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大隋武帝传》 第一章新帝登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授天眷命,集庆垂光。 先帝代周建隋,临御二十三载,隆功厚德,泽恰民心。 隋帝泽天法地,混一华戎,风海调宜,天地清宴。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论。因继祖业,谥先帝曰文。 朕在此祈告天地宗庙,即日登基,与民更始,改元大业。” 伴随着司礼监掌印南宫强的声音,大隋的新一代帝王,杨广,正式登基,成为了大隋建朝以来第二位君王。 而此时,他面无表情,心里却在想着“朕奉遗诏,承继大统,万世基业必将由朕亲创!” 百官的祝贺虽然看上去敷衍,可是到底还是有几个真心实意的,因为他们预料之中的场景最终还是要到来。最终登上皇位的,终究还是那个太子爷杨广。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新皇登基。每当有皇帝上任,必然要置换一批官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丞相和中央大将军,这两个职位一个是文武百官之首,协同皇帝处理天下政事,一个是天下统兵之职,掌握全朝兵权,无论哪个皇帝,都会第一时间将这两个职位换成自己的心腹。 果不其然,杨广开口发话了,“念丞相胡榕与大将军拓跋力余年老不易,特赐两位贤臣以闲养。望两位大人常留京中,朕若有不懂之事,还是希望两位大人随时赐教的。” 胡榕和拓跋力余明知这是杨广委婉的逐客令,也只能心中不悦而面不改色地口称“微臣领命,谢陛下圣恩。” 拓跋力余作为中央大将军,征战一生,已经有六十高龄,杨广说他年老不易,可能真的是在体谅他,可是胡榕才不惑之年,正当春秋鼎盛,怎么可能会“年老不易?”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是个台阶,仅此而已,目的就是让他们体面的把自己的位置空出来。否则君臣闹翻了,不管谁输谁赢,终归是有些不好看的。 既然空了两个位置,当然也会有人顶替。杨广目光一转,看着文武百官靠后的几个角落,眼光一亮,朗声道,“魏徵,李孝恭。” “臣在。”“末将在。”一个略显低沉和一个显得雄浑的声音一前一后的响起,百官心知肚明,这两位是在陛下还是太子时就是太子府的属官,名副其实的太子心腹,杨广对他们再放心不过了。 杨广看了看他们,眼光中透露出得意与赞赏,那是对自己的心腹的肯定与赏识,他声音洪亮的说道,“魏徵兢兢业业,刚正不阿,为人宽达无私,擢为丞相。” “是,微臣领命,谢陛下圣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魏徵面无表情,只是屈膝跪下谢恩。 杨广又看了看李孝恭,“李孝恭将军勇猛过人,兵法娴熟,军纪严明,朕属意,擢尔为中央大将军。负责中央军务。” 李孝恭那一刻声音都高昂了几分,“是,末将谢过陛下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任谁都听的出来他语气当中遮掩不住的喜意。 除此之外,陛下还任命了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分别为户部、工部、刑部侍郎,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他们逐渐架空原来的尚书的权利,牢牢把握这几个朝廷的命脉,让他们将皇权牢牢的守护好。除此之外,高士廉被任命为大兴知府,而尉迟恭被任命为大兴总兵。 大家都在嘀咕,为什么原太子府的属官只有李靖和项羽没有被起用? 文武百官的嘀咕和退朝之后的私下议论并没有让杨广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退朝之后,他兴致勃勃地换了便装,带上李靖和项羽,还有贴身的太监南宫强,以及从小陪自己一起长大的侍女虞姬,几个人浩浩荡荡的出了城门,微服私访起来。 以前他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尤其喜欢微服私访,先帝屡劝不止,索性由着他去。 百官都不明白杨广身为太子怎么这么喜欢访问民间疾苦是为何,可是杨广自己却心知肚明,这是他排遣心中孤寂的一种方式。 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是个现代人,只是因为停电,穿越到了这个游戏中的世界而已。可是这种明显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的话语又不能向别人说起,索性憋在心中。时间长了容易憋出病,所以杨广只好时时地找乐子,打发心中的孤寂。 这个游戏叫做《皇帝成长计划2h5》,一款还不错的单机游戏,本来是他排遣时间的休闲之作,却不想一梦醒来,他就成为了这个世界中的皇帝。而且,还是他选择的历史模式下的杨广。 游戏的基本操作点,就是数值与卡牌,杨广选择的卡牌是历史人物隋炀帝,所以穿越而来之后,他就成了杨广,杨广选择的臣子卡牌是凌烟阁内层,所以有了李靖他们,选择的妃子卡牌是霸王别姬,所以才有了项羽。 身为穿越人物,以及因为游戏的特点是数值,杨广能清楚的看到每个人物的数值,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丞相和中央将军,就是因为野心都大于80,所以才被他替换了。这个游戏里的原始数值上限是一百,而强化后的数值上限则是120,丞相和中央将军的野心值超过了50这个安全临界阀值,所以被杨广毫不犹豫地替换掉了。 不过,因为这个游戏是架空世界的,所以人物关系也会明显有些打乱,就比如魏徵和李孝恭,本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肱股之臣,因为游戏的设置,此刻却成了杨广的心腹,甚至还包括了不存在隋唐的人物项羽,此时也是一个杨广颇为信任的臣子。而历史上本该成为杨广的心腹的宇文述、虞世基等人,此刻却不知道在哪个角落等待着杨广去发现。 除此之外,人物的岁数也明显对不上。杨广此时登基,年龄也才十六岁而已。 当然,这不妨碍杨广好好的在这个世界里生活,他了解这个游戏的运行机制,所以当然会趋利避害,享受一番成就帝王伟业的乐趣。 杨广看着大街上的一片行人稀疏的景象,有些意兴阑珊,对着一旁的几个人问道,“你们说,大兴到底有多繁华?” 剩下的三男一女面面相觑,谁都没有先开这个口,他们不了解杨广的心思。 杨广自问自答,“大兴,我大隋的帝都,城楼数十丈,占地近千里,可是也只不过是一个只有六十万人口的大城市,远远配不上一个帝都应有的繁华。你们看这大街上,行人只有那么几个,就应该可以看的出来了。” 几个人顺着杨广指着的方向看去,正好看到一个小偷偷了路边商贩的钱袋,这点就连杨广自己都有些意想不到。 没有等到杨广发作,项羽已经一马当先冲了过去,同时大喝一声,“小贼哪里跑!”声若奔雷,骇人心神。 项羽算是这个游戏里的武力值天花板,一般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他的武力值100已经属于高不可攀的了。拥有此等惊人的武力值,对付一个小偷,自然是不在话下。 当然,他也是有心在自己的意中人虞姬姑娘炫耀自己的武勇。 小偷头也不回地拔腿就跑,只是他瘦胳膊瘦腿的,哪里是武功盖世的项羽的对手,很快就被抓了回来。商贩得回了丢失的物品之后,当即感谢了杨广。杨广看着他远去,随后才转过身来,看着面前的小偷。几个人围在一起,项羽请示道,“公子,要怎么处理这个人?送他去官府吗?” 杨广审视着他,衣衫褴褛,瘦的皮包骨头,显然是已经没有工作,只能靠着偷东西维持生计了。想必要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去偷窃别人的东西吧。 杨广起了恻隐之心,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几两碎银子,在众人疑惑不解的目光中,亲自递到了小偷的手上,“拿去买几件衣服,买一些吃的,以后不要再偷东西了,踏踏实实地找个营生养活自己。实在找不到营生,可以去大将军府,说是杨公子引荐的。”随后,也不等小偷变态,便头也不回的带着几个人离去了。 小偷的眼睛里涌起了泪光,冲着逐渐远去的四个人的背影使劲磕头。 项羽有些疑惑的问道,“公子,那不过是一个鸡鸣狗盗之徒,您身份尊贵,何必要管他的营生呢?让他自生自灭不行吗?” 李靖在一旁耐心地劝解道,“项兄弟,公子这也是在思考民生。不单单是那个小偷。他想尽可能的管所有人的营生。” 杨广听到这里点了点头,“是啊,先帝征北齐,灭南陈,定四海,虽然扩大了我大隋的疆域,可是毕竟打仗还是要人的。大兴身为龙兴之地,尚且只有六十万人口,其他州府呢?岂不是更加疲弊困苦?百姓,是需要有饭吃的。” 虞姬听到这里眼神中充满了崇拜的目光,不愧是皇上,时时刻刻都在心记天下。 杨广说到这里却是有些感慨,选择了杨广的卡牌之后,最明显的一点弊端就是民心值太低了。 大隋天下十五州,每个州的民心都是四十点,远远低于安全阀值六十殿,杨广还需要想办法提升民心。 这当然不是说说而已,他心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想法。 美利坚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爆发过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的工人失业下岗,无以度日,而新上任的总统罗斯福却能在大量失业工人的浪潮中过得安然,丝毫没有受到大量失业工人会带来的治安问题的困扰。 至于原因嘛,很简单,因为罗斯福总统实行了一个很简单有效的政策,以工代赈,给这些失业的工人派发一些修筑工作的任务,官方为他们提供伙食,用就业机会取代资金赈灾的方式。 大隋现在并没有经济危机,不过例子都是活学活用的,大隋此时的情况,其实用以工代赈的方针也没什么不妥。 此时的大隋刚刚经历过了灭亡南陈,统一中原王朝的大事,再加上之前征伐北齐,连年的混战之后,导致的是民生凋敝人口锐减,民间对于大隋的怨念也是颇为深厚,随时都有可能被最后一根骆驼草压垮,然后集中爆发,变成大规模的农民军起义。现在虽然天下平静,其实已经有了危险。 不过,农民有一点很好,知足长乐,小富即安,只要能活下去,就绝不会造反。 杨广看到小偷的那一刻,就有了些恍然,就连大兴这样的天子脚下都会有人因为失业的困苦而忍不住去偷东西,那么其他的州府呢?岂不是更加凄惨? 杨广心中打定了主意,回去之后就下令,全国各地统一开始修建骑兵营、铁匠铺、皮革坊和神机所。就连修建这些军事建筑的借口他都想好了,就是居安思危,忘战必亡。 不过,今天主要还是出来逛街的,杨广说完了自己心中的感慨之后,对几个人笑着道,“扯远了,咱们走了这么久,大家应该都饿了,咱们去***用饭吧。” ***,十年前突然出现在大兴的一座酒楼,远近闻名,因为后台够硬,菜色够香,所以始终在大兴存在。 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是当年只有六岁的杨广建立的情报网的收集点之一。这里不只是要收集四面八方异域各国的情报,还要负责笼络人才,向太子府输送人才。原太子府属官房玄龄等人都是在这里被发现的。 ***之所以能够在京城中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它的背后站着太子爷。试问天底下,除了皇上,谁还能硬的过太子? 不过,***里用饭还在其次,主要目的还是用来招揽人才的。 所以李靖他们一听要去***,就知道陛下真实目的是想干什么了。 项羽和李靖在朝堂上没有被重用,是因为他们还在利用大隋的商队收集着周边小国的情报和攻略,待到这些工作完成时,就是他们受重用之时。 而他们到了那时,就不能陪伴在陛下身边了,所以陛下需要一个武艺高强的贴身的保镖。而***的老板包打听,能很好的完成这个任务。 第三章皇帝的野望 虽然他刚刚登基不久,可是这朝廷的事,大大小小的,还是需要他来决定最终的意见,魏徵他们只是把一些未解决的大事拿出来集中探讨,具体怎么做,还是需要杨广下定论。 不得不说,当皇帝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有多少福利,就要尽多少义务。只能说皇帝成长计划2的游戏系统对他这种政治小白真的友好,他不用费尽心思去培养人才出台政策维持派系平衡,只要有名臣,确保他们的忠诚,这就足够了。后宫之中的事,他也不用去操心太多。因为后宫完全不会影响到他的前朝。 只是关于前朝的事,他还是需要有一些处理,比如,清理一些旧臣子,给朝廷注入一些新鲜血液的同时,还要铲除旧的臣子,以及背后的旧门阀。 前朝先帝留下的旧臣子当中,德不配位的比比皆是,胡榕和拓跋力余仅仅是其中最活跃、影响力最大的两个人罢了,不能一开始就打击他们,否则他们狗急跳墙,还是让人招架不住的。虽然京城有十二万将士,可是那些将士的战斗力和训练度,杨广心知肚明,不对他们做太大期望,所以只是先剪除这两个人的羽翼再说。 温水煮青蛙,才能确保不打草惊蛇。 这时,略微显得有些清瘦的魏徵走到了养心殿的门口,让南宫强通传了一声。 随后,魏徵进入了养心殿,“参见陛下。” 杨广随意的挥了挥手,“免礼吧,让你做的事如何了。” 当了皇上是要干活的,不然群臣可不答应,天下的百姓也不会答应。 魏徵拿出了一份奏折,递给了杨广,杨广看了一眼之后,有些担忧,也有些欣慰。担忧的是天下的状况很差,欣慰的是自己有魏徵这么个给力的丞相,以及其他名臣。 奏折上是各地地实际情况以及应该颁布的政策。 不出所料,各地的民心值低的离谱,只有四十点,因为新皇登基免天下赋税,这才有了两点的涨幅,想要到六十点的安全值,还是差了太远。 杨广看着魏徵,试探地询问道,“丞相,朕想于下个月朝会上,颁布政策考工记,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这个游戏中不止有帝卡臣卡妃卡,还有一些固定的策卡,有对应的技能和效果,帮助游戏的进行。不过,因为杨广穿越到了游戏世界当中,所以就成了颁布国策。 魏徵听到杨广的询问沉吟了一下,在心中权衡着利弊。 大隋刚刚平定不久,因为连年战乱,各地民心都只有四十点,因为杨广新皇登基与民更始,才勉为其难的涨了两点。考工计,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国家的造物水平,每当完成一个建筑物,还可以提升民心,确实是一个长远之计,而且有利无弊,可行。 魏徵连忙拱手,“陛下,臣以为,可行。”言简意赅。 杨广面露笑容,“好,既然如此,下个月朝会时,我会颁布国策考工计,还有,到时候你要负责帮我弹劾几个人。” 原以为魏徵会顺从自己的心意,岂料魏徵刚正不阿,严词拒绝。 杨广无奈,想到魏徵既不是自己的近臣,个性上也不是很奸臣,只好让他退下了。 果然只有狗腿子才会帮助昏君去构陷别人吧,杨广无奈的摇了摇头。 好在,对周边国家的情报正在源源不断地收集着,这让他对自己的规划还是充满信心的。 他的计划,就是尽快的平定整个地图上所有的敌国,然后名正言顺的做一个昏君。 因为,做了昏君之后,就有无数的美人等着他了。杨广的历史技能有个千古一帝,只要巡游,就有概率获得历史上的名妃,这让大猪蹄子杨广怎么能不心动呢? 杨广盘算着自己的计划。以工代赈中,工匠这些是前期必不可少的,毕竟是要完成觉醒任务的。至于任务吗,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他要灭亡高句丽和吐谷浑,还要修建一大堆建筑。 灭亡他国需要强有力的军事实力,军事实力需要一定的装备,而打造装备,需要的也是建筑,所以,工匠,在他的前期,就是必不可少的资源了。 当然,要是能掳掠人口开发别的地盘就更好了。 游戏里的任务除了灭掉两个敌对的国家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铲除李渊。 虽然是在游戏之中,可是真实历史上夺取了杨广江山的李渊也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因为宗亲不能身居要职,所以李渊并没有出现在官职列表中。他只在亲戚列表中有所出现。 虽然李渊并不是身居要职,但是杨广还是对李渊打起十二分精神提防,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他现在所身处的游戏里,李渊都会叛变,试图夺取他的大隋,这让杨广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更何况游戏里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搞定李渊的叛乱,所以杨广对于这个随时可能爆发的软钉子还是十分警惕的。 只是,捉奸要捉双,拿贼要拿赃,他对李渊再怎么膈应,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表现出来,只要李渊这个亲戚没有表现出错处,他就不能对李家做什么。 还好李渊需要十四年的功夫才会叛乱。 所以杨广一开始并没有把重心全部盯在李渊身上,他的目光,一开始盯着的还是开疆拓土。 虽然是要开疆拓土,不过按照杨广的计划,他一开始并不打算动用全国征兵,而是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现在大隋整体还是不太稳定的,要是全国征兵,容易适得其反。 杨广不久前才作为一个新帝登基,可是天牢里的一些死刑犯,他并没有释放。这些死刑犯中,除了少数像前朝皇室这种罪大恶极死不悔改极为顽固的强硬分子,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希望活着的。而杨广考虑到利用他们,给他们一次活命的机会。他打算将这些刑徒并入军中,让他们在战场上听天由命。 杨广盘算过了,凭借着天牢里的囚徒,京城内的守军,再加上各地勤王得来的精兵猛将,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近百万的大军。游戏里的数据十分夸张,动辄就是百万大军。而这近百万的大军,足够他横扫周围的一些小国了,比如南边的南诏、南越、安南,东边的琉球和东瀛。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何况这些还不是蚊子腿。西南的天竺,西边的吐谷浑,因为地形限制和国力制约,恐怕要等大隋发展起来才能图谋了。 杨广盘算了一阵之后,天色不早了,于是就喊上了虞姬和东马贤一,打算四处走走。 东马贤一一家已经搬到了宫中居住,由内务府安排了工作和住处。而虞姬,目前位份上来说,还只是储秀宫的一个小宫女。 “东马啊,你这武功这么高,是怎么练出来的?”杨广很好奇的问道。 按照游戏世界里的设定,每十点武力划分为一个品阶,分为一到九品,像李靖这种武力值91的,开头数字是9,属于九品高手,项羽这种武力值满百的,是介于凡人和宗师之间的分水岭,武力值一百点到一百一十点之间的,称之为武学宗师,而武力值一百一十之上的,只能称之为武学圣人了。 诺大的中原之地都找不到几个武学圣人,东马贤一一个东瀛人竟然是,这让杨广十分的好奇。 东马贤一谦虚的一笑,“卑职自幼就是骨骼惊奇的练武奇才,在东瀛之时,也曾得到过名师指点,只是东瀛天皇信任小人和奸臣,导致东瀛国内混乱纷争,家师被迫自尽,卑职家中也是受尽了迫害,卑职逃难到了大隋。到了大隋之后,因为大隋开放的大国心态,卑职得以和各个高人互相讨教交流,并且有幸参与过华山论剑,不断的完善了自己的武学,才能有今日的成就。” 短短数言之中,道出了他的成功原因,有天赋,肯努力,有奇遇,被包容,可以说,这就是东马贤一成为武学圣人的原因了。只是他说到自己的曾经是只是寥寥数语带过,可是当时悲伤的心境还是感染到了一旁的杨广和虞姬,让他们也有些莫名的愁绪。武学圣人,恐怖如斯,不知不觉间就能让天地同悲。 杨广略带试探的问道,“东马,我要是攻打东瀛的话……” 东马贤一沉吟了一下,“卑职离开东瀛已经有十数年了,现在的东瀛,应该已经很是颓败了,难以抵挡大隋的攻势。而且卑职一个人,也打不过百万大军。更何况卑职现在是陛下的贴身侍卫,卑职的职责,只有一个,就是护卫陛下的安全。”略微犹豫了一下,“不过,卑职还是希望,陛下到时候能够少造杀孽,大隋国力强盛,攻打东瀛应该是毫不费力的,卑职也恳请陛下不要纵兵掳掠。” 杨广笑了笑,“这个好说,朕答应你。” 东马贤一连忙道,“谢陛下。” 杨广随后负着手看天空,挺拔的身躯看的虞姬有些痴了,“朕其实,想要让大隋的军队,哪怕不需要掳掠,也可以保证物资充足。他们应该军纪严明,阵容齐整,绝不会从百姓手里拿一针一线,在天灾之时,第一时间就奔赴现场去救灾救急,搭救百姓,他们和百姓如同鱼水一样密不可分,这才是朕想要的大隋的军队。” 杨广的语气平平淡淡的,可是他的话语里却充满着无穷的慷慨激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艰难,朕现在只能一步一步的来。” 杨广却是有这个想法。 试问哪个穿越者不想要子弟兵?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枪杆子里出政权,培养出了子弟兵,那就是一举两得,既能拉近和百姓的关系,又能确保军队的战斗力。 只是现在的他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杨广目前在大隋的策略是,劝课农桑,鼓励生育,均田免赋,广修公路。 这一切围绕着的核心都是经济发展。劝耕劝种,为生育多的家庭有优惠,清查人口户籍,并且修通各种地方连接的工具。 古代经济最核心的,勿用多言,那就是人口,人多好种地,地多好产粮,粮多好卖钱,好养活人口,就是这么个关系。修路则是单纯的因为要想富先修路。身为穿越之人杨广对于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可是相当重视的,而且杨广对于商业建设也是颇为在意的。 大隋接下来的目标是对外扩张,转移内部矛盾,再通过商业的发展,刺激消费,带动内需,支持下一次的扩张,如此循环。 商业建设必不可少的就是交通便利,尤其是古代环境中,交通更是商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毕竟商品的流通需要便捷的交通,要是一条路得坑坑洼洼的走上半天,在路上耽误许久,到了其他地方时的成本还高于商人自己卖货得来的利润,那还怎么去外地做生意? 从先帝时期,大隋就在试图削弱门阀世族,而到了杨广这一世,更是在延续这个基本方针。 门阀世族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势力庞大,动辄就影响着政权的更迭和天下的安危,此时虽然天下初定,可是门阀世族还是像一颗定时**一样,随时可能爆发。 先帝征兵时的强行清点户籍,到了杨广时期的均田免赋按人头收税,都是为了对付门阀世族,只是杨广稍微不那么激进。同时他还双管齐下,大力鼓舞扶持商业发展,希望以商人的活跃冲击传统的门阀贵族地位,另一边他还在科举上大力提拔非世族的人才,尤其是贫寒出身的子弟,形成新贵和门阀强强对峙的局面。 门阀世族垄断特权剥削百姓,天下苦之久矣。打破门阀,正在其时。杨广向外扩张,逼迫门阀出血出力,对内鼓励商业发展,提拔寒门士子,对门阀阶级形成冲击,压榨门阀世族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在逼迫门阀世家造反,只要门阀造反,杨广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对付这些广大人民身上的蛀虫。 这就是杨广身为一个皇帝的野望,他要打破门阀贵族的垄断,缔造一个尽可能人人平等的新世界。 第四章党争之祸 知易行难,任何一件事,说起来都是容易的很,做起来却是无比艰难,杨广没有对两个人解释自己的野望,他知道,沉重的任务自己一个人背负就好了。 随即又笑了笑,“说那么多其实也没什么用,关键还是看怎么做。” 杨广又开始慢慢的走着,同时还问道,“东马,锦衣卫的所有人员供你调用,朕现在想给你个任务,不知道你有没有信心?” 东马贤一立刻抱拳,“陛下愿意信任卑职,卑职必然全力以赴。” 他倒是听聪明,没有说自己有没有信心一定能完成。 杨广呵呵一笑,没有在意他这个小心思,还是在头前走着,说出了自己的任务,“胡榕和拓跋力余两人,分别是文武两派门阀世族的头领,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朕希望你派人收集这两党之间的龌龊的证据,先不管真假,多多益善,能收集多少就收集多少,总之就是要尽可能的抓他们的把柄。朕这里也会发力,问责这两党之间的一部分人,造成他们的猜疑,让他们狗咬狗。” 党派之争历来是朝廷大患,唐朝牛李党争,东汉党锢之祸,宋朝的守旧派与改革派之争,以及南宋朝廷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之争,无不是大大的牵制了朝廷的精力,严重的制约了朝廷的经济发展, 甚至对于国力都有着极大的削弱。牛李党争之后的安史之乱,东汉党争之后的黄巾起义,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胡榕和拓跋力余两人倒是都被迫下岗了,可是两个人所在的党派之间的竞争却完全没有停止,杨广刚登基没多久,弹劾对方官员之间的奏章已经如同雪花一般的飞到了杨广的御书房,弹劾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而这两人弹劾的方向,无非是为了更好的削弱对方的实力,而无论哪一方的实力有所下降,都不是杨广乐意见到的画面。 拓跋力余代表的是典型的门阀贵族,因循守旧,拒绝一切中下层阶级的晋升,强烈的反对任何一个寒门的出现,当初太子府属官里有魏徵等人的时候,拓跋力余就是大有微词,现在他已经不在其位了,却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批评着杨广的用人政策,对杨广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舆论不利影响。这点让杨广大为光火。 可是杨广也知道暂时不能对拓跋力余有所作为,且不说他是旧阀的代表人物和主力成员,他在军中也是素有威望,一个弄不好,京城的驻军哗变也是极有可能的。 胡榕相比于拓跋力余来说,态度稍微开放那么一些,他倒是不拒绝新贵的出现,甚至还主动地接纳新贵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子。不过也只是到此为止,对于寒门,胡榕的态度甚至比拓跋力余还要恶劣,就差把不共戴天这几个大字给写在脸上了。而且他吸纳新贵也是包藏祸心,无非是将这些新贵转化成新的门阀,同时剔除掉一些弱势的旧阀,维持世族阶级的平衡生态,仅此而已,说到底,他和拓跋力余虽然是党争,可是根本利益还是为了门阀世族。 两人的争斗重点就在于大隋的文武之道。拓跋力余等人军中宿将,掌握着大隋的兵权和军事方面的话语权,他最大的希望,当然是开疆拓土,获得更多的土地,将门阀的利益进一步的对外扩大。而开疆拓土,自然就需要对外发动战争。至于胡榕一派,则是在官场上拥有着极大的话语权,甚至有时候能够左右朝廷的风向,利用舆论等优势压制拓跋力余一脉武官。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需要武官维护治安,负责镇压贫下中农阶级。相应的,拓跋力余等人也需要胡榕一脉掌控着文化的话语权,阻断寒门士子向上晋升的道路。两者又是密不可分。 这当然不是杨广所希望看到的。无论如何,门阀世族的存在,都是一道沉重的压迫,随时有可能激起百姓的反抗。 杨广对于御书房里的弹劾奏章心知肚明,可是他也只能挑几个不重要的官员进行处理,一方面对两方各打五十大板,告诉他们不要闹的太过了,另一方面则是温水煮青蛙的开始,慢慢的削减这两方人马的势力,从外围一层层的剥掉这两派的防御力量,以便于到时候一网打尽。 杨广登基之后有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京城开办书院,广纳天下寒门士子在此学习,讲经教学,授课授业,并且将先帝开创的科举制度由原来的三年一次大规模缩减,变成了一个月一次,从京城书院里的人才进行择优选拔。 这也是拓跋力余相当批判的一点。他认为天下的人才皆出于门阀,一帮泥腿子能有什么大作为。而胡榕虽然没有表明他的态度,可是他的行动,对于京城书院也是敬而远之,没有任何瓜葛,显然也是在抵触这个书院。 拓跋力余的嚣张态度让杨广十分不爽,他在心中给拓跋力余判了死刑,至于什么时候执行,那要看什么时候时机成熟。 不知不觉间杨广一行人走到了宫外,杨广想了想,还是去视察一下一些地方吧。 杨广去的是御马监,御马监里面对上负责给皇室成员以及官员甄选良马,保障出行,对下则是负责军营的马匹供给。 先帝在位时,杨广曾经听说过西域进贡来的一批千里马,因为外形或许丑陋,导致无人问津。 杨广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之下,前往一观。 的确普通传言,那批马丑的很,通体黄毛不均匀分布,长着一张黑嘴,牙口巨大,体态也是较为丑陋。可是在博览群书的李靖的陪伴下,他确认,那些马,的确是万中无一的千里马。 寻常人能够得到一匹千里马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异域来的商人竟然能够搞到一批,的确是让人惊叹。不过据那个西域商人说,他以后也不养这种马了,养起来费时费力不说,养出来之后,在西域无人识货,好不容易到了以开放著称的中原,也是无人问津,要不是遇到杨广,他差点破产,以后他再也不养这种马了。 杨广立即就买下了这批名叫黄毛騧的马,带回了御马监,让他们负责大规模的培养。 黄毛騧的性能实在是超出了寻常的千里马太多了。此马承重能力惊人,而且在承受了巨大的重量之后依然具有强大的耐力,可以进行长途跋涉,这也让杨广对于大隋的强军计划有了一个设想。 古代战争最为强大的兵种毫无疑问就是重骑兵,那些带着厚厚的披甲的骑兵依靠高速的冲撞和阵型的配合,无情的收割着敌人的生命,这种场景让杨广时刻魂牵梦绕。在古代,重骑兵就相当于是陆上坦克,绝对的巨无霸。 这还是人披甲的情况下,重骑兵就已经拥有了相当强大的杀伤力,性价比也是远超其他兵种。 如果,再让马匹也披上甲胄呢?马匹披上甲胄之后,大大的增强马匹的战斗寿命和防护能力,极大程度上减少马匹的损伤,而且重量上更加的让人感觉到窒息和压迫,可以说,给马匹也披上了甲胄之后,重骑兵就更是如虎添翼了。 大隋以前不乏有朝代这么做,这种全副武装的重骑兵被称为具装骑兵,意为全副装备的铁骑,杀伤力超乎常人的想象。可是到后来,逐渐就被其他的兵种取代了。 原因无他,这种具装骑兵培养出来成本太过于高昂了。 马也是一种生物,它的载重能力具备一定的上限,驮着全副武装的人,已经是极大的负担了,这也是历朝历代都将重骑兵作为冲锋武器的原因,因为很简单,重骑兵如果进行长途跋涉,这些马累都累死了。如果要给这些马也加上重甲,可以说这种负重更是惊心动魄,寻常马匹的寿命会因为超额的负重而大大缩减。 而且,长期进行负重作战的马匹,草料成本也必然是大大超出其他马匹的。马匹更迭太快,草料成本太大,后续难以支持,这让曾经风靡一时的具装骑兵逐渐的销声匿迹。 这还仅仅是从马匹的培养成本进行考虑。 再从装甲和人员素质方面进行考虑。重骑兵,顾名思义,披的是重甲,比起寻常轻甲,防御力更为强大,可是重量也是更重的。寻常甲胄的打造维护和保养,已经不是一户人家能够负担的起的,重甲的打造维护和保养,花销更大。这还只是人的甲,算上马甲,开销就更是惊人了。 人员素质的话,这些作战人员,必然是精壮之士。寻常人负担不起重甲在身,更何况还要持枪作战,臂力的强大也必须是要常人难及的。除此之外,他们的脚力也必须够强大,最起码,能够驾驭他们胯下所骑的那些马。 可以说,种种制约因素让风靡一时的具装骑兵销声匿迹,可是杨广看到了黄毛騧之后,却又是想到了把这种陆上坦克进行复刻,让它重出江湖,震撼世人。 黄毛騧可以说天生就是为了具装骑兵部队而出现的,它强大的负重能力,优秀的续航能力,可以说,让具装骑兵的出现有了一个基本的前提。 杨广来到御马监,看着这些自己买下的黄毛騧,已经产出了一批批的后代,在御马监人员的培养下进行着负重训练,他笑而不语。 估计着,再有个两三年,他就可以大规模的培养出黄毛騧了。 现在大隋的铁匠铺也在大规模的建造,大规模的进行重甲和长枪的锻造估计也不是问题。至于兵员的话,现在无业游民也很多,不担心兵员不够。而且杨广现在鼓励生育,人口也是源源不断的在发展的。给他三五年,他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打造出一批又一批的具装骑兵,到了那时,横扫天下,不在话下。 想到这里的杨广心情不错的离开了御马监。回到自己的养心殿,揩着虞姬的油,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午膳。在虞姬的伺候下用完了午膳之后,这才闲下心来看那些放在桌子上的奏章。 “混账!”看了一阵之后,杨广一上午的好心情被破坏的一干二净,他愤怒的一拍桌子,把南宫强和虞姬吓得不轻,连忙跪在地上,不停的请罪。 杨广挥了挥手,让他们把桌子上吃完的午膳收拾了出去,自己一个人静静。 拓跋力余是越来越胆大包天了,明目张胆的把弹劾李靖的奏章给送到了养心殿,名字都不带遮掩一下的,也不需要别人代劳,直接就把拓跋力余的名字写上,赤条条的挑衅杨广的威严。 李靖是韩擒虎的外甥,可以说,李靖博览群书,文武全才,通晓各种奇技淫巧,那也是韩擒虎一手培养出来的。李靖在朝中,一定程度上是代表着韩擒虎的。 只不过这让拓跋力余看不顺眼。韩擒虎运筹帷幄,颇有大将之风,当年征讨南陈之战,最高统帅就是杨广和韩擒虎,两人配合默契,短短数月之内就平定了南陈。 不过随后拓跋力余就弹劾了韩擒虎,理由是进谗言于太子,有失臣子的德行。先帝明知道这是拓跋力余故意找茬,捏造出来的莫须有的罪名,可是为了平息门阀的怨念,只能将韩擒虎免职,将太子杨广也给禁足了半年。 任用韩擒虎和杨广征讨南陈是先帝一次削弱门阀的尝试,韩擒虎出身贫寒,杨广又是大量任用新贵和寒门,这让先帝看到了希望。只是这随之而来的反扑让先帝也为之忌惮,不得己,只能作出了妥协。直到先帝病逝,他也没能彻底的削弱门阀的势力,不过好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留待杨广来处理门阀的隐患。 杨广生过气之后,还是静下心来好好想了想,拓跋力余敢于这么明目张胆,肯定还是注意到了李靖等新贵和寒门的影响的,他不想坐以待毙,任由杨广施为,所以先下手为强,逼杨广表态,让他出面安抚门阀,同时必须削弱寒门新贵的影响,达成政治生态的平衡。 看来,有必要对当前的事态进行表态了。杨广深呼吸,将南宫强和虞姬又叫了进来。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