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清末民国一百年》 第一章鸦片战争的真相之核心人物——林则徐 第一节 日不落帝国的困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还记得初中语文课本里这篇文章么?想当年青春年少,多么希望找到这样一片世外桃源,过着人间隔绝,与世无争的日子! 然而有没有人问过一个问题,后来有人去找世外桃源,为什么就找不到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是陶渊明先生虚构的一个地方,于现实世界中,它根本就不存在。 2009年年终将近,由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出品,好莱坞殿堂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阿凡达》在全球上映。它像一场风暴一样,迅速席卷全球,给人们带来一场无比震撼的视觉盛宴。 是否有人认同,潘多拉星球上的纳美族人,与陶渊明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再也找不到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原因所在。他一旦被找到,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将是一场灭顶之灾!所以“此中人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达到12万亿美元,第三名日本跟中国比起来就剩个P了,也就是个零头。 按照这个趋势,中国赶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全世界都在关注一个问题,美国在世界经济第一把交椅上已经坐了124年,在这124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美国老大的地位产生过威胁。 而这一次,人们对中国什么时候将美国佬挤下去拭目以待。可以说,这个事件,将和三十年前美国把苏联斗解体一样令世人震撼! 人们习惯于将今天中国的成就,归因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如果事情是这么简单,那你就太天真了。 最近几年,有一位英国的汉学家马丁雅克教授对中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在欧洲产生了轰动的效应。他甚至比绝大数中国人还了解中国。从他的一段话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研究确实花了不少心思。 他是这么说的:“也许大家对中国的崛起感到震惊,其实源于错误的看法,我们应该震惊的不是1978年发生了什么,而是19世纪到1949年发生了什么,因为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不可辩驳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或者没有之一。” 19世纪之前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19世纪后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是怎么没的,但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我们的故事,就从19世纪说起。 19世纪是英语的世界,20世纪是美元的世界,21世纪是中国的世界。我们将要用一整本书,来讨论,这是一句玩笑,还是一个事实。 19世纪初,在欧洲的西北角,有一个不大的岛国,其面积比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省差不多大。虽然他很小,但是他完成了一项创举,这项创举叫“工业革命”,也可以叫“工业文明”。 在此之前,在整颗蓝星球上,只有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没有文明的蛮荒之地。就是这个“工业革命”,让这个小个子岛国,穿上了“钢铁侠”的铁甲战衣,成为了蓝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个国家全称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中国人喜欢叫他“英伦三岛”。 小不点英国凭借自己超前的“工业文明”,在全世界攻城掠地,一口气吃成了个胖子。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全被他的坚船利炮征服在女王陛下的石榴裙下,即使俄国这只大狗熊在他面前也小半个吨位。 春风得意的英国佬,给自己取了个绰号,叫“日不落帝国”。是的,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天上的太阳,照完了加拿大照澳大利亚,照完了澳大利亚照印度,照完了印度照英格兰,照完了英格兰照南非。这一圈下来,有太阳的地方就有英国的土地,他自称是“日不落帝国”,确实没有吹牛。 守着这么大一块地皮的英国佬,做梦都能笑醒。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全世界的金银财宝从四面八方被轮船运到英国。此时的大英帝国,是名副其实的睡在金砖上的国家,没事的时候,经常偷着乐。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活的是完美的,即使神仙也有神仙的烦恼,更何况肉体凡胎的英国女王呢? 特别是在困了的时候、口渴了的时候、肚子饿了的时候,在这三个时间点,她的心总是拔凉拔凉的。 英国女王为啥在这三个时间点上那么难受呢?因为它涉及到三样东西,丝绸、茶叶和瓷器。它们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在英国这三样东西卖的特别火。而这三样东西英国自己搞不出来,地道货都是从万里之外的远东地区的大清国贩卖过来的。 1776年11月16日,北美洲马萨诸塞州最大的城市波士顿市,60 名“自由之子”化装成印第安人上了停靠在码头的商船,将东印度公司三条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是为“波士顿倾茶事件”。由此事件,美国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拉开了帷幕。我们没有闲工夫去关心美国的独立战争,但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独立战争起因于中国的茶叶,其中有什么味道,各人去体会。 买卖买卖,有买就有卖,这样才能达到商业上的平衡。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全世界都在买英国的工业品,偏偏那个大清国油盐不进。全世界第一个使用机器制造产品的英国,以物美价廉抢占了世界市场。按理说,大清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凡是涉及到衣食住行,哪一样离得开工业?而大清国还没有近代工业,他必须买英国的工业品才能生活。可事实是,英国佬的工业品,根本就卖不进去。 英国每年花几百万两银子买大清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大清国却不买英国的东西,这有来无回的买卖,大量白花花的银子就从英国的国库,搬进了大清国的国库。自家的钱,往人家的兜里流,这不就等于坐吃山空吗!你说英国女王上火不上火? 那么,大清国的四万万人难道不吃喝拉撒,不过日子吗?超市他们不开,琳琅满目的商品他们不买,他们每天都在干啥呢? 一个农业国家,竟然在世界第一工业国赚得盆满钵满。用一句专业术语就是,在一场贸易战中,以农业为主的大清帝国,把以工业为主的大英帝国打得落花流水。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英国的执政者们只有一个感受——这不科学。 这到底科不科学,不取决于英国人的惯性思维,而取决于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在万里之外的远东地区,有一个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文明古国。这句话都被说烂了,但是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巴比伦、古罗马、古印度都在历史的长河里灰飞烟灭,只有中国能存在几千年而不间断?有没有人想过?有没有人想过?有没有人想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难道是因为中国从来都没有受到过威胁吗?外部的威胁?内部的威胁?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受到的威胁,从未间断,中华民族的危机如影随形,万里长城就是证明。 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像中国这样,为了防止外部威胁,两千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的修建一座巨大的防御工程。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万里长城,不是用来供后人旅游的。 明朝中后期,中原大地的主要外部威胁,是北方的两个游牧民族,一个是漠北蒙古人,一个是建州女真人。明朝依靠长城,防御这两个茹毛饮血的马背上的蛮族。 可惜明末内部不稳,民心思乱,女真人趁火打劫。明朝腹背受敌,在农民起义和女真八旗的前后夹击之下,轰然倒塌。 野蛮的女真满清,取代了有文化的明朝,这能说明“先进的文明一定能战胜落后的文明”这句话是假命题吗?恐怕不行。女真人入主中原后,除了头上的辫子和身上的衣服以外,其它的全部汉化。 他们写汉字,习汉文,他们住着汉人的皇宫,他们吃着汉人的美食,他们不再骑马,而是坐着汉人的马车。这一切的一切说明了一件事情,他们在肉体上战胜了汉人,但在思想上,被汉文化同化的相当彻底。 到底是谁战胜了谁?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可怕之处! 本来作为防御对象的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依葫芦画瓢,也搞起了外部防御。蒙古人被他们干服了,现在北方已经没有威胁了,长城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那满清他防御谁呢?陆地上没有了威胁,那咱就搞一搞海防。早在明朝末期,东南沿海就有倭寇作乱,后来还来了个葡萄牙舰队。 满清王朝为了省事,为了不让日本人和洋人来骚扰我们过安宁的日子,搞了个海上长城,这个海上长城实际上叫“闭关锁国”。满清朝廷把沿海港口统统关起大门,你们还想来作乱?扯犊子去吧。 换句话说,满清王朝自入关之后,就将整个中国画了个圈,关起门来过自己世外桃源般的日子。对于外面的世界,他们充耳不闻,一无所知。他们就像潘多拉星球上的纳美族人一样,“阿凡达”们一旦发现他们,灾难的降临只是时间问题。 满清王朝显然没有从明朝的灭亡中得到教训,不管是陆上长城也好,还是海上长城也罢,那是根本防不住坏人的。只有自身足够强大,什么强盗,什么土匪,什么小偷,他们才不敢对你下手。 我们又回到前面的问题,英国的工业品卖不进中国,是因为满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吗?答案是否定的。“闭关锁国”确实是一个原因,但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原因。 其实我们都误会了满清王朝,他们是“闭关锁国”不假,但他们并没有糊涂到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早在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开放海禁,其中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允许对外贸易。因同时期欧洲开始工业革命,西方的工业品开始瞄准中国市场。中国那么多人,这他妈市场得有多大?这他妈能挣多少钱?所以在广州码头,洋船满载洋货穿梭往来不绝。此地逐渐形成了洋货十三行,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广州十三行”。 大清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经过“广州十三行”,销往世界各地。白花花的银子,也从这里流进中国商人的口袋里。 但是在中国做生意你不让**抽大头,你这生意怕是做不下去,所以每年都是成箱成箱的白银从“广州十三行”,一路跋山涉水被送到北京城的皇帝内帑。故而满清历代皇帝,都视“广州十三行”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即使中国的商人只抽到小头,那也足以让他们富甲一方,这就是“广州十三行”的魔力所在。 是满清朝廷不让洋人的工业品进入中国吗?满清朝廷表示,他很冤枉,比窦娥还冤。且不说“广州十三行”是皇帝亲自指定的对外通商口岸,英国、美国的商人可以自由的和中国商人做生意,就是泉州、厦门、舟山、宁波、南京都有世界各地的商人往来不绝。 退一步说,只要能挣到大把大把的银子,中国商人总有办法把它弄进来卖,那也不是他满清朝廷禁的住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全世界都追捧的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卖不出去呢? 在19世纪之前,中华民族是最老实本分的民族,他们的要求不高,家人有饭吃不饿肚子,有衣穿不受冻,就心满意足了。家里常备三大件:有几亩薄田,一头耕牛,一台织布机,就能过日子。这就是传统中国“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他们对外来商品的需求很低。 英国人想尽了各种办法,甚至强迫中国茶商把自己的商品带进中国才跟他们结算茶款,即使这样还是行不通,白花花的银子依然哗啦啦的流入中国。 这种贸易逆差让英国佬心里堵得慌,商人无非就是为了赚钱。现在他清朝的钱赚不到不说,还被他清朝狠狠的赚了一笔,而且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这真是让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佬自尊心受到巨大的挫败感,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但是很快的,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他们发现其它的商品在中国卖不动,但是有一样东西在中国卖得特别畅销,而且利润非常高。这种东西最初是作为药品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它有很好的麻醉效果,能显著减轻患者病痛的折磨,它就是罂粟,俗称“鸦片”。 不用多作解释,鸦片是毒品已经世人皆知,少量吸食可以止痛,大量吸食极易上瘾,一旦上瘾就非常难以戒除。 英国佬自诩为绅士,但是一旦面对钱,什么绅士不绅士的,那就是个屁,绅士能值几毛钱?鸦片才值钱! 英国佬通过印度殖民地的“东印度公司”,将鸦片装入箱子,源源不断的卖入中国。箱子里装满鸦片进入中国的“广州十三行”,倒腾一遍后,再装满银子运回印度。英国佬一改往日在商业上的耻辱,终于可以从中国赚到大把大把的银子了。英国佬每天数着从大清国运来的一箱一箱的银子,乐得鼻涕泡都冒出来了。 话又说回来,既然鸦片都能作为商品卖入大清国,你其它正经商品卖不进去,怪清朝闭关锁国,这说得过去吗?说来说去,还是你的那些破烂工业产品,中国人看不上。 英国佬实打实的赚到了银子,他们就像挖到了一座金矿,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么大的一座金矿,不赶紧加班加点的挖还等什么呢?于是,东印度公司卖到大清国的鸦片年年增加。到最后,满船满船的全是鸦片。 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达到几百万之巨。中国人又将智慧发挥到极致,将鸦片像中餐馆一样开成了馆子,全国上下,大街小巷烟馆林立。男女老少进进出出,躺在烟馆的大床上,举着大烟枪吞云吐雾,个个面容枯槁,如同丧尸一样可怕。 满清权贵根本不会关心百姓过成什么鬼样,你自己犯贱倾家荡产抽鸦片怪不得别人。但是英国佬将大清国的银子堂而皇之的一船船运回英国老家,“广州十三行”上供到皇帝内帑的银子年年见少,这就挠到满清皇族的痛处了。 道光皇帝需要搞清楚,“广州十三行”那帮奸商到底在搞什么鬼?把银子都弄到哪里去了。这边皇宫开销巨大,皇帝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急等银子买米下锅呢!查!赶紧查!不给个说法,就砍他几颗脑袋,银子!银子啊!!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