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大一年华》 2019年3-11月 在2019年,这个被KFK称为人类最美好的一年,我正式开始了大学生活。 2018年年底高考完,我一个人去了上海,广州,深圳还有济南浪了浪,见了两个女同学,独身一人逛了许多旅游景点,领略了什么叫做潇洒自如。我出行旅游并没有很奢侈,一路住的全是平价酒店,吃喝不讲究排面而重视味道,出门能腿儿着就绝不打车,所以那时侯我每天都要走将近两万步。 刚刚18岁的我虽说曾号称自己是博文一哥,但我微信里也就可能不到400人,所以我并不是一个“社会人”,没有说走到哪里都有朋友接风一起玩儿。2019年初,开学前,父母为了庆祝我高中顺利毕业,自己也年过半百,到了可以享受的年纪,便决定全家去一些没去过的国家旅行一圈儿,就这样我们提前半年就安排了迪拜5天意大利6天加地中海邮轮7天的中东欧洲豪华游,一路上我们总是天天自助餐吃到吐,我尝到了中东地区正宗的Kabab羊肉串,黎巴嫩豆泥套餐,炉烤pizza,观了印度女郎的肚皮舞,上了世界最高楼,看了古罗马的很多名胜古迹,坐了自带温泉房间的邮轮…… 开学前的我快快乐乐,没有脑袋,天天沉浸在欣赏路上不同的美景,随着节奏感强的音乐摇摆着自己的身体,吃着世界上最具民族特色的美食,这让我日益膨胀,心也逐渐浮躁了起来。对于即将来临的大学生活,我怀着一腔热情,翘首以待,准备好快快乐乐舒舒服服地度过三年,至于再之后做什么,我不在乎。 整整玩儿了两个多月,又休息了大概一个多月,我算了下自己已经整整四个月什么课都没有上了,手机里也多出来好几千张旅行中途拍的照片和视频。我回到澳洲后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天天晒太阳,陪伴老人,每日和家里人出去散步,收了收心。 在2019.2.26,clubbing day(社团招新日)的前一天,我带着朗希和一个高中学妹上了一个顶级学霸陈总的航母,上面她组织了一帮精算专业的同学,和几个她的朋友,加起来20多人,交友局! 看到陈总一口气一个人叫来20人(大多异性),我不禁佩服起她的社交能力。 大多数人本来互不相识,所以组织到一起玩儿难免尴尬,自我介绍环节更是显得有点浪费时间。所以后来,一拨人打起了狼人杀和一些斗智互砍的游戏,而我和朗希带着一拨人马在船的另一端和男人们一起蹦起了野迪,在刺激的电音中,我们度过了快乐的两小时。通过这场游艇派对,我发现了学霸们不但智商高,且大多各自有各自玩的很好的爱好。我也总结出了刚上大一同学的共同点:大家都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我在那段时间就隐隐感到:大学生活里,社交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社交。 第二天,我和朗希,Cher一起逛了很久的clubbing day(社团招新日),期间我还认识了Indi,Chilly,Jacob(一个爱飙车又打鼓的富二代,后来我们几人还一起去蹦了D)。当天我空手过去,满载而归,手里的袋子里装的是各个社团的社卡(主要用于用于参加活动,吃饭打折)以及送的各种奖品:刮胡刀,沐浴乳,书签等。入一个社只需$5-10,于是我加了好几个,其中的吃货社,中国文化社,Chinese Literacy Society(Jin社),中国学生会我都是不知道干嘛的,花里胡哨的各种活动我从没参加过,所以到现在的,我有参与的只剩下:PAMS钢琴社和拽玩社。 进入社团的Committee并不难,基本上面试都给通过,当然,进去了以后需要你(无偿)为大家庭大组织做出贡献提供价值,换回自己的一份社会阅历和实习经验。在社团committee里,总能遇到不一样专业不一样年级不一样喜好的各种同学,这也像极了一个大公司里面有管理层,董事会,各种部门…… 在我们加入之前我们也不知道会遇见谁,将和谁成为朋友,所以这往往就是为什么加入社团一开始最刺激。 进了Committee,其实就获得了很大的一个社交平台,你不仅可以更容易地和社团committee members打成一片,也把自己暴露给了天高海阔的社团大群:有了Committee的身份,认识社团群里100+ 的社员也就方便许多。 据我观察,几乎在所有社团里大多都是女生,不像《中国合伙人》(几个野心勃勃的男人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集中火力干事业开了一家又一家的公司),墨大的社团更像是几个女闺蜜们一起共事,借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主题,办了一个又一个的社交以及活动平台,初衷是为了让所有广大留学生找到家的归属感。社团有没有给予社员一种社区意识,提供快乐,有没有成功地让大家在这里找到自己真正的好朋友…… 都是社团内部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月初开学,我正式成为了Bachelor of Design的一员。一走进课室,或者打开微信群群成员时,我都感受到Design的领域里阴盛阳衰女比男多,是个不错的好地方。 开学期间,我急于给自己找一个好看,性格又好的女朋友结束自己母胎solo的人生。我那时觉得,我想要的女朋友,最重要的特质,必须是好看,方方面面支持我,把我崇拜得像个英雄。所谓谓那“男人背后的女人”,所以我认为花时间以筛选出最“旺夫”的女人是很有必要的,哪怕我知道,这意味着很长时间…… 开学的第一个月里,我的亲身经历加上我后来看到的一条抖音让我彻彻底底地领悟了一个道理,这起码让我在未来男女相处方面处于不败之地,也省了我走3-5年的弯路:“不去喜欢一个不喜欢你的女生。”对于一个很好看又有钱的女孩子,起码我们应当只保留好感,在对方喜欢我之前我要克制好自己的情感,保持理性。时间一长,你也许会发现:你们没有缘分,或者她已有男友,甚至,她不喜欢男生/是同性恋。 开学不到两个月,我走出了自己的情感阴暗,也结识了几个倾国倾城,颜值堪比天仙,味道可咸可甜的女孩子,比如4f,lbn,ly等等。在我看来,我身边这些女孩子的颜值甚至超过了那些中国娱乐圈的那些女演员。而更重要的是,她们大多只有18,9岁。同样在这开学头两个月,莫名其妙的,我的身体也从一个男孩变为了男人,我亲身体会到了一个男人年轻时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好像看到这里你会觉得我还挺人生赢家的,墨尔本大学设计系,女多男少的校园氛围,丰富的旅行经历…… 可只有当时的我,却感觉自己过的日子并不如意:我学不懂上课老师教的知识,认识的女生大多和我无缘,我也很难交到新朋友…… 不像在高中时总和一群同学待在一起,大学生活的常态往往自己只有一个人(多则三四人)。有些时候,我们甚至要自己学习,自己吃饭,自己放学回家地过一天,更多的社交空间,也被我们用到了父母身上。我试图自我合理化,说服自己,想这是因为我们家家庭氛围浓郁,我父亲是小公司老板又学识渊博,我母亲是个趣味儿十足的灵魂又做饭好吃,所以我认为和他们常在一起会提升我的思想境界,长大以后也像他们一样:小富即安。可后来我想了想,如果真这样天天粘着父母,像个巨婴一样,我便是没有听从自己的内心。 我们墨尔本大学的学子都是出类拔萃的好学生,我们上的是大学,过的生活本应是所有别的年龄阶段的人都羡慕的,这段时间代表着不老青春,留下的回忆也当被永久珍存,我们应当运用好这相对自由的时间在大学里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一遍,哪怕最后摔的自己满处找牙,事后我们也绝不后悔心甘情愿。我们宁愿开心快乐地自由地度过每一天,也不要在心情沉闷中自己孤独暗自悲伤。所以,我接下来的大学时光,还是要多去尝试新鲜事物,找到自己爱的事情,做自己爱的事情。做自己有感觉的事,有感觉地做事。 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往往充满着忧郁与悲伤。很多人上了大学以后都莫名其妙出现了心理问题,对此学校还经常提供非常Approachable(亲民)的心理咨询服务,又雇了很多的心理医生。这不禁让外界的人感到疑惑:明明你们各自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天之骄子,正值青壮年时期,你们在这么优美的校园里学习,有这么多好玩儿的社团,有意思的课程,怎么好端端的大学生就变得自闭,压抑,甚至抑郁呢?看看老一代留学生甚至一百年前的留学生,各个出国后就是为了提升自己,报效祖国,成为名人(鲁迅,季羡林等),而现在的留学生家里啥啥条件都好,咋一对比来就显得很不争气呢? 其实答案也不难理解:因为人类改变了,我们正在从三维进入四维。这个大环境改变了,我们的物质世界正发展成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相对于物质就会变得空虚。一个大学生/留学生可以用得起最好的苹果手机苹果电脑,不眨眼就买数千刀的巴黎世家,宝格丽,纪梵希,我们付得起一年几万的房租和几十万的学费,可因为出国后感到的孤独,很多人还是焦虑地刷着手机,吃着泡面,上网以消磨时间。 所谓的心理问题,其实病根在于没有向内求,我觉得:应该把外界一切打扰都抛开,把自己关闭起来往内心里面走,想: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一个非常好的(也是我最推荐的)解决方案就是去找到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有意思的)兴趣爱好,长期学习,刻意练习,最后发现自己非常擅长。渐渐地,你会发现你所做的是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和你自己的灵魂是分不开的。我有的同学,高中时庸庸碌碌,成绩平平,上下学总一副屌丝模样,可一进了大学找到了自己的“乐子”,人生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朋友圈多了很多自己在打球,做饭,弹琴,摄影,锻炼身体的动态和装B,很多人因此而变得充满自信,甚至对自己人生其他的很多问题也不再彷徨。 正视自己的问题,承认它的存在,并勇敢地面对它,你就走出了正确的第一步。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你恐惧的事,所谓Nike Method:Just Do It!如果你总感觉自己要挂科,不如先学进去再说;如果感觉大学里不好交朋友,那就去加入社团,或者直接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搭讪去认识同学(亲测有效,而且这正是大学里最普遍同学之间交朋友的方式);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什么,那就去请教相关人员,找个带你上路的老师。 我在设计系里的一学期,一开始和主流是一样的,选了GFOD和FODR,结果我去的第一周发现老师要我们自己画牛角包(每年套路都差不多),也没有告诉我们具体到细节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我怂了。我请教了我问微信里面的Design学姐Scarlett,她推荐我换专业,到她们的Property(房地产专业),我耳根很软,就听从了她的建议。我转了专业后我发现Property条件很好:每一年的必修课只有3,4个,而且很多是Commerce related(和商科有关的)课程,比如说:Principles of Marketing,Business Law。就这样,我在开学第二周时就换掉了我四门课里面的三门课,顺带着,把自己的专业也换了。 随即,我被拉到了Property的小群,一个基本不说话也没啥人的小群。进去没两天,我就被群里的一名网红交际花Bonnie Liu添加了微信,我们加上微信时对彼此印象都还不错,她主动问了我很多问题,还和我说自己假期也回北京,顺带着发给了我她飞机票的截图。我们一开始聊得非常好,加上前两天我们的聊天界面就已经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我们隐隐中显得两情相悦,她给了我一种和她接触一两周就可以被收做女朋友的感觉,而且我看了看她的朋友圈,颜值很高哦~ 接触了两周后我才知道是我错了,她不仅渣(有了男朋友还隐瞒着约各种其他男生一起图书馆陪着),且虚荣(穿搭一身高端牌子,一副桀骜不驯的样貌,真人看起来有点凶),也很喜欢利用别人:她通过一切渠道扩充自己的朋友圈为的是让更多人成为她的粉丝,提升自己人设的影响力,而从来不是为了和你成为更好的朋友。她在不同渠道加了墨尔本巨多的人,其中甚至有我高中正就读的学弟学妹,还有的,是迪肯Monash RMIT的各路海王,甚至还有一些不学无术的“混子”,就基本我认识的人里面很多她都有微信……而她,却只是刚来墨尔本一年的学生。 我和她保持着朋友的关系,我们的关系止步于一起上大课,约图书馆一起学习,一起写作业还有一起补习BLAW。认识她不到两周时,我已经设定了自己心里面的底线:我知道她这个人人品不好,所以我最多对她保留一种好感,而不要投入情感,我们最多最多只当个朋友。 不过,凡事应该一分为二,我认为Bonnie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她虽说理科(数学类的)学的很不好,但是她在设计系里面做project的时候还是非常认真的,做作业的时候她会抠每一个字的检查,她有什么知识点搞不懂就会立刻像可以帮她的人求助,她的一丝不苟,苛求完美以及学习态度都值得我学习。其次,她长得真好看,173cm大个儿,穿双巴黎世家的老爹鞋时让她身高直冲一米八,她精致的五官,和她粉扑扑的脸庞上两片肉感十足的性感红唇,无时不在勾引着我们男人内心中的某种欲望,她完美的三角脸型,还有她每每出现在大众眼中的走路带风,时尚穿衣……她身体上的一切又一切,都使我相信,她是墨大最好看的女生,而我的幸福,常常来源于和她坐在一起。第三,她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对于五花八门女性话题的博学,成了B站网红,她在业余时间可以靠直播,做内容拍视频剪辑视频发视频可以赚些粉丝们打赏来的小钱,另外,她平时还兼职服装店的销售和模特,可以赚得很多很多钱(据她本人说),她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和努力也值得我学习。 在2019年第一学期,我很意外地获得了一份工作(看来我那时运气还不错),在一家教育机构做Promoter,简单来讲就是向高中同学推销我们的升学服务(主要升RMIT和迪肯的预科),在那里我可以每周得到固定的$50一周的底薪(时不长老板还会请吃饭,喝奶茶啥的),工作内容大多数就是周五下午4点钟我放学后来公司总部开个会,讨论marketing的策略以及一两个月一次活动实施。在这里工作,我微信上加了不少的预科和高中“社会”人儿,Md,Alx,Adn,Jjh…… 坦白来讲,我从第一次和我的同事们见面时,我便微微感到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抽烟喝酒打游戏,喜欢一起热闹时吹牛皮而不注重提升自己,而我弹琴学习锻炼身体,大多时间喜欢自己宅家看看书写写东西;我和同事之间最主要的是学校的差别,我是VCE考上的墨大本科,而他们都是各路高中没上完中途转向RMIT预科,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圈子的极大不同,且不可硬融。 第一个月,大家基本都没有业绩,我的日子也比较好过,四周我拿了200刀的薪水。第二个月时,渐渐我的海王同事们就开始有了业绩,为公司拉了客户,给公司推了几个学生签了单,老板也开始上心,催促我们多去招小伙伴。于是,我也开始忽悠我朋友圈里屈指可数的Balwyn High学弟学妹,然后和他们问了问情况,然后发现原来他们早已有了自己的留学中介帮他们料理升学,我还问了我混社会的弟弟lbx,一个比较适合我们服务的不良学生,后来他妈把他硬拽回国读书,就没有后续了。后来有一次,在公司办升学讲座时,老板叫我们各自拉小伙伴们来听,我反正急了眼,破釜沉舟也要带两个来,我最后甚至直接走上了Boxhill街头搭讪向别人推销……结果并不理想,甚至有几人把我朋友圈屏蔽了。 从那开始,我眼睁看着我的同事们业绩步步攀升,而我再努力,在微信上大面积私信别人,甚至以利相诱,也没争取来一个客户。老板当着众多同事的面,公开批评过我一次,也私下找我谈过两次话,我每次都全心全意地表明了我忠心和肯干的态度,对自己没拉来学生也感到很遗憾,自己也很懊恼,又反复承认交代了自己的错误,老板自己是个家财万贯的富二代,心胸也比较开阔,所以我和老板的关系到最后就还可以。 在Final Exam的时候,我们本学期的marketing以及签单总算放缓了一波,我得以用心复习考试,七月份收到了H1(Mapping Environment 81),H2A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79),H3 (BLAW 67)和P (Understanding of Built Environment 58)的成绩。我们项目组上的一小部分大sales得到了晋升,逐渐分担了老板平时的一些工作,将来说不定也会留在公司。而我在六月以后,默默地,也不再和公司有联系。 事后我进行了反思,之所以我没有做出业绩,其实和我的身份是有着直接关系的,我是他们口中的“墨大学霸”,钢琴大神,2019年前我不懂摇筛子的规则,也未曾去过成年人的场所,是个懂事听话又相对优秀的男孩。试想offer这样一个同学去做拉普通高中的学生躲避高考升学到YJ大学的工作……何苦为难人家呢? 通过这份工作,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在公司上班)挣钱。讲真,这份工作我做的并不快乐,期间我还反复地怀疑了人生:为什么一分努力不能换回相应的一分成功?通过这份兼职,我学到了:人应该做适合自己做的行业,否则不仅挣不到什么钱,还会很痛苦。在错误的轨道上哪怕再努力,其实也不见得会成功。 七月一号,我考下来P牌驾照,可以合法地独立驾驶汽车了。两天后,我启程和两个Bundoora RMIT大我5岁的研究生女孩飞向了凯恩斯,开始了一周的游山玩水。期间,我们坐了直升飞机,在大堡礁海里潜了伏,我们坐的红色小火车去了库兰达,游玩了鳄鱼公园,吃了鳄鱼肉,开了小面包车,在公共泳池愉快玩耍,漫步在海边晒着太阳,玩大疆无人机…… 世间行乐不过如此。。。 昆州游后,我飞回了国内,父亲在国内柯莱特科技公司给我安排了的工作实习。我回到了北京,住在爷爷家,爷爷天天照顾我给我买早点:豆腐脑儿,油条,豆浆,煎饼果子,小包子,粥…… 七月份夏天的北京,因为空气干燥以及它的盆地地理结构,高温是真有些难耐,我穿着长袖衬衫西裤上班就更……不过怎么也没想到,一年后,2020年的七月,北京竟好几次下起了直径两厘米的冠状冰雹。 我在北三环中路旁边的翠微百货商场逛了逛,想着买条西裤,我上到男装那层我逛了又逛,走来走去货比三家,发现国内的物价早已经不是我小时候的那个标准。直到2020年***总理在一次做记者发布会的时候透露出一个惊人的内幕消息,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90元每月,有9亿多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内…… 听到这些,我不禁回想起那时我买的这条1000多块的裤子,我不晓得,这些钱,对于成千上万其他的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中国目前呈现的如此的收入不平等,加上我眼前如此鲜活现实的高物价,我不禁浮想联翩,思绪如潮,内心有无数多种情感涌上心头…… 我回国的时间一共三周不到,所以我的实习期,只有两周。我们当时的业务,需要我老板(Y总)一直出差到全国各地开会,面对面的介绍我们的中台计划以及我们的解决方案,也顺带着了解一下公司的业务需求。就这样,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大公司实习的内容,就是跟着上司全国到处跑一起开会记记笔记提提问题。 全程我灵活运用携程,买机票火车票,给自己在离开会地点近的地方定酒店,我也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二次独自一人的旅行。第一站我来到了上海,我没有去我爸远在嘉定区的“家”,而是在南京路步行街旁边的一家快捷酒店住下。 在市中心住店,一间特别小装修也很差的房间也花了我约300块一晚。头一晚我几乎没睡,感觉这里的湿度比北京高很多所以我有点不适应。不过最坑爹的一点就是它酒店的楼可能太老了,床头的插头竟然充不了电,好在我四点钟醒来找前台借了充电宝,睡到早上七点不到,我的Mate 20 Pro吸干了充电宝里的电,我换好衣服,骑着绿色的共享单车骑向了外滩,中途我吃了一碗10几块的鲜肉混沌(味道很接地气),然后到了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外滩金融中心,听Y总和另外两位同事和他们开会,我仔细听了他们的发言,做了很多笔记,我的认真在柯莱特人眼里看得很清楚,对此他们后来还对我大加表扬。中午我们一起吃完午餐后就散了,老总们去了新的目的地,而我也得以自由一两天。 我在酒店旁边南京路逛了很长时间的商场,给自己买了一件Boys的裤子和一件短袖(祖国栋梁),又走去外滩拍了拍照,晚上和我爸公司的丽娜姐一起去吃了顿很身临其境的江浙菜,第二天就离开上海了。 我买了上海前往长沙的火车票,准备和中联重工国企会晤,所以我把酒店定在了长沙西边的岳麓区,过去后我才发现是一家情侣酒店(这也算是人生第一次了,且我发现携程大众点评推荐的酒店大多都是情侣酒店,看来情侣酒店是一种本地文化?),我的房间里是绿野仙踪的装饰风格墙上画着野兽与美女,一张大大圆圆的床,床头柜上放着两个避孕套供君享用。刚到那天我有半天的空余,所以我绝不宅在酒店里发呆,我轻装上阵,骑着一辆共享单车飞奔了8-10公里,沿着“流沙河”湘江,又串了串小街道,骑过橘子洲大桥,走着武夷路,来到了某小吃一条街。 蹬了半个多小时自行车的我早就饿了,于是我一路微信扫一扫,席卷了一圈当地的美食:长沙臭豆腐,长沙大香肠,网红冰粉儿……据我观察,当时那里的人,起码有一半是游客。我越往下走时,我才发觉景色越壮丽,从小街巷,慢慢地变成了大街道,从小吃街,变成了大型户外吃小龙虾的大餐馆,从路边小摊儿,到大型酒吧,慢慢地,映入眼帘的是像北京王府井广州北京路成都春熙路那样的大型步行街。步步更替的景色,不停地刺激着我的好奇心,我不仅要看看,也想彻底搞明白我们长沙的城市文化是怎么样的,哪怕我只有不到半天的时间。我强烈的好奇心,让我完全忽略了我双腿的酸痛,而我的注意力,完全被我四周门庭若市的街道所吸引。 终于,我走到解放西,这条全国文明的酒吧街,到处都写着类似“在长沙这座城市,如果你不会喝酒就没有朋友”的标语,我18岁时久闻湖南人耐辣耐酒精能力强,也知道越能吃辣的人一般越能喝酒这一说法,所以我想看看夜深后解放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千姿百态。 我在这片看似是市中心的区域行走着,一路上映入我眼帘的,不是餐馆儿,就是酒店,要么就是酒吧,到处红亮璀璨,整个区域欣欣向荣,也侧面显示着本地人的开放。晚上九点多,我只身去了夜场,散台上零零散散地坐着很多男人,我找了一个男的旁边坐下和他玩起了大话骰不喝酒只聊天,才知道场上这些男的大多兼职酒吧销售。我环绕了一周,看到卡座上已经现身了大肚翩翩的“老猫”叼着烟坐在中间,前面站了一排女的,销售经理在派发妹子给“老板”陪酒。我加了一个没被挑走的妹子的微信,名字我早已忘记,但我依稀记得她留给我的印象:一张长相比较刻意的脸,朋友圈很肤浅,都是对镜子的自拍和一些无病**却好似正能量的语句。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大部分打工族的无奈:为了生计要起早贪黑,对上司和压榨只能忍气吞声,在烟熏缭绕的空气中要看客人们的脸色行事,用损害自己年轻的身体售卖美色以换取微薄的薪水…… 随后我还按照当地人的推荐,参观了一下解放西最高的一座“炮楼”。当地可能导电不好,亦或是楼龄太老,大楼的楼道里竟然灯都不开一片漆黑,电梯是奇慢无比,许久,来了一班电梯,我上到了不记得多少层,出了电梯后,灯光还是很暗,里面开的是一家一家的小酒店(很便宜,一般¥100左右一晚),按摩馆之类的…… 不到11点,我打车回了酒店,看着楼下还开着的小吃摊儿做的各种麻辣美食我全无胃口,我麻溜儿的洗了澡上了床,那间屋子灯灭后是完全一片漆黑,却给了我一种别样的安全感,就这样,在绿野仙境中,我酣然入梦。 第二天我睡到10点多,中午和Y总在岳麓区大众点评排名第一馆子吃蛇肉,那家的装修基本没有,四面白墙,桌子上是一次性的塑料桌布,上来的炒菜味道一般,但他家有名的口味蛇还不错。湘菜有一个特点:巨辣!肉给你切成小块儿炸成酥脆(要么是提前腌制过),再用各种辣椒葱姜蒜炒。对于我这种耐辣能力弱的人,看到本地人吃辣椒炒肉,辣椒炒辣椒,剁椒鱼头,口味蛇什么的,我还是敬而远之的。 吃完了一桌子蛇,我们去到了中联重工总基地,等了好一会儿,我们走进了他们外看慷慨气派,内看黯淡无光的大楼。在一间老旧的会议室里,我们像上次一样,放映了我们的PPT,各位总介绍了我们柯莱特的背景,讲解了我们的解决方案……我坐在那里,默默做了笔记。开会后,我们一起喝了瑞兴咖啡,随后,我们再次分别了,每次和Y总相见都是这样:北京见几小时,上海见几小时,长沙见几小时,上海再见几小时。 后来我又去到了上海,这次来到了土豪无比的远东宏信广场,一座超富有的租赁公司,办公楼内部为白金色设计,保安哥哥们都是高素质青年,人员进出有高级门禁卡装置,电梯3/4面透明,每一层都展览着各种大小的山水画,字画,古玩类的高仿文物,小屏风……职员们享有无限续杯的茶水和咖啡,高级红色木质的桌椅,可以望过黄浦江的视野……虽说职员们办公环境不错,可他们大多却是压力山大,成天要对着电脑想方案,加班到深夜……而我,作为一个实习旁听生也分担不了什么工作,有时只好尴尬地低头玩着手机,在网上和朋友扯着闲天儿,而一旦老总们开会时,我就佯作做笔记。在最后一天,上司们允许我早退,在上海静安区晃了晃吃了一盘西班牙海鲜饭,周边逛了一大圈,做了个SPA,然后就回北京了。 回京后,一天刷着朋友圈时,我看到浪哥7月27号会来北京做一次分享会,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听一场课程,花钱见见网红,虽说那时候我还不是很了解他是谁。 我提前了半小时进入会议室,而前面三排已经坐满了男生,于是我只好坐在第四排中间。从下午两点到晚6点,我们报名来参加的50人听了两个小时浪哥的演说,也听了他们导师比较隐晦的广告词(当时我还不知道他们“400多人”的大公司具体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后来才知道是推销给你他们的网络课程,或者全国各地的不同培训计划,所谓手把手带你去买衣服包装自己做展示面后再带你搭讪然后玩好几天夜场加全程指导)。我听得入神,全程还有做笔记又录音,听这位全国最臭名昭著,身经百战的把妹达人向我们传授经验。期间他几次三番炫耀自己开法拉利兰博基尼(后来我才得知他身价上亿,粉丝无数),通过展示他的财富,浪哥赢得了我的尊重:一个从成都贫民窟出生,靠自己的一路奋斗,考上了985大学,从一个丑胖子一路进化成了有型的高富帅,做着把妹以及教别人把妹的事业,把以自己艺名命名的公司规模做到了400多人,17年,31岁那年起他豪车无数,美女环绕,在中国有数十万学员,数百万粉丝,节目的观看量也早已破十亿,观看时间更是长到不可计量,而他今年,也仅仅33岁。浪哥一讲到和女人相处就浑身兴奋,反复提高调门儿,讲了很多他在网上著名的风流韵事,和他的切身体会,各种沉重打击还有把妹心得。我们看台上这位手舞足蹈颇有节奏感的少年的演说看得非常开心,胜似德云社刘老根儿的演出效果。同时,我们在快乐之中学到了很多,浪哥做到了寓教于乐,只是,他在固定时间里没有讲完…… 结束时,浪哥邀请我们其中有兴趣的一起和他一起去玩一晚北京的夜场OT,二环卡低消¥15000起,所以来的5个男生AA一下一人¥3000。晚上我们在御仙都北京菜馆一起吃了一顿北京宫廷菜,浪哥和我们谈笑风生,聊了聊中国是怎么没有民主自由…… 那晚,我玩到5点多,我在身体几乎彻底扛不住时,离开了OT。外面天色已亮,7月28号的早晨天色偏阴,我上了一辆出租车奔回花园路,回到家后爷爷和弟弟还睡得正香,我洗了个热水澡后,匆匆睡去。 7月的最后几天,我约了小姐姐吃了西餐又喝了点酒(人生第一次),和爷爷奶奶一起吃了鸭王烤鸭。7月31号晚,我带着晚饭剩下的糖油饼儿上了离开北京的航班,中转**,才回到墨尔本。休整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已经落下了一周的课。 日后,我明显感觉自己面对自己有好感的女孩时变得更加勇敢了。开学一个月,我便交到了女朋友,也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漂亮姐姐(那时我18,认识的女生基本年龄都比我大)。 2019的8月份,我商科的第一学期开始。 社团: 通过2019的上半年,我体会到:大学交友不容易。所以,不如自己找一个主题,自己做一个圈子,哪怕这一切很难,但是为了经历,为了学到点什么,为了荣誉,为了交到更多朋友,为了快乐,我的激情和勇气最终还是战胜了恐惧。 我最早时找到了我在Design里最好的朋友Bn,又忽悠了很多其他朋友一起和我们组建社团(Sf,Jd,罗伊,蒂姆)。开学后我们每周周五开次小会,讨论方案。第四周之前,我们打了个擦边球,把我们的申请表格填写完,上交给了UMSU。我们商量好了,我为社长,Bn为副社长,对此,Bn心里不服,她从始至终觊觎着我社长的位置,甚至和我反复提出当社长。对此,我肯定没有答应,被我三番五次拒绝后她开会时便开始放鸽子,在群里潜水,可见其人品。 半年后的一次丢猫事件,也是因为Bn遇到了一个心胸狭隘,心狠手辣的丢猫男主,致使Bn的人设崩塌,让Bn在墨尔本华人的小圈子里无地自容,夸张的是,她从前在阿德莱德撒谎,挑拨离间,脚踏三条船,多重人格,爱慕虚荣买A货,被群殴等等的猛料被曝出后,竟然没有朋友主动站出来帮她说一句好话。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反过来说,值得肯定的是,Bn提出了当时非常受社团内部人欢迎的主题:自爱,关怀,healthy eating(健康饮食);提出组织像Support Group的活动;和我们大家一起命名了SCS,甚至一个人帮我们做了社团Logo还有微信公众号。她凭一己之力为大家做的贡献,大家都是看得到的,我也对她表示十分的感谢。 不幸的是,最终我们的申请在UMSU没有得到通过,只能被迫明年再来重试。 我们通过发朋友圈以及私聊各种同学的方式,我们的社团群里拉来了120多人,不知觉中,群中混进了一堆不是墨大的各路混子,后来,我们也不管了,谁爱进就进。 之后,SCS在2019中秋节组织了一场在Critini’s吃3米Pizza的活动,当晚来了约10人我还是蛮欣慰。 时光荏苒,很快就过了大半个学期,我们愈来愈接近学期尾声,Final大考之前,也几乎没有什么同学愿意出来活动,我们的社团群也渐渐地凉了下来。 2020年2月,我助人为乐,用社团群为一名叫Mary Feng的女生,以一种好玩有趣的形式,平过一次吐槽君给她带来的网暴和人设风波,就这样群里多了2,30人,也解决了很多人骂她的问题。 时间推移到2020年4月后期时,SCS凉了大半,我支持男主角的网暴,把丢猫一系列文章、甩到了SCS,撤掉了Bn的管理员位置,拉了Nik的人进去,可还没等Nik和Betty等人开喷,Bn就自己退群了。对此,后来我们在SCS这个群里也不好说什么。 后来我想,这样助纣为虐的影响不好,我应该向天忏悔。Bn虽说有各种各样的人品问题,但我和她相处一年来也体会到她有好的一面。她帮我一路成立了社团,却因为和我意识形态不同,我便推波助澜伤害了她。她本就万人唾弃,再加上我的火上浇油,专门建立了一个Bn的吐槽群,这更是把我们薄弱的友谊推下了悬崖。最终,我们互删了。 成也薄凝,败也薄凝。社团成,离不开Bn的点子,还有她贡献的logo;社团不成,因为Bn后期不再和我们团队打配合出谋划策。也许,Bn更适合做社长,也许,是她没有跟对一个好老板。凭心而论,没有我,社团当然不会成立,但是没有Bn,社团也不会发展到如此大之规模(当然,Jdsf罗伊蒂姆也扮演了其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工作上,通过NN老师的介绍,我获得了三个陪练的学生:R,B和S。其中R和S的水平一般我一小时收$35,B因为水平高考AMEB 的6级所以收一小时$45。 (内心袒露:我这几年的钢琴总算没有白练嘿嘿~)能力高了的我居然可以辅导晚辈,做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顺带自己多赚一点零花钱,想到这儿,我不禁无比感谢父母还有2016年那个下定决心重新学琴的自己。 就这样,我一周有了$200左右的主动收入,我在大学生里面就开始算混的还不错的了(对比大多数人还在完全依赖父母给的生活费和学费)。以至于那段时间,我吃饭时大手大脚一点时也会稍微心安理得一些(吃货不怕吃的贵,只怕花钱踩着雷)。虽说我每周多了一大笔收入,可我在学期末也基本没攒下多少钱,主要因为谈恋爱期间的消费太大。 教课时,我发现自己还是很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们都有惰性,可对我都不排斥。我像所有其他钢琴老师一样:纠正错音和指法,教会学生把音乐表达清楚(articulation),督促他们多练,多做示范培养乐感和节奏感……做着我们的本分日常工作。在他们耐性殆尽时,我会创意性地帮学生阐明一个音乐到底在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会故意设计一个场景把学生带入画卷中,让他们用第一视角来体验主角是怎么一个情感状态,应该怎么表达音乐。练习累了,我也会讲一讲近现代音乐家身上发生的奇闻轶事,情感八卦新闻还有他们成长环境的一些故事。慢慢地,孩子们和我这样一个大神在一起久了,耳濡目染他们的思维也会随之改变,从而他们变得也越来越像我,对于钢琴也会像我一样保持着好奇的态度,每天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不出几年也实现基本的钢琴自由。 商科的第一学期,我学了Introductory Microeconomics, Quantitative Mathematics 1, Principles of Finance还有Making Movies。这个里面除了POF,在别人眼里,应该都算简单的科目,因为从内容来讲,基本上没有新的(就是说高中都学过)。电影制作基本没有什么工作量,平时作业的占比高达60%,只是叫你每周做考核课上内容的选择题,还有让你上传10张图制作的电影。 对于Intromicro,QM1还有POF的每周tutorial小课,我每周都上得很痛苦,不是因为我没学,是因为我学的时候心不在焉,所以我学不会。加上我从来不做计划,不按照固定时间点完成作业,要么就是找朋友帮做平时的小组作业,要么就是同学拍完照发给我我抄上去的……我学的很不好。对于自己的插科打诨,不上进的态度,我总有理由为自己辩护,以为自己这样做反而是高效率学习,而且就算期末考试来临我们商科也有各种机构的补习班可以救命。 这一学期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和女朋友一起解锁新的刺激项目,怎样用最短的相处时间实现最大的快乐。期间我和她去过正装舞会,吃高级日料,看电影,吃火锅吃烧烤吃西餐,看相声演出,听音乐会,爬山徒步,一起学习,共赴巫山…… 不得不说,和一个年轻貌美,体贴善良的好女孩儿在一起,牵着她娇嫩出水又白皙的小手在一起游山玩水,真的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和她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哪怕我们在小吵架闹矛盾时,我都感到此间乐不思蜀,彼时,我忘却了学习不好的带来的痛苦,也忽视了学习不好造成的后果,我在学校活得像一个神仙一样,天天甩手一身轻,好像学习不是我的本分一样。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句话说得很对。 到了期末我便上了火,对自己的学业开始感到忐忑不安,再加上20191027以后一段日子我因为和女友闹分手而活得魂飞魄散,我全程都没几次真正心不二用地看过书。再加上我们大一的考试被全部安排在了前面,基本上Swotvac就给一周,来不及花时间悲伤,我的exam在一周以内就全考完了。留给我复习的时间不够,自然我也没把分数考好。 最后,IntroMicro,QM1 & Making Movies 我全部拿了P,分数分别为62,61和61,POF被我挂了得49(Final Exam得分37%)。 本想发条类似:“没想到把划水当人生常态的的我,天天作死却偏不得死(然后配我所有课全过的截图)”的朋友圈,结果12月发成绩当天,现实狠狠地扇了我一记耳光。在得知自己POF Exam只拿了37%以后,我反而没太伤心,想的是:毕竟是过去,多想没用,下学期把它学好过了就行了。 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 在2019年冬季,这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转折点,我回了国,在墨尔本飞**的途中我邂逅了一位商科学姐,她听着我弹琴,我们一起自拍,交流了思想,相互依偎,一起睡觉……从她的身上我看到:墨大大多数女生交个男朋友还是挺难的。她说她两年来认识的男生总共也不过5,6个,平时在家,她喜欢做做饭和闺蜜聚一聚画画画儿看看剧学学习,而根本没有什么社交活动或者去夜场的爱好,对于她参加的社团,她也不是很乐在其中,往往最后参加完活动后也搞不清楚意义。从此看出,大多数女留学生像她一样,过着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稳定社交(和几个关系亲近的闺蜜)的生活,和大多数中老年人的社交也差不了太多。我又看了看我自己,其实,也差不太多,哈哈哈哈哈哈哈。 抵达**后,她送了我小小一瓶的爱马仕香水,而我把机票票根留给了她,作为2020年3月开学于墨大再见的信物。按照世俗,信物和爱情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我们,却一直没有再见。不知道她是不是后来意识到了什么,之后,我的朋友圈她没有再点过赞,我的Ig瞬间她也悄悄地不再观看。也许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不求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 人生最好的相逢,可能就是漫漫人生中我们遇到另一个人,我们互相影响一起成长,彼此带来欢乐,虽然不能终老,但我们曾经拥有最甜美的时光时,她里面有我,我里面也有她,一切美好都留在那片刻。 2019年年底我回到北京后,住在爷爷家,爷爷如往常每天照顾我的早点,洗衣和晚餐,我的到来也让他老人家在每天炒股的生活中多了一些别的乐趣:和孙子一起吃饭,聊天,看电视,吃水果喝北冰洋汽水儿……北京的天气很冷,外面的平均温度大概在0摄氏度,好在我买了件Moncler羽绒服,在那段寒冷的时间里,这件羽绒服我几乎连续穿了100天。 我为了工作不再睡懒觉,天天要7:30起床吃早点洗漱全天佩戴我的牙齿保持器,在牡丹园站上地铁挤45分钟的十号线到金台夕照站,我周围的乘客都睡眼惺忪,为了生存不得不起早贪黑地工作,从他们眼中我只能看出麻木,而没有激情,很多人哪怕黑眼圈浓地像熊猫一样,却上了瘾似的眼睛死盯着手上捧着的手机上放映的电视剧或是抖音视频。我就这样被这样的一群人包围着,而我,在时刻盯着周围哪个乘客下车我好去抢他们的座位。 我里面穿着西服衬衫外面套着厚厚的羽绒服又背着一个大大的Tumi包,我本轻盈的身体被我这么一包装显得肥胖笨拙,加上地铁里空气既燥又闷,在封闭空间的人挨人把温度升高,我不得不把拉索拉开以透点凉风进到衣服里来,可当人人都这么做时,空气里又弥漫出一股淡淡的汗臭味……我就这样被包围在人群中间,随着车起车停一路摇晃,头脑中,是一片空白。一路上,车厢里没什么人相互交流,都只是默默地对着手机“说话”。到站时,乘客们有序地,按部就班地下车,缓缓走向刷卡机排队扫一下手机里的北京地铁通,然后各自奔向各自不同的公司上班。 我每天上到WFC(World Financial Centre)西楼的埃森哲公司上班,都会路过非常高大上的一层大堂,这里的装饰很棒:有圣诞树,大理石装修,水流的墙面,很大面积的玻璃让我们可以看到旁边的国贸商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尊等著名建筑。重要的是,据我观察,在这里的上班族,女多于男,不说美女如云,但是天天路过大堂坐电梯总能遇见非常有职业范儿的漂亮妹子。从我认识的几个女同事里,我发现她们大多24-35岁,处在女人一生中最黄金的年龄段。而像我这样刚过19岁生日,便回国来咨询公司实习的大一学生,很少。 我知道自己是以学习目的来的这里,所以比起为他们打工做东西,我更倾向于接触新知识,只学习不提供价值(反正我又不领工资)。可打工干活是上班族的日常,所以我无奈只能在干活中学习。 第一周,我做了一周的翻译,我学会了灵活运用有道词典:语音打字,点击翻译,复制粘贴,再稍作调整……直到后来,我发现直接整段复制粘贴,再稍作调整更方便!第二周,我根据上司的要求对图标做了做调整,照本宣科地做了次Presentation,便结束了。 我从这头两周里没学到什么,只领悟到了工作是多么无趣。所以我想,我必须要好好学习财商,买属于自己的资产,找到一份我爱的工作来做,才不至于随大溜庸庸碌碌地为别人活一辈子。 后两周我又翻译了一个十几页PPT,扩充了一下中石油的Customer Journey(客户旅程),上司lw姐和我讲了很多 关于“埃森哲方法”,虽说到最后我都不记得有什么。 工作期间,只要在上司不盯着的情况下,我都喜欢和微信里的同学们聊聊天,看看小说,在微信群里面和别人聊天,以打发时间,有一度,我甚至也成为了自己所嫌弃的各种微信群里面烘托热度的气氛组。 总结下我的实习工作:60%的学习是在于翻译各种听不懂的名词以及作图。25%在于查中石油的资料,分享资料。10%在于聆听我们的会议,以及吃饭时聊天中的谈资。5%在于我的演讲(照PPT念)。我不知道通过这段短一个月的实习经历我有没有取得真经,不过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应届毕业生会焦虑:对于他们来说,毕业就等于失业(尤其在现在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好的大环境下),找到工作不容易,找到高薪工作更不容易,而就算他们找到了高薪职业,也很可能躲避不了996的剥削,从而根本过不上自己所期过盼过的人生。很多人毕业后想创业,可当他没有足够多的社会经历的背景下,没有好的资源好的人脉好的项目的前提下,在这经济大环境每况愈下的今天,还是很难,很难… 除非……除非他家里有矿。 最起码对我来说,让我天天工作8小时对着电脑做项目,不是我的追求。让我天天活在听不懂的名词的世界里让我试图去理解它们运用它们给公司交方案这也不是我喜欢的职业。我喜欢教钢琴,边听着音乐边指导学生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学生们,孩子们在钢琴这条路上因为我的传道授业而变得富有智慧,行稳致远。我喜欢在业余时间写写些东西总结人生提炼干货,我喜欢和人一起户外运动,和三五好友约个饭局谈古论今…… 下班后,一般我都是回家吃饭,时间晚了,我就在公司旁边吃,但有时我也会约朋友出去玩。由于我家离大学城五道口比较近,所以我一有时间的时候就来五道口找我的两位外国友人:J&B。J和B两人是好闺蜜,就读于北语,J是俄罗斯人,B来自土耳其。2019年底那两个月我们一起唱歌,吃海底捞,看电影,一起蹦迪,她们还帮我在夜场里认识妹子……我在北京本没有太多年龄相仿的朋友,她们在我生命中的出现,为我在北京短短的生活里增添了幸福与刺激,尽管,在我2020一月底离开北京时,我们早已互删。 我还有一好友,她大我4岁,白羊座,名为Qxs。老家在秦皇岛,来北京是为了工作,是个不容易的北漂儿。她和我不一样,不像我家在顺义后沙峪有一套价值2000w的龙湾别墅,为了省钱,她和好几个室友们一起租的学生宿舍,在和她电话中我可以身临其境地感觉到她家里空间并不宽敞。 我和她在一个周末时一起游玩了故宫,吃了一家北京菜,我们互相拍照,她还用我的手机给我们俩自拍,看了《吹哨人》…… 后来,在12月13号晚上浪迹情感倒闭那一天,我们一起去五道口唱了歌。之后,她回了老家过春节,我们也没再见过。 Qxs和千千万万的北漂一样,只身在外,朋友不多,微信人数甚至只有我的十分之一。我从她的身上看到:外地人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生活并不容易,除了工作中要看人眼色,任劳任怨,还要以区区几千的月薪来忍受着奇高的房价,物价。也许,按照目前北京的房价,北漂们的祖孙三代都不见得可以偿清今天北京一套房子的房贷,但我佩服他们在北京闯下去的勇气和顽强。希望/祝愿他们早日发达,也让他们身边的人因为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过的更好! 直到2019.12.23,我和父母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面,再相逢,是在日本的札幌国际机场。我独自一人坐着早上6点的飞机,中转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文:统治东方的意思,中文名叫海参崴,一块俄罗斯抢占了中国上百年的肥沃土地,也是亚洲美洲对接的出海口,兵家必争之地),再飞到日本札幌。到时,我爸因为没有国际驾照在日本租的车出了问题,在这燃眉之时,他靠询问路人进到了当地的一个华人群,然后果乐爸就不远迢迢千里驾车前来用他的驾照帮我们租了车,当然,我爸补偿给了他一笔不菲的费用。到了我们事先租好的Airbnb后我们安顿了下来,第一天晚上,我们开车进城吃了一家元祖烧肉(非常普遍的烤肉店),发现日本的物价是真的高(跟澳洲差不多,甚至比澳洲贵)。 在天狗山时,因为我没有一直把媛媛湿了的袜子按在暖气上面一直吹以至于那袜子总是掉下来,我们大吵了一天,可以说在那时的我很不高兴,我一路生着闷火,心中是一万个委屈不服还有怨恨,所以我的负能量吸引了更多的负能量和厄运。报应来得很快,第二天,在我们开车前往二世谷滑雪场的路上时,聊到(关于我)尽兴时我爸一分神,因为路面上有冰不好刹车,我眼睁睁地看着我爸开着车狠狠地直撞向了前面的大铲雪车。撞车后,大卡车因为后面有个铁板防着一点事没有,而我们的车前面全被撞烂了,大车司机打电话不一会儿叫来了他们的几个同事(铲雪员都属于国营单位的),他们日本人按规矩办事一板一眼,把所有的证据拍了照,报了警(因为我们耽误了他们的铲雪作业,而且我们的车也需要处理)。我们上了车等着,零下十度又漫天飘雪的天气很冷,紧接着来了三辆警车。而我在上网查:在日本的外国人无证驾驶出了事故有什么后果,结果发现:轻,则事故全责,然后驱逐出境,重,则事故全责,坐牢三年,驱逐出境,不得再入日本边境。看到我爸即将面临的,我实在没想到我这两天强烈的内心怒火能这么快激起天怒,而这来自上天的惩罚,竟是如此严酷。我没想到,我爸前一天因为狠骂了自己的儿子,导致了儿子的强烈不忿,第二天上天就要罚他重款,甚至让他锒铛入狱吃三年牢饭,逼着他忏悔自己前半生所犯的所有罪行。查完了百度,我百感交集,心中有股对于自己的恨(因为负能量,日本游就没???玩了),但也有种变态的快感…… 我爸由警头关上了刑警车,而我,我妈还有bb我们三被请上另一辆警车,就这样,我们来到了二世谷的一个警察局,警察叔叔们对我爸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调查,把他的妻儿丢在警察局也关了一天。期间我们没有带吃的,也没有买午饭,当然,也感觉不到饿…… 最后,只能又是果乐爸出手相助,联系了我们的房东后进入我们家拿上我的护照,再好几处租车,再驱车100多公里的山路前来二世谷的警察局营救了我们。北海道四点出头就天黑,而我们六点多从警局出来,再次呼吸到了外面凉爽而自由的空气。我们回到家附近点了一个肥肉火锅,叫了一桌子菜款待果乐的爸爸妈妈,也庆祝我们逃脱虎口,重获人身自由…… 后面,我和媛媛去了札幌国际滑雪场滑了两天的雪,之后全家又去住了登别的两家非常高级的温泉酒店。在户外泡汤的体验很新奇:头到胸脯裸露在0下温度的雪天下,胸部一下浸泡在约40度高矿物质的泉水中。泡完后,我喜欢上床躺着,因为毛孔被热水完全张开后,感觉身体十分松弛,只想舒舒服服睡一觉再做个美梦。2019年最后两天的晚餐我们吃的很奢侈,当我们尝了酒店里的日式自助餐,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新鲜食材,2019.12.31的晚上,我们酒店专派了一位脸都笑抽筋了的服务员服务我们就餐的套间,我估摸着,他们的厨师为我们每人准备了10多个小碟10多道菜:有肉质无比鲜嫩的奶油焗龙虾,河豚肉,金枪鱼sashimi还有一堆我叫不上来名字的海鲜。我们吃了一个多小时,还一起喝了酒店专门送的香槟酒以庆祝新年的到来,非常享受。我们看着窗外世外桃园似的日式庭院,小雪轻轻飘落,清泉石上流淌,而我们一家畅想着未来,吹牛起我爸要做到多高的业绩,我要考到多少个H1,媛媛要怎样提升成绩,我妈要如何在厨艺方面再上一层楼……一通风卷残云后我们剩了几十个盘子和杯子在桌上,拍了拍屁股,潇洒离去。回了房间后,看到清理员早为我们准备好的紫菜饭团还有抹茶,也为我们铺好了温馨的榻榻米床,烘热了房间。我们泡了一下午的温泉(之前也连泡了两天),身体已经软绵绵,茶余饭后我们聊了很多八卦,从天上聊到地下,从远古议论至今…… 困意袭身,我们回到寝室,榻榻米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硬,也比我认为的要舒服得多,屋外是寒风大雪,屋内是弥漫有草香的暖意,在几乎完全的黑暗中的一间屋子里,我们一家四人缓缓睡去。 至此,2019年结束,而我大一的故事还在继续…… 回到北京后第二天晚上,我和Jfr老同学一起喝了咖啡,聊了很多,我才发现:我们这个年龄段男生的感兴趣点和需求都如出一辙:女人。后面,我带着他去了工体的夜场,土嗨地蹦了蹦迪……领略了一波北京夜生活,的皮毛。 2020年的一月四号,我父母又带着我,爷爷奶奶和大姨一起飞了深圳开始旅行。我们住在了罗湖区一个高档小区的Rbnb,我爸租了辆大车带我们天天一起逛。可是,对于我来讲,和漂亮的女生一起旅游才有最棒的感觉,于是我到了深圳后还约了两位女同学分别带我吃饭逛街拍照以及玩了欢乐谷。晚上老人们累了在家休息,我偶尔还会自己出去溜溜弯儿。我们全家到大芬村逛了大半天买了很多油画,寄回北京和墨尔本。我们逛了广州长隆动物园,下午三点多吃了广式下午茶。我们看了世界之窗,玩了华侨城,看了惊艳的表演……由于一路上有爷爷奶奶说对口相声,大姨积极地捧场大笑还有打理家务,全程我都没有和家里人产生口角,深圳游我们都玩得很愉快。 回到北京后,很幸运,我住到了三叔家(没和父母住在一起,不用受父母约束),每天骑共享单车半小时到王府井的安永公司实习,为期两周,每天工资¥140(还不错)。 骑车时,我能深切体会到外面的天高地广(对比室内空间),我喜欢北京冬天清晨空气中的冰爽,看着前后方车水马龙的街道,左右侧高楼耸立的钢铁森林,一群跟我一样把自己捂的严严实实的人民骑着电动车自行车在辅路上飞驰,好似这诺大的京城大道就只属于自己。对于开汽车的人来讲,也许北京的马路再宽它也是奇堵无比,而对于我们这样骑车去公司的马路用户,这段路程就是我们每天早餐后的晨练,头顶上清澈的蓝天对于我们这种苦逼上班族来说,象征着短暂却又持久的自由: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用看别人脸色,不用受工作和上司的压迫,不用牵挂老母妻儿的生死安危。骑车时,我们是酷炫的赛车手,相互比拼着速度,在这坦荡的路上,向着前方飞奔。 在安永实习的这两周,加起来不过8天,我被分派到了我妈妈朋友Ss(一个合伙人)的部下的一个审计队伍里,但是我没有被派太多活来做,印象中那8天我只分析了一个两个公司之间签的合同,做了做湖南前一百大公司有哪些的研究,梳理了一下8个公司之间的债务关系,还有就是和wlw和lxd叔叔一起吃饭时他们和我聊了聊四大是做什么的。 我的同事ZN和ML姐那几天常常在外,甚至有两三天我去了公司他们全都不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只好滑水,早上泡了杯咖啡或者豆浆后我就上网看看东西,写写文章,渴了就去接点热水或者泡杯茶来喝,怎么舒服怎么来,在确保“安全”时,我甚至会提前下班,在王府井给自己安排一场电影观看以娱乐。也就是从那段时间开始,在我的工作时间我没有工作来做的时候,我开始了我写作的事业。 我在埃森哲和安永的这两次实习阶段里,虽没有为公司作出很大的贡献,可倒是我和同事们和上司处得还不错。我没有具体学到很深入的东西,可我倒是找到了我内心深处一直被掩埋的喜好——写作。不仅如此,实习还帮助我更好地,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它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也为我的简历提供了更多可写的素材。 2020.1.23,因为从武汉蔓延至全国的新冠状病毒的传播开来,武汉宣布封城,北京也宣布即将封城,也是那天,我回到了花园路和爸爸妈妈媛媛和爷爷一起住。从广渠门离开后,我爸带我们去吃了糖葫芦和老北京奶酪还有双皮奶,随后我们回到爷爷家,安定下来,准备喜迎新年。 1.24号晚,在我的推荐下家里人一起吃的淮扬府(安定门店),餐厅为我们上了一桌子造型非常精致,味道宜人且养胃的淮扬菜:清炖蟹粉狮子头,碧螺春虾仁儿,鳝鱼,烫干丝……我们的大家庭齐聚一堂,爷爷奶奶坐上座儿,所有的儿孙儿媳妇和孙女儿全部在场(除了二叔),屋内的氛围显得其乐融融。饭局上,对于刚到来的疫情新闻,大人们各自非常积极地表述了各自的观点,对疫情的传播力以及造成的死亡人数提出层层怀疑…… 就这样,我们对于2020年这最重大的话题之一——“疫情”聊了很久,且不知洪水,战争,政变,地震,饥荒等等还在前面等着我们。我们的大家庭一聚极不容易,可谁也没想到,那晚的聚会成了我们2020年一整年里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大的家庭聚会,后来的疫情迫使这个全球封城封国,经济停摆,全面O2O(Offline to Online)…… 从北京过年时街头的门可罗雀,凄惨清凉中,我当时的第六感便感知到:今年可能注定不会安定。安定门旁边的庙会被紧急叫停,所有的人民,不分大人小孩儿,从那时起被正式封在家里3个多月。2020年北京的除夕夜老天爷阴着脸却不降雨雪,空气的流动性很差,以往车水马龙的环路上没有车,没有一丝拥堵,人行道上也没有人,本应该热热闹闹一起喜迎春节的日子,北京却显得像一座鬼城,没有任何一丝丝人间烟火,天空中的麻雀和各种鸟儿不再飞翔,北京本就少的可怜绿色树木也在一片灰色的背景下更是显得暗无生机……这些景象是我在北京生活了19年却一次都没见过的。 饭后我们回到了北太平庄爷爷家一起看春晚,吃水果,还观看到了蓓蓓为我们表演了舞蹈节目。那时我们才知道,“武汉肺炎”以及传播了两个月,曾有吹哨人出来发声可他们的声音都xx了。 而这两个月,我们一直在尽力保证 “中国人民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所以没有把消息透露出来,也没有及时封住武汉城。我记得,在2020年的1-2月,我们喊的最多的口号便是:“武汉加油!”而我们,由于在网上看不到相关的新闻报道,外面根本无法得知当时武汉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春节后我收了收行李,在1.25最后一天我顶着压力,冒着“生命危险”去看了北京那时候最后一天的电影 《宠爱》(回北京我最喜欢的娱乐项目莫过于和朋友去影院看电影了)。我来回的街道上几乎没有人,车道上几乎没有车,甚至连风都不刮,在电影院时我一人包场看了影片,回家路上自己买了两串关东煮吃,又带了一块好利来的蛋糕回家吃。在北京这么挤的城市里,那天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君临天下,整条街道唯我独尊。 那时的我,多么想和wd一起约个饭,回龙湾再骑一圈儿车,回到14年自己大汗淋漓时不顾一切地跳进室外游泳池……无奈,我此刻谁也约不出来,觉得自己很无能,只能孤零零自己走回家,在电脑前码码字,刷刷手机,睡睡觉,浪费我的青春年华,虚度光阴…… 1.27,在澳大利亚封国(非澳洲永居或者居民的签证持有者不得入内)之前,我距离开学一个月飞回了墨尔本。机场把关很严,每个人要填一份表声明自己没有去过武汉(当然,就算去过人们肯定也填否)。下了飞机,嘴哥开着大铁皮接上我送我回了家,一路上我们聊了聊年轻时的风流韵事,澳洲烧了四个月的山火(当时还在继续),还有全球正在涌现的各种天灾人祸……我爸妈带着媛媛也在1.31(澳大利亚封国前一天)飞回了墨尔本,就这样,非常的幸运,我们一家都安全顺利地返回了澳洲。 1,2月份的澳洲天气很热(我回来时澳洲山火已经大部分烧完了),但是天天晴空万里,有蓝天白云,还挺舒服的。我回来时发现墨尔本的马路上地面上散散地上了一种类似岩石红的颜色,应该是山火烧出来的烟和沙子被雨淋到地上所染出来的。对我来说,墨尔本空气中弥漫的味道是自由的,这里地广人稀,基本还没有确诊病例,我好似一条鱼儿从人类的鱼网中挣脱,重新跳回了浩浩茫茫的蓝色深海中。 14天隔离期内,我开始写作我平生的首部小说,《2019,FBE的那段往事》。之后,我恢复了健身卡,想趁这段时间练掉我长期在北京坐着实习所攒下来的肥肉,还一个人带着口罩去了迪肯大学旅游参观。 2月份我活得天昏地暗,因为没有任何压力,我每天都要睡到快10点才起床。我在家弹琴,把AMEB八级的曲子都练了下来,天天去公园散步,到有灵性的地方走一走。就在那段时间,我结识了W,他和我在一点上很相似:都正视自己的需求,所以我们后来成为了彼此2020年最好的好友之一。他每周五或六都车送车接我去city蹦迪,我也是2月份,人生中第一次去了Coco Saturdays,在里面,我认识了很多人…… W对我很好,每次蹦迪轰趴都车接车送我,一起吃饭时他都主动掏大头的钱。因为他离我住的很近,基本每天晚上他下班都会来找我跑步/走路,我们之间也总有很多共同话题可聊……最终,我们互换了信任,他把我当成最要好的兄弟。W的一份兼职,就是在Coco夜店做promoter(夜店销售),工作大致就是拉朋友来蹦迪,帮他们订台订酒。笼统来讲,做这行的“混子”居多,而也有不少墨大的同学在做这份工作。 2020的三八妇女节这天,澳洲已经逐步有了新冠病毒确诊病例,但还没有死亡的患者,我剪了个头发,再一次“冒着生命危险”自己开车去了Docklands(W的爷爷去世了所以放了我鸽子)。我把车停到附近居民区,手机订好位,自己走去了电音节场地--- Flemington Racecourse。进场前,我们有一大段路要走,刚好彼时出现了3,4人一队的中国小姐姐,我则鼓起勇气上前搭讪认识了一个女孩,刚加完她的微信,她便主动提出来:“今天我们带你一起玩吧!”我至今难忘那个蓝色头发穿着巴黎世家外衣的古铜肤色的女生,还有她那好记的名字:S·K,后来我聊天中还得知,她的星座还是我最喜欢的巨蟹座。 2020三八妇女节墨尔本的白天太阳高照万里无云,这一天里,我们进行了长时间刺激而又有节奏的有氧运动,最重要的,还是和很多很多漂亮的小姐姐在一起。我们从下午三点蹦到了晚上十点,Ultra团队很多DJ放着不同刺激的电音,我和女生们一起把手举向天空,宣告着解放,宣告着自由。我们蹦跳在舞池中央,挤着人群拍Ig瞬间,累了我们会离开舞池去到休息区坐着聊会天儿,喝些东西,几个女孩在我旁边都放松着吐着果味儿的电子烟,调整好身体后我们再度回到舞池,一蹦就是一个多小时。 电音节的气氛,唤醒了我们内心的躁动和叛逆的欲望,我们忽视了新冠病毒的存在,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生活的压力,抛开了别人的眼光和指指点点,来到一个极乐世界,和与我们有相同诉求的人们聚到一起,一起在跌宕起伏的重音里摇头甩手,快似活神仙。天空中飘浮着一个个被吹鼓了的避孕套气球,时不长你就可以看到一个上了头的鬼佬把厕纸扔向天空,人群中还有高大健硕的帅哥背着性感多姿的美女在人群中摇晃,有的人手里面拿着酒杯边吹着,边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着身体,欲醉,欲仙…… 夜幕降临后,才是电音节的**部分,太阳下山后,舞台上的灯光显得无比闪亮,舞台上火焰喷出的效果,在凉爽的夜晚中更加显著。在黑夜里人山人海的舞池里蹦迪,我们有股出了地球上了太空隐隐失重了的感觉,虽说我们明知道自己还受地心引力的影响,不过黑色的天空让我们看到仿佛自己正从黑暗中飞向光明,让我们感到旅途中充满着欣喜和快感,很多人情不自禁的呐喊着什么,随着音乐达到**,我们也飞往了九天之上…… 回家后我喝了杯牛奶,在电音节(几乎)连蹦了6个小时的我早已筋疲力尽,我忍受着浑身酸痛上楼脱光了衣服,直奔淋浴室洗了个热水澡,换好睡衣后,我顾不得收拾书包整理书,倒头便昏昏睡去。 好景不长,Corona Virus Pandemic最终还是影响到了墨尔本。我们才上完两周课,老师就严肃地通知了我们:大家做好准备,网课时代就要来了。第三周,我们大于50人的lecture就停了,tutorial却还在(但不用必须去)。本来我觉得这样保持挺好,多了一分不去学校的自由,可没想到第四周,我们就被剥夺了去学校的权利,迎来了大学硬件设施的全面停业。 从此,我们开启了2020年一年的居家常态生活。 因为是三月初开学,所以我的很多朋友都买的2月下旬的机票回澳洲,结果新冠肆虐全球,澳洲不得不把国界在二月一日关闭,只许PR和居民入境,留学生们,就这样被关在了中国。不少同学为了返澳开学甚至转去泰国/马来西亚隔离(玩)了14天,再飞来澳洲,他们权当出了个差,旅了趟游。不过据我所知,大多数人还是留在了国内以静制动。 好在我们开学的时候,通过日行一善我认识好几个新朋友,所以平时闲暇时我都会找她们线上聊聊天(但联系其实也不多):Candice,Mary,Leona……而我面对面的社交的对象,无外乎只有爸,妈,媛,钢琴,电脑,大自然以及W。 我不像大学里的女生,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闺蜜,好像只要她们在一起上课,一聊起包包化妆品或者小红书上的一些内容,一聊起哪个明星哪个电视剧她们就可以很快速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而我,在大学里混了一年,却没有找到和我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我反思,可能在于我平时在社交媒体上发的东西有点过于高调:琴技,美食,和女生的合影,我精彩的旅游照等等,甚至我还从来都将朋友圈所有内容设置为对外可见。大多时候,女生看了后可能会高看我一眼,或者觉得我太装B。而男生看了则会羡慕嫉妒,觉得就是因为有像我这种人的存在,所以他们就没有妹子把了。所以,这些男生加了我以后从来不说话,我问他问题他甚至不回,在朋友圈中,我又频频看到这些猥琐的男生争先恐后地排队去给各自女娃儿们点赞…… 当然,对于这一样的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在女生圈里人缘还不错,可不知道为什么男生们(除了W和钢琴社的几个男生以外)不怎么带我玩儿,我也常为此而苦恼,后来我从酒局一好友的口中得到了他的解释,他说:“前两天看了看你朋友圈儿,看你会弹钢琴,小我7岁这么年轻…… 我羡慕你啊!”听到他醉酒后流露的真言,我很释然。赶紧回道:“没有没有,只是平时玩玩,兄弟你也不错啊,一个人叫来三个女生……” 在2020年的疫情下,我和W保持平均一周见四,五次面:跑步,约晚饭,吃夜宵,轰趴。渐渐地,我们建立了坚不可摧的友谊(咋听起来有点基情四射),也渐渐成为了彼此最好的兄弟之一。按照W的话说:“咱俩,谁,谁,谁,跟谁啊,我们,就差拜把子,结为,结为,结为,兄弟了。”我听后心里很是感动,没等我作出回应,W便口吃地继续说:“你吃啥随便拿,我请你。”我不好吃人嘴软,只好挥挥手道:“哈哈哈不用了谢谢,我喝杯奶茶就OK了。”如此真诚待我的人,除了我爸妈,国内的一些亲戚以及那些个老战友,也就W了。 而我不能辜负了别人的真诚(像我2019下半年一样),毕竟,人生难得一知己。 由于疫情的来临,我几乎彻底丧失了白天的社交生活,居家令的实施要求我们天天呆在家里,以保证安全。正因如此,我基本不能约同学出来……而就算我约了,他们怕得病毒也不敢出来。于是,我的社交生活往往唯有在晚上才得以释放,项目很单一,基本上,只有轰趴。是2020年的4月份,我开始跟着W玩轰趴,也才学会轰趴大致是怎么一个流程…… 轰趴是英文“Home Party”的英译汉发音,也可称为“House Party”其真正的含义也就是私人举办的家庭聚会。在现代,通常的轰趴内容包括:和年轻人一起,放着响亮的音乐,玩游戏,跳舞,喝酒,飞叶子等以娱乐。 在我们玩的局里,极大多数情况下,男生买酒(偶尔也有和女生AA的),威士忌兑橙汁/菠萝汁是喝的最普遍的饮料。男生广撒网多叫妹子,多多益善,因为总有像我这样的男生喊不来女生,尽量达到女多1~3个的局面。女生们负责化好妆,穿上好看的衣服,(有品位的女孩子还会喷点香水)来到轰趴,跟着大家一起玩即可(女生们基本没什么准备工作上的压力,除非你是房主,要提前做好清洁)。 我们的轰趴里,通常会有一两个雄性领袖组织大家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以达到喝酒的目的。游戏规则比较简单,玩起来也比较容易上手。在所有人都围成了一圈后,游戏就可以开始。 比如说十点半,游戏者的目标是使手中的牌的点数之和在不超过十点半的情况下尽量大,每人一开始抽得一张首牌,然后庄家亮出暗牌(场上有多少玩家就有多少暗牌)时所有人会靠叫自己喝多少口酒来争抢那张牌(J,Q,K等于半点),喝的口数最多的人赢取那张牌,然后把自己所有的牌的点数加起来。等暗牌都翻开后或被人全部拿走时游戏结束时,所有人亮牌,点数最小或者大于10点半(爆了的)的玩家要喝酒(口数=7个骰子的点数除以2)。在这个游戏里,玩家一开始抽的牌的点数很重要,如果你一上来就很幸运抽中了8-10,本场的喝酒基本就与你无缘了。 再比如说小姐牌,所有人围成圈后,按顺序抽牌,从A到K各对应着一个游戏项目,喝与不喝大多数情况也要看运气,如果你不幸抽到了2,9,第二张K自己都难逃喝酒。要么就是训练自己的机敏度,在“照相机”和神经病说话的时候自己不要乱动,还有就是训练自己逛三园的能力(多读书多学习或者灵活运用谷歌百度)还有“扭一扭”口齿的清晰度。 一般来说,以上两个游戏,人越多,自己喝酒的概率越小,所以在场人数越多时,我反而感到更安全。 还有的,就是金字塔,看起来也是个蛮暴力的游戏,动不动就玩加倍,输家往往要输喝几十杯酒。因为我自己不会玩这个游戏所以我总是干脆退避三舍,要么就是找人 “学习”,组队一下。双人对战型的游戏也有很多,比如说大话骰(我到现在也不是特理解摘=不带一的个数,飞=带一的个数),十五二十,石头剪刀布…… 一般这种双人对战类的喝酒比较快,很容易就喝大,因为玩的频率快,一个人再高的技巧和智慧也不会使你完全不喝酒,而只能非常有限地帮助你少喝。 最劲爆的游戏,则当属国王游戏了(当然,要在酒过三巡后再玩)。庄家发牌,抽到K的人为国王,由他指定两个数字进行特定的真心话或者大冒险,那两个数字的持有者则必须按照国王的话进行照做。游戏内容...... 作为男人,我理解为什么男生会来到这样的场合,男人的大脑多偏理性,做事都有结果导向。男人们想着酒过三巡之后,妹子的眼神扑朔迷离时,带她们一起共赴巫山,愉快玩耍,而男人一切的小心思都被女生看在眼中心知肚明,从而太主动的男生都很容易被贴上“猥琐”的标签。而夜场轰趴来的女玩家(大多数是正常人),而有些,则三观不正,她们通过对自己动刀整容,穿着暴露身材的的衣服自拍,再修图发圈钓着鱼塘里面的鱼,从而使男人上钩,向她们跪舔,对此她们乐此不疲,又心照不宣。所以,“夜场/酒局里没有什么正经人”这句话,是有几分道理的。 我们再来看看战果,在我一学期参加了近10场轰趴的经历中,我总结,男人们成功的概率绝对不到10%(因为我的成功率不到10%),哪怕他再网红,再有钱…… 我的一个好朋友,平时的零花钱比较多,消费也比较大,他每次轰趴都要花200多刀买酒和饮料,还有开30公里的车(还要交过路费)到Keysborough找她最喜欢的大胸理发师花80刀剪头,还要绕道Glen甚至South Yarra接好几个兄弟(包括我)和妹子。准备时间上他大概要花3.5小时,金钱方面他也要花大约40刀(油费)+ 200刀(酒钱)+80刀(理发化妆费)= 320刀上下。轰趴期间,他扯破嗓门地组织大家玩游戏,而据我观察,轰趴期间他和女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普普通通,(甚至有时还要被打一顿)。结束后,他还要送我(顺路)回家,再花5,60刀买巨多的羊肉片,火腿肠还有丸子做出来的麻辣烫带回家吃……我的这位好朋友有一句轰趴后特别爱说的口头禅:“我以后不来轰趴了,就很xx下头!”他每次花这么多钱和时间为大家做贡献,又当司机又当送货员还不收钱,在我看来,他算是好人做到底了,可不知为何,很多他的“朋友”(男生和女生)都在背后说他的坏话:猥琐,情商低,自恋……诚然,自从我认识他之后,我从没见他和谁一起春宵一度过,他自己也知道,每次砸这么大的成本下去,半年之内,数不清的财富全部被沦为沉没成本。不过,他有钱,也不care。 对于我本人来说,我再清楚不过我自己的酒量,基本上一两杯的混酒(果汁兑伏特加)下肚我脸就红了,三五杯稍微纯一点的酒下肚我就要胸闷头昏,渐渐不省人事。所以,轰趴的局我喜欢人越多越好,人多则意味着轮到我喝酒的概率越小。 总结:这半年以来,如果说轰趴是一场男女之间的博弈,男生几乎一直是在失败的。而女孩子有车接送,喝酒免费,在看清楚局势的情况下理性操作,其实根本不会中男人的圈套,女孩们有时还能看一场各路男人为了接近自己而灌自己酒,上头后他们像猴子一样出洋相的表演,何不乐哉…… 夜店,轰趴,酒局为什么如此吸引着年轻人,为什么让人这么上瘾?因为它存在于残酷的真实世界和完全虚拟的网络世界之间,属于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这一灰色,想象空间的存在感都被无限放大,造就了一个充斥黑暗和噪音的世外桃源,数不清的快感神经在此沸腾。很多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在此得以释放,很多话想说的,很多事想做的,玩家都可以借着酒精遮脸而表达出来。有了轰趴,我们单调的日子多了分激情,也因为homepa的存在,我们疫情下平静的生活也不再平静。 2020年的第一学期(大一的下学期),我学了Accounting Reports and Analysis,POF,Introductory Macroeconomics以及Brand Management。坦诚来讲,四门课都不容易。对比我商科2019年下半年第一学期,我这学期的宏观学的内容比微观复杂得多,里面的新名词还有各种模型都比微观更难理解(虽说最后Final Exam教授给我们放了水只出了30道选择+判断题)。ARA对比QM简直就是王者对比青铜,虽说两者都有40%以上的数学,可ARA恐怖的大理论体系对比QM那些小公式还是比QM难太多了。在本学期学POF的时候,我面对的更多的是心理压力,从知识点上来看,我认为比去年简单了而且考察的练习题也没那么拐弯抹角。拿这学期的Brand Management对比上学期的Making Movies作为breadth课,两者的难度对比又是一个天上(BM)一个地下(MM),BM平时的三个Assignments我加起来写了得有10多整天,而MM平时的quiz只是区区每周看一看lecture做一做选择题,交几张图片做movie的作业,再考你回家作业写一大篇作文为大头分数,而BM到最后还要你3小时写4篇作文2000多词。由此可见,我这个学期过得还是很困难的。 好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我们所有的考试都移到了网上,再加上我们商科的考试没有Zoom的监考,所有的学生得以开卷答题。这无疑给了像我这样的学渣一个顺利通过的机会。在几乎每一门的考试前一天,我会做很多past papers,错题的答案我把一些好词好句抄在白纸上然后贴到墙上,笔记本我也用彩色的标签标明了每一章的内容方便自己查阅,考试时,我偶尔还会找好朋友帮个忙…… 最终,我的Intromacro83,ARA56,POF65,BM68.平均分68,比上学期的平均分高了10分。 到这里,我的大一就顺利毕业了。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