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绝代酆神》 《绝代》第一章暑假 六月中旬,当南方早已酷暑难耐时,北方的大地上却时常冷风嗖嗖。清晨时分,天刚蒙蒙亮起,我走下火车却被这寒意当头棒喝,一边感叹南北差异,一边着急往家赶,所幸我家离火车站不算太远,约莫十分钟便到家了。 我家在火车站东边的一个村庄里,那里有个好听的名字——桃源。可能是这里如同陶潜的世外桃源一般,民风淳朴,百姓和睦,祖父在七十年代选择举家搬迁至此,为什么是可能呢?因为祖父不愿提及为何迁于此处,原籍何处,我每次询问祖父总是含糊其辞,时间一长,也就不了了之了。听村里的人说祖父一家在原籍曾声名显赫,富甲一方,后突遭变故,家道中落。来到此处,也算是个出手阔绰的富家公子,拿钱修路,造桥,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出手相助。所以现在祖父在村里的威望很高,我也因此倍得村里乡亲的关爱。 祖父正在家门口打太极,身体康健,身材魁梧,岁月好像忘记了这个老人一般,除了一头花白的头发以外,丝毫看不出眼前这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我喊了一声“爷爷”,径直走了过去,见我走来,祖父停下手中的动作,眼神从上到下打量着我,半晌,嘴里冒出来两个字“瘦了”,随即拉起我往里走,接下来就是正常的家庭和睦的场景。 到家的感觉真好,熟悉的感觉,熟悉的滋味能让人忘记时间,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 这日清晨,我被噩梦惊醒,本想再次入睡,但睡意全无,只得起床。走到院中,祖父还在晨练,母亲在厨房准备早餐。我刚想转身回房,却被一个声音叫住: “大伯您好,请问这里是李彧轩家吗?”一个粗犷的问道。 我怔住了,表示疑惑,找错了吧,可是这个村子就我们一家姓李啊。 祖父停下手中动作,一抬眼皮,紧紧地盯着声音那边,紧接着问道:“你们是谁,彧轩在哪儿?” “李彧轩”,这人是我父亲,一个念头闪过。可是他已经失踪二十年了,生死未卜,杳无音信,祖母因此去世,以至于我对这个人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他的名字,他是做考古工作的,剩下的就是祖父以及母亲的讲述了,而母亲每每提起父亲都泪流满面,为了不让其伤心,我总是规避这样的话题。 我立马跑到门口,只见门外站着四个精神抖擞的年轻人,其中两人年龄稍大,应该是领导,身后两人应该是随从。 “彧轩是我儿子。”祖父紧接着说道。 两位领导见状,似是喜悦,又或是惆怅,一位领导上前握手,其中两位站定,向祖父敬了个军礼,剩下一位拿出证件给祖父看,“我们俩是西北文物局的,我姓刘,您可以叫我刘主任,或者小刘,这位是我的助理小范,他俩是西北军区总部的,这位是陈师长,身后这位是小周”哪位领导边握手边说道。 “什么,彧轩发生什么事了?”祖父惶恐的问道。 “这位就是李墨酆吧?”刘主任看向我问道。 “是是,你怎么知道?”我被他问的有点不知所措。 “我们意外得到了一封书信,是李彧轩写给你的。”刘主任注视着我,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学校做坏事被老师发现了一样,我和我祖父四目相对,一时不知所措。 “书信,彧轩的书信为什么不寄回来,他在哪儿,你们又是怎么得到的书信?”祖父焦急的问道。 一个又一个问号接踵而至。“此事呢,说来话长。”刘主任说道。 “进去说吧。”祖父把他们带到了客厅,哪位文物局的随从从他们的车上拿了个皮包,也跟了进去。 母亲闻声走了过来,平时除了母亲的娘家人偶尔来以外,家里几乎没什么客人,母亲很疑惑,但还是认真的招呼他们,倒上茶以后,母亲把我拉到一边问我,我于是将刚刚发生的事跟母亲说了一遍,话还没说完,母亲早已泪流满面,但是又立即进行了克制。 母亲慌忙洗了把脸又走了过来,走进客厅,拿了把椅子坐在角落里。 “我能看看那封信吗?”祖父的话打破了喝茶的宁静。 “当然可以,”刘主任答道,随即从包里拿出一个竹筒和一副白色手套递到了祖父的面前。 看信戴手套?我心中更是不解。 祖父接过竹筒,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打开,里面是一个塑封的黑色圆筒状物件,祖父看向刘主任,他点头示意,意思是可以打开,祖父小心翼翼的掀开塑封,一脸惊讶“这是——汉简?” 第二章汉简 “老先生果然慧眼识珠。”刘主任称赞道,我们不约而同的看向祖父,祖父确实对文物有着独到的见解,无论什么物件,只要打眼一瞧,就能知道大概年月,所以当地博物馆经常找祖父过去鉴赏,显然祖父的眼光惊到了这四个人。 “这是个西汉的竹简,两个月前出土的。”小范说道。 “不是说是我爸的书信吗,怎么是个文物?难道你们是找我爷爷鉴宝的吗?”我气愤的问道。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你打开看看就知道了。”刘主任说道。 祖父把塑封全部剔除,里面的竹简泛着黄光,我凑了过去,刘主任递过来一双手套,我迫不及待的带上手套,这竹简表面用特殊材质处理,外表光滑,黄中透亮,边角也整合的圆润无比,有股淡淡香味,每根竹简厚度大约0.5公分,宽1.5公分,长30公分左右,每根竹简之间用金丝线连接,保存完好,实为不易。 祖父将竹简放在小范准备的绢布上,徐徐展开,刚展开两根,我们就一脸惊愕,这竹简是横着写的,而且更奇怪的是上面是正楷的简化字,将竹简全部展开,全篇都是工工整整的简化字雕刻在上面,刻痕用墨又描了一遍,加上上面的蜡质物,显得尤为漂亮。 我心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有人恶作剧,那又是谁这么无聊呢,搞这样的恶作剧目的是什么呢? “是不是难以置信?我们刚看到这件东西的时候比你们还要惊奇,我在文物局工作了十多年了,过眼的文物数不胜数,但唯独这件,令我不知所措,出土后清洗复原,做了抗氧化处理之后送到了我们文物局,我们首先认定是现代工艺品,但现代工艺品为什么会出现在墓中,况且那座汉墓保存完好,没有丝毫被盗的痕迹,我们将东西送到相关部门做了技术鉴定,确实与墓葬的年代相仿,我们先后找了多位文物鉴赏的教授,结果都一样,这确实是西汉的竹简,制作,加工,篆刻,到最后的防护都是西汉的工艺。一个西汉的竹简上面写的全是现代的字,而且行文习惯也是现代的。” 刘主任喝了口茶继续讲到:“更为奇怪的是这个墓,这个墓的正殿没有棺椁,其他地方也找不到,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加上这个竹简,我决定申请前往考察,我们找遍了墓中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墓主人的棺椁。这是一个标准的西汉墓葬,按照规模判断,应该是个诸侯,但是从发现到现在,连一件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的东西都没有。这给了我们很多联想,棺椁被盗?墓主失踪......如果是棺椁被盗,墓葬保存得非常完好,就连里面的陪葬品都像是下葬不久的模样,可见墓葬内的密封是多么好,那棺椁是怎么盗走的呢,况且陪葬品一件没动,只是棺椁没了,难道是封土前盗走的?也不大可能,谁敢在没有封土之前公然盗走一个诸侯的棺椁。如果是墓主失踪,那这个墓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为什么把陪葬品都下葬了呢,衣冠冢也得有个棺椁呀。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墓葬,倒不如说这是个仓库。” “那最后的结论呢?”我问道。 刘主任顿了一下,说道“最后结论是,这就是个仓库,棺椁根本没有下葬,关于墓主的身份没有结论,倒是有个矛盾的猜想。” 刘主任想喝口茶再说,但茶杯已经空了,端起来又放下,母亲起身给他们添了茶,又走回角落坐下。 刘主任抿了一口,接着说道:“首先,简化字的历史由来已久,据统计,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三分之一,古文中有简化字并不稀奇,但是通篇简化字就不一样了;其次,汉朝的主要文字是汉隶,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然后才演变为楷书,楷书主要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汉代的楷书还是隶书的形态,只是小的改动;古代的行文习惯都是从上到下,从右往左,直到清朝中后期,西学东渐,要求文字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改变过去从右向左竖写的书写习惯,横向书写才渐渐变成人们的行文习惯,加上标点符号也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在纸问世之前,人们写东西大都用绢等丝织物和竹简,比如皇帝的圣旨就是上好的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秦始皇一天批阅的奏折达120斤;现今公认的纸的起源是东汉蔡伦造纸。所以通篇简化字,写标准楷体,横向书写说明他是一个‘现代人’或‘近代人’,时间大概是清末民初到未来,没错,他穿越了。但是又有疑点既然他是一个穿越者,而且能成为一方诸侯,为什么他不造纸呢,为什么他不制造他原处时空的物件呢,墓中除了这个竹简上的东西以外,再没有任何一件东西说明他是一位穿越者。那么,他自己又去哪儿了呢?难道是又穿越回来了,但是竹简上的内容告诉我们,他并没有回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听完刘主任的话,我和母亲瞠目结舌,而祖父面无表情,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桌上的汉简。嘴里念叨着:“是真的,彧轩真的穿越了,还有你,小酆!”我大惊失色,把目光移向汉简。 第三章信 亲爱的儿子: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里,不过我不后悔,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希望我的选择没有改变太多。我遵守了我们的约定,实现了对你的承诺,至于历史将如何发展,诗书将如何撰写,后人将如何评价,这些都不是我所能左右的。 可能这就是造化弄人吧,你的出现剥夺了我回家的机会,但是我很难想象,如果你没有来找我,我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你不必自责,这都是我的选择,因为历史始终不会改变。和你相处的时光是我一生中最满足,最充实的时候,还是那句话,“千军万马都不及你分毫”。 回忆总是甜蜜伴随着苦涩,落笔之时,我自觉时日无多,将不久于人世。那一别已成永恒,于你恐是思念,但于我更是煎熬,千头万绪,千思万念都无济于事,和你的约定促使我走了下来,一生之路,坎坷崎岖,帝王将相的纷纷扰扰令我厌倦,但置身其中又难脱身,好在,一切都结束了,万事起于波澜,归于平静。 我这一生自诩对得起后世万民,但唯独对不起你们,我的父母妻儿,我自诩心中无悔,但我对你们的亏欠实在太多。儿子,替我照顾好家人,若有来世,再答再报。 还有,墨酆这个名字不错,很符合你。 不称职的父亲:李彧轩 第四章1999年 看完这封所谓的书信,我百感交集,满脸的不可思议,书信的内容佐证着刘主任的猜想,一个穿越者,本来可以回家,却被儿子剥夺了回家的机会,最终凭着和儿子的约定在西汉时期位列诸侯,种种迹象指向我的父亲,而那个儿子就是我,实在是不可思议! 我把头转向母亲,母亲掩面哭泣,祖父却显得异常淡定,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们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你们是怎么找到我们的?”祖父的话打破了宁静的氛围。 刘主任喝了口茶,似乎就在等待这个问题,随后说道:“这个墓葬疑点重重,我们一时间难下定论,于是我们找到了我们文物局的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局长,因为他经验丰富,做了一辈子考古工作,想来应该可以提出点什么建设性的建议。我带着这个竹简找到了老局长,果不其然,老局长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次活动。” “1999年,组织上接到了一个任务,去秦岭的原始森林深处秘密考察,听说是军方演戏的时候意外发现的一个墓葬,极其诡异,当时组建了一支十五人的队伍,在军方的协助下进行秘密考察,他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见到了墓葬,在墓穴周围做了大量的勘探测量工作,历时半个月,在这种条件下连续工作了一个月,有五位考古人员病倒了,选择了撤离,剩余人员继续考察,他们每天都将考察情况汇报给组织。外部考察结束后,他们决定深入研究,可是当他们进入墓葬的那一刻开始便断了联系,所有的通讯设备都失去了作用。他们与组织失联了。后来组织上又组建了队伍前去救援,什么都没有找到,而且墓葬是完好的,没有发现开凿过得痕迹,于是组织断定,他们当时并没有进入墓葬,或许是因为什么事情耽搁了,当时的考察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结束了,考察队十人,加上军方的五名士兵全部失踪,原局长因此革职,老局长就是那个时候上任的,但直到他退休也没有找到失踪的人,也没法向这些人的家里交代。考察队中有个队员就叫——李彧轩。” “看到这封信的老局长欣喜若狂,向我们介绍了军方负责人陈师长,于是我们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了你们家。其他的事情陈师长告诉你们。” 陈师长深吸了一口气,说道:“1999年,我们在秦岭原始森林里进行演习,我们划定的范围是森林的边缘的一块相对比较安全的场地,演习结束后,我们发现有一支小队十个人没有归队,起先认为是走得太慢或某种主观原因,但四个小时过后任然不见踪影,当时的负责人是一个旅长,姓陆,陆旅长于是下令展开搜寻,他们把演习范围重新排查了一遍,什么都没有发现,陆旅长预感事情不对,他们应该是意外走出了演习范围,而且迷了路,无法辨别方向,他们可能是走向了森林深处,而他们身上的补给只够他们坚持三天,如果三天还没有找到,他们就凶多吉少了,而且搜寻的力度和速度都要加大。于是陆旅长找来了直升机,军犬,热成像等顶级专业设备进行搜寻,终于在第三天的下午,搜救队在演习范围外的东南方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位走失队伍的队员——张舟,当时他趴在一个天然坑洞的底部昏迷不醒,搜救队员把他救上来之后发现他身体多处骨折,还有多处不明伤痕,而且失血过多,他随即被送到了军区医院接受治疗。搜救工作还在继续,但没有什么发现。大家于是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张舟身上。” 第五章小队的遭遇 三天后,医院传来了好消息,刘舟醒了,相关领导立即赶到病房,病床上的刘舟显得十分虚弱,神情呆滞,嘴里哆哆嗦嗦的喊着:“快快,快去救班长,快去救我的战友,他们快死了!”见有人进来,声音逐渐增大,如果他不是动不了的话,可能已经冲了出去,听到他的话,人们对他们的遭遇更是好奇,同时也为小队的队员捏了一把汗。 医生见状,赶忙上前安抚,又是一段时间的等待,刘舟的心情稍有平复,领导便上前询问,刘舟说出了他们的遭遇。 此次演习是传统红蓝对决的方式,谁先击毙对方指挥官或使对方全部阵亡即为胜利,他们小队是蓝方派出的侦查队伍,队内由班长指挥,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顺利,可是在走过一个小池塘时,他们的电子设备全部失去了作用,就连随身携带的指南针也没了作用,这个地方的磁场有问题,当即便有人提了出来,但他们是整个演习胜利的关键,于是班长决定凭着前面的记忆继续前进,可能出了这个范围就好了。虽然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森林、丛林经验,但还是迷路了,他们在原地打起了转。蓝方指挥部则以为他们已经阵亡,迅速改变了作战计划,转进攻为防守,他们便被人们暂时遗忘了。 一天就快要结束了,离天黑还有一个小时,他们的体力都浪费在了找路上,于是坐下来休整,他们意识到可能已经走出了演习范围,班长于是决定两两一组往四个不同的方向直线前进,留下两个守在原地,一个小时为限,原地集合,谁先走出磁场干扰区域就派其中一人回原点报信。 迅速分好队就出发了,张舟和班长一队,留下两个年龄稍小的队员守住原地,顺便补充能量。他们沿途做下标记,以确保他们走的是直线,也为了方便返回。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他们想要放弃时,指南针恢复了,但是,与指挥部联络的电子设备没有带在身上,于是张舟自告奋勇回去报信,因为他是连队里跑得最快的,班长没有拒绝,原地休息,探查地形。 回去的路好走多了,不多时张舟就回到了出发的地方,但是有个队员摘下护腕放松时被蛇咬了,初步判断没有毒性,其他队还没回来,在得知张舟找到方向后他们甚是高兴,于是他们开始收拾行装,等其他小队回来便出发和班长汇合。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其他队伍回来了,此时的天已经彻底黑了,加上是在林子里,就连月色也没有,他们打起手电,戴上夜视仪,正要走时,却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他们身旁的树上好像有东西,忽然,张舟被石头砸了一下,虽然打在了头盔上,但还是能感到头被震得嗡嗡作响,紧接着四面八方都迎来了石头,就如同下雨一般,他们一边躲闪,一边用枪扫射,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是演习配发的武器,子弹都是空包弹,**全都没有弹片,根本无济于事,于是,他们拾起地上的石头又丢了回去,虽然有夜视仪,但还是看不清到底是什么在攻击自己,一番激战过后,树上的东西被打落下来几只。 “是猴子!”有人喊道。 这些猴子的石头好像丢不完似的,已经有四名队员被打倒了,其中两名已经昏迷了,张舟拉起一个倒地的队友,喊道:“跟我冲出去,”掏出身上的***,丢在脚下,其他队友也纷纷拉起队友往张舟回来的方向跑,常年的习惯使得他们逃跑的时候也自然而然的排成一条小队,可能是多年并肩战斗的默契吧,其中一个稍胖一点的战友断后,其余四人每人背着一个战友往前冲,张舟用背包挡在前面,后面的战友护住左右,往前冲出约一百米。 忽然,一只猴子跳到了张舟的肩上,他立即掏出匕首往肩上刺去,没有刺中,张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个劲的往前冲,忽然,他感觉到脖子一凉,他下意识地拿起匕首贴着脖子滑了下去,一条蛇掉了下来,,所幸没有咬到,但是他的战友已经中招了,接着,他的肩上又落了一只,重复刚才的动作,这次却没有蛇,张舟立马意识到蛇在他肩上的战友身上,来不及思索,他就被接连跳下来的几只猴子压倒了,他慌乱的站起身来,一拳一脚一匕首的将战友身上的猴子打下来,但自己也遭受了猴子的袭击。 不计其数的猴子一拥而上,他们又被围住了,倒地的战友生死未卜,依旧战斗的五个人也伤痕累累了,又是一番激战。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落在了他们身边,他们下意识的拉起战友,一跳,一趴,一护,一气呵成,是班长。从张舟见到班长那时起,他身上就藏着两颗**,班长说那是留给自己的。 **爆炸了,烧焦的泥土落在身上,他们得到了暂时的安全,爆炸中心的猴子被炸的体无完肤,四分五裂,空气中还残留着蛋白质烧焦的味道。班长拿着剩下的一颗**迅速跑向我们,周围的猴子显然没有见识过这种武器的威力,都不敢向前,它们在他们的周围试探着,队员们背起战友站成一团,背部挤在一起,缓缓向外移动,班长举着**走在中间。 就这样挪动了大约五十米,班长尖叫一声,**掉在了地上,猴子见状一拥而上,队形又被冲散了,班长被蛇咬了,身上瞬间多了几道抓痕,混战又开始了。 班长一把抓住张舟,向他示意手中的**,告诉他,自己将用**炸出一个缺口,让张舟跑出去找人营救,张舟极力反对,但眼下只有这一个办法,班长在推脱中告诉他,跑到他俩原来的地方,一路向西北方向,就能到达红方的演习范围。 交代完以后,班长把**丢向了标记的方向,瞬间爆炸,标记的方向被炸出了一个缺口,班长把张舟推向了那个方向,并喊到:“快走,这是命令,一直跑,别回头!” 张舟看了一眼班长和战友,眼泪瞬间流了下来,转头开始跑,猴子见状,追了上去,班长喊道:“掩护他!”于是其他战友纷纷跑过去,用身体拦下了猴子的进攻,但还是有一批猴子追了过去。 张舟顾不得那么多,班长的话还在他的耳边,他只管往前跑,有猴子跳到前面,他便用匕首刺死,跳到肩上,他拍打下来,不知过了多久,不知摔了多少次,天已经快亮了,张舟仍旧在跑,周围已经没有猴子了,他感觉到身体撕裂般的剧痛,眼前渐渐变得模糊了起来,忽然,脚下一空,失去了知觉。 第六章灵猴 由于张舟他们没能完成任务,蓝方的防御很快便被红方突破,整个演习历时两天半,最终以蓝方的失败告终。按照时间推算,张舟在坑内大约昏迷了五天左右,人们很难想象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医生在治疗时发现,张舟除了失血过多和骨折之外,再没有任何伤害,这不合常理呀。 首先,他们面对的是猴子和蛇,但他身上只有抓痕和疑似猴子的咬痕,在那样的混战下,难道没有其他的蛇攻击他吗? 其次,他的伤口是怎样在短时间内止血的,在没有经过处理的伤口加上高强度的运动,肌肉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加上森林内部气候潮湿,血小板无法正常凝固,伤口无法结痂,会血流不止,直到死去。 最后,在那种环境下,他是如何避免其它蛇虫鼠蚁的侵害的,对于森林中的某些生物来说,一个全身鲜血的人无非是最美味的食物,但为什么没有生物攻击他们呢,就连最喜欢吸血的蚂蟥也没有。 领导们来不及思考这些,当即部署营救任务,以发现张舟的地方为原点重点东部区域展开排查,最终在东南方向十五公里地地方发现了小队的踪迹,满地狼藉,但地上只有他们的物资、打斗的痕迹和斑斑血迹,小队的士兵和猴子的尸体全都不见了踪影,可能已经被吃了。 正当事情一筹莫展之时,张舟衣服上的猴毛引起了主治医生的注意,酷爱研究生物的他从未见过这种猴毛,医生拿着猴毛找到了自己大学时的一位生物学教授何老,得到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镜。 这是一种早已灭绝了的猴子,传说与上古四猴之一的灵明石猴同支,名唤“灵猴”,也有民间叫法称“诡猴”,这种猴子聪明无比,体态轻盈,力量却大到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灵猴虽体态小巧,体长不过一米,但两只成年灵猴却可以轻松举起百斤重物,还有,它是肉食性的,昼伏夜出。 为什么又叫它“诡猴”呢,传说每只灵猴的腰间都盘着一条灵蛇,灵猴只会攻击被灵蛇咬过的猎物,灵蛇没有毒性,而且每次产生的毒液极少,对于体型比自己大的猎物便无能为力了,但灵猴却可以出力制服猎物,然后共享成果,在自然界算是一种比较和谐的共生方式,表面来看,灵蛇在这个共生体中发挥的作用似乎并不大,就如同一个好吃懒做的存在,灵猴更像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存在,但是说和谐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个族群中只要有一条灵蛇发现了猎物,全部的灵猴可能都会出动。更为神奇的是,灵蛇的毒液一旦注入猎物体内,这个猎物就如同被灵蛇标记了一样,除了灵猴族群,其它蛇虫鼠蚁连碰都不会碰,而灵蛇的咬痕在一天之内就会恢复如初,同时猎物也会陷入昏厥,对于一些难以对付的猎物,灵猴一般会在这个时候动手,如果发现猎物逃跑,会加以阻拦,当毒素通过血液流经全身时,猎物便可恢复活力,从此这个猎物就可以百虫不侵了,如果被咬的猎物逃出了它们的活动范围,无论过了多少年,无论猎物碰上那个灵猴族群,它们依旧会发起进攻,每个灵猴族群的灵猴数目不下千只,它们的作战能力虽然有限,但每次猎食总能以数目取胜,甚至是大型猛禽也不在话下,而且行踪不定,最擅长突然袭击,这种捕食方式在食物紧缺的情况下,能为它们争取到更多的猎物,也避免了食物腐烂。因此,古代的权贵会想方设法的抓捕灵蛇,一为百虫不侵,二为防腐,将灵蛇的毒液注入体内,可保死后尸身千年不腐,甚至还有人用它的毒液调制长生不老药。 每个灵猴族群都有一只猴王和一条蛇王,在每年的固定时间,猴王和蛇王会让到达年限的灵猴和灵蛇见面,灵蛇会挑选适合自己的灵猴,并在灵猴身上咬一口,注入毒液,从此,灵猴和灵蛇之间便有了感应,就如同合为一体一般,直到死去,如果其中一方遭遇意外,不幸早逝,另一只也绝不独活,在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时,灵猴会带着灵蛇自动离开族群,找寻一片火海,了结自己。 何老是在一个汉代方士的手稿中了解到的这些,按照何老的说法,这种生物早就已经灭绝了,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呢?众人一时难以理解。 第七章刘主任的身份 至于何老所说的那个方士,历史上毫无记载,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均无涉猎,而手稿是在一个汉代将军墓中出土的,残破不堪,记录的东西天马行空,真实性都需考证,很大部分的记叙完全脱离实际。 搜救队继续扩大搜索范围,最终在小队激战的地方五公里的一个小山丘上发现了许多地洞,地洞的口径很小,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出,口儿设在半山腰上,在附近还发现了猴子活动的迹象。搜救队已经了解了灵猴的事,决定设伏蹲守。 果然,到了傍晚,猴子出洞了,还挺难以置信的,猴子不住树上,改住地下了。 这次的搜救队配备了突击队,装备精良,加上埋伏许久,灵猴懵懵懂懂,一出洞就会被枪杀,短短半小时,死伤就不计其数,但洞里已经不出了,于是突击队在洞口放烟,不多时又重新涌出,又是枪杀。几个小时过去了,整个山丘几乎血流成河,空气中到处都漂散着血腥味儿,久久不能散去。当突击队确认灵猴死伤殆尽后,决定进洞搜寻,听说那些尸体最后被秘密运往沙漠,用石灰全部焚烧。 突击队绑上绳子进入洞内探查,发现洞里四通八达,完全摸不着头绪。但突击队在山后发现了又许多相同的洞口,在刚到这个山丘的时候,他们就探查过地形,并没有发现这些洞口,显然,这是刚刚挖的逃生的洞,整座山都是他们的巢穴,刚刚杀的只是一部分,突击队不禁感叹。 来不及追杀了,当务之急是救人,但谈何容易,先且不论生死,这是座山,随便搁在一个角落,都不容易找,况且会不会已经运走了。 他们决定进山后的洞里去探查,为了逃命,它们的地洞打的很粗糙,果然,这些地洞没有那么多的分支,几乎是一气呵成,直通最后,几个队员汇合了,终点是地下的一条非常宽敞的地道,这地道足有两米高,宽度可供三个人并排走,一眼望不见尽头。 继续前进,大概半小时左右便没了路,这条地道像是人为开凿的,不知道用处,尽头处好像是刻意掩埋的,突击队员只得无功而返。 军区找来了建筑方面的专家实地考察,发现,这附近可能有古墓,这个地道很有可能是古代修墓的工匠为自己留的后路,也可能是秘密运送原料的通道,初步判断这地道是从里往外打的,结果捅了猴子窝了,就被封了。 不久后,这个发现就上报了,考古队很快就展开了考察,由于地道作业难度较大,而且不知道回填土有多少,况且为了放这些猴子,可能那部分都做了加固,所以果断放弃了那个地道,通过半个月的考察和行进,终于发现了那座古墓。 接着就是考古队离奇失踪,这些事情就别搁置了,直到这次的汉墓出土了这个汉简,所有的事情才开始有了转机。 “那你们是打算重新探究当年的秘密吗?”我问道。 刘主任语重心长的说:“我们并非是单纯的探秘,毕竟涉及那么多的人,十四名军人,是个考古学家,我们必须得给他们的家人一个交代。” 我大概已经猜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如果汉简上的内容是真的的话,那么我将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穿越回汉代见到父亲。我的任务是了解考古队失踪的真相,带回父亲。与我而言,这究竟是幸运呢,还是厄运? 果不其然,刘主任很快便表明了立场,与我所想无二。他们将重启秦岭考古,并希望我配合他们的考古工作。 “信中说的是,我去了就会剥夺我爸回家的机会,说明他正在想办法回家,但如果我真的去了,他就回不来了,所以我只需要安安静静的在家待着,就能等到他了呀。”我辩驳道。 “其实这也是一个办法,但你能确定你不去你爸就会回来吗,就算他回来了,他会回到那个时代,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之后,到了那时,他对于你们而言,又是什么存在?”刘主任激动地说到。 见刘主任有点失态,小范递上了纸巾,扶住刘主任的肩膀,跟我们解释道:“其实我们主任就是那个被革职的局长的儿子,当年的考古队里还有他的姐姐,自从姐姐失踪之后,主任就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物理学,甚至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自修了考古专业,进入了姐姐当年的单位,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找到姐姐,其实主任这些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直到这次,牵扯出了当年考古队的线索,主任赶忙调查你家的地址,高兴的好几天都没怎么休息。” “算了,小范,”刘主任制止道,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紧接着说道:“是我冒昧了,打扰到你们了,但是亲人失踪,毫无音讯远比亲人逝世要煎熬,想来你们跟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其实我们并没有别的意思,信中说的是你穿越了,但并没有说是什么时候,什么容貌,什么具体的特征,只有名字,所以换作谁都行,如果真有穿越的机会,我可以代替你回去,或许历史就是这样呢。” 我能感受到刘主任的迫切,他都有点儿语无伦次了。 他的话使得我们一家都沉默了,母亲的眼睛已经红肿了,眼泪已经哭完了,祖父站起身来,在客厅里踱着步。 第八章出发 场面又陷入了宁静,谁也不想先开口打破这份宁静,那段时间过得特别慢,祖父还是来回踱着步,母亲两眼盯着竹简似是在思考。 “对不起,是我唐突了,打扰了。”刘主任还是开口了。 他顿了一下紧接着又说到:“其实你们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你们的生活本来舒适温暖,他突然有个人冒失的冲出来对你们说了一堆真假难辨的鬼话,还要你去做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换作谁都会拒绝,这很正常。” 说完,起身就要离去。 祖父拦下了他们,其实我们都心有余悸,与我内心,还真的是想去试一试。 “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实在是有点突然,你先容我们考虑一段时间,这样,你留个联系方式,我们考虑好了在跟你联系。” 话音刚落,刘主任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似的,赶忙掏出名片双手递到祖父手中,祖父接过名片,看了一眼,握在手上,背着手走出了客厅。 我和母亲送走了刘主任他们,院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们都表现的异常淡定,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但我们心里都很清楚,我们只是不想让彼此担心,失落,对于一个已经失踪了二十年的人来说,对于祖父和母亲来说留下的只有回忆,但对于我,却连回忆也没有,李彧轩这三个字在我的心里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汉字,从我出生到现在,二十年的时间,我已经完全习惯了没有父亲的感觉,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我你的父亲可能等着你去救他,而你什么都没有,时间、地点、缘由、怎么救、什么时候去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凭空想象,凭空捏造,即使是绑匪绑票他也得简单交代一下在哪儿交易呀,凭着一个矛盾的猜想,我们实在是很难做出决定。 一周后的傍晚,吃过晚饭,我和往常一样爬上了家里一栋平房的房顶,上面摆着那个熟悉的躺椅,还有扮相没有喝完的啤酒。顺势躺下,抄起啤酒又喝了起来,傍晚的微风拂过脸颊,舒服极了。 “小酆,小酆......”有人叫我的名字,我睁开眼,眼前是一个高大的身影,西装革履的站在我的面前,我的目光从下往上扫视,他就像一个巨人一样,我看不到他的头,我慌忙的起身,仔细观看,这次我虽然看到了头,但无论我多么努力,都看不清他的脸,我揉了揉眼睛,还是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脸。“你是谁?”我问道,“我是爸爸啊,我回来了,是你带我回来的,你忘了吗?”那人说道。我叫了一声“爸”,他应到,“你真的是我爸?”我问道,“是啊,真的是我,小酆。”突然,眼前的人消失了,空气中飘荡着“小酆,小酆......”的声音,我大喊一声:“爸!” 我从躺椅上惊醒,下意识的看了眼表,才过去半个小时,祖父在下面喊着我的名字,被我的叫声喝住了,一愣,很快又恢复了,显然我的声音他已经听见了,我假装镇定的走下来,跟着祖父来到书房,随后母亲也跟了进来。 虽然都不愿提及,但总要有人结束这件事情,即使是放弃寻找。但真真切切的说,我们又有多少理由说服自己放弃呢,虽然对我来说是一个未曾谋面的人,甚至家里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的陌生人,我也很想去找寻他的踪迹,不光是为了我,也为家人吧。 祖父端坐在那把古旧的太师椅上,从兜里掏出刘主任留下的名片,推到我的面前,淡淡的吐出几个字:“你自己决定吧。” 此时的我非常矛盾,我的脑海中有两个声音交织着出现,一边是理性的声音,理性告诉我不要去,这一切都太荒唐了,我连什么都没有掌握,连什么情况都没有搞清楚,为了一个不知道始末,甚至没有结果的事情冒险,太不值得了。另一边是一个急躁甚至有点狂躁的声音在告诉我,我必须去,这是缓解家人思念的的最有效的方法,祖父已年过古稀,母亲为了这个家已经牺牲的够多了,现在只有我,也必须是我站出来了。再者说了,这可能是唯一的机会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去。”急躁战胜了理性,我希望我的选择没有错。 祖父和母亲没有再说什么,我用座机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响了三声之后,就听见了久违的刘主任的声音,得知我愿意配合他们,他很是高兴,说马上安排车来接我过去,祖父则交代他无论什么情况,都务必保证我的安全,言辞很是坚决,刘主任向祖父保证宁愿自己受伤也保障我的安全。 通话结束了,打我的心却悬了起来,祖父也看了出来,说道:“不必勉强自己,要不我们算了吧。” “没事,我会安全回来的,放心。”说话间,我的眼泪已经夺眶而出,止不住了,母亲上来抱住我,两个人一起哭成了泪人,那是我人生中流泪最多的一次。 哭完了,也释放了,母亲回房拿来了一个盒子,交到了我的手上,盒子不大,却很精致,,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块雕琢精美的古玉,呈半圆状,多处镂空。 祖父告诉我,这是家里的传家宝,此古玉分阴阳两块,是为一对儿,母亲的这块儿为阳,阴的那部分在父亲手里,随父亲一起失踪了,此玉代代相传,男配阴,女配阳,寓意互补,一般在结婚拜堂时由长辈亲手传与两位晚辈。 母亲嘱咐我,如果真的可以见到父亲,这块儿阳玉可以作为信物。 从书房回到房间,我思绪万千,一夜未眠,我不知道我的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这个选择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未来我将面临些什么......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