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光怪陆离的杂谈》 离之篇小刘 其实对于男人寿命比较短的说法,我个人是非常赞成的,毕竟时至今日,就我所看到的很多成年男子非正常死亡,足够多了。 小刘是一个个子不高的男人,四十多岁的他,留着八字胡,喜欢把衣服插进裤腰里,略微的啤酒肚以及一双浓眉大眼,还顶着半秃顶的头发,若人不说,大家都以为他是个成功人士呢。 小刘这个人很温和,也没人见他和谁红过眼睛,自从下岗回家之后,他也是拼尽全力的为了家里而谋生计,虽然干过很多小买卖,但最后不是因为时运不济,要么就是他人有些过于老实本分,导致入不供出,所以都草草收场, 人过四十,可能都有一种独有的思考。尤其是有家人,而如今能支撑小刘的,可能就莫过于他引以为傲的闺女了。 小刘的闺女小芳长的白皙,似乎老天爷偶尔也会开眼似的,让她完美的继承了父母的优点,不止成绩好,一双大又亮的双眸,高鼻梁小嘴巴,扎着两个辫子,时时露出甜美的微笑,逢人便会去打招呼,漂亮,礼貌,乖巧,这便是给大部分人的印象。 也正因为有个这样完美的女儿,作为一个父亲来说,有什么比为了这个家而奋斗更好的事情么,对于小刘来说,当然没有。 以前的小刘,还是偶尔会闲下来时间,出去钓钓鱼,溜溜鸟之类的,可自从孩子升了学籍,自己又没什么正经行当,日子便愈发紧当起来,这些不良嗜好,该收的也都收了去。 经过了一番研究,小刘用了差不多四五百块,做了一辆手推车,准备卖煎饼,本就难过的日子,因为这么一辆小破车,而更加拮据,因此,小刘的那口子于氏没少在中挑刺儿嘲讽,说的不过瘾便骂,骂的不爽便上手打,每每这时,在一旁的女儿也会跟着数落了起来。 每次吵架,小刘都会跪在地上,任由母女俩的枪林弹雨,其实他知道,这些都没什么,若是挣了钱,便没什么的,其实在他心里,更令他难过的是自己的女儿也如此数落自己,但毕竟是爸爸的责任吧,孩子撒娇也是正常的。他如是想着。但这份难过,却一直在心。 已是子时深夜,邻居已经听不下去,便楼上楼下的纷纷来劝说,“弟妹别生气,孩子还在旁边呢。”“刘哥你倒是说句话认个错啊!嫂子你就消消气吧。”邻居间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也就把事情支吾过去了。 过了半晌,在大家的劝说下,于氏也消了气,闺女也睡了觉,小刘也躺了下来,在被子里呜咽,谁也不知这悲是哪的悲,这伤又从何来。 邻居们出了门后,也都未散,纷纷嚼舌头没安好气的说着:“终于可以安生睡觉了。”“他们家这样都习惯了,白天还好,晚上还让不让人睡了。”“要怪就怪这小刘,大老爷们儿一点本事没有,还瞎折腾。”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仿佛一切从未发生一样。 太阳晨起,日子依旧要过。 小刘还是照常的送闺女上学,于氏还是照常上班,而街坊邻居,也都各忙各的事,仿佛昨晚如梦,一切皆虚,而有的,只是小刘自己内心的盘算。毕竟有些习以为常了。 本是应该推着他的小破车去起工,但是他并没有着急,他先要仔细琢磨一番,尽量避开离自己老婆单位或是女儿学校的周围,他的想法很简单,自己倒是不怕丢人,但是让别人因此瞧不上自己的家人,那就得不偿失了。 想了一番后,决定在一个最不应该去的地方去卖煎饼,那便是商场附近。 照理来说,小刘选的位置是没问题的,只是那个年代,城管三天两头便要巡查,若是在家附近,推一会便也回去了,可是商场,就显得十分遥远了。 他的小破车,推十米得五分钟,光是推到商场附近,就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还好孩子中午不回家吃饭,不然以他推车速度来讲,这一天便只有来回推车玩了,何谈生意。 路程远是远了点,累也就累了,但是好在,他每天赶的时间恰到好处,基本都是临近中午便刚到,到了便开工,这一段黄金时间却是尽被他赶上。 在那个普通工人月工资一两千块的日子里,每天二三百元的收入,着实让他的生活富裕了不少。而且他的运气还算不错,基本都没被抓到过,即便抓了,他的小破车也算是救了他,毕竟很破,连城管都懒得没收。久而久之,小刘也开始富足了起来。 炫耀是人之本,虽然难听,但这一点我始终不否认,毕竟人对于自身价值的体现,莫过于千方百计的让别人知道;自己更高人一等或比别人更有钱,在我看来,无论是学术上的成就,亦或是生意上的成功,最终个人想体现的,都是世人对自己的认同。而这认同本身,是毫无是非对错的。 日子是逐渐好了起来,闺女也有了自己的新自行车,老婆的衣服也多了起来,就连打牌时候抽的烟,也比之前好上了许多。 “别人有的,我的家人都要有,别人有的,我也都要有。”小刘是这样想的。 作为一个男人,这样想也是一种动力。 时间一个月两个月的过去,因为他的努力,家里的一切都变了,老婆闺女开始尊重他了,日子也变好了,邻居似乎也变得和善了许多。唯一没变的,就是那个小破车。 小刘有的时候很聪明,他知道很多事情,一个人是做不来的,便开始和邻居一起弄这份小买卖,帮着邻居做小车,教大家做配方。那一年,小刘确实没少挣钱,从吃到穿,家里都比之前好了许多,邻居也越来越发的尊敬他了,以至于夫妻吵架的时候,邻居会帮着他说话了,虽然母女俩人,依旧看不太上这个推着小车东躲西藏的男人。 光有钱不行,还要体面,这是小刘悟出来的道理。虽然有钱了,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忘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若说有什么失误的地方,我是不知道。也许到最后,他也不知道。 人,应该体面,这没有错。小刘换去那身穿了十几年的行头,重新包装了自己,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要去参加维也纳演唱会般,如此郑重。 但这一身,确实与他的行当很不搭腔。 一个煎饼摊的人,在外人感觉,就应该是穿的一身油渍叠叠,一袭大围裙,以及脏兮兮的套袖,说来奇怪,这种看似油腻毛糙的人,做出来的东西真的会好吃么?我倒是不敢苟同,可人们喜欢去凭感觉了解事物或加以判断,认为这样的人才会做出好吃的路边小吃,固然我觉不觉得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来买煎饼的人却心生了不快,可能有的觉得这种行当真的很挣钱,这才多久,以前那个不起眼的小老头,便穿着衬衫西裤,连皮鞋都是亮如镜子,而有的人也不以为然,虽然这是极少数。 不管怎么说吧,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客观印象还是很重要的,就好比鞋匠,钟表师傅、以及下水道工人等,就该是破衣烂衫的样子,甚至你即便不工作了,回家了,若是逢人知道你是干这般行当的人,也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本应如此的行业本该如此”。本分的意思,便是这吧。 可现在呢?人们实属进步了很多哦!若在某一行当赚的金满钵满,也就不在乎这些小事了,什么行当都是。你仍是本分的人,拿着本分的钱,那人们才依旧会本分的想,什么行当都是。 我并不想歌颂或是赞扬。“他们是手艺人,本应得到尊重,他们即无丢人也活的磊落”这样的话,我可不敢说。那便写罢,那便想罢,总之我是不敢说。 小刘也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这一身行头并没有真正的给自己带来所谓的体面,因为邻居也好顾客也罢,还是知道自己只是一个练摊的,而如此这般,不只是没了体面,甚至还多了话柄。 毕竟没了钱,面子就什么也不是。其实那个下岗盛行的时代,人们早都陆续的也放下了面子,嘴上说着丢人,背地里干脏事比谁都多,只不过,别人没当真,小刘却当真了。 现在的他,因为自己费劲心思所张罗的行头,使得自己越发的难做,好似自己把自己逼到了角落,同一群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做着斗争般不知所措。 起初便有几个同行去抢生意,与其说是抢,其实也就只是在相同时间一起去摆摊罢了,可是唯独这一身衣光鲜靓的他,显得煞是惹眼,慢慢的,也不知为何,买他煎饼的人越来越少,以至于后来,寥寥无几。 他的煎饼,和别人家的煎饼,我也都吃过,平心而论,他所自制的酱汁配方,还是很不错的,一样的价格,一样的分量,只是销售者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了罢。 但可怜的小刘到最后,也没想明白问题出现在哪,若是明白了,也就不至于落的那般下场。 又过了些时日,索性小刘的小破车也被没收了去,反正一想,毕竟收入也就那样了,他反而觉得释然了些,只不过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家里的钱都是于氏把控,根本就没什么存款,也就他自己偷偷存了一点,还没办法取出来。 天空阴沉,日子依旧。 依旧被老婆骂,依旧被女儿嫌弃,而那些邻居,有的受到了帮助,日子还算不错的呢,也就不言语了;日子不行的,好吃懒做的,见面就仿佛小刘欠其多少钱似的。邻居大多都记恨他,恨他挣到钱了,恨他日子过的比自己好,即便是小刘已经不再出摊,人们也怨他,毕竟以前有很多邻居也是跟着他卖煎饼去的,挣到钱了,那便无事,挣不到,便是小刘害人。之所以为何会这样,他没想通,我也没想通。 小刘因为生活的无奈以及老实的性格,又怕让家人失望,又怕邻居说三叨四,便一直消沉了下去了,仿佛在无形的敌人面前,蜷缩在角落的他再也没办法站起来一样。 日子一天天的过,照旧过。 又过了一年多,这一年里,吵架越发的频繁,从一周两次的小吵,到一天两次大吵,小刘也不会回半句话。也许就是这种性格,是最令于氏生气的原因吧。 到了女儿生日,他卖了那个早已落满灰的小破车,东拼西凑的弄了些钱,也取出了背着家人存的几千块,给自己的女儿买了一台电脑,想着自己还有什么能对闺女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毕竟一年前,女儿提起想要一台电脑的事,但是当时并不是和他,而是对她妈妈,毕竟女儿知道这个不争气的爸爸是没什么钱的。 等到晚上接女儿回家之后,老婆也下班了, 小刘把事情缘由说了之后,母女俩先是沉默了一会。 女儿先倒是有些意外,但是又有些生气,因为有这笔钱,足可以让自己多买几件同学也有的新衣服。 至于于氏,她看到家中的电脑,也有些吃惊。这个一辈子都没有送过自己礼物的男人,居然花钱买了一台电脑,可更主要的是,家里的状况并不好,就连女儿的学费二百多元,也是自己临时借来的。便越想越气。 小刘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倾其所有的东西,却成了母女俩发难的***,老婆于氏一气之下便把电脑砸了,女儿小芳也是非常生气的回到了屋子,只留下了小刘在那里静静呆滞。 这次母女并没有指责小刘,只是冷漠,家中的气氛已经接邻冰点,压抑且彻骨。小刘收拾了一下被砸坏的电脑,以及还没来得及拆开就压扁的蛋糕,默默走了出去。 他连夜把电脑卖了五百多元,然后放在了门厅的桌子上,自己一个人坐在外面的马路边,吃着蛋糕,他哭了一夜,我不知道他是因为难过还是因为愤怒,总之是绝望的,无力的。虽然他已是疲惫不堪,但泪水仍是止不住的下坠。而他的眼中,丝毫没有了生气,哪怕一丝。 直到白天,小刘也再没回到家里。 过了一周,母女俩人也没有丝毫担心,两人和邻居依旧照常打招呼,女儿只不过从父亲接送变成了自己走,没有人会注意到有什么变化,即便有,也没有人会去担心。 时间又过了一周左右,警察来到了小刘的家中,确认了家属,原来那天晚上,小刘吃完蛋糕之后,便投河去了,什么都没留下,除了桌子上的五百元。就结果来说,他成功了,起码他做成了这几年唯一一件想做的事。 之后的日子,于氏依旧上班,小芳也依旧露着笑容和邻居打招呼,邻居间谈论的也不再是小刘如何的窝囊,起码再也不会在外面谈论了。仿佛就从未有这么一个人出现过。 于氏改嫁,也就是小刘去世一年不到吧,母女俩人便搬了家,而改嫁的对象,是离异许久的赵先生,据说是个不小的老总,他有一个和小芳差不多年纪的儿子。从此两家美满,羡煞邻居。 又过了十年,小芳与那个赵公子也结婚了,一家人幸福美满,直到母女因为口舌原因侮辱了一个练摊鞋匠。 那个鞋匠先是跪着求饶,母女依旧不依不饶,连踢带打,后来逼急之下,抽出刀子便刺了过去,小芳和未婚夫当场毙命,于氏也落下了终身残疾,而那个鞋匠也自首了去,据说终身监禁了。 什么都没有变,因为仿佛一开始就没有般,只是原来老楼的邻居再也不去提小刘的事情了,反而谈论更多的,是母女俩的这一出;以及她们出事不久后,赵先生便和其相好以及私生子,一起生活的美好故事罢了。 什么都没变。大家的日子依旧过。 陆之篇憧憬之后的憧憬 然而这么一天,他不知道是自己期盼已久,还是百般抵触。反正,就这样吧,他自己不过是浮游中渺不可见的灰尘,轻轻一阵风,便不知何处了,只是他不知道,这阵风又是哪里来的。 仿佛豪言壮语如昨夜梦境般历历在目,而起身来,镜子里不过是个已满目疮痍的落魄男人罢了,无论是他,还是他所看到的,都是如此。 十岁的他,眼睛总是发出宝石般的光芒。他很淘气,虽然父母有时候很操心,但骨子里是善良的。他喜欢跑去网吧玩游戏,也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去很远的地方玩。那个时候的他,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着好奇,总觉得时间放佛永远都用不完,永远一日如四季般,那么的充实且柔缓。他纯真的内心就如清晨野草上的露珠般,透明无限,渴望着太阳也期待着世界。 转眼间,他上了小学之后,便是初中、高中。他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便成了一个小男生,虽然年纪大了些,但仍旧改不掉他喜欢玩的性格。他长大了,懂得更多的道理了,即便再想,也不会去让父母担心了。他长大了,有了更多的朋友,看到了更鲜艳的世界,也慢慢亲情、爱情、友情为何物了,他的内心中也偷偷的喜欢上一个女生了,这一喜欢,便是很久。 二十岁的他,眼神中有着钻石般的光芒,虽然他的父母离婚了,虽然喜欢的女孩子他一直没敢表白,虽然还没来得及和那一群要好的小伙伴们说再见,虽然有着很多虽然,但他仍旧坚强,纯真,善良。他明白了很多道理,与其说是明白的,倒不如说是他体会到的。虽然这些年的他,有开心,有难过。有遗憾,有悲伤,但这些仍旧没有使他眼神中的光芒因此暗淡,这个时候的他,仍旧豪情壮志,怀揣梦想,即便是有种种挫折磨难,也不可能将他击倒,他始终如此坚信着。 毕业后的他,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跌倒,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以为这只是偶然,只是成功路上的一个绊脚石而已,他仍旧憧憬着那个所谓成功者的影子。这样的行为,旁人都认为他是疯了,但他仍旧眼中有神,胸有火焰。 慢慢地,他开始质疑着自己,从最初的目的到最高的理想,没有人愿意承认他的感性,也没人支持他的理想。有的便是疯子的称呼。 慢慢地,他认清了现实的样子,却越来越不认得自己的样子了。慢慢地,他不再碰壁,也不再跌倒,他虽止步不前,可在别人看来,反倒看上去却像是一个成功者了。 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又不知道哪里不对,起先他还在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日子久了,他的时间也变得快了,便不再在意这些了。 三十岁的他,活成了别人憧憬的样子。他不再提理想,也不再去履行自己的信念,因为他知道了,似乎也是懂了;他放佛看清了世界的样子了,便低头了,因为这次是真的看清了。 明明什么都没做,却可以令所有人都满意,明明已经停滞不前,却有更多的父母对着孩子,指着他做榜样。但他不再多说,因为他知道,倘若说了,人们便以为他又疯了。 莫名其妙的,他所塑造出的成功者的影子,却像他走来了,可是他并不敢抬头,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什么。 过了很久,他终是鼓起勇气,抬了起头,但看到的瞬间,他便释然了,没人知道这份释然,究竟是开心喜悦,还是彻底悲凉。 那个成功者,是一个双眼无神且衣冠革履的自己,也没人知道,他的眼神是希望他来到这,还是后悔他来到这。 陆之篇成绩即正义 成绩就是面子的时代 某某家中堂兄来家里串门,我是不太认识了,毕竟家里的亲戚或事来,无非就是麻将、要么借钱。 逢年过节偶尔是来的,平时倒是见不得,当然,除了有事或者借钱。父母算是本分人,只是为了面子活了半辈子,我的家境也算可以,一般亲戚来借,能借便就借了。二老也没想过占什么便宜,也没想过后悔与否,家人的重要性,便是如此吧。 中秋前后具体哪天忘了,一行三人来我家串门,起先我是不认得,后经过二老介绍,是我家父辈某个堂兄的哪个外甥之流,具体我也没太记得清,刚一进门,便吆我起来打招呼。 我心想:“该不会是中秋来借钱罢?”虽然懒散,但即便再讨厌,家教也不允许我无礼对待。 皮笑肉不笑的打了招呼,也算是给足了面子,接下来便是废话连篇的寒暄。其实每逢家里来客人,我更愿意自己在家,别让旁人打扰来。 中秋虽然不能借钱,但是总可以推缓还钱时日的,素来如此,我便早已习惯,想必父母也早已习惯,至于如此,怕是早已习惯成自然了。 每每我都会思考,为何越讨厌的亲信问的问题都是越讨厌的呢?后仔细一想,得出唯一结论:你不喜欢的人,自然不会真的喜欢你,而人们对待不喜欢之物,从不话花费多余心思。纵然有许多亲戚问出的问题,仿佛不经大脑的三岁弱智般,毫无逻辑,更无情感。虽叫人甚是厌恶却无法回击,毕竟我的家教不允许。 这一家子,进门之后便坐在客厅,各顾各的说道着,一把一把的吃着果盘里的零食,若不是果盘太硬,我都怕我家的果盘被这两人咀嚼咽下。其子更是厉害,左翻右掏,好像第一天变成人的猴子般,生怕错过了什么人该知道而还不知道的东西,见到东西便吃,见到玩具便玩,我家里的所有能打开的柜子,也基本打开个遍。我家二老不好意思说,他的父母仿佛习以为常,就好像经常出来借钱般的习惯。 本来我是非常生气的,但转念一想,便有些好笑,待那厮翻累了,我便大声说道:“桌子下面还没翻呢!快去,我记得那下面还有些零食。”说着便觉得好笑,那小子还真的听话,听后便马上去探了究竟。我也在想,这个习惯,索性就让他继续保持下去吧,在庆幸“还好不是自己家孩子”的同时,也庆幸着“还好不是孩子的父母。” 折腾许久后,似乎我那什么什么亲信也商订好了还钱时日,便离开了去。 在我父母的思想中,过得好些了,就应该帮着亲戚额,过的不好,就不要连累亲戚,总之,人活的是个面子。就好像我在问那个小子多大的时候,他们回答的只有“刚上初一,成绩挺好的。”可能成绩对他们来说,就是面子。 毕竟如今,成绩等于为所欲为,作奸犯科也会被原谅,也会显得美好。 好成绩若称为面子,不为过,瞬间觉得,那个小子也许是对的,倘若他是对的,那我便做了一件更多的事情呢。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