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战神拿破仑》 出生 就像中国古代的封建朝代更替一样,1589年法国瓦卢瓦王朝也走到了它的末路,这一年国王亨利三世遇刺身亡。而对本来悠哉悠哉在纳瓦拉(在今天西班牙北部)做一个快乐小国王的亨利·德·波旁来说,他的命运就被改变了。因为血统和家族关系的原因,他被迎入了法国继承帝位。他就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开国君主,也就是亨利四世。类似我们的什么开国皇帝宋太祖,明太祖之类的。然后波旁王朝就此开始了它两百多年的统治。 而对于法国波旁王朝来说,不得不提一下路易十四。1643年5月14日,路易十四即位,路易十四全名是路易·迪厄多内·波旁。这位皇帝可不得了,在当时欧洲并不是现在的这些英国、法国、德国和瑞典等组成,当时分为了很多小国家,大家地盘小,但野心却都大,为了实现个人理想,于是双方你打过来我打过去,不亦乐乎,但也是一团浆,欧洲局势很乱。而路易十四在位长达72年110天(够精确),72年风风雨雨,多少人你来我去,风云变幻,他始终稳坐钓鱼台。作为法兰西一代君主,不有点抱负怎么对得起祖宗托付的江山?于是他发动了三次重大的战争:遗产战争、法荷战争和大同盟战争。可以简称路易三大征。这三大征打服了荷兰,英国和奥地利。这三个国家也是当时欧洲最有实力的三个国家。把最强的打趴下了,自然而然法国也就是最强了。 当然了,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觉得自己秦王的称号格局太小了,自己德过三皇,功盖五帝,于是自称皇帝,以示自己的尊崇。双方不在一个时代,也不在一个地区,但是帝王思想却都是一样一样的。路易十四也觉得自己武功盖世,不来个特别一点的封号怎么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于是他自称太阳王。他就像太阳一样,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伟大胜利像阳光一样普照着欧洲每一寸大地。法兰西达到了巅峰。 再后来就是其他君主了,虽然也还可以,但是相对于前辈太阳王来说,也就凑合凑合吧。 而很快,时间来到了1769年8月15日,这一天对于统治法国的波旁王朝来说实在是平淡无奇的一天,但这一天对于世界来说,又是不平凡的一天。 一代震古烁今,空前绝后,雄才伟略的帝王就此横空出世了。这个刚出世的婴孩叫做拿破仑?波拿巴。我们就叫他拿破仑吧。 按照中国传统,一般帝王降世,那肯定是要红光满屋,天象异常,刮风下雨,电闪雷鸣,反正就是告诉你们,这个小孩是奉天承运,天道之子,将来是要做皇帝,君临四方的。 当然,帝王不帝王的,这对于当时卡洛波拿巴来说,并不重要,因为这位落魄的贵族目前最大问题就是想办法保住他的贵族地位和家庭。 这一切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地方叫做科西嘉。这是一个附属于法国当局的领土,但是岛上的居民却认为他们是独立的。法国人侵略并占领他们家园,蛮横宣布这是法国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拿破仑的父亲和岛上的领袖保利挺身而出,组织自卫队,决心反对法国的侵略,保卫家园。 精神是值得表扬的,但是法国的**军岂是岛上这些临时拼凑的杂牌军可以比拟的。他们迅速摆出架势,架起大炮,而只有小米加步枪的保利和卡洛波拿巴们就怂了,迅速作鸟兽散。 波拿巴一家逃到了意大利。而法国人为了在当地站稳脚跟,也需要和当地士绅合作,这才能稳固统治。于是有着意大利贵族头衔的卡洛(拿破仑父亲)被任命为新法庭的助理。 要说这卡洛也真是会来事,不知经过怎么样的不可言说的暗箱操作,居然和当地驻军科西嘉元帅打的一片火热。并且受到他的积极推荐,他带着两个儿子被允许朝见国王路易。所以说啊,要想在这复杂的世界生存下去,情商高和脑子灵活那是相当重要滴。 就这样,十岁的拿破仑就受到国王路易的特殊待遇,允许他进入军事贵族学校学习。而更搞笑的是,这位受到法式教育和皇室恩泽的小孩子,其内心是相当之反动的。他曾经说,剑鞘在法国,而剑柄却握在他手上。这句话就是说法国培养他学习军事,而将来武艺高超的他要将剑挥向他的法国师傅。 这么一看,国王路易养了一个白眼狼,他倾心对待拿破仑,给他薪金,给他待遇,帮他解决工作问题。而拿破仑却总是想着解放独立科西嘉。当然了,路易是不知道这些的,他还要去各种风流场所,去享受他作为高贵皇帝的幸福生活,拿破仑是谁他估计都早已忘记了。 就这样,拿破仑就正式进入了法国布里埃纳军校(Brienne)接受教育。一代传奇就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军校生活 据说有的人从小天赋异禀,学习什么都特别快。而我们这位主角波拿巴也是如此。在军校期间,他就对数学物理特别有兴趣,也是一学就会。另外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不偏科,不仅数理化学的好,语数英也非常的优秀。当然这里是没有英语。法国和英国是对老冤家。拿破仑所学的语言是法语和拉丁语。当然也不排除他对英语有极大的热忱爱好。 除了学习刻苦,他在生活上也非常节俭朴实(主要是家里没钱)。所以他全力以赴认真学习,跟我们现在的目标一样,考个好成绩,将来找个好工作,再娶个漂亮老婆,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当时小拿破仑的想法。 至于说他什么从小就梦想改变世界,造福全人类之类,这就相当扯了。因为当时国内还算太平,外面英国,奥地利之类的又比法国强的不是一点半点。我都穷的衣服都穿不上了,你跟我谈征服全世界?所以拿破仑还是相当务实的,他深刻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所以在校期间,他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发奋图强,因此他学习成绩很好。应该可以年年拿国家奖学金,评优入党之类的肯定他也优先。所以偶尔他还能寄钱回家补贴家用。谁说学习无用?知识就是金钱啊! 当然了,他的性格也是不同于常人的。他看起来是那种外表十五岁,而内心年龄却是五十岁的,他总是独自在偏僻的角落思考问题。也许是数学题,也许是人生。此外,他还能言善辩,喜欢和人家辩论,而且相当强势,同学们都不敢招惹他,也算是学霸加校霸了。而特别要说明的是,小组活动中,他毛遂自荐,出任指挥官,排兵布阵,让同学们分为两组,进行打仗,而他所带领的那一组每次都获得全胜,所以说课外运动是很重要的,而他也开始展露出了他的军事才华。 没有平白无故的成功,每一个成功其实都是用功和拼命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在五年的时间里,他不再是当初那个懵懵懂懂,什么也不懂的科西嘉男孩子了,经过五年日复一日不断的学习奋斗和思索,他已经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军事将领了,虽然他才十六七岁。 而很能反映拿破仑精准眼光的是,对于他哥哥约瑟夫一事。约瑟夫想放弃做神职的工作,去参军。当然了,约瑟夫并没有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奉献精神,也并不是说他有多爱国,他就是想有个好前程,找个好工作。时代不同,但全人类的共通性是不会变的。在找个好工作,过上幸福生活这件事情上,无论你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也无论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大家都在这件事上取得了一致性。 而对此,拿破仑的看法是,约瑟夫性格优柔寡断,缺少军人作风,没办法吃苦耐劳,他只适合风度翩翩去搞些演讲,而且他对军事一窍不通。不得不说这位只有十五岁的少年,确实可怕,也确实厉害。一针见血说出了约瑟夫的弱点。这是个善于捕捉弱点的人,仿佛能看穿一切,之后他的对手就会深刻领教他的这种天赋了。 很快,拿破仑就迎来了毕业季,他顺利通过了包分配,成为了一名少尉,奉命前往瓦朗斯报到。 郁闷 到瓦朗斯报到后,拿破仑这才发现与他想象中的军旅生活有很大的不一样。满怀期待和憧憬的激情瞬间被现实浇灭了,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没毕业之前,大家都雄心万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发誓进入社会一定要大展拳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实现个人伟大抱负,报效国家和社会。而出社会后,被一阵毒打,大家也就老实了。从热血到老实上班,挨老板骂也不还嘴,晚上一通牢骚满腹,白天照常上班,而这一切的改变,并不是我们妥协了,而是我们明白生活确实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必须得适应它。 拿破仑也一样,每一个人都是从0到1,没有人一上来就是一路开挂到顶峰。即便他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但在此之前,他也如我们一般人一样,有着正常的生存方式,面临一样的生活窘境。 部队的生活是单调乏一的,日复一日,而特别是对于拿破仑来说,更是这样子。因为工资很低,他不得不放弃社交活动,每当有战友来找他出去花天酒地,拿破仑总是高傲的拒绝了他们,我是那样的人吗?低俗!你看,同样是穷,但是拿破仑就穷的很有格调。 所以说伟人毕竟是伟人嘛,总是不按套路出牌。但是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从比脸还干净的口袋里拿出几个法郎,去图书馆借书看书。当然了,他看的并不是我们所谓的玄幻爱情之类的无营养价值的小说,人家读的都是卢梭,孟德斯鸠等等哲学家的经典著作。作为一名炮兵专业的毕业生,炮兵之类的军事书籍更是他的日常读物。 而且他还经常在地图上划来画去,计算各种军事方位,思考排兵布阵,整个欧洲地形似乎都已在他胸中。由于他经常算数学问题,整得战友们一度怀疑这是不是个数学家。 而随着思想高度的不断提升,对于身边的这些人来说,他就更加充满了鄙视。虽然他们很多都是权贵子弟,家里有背景有人脉,而他却一无所有。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思想上超过他们,他认为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成天吃喝玩乐,娱乐至死这有损于军人的荣誉。更何况他还天天想着遥远的故乡,科西嘉。他始终想着解放科西嘉,把他从法国独立出来,争取自由和人权。 这可就是非常无厘头了。身为法国的军官,却想着把祖国的领土独立出去,这不是脑袋被驴踢了吗?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拿破仑从始至终,都未曾把自己当法国人看,他认为自己是科西嘉人,是意大利人。并不是法国人。来法国参军,实在是是迫不得已,不是因为科西嘉被你们占领了,我会来到法国吗?真是个奇怪的人啊! 而且随着与他们相交甚好的元帅去世了。他的哥哥约瑟夫又在家啃老没有工作。加上在瓦朗斯拿破仑是相当无聊的,而且生活窘迫。所以很快他就打了个报告,回家休假去帮忙照看家里了。 机遇 拿破仑在科西嘉带了一年,他觉得有点无聊了。每天在家不是和邻居家人们闲聊就是躲在屋里面看书,或者晚上出去散散步,吹吹海风,思考着人的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常常想到亚历山大大帝的丰功伟绩,他率领几万人马一路东征到了印度,建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啊,我能像他一样就好了,我该怎么做才能比得上他的一半呢?每每想到这,他就心潮彭拜,如同这海风卷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息。 在这里待着,没什么前途,于是他又回到了法国,渴望在这里能寻找到改变他命运的机会。然而他一无所获,因为没有高层熟悉他,也没有人在意他,他就这样在法国巴黎游荡了很久。 但这时的巴黎并不平静。自由主义思潮席卷整个法国,到处都在喊着要自由要人权,到处是民众们在游行示威,抗议**。而对于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经济问题。国家财政收入赤字,而军队,贵族,官僚开支极大,而宫廷开支也极为庞大,这这更加深了民众的不满。 人生而平等,凭啥你就过的比我们好?这是大多数民众望着皇宫时的内心想法。当这个想法越来越普遍的时候,他们也就开始采取行动了,准确来说是暴动。 当然还没到时候,而面对这一经济困境,路易十六脑袋一拍,这还不简单,征更多的税,印更多的钱,不就解决问题了嘛。反正又不是征我的钱,又不用我去种地放牛。于是类似于中国版的逼上梁山,反正是活不下去了,不如反了他娘的。 游行示威的人群中一位小伙大喊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兄弟们冲啊!当然了,他们是没这极具煽动性的名人名言口号,但也大概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 于是著名的巴士底狱暴动就此出现。大批人员争先恐后围攻巴士底狱,彻底引爆了法国大革命的浪潮。 在这一期间,拿破仑是看在眼里的。他被深深震惊到了,他发现他所宣誓效忠的国王路易十六和他的宫廷大臣居然如此懦弱无能,任由群众冲击凡尔赛宫(皇宫)和**单位。他内心暗自说到:陛下竟如此没用,他只要跨上战马,横刀立马于前,还有部队都效忠听命于他,一声令下,这群暴徒早就解决了。他居然躲在宫内瑟瑟发抖。 暗叹一声,拿破仑在这一刻觉得很失望。所谓的帝国统治者和他的臣僚都是群饭桶。要是他是国王的话,把大炮拉出来,看看谁还敢猖狂。 更让他震惊的还在后面,很快就发生了政变,罗伯斯庇尔等雅各宾派控制了政权,组建了共和**。而路易十六和他奢华的皇后被处死了。 值得注意的是,路易的皇后虽然生活奢靡,但这似乎并不是她的错,因为宫廷开支并不全部由她控制,宫廷大臣们中饱私囊,拿回扣,乱报账,这都很正常。而从小养尊处优的她,其实并不知道金钱的意义,对于她来说,那不过是一堆没有意义的数字罢了。国家民不聊生跟她也没有关系,因为她并不拥有行政权,她常年生活在宫廷里面,他并不了解民众到底是怎么样生活的。对于她来说,这一切其实很无辜。 在被带上绞刑台上时,她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她回过头对他说了声:抱歉。在这一瞬间,这位侩子手被她的焕发的容颜和高贵的气质所折服了,不禁感慨万千。而本来君临天下的国王路易此刻却吓得屁滚尿流,面无人色。 最终新组建的**上台了。 新**对拿破仑相当慷慨,给予了他上尉军衔。于是,拿破仑崭露头角的机会来了。 土伦之战 自1789年法国发生资产阶级大革命后,整个欧洲大陆都被震撼到了。因为他们都是封建君主制,君权至上,而法国大革命崇尚的自由主义和共和制度就如同一条从天而降的神鞭抽甩而来,深深触动了这些欧洲君主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到可怕的颤栗。 于是他们坐不住了,英国,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等老牌欧洲国家组成了第一次反法联盟。他们要把法国大革命扼杀在摇篮里,把已经崩溃的波旁王朝再扶持起来,这才符合他们一致的价值观。 所以说,粗**涉别国的内政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事,从来如此而已。这就好比大家盖的房子都是一样的,有一天我心血来潮,觉得我家建筑落后了,我把它重新装修了一下,邻居们就不干了。你改了,我们就不协调了。关你们屁事啊,这是我家,我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但是反法联盟似乎没有这个觉悟,他们分兵多路,威逼法国边境。 外边邻居趁火打劫,里边有些保王党分子也四处煽风点火,里应外合,大有把新上台的雅各宾推翻的架势。 欺人太甚也!于是雅各宾派的首领们立刻动员了四十二万革命军,分派将领,火线出击。但是四下冒火,局势大有失控之态。 就在巴黎首脑们还在商讨对策的时候,一则来自土伦的消息让他们顿时大吃一惊。 土伦陷落了! 土伦,这个位于法国瓦尔省南部地中海海岸的城市,虽然城市不大,人口不多,但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这里不仅是个重要的军事要塞,还是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海军基地。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况且那里不仅要塞坚固,还有三十来艘军舰,怎么说丢就丢? 没错,土伦外部确实坚不可摧,但是内部却很脆弱。1793年8月中旬,土伦城内的保王党分子为了反对巴黎,竟然把土伦堡拱手相让,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刀,联军大摇大摆地控制了这个军事重地。 犹如一个晴天霹雳,让当局大为震惊,这还得了!于是卡尔托将军二话不说抄家伙立刻带兵前去。在战斗中,卡尔托手下的炮兵指挥官马尔田上校不幸负伤。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在当时,大炮就好比今天的坦克,是部队最重要的战斗武器,而马尔田上校善于指挥炮兵,换句话来说,这是他的老本行。 尽管如此,法军还是发起了一连串的进攻,联军也不经打,法军很快就夺取了法朗山以北的山谷,并且分别包围了波姆、鲁日和勃兰几个多面堡,以及马尔博斯克炮台,占领了锡富尔。而西线的另外一位将领利拉波普也进展顺利,两军汇合,包围了土伦堡。 但其实这这就没啥用,因为土伦是个军港,联军舰队就停泊在土伦外的海面上,随时可以用炮火支援土伦要塞,并且联军依然控制着从法朗山地到马尔博斯克炮台的整个地区,占据着克尔海角和塞佩半岛。这几个位置有多重要?这几个位置相互犄角,互相支援,构成了严密的火线。同时,联军也不闲着,他们也大量增兵,谁怕谁。 所以收复土伦前途依然很遥远。但是一个人的到来就让这个目标的实现显得有希望了。 不用多说,来人就是拿破仑。实际上,这跟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是要去另外一个部队的。好巧不巧正好经过,又好巧不巧他的老乡国民公会特派员萨利希蒂也在这里,一听说这事,二话不说就把拿破仑拉进来了。 所以说被命运选中的人是有福气的。正好原来的炮兵指挥官受伤了,空了个位置出来,拿破仑这种特种专业人才当然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对此拿破仑也非常兴奋,一个大礼包突然向他砸来,不接白不接。于是他当仁不让,慨然受之。但是很快他发现围攻土伦,居然只有几门威力一般的火炮,而且连弹药也不够。 拿破仑不禁仰天长叹,这样能打得下土伦就怪了。没时间多感叹,他立刻马不停蹄去协调火炮,弹药,训练炮兵,也不知道他怎么搞的,短时间他就搞来了上百门威力巨大的火炮和不计其数的弹药。这下让大家都刮目相看了。这个小个子青年居然有几把刷子。不错,就是他了。 很快新一轮进攻就开始了。但是法军却始终攻不下来。在军事会议上,大家的意见是,集中部队从东西线进攻,拔掉外围据点,在挖掘堑壕,构筑工事,然后再攻击土伦。 大家都认为应该这样。拿破仑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这样成本太高了,而且太慢了,其实主要是太蠢了。于是大家把目光抛向他,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拿破仑立刻指出了关键的位置,那就是港湾西岸的马尔格雷夫垒。只要夺取克尔海角,就能把自己的炮口对向联军舰队,逼他们撤退,这样一来城内的守军就只能腹背受敌。那如何夺取克儿海角,当然是出一支奇兵,出其不意迂回进攻。兵者诡道也! 大家都被拿破仑这个方案震住了,他们的目光不再是怀疑和疑惑,而是敬佩和赞赏。这是个军事奇才啊。 就当联军依然无所谓的等着法军进攻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这时候拿破仑已经悄悄带着部队朝着那个目标去了,以至于拿破仑占领炮台后他们是如此的震惊。 海上舰队司令还在喝着葡萄酒,欣赏着这海岸美好风光的时候,岸上突然万炮齐发,炮弹在他的附近炸响,他魂都飞了,迅速跑出指挥室,又冲了回来,对着旗兵们一顿喊,快快快,让所有军舰立刻撤出内海,快…… 殊不知拿破仑在攻占炮台的时候,表现相当神勇,当部队被数次打退之后,有着人动摇了,这时拿破仑突然从身边一位士兵手里夺过军旗,挥舞着冲了上去。这一幕瞬间鼓舞了士气,法军精神大振,混似喝了二锅头一样,都不要命的冲锋陷阵。 随着联军撤出土伦,僵持数月的土伦收复战役就此结束,法军整队精神焕发的开进城内。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