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陈昌文解读论语1》 第一章“学”是什么意思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陈昌文解读《论语》: 《论语》开篇第一个字“学”,为什么是这个字?不是其他的字?我思 考过许多年,让你一开始什么都不会的,一定要学! 想要创业,需要学;想要当老板,需要学;想要做人,需要学;甚至想 谈女朋友,也需要学。比如公司要招聘一个管理人员,你没有学会做管理人员, 你当然就应聘不了管理人员。所以,“学”真的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不懂经济,你就不可能懂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涨,还是会跌?你不 懂人情世故,你就不懂得拍马屁有时候是必须的;你想升官发财,你就必须 学会拍马屁。你这个人很冷漠,不懂得让领导、有本事的人舒心,你就没有 前途。你不学,你甚至还嘲笑那些会拍马屁,而日子过得比你好,老婆比你 老婆漂亮的人。你不学,你就会成为一个酸腐的人。 学,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越学越让自己过得好,就是滋润自己。另一种 是越学让自己越蠢。比如一到节日,很多人看到别人发节日祝福,自己也复制、 粘贴节日祝福到处乱发,凡是在微信上的都去发一发。有关系、无关系的人 都发。这就是盲目的学,你浪费了别人的时间,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这都 是无脑的人才干的事情,也就是学错了。而正确的东西,你又反对,不去学。 比如我刚才讲了,你要让你的领导舒心,你才有可能升官发财。结果你反对, 说这是拍马屁,结果你只能当一名员工,收人非常低,这就是学错了。比如 在家里,你要学习让老婆开心。结果你说男人要有男人样,大男子主义,让老婆很不开心。家里鸡飞狗跳的,这就是学错了。 什么是学而?这就是“学”了过后 才有“而”。就是说任何事,我们必须先学习,才有后来的好处,或者是坏处。如果你不学习我,做后面的“而”什么的,就没有。只有你愿意学,你才有做人上人的机会。如果你不学,你就只能做普通人,做愚昧的人。 学而时习之,这个实质是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学习,也就是不是今天学了,明天就不学了。不如很多人读书的时候努力学习,大学一毕业就不学习了,就不摸书了,这就是没读懂这个实质。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有新的技术,新的社会趋势。比如当年淘宝来了,你不学习;后来微信来了,你也不学习;后来,人工智能来了,你也不学习,那么你就被时代淘汰了。这个“习”字,很多大儒讲的是练习。这练习当然也对,也就是你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自己去琢磨练习,把这个本领变成自己的,越来越熟练。我还要说另一种解释就是习惯,你必须把学习本领当成一种习惯,那么你就会快乐起来。这有点以苦为乐的意味。所以后面说不亦说乎?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字的本意不是让你只是懂得一个道理,而是要练成一项有用途的本领。比如你去听某人的赚钱课,你不是天天听其课程而是需要把他的方法学到自己的手上,练习会了,去赚钱。当你真正赚钱了,你才会快乐。如果学习只是听课,只是理解一个道理,那么不如不学习。 学是要讲功用的,学习要有功利主义,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变成那些说自己读了很多书,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也就是依然赚不到钱的人。 学习的本质是先模仿,模仿就是模仿大师,也就是你要把古今中外最牛最厉害的高手找出来模仿,那么你就会变成高手。这里有一个改变命运的秘密,也就是有些人天生学的就是农民工,所以一辈子成了农民工。而有的人天生就开始学大师,所以一辈子荣华富贵。比如我有一个亲戚去了蓝翔技校挖掘机,现在在一个沙场开挖掘机。这个人就很难荣华富贵了。再比如我以前打工老板的儿子,这个公子哥先是在英国留学,回国后,老爸直接派他到一个最好的分公司总经理那里做了总经理助理,就是跟着总经理学习做总经理。后来这个公子哥学了三年就成了总经理。而我们很多人还在为月收入破一万而奋斗。当然很多人会说我没有那么好的条件 不能学习做总经理怎么办?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但是你可以在你的能力、眼界范围内,迅速找到一个有利于你的本领去学习。我相信你能读懂我这句话,你的命运会迅速改变。 所以,读懂“学”这个字会改变命运的,这就是圣人书厉害之处。学,不是提出相反的看法,不是口头上讨便宜,很多没什么智慧的人喜欢口舌上胜利,而高手一定是勤勤恳恳。按照老师的说法、做法去行动,最后自己得利,这就是我序言里讲过的,闷声发大财。 高手都能理解,跟着牛人学习做事一定有好处。而愚蠢的人自己没本事,就习惯性反驳别人。真正的高手呢,也就不点醒这帮愚蠢的人,他蠢,由他蠢了。所有的学习都是先模仿,你必须模仿富人,你才能成为富人,你模仿穷人,你就成为穷人。所以,但凡是在网络上,现实中,仇富的人都是笨蛋,一个人不可能模仿他仇恨的人。如果你仇富,请迅速改变你的心态,这将改变你的命运。学习的根本是照着做而不是听课,也就是高手如何说,你就去做,不会也做,做多了摸着石头过河,你也就会了,会了过后,你得利了,你就会会心一笑,这就是不亦说乎。这种是内心的喜悦,用不着与人分享,这就是圣人之学,学以润身。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些东西学不会,可能会很纠结,甚至会怨恨教授者,这也是错误的心态。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想想是不是自己没有领悟到要点?是不是要浅尝辄止?比如我们创业做一个项目,你做了五天就要求有结果。而一般创业是要求拼命干三个月,甚至六个月才能看看是不是有结果。所以没有结果,要反思自己哪里错了,而不是怪老师,怪你模仿的案例有问题,别人竟然能生存,说明别人的道理是对的,你不能生存下去,不能做到说明领悟力、行动力有问题,这次是存在即合理的道理,要根据事实去修正自己的思维与行为。 学,还有一个核心,就是你不要见啥都学,你要学习你愿意从事的工作,愿意认可的思维,你不认可你就别学,你不愿意行动,你也别学。你去学你认可的,你愿意行动的学问。如果你不愿意行动,你还去学,本质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其实很多人学习英语,但是并不用英语,这是一种极大的时间浪费,精力浪费。我还看到很多人去考驾照,自己又没有买车,甚至根本用不着开车。去花大量的时间去学开车,这在员工当中是一种风气,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学习,学习要聚焦,你能学到一种生存本领就不得了了。不要试图学会很多种生存本领。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把所有时间都聚焦在一个点上,成为一个专家,你的收益会是最大的,而不是盲目的学很多种本领,一种也不精。最后养家糊口都困难。这些正确的学习理念,你跟着模仿,做到了最后。让你安身立命。说白了,你就是靠着你的特长赚钱了,开公司了,当老板了,甚至带着一帮听话的新人做大做强了,你当然就不亦说乎。你就品味道圣人说的原来是真理,你得利了,你就快乐。这便是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不断的练习。对于自己有好处的本领,靠着这个本领得利了,能养家糊口,甚至兼济天下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第二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奥秘 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陈昌文解读《论语》: 这句话的关键点就是这个“朋”字,搞懂这个字,你才能理解这句话,才能理解人家乐的是什么?否则你还以为人家是吃了一块水果糖,甜甜的就乐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搞懂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同是人生的大问题。这个问题搞不懂,糊里糊涂的过了好多年,最终一事无成,搞不懂“朋”这个字的人,很多时候会认贼作父,养虎为患,害人害己。还不知道为什么! 不是从远方来的都是你的朋友。有些人是给你带来灾难的,一般人不能分清楚谁是带来灾难的人。比如酒肉朋友就是带来灾难的人,你跟这些人喝酒看似很快乐,实则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金钱。一无所获,甚至还长上了一些坏毛病。十多年前我认识一个老板,有几个厂房,家大业大,父亲是高级工程师。这个老板呢,喜欢广交朋友,然后在KTV里认识了一帮社会上的混混,这帮人就叫剁他吸一口违禁品,说是只吸一口没关系的,仅仅一口。这个老板在众多朋友的起哄下,就吸了这一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多次网上偷偷跑出绩溪违禁品,后来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却也跟这帮朋友混得如胶似漆,最后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自己的家业也就毁于一旦了。便宜了某些小人。 朋,是志同道合的意思,这个人跟你的志向一样,你当然就高兴。但有些人打着志同道合的幌子,不做事,这也是一种消耗,本质上不是朋友。比如我刚创业的时候交往了一个合伙人小王,这个人我提出的任何项目他都支持,我提出的看法,他也支持。我想发财,他也想发财,这看起来是志同道合了吧。但是小王不做事,天天对着电脑发呆,也不找客户,也不能把内部营销做好,导致小王自己连饭钱都,转不回来,经常找我借钱。不做为的人不能叫做朋友,也不能与其交朋友。 还有一种人是无能为力的人,虽然你提出的主张他都同意,都支持,但是他无能为力做到。这就不是朋。 所以“朋”有三个要素: 第一,支持你的想法,做法,志同道合。 第二,有这个能力跟着你做事。无能力不行的,比如你开公司,需要一个总经理,你的发小是个保安,他做不了这个总经理,他就不能做总经理。这个朋只能做保安。 第三,这个朋友的能力还不能偷懒,必须勤奋跟你干活实践。因为我们知道事情是干出来的,不是偷懒等待出来的。 有了这三个要素,就是现实当中的朋友。其实这三个要素也是公司招聘核心人员的三要素,甚至是招聘员工的三要素。你要警惕那些打着朋友旗号来找你麻烦的人。比如问你要利益,借你钱不还的人,后来闹得鸡飞狗跳。你说你看清了这个人原来不是朋友,就是这个意思。你要团结的是那些对你有用的人,那些正能量的人,你不要与那些负能量的人对你无用的人做朋友,交朋友也是要聚焦的。你做事业当然只交往对你事业有帮助的朋友。显然,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富人是我们的朋友,团队是我们的朋友,好的书籍是我们的朋友。人生最重要的,读书与交朋友,那你真正分清楚谁是你的朋友的时候,你就不会对朋友冷漠,或者做损害朋友的事情了。但你没有这个概念的时候,你就可能经常做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比如我刚创业的时候,我有几个兄弟赚钱很厉害。同时我还招聘了十几个员工,这些员工并不怎么赚钱,甚至从某种程度上都是亏本的。我因为有做强做大的想法,我就把赚钱比较厉害的几个兄弟的收入用来养活这些不赚钱的员工。并且我还花了大量精力来培训这些不断线的员工,以至于对跟着我支持我的创业合伙人有些冷,这都是没有分清楚谁是我们真正有的结果,导致了认贼作夫。当然,这个词语用的并不好,但我希望大家理解我的意思,一个人没有搞清楚概念,他的所作所为就会错的离谱。你应该回惠州,是你真正的朋友,而不是那些可有可无的人,甚至是给你带来真正损失的人。这损失包括金钱,时间,精力和情感损失。你的眼中不能只有金钱损失这一项,如果你分不清楚这一点,那些真正的朋友就会远离你,而那些敌人也会在你这里把做的价值都吸干净了,也远离你,你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你很难把敌人变成朋友,不要有这个圣母的心态,你的女人也并不一定是你的朋友。比如某女明星嫁给一个富豪,天天就是买买买,把这个富豪给买破产了。由于这个女明星长的很漂亮,手段高明又连续交了两个富豪,随后的这两个富豪也在这个女明星的买买买下破产了。同理,你的儿子,父母,发小,你的闺密也不一定是朋,主要看他们给你带来了生命之不可承受之重,还是给你人生带来了辉煌飞跃还是动力。 我习惯性把一个人看成一个能量体,也就是给你带来正正能量的是朋,带来负能量的是敌人。有时候我们人是麻木的,没有智慧的。会更给你带来负能量的人玩的很开心,但是时间长了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这种开心不是真正的开心,真正要乐必须是跟正能量的人做朋。 做企业的人的朋友是谁呢?当然是那些富人,那些能买得起我们产品的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客户,是我们的朋友,那些反对我们,抹黑我们,不买我们的产品,陈添麻烦的人,当然就不是我们的朋友。对于这些人,我们不要去与其理论,不要去与其解释,最好的办法就是相忘于江湖。我们交朋友也要聚焦,不能什么朋友都交。比如我认识一个很,有财富的土豪,这个土豪经常找我聊天,他又不,做事业,因为他父亲的公司很大了,那么他经常找我,只能消耗我的时间,对于我的事业,没什么帮助,而且他喜欢玩的东西,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我不会为了讨好一个土豪去浪费我的时间,这种朋友其实就没有必要去交往。与其与这种朋友交往,不如与孔夫子的思想交往做朋友,看一看孔夫子写的书。 人呢,还要学会与自己做朋友。比如我们创业开始是没人理解的,比如现在的微商,其实很多微商能赚钱很厉害,但是没人理解。相反,嘲讽批评谩骂怀疑的人很多,甚至你做微商,有些人就跟你绝交了。那么我们就要自己耐得住寂寞,自己天天努力的奋斗,有了成果就能买房买车,娶妻生子。我们当然会会心一笑,这就是我们自己耐得住寂寞,与自己做朋友的一个结果。当年做某宝的人应该也有类似的经历。现在做自媒体创业的人,应该也正在经历着这样的过程。 其实,孔夫子当年也是这样的,他的政治主张始终没有人采纳。但是到了汉武帝与董仲舒手上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成了中国文化的正统。也就是我们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没人认可,没有关系,我们自己默默的做,就算这一辈子没有机会,也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坚持的是真理,只要是真理,就一定能发光。孔夫子的发光晚了五百年,但还是发光了。我相信孔夫子知道这个事情过后也会非常快乐,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其实做人做事业都是这样,我们有的人创业连几个月的寂寞期都过不了,又去打工了。说明这些人还是适合于打工者,做朋友不能与创业者做朋友,也不能与自己做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总体来讲,一个是要,区分出来,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人生的根本问题。交错朋友好比认贼作父,养虎为患,不可不胜。二是交朋友的三要素是什么?要搞清楚三个是耐得住寂寞,要学会等待远方的朋友来。不管是时间上的远还是空间上的远,不要因为寂寞就乱交朋友,把握住了这三个点,你自然就快乐了。 第三章做人没必要生气,不愠的哲学 原文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陈昌文解读《论语》: 比如,在公路上开车,有的人因为前面一个遮挡做自己的视线,就非常生气。甚至愤怒了,开车去撞别人的也有,打架斗殴的也有。其实,有可能别人根本不知道挡住了你的视线,这是第一层不知。第二层不知,就是别人不知道礼貌,就是挡住你的视线,他依然我行我素。你看淡一点就行了。这人不懂礼貌,没有社会常识。你不要跟他死磕。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只要没造成实际的损失就行。也就是我常说的:碰见不懂事的人,你不要去教育她,不要去跟他争吵,否则,你就成了那个不懂事的人。那么,第三层次,如果对方给你造成的损失,你也不要生气。不要愠。没什么好生气的。直接报警,让警察处理。让法律,规则,去赔偿你的损失。这三层,一层比一层高明。当然里面还隐含了一层,就是他给你造成的损失,你不能找社会规则去处理,这种情况,这时候,你就权衡利弊,自由搏击。一般情况下,我推荐你选择隐忍。生气,发怒,只能说明你没有智慧,或者没有能力。而且生气,发怒,愠这种事情,首先伤害的就是你自己。比如:我们在网络上做生意,有的小人会骂我们,如果我们选择跟着他们对骂,后果就是浪费了我们时间,惹得自己不高兴 。还有可能和这些小人没事做,就天天找我们麻烦。甚至导致我们本来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所以沉默是金,不要与其对话,隐忍即可。特殊情况下,实在是特殊,查权衡利弊,自由搏击。从长远角度来看,很多事情并不值得我们大动干戈。孔夫子并不是教你软弱。有些人理解错了,说什么别人侮辱你老婆,打你父母?你也不愠吗?这些人是理解能力有限,智慧有限,理解不了更高明的第三层。只是蛮斗。所以,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鼓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明显更加意气用事,而刘邦更加智慧,站在了第三层智慧之上。 人生的搏击当中,谁更容易愠,谁就更容易失败。人不知,而不愠,我们才是君子。为什么呢?因为别人不知道很正常,就如同你也有很多不知道,是别人知道的。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擅长的点不一样。 你管理一个员工,你布置,一个任务给他,你以为他应该知道怎么做。但实际上,他不会做。把事情搞砸了,你就非常生气:“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其实,你不应该生气,你应该反思的是,他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他不知道你还让他干?员工不合格,本质是你不合格。 同理,你找的老婆,你不满意,本质是你自己无能。没什么好生气的。你儿子你不满意,本质也是你这个做父母的,没有教好,没有做好表率,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后面,我们会讲:“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就会跟这个点相呼应。 做人,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人家知不知道,我们根本不应该去管,也管不了,更别说生气了。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的本。 我在网络上做教学,一个事情教了无数次,一旦有人来问我,说不知道,不懂。有时候我也很生气,很不耐烦,很愤怒。其实想想,真不应该。因为我知道的东西,我已经千锤百炼很多次了。而别人是新手,别人在这个领域从来跟我没有过交集。自然是不知道的,我给一些老学员讲过的案例,新学员并不知道,所以来问也是正常的。 前面讲的大概是我们要理解别人的,不知道后面开始讲,要理解别人不懂我们的懂。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有能力,有本事对别人好,别人不知道你也要理解。比如,你对你儿子很好。教他做作业,教他走路小心车,他却反感你罗嗦。没关系,他迟早会懂的,就算他这一辈子不懂,也没关系。你做得对就行?再比如,我为公司做了很多事情。公司的领导却充耳不闻。没关系,领导也有愚昧的领导。只要我不断地做好事,做出来业绩。就算得不到提拔,但我总是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长此以往,社会会回报我的。 这就如同股票的价值投资。只要这个公司是有价值的,就算一时半会,我买的股票不涨。但是总会涨上去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有时候我们虽然人和了,但没有天时,地利,你就耐心等待。不要生气。 愠其实是一种怨气,总是在别人身上找问题的人,才有愠这个毛病,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怨天尤人的心理。这种心理当然人见人恨,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疾病。这《论语》读懂,是真能治疗很多心理疾病的,不是虚言。当我们不断找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所以,不愠,也就是不怨恨别人了。那么你就开始成长成一个君子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你不生气,你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