪言的朋友们,不要挑节假日去。)何况在浩瀚的太空中。胜利者只不过是想通过这件事来书写周幽王的愚蠢罢了。其实能登上大位的人又有几个是笨人呢?乐不思蜀的刘禅在乱世三国中能当几十年皇帝,怎会是愚笨之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位周幽王同学,其实挺有雄心的一个君主,只不过是玩砸了而已。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段,春秋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是奴隶制瓦解时期,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封建主义形成时期,公元1912至公元1949是资本主义社会,公元1949至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古代纪年法有 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的,比如说《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面有:赵慧文王16年,廉颇为赵将。指的就是赵慧文王在位的第16年。 二)从汉武帝开始中国才有了年号,对,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此后每一个皇帝继位之后都要改元,并且将以年号纪年,比如说《岳阳楼记》里面有一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折守巴陵郡。 三)最著名的用干支纪年法来命名的事件就是辛亥革命,庚子赔款,辛丑条约等,听过这种的朋友应该听过的,尤其是对近代史熟悉的朋友。这种纪念法在清代使用的比较多,辛亥指的就是公元1911年,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年一甲子。(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十二地支对应的就是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古代一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个小时,比如子时指的就是23:00-01:00,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走在时代前列,影视作品中的午时三刻就是指12:45分,古代一个时辰八个刻钟,一刻与现在一样,15分钟。 四)年后干支一起用的纪年法就是纪年时,皇帝年号放在前面干支放在后面,比如说《扬州慢》里的“淳熙丙申”,“淳熙”指的就是南宋孝宗赵昚的年号,而“丙申”是干支纪年,所以年号放在前面干支放在后面。 五)现在中国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比如说公元2020年,现在这种纪年法现在在国际上也是通用的,应该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纪年法。就是以基督教耶稣的诞生日开始为公元元年,即公元一年,可没有公元0年啊!比如民国元年指1912年,民国二年指公元1913年。 跑题了,我们还是继续回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同学这里,他之所以能称为千古一帝让后人追捧在于其一系列的政策。 一)统一货币,可以想象一下,你是个开店的,人家拿韩元、美元、人民币、泰铢、欧元来支付,你可能一时觉得新鲜都收了,可你进货的时候人家只收人民币,你是不是得去银行兑换,人家告诉你没有识别其他货币的机器,是不是觉得很操蛋,长此以往很是不便,当然可不止一点,鄙人就不胜枚举了。当然不嫌麻烦和有高招的朋友另当别论,我只想说我们现在都是上帝视角,毕竟文化水平的普及在那里摆着呢。 二)统一度量衡,何为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因地域和国情不同计量统计方式不同。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有些在网上的杠精,武侠和演义里面描述人物身高八尺、九尺之类的,古代的一尺为现在的23.33厘米,八尺也就一米七过点罢了,现下的尺度是一米是三尺,所以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至于那些非要说古人海拔高,现在人身高普遍低的那些杠精,我就不多说了。十年前我上学时,同班身高都在165-175之间,现在00后身高都在180以上,所以网上的小姐姐们动辄要找一个180以上的小哥哥,唉,像我这样身高的已经属于社会主义的残次品了。试想一下,古人整日活在温饱线以下(可不是我们现在所定义的温饱线,现在都赶的上古代的贵族了),粗盐(吃多了会中毒,至于原因可以百度)在古代一直是贵族才有的奢侈品,为官方管制。如果有人要说不吃盐咋滴,那可以自己试试三天不吃会咋样。 所以,统一度量衡跟货币一样,意义重大,说得上是千古创举,这两者都是贴近我们生活中的,所以在此不多做解说了。 第二章大秦帝国(二) 三)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文字,在这方面85后、90后应该深有感触,学了多少年英语啥也不是的大有人在吧。还有形形**的各种方言,当代人都学不明白更别说信息闭塞的两千二百年前了,当然,这不是统一文字的意义。 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美国的文化输出从来没有断过,现下的双标、崇洋媚外就是很好的例子。西夏自李元昊建国近二百年历史,大致在今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在蒙古帝国的铁蹄下成为亡国灭种的国度,党项族经历元、明后便无任何记载,有《金史》、《辽史》,唯独没有《西夏史》,并不是蒙古人将整个西夏党项族屠杀殆尽,而是党项族的民族文化太过于浅薄而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灭六国统一文字,在于将六变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华夏族,使长江黄河成为一个整体延续至今,而不是成为一个分封的国度,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中的合就是嬴政同学做到的,没有像欧洲那样成为一个个面积狭小的国度。当然或许N年后还会出现另一个嬴政,但绝对没有他的高度与气魄使中国走在时代的前列确定了今天中国的雏形。倘若秦朝存在一二百年载,汉族或许会叫做秦族、秦人。 说起文字不得不提一下焚书坑儒,焚书与坑儒得分开说,焚书是焚烧一些使百姓思想开化之类的书籍,天下大势刚定是绝不能允许这类书籍存在的,否则帝国分崩离析回到战国时期,是今人不愿看到的。至于坑儒,本是捕捉两个招摇撞骗的术士,结果术士逃了牵连了几个儒生,儒生经不住刑法一顿攀咬牵连了近四百多人,所以后世的儒生笔下的秦始皇没什么正面形象,简明扼要就是黑的比较惨。 玄机出品必是精品,我也是国漫《秦时明月》的忠实粉丝一枚,就是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完,在第五季21集神农不死篇中,盖聂与卫庄对话中说秦始皇是一个不能用言语形容的人,他是一个自古从来未曾出现过,未来也可能不会出现人,他只是一个人,却做了超越人的事,整个帝国因他而存在。 大叔与二叔的对话,很好的阐述了秦始皇之所以能作为千古一帝与秦帝国二世而亡的原因。 五)郡县制的实行。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为后世加强中央集权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作用。初设时为三十六个郡,后增设至四十八郡,后期主要是在开疆扩土征服了一些当时所谓的蛮荒地区(可今日是富的流油)百越,大致就是今天得浙江、福建、广西、广东、江西、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越人’,因其分部太多,统称为百越。 为了征服百越,前前后后动用军队与迁徙的戍边罪徒达一百多万,灵渠也是在支援征越军队为保障后勤所修建的,先后在征服地区设立郡县。 在这里想起了成功学大师周子,对,就是那个讲解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死了七十多个还剩八十多个的成功学大师周文强,在他的一个视频中有这样说大秦,秦始皇派自己的大将王翦率40万大军,打下了今天的广东、广西、云南、海南,打下以后要班师回朝,王翦给秦始皇发了一封书信,皇帝陛下,臣不能回去,因为这里全是满族(说的应该是蛮族,字幕君打错了),只要我们的部队回去了,马上这个地方不再是我们秦国的领土,更不是我们华夏族群的领土,怎么办,我不但这四十万人回不去,你还要从老秦人里面有再给我添一百万过来,跟当地人通婚汉化他们,秦始皇亲自跑到海南…… 算了,实在是太过刺耳,真不懂这样的人为何会有那么多的粉丝(虽然我也姓周,感觉这货是个耻辱,)。 王翦的确征讨过百越,那是在秦统一六国前三年,王翦征服楚国后,打败了于越人,设置了会稽郡,公元前223年,后期就没有王翦啥事儿了。 公元前219年,始皇派屠睢率领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发动第一次百越之战,也是最惨烈的一次。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岭南,秦始皇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赵佗攻瓯骆地区。 至于那戍边与迁徙的百姓,基本都是六国之人。 第二段视频中说秦国百万大军六十万守南国,四十万守北境。 征讨南越的军队都留守地方,后期天下皆反,这些地方的军政长官也反了所以没有什么所谓的秦始皇下令不得救国之说。项羽造反时杀的会稽郡守也是百越四郡之一,还有守北境的四十万大军,其实很多朋友都知道守长城的只有蒙恬率领的三十万大军,扶苏蒙恬死后,王离成为这支军队的统帅,巨鹿之战时王离率二十万与章邯共合兵四十万被项羽坑杀。 周文强纯属历史文盲,以后就不多做解释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大秦帝国最后在天下群豪的声讨中分崩离析。 秦始皇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一帝,就在于他做的事超越了那个时代,却做了本不属于那个时代的创举。 秦帝国共历二世,秦始皇(公园前221-公元前210年)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 第三章楚汉之争(一)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宋代: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 唐代:汪遵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咏项羽》 唐代: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项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年),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英雄人物,百万雄师过大江时毛主席老人家写诗云:宜江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短短三十年的人生便留下千古威名,史云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所用的手法就是利用古代盛行预测吉凶的迷信宗教活动,把用朱砂写成的“陈胜王”牌子塞到鱼肚子里这种小把戏。这种办法古代比比皆是,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元末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还有各种祥瑞,当下高科技的信息化时代,遍观全球也没有那么多的祥瑞之事,古代消息闭塞倒是频发,也不能全部否人,但大多数还是有心人而为之的。 同年九月,项梁、项羽在会稽郡起义,江东八千子弟追随项氏叔侄(史称吴中起义)。二人是楚人,可陈胜这孙子起义时打着项燕的旗号自称楚王,建立陈楚政权,无奈项梁自号武信君。同月,于一年前流浪在芒砀山的地方黑势力头子刘邦斩白蛇起义,在沛县官员萧何的接应下攻下沛县,自称沛公,成为了一个小军阀。 只要活的久,一切啥都有。刘邦同学只比嬴政小三岁,嬴政13岁继王位,嬴政九年杀嫪毐、除吕不韦,十七年至二十六年,平定六国统一天下。也就是说嬴政正在上演一步步惊心动魄的大事时,刘邦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人家还讨了一个婆娘,吕雉,搁谁谁不气,我觉得嬴政要是知道了估计还得带着兵马俑打回来。嬴政死后八年,刘邦登基称帝建立大汉,还当了七年皇帝。 当下最流行的厚黑学鼻祖就是刘邦,黑的代表人物是曹操曹老板,厚嘛,就是刘备刘皇叔。 自古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用一只手就掰扯清楚了,所以,作为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陈胜王,于第二年即公元前208年,陈胜吴广被章邯给灭了。项梁一看机会来了,召集楚地各义军首领议事,刘邦也在这时归附项梁,又抱上一根粗腿。项梁立前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为楚怀王,称号这操作没看懂,可能是为了更好地笼络人心。 同年八月,定陶之战,项梁因轻敌被章邯给灭了,不得不说章邯挺骚的,章邯觉得项梁已死,楚地已不足为惧于是北上在巨鹿围住赵王,赵王遂求救于诸侯。 项梁死后,楚国一切势力重新洗牌,项羽所占份额不大。楚怀王将都城迁到彭城,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救赵,一路西进伐秦。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刘邦则收项梁、陈胜散军,并以此为基础西行伐秦,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这孙子西进之前先北上吸收了一波陈楚政权的散兵游勇,完全军阀作风。结果被洛阳郡的县兵出城打败后向南跑了,生活除了苟且还有风光,失败之后后改变策略转战几个月于蓝田大破秦军进入关中,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投降,准确来说就是偷塔偷成功了。而项羽在这几个月破釜沉舟在巨鹿大败王离率领的(王翦之孙,巨鹿之战灭了边军近二十万,后投降的秦军有二十万,共四十万。)北方边军,对,就是却匈奴七百余里不敢南下而牧马的蒙恬一手带出来的三十万边军,之后秦兵经历了几次失败后投降了,章邯成为项羽的死忠,到此为止属于章邯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战争是属于项羽和韩信的,当然草丛野王也在等机会,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率诸侯联军进入关中,随后就发生了鸿门宴(影视作品与高中课文都有),接着进函谷关杀秦人,劫掠关中,不得不说项羽还是很残暴的,所以只能为将做不了帝王,从接下来的楚汉之争就可以看出。 大秦已灭,到了分蛋糕的时候了,项羽还有一个名义上的顶头上司,放羊娃楚怀王熊心。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自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分封天下,共分了十八个王,章邯便是其中之一(关中三王之一),楚怀王的都城是彭城,这不就是让上司卷铺盖滚蛋嘛,可上司不乐意,无奈手上没人也只能发发脾气,事实证明手上没权发脾气也是不行的,在义帝发完脾气之后还是离开彭城了,可项羽不乐意了啊!老子让你滚你还发脾气,给脸了是吧!项羽命令新分的三个诸侯王在半路上将义帝杀了,其中之一就有九江王英布。我倒觉得项羽自立为帝定都关中,楚怀王仍为楚王,那么大局可定,可历史没有假定。 这分封诸侯王,在项羽看来是明智的,但他忽视了天下百姓,百姓连遭战乱,已经厌倦,百姓们想的事长治久安,想的是不再有战乱。但,项羽的分封,让战乱更加的频繁,这也是项羽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春秋战国打了几百年终于统一了,不到一十四年又乱了,结果项羽非要回到战国时期,这就是开历史的车轮,倒退。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