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醉酒长剑啸西风》 第1章楔子 唐得天下一百有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养其疽囊,以为子孙不治之疾,于是渔阳窃发,而四海横流矣。肃、代以降,方镇跋扈,号令不从,朝贡不至,名为君臣,实为绚敌。陵夷衰微至于五代,三纲颓绝,五常殄灭;怀玺未暖,处宫未安,朝成夕败,有如逆旅;祸乱相寻,战争不息,血流成川泽,聚骸成邱陵,生民之类,其不尽者无几矣。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胄,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以为子孙建太平之基。太祖皇帝受天明命,抚有大宝,当是之时,战士不过数万,北御契丹,西捍河东;以其馀威,开荆楚,包湖湘,卷五岭,吞巴蜀,扫江南,服吴越。 第2章龙女南海禀凡情 唐,天成二年。 逃荒的人群中有一个老汉,子女死于战乱,家国破碎,诸家老小逃亡南下,途中死于战乱或饿死者不在少数,他的子女儿孙都无可幸免。如今只剩下他一人,白发苍苍,骨瘦如柴。数天不曾食一粒米,或是进食一滴水。老眼昏花,双腿发软。手中拄着拐杖,已经疲惫的跟不上他人脚步,远远的被甩在了后面。望着渐行渐远的人群,老汉停住了脚步。 此处荒山野岭,看不见飞禽,亦不见走兽,更无人烟;等待他的只有死亡。老汉心如死灰老泪纵横,吃力的爬起朝南跪拜祈求:“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南海观自在菩萨,您救救我们吧!自大唐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的局面。君不君、臣不臣,内乱频发,夺位篡位屡见不鲜。各国间干戈不息、乱贼横行的世道,礼崩乐坏,三纲五常灭绝。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血雨腥风,百姓们在死亡边缘挣扎啊!” 老汉说完,不住哭泣悲嚎,向南行了几个大礼,望天悲问:“大乱何时休啊?”。 时逢二月十九,正是观世音菩萨诞辰。其坐下龙女为给菩萨庆诞辰,来凡间寻找此时正在发芽的杨柳枝,话说:“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而此时正巧打这里经过,却看到人间烽火连天,横尸遍野。恰听到了这老汉口中所说,龙女大显神通,摇身一变,变了一个妙龄少女前来细问,却发现那老汉跪地面南,已气尽命绝。 龙女不敢耽搁,脚踩七彩祥云,转眼间来到了南海普陀山紫竹林。看这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乃清净之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 龙女将所见所闻告知观世音菩萨。 菩萨道一声:“善哉善哉!此事我已知晓,你这就随我动身,前去九重天去见‘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去吧。” 龙女点头应喏:“师父是要去见玉帝?” 菩萨说道:“玉帝统领三界六道十方内外,统御法界的佛仙,管理天地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果位任免。昔发广大愿合道利济一切,为诸神、真、佛、至、圣贤人之师。万神朝礼,五帝司迎。炼就回风混合之大道,成就无上道果帝位。他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所以此事只有禀明玉帝,必有化解之法。。” 菩萨带领着龙女来到了南天门,守卫南天门的马、赵、温、关四位守将见观音菩萨来,上前行礼道:“观音大仕为何来到九重天南天门来?” 龙女道:“我们有要事禀报玉帝,快快开门。”只听那四将喝道:“开天门。”那天门打开,观音菩萨来到太微玉清宫,将凡间所发生的事,一一禀告。 玉帝急忙传令:“唤太乙救苦天尊来。”只听那传令仙官刚吩咐下去,那“太乙救苦天尊”随即踏云而来。道:“陛下找我何事?” 玉帝道:“你可知人间战乱不休,百姓苦不堪言?” 太乙救苦天尊回道:“臣知道,正要前来禀报。那自唐朝气数已尽,凡间东土大乱,阎罗王的生死簿都快写不下了。此时需要一仁义道德之人,开创新的朝代,才能彻底解决东土神州之乱事。” 玉帝又问:“你可有了人选?” 太乙救苦天尊回道:“尚无人选,只不过在神州东方有一山,名叫华山,山中有一困龙潭,里面有一条小白蛟。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可让他转世投胎,解人间苦难。” 玉帝道:“你说的可是那被我禁锢的蛟?” 太乙救苦天尊回道:“正是他。如今它已渡劫为蛟龙,一条可托付重任的小白龙。” 玉帝道:“此蛟龙性格顽劣,可能担此重任?” 太乙救苦天尊回道:“可担此重任。我愿意下凡界陪他五十年,随时点拨于他,且助他一助,便必保万无一失。” 菩萨闻言道:“此蛟龙我听过,可是那犯了错,被陛下囚禁在潭中的小蛟龙?” 玉帝回道:“正是此龙,已关他四百五十年了。” 菩萨道:“四百五十年终有所悟,我看是不二人选。再有五十年,又是它渡劫之时,到那时他若是平了这乱世,便是它渡劫化身为天龙,不死不灭,此契机乃是冥冥之中之定数。”玉帝向太乙救苦天尊道:“既然观音大仕说话了,那就是他了。传我旨意,着司人间天寿生死,统管幽冥凶吉。善人寿终,接引超生的秦广王上殿。” 那阎罗王转眼即来。玉帝下旨道:“将小蛟龙送到凡间,给他五十年阳寿治神州乱世。五十年时间若平了乱,自有奖赏,位列仙班化身真龙。若五十年平不了,亦有处罚。你看看可有合适的人家,让他去托生?此事越快越好,不可耽搁。” 秦广王道:“正有一户人家,姓赵,是个武将世家。”玉帝道:“如此甚好,快去办吧。”秦广王领了旨,随即退了出去。 天成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东都洛阳。 烈日当空,炎炎灼心。数月不降颗雨,庄稼都旱死了,百姓日日祈求上苍慈悲,希望上天可怜眷顾,放一场及时大雨。可多少日子来,烧了多少香火,却连一片乌云也看不见,百姓们已是心死如灰。 这日天将入夜,只听天空一声响破天际的响雷,红光遮天。百姓们纷纷出门来看,见那红光之中,有东西腾飞蠕动,却看不清楚模样。一个百岁老人拄着拐杖道:“那是龙王来视察人间疾苦,看来马上要下雨了!” 果不其然,伴随着一声闷雷,天降甘露,真是欢喜满充满乾坤。当所有人沉醉在喜悦当中,感受着久违的甘露洗礼。而这位百岁老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与众人道:“天生异相,时局动荡,一场浩劫,在所难免。你们这些无知小儿,死活不知。可悲!可悲啊!” 在为这场甘露欢呼当中,不知不觉已至夜间。 而此时禁军总兵赵弘殷的夫人杜氏,杜夫人正在产子。赵弘殷出身涿郡赵氏,骁勇善战,擅长骑射,初事赵王王镕。救援后唐庄宗有功,留典禁军。 房间里不断传来杜夫人受产子之痛的哀嚎之声,赵弘殷在门外心急如焚,坐立不安。那接生婆婆忙碌中精神紧张,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额头汗如豆珠,血水一盆一盆的往外端。 足足有七八个接生婆婆,忙碌了一个多时辰,任然没有顺利生产,而房里已慢慢没了杜夫人的痛苦的厮喊声,也没有孩子一生下来的哭声。只看那接生婆婆一个个相对摇头,几人不经商量,不约而同的跪在了赵弘殷的面前。 第3章小蛟龙托身红尘 赵弘殷似感觉到了这接生婆婆奇怪的举动,是一种不详的预兆。然不等那接生婆婆开口,抢言开口怒喝道:“尔等跪我作甚?我叫你们前来接生,这会子孩子尚未生下,跪在我面前作甚?是来讨赏么?” 那接生婆婆一个个低头不语,却也总有胆大的。只看一个稍胖的中年妇女,是众接生婆婆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回道:“回将军的话,我们那里敢讨赏钱。我们几个人年级最大的六十一岁,最小的奴家,也四十有八了。我们接生过得孩子加起来,也有一百来个了,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难的……” 其中一个年级稍大的接生婆婆;接着话道:“大人!我们已经尽力了,夫人已经昏了过去,我们使尽了办法不曾让她醒过来。这谁都知道,大人不醒,孩子怎么生?” 赵弘殷上过战场,冲锋陷阵,驰骋疆场,说来那里懂得这生孩子的事情。因上次杜夫人所生一子离世之痛,此刻更是害怕极了,竟也失去了理智怒道:“庸才!无能之辈,害我妻儿性命,今若她们母子遇难,尔等便去陪葬吧!” 众接生婆婆闻此言吓得瘫在地上,或哭或喊的,六神无主。此时菩萨与救苦太乙天尊正在天界看着这一切,只听那太乙救苦天尊道:“菩萨!时辰未到,那小白蛟还不能投了胎去,我去助那杜夫人一助,等个好时节。” 菩萨道:“你且去吧!本尊也与那白蛟嘱咐几句。” 那救苦太乙天尊别了菩萨,大显神通,变了一个道士径去了凡界。 正在这难产的危机时刻,救苦太乙所化身的道士正从赵家门外经过,听到那众婆婆哭嚎喊冤声停了下来,听出了其中缘由便要进门去,却被门卫挡住。 这门卫怒喝道:“何人?竟夜闯总兵府?快快离去,便不与你计较。”道士笑道:“这位将军请听我说……” 那门卫怒喝道:“我不是将军,快快离去……”说着已将手中长剑指向了道士。就在这门卫拔剑指向道士的一瞬之间,道士伸出中食二指,将那门卫手中剑夹住,轻轻一折便给掰断了。 门卫一惊,大喝道:“将此贼拿下!”众兵士围了过来时,那道士已经进了院子。众兵士追了进去,拼尽全力追赶,却总是追不上,而那道士却显得不慌不忙,异常平静。 赵弘殷远看道士走来:手持拂尘摆青袖,身背宝剑,头上道髮两垂瘦。两脚不染尘埃污垢,双手不沾世俗铜臭。仙风道骨体,品格清高如夜星。 道士道:“我来救人!” 赵弘殷连忙行礼道:“道长有何妙计,快快救我妻儿性命。”道士拿出一颗丹药道:“去与夫人服下,定当顺利生产,母子平安。” 赵弘殷如获至宝,快快命人送了进去,与夫人服下。只看天生异象,红云滚动,电闪雷鸣。突然外面传来一阵一阵的厮杀声,火光冲天。 赵弘殷急忙命人打探外面发生何事?正在发号施令时,听得一婴儿落地哭声,一阵异香随着孩子哭声袭来。 接生婆婆们一个个喜极而泣,跪在赵弘殷面前道:“恭喜老爷,喜得一子。”道士笑道:“贵子出生,天生异象,带有异香,贵不可言啊!” 赵弘殷却突然愁眉不展,缓缓道:“道长吉言,恐怕不祥。这孩子出生之际,为何在有人造反之时?” 次日,赵弘殷派去打探消息的人终于回来,赵弘殷急忙见问道:“到底何事?” 那人回道:“朱守殷造反,刺杀明宗。”正在正是这时,门口进来十来个兵卒,带头的是一个武将。赵府门卫拦不住,他们横冲直撞进了来,向赵弘殷拜礼道:“将军!朱守殷造反,情势危急。官家请将军速速救援。”赵弘殷叫这人退了下去,喃喃自语:“江山飘摇,民不聊生。满城风雨,争权夺利。所谓正邪之争,不过是争权夺利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借口。” 那伺候杜夫人的丫鬟,一脸慌张奔来道:“老爷不好了,公子夭折了……”赵弘殷一听,急忙前去照看,只看那新生孩儿气息薄弱,已奄奄一息。 赵弘殷心底惶恐不安,怒道:“活的好好的,哪里就夭折了?”怒喝一声“来人啦!将这胡言乱语的蹄子拖出去乱棍打死!”那丫鬟跪地求饶,慌张失措,泪如泉涌,哭声不绝。一个劲儿磕头,撞得地板“咣咣”响,嘴里说着:“不敢了不敢了……”头已磕出血来。 杜夫人更怒了,本是虚弱的身体,看得那丫鬟满地磕血,急得连连咳嗽不止,道:“老爷……何苦来?孩子刚出生就见血打死人。咳咳……这种事情躲着还来不及,你就给孩子积点德吧!不如将我们母子也打死,留你一个清净。” 见夫人急眼,赵弘殷连连陪着不是,好言相劝。 菩萨自九重天上对救苦太乙天尊道:“此子命中该有此劫,还得天尊帮他度了此劫。” 救苦太乙天尊道:“却不知如何度法?”菩萨给了天尊三道灵符道:“此符是本尊从老君处求来,你照我说的做便是。” 赵府中本来哭着不停地孩子,突然没了声,气息也没了。杜夫人更是着急,哭的撕心裂肺,死去活来。府上更是草木皆兵,气氛尴尬。又看那道士手里摇着招魂铃,一手持着招魂幡从门口大摇大摆进了来。嘴里喊着咒曰:“老祖传牌令,金刚两面排,千里拘魂症,速归本性来。”道士嘴里念咒道:“乾玉辟毒,振适罗灵,八仙秉钺,上帝王灵,太玄落景,七神冲庭,黄真耀角,焕掷火铃,紫文玉字,四景开明,九天六天,四天之精,外传玄祖,内保帅兵,左成右顾,火热风蒸,敕斩万妖,摧馘千精,金真所振,九魔灭形,吾佩真符,役使万灵,上升三境,去合帝城。急急如律令。”手里点符化水,又道:“属相龙、虎、蛇、者回避。”赵弘殷急忙遣有此属相之人离开回避。 事毕。道士又道:“我这有符水一杯,令郎命属‘金命’需取至亲之人一滴血,放入符水中,可救其性命。” 杜夫人道:“他是我十月怀胎,身上掉下来的肉,所说是至亲,还有谁比我亲?取我的吧,要多少都可以,拿我的命换我也在所不惜!”哭声一片。 第4章陈抟妙语入玄门 可怜天下父母心,道士急道:“不可不可,夫人极阴,需至阳之体取血,方可有效。” 赵弘殷道:“我自幼习武,唯不缺一身阳刚之气,取我的血,恰当不过。只不过你这道士来自何方?姓甚名谁?从前并无耳闻也未谋面。你这符水……”赵弘殷虽未说完,言语之间意思,道士一听便明了。 于是道:“我是华山修行的道士,世人叫我‘陈抟老祖’,老爷叫我陈抟道长即可。我本巡视人间疾苦,为求普度众生云游至此,见有一件来世冤案,特来化解。所谓病急乱投医,人急求神。不知道老爷你还有别的选择否?” 赵弘殷思量片刻,双手合十,向那陈抟道长行礼道:“拜托道长了。”只见陈抟道长拿出银针一支道:“拿酒来!”赵弘殷急忙命人拿了酒来。道长用银针沾了酒,拿出一道黄符,念咒既燃,又将银针引燃,待燃烬。用银针在赵弘殷食指间刺了一针,挤出一滴血混入符水中,又取孩子一滴血滴入符水中道:“送于令郎服下即可,切记,只服半杯。” 赵弘殷亲自送孩子服下半杯,才见孩子气息慢慢顺畅。陈抟道长又道:“此符水为续命符,令郎只有三十年阳寿。如果老爷喝下这半杯符水,可为令郎续命二十。” 赵弘殷道:“这有何不可?莫说喝下这符水,就是毒药我也喝的下。” 道长道:“是用你的二十年寿命续给他,日后定有一日,你命将因此子而亡。你死之日,便是他续命之时。你可想清楚了?” 赵弘殷道:“我命苦,曾有人说我命中无子。自我儿匡济不幸夭折,终日里心怀感伤。这次!说什么,我也要救我儿性命。莫说二十年,现在拿我性命去换,也未尝不可。” 杜夫人哭道:“老爷不可!他有何面目,用你的命去换他的命?”说着从床榻上翻滚趴下,跪在道长面前道:“求道长慈悲,再施他法。” 道长道:“别无他法。” 赵弘殷趁杜夫人不注意,一口喝下符水。杜夫人发现为时已晚,夫妻二人相拥而泣,杜夫人最终哭倒在赵弘殷怀里。道长又替杜夫人把了脉,施了针,开了方,便要离去。赵弘殷急忙拦住,施礼道:“犬子用了道长了符水,已见大好了。今我虽已给他取好了名,但是由于在下长子的夭折,夫人一直耿耿于怀。还烦请道长为犬子赐个名字,求个好养活方法。” 道长道:“此子命运多舛,天命有定,我等怎敢有违天命?” 赵弘殷跪在陈抟道长面前乞求道:“还请道长用心。”说着旁边丫头拖上来一个盘子,里装着黄金三十两,白银二百两。道:“在下一武夫,没什么来钱门道,望道长不要嫌少,救我儿。” 道长长叹道:“你且起身,我出家之人,金银无用。我也不是奔着这金银而来。若说此子,需非遁入玄门不可避,许身香火方可不绝。等他年过十八,再不用担心。既然如此,我先给他取个道号,叫‘香孩儿’吧!一来是生时带有异香,再来为许身香火之意。等他到了八岁时,我自会出现,收他为徒,做我玄门个俗家弟子。此子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体上有金色,久久未散。由贫道教导十年,定成就不世之材。那时可让他还俗,成就万世功名,还天下一个太平。” 陈抟道长走后,赵弘殷命家人只呼其小名,杜夫人朝夕一炷香不曾间断。 天成二年十月,明宗准备自洛阳至汴州,有传言称明宗此行欲伐吴,并欲制置东部藩镇。朱守殷内心疑惧,遂据汴州反。明宗先派范延光讨之,继之亲至大梁,四面进攻。朱守殷知事不济,杀全族后使人杀己。明宗平汴。 而赵弘殷未能及时救驾,削职问罪。天下狼烟四起,战火不断,国不国,家不家。将家中四十五口人聚在外院道:“我因失职,降了官职。我自己请命别处去做官,来年开春将前往涿州老宅,离开这京都是非之地。今天你们各自奔家去,我予你们钱财,各自谋生去吧。” 众奴哭道:“老爷爱惜我们,我们愿意追随老爷。” 杜夫人见此,有些人宁死也不愿离去道:“哪里还有家?老爷夫人心善,当我们如家人。老爷夫人去了,我们家也没了。到处打仗杀人,我们死到那里去都不知道呢。” 于是杜夫人道:“如今乱世,你们说的何尝不是呢!有家便回去,没有去处的,丫头们就跟着我吧。小斯们好生跟着老爷。” 一众人痛哭流涕,无不感激老爷夫人恩德。赵家府上忙碌了三日,家用以及财物装了整整十三车。赵弘殷领了职,为涿州步兵指挥使,辞了驾,全家北上涿州。 途中经过并州,只见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由于战乱而导致盗匪横行,官府如同摆设,苦了黎民,到处废墟一片。到了并州,总算可以安心歇息片刻,进了并州官驿,里面均不见管事的人。大门紧闭,院内铺满落叶,很久已没有人打理。 赵弘殷推开门带领家小进了去,正看到一位中年男子,现在阁楼上。于是抱拳问道:“大人可是官驿管事?” 那中年男子体貌详雅,身长七尺五六,身着华丽,气度不凡。只见他抱拳回礼道:“回这位兄台,在下并非这里管事。” 赵弘殷道:“请问驿中管事何在?” 那男子道:“在下不知,来时并无一人。这里的管事,差役均不知去了何处,大人自便即可。” 赵弘殷也别无他法,只得自行安顿下来,对众人道:“自行整理房间,做饭,轮流值守,明日动身。” 所有人各自忙活,那中年男人任站在阁楼,望着即将落下的夕阳。不觉伤感袭来,喃喃道:“都说夕阳美,怎奈近黄昏?” 赵弘殷恰巧听见,也走上阁楼来,回道:“终有黎明尽时,那时再看光耀东方。” 赵弘殷问道:“这位大人神态不凡,何以在此伤感?不知尊姓大名?”这男子回道:“姓不高名不贵,在下郓州刺史,姓王名饶。” 赵弘殷喜颜笑道:“原来是王将军?幸会幸会,早闻将军大名。素闻王饶性宽厚,体貌详雅,所莅藩镇,民皆便之。每接宾佐,必怡声缓气,恂恂如也,故士君子亦以此多之。” 王饶道:“大人过奖了。”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