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灵槐秘史》 第一章引记灵槐脉,开宗立派 各位看官,在看之前,我先做一下介绍吧,我是一个阴阳先生,本地称阴阳仙,任灵槐第十四代掌门,在此围绕灵槐一脉和我的道门生涯,给你们讲解一下真正的道门和一些道门绝技的详细介绍。 我是新郑人,可能有些人没听说过,在此介绍一下,新郑在上古称“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帝喾时代,新郑为祝融氏之国。西周时期,新郑为郐国。公元前770年,郑国将国都从咸林迁到今新郑溱洧水间,仍为郑,历395年,称郑。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自阳翟迁于郑城。韩在此立都长达145年。韩人都郑后在此设郑县,治所在外廓城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为了区别陕西之郑县,将韩之郑县改为新郑县,从此沿用千年不改。今天的新郑市,远古时期属黄帝有熊氏之国、夏商时期属豫州、西周时期属郐国、春秋时期属郑国,自秦统一后改称新郑,一名沿用至今。介绍完了,开讲。 某个时间,连年战乱,中原遭大旱,闹饥荒,百姓叫苦连天,说来几家欢喜几家愁,自古乱世出妖邪,这次也不例外,死的人多了,尸体遍地都是,自有那些得了道行,心术不正的灵怪,搬运来好增加自己的修为,而新郑市,因是轩辕故地,又有护城阵,城周方圆五里,不生妖邪。 在这里解释一下,妖多是民间所称的仙,有正仙,散仙,鬼仙之分,不过现在大多是正仙,即胡(狐狸)黄(黄鼠狼)白(刺猬)柳(蛇)灰(老鼠),另外堕胎流产的婴灵,隶属鬼仙,这类妖邪,容易聚集,而他们的聚集地,人是一般都绕着走,平常井水不犯河水,偶尔也会有些会来找人的麻烦比如婴灵会找母亲。 但是巧妙的事总是要有,新郑城南五里,有个小村庄,因旱灾饥荒,死了不少人,恰巧此地有条地脉,便有些得了气候的邪崇,在此盘踞。 那年,有一中年男人,游荡到此,为何说其游荡,因为他衣着,比平常人家的,还破还烂,但隐隐约约看得清是件上好的衣料,也是个有故事的人,看起来十分清瘦,但眉宇间有股不凡的气质,一到此处,便径直往碾场走去,刚到碾场中,便倒地不起。 说到碾场,可能有些朋友便不知道了,古代麦子割完,需要脱粒,不像现在这样有机器直接脱粒,那时都是用一个圆柱状的长石柱横在地上,有铁器或者木头,连接着两头,可以在前面拉着走,类似一个很宽的轮子,这种方法现在农村也有用的,麦子有些机器割不了,便用镰刀割了,割完放在乡村马路上,让车子来回碾压,使得麦子脱粒,而古代给麦子脱粒的地方,就叫碾场,碾场的土地比一般的土地硬的许多,这样好收拾。 再接着讲,那人倒地不起,便不再动弹,村里的人都知道,毕竟在那个年代,你周围几个村的人都互相认识,忽然来了一个生人,自然会关注,但是没人去理会,都以为是外乡逃难的,到碾场找有没有麦子啥的能吃不,可这饥荒年代,有残留的也早就被庄里人捡干净了。 再讲那人,在碾场躺了一夜,第二日竟然还有气息,而且面色竟然红润起来,足像是一个吃饱喝足的闲汉,刚到辰时,那人便缓缓起身盘坐,伸出一手,口中念念有词,双目一横,徒手竟把碾场的地划开了,画了一个圈,自己在圈中,盘坐起来,不再动弹。 在这儿讲一下,古时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11点~1点)丑时(1点~3点)寅时(3点~5点)卯时(5点~7点)辰时(7点~9点)巳时(9点~11点)午时(11点~13点)未时(13点~15点)申时(15点~17点)酉时(17点~19点)戌时(19点~21点)亥时(21点~23点)这也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具体的后文再讲。 再讲,那碾场边上,有个将绝户的人家,家里就那一个男的,那日这人刚来时,他远远看着,总觉得有丝熟悉之感,似乎在哪见过,却又有丝陌生,说这日他刚起来,便看见这个人在地上盘坐,身边碾场地上有不少碎土,便是碾场被何物砸开了,正迷着呢,听见一句嘹亮的声音,似在耳边,也似在数里之外,一句刚落,一句又起,定神一看,正是那碾场上的人发出的。 碾场的那人招他过来,他便过去了,到那人跟前,那人开口道,“这大旱连天,粮食快绝收了吧?”,“可不就是,再不下雨,就过不下去了”那人便沉默了一会儿,便使这家人去去了一碗水,这绝户人家想着,讨口水还是给吧,也不容易,便去水缸里舀了一瓢水,给他送去,那人接过水,端在手心中,口中念念叨叨,不一会儿,竟然风起云卷,乌云层盖,骤时电闪雷鸣,天暗得似三更,黑压压的云彩在头顶滚动,庄中人家都出来了,不知是谁说碾场那边有神仙,一户传一户,便都来碾场了,人们看着碾场中的那人,口中念念有词,手上掐诀,人群里兴许有哪个见过这阵仗的人,只听他兴奋地说到“这是老天爷可怜咱们,让庄上来了个神仙,在那儿祈雨救世,老天开眼啊,,终于有救了,,有活头了。。。。”这人们齐齐伏身下跪,磕头谢这“神仙”。 在这儿讲一下,绝户人家,指的是家里父母双亡,又无妻女子嗣,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一般这种人都是很极端的,要么傻乎乎,要么聪明绝顶。在古时,种地完全靠天吃饭,天一旱,收成就不好,甚至会绝收,自此道家为救世济民,创出祈雨术,各派方式皆有不同,后文再做详细解释。 两日,雨下了两天两夜,蓄水沟满了,地里墒好了,都有救了,雨后,便有些野菜什么的长出来了,省下了不少口粮,村里大伙便去找那先生。在这儿说明一下,饥荒并不是家里一点存粮没有,而是粮食不够,因为要留种粮,做来年下地的种子,民间有谚语,饿死爹娘,不吃种粮,剩下的粮食均分,一个人一天吃那么一小口,会饿死人的,所以尽量找其他可以代替粮食的东西吃。 话说自前几日那人祈完雨,便去那绝户人家了,二人足不出门,不饮不食,这日庄上人都到时,他起身,缓缓推门,似早就知道人们会来找他,看人已到齐,双目微闭,开口便似空灵之音,众人一惊,只听他讲到“诸位,贫道初到此地,观良田尽毁,死尸遍野,飞禽走兽皆无,荒凉一番,此处地脉旺盛,日后定有仙魔出生,植下一树,在此镇压,收此子为徒,开宗立派,今后本派历代弟子,守护此处平安。” 说罢,众人齐齐伏身叩谢,那人盘坐在地,掐一手势,口中念念有词,周身竟霞光闪烁,那光愈来愈强,直耀得睁不开眼,数时,地上发出一棵槐树,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大,开花,不一会儿,满树槐花,地面慢慢皲裂,附近的几棵槐树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大,不一会儿便便有一围了,槐花挂满了枝头,远看去像是几棵落满雪花的宝塔,也似,葬礼。 在这儿讲一下,一围指的是标准一个人能抱住的最大直径的树,要求两手能碰着。 村里人更是坚信神仙来此救世,便纷纷下跪,叩首礼拜,而那绝户人家,在一旁,摸着那槐树,那槐树便掉了块树皮,跟县官那令牌似的,他握在手中,眼中似有泪光闪烁,伏身说到“弟子,领命,谨遵师父教诲,定,不负所望”起身对众人说到“各位,我已师承木鬼仙,今后替师父他老人家护一方安稳,现任灵槐第一代掌门,自今日起,闭关三十年,但有邪事妖魔,师尊灵槐,结有阵法,自会阻挡,待我好好习得师父真传,再出关行法,各位,都回去吧”说罢,便转身进屋,盘坐在床头,想着这两日两夜所学,手中握着一道灵符,上边有纂书的一些文字,坐在那儿越来越沉默,低下头看着手中灵符,眼中有些隐隐的迷茫,转头看了看身边那人的布袋,突然泪流不止,埋头哭到,“师父啊,二百三十年啊,这人间,怎才过了两天!” 许久,气息才平和下来,眼神中多了一丝坚定,望天说到“师父,您放心,我定不辱使命,不管什么代价,我都要继承您的全部所学,广纳弟子,济世救人。” 起身径直前往那槐树边上,手托那令牌,闭目许久,抬头望着那树槐花,低沉的声音响到。 “今灵槐一脉,在此开宗。”。 第二章前篇十四代,掌门降世 “林之,你任十三代掌门有多些年了?”空灵般的声音在屋中响起,似远似近,雌雄难辨。“秉都司,四十四年了。”随即又问道“今年你年龄几何?”老爷子回道“过了秋八十五岁。”那道声音好似在沉默,此时,又有一道声音响起声色低沉,好似一沧桑老人般,“十四代掌门你可有预选?”老爷子微微转头,回道“秉祭司,这四十五年,虽说我收有二徒,不过其非掌门之才,至于下任掌门,我用六壬算出下任掌门还未出生,不在人世,且就卦象来讲,此掌门位,非同往常,或有争,或有革,不知仙家此次联络,可是有了人选?”又有一道声音响起,听起来像是一个老太太,讲道“嗯,此事确实如此,不过其即将降世,如有求子者,引去轩辕氏龙脉处便可,具体是何临位,还看命数定夺了。”听罢,便长出一口气,说道“唉~不知命数何定,但愿不是两位同时降世~。” 八日后。 庄上有个妇人来访,三十岁上下,高矮胖瘦都标准,但结婚五年未有身孕,特来算上一卦。 老爷子抬头看了一眼,示意她坐,不等那妇人开口,便开口讲道:“来找我算子嗣的吧?东西就别搁这儿放了,拿回去吧,都是邻居,用不着这么客气。”那妇人听罢便开口讲到“老爷子,咱这事不行空,得给你,再说了,咱小辈给您老送点东西不值啥,应该的。”老爷子听罢,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那妇人也没敢吱声,以为老爷子正在起卦,半晌,老爷子抬头讲道“唉~得了,直接给你说吧,你三天以里去西山一趟,那儿有个娘娘庙,去那儿求个子吧,东西你拿走,给庙里送去吧,都不容易,也当是行善积德。”老爷子说罢,那妇人道了道谢,便回家去了。 院中,老爷子久久未动身,只是呆呆地望着远处得古槐。若有所思。 “妹妹,你说那庙真有这么神?”听罢,摇摇头说“不知道,老爷子说这儿行得通,那就应该挺灵吧?”这日,庄口两个妇女边聊边走,向着公交站漫步而去。“不是刚赶上碰着你,今你还得自己去累”听罢,便回道“就是,就当做个伴。”二人说笑着,便来到了公交站。 庄口有趟4路短途公交,新郑市到始祖山,两人清晨出发,赶上车时车上已经人满为患了,挤一挤便上了,乡下得公交人都多,不过虽说人多,但沿途也有些许好风景,让人放松一下。 庄口,平地起的几股旋风,虽然不大,但也挺明显,风中耳语,一句“命数啊,命数~”随风悠悠而散。 在此介绍一下始祖山,众多文献记载;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庄子·徐无鬼》载:“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适遇牧马童子问途焉……。”战国,庄周《黄帝将见大隗》: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黄帝曰:“异哉小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庄子》记载:“黄帝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见之。”具茨山上有崆峒山与逍遥观。 《史记》: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国……庄周谓黄帝登具茨,访大隗,命驾于襄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见童子而问道焉。 《水经注》记载:“黄帝登具茨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即是山也。” 《湖南府志》载:崆峒山,在钧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遥观,相传黄帝修炼之处。 然而,需要指明的是,具茨山属嵩山余脉,地跨禹州、新郑、新密、登封等地,山峰有:荟萃山、寨山、函岭山、观北岭、青龙山、耧铧山、石牛山、老山坪等;始祖山只是其中之一的山峰。为古有熊氏的发祥地,具茨山中发现有远古奇异的岩画、壮观的城堡、神秘的石棺墓葬。 40里的乡间公路,虽然有些颠簸,不过也不算太远,不到40分钟,二人便到山脚下了。 山上都是人工架设的楼梯,供游客上山,八里楼梯,也是非常累人,陡峭的地方楼梯几近80度,扶着栏杆才能往上走,二人到庙里时,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山上是没有卖饭得,不过各自出行都带得有干粮,二人找个阴凉处,便随便解决了午饭。 那庙在半山腰悬崖上,名曰嫘祖庙,又名娘娘庙,崖壁上又有一山洞,离地三丈三,洞宽三尺三,高四尺一,这洞像一个葫芦,口小内大,弯身勾头才能进,不过内部是可以活动自如得,但洞内光线极差,伸手不见五指,只有两台烛盏,一坐娘娘像,还有一个老太太在上首坐着。 于此介绍一下嫘祖,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中的「颛顼帝」。《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二人刚进去,只觉得寒意刺骨,十分压抑,还未开口说明来意,那老太太便开口说到“来啦?等恁半天了,上上香先。”二人听罢,也没多想,便各自上了柱香,刚磕完头,只见那老太太看了会儿二人所上得香,便开口讲道:“来求子的吧,许许愿,将来孩出生了,做完月子就来还还愿吧。”二人听罢,顿时心里一愣:这老太太这么神,说都不用说就给看完了。一边感叹,身子伏下去,三跪九叩,许了愿,便缓缓起身,等老太太发话。老太太指了指神像旁边,仔细看去,是一个小人,好像是泥胎得,又指了指那妇女,讲到“闺女你是受人指点来的吧,这位等你好一会儿了,去给请回家吧,保你生子”说完又伸手给了她一块红布,结过红布,把那小人包起来,放怀里,向老太太作了作揖,以示感谢,老太太摆摆手,说道“没事,我也是顺水人情,抱好了,回去放里屋,就行了,那个闺女,你今儿来这儿,难愿意,回去吧。”听罢,旁边的妇女便面露难色,低声讲到“婶,我这家里就一个妞,想要孩镇几年了,俺婆子也催,婶你想想法呗,帮帮忙,我这听说你可神,看类可投,帮帮忙中不中,要么我这往后日子不好过啊,求个子以后我年年来这儿还愿,帮帮忙吧婶。”老太太听罢,摆了摆手,转身回座“闺女,不是恁婶我不给你帮这忙,命数是这,给你弄也成不了。”这妇人听完,随即又说“婶,咱就是试试也中啊,成不成让我心里有个着落呗,让我也试试吧,中不中婶”老太太听后便低头不语,沉思片刻,抬头望着座旁,似乎在自言自语道“也成?中不?嗯,那就上来吧。”言罢,便起身缓缓走向洞口,在洞口抬手取了一物,也不知是什么,便稍作快步,步履蹒跚,入座歇息般,长出一口气。“闺女,门口那个泥像,拿块红布包好请回去吧,事成不成,看你命数了。”这妇人听罢,随即连声感谢“中中中!!谢谢婶了!!”那妇人连忙道谢,老太太摆摆手,示意行动,二人见状,便取了红布,包着泥像,回身出门了。 老太太坐了半天,忽然向着洞中黑暗一角,像是跟谁说话般,慢声说道“这下,真是一切看命数了,上仙,要是俩都成了,就难弄喽。”那里响起一道似有似无的声音“看哪个先成了,都想降世,准备接住没成得送回去吧,其他指望命数就行。” 二人顺山道下山,本着不走回头路,挑了大路,十六里山路虽说不长,不过常言道上山易,下山难,二人走一段歇一段,待到山下时,已经日落黄昏了,乡下的公交车下班早,不过刚好赶到末班车,一连走了二十五里山路,二人坐下不一会儿,便打起瞌睡了,公路虽然颠簸,不过二人还是坐在座上犯了瞌睡。 殊不知,车中某处,神像一声清脆得咔嚓声,造就了新的开始。 二人下了车,随即。。 “妹子,我得,,碎了!!” “诶,我得好像,变沉了?”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