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三国蒋干》 人物表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汉丞相。 蒋干(181~269),字子翼,九江人,幕宾。 蔡瑁(?~208),字德珪,襄阳蔡州人,水军都督。 宋祥(?~220),字立果,巴郡临江人,蒋干的随从。 翻**,宋祥的同党。 蔡中,荆州襄阳人,水军副将 于禁(?~221),字文则,泰山巨平人,水军都督。 程昱(141~220),字仲德,东郡东阿人,谋士。 孙权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城人,大都督。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川人,赞军校尉。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吴候。 甘宁(?~220),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先锋官。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粮官。 阚泽(?~243),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人,参谋。 徐盛,字文向,琅邪莒县人,帐前护军校尉 刘备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军师。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豫州牧。 先礼后兵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丞相曹操,东征西讨,平定北方;乘胜率八十三万大军,水陆并进,船骑双行,顺江而下,直取东吴,欲一鼓作气收服江南。兵至赤壁,与逆水迎来的东吴六万精兵相遇。两军隔江对峙,伺机而战。 全军上下正忙于安营扎寨,有一人却葛巾布袍在长江岸边上闲庭信步,望着滚滚长江之水,有感而赋咏着: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 此人姓蒋,名干,字子翼,九江人;家贫好学,与人佣工,尝借人书来看,看过一遍,更不遗忘;口才辨给,少有胆气;现为曹操帐下幕宾。他正在江边豪情赋怀,人报丞相唤其入帐议事。 百万雄师,横扫荆襄,正欲宜将剩勇过江荡平东吴,却被东吴大军截拦在赤壁,是可忍,熟不可忍。一安顿下来,曹操就急召文官武将商议如何渡江作战,一举歼灭吴军。 “先礼后兵。”蒋干建言道:“丞相可写书于周瑜,我亲往江东送去,劝令投降。周瑜若不从,再厮杀未迟。” 曹操从其言,传檄三军,且执兵不动;写书交与蒋干以达周瑜。 蒋干拜别曹操,带着随从宋祥来到江边上了一只小船,由两个船夫划着,径到周瑜寨中。 东吴统兵大都督姓周,名瑜,字公瑾,他正在帐中议事,忽报曹操遣使送书来。周瑜唤入。 蒋干引宋祥,昂然而入,呈上曹操的书信。 周瑜接过一看,信封上面赫然写着:“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周瑜怒不可遏,即不开也不拆,就将信封连同里面的书信撕了,掷于地上,破口大骂“曹贼”,恨声不绝,喝斩来使。赞军校尉鲁肃鲁子敬急忙阻拦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周瑜不听鲁肃的劝阻,大声喝道:“斩使以示军威!” 武士正拥蒋干、宋祥出,迎面进来一个人,急忙喝住乞求道:“子翼与我自幼同窗读书,交契甚厚。望大都督看我薄面,留下他俩性命。” 周瑜一看,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现在是孙刘两家联合抗曹,诸葛亮只身一人在吴军中协助助周瑜共同破曹。 周瑜发怒要斩蒋干和宋祥,鲁肃等皆是他部下,可以不听他们的谏言,但诸葛亮是他留在军中的军师,是客人,这点薄面还是不能不给的。 诸葛亮亲自把老同学蒋干送上船。临上船前,蒋干对诸葛亮说道:“周瑜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兄独自一人在此,命悬一线,随时都有可能被周瑜所害。”他指着宋祥继续对诸葛亮说道:“我这个随从宋祥,跟随我多年,忠心耿耿,武艺高强。让他留在兄身旁,也好有个贴身护卫。” 诸葛亮拜谢道:“多谢子翼厚意!” 蒋干恭谦道:“我们主仆二人的性命就是兄救下的,我们理当回报。” 蒋干临上船前偷偷向宋祥使了一个眼色,宋祥心领会神悄无声息点了点头。蒋干方只身一人上了船,飞一般驶过长江,回见曹操。 曹操一听周瑜撕书骂贼,大怒,即刻令荆州降将蔡瑁率部为先锋,曹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气势汹汹向江东杀来。 周瑜也随令大军鸣鼓呐喊迎出了水寨,两军就在江中截住厮杀。好一场厮杀,从巳时直厮杀到未时,双方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最后是荆军抵敌不住,回船败走。周瑜也恐寡不敌众,下令鸣金收住船只回兵。 首战大败,曹操怒气冲天。登入旱寨,责备蔡瑁道:“我在后面观战,东吴兵少,反为所败,皆是你们荆军不用心所至。” 蔡瑁悚惧唯唯,不敢辩解一句。 蒋干出班奏道:“荆军是新降之兵,尚多怀疑未服,故尔致败。丞相可拨一部分青、徐精兵交付与蔡瑁将军训练,每日教习精熟水战,日后再战可用之。” 曹操从其言,令蔡瑁为水军都督,拨青、徐之兵让其操练。蔡瑁领命,自去训练水军。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军在外,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 细作探知,报过江东。周瑜心中疑义,欲亲往对岸探看,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曹军水寨边,周瑜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周瑜暗窥曹军水寨,心中暗暗折服,思想道:“蔡瑁久居江东,谙习水战。若要破曹,必须先除掉此人!” 早有哨兵飞报曹操。曹操急命纵船擒捉周瑜。周瑜见曹军水寨中旗号动,急教收起矴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东南岸如飞而去。比及曹船驶出水寨,周瑜的楼船已离了十多里远,追之不及。 周瑜回到帐中,坐在那儿眼望着帐门外面,正在苦思冥想如何设计除去蔡瑁,诸葛亮摇着一把羽毛扇笑呵呵走入大寨。周瑜一见诸葛亮,眉头一展,计上心来。他赶紧下帐把诸葛亮迎入帐内,置酒相待,乞退左右问道:“我闻蒋干离开时把他的随从宋祥留给先生做贴身护卫了?” “是的。”诸葛亮平静地承认道:“我救了他主仆二人性命,他们便以此回报与我。” “难道先生就不怀疑蒋干有诈吗?” “两军对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兵者诡道也’。关键是我们怎么要诡上加诡。” “先生高明。我现在就有一事要‘诡上加诡’,请先生助我。”说着,周瑜就与诸葛亮附耳低语起来。 反间计 再说这个宋祥,字立果,巴郡临江人;颇通书史,有气力,好游侠;尝招合亡命,纵横于江湖之中;腰悬铜铃,人听铃声,尽皆避之。又尝以西川锦作帆幔,时人皆称为锦帆贼。后在西山小庵中结识了蒋干,受其教育,后悔前非,改行从善,成了蒋干的随从。今奉蒋干之命留在江东做诸葛亮的贴身护卫,其实他已经心领神会,这是让他做卧底,监视诸葛亮的一举一动,一有动静就要向蒋干报告。于是宋祥又联络了几个旧党,或潜伏在西山小庵里,或混入吴军中,帮他行间谍之事。 江边并排停泊着两条小船,诸葛亮独自一人居住在一条小船上,宋祥和诸葛亮的童仆合睡在另一条小船内。诸葛亮每天摇着羽毛扇东游西逛,无所事事,宋祥也没监视出个什么名堂来,心中甚急,担心再这样下去,都无法向蒋干交待了。这天半夜里,宋祥和童仆正抵足睡觉,忽听诸葛亮船上有人轻声呼唤:“军师!军师!” “谁?”诸葛亮梦中被唤醒。 “我是蔡都督派来的……” “低声!”诸葛亮急忙止住那人,钻出船舱,轻轻敲了敲宋祥的船舱,并底声呼唤:“立果!” 宋祥佯装睡着,没有回应。 诸葛亮这才放心,小声问来人:“蔡都督派你来有何事?” 那人道:“蔡都督派我来给军师送一封书信,说是现在还不能下手……” 声音越来越低,宋祥窃听不到什么了,心中甚急,身边又睡着童仆,不敢乱动。 听听外面没动静了,宋祥又等了一个时辰,轻轻呼唤童仆名字,童仆睡得正香,哪里能回应他。 宋祥穿上衣服,潜步钻出自己的船舱,跨步到诸葛亮船上,钻进诸葛亮的船舱。诸葛亮的船舱残灯尚明,看诸葛亮时,鼻息如雷。宋祥见舱内几案上堆着一卷文书,最上面放着一封书信,上写“蔡瑁谨封”。宋祥吃了一惊,暗读之,书略道:“我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形势。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曹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 宋祥又惊又喜,寻思道:“原来蔡瑁已连结东吴要刺杀丞相,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情报啊!”遂将书信藏于衣内,溜出船舱,上了岸,径向西山跑去。 周围尽是东吴军马,把守得水泄不通。但守军都知道他是诸葛亮的贴身护卫,今晚又得到不准拦截将令,所以守军个个不拦不问,任其上了西山。宋祥来到西山小庵,把盗书交给同党翻**,让他速速过江送给蒋干。 翻**片刻也不敢耽搁,连夜过江把盗书交给了蒋干,并把宋祥盗书过程详细讲给了蒋干听。蒋干也不敢耽搁片刻,急忙来到中军大帐向曹操报告。 曹操于几案上反复将盗书看了十余次,沉吟不决。蒋干见状,就靠上前低声问道:“丞相是不是怀疑这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反间计?” 曹操右手捊着胡须“嗯”了一声。 蒋干阴阴地说道:“纵使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反间计,我们何不就将计就计,将蔡……” 蒋干说到此,左手捥起右袖,右掌做了一个砍头的动作。 “嗯?”曹操眯缝着双眼冷冷地看着蒋干。 蒋干继续说道:“然后恩结蔡中,差遣其前往江东诈降。蔡中是蔡瑁的弟弟,今杀了蔡瑁,周瑜和诸葛亮必不见疑。可使蔡中为奸细内应,以通消息,使丞相随时掌握吴军的动向,以图破之。” 曹操犹犹豫豫道:“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蔡瑁深得水军之妙,杀了他岂不是很可惜?” “蔡瑁是一个卖主求荣的小人,如果他是真的投靠了诸葛亮,那我们的水军岂不是断送在他手里……甚至……”蒋干说着,又用手掌在自己的脖子上做砍头状。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终于下定决心,即唤蔡瑁到帐下,假意说道:“我想明天就进兵。” 蔡瑁不知所然,劝阻道:“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 曹操怒道:“军若练熟,我首级献于诸葛亮了!” 蔡瑁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 曹操喝令武士推出斩之,蔡瑁方大呼冤枉。须臾,献头帐下。后人有诗叹道: 曹操奸雄不可当, 将计就计诡周郎。 蔡瑁卖主求生计, 谁料今朝剑下亡! 众将官见杀了蔡瑁,入问其故。曹操乃谓众人道:“他怠慢军法,我故斩之。” 众人皆嗟呀不已。 曹操于众将内选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瑁之职。而后又当夜密唤蔡中入帐,说道:“你可过江诈降。但有动静,使人密报,事成之后,重加封赏。休怀二心!” 蔡中战战兢兢说道:“我妻、子俱在荆州,安敢怀二心,丞相勿疑。” 曹操厚赏之。次日,蔡中带着五百军士,驾船数只,顺风望着东南岸来。 蔡瑁被杀,细作探知,报过江东,周瑜大喜。鲁肃也由衷佩服道:“大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贼不破呢?” 周瑜正沾沾自喜,忽又报江北有船来到江口,称是蔡瑁之弟蔡中特来投降。周瑜唤入。蔡中一入帐就哭拜在地,泣不成声说道:“我兄蔡瑁无罪,被曹贼所杀。我欲报兄仇,特来投降。望赐收录,愿为前部。” 周瑜大喜,重赏蔡中,即命与先锋甘宁引军为前部。蔡中拜谢,退出大帐。 鲁肃提醒道:“蔡中之降,多应是诈,不可收用。” 周瑜叱道:“他因曹操杀其兄,欲报仇而来降,何诈之有!你若如此多疑,安能容天下之士?” 鲁肃默然而退,出了中军大帐,心中还是一直担心周瑜中了曹操的奸计,径来小舟中咨询诸葛亮。诸葛亮摇着羽毛扇,摇头晃脑说道:“公瑾使反间计欲杀蔡瑁,曹操奸诈无比,身旁谋士又如云如海,这条计策岂能瞒得过他?” “可曹操毕竟还是杀了蔡瑁了啊!”鲁肃一脸的迷茫。 “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曹操识破了公瑾的计谋,将计就计,杀了蔡瑁,使其弟蔡中诈降,刺探我军中事。然而,蔡中不带家小来投降,公瑾焉能识不破他是曹操使来为奸细者。所以公瑾也将计就计,留下他以便叫他通报一些假情报。兵不厌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已。”诸葛亮喝了口茶,继续说道:“不过,我闻曹操换于禁为水军都督。于禁虽弓马熟娴,武艺出众,是一员战将,但只可惜是一员马上战将,不识水性。曹操把水军放在他手里,好歹送了水军的性命。所以,从这点上讲,公瑾还是占了上风,略胜一筹。” 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诸葛亮欲回。 诸葛亮嘱咐道:“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我已知蔡中诈降之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寻事害我。” 鲁肃应诺而去。 草船借箭 如果大都督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的话,那赞军校尉就相当于现在的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岂能在总司令面前撒谎?因此,鲁肃回见周瑜后,还是把他见诸葛亮之言备述给了周瑜听。周瑜听了,摇首顿足道:“此人助刘备,计画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祸,不如趁早杀之以绝后患。” 鲁肃劝道:“我们现在是孙刘两家联盟抗曹,若现在就杀了诸葛亮,会被天下人耻笑的。” 周瑜寻思道:“我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也堵天下人之口。” 鲁肃问道:“何以公道斩之?” “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聚众文武于帐下,教请诸葛亮议事。诸葛亮欣然而至。坐定,周瑜问诸葛亮:“请问先生,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 诸葛亮答道:“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周瑜说道:“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万望先生幸勿推却。” 诸葛亮说道:“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 周瑜说道:“十日之内,可完办否?” 诸葛亮微笑道:“曹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周瑜问道:“先生料几日可完办?” 诸葛亮伸出三个手指,淡淡说道:“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 周瑜大喜过望,忙说道:“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摇扇说道:“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周瑜急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 诸葛亮说道:“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言毕,飘然辞去。 望着诸葛亮离去的背影,鲁肃一脸疑云问周瑜:“诸葛亮莫非有诈?” “他有什么诈?”周瑜得意笑道:“我给他十日,我还得想办法怎么让军匠磨洋工,凡应用物件怎么不与他齐备。现在可倒好,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三日之内,即使物件备齐,军中所有的军匠都日夜不停地给干,三日内也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来。到时有文书在此,看他还有什么诈?” 鲁肃知周瑜杀诸葛亮之心已决,无法再劝阻,心急如焚。鲁肃是一个识大体的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现在杀了诸葛亮,不但孙刘两家联盟即刻土崩瓦解,也为世人所不耻,抗曹更无望可谈。象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不可能看不出周瑜的诡计,但他却象个没事人似的,洒脱而去,让鲁肃百思不得其解。他忍不住偷偷来到小船上,看看诸葛亮到底如何应对。 见着鲁肃,诸葛亮哭丧着脸说道:“我曾告诫子敬,休对公瑾说我知蔡中诈降之事,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 “公瑾给先生十日时间,我帮先生把应用物件都备齐,先生督促军匠日夜加班干,或许还能造出十万支箭来。可先生却要三日完成,这是自取其祸,非公瑾害先生。”埋怨归埋怨,鲁肃还是真的担心诸葛亮的安危,于是埋怨了两句后,哭丧着脸问道:“事已至此,先生叫我如何施救?” “只要子敬帮我做成两件事儿,可保我性命。” “哪两件事儿?” “第一件,可于南屏山建一座九尺高的七星坛,我于坛上作法,向苍天借十万支箭交给大都督。” 鲁肃听了,哭笑不得,苍天哪来的箭?即使有,他怎么会借给你?你爬到一个九尺高的台上就能向苍天借到箭,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可事已至此,鲁肃也只能点头应承下来,又急问第二件事儿是什么事。 “第二件事儿是借我二十五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人千余个,分布两边,以备到时去取箭。” 鲁肃满腹狐疑,但为保全诸葛亮性命,也只是死马当活马医,一一允诺照办,与诸葛亮出舟上马,领五百精装军士来南屏山相度地势,取东南方赤土,日夜不停地筑坛。然后又拨轻快船二十五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人等物,尽皆齐备,候诸葛亮调用。 周瑜得知诸葛亮建坛调船之事,召鲁肃问是怎么回事,鲁肃只能如实告之,大家都不解其意。周瑜疑惑道:“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造箭,而是建坛向苍天借箭,并且还是用草船去取箭,这不是糊弄鬼那吗?” “糊弄不糊弄,我们也只能是静观其变,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们。”与其说是鲁肃劝慰周瑜,倒不如说是鲁肃是在自我安慰。 周瑜好奇心已经超越了杀诸葛亮的心,焦急地等待着三日后看看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向老天爷借箭。 到了第三日,七星坛建好,诸葛亮让鲁肃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坛四周守坛,听候使令。诸葛亮于甲子吉辰,沐浴斋戒,来到坛前。分付鲁肃说道:“子敬自往草船中等我,四更时分我们一起去取箭。” 鲁肃一脸迷茫地上了船。 诸葛亮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 众皆领命。诸葛亮上坛开始作法。到了四更时分,诸葛亮下坛来到草船上。鲁肃见了急忙问:“箭借来了吗?” 诸葛亮淡淡回答道:“借来了。” “在哪儿哪?” “天机不可泄漏,我们只管去取的就是了。”说完,他不再理会鲁肃,命二十五只船开船出发。 这时,江面上起雾了,渐渐地,长空一色,大雾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军水寨。诸葛亮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起来。 再说诸葛亮身边的卧底宋祥,突然又发现诸葛亮调集了二十五只快船,并在船上尽扎草人;另外还在南屏山上建了一个坛。宋祥又派翻**偷渡过江向蒋干报告,蒋干自去中军大帐向曹操报告。 曹操听了,不以为然,认为东吴兵少,这可能是诸葛亮扎草人给周瑜当疑兵用。 谋士程昱程仲德问蒋干:“诸葛亮建的是什么坛?” “不知道。”蒋干回答道:“只是翻**描述道:坛方圆二十四丈,三层,每层高三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上一层用四人,各人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黄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环绕四面。” 程昱听了,说道:“丞相,这是七星坛,用来呼风唤雨的。” “呼风唤雨?”曹操满脸的迷茫,连声问道:“呼什么风?唤什么雨?” 程昱解释道:“这是奇门遁甲之术,会的人可在坛上作法,能呼风唤雨。” “我戎马三十余年,从未尝信怪异之事,今日两军对垒,大战在即,岂能信这种妖言?”曹操遂不信。 蒋干和程昱都很担心诸葛亮有什么企图,一至建议曹操叫在江东卧底的蔡中再设法打探一下情况,小心为妙。曹操从之,执笔给蔡中写了一封信,天黑后差人送过了江。 曹操与众人在帐中正焦虑等待着蔡中的回信,忽听得外面擂鼓呐喊,于禁慌忙飞报,说是江东有数十艘船只鼓噪而来。曹操与众人急出帐观望,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曹操传令道:“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弓弩军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于禁怕东吴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诸葛亮叫把船调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这时,蒋干突然醒悟,大喊:“草船!草船!这是诸葛亮用草船赚取我们的箭哪!” 曹操也醒悟过来,急令军士放火箭。诸葛亮急令收船回去。船轻水急,四下一散开,二十五艘船只,却只是烧掉了六艘,其余一十九艘安全返回江东。 后人有诗赞说道: 一天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苦肉计 船到岸时,周瑜已在江边等候,迎诸葛亮下船。 诸葛亮指着两边草人上插满箭枝的一十九艘船,对周瑜说道:“每艘船上箭约五、六千只,一十九艘船上有十万余箭。亮现向大都督交差!” 鲁肃拜服道:“先生真是神人啊!” 周瑜也称羡道:“先生神通广大,使人敬服。” 诸葛亮谦恭道:“诡谲小计,何足为奇。” 周瑜邀诸葛亮入帐共饮,说道:“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先生神机妙算,有什么奇计可教我?” 诸葛亮反问道:“大都督心中早就应该有了奇思妙计了吧?” 周瑜说道:“我是思得一计,不知可否。先生幸为我一决之。” “那我们俩就都各自在自己的手心上写一字,看同也不同?” 周瑜一乐,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诸葛亮;诸葛亮亦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诸葛亮掌中,亦一“火”字。周瑜说道:“既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虑,今我尽可行之。” 饮罢分散。 周瑜是夜召粮官黄盖黄公覆入帐,对他说道:“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我不宜与彼久持,想用火攻之,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 黄盖立即双手握拳请愿道:“我愿行此计。” 周瑜说道:“只是不受些苦,曹操如何肯信?” 黄盖慷慨激昂道:“我受吴侯三世厚恩,无以为报。现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 “君若肯行此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周瑜拜而谢之,然后又细心交待了一番。 次日,周瑜鸣鼓大会诸将官于帐下。诸葛亮亦在座。周瑜说道:“曹操引百万之众,连络三百余里,非一日可破。今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 言未讫,黄盖站出来大声喊道:“哪来的三个月粮草?只可支持三十天。若是这个月破的,便破;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弃甲倒戈,北面而降!” 周瑜勃然变色,大怒道:“我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言降者必斩。今两军相敌之际,你敢出此言,慢我军心,不斩你首,难以服众!”喝左右将黄盖斩讫报来。 黄盖亦怒说道:“我自随破虏将军,纵横东南,已历三世,那有你来?” 周瑜大怒,喝令速斩。 甘宁进前说情道:“黄老将军乃东吴旧臣,望宽恕之。” 周瑜喝道:“你何敢多言,乱我法度!”先叱左右将甘宁乱棒打出。 众官皆跪告道:“黄盖罪固当诛,但于军不利。望都督宽恕,权且记罪。破曹之后,斩亦未迟。” 周瑜怒未息。众官苦苦告求。周瑜说道:“若不看众官面皮,决须斩首!今且免死!”命左右:“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 众官又告免。周瑜推翻案桌,叱退众官,喝教行杖。将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十脊杖,直打得黄盖皮开肉绽,鲜血进流,昏绝几次。众官又复苦苦求免。周瑜跃起指黄盖说道:“你敢小觑我!且寄下五十棍!再有怠慢,二罪俱罚!”恨声不绝而入帐中。 当晚,将参谋阚泽阚德润秘密召进帐,问道:“德润可知我今日为何要毒打黄老将军?” 阚泽反问道:“大都督莫非与黄老将军有仇?” 周瑜摇头道:“没仇。” 阚泽继问道:“难道是苦肉计!?” 周瑜点了点头,说道:“我知你与黄老将军相交最善,而且你又能言有胆,素有忠义之心。所以我打算派你去曹操那儿为黄老将军献诈降书。” 阚泽欣然应诺道:“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黄老将军既捐躯报主,泽又何惜微生?” 周瑜起身拜而谢之。 阚泽道:“事不可缓,即今便行。” “书已修下了。”周瑜说着,将已写好了的诈降书交与阚泽。 阚泽看了看,书信略说道:“黄盖受孙氏厚恩,本不当怀二心。然以今日事势论之:用江东六郡之卒,当中国百万之师,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东吴将吏,无有智愚,皆知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黄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伏闻丞相诚心待物,虚怀纳士,黄盖愿率众归降,以图建功雪耻。粮草军仗,随船献纳。泣血拜白,万勿见疑。” 阚泽索纸笔要重写,周瑜问有何不妥。阚泽回答道:“黄老将军已被打得卧床不起,安能写出这么工整的字体,况且这即不是黄老将军的笔迹,也不是我的笔迹,容易引起曹操的怀疑。现在我照此誊写一遍,曹操问起,我就说是黄老将军的口述,我替他润的文。” 周瑜大喜,让阚泽重写。阚泽誊写好了降书,就来到了黄盖帐中,叱退左右,密嘱注意事项。黄盖是一员武将,叱咤沙场,可以舍生忘死,无所畏惧,但让他使诈行骗,确实无这个演技。阚泽见状,心生一计,故意说道:“今大都督与老将军使苦肉计,把老将军打个半死,让老将军受皮肉之苦,诸将都心痛而生怨,甘宁为此而受辱,鲁肃和徐盛等人甚至泪下。可我刚才在大都督那儿,观他只自恃其能,谈笑风生,洋洋得意,全不念及老将军的皮肉之苦。” 阚泽这一激,果然奏效,黄盖当即就庞然大怒,拍床大叫:“大都督也忒情薄了!” 阚泽见状,放心辞去,当夜就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这正是: 勇将轻身思报主, 谋臣为国有同心。 是夜寒星满天。三更时候,早到曹军水寨。巡江军士拿住,连夜报知曹操。曹操问道:“莫非是奸细吗?” 军士说道:“只一渔翁,自称是东吴参谋阚泽,有机密事求见。” 曹操便叫引将入来,同时差人将蒋干等一干谋臣叫来。 阚泽进帐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便上前施礼,把前因后果讲给了曹操听,末了说道:“黄老将军乃东吴三世旧臣,今被周瑜于众将之前,无端毒打,不胜忿恨。因欲投降丞相,为报仇之计,特谋之于我。我与黄老将军,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说着,把降书呈给曹操看。 这时,蒋干等一干人也进了帐。蒋干拿着黄盖的降书,反复看了几遍,忽然张目对阚泽怒吼道:“黄盖用苦肉计,令你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侮丞相?” 阚泽面不改容,仰天大笑。 曹操问道:“子翼已识破你奸计,你何故哂笑?” 阚泽问蒋干:“你且说你是怎么识破我奸计的?” 蒋干说道:“你们既然要降,为何不约个时间?” 阚泽听罢,大笑道:“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倘今约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这里反来接应,事必泄漏。但可觑便而行,岂可预期相订?你不明此理,欲屈好人,真无学之辈!” 曹操闻言,改容下席而谢说道:“子翼见事不明,误犯尊威,幸勿挂怀。” “我与黄老将军,倾心投降,如婴儿之望父母,岂能有诈?” 曹操大喜说道:“若你和黄老将军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诸人之上。” 阚泽说道:“某等非为爵禄而来,实应天顺人意啊。” 曹操取酒待之。 少顷,有人入帐,于曹操耳边私语。曹操说道:“将书来看。” 其人以密书呈上。 阚泽不知这是蔡中报送来的黄盖受刑的消息,心里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但观曹操颜色渐喜,心里也跟着充了点胆气。 看了蔡中送来的黄盖受刑报告,曹操多少有些相信了阚泽,于是说道:“烦德润先生再回江东,与黄老将军约定,先通消息过江,我以兵接应。” 阚泽为了进一步取得曹操的信任,推辞道:“我已离开江东,再回去周瑜会见疑的。望丞相别遣机密人去。” 蒋干自告奋勇道:“我愿代德润先生走一趟。” “不可!”程昱阻拦道:“子翼上次去,差一点被周瑜所害,今日岂能再去自投罗网?” 蒋干大义凛然道:“若能识别出黄盖投降真假,我死又有何惜?” 曹操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连环计 蒋干拜别曹操,乘一扁舟,两船夫划着,径到江东,把船于僻静岸口缆系,乃入寨见黄盖。此时的黄盖情绪,已经被阚泽激怒的,一提起周瑜的名字就恨得咬牙切齿,怒发冲冠。所以蒋干与黄盖聊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破绽,就与他约定了一些事项后,辞出黄盖营寨,悄悄来到了西山小庵。翻**赶紧在山顶上给宋祥发火光信号,宋祥不一会儿就来到西山小庵面见蒋干。蒋干对宋祥说要见诸葛亮。 宋祥回到小舟,对诸葛亮说蒋干来了,要在西山小庵见他,诸葛亮毫不犹豫许诺道:“我明日到周瑜那儿推托说到西山游览,借机见子翼先生。” 第二日天亮,诸葛亮来到周瑜的中军大帐,备说蒋干要在西山小庵见他。 事实上,宋祥在西山小庵的秘密联络点,一直处在周瑜的监控之中;蒋干这次来江东,也全程都在周瑜的掌控之中。但是,不知道蒋干去西山小庵干什么。现在经诸葛亮这么一说,知道了蒋干去西山小庵是要见诸葛亮。但见诸葛亮要干什么呢?周瑜和诸葛亮都不得而知。不管怎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诸葛亮还是上西山和他见上一面,看看他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上得了西山,来到了小奄,见到了蒋干。二人嘘寒了几句,蒋干就单刀直入奔入主题说道:“今曹丞相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不日就平吞江夏,生擒孙权、刘备。兄为何不早做打算,归降曹丞相?” 诸葛亮听罢,哑然而笑道:“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曹操汉贼,我乃汉臣,岂能助纣为虐啊?” 蒋干冷笑道:“兄言差矣。曹丞相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嫌,但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并且现在实为汉丞相;刘备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何足与曹丞相抗衡?” 诸葛亮沉吟不语,良久,说道:“子翼之言有些道理。综观天下,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丞相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孙刘两家只是数万之师,面对百万之众,无异于以卵击石。我们确实都不能不识天时啊!” 蒋干喜道:“以兄之才,如肯归曹丞相,定当位列三公。”接着又催促道:“既然兄有归曹之意,即今便当一行。如迟则周瑜闻之,必将见害。” 诸葛亮摆手道:“我即已归曹丞相,就要发挥我的作用。我留在此处,即能为曹丞相提供情报,也可干扰周瑜的军事行动。你回江北后,可催促丞相快速进兵。八十三万大军冲过江来,那就如同石磙碾压蚂蚁,将周瑜的五万水军都能碾得粉碎,为何还要裹足不前呢?” “兄有所不知,我军虽言水陆大军百万,虚张声势而已。我实话告诉兄:丞相将北兵,不过十五、六万,且不知水战;虽近得荆州水兵七、八万,但尚多怀疑未服,不能重用。现紧练青、徐水兵,虽微有成效,但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簸,普遍晕船俱生呕吐之疾。所以现在是进退两难啊。” “我倒是有一策可解救之。”诸葛亮比比划划说道:“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有何惧怕?” 蒋干想了想,说道:“前天兄草船赚箭,我们用火箭射之,二十几艘船一下子就散开,我们只烧掉了五、六艘。如果船皆连锁,钉作一处,固是平稳。但是,周瑜若用火攻,一船着火,余船不能散逸,岂不要全军覆没?” 诸葛亮笑道:“子翼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曹军居于西北之上,东吴兵皆在东南岸,周瑜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啊,曹军有何惧怕?若是十月小春之时,曹军倒是应该提防周瑜火攻。” 蒋干想了想,又问道:“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 诸葛亮微笑道:“我已在南屏山建了一个七星坛,用来借雾的,以赚取你们的箭支。冬至之时我再上坛作法,阻止东南风,可保你们平安无事了。倘我阻止不住,冬至的东南风也就刮两、三天,到时你们用心防备,轻易不要出战就是了。” 蒋干终于信服,连夜下山,至江边寻着原来船只,飞棹投江北。既至曹寨,入见曹操,备述前事。 曹操频频点头,即时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后人有诗说道: 赤壁鏖兵用火攻, 运筹决策尽皆同。 若非孔明连环计, 公瑾安能立大功? 借东风 过些日子,水军都督于禁诣帐下,请说道:“大小船只,俱已配搭连锁停当。旌旗战具,一一齐备。请丞相调遣,克日进兵。” 曹操至水军中央大战船上坐定,唤集诸将,各各听令。是日西北风骤起,各船拽起风帆,冲波激浪驶出水寨。军士在船上,踊跃施勇,刺枪使刀,稳如平地。前后左右各军,旗幡不杂。又有小船五十余只,往来巡警催督。曹操立于将台之上,观看调练,心中大喜,以为必胜之法;教且收住帆幔,各依次序回寨。 曹操在江西北岸一折腾,惊动了江东南岸的周瑜。周瑜急忙出帐登高向西北眺望,忽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周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诸将急救起时,却早不省人事。左右急救回帐中。 鲁肃一面差人申报吴侯,一面求医调治。正忙得焦头烂额,诸葛亮摇着羽毛扇子摇摇晃晃来了,问清楚了怎么回事后,摇头晃脑说道:“大都督的病,我能医。” 鲁肃大喜过望,请他入帐医治。 诸葛亮进帐一看,周瑜以被蒙头而卧。就坐在床边的一张板凳上问道:“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 周瑜闷声说道:“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 诸葛亮一语双关笑道:“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预料?” 周瑜闻言失色,掀被坐起,眼睛盯着诸葛亮看。 诸葛亮又问道:“都督心中似觉烦积否?” “是。”周瑜点头作**状。 “必须用凉药以解之。” 周瑜料诸葛亮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道:“欲解我病,当服何药?愿先生赐教。” 诸葛亮笑道:“我开一个方子,便教都督药到病除。” 周瑜忙叫左右拿纸笔给诸葛亮。诸葛亮示意他屏退左右,然后执笔密书十六个字:“欲破曹操,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 周瑜见了大惊,暗思:“诸葛亮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道:“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 诸葛亮说道:“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前些日子就在南屏山上筑了一座七星坛,我在上面作法,借来了一夜江雾,助我草船借箭。大都督若要东南风时,我再登坛作法,借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 周瑜闻言大喜,说道:“休道三天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就成了。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 诸葛亮说道:“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 “好!” 待诸葛亮辞别出帐后,周瑜仍然疑惑忧愁,谓鲁肃道:“诸葛亮之言谬论。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 鲁肃虽然也是七上八下的心里没底,但还是安慰周瑜道:“上次他能借来一夜江雾,此次借两、三天东南风也未尝不可啊?” 周瑜一听,矍然而起,对帐前护军校尉徐盛说道:“你亲自带领一百二十名亲兵给诸葛亮守坛。东南风一起,你就休问长短,上坛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 然后他就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船只、军器、帆橹等物俱。黄盖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头上插青龙牙旗,船尾各系走舸:磨拳擦掌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号令前去诈降放火。 却说徐盛领命亲率一百二十名亲兵在南屏山为诸葛亮守七星坛,只见诸葛亮身披道衣,跣足散发,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了一会儿后,下坛步入江边一艘快船中少歇。 徐盛也带领亲兵们更替吃饭。 诸葛亮上坛三次,下坛三次,一直刮西北风,不见丝毫的东南风,所以徐盛一时也不敢下手杀诸葛亮。 待第三次下坛钻进快船里后,不防快船突然启动望上水去了。徐盛急忙派人向周瑜禀报,自己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徐盛心中焦躁不安。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后人有诗说道: 七星坛上卧龙登, 一夜东风江水腾。 不是孔明施妙计, 周郎安得逞才能? 这时徐盛再看江面,诸葛亮的快般早已无影无踪了。徐盛只得空手回报周瑜。 周瑜骇然道:“诸葛亮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今不能杀却,使我晓夜不安哪!” 鲁肃劝慰道:“且待破曹之后,却再图之。” 周瑜从其言,唤集诸将听令。先唤出蔡中,令军士缚倒,捉至江边皂纛旗下,奠酒烧纸,一刀斩了蔡中,用血祭旗毕,把首级交与黄盖先行出发前去诈降,然后令众将梯次开船直赴西北岸。 火烧赤壁 却说曹军中军大帐,曹操正与众官议事,程昱急急入告说:“东南风骤起,宜预提防。” 曹操出帐一看,果然是东南风越刮越紧,不觉大惊失色。急急使人唤蒋干来,问这是怎么回事儿。蒋干禀告道:“今日冬至,阳生而刮两天东南风,不足为怪。刚才宋祥又差人过来禀报,说是诸葛亮已登七星坛作法了,我想他过一会儿就能阻止住东南风。” 曹操怒不可遏,叱曰:“风向乃天地之定数,岂可是诸葛匹夫所能控制得了的?你等不可再如此妖言惑众,以乱军心!” 这时人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是有黄盖密书。曹操急唤入。其人呈上书和蔡中首级。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黄盖押船,已有方便。好歹杀了降将蔡中,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是黄盖押送的粮船。” 曹操喜忧参半,看看天色向晚,便与众将官来水寨中大船上,商议黄盖船到时应如何处置。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 曹操凭高迎风望之,是时东南风大作,波浪汹涌,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一簇帆幔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粮官黄盖”四个大字。曹操急问众人:“黄盖来降,未知真假,应如何是好?” 蒋干观望良久,谓曹操道:“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 曹操问道:“何以知之?” 蒋干说道:“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 曹操省悟,便令于禁:“快去止之?” 于禁领命,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于禁船出。于禁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旨:东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 众军齐声助喝:“快下了篷!” 言未绝,弓弦响处,于禁被黄盖一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乱,各自奔回。东船距曹操水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站在船头,独披掩心,手提利刃,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曹军已大乱,满江火滚,喊声震地。吴军大队船只都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此正是: 三江水战, 赤壁鏖兵。 且不说赤壁鏖兵,曹操望西北溃逃,且说蒋干在乱军中正慌不择路逃命,撞着宋祥,带他过了江东。 蒋干站在江边,遥望对岸的大火,不禁叹咏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宋祥问他:“先生意欲何往?” “我想找一个世外桃源,渔樵耕读,不再问世事。” 于是,蒋干辗转来到了江苏宜兴定居。年逾古稀,无疾而终。东晋时期,后人为了躲避战祸,从江苏宜兴迁徙到了浙江台州,继而又迁徏到了奉化。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