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少女的私密日记》 机场事件 2020年。大三,这是我第一次去机场。 一个人的摸索,从下车前在大巴车上看到T2贵宾区。我习惯性走到下楼梯的T3入口处,看到禁闭的玻璃门才意识到,开着的只有电梯门。 我是家里第二个坐飞机的人,头一个是我哥,他一向舍得花钱,何况是自己工作挣来的。 家里父母二老如果不是看受病的姥姥,说来也已经几十年没回去了,自然也就没做过火车啦,飞机啦。 几十年呀!中国社会都发生多少次革命了(工业上的),交通自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也没有什么经验交代给我,唯一能做的是我提前6个小时到这儿。 飞机场不像火车站拥挤,行人也大都衣物整洁,没有打地铺的人。迎面同样返校的学生服饰时尚,看起来神态自然。 每次出门,行李总是不自觉带的很多。另外垮了一个包,也是很重。还有一个包,装满零食,里面的塑料袋鼓的露出来。像火车站呀,飞机场呀,东西总是贵的要死,吃的喝的当然是要提前备上。总之在贵的要死和重的要死之间,我只有被“重的要死”选择的份。虽然再贵也不至于负担不起,但是穷人总会先考虑到这样的花费“不值得”。并且这样的考虑会在每一次出行的时候都左右你的决定。 临走前,老妈还要往里塞三个苹果,我死命拒绝,老妈说寓意平安,好叭,带一个,让她安心。 我的行李包呀!总是在老妈的啰嗦下,变得又沉又重。走的时候肩膀和手指勒出印子。等行李搬上三楼也累得不想说话,久而久之也习以为常了,并不觉得有什么。但是每次因为大包行李狼狈的出现在火车站或机场的时候总是一边尴尬,一边埋怨自己又带了太多东西。 说来这种走的时候带很多东西的习惯,也是我看在眼里时间长而学会的。 为了节省车费,老妈总是会把很多去市里要办的事集中在一块半,不然总觉得“不值得”。然后自然要带很多东西,就变成了“死兜烂沉”。再加上不常做交通工具的谨慎,旅途因此带着一份不愉快的紧张。 我拖着沉重的行李和沉重的心理,总先给轻快而光鲜的人让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 其中一个迎面走来的帅气的年轻男生,高高的个子,时尚的穿搭。他擦肩而过的眼神停留在我装着车上吃完零食的垃圾袋,一瞬间。 一瞬间,我脸上挂着一成不变淡漠的神情,心里是一路上积压的慢慢的格格不入。我好像不属于这里,即使我买了票,也是折扣的价。我就该呆在满是地铺,人潮拥挤的火车站,那才是我该存在的位置,只有在那我才舒服自然。 我知道,这种感觉才是我自卑的跟,卑微的土壤,也是无法掩盖的悲伤的事实。 之后产生一系列因自卑的心而敏感的反应。别怪这样的反应,这是害怕受伤的反应,是泯然的反应,也是底层人民最平常的反应。就像烫了缩手,渴了喝水一样平常。 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因为没有乘坐过飞机,而对它抱有一种崇高仰视的态度,感觉和飞机沾边的都崇高,所以后面报了民航院校。 了解了之后,才发现,它和乘坐火车,汽车一样,只是一种交通方式。崇高的不是心中自以为的崇高,后悔就取代了崇高,为了压低失望,便让心中空无一物。 如果当初,我有选择乘坐飞机或火车的机会,就不会有无知的崇高了。 清朝末年第一架飞机发明,一战后转为民用,二战后转为客运,2020年我才第一次乘坐飞机。我与那些人相差几个时代的距离,但是像我这样的人,还有许许多多。 我这些的小人物身上的故事,不足为道的悲伤太多了,以致说出来大概的结果就是疲惫,就该是这个命。咸鱼翻身就好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翻船。这也是命。 何时不用选择翻或不翻,这或许是幸福的开始。 我面无表情的排队取票,从下车开始,眼神就波澜不兴。表面上,我是适合这的,是属于这的。 茫茫机场人,眼前这些人有多少又是和我一样的呢? 9月8号,午 节日快乐! 9月10号,教师节。虽然要求不能送礼,但是节日的气氛已经从第一堂课的集体祝福弥漫到微信的各个群聊。 如果不是有其他人举动的提醒,我还不知道今天几号呢。 总之每每谈到节日,我总是较他人满上半拍。总是,哦,**节到了。这也是大概家里从不过节或者过节但是节味淡薄的缘故。 还有生日,说来奇怪,我只记得自己的生日日期,父母的不知道,哥哥的也从来记不起来。 每每聊到给父母过生日,准备生日礼物的话题,我也会先避而不谈,而后等到周六周日回家追问。但是总会得到一些玩笑中带着谩骂的回答。 “他属驴的”母亲一边咬牙切齿,一边手里忙活着。 “好好说,我认真的”哭笑不得。 “你自己问他是不是属驴” “你妈属狗的”父亲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 “说属驴都算是说高了他” 唉,算了。 “那生日呢?你身份证拿过来我看看” “身份证上的不对” “为啥⊙ω⊙” “哎呀!过去出生日期都是俺姥姥给我乱报的,给报大了好几岁,我也不知道我生日是几月几号,估摸着……”“你别问了!” “你爸的身份证上的(日期)也不对!” 这样的事情终是无疾而终。 后来再有节日或者生日,哪怕是特别去记,到了日子也总会忘记。除了两个姐妹的生日,因为日期特别好记才记住的。 总之其他的不管是什么节日,我都记不得,不期待,也无感。这样的感觉随着长大的日子越来越浓。 从小时候算起,我和我哥哥过过一次家庭生日,当时是小学,因为在学校总是听到其他同学说生日到了怎么怎么样,于是想起来的时候,我也会回家缠着妈妈,埋怨到:我都没有过过生日,也想要过过一次。 现在想想,当时的想法是,我一定要成为一个过过生日的人。这样和别人讨论到类似的事情才有话题。因为对于别人来说,这好像是再普通不过的话题了。 第一次吃蛋糕,那是别人的生日蛋糕??。 缠了大半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还是想通了,母亲终于下定决心:就是!人家都每年过生日,咱家一次也没有过过,一定要过一次! 还是小学生的我满心欢喜。 先给哥哥过,而后给我补过。生日蛋糕买来的那天,我一直吃,停不下来,直到吃到感觉腻腻的。母亲只是尝了一两口就说不吃了,都留给我们。 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我劝她吃,她会说不好吃,不喜欢吃。一开始我以为是真的,后来才想明白。蛋糕??以及类似的东西是稀少的,她想把稀少而珍贵的都留给我们。 但是我更愿意母亲当时对我说的话是:蛋糕??很好吃呀!我很喜欢吃,但是,好不容易吃一次,我都留给你俩吃,我尝尝就好。或者是,那咱们一块吃吧! 但事实是只要是好吃的东西,母亲她都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总是放呀、放呀 战争之王 我一边啃着玉米,一边看着电影—————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片lord of war,这部影片的原型之一是号称“死亡商人”的维克多?布特,一个军火贩。传奇的电影加上真实的故事,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我爸就在对面的沙发上打呼噜,紧接着翻身起来,挑了根玉米边啃边说:“就知道看这些没用的电影,不好好学你的习”。 挑了挑眉毛,我表示已经习以为常,显然有些话说多了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手机里传出枪响和炮火声。 “战争片呀?战争片好看” “你前面还说没用,现在又说好看” “战争片挺好看的” “爸,你为啥觉得战争片好看呢”,电影演到这里时,男主人公已经失去了很多。 “因为我喜欢打仗,喜欢战争,希望发生战争” “那你为什么喜欢战争呢?”我只是好奇,单纯的好奇原因。 尽管上学的时候我们学了《最后一堂课》《奥斯维辛集中营》等等这类的课文,现在的我已经无法直率的说出:一切的战争都是罪恶的这句话。战争这个词既不是褒义的,也不是贬义的。 “要是打仗了,上了战场,像我这样的人,要么贫穷的死去,要么活下来变得富有” 贤者之爱的百合出现了 百合出现了。 我被夺走了我的价值感 那些伤害到你的,背叛你的,离开你的,都是最亲密的人。所以你挣扎,烦躁,痛不欲生,心灰意冷。 直子瘫痪了,百合走了。所以我也是这样的结局吗。? 这个时代是不是已经到了,没有能力,连交心的朋友都交不到? 不符合规律的生活,我竟过着 回了趟老家,发现自己草根出身。 三代农民都没能咸鱼翻身的那种,还是贫农。 申请个贫困补助,发现自己家好穷,欠一屁股债那种。然后父母兄弟各种病。 近亲家属中同辈的,不是学没上完就打工了,就是早早结婚嫁人打工了。孩子都一堆了。 我是咋混到上大学的???? 这不符合规律啊? ———————————————————————————————— 我在学校思教科当助理的时候,偶尔会看见科长的儿子放学后来科室找他。小朋友都是天真无邪的,很可爱。 办公室里摆放的电脑,文件,电话。以及科室里人员之间的氛围,小朋友都会感觉到。 有一天,小朋友长大后,他走进了相似的一间办公室,这种熟悉感觉是他小时候就经验习得的。当时科室里的人是怎么说话,都大概会有什么东西,这些隐藏在他的潜意识里,帮他游刃有余的解决这样的事情。 尽管他走进一间相似的办公室的几率是万分之一,一旦走进,这对长大后的小朋友这个个体来说就是100%。 然后我下班了,进了厕所。 门口是一名保洁阿姨,还有她的女儿。 听谈话,好像是每一个坑位都有血,也不知道是谁弄的,我打开其中一个厕所门。果然是旁边有带血的纸巾没丢进垃圾桶。这年头,还有没用卫生巾的人?也真是少。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紧急情况。 阿姨拿拖把旁边的一个蹲坑清扫掉,嘴里也说着些什么。 阿姨的女儿也会记得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大学生面无表情的上厕所,味道是尿素和清洁剂的混合,带着血迹的纸巾散落在三个坑位…… 这样的感觉也会印进她的潜意识里,在今后万分之一的概率里推进她的方向,一旦发生,这对长大后的小朋友这个个体来说就是100%。 这就是两个小朋友的故事,也许他们的下一代会延续这样的故事,而终点在哪里呢? 2020. 9. 22 小时候的回忆 现在才发现,哆啦A梦的配音好像是台湾腔。 唉~台湾跟日本走的这么近。 霹雳游侠系列也是,请的日本特摄。 血观音里也是,学的外语是日语。 拍摄的空间装饰,也常见用日语当口头禅,装饰风里也有一篇主打和风。 殖民地里好像除了天津,影响都不小。不过,大概是因为天津曾是是八国租界,所以谁都没压制住谁吧! 所以台湾的教科书里的历史,是从郑成功那里开始的,还是一直都有大陆,然后突然跳到台湾本土? 所以还是弱肉强食的嘛。 很好奇李安的经历 待更 不断摸索,不断试错,不断承受 欲望和能力的不对等,以及不自知。 我们不了解自己。 别人也不了解我们。 别人也不了解自己。 所以,我们就是在摸索,在比谁的试错机会更多。 我们知道自己知道的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不知道自己知道的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还是在摸索,并承担那些已经没有试错机会的痛苦。 不因贫穷而羞耻,只因羞愧而羞耻 就是这样, 对超出于自己能力的贪婪, 因为自己缺少而把炫耀的本钱和期望压在子女身上, 不敢出头冒险还总是希望奖励的时候能带上自己, 对位高权重者的阳奉阴违、把自己当条狗似的舔上去。咱待求人家,求人家,要求啊! 碰见一个似乎能帮助自己的人就抓住不放,哪怕死死勒紧他的脖子。 嘴里放屁,道德施教他人 宽于律己,严于律人 在以上的基础上还要把自尊架起来,撑破。 真是贱骨头 头痛病 原来我从那个时候起,就伴随着头痛病。低郁的,长期的,像雾霾一样。 有了病痛我从来都是忍着,忍,忍,忍!这可能是家族传统吧,从我在板凳上摔下来的那一刻! 对于一个习惯忍耐的人来说,从没有条件去看医生,到没有意识去看医生,艾滋病的痛和感冒发烧的痛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医生,就不会预期自己的死亡时间,就那么活着,没有享受过快乐也就没有对比,麻木的活着也不算什么。 不患寡,而患不均。 有些人终生没跳出过“寡”,有些人终生在“不均”里挣扎,喘息。 头疼,还是疼。弥散性疼痛。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