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灵动血脉》 序章微弱的灯火 风呼啸着踹开破败的庙宇的大门,引得室内里的人一片惊呼,原本恭敬的站在庙宇内一角的小生跌跌撞撞的跑到门边,警惕的看向黑夜之中,狂风骤雨摧毁了视线,这样的天气,那些夜巡的官兵大概也回营地了吧,小生的心平复了一些,蹑手蹑脚的关上了大门。 庙宇之上的神佛雕像被堆放在不起眼的角落,祭祀的桌台上,一位女性正在痛苦的分娩,但她并不是人类,身后长长的火红狐狸尾巴蓬乱的摆放着,奇怪的是,桌台边佝偻着的并不像普通的接生婆,她的面前摆着黄铜的大盆,盆边微弱的灯火在黑夜中闪烁着。 暴雨更加加剧了,小生抬头看天,几道闪电从暗淡的天色里横空劈下,”时候到了,时候到了!“小生狂喜道,但他的声音却淹没在了雷声之中 接生婆并不去看那小生,滚滚雷声传入耳中,她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在自己的左臂上轻轻的划了一刀,血液顺着手臂滴落在黄盆中,紧接着,准备好的药草也被倒入盆中,混着血液被捣碎。 一阵黑烟从盆中升起,那位躺在祭台上的女性虚弱的看向接生婆,接生婆只是慈祥的笑了,皱巴巴的手抚上了她的脸颊。 ”别担心,很快就会没事了。“ 雷声愈发响亮了起来,但那并不是雨势加剧的原因;仿佛这间庙宇处在漩涡的中心一般,雷电流环绕着四周,雷电柱随着轰鸣,一点点靠近了残破的庙宇。 轰的一声响起,落雷命中了庙宇的房顶,巨大的能量掀起了砖瓦,哗啦的从房顶掉了下来。 一声响亮的啼哭在雨夜中响起,狂风骤雨仿佛畏惧这新生的力量一般,竟然慢慢的消灭了,这让那啼哭在夜色中更为响亮。 小生在雷声逐渐靠近之时就已离开了庙宇,从林子里迁出早些时候拴在这里的马匹,那些桀骜不驯的马匹此刻恭敬的低着头,因为它们知道,庙宇里有着远高于它们的存在。 ”生产的动静太大了,城里的道士肯定已经察觉到了。我们得快走。” 接生婆扶着刚生产完虚弱的母亲,右手托着婴儿,婴儿的啼哭还没有停止,小生恭敬的伸手想要接住婴儿。 “不必,我自己来。”接生婆摇摇头,慈祥的看着怀中的婴儿 “我族的希望,就拜托你了。“ 第一章有悖天道之人 葬龙川的名字虽听起来与死亡息息相关,但确是一处孕育着生命的风水宝地,在古老的传说中,这里本是蛮荒的不毛之地,有那么一天,衰老的神龙来到这个地方,它的血肉化作尘埃与泥土,它的血液化作湖泊与河流,它的灵气逸散在大地之中使其充溢着灵气,原本的荒芜变化成人间仙境一般,令天下万物对此地趋之若鹜,久而久之,葬龙川成了“汇集天下灵脉”的宝地,繁荣的生态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寻宝者,探险家,药材师,慢慢的在葬龙川的腹地形成了一座聚落。 道士们很喜欢这个传说,他们把传说视为对生老病死的生命循环的绝佳解读,代代相传;几乎每个想要有所名气的道士都会到这里观察生命的脉动,有的干脆便定居于此,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道观,成规模后,皇帝下诏在此地设立了著名的道教学院——龙栖院,至今依然是道士学徒们永远渴望的地方。 李瑾本来与这个地方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他从记事起便在内地的地主农庄中做工,父母何许人已经不可考,据地主说,二十年前的饥荒时,他在路途中偶遇了被抛弃于路边的李瑾,这在饥荒时期是很常见的,本欲哀叹一声命运不公后离去,又闻婴儿啼哭不止,心中生出悲悯之情,这才将李瑾带回府中,让他与平常下人一起生活,给一口饭吃。 李瑾也是机敏聪慧,老仆人王铁匠年事已高,地主吩咐李瑾在王铁匠手下学艺,不曾想那李瑾学的飞速,又吃苦耐劳,到十五六岁年纪,打出的铁器竟与王铁匠无异,不禁让地主十分欢喜。 到20来岁年纪,李瑾已经完全接手了王铁匠的工作,且做出的铁器远近闻名,时日附近城中一道士来访,说久闻李瑾铁器工艺了得,想打造一把如意作法器用,但那道士却一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样子,在李瑾打造如意之时端详了李瑾许久 李瑾被看的浑身不自在,半响过后,道士微微一笑转身离去,这才让李瑾松了口气 但李瑾的命运却从此改变,交付铁器之时,地主竟与道士站在一起,道士将铁器收入袋中,地主开口说道:“李瑾,你在我府中已有十五余年,我看出你天资聪慧,可曾想离开府上,去江湖中闯荡一番事业?” 李瑾一时愣住,不知地主此番话语是何意,难道自己做了什么令地主不满意的事? 道士接过话头,“实不相瞒,贫道姓刘,虽为这法器而来,却被你的面相所吸引,你虽十八岁未识道学一字,但贫道看出你有拜学老庄之学的天赋,可曾想让贫道将你带回庙中教授?” 发生的这一切已经超过了李瑾的想象,李瑾当然知道,由于道士们的学问以及道术深不可测,在江湖上的地位自然远远高于他这样在府中打铁的仆人,最高的甚至能常伴皇帝左右,为天下之道献计献策,可这飞黄腾达的机会,就这样降临在他这样的凡人身上了么,不过又细细一想,道教本就芸芸玄机,这其中的命理又怎能参透呢? 李瑾反应过来,忙不迭的点了点头,生怕错失机会,但又怕就这样一走了之,辜负了地主的救命之恩,地主看出他的犹豫,投以默许的表情,李瑾虽一时惊喜,却也反应过来,这一切发生的也太过剧本化,似乎地主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但惊喜终究大过了疑虑,李瑾连夜收拾了行装,第二天一早便叩谢了地主,与道士一同回到了城里的庙中。 庙里学习时光虽充满坎坷,但也不乏充实,初来乍到之时,其他道士纷纷对李瑾表示出不屑之情,一来他们并没从李瑾身上看到学习道学的一丝气质,二来对这个从小不识道学的泥腿小生都有些鄙夷。 但刘道士还是执意将李瑾留了下来,教授其道学之道,说来还是得益于李瑾的天资,学习一年有余,李瑾不仅参透了很多玄玄乎乎的道教语言,并且还参与解决了几只在城里作妖的令人感到棘手的怪物,道士们也不是不讲理的,看到李瑾如此天分,也不再作声,甚至还教与李瑾一些自己的学生学不会的东西,据刘道士说,他们这么做也是有好处的,可以令自己的道术能传承下去,是对双方都有益的事。 转眼李瑾已经在庙中呆了两年有余,书中的内容差不多已经学的通透,能在法事中熟练运用了,这时刘道士找到李瑾,问他愿不愿意到葬龙川的龙栖院去深造。 与两年前的惊讶不同,李瑾自知道龙栖院起就隐隐有自当前去的感觉,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临走的前一晚,刘道士再次找到李瑾谈去龙栖院的注意之势,谈话将末了,刘道士收起了那副为学生前途光明的欣喜之情,严肃的对李瑾说道 “自你走上这条路起,便已无法回头,贫道将你带上这条路本是有悖天道之事,你到龙栖院去一定要深造自己,将来必有大用。” 就算李瑾不是学道学的好材料,刘道士教授道学又怎会是有悖天道之事呢,但李瑾没有往深处想,只是深深叩拜了恩师,将刚才的话语权当劝导之语记于心上。 就这样,李瑾跟着附近其他去龙栖院的道士学徒一起出发,行了大概半年,翻过葬龙川附近的高山,穿过密林,豁然开朗,这才来到葬龙川的腹地,眼前视野开阔,炊烟燎燎,一条清澈见底的长河从葬龙川中穿过,虽然李瑾一路上已见过雪山深林等奇景,但还是忍不住感叹葬龙川不愧为汇集天下灵脉的地方,同时也不禁笑那些中途放弃的学徒们,终究是见不到这绝世美景了。 进入葬龙川城中,李瑾只觉得一番抱负从胸中舒展开来,自己的天资配上这天下闻名的龙栖院,大展拳脚岂是不可能之事? 第二章葬龙川与龙栖院 龙栖院依山而建,根据地势修建了向上蜿蜒的千余步台阶,山下是开放供人烧香祭拜的广场,自入春以来香客便络绎不绝,故烟雾缭绕,因烧的香皆是从葬龙川中采集的特殊材料,故不但不呛,反而有沁人心脾的香味.往上200阶便是龙栖院里的道士学徒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收集着浩渺道学之书的龙栖院藏书库就坐落于此,除外,耸立的高塔内是学徒们学习道学,拜师的地方——顺便一提,龙栖院并不存在班级一说,修为很高的道士们住在再向上二百阶的更高处,每当龙栖院招收新人之时,这些道士便会久违的下山,根据喜好,面相等凡人说不透的玄机挑选自己喜爱的学徒,也会有道士们都看不上的学徒,当然好几百年来也就出现了那么一个学徒,那人虽没被选上,却也没被扫地出门,自己钻入藏书阁中苦心学习,也小有一番成就,这些都是后话,暂时按下不表。 而山的最顶端,向上走一千步就是龙栖院的管理者所在地了,这些管理者大多是修为极高的老道士,有时几十年不下山一次,补给品只由龙栖院组织的劳工爬山运送,对学院的管理也极为玄妙:据说一百年前曾有道士密谋要窃取藏书阁藏书却被管理者们用道术算到,只叫那些劳工们转达口信,要道士们在藏书阁内设下埋伏,将那窃书贼逮个正着,从此逐下山去。 道士们并非出世之人,有时是皇帝下诏,有时是道士们的自己感应,当天下有难之时,道士们便会下山入世,保江山社稷之太平,维护天道的平衡,不过就算如此,道士们还是很少下山,至于管理者下山,更是千年难得一见,这时往往中原大地不日就会有大灾大难发生 而李瑾到时离道士们下山的时候还有几日,虽天还未亮,正值凌晨,但难掩兴奋的李瑾此时已走出客栈,在葬龙川聚落中走马观花式的漫步起来,一方面是兴奋所致,另一方面是为了赶着看这葬龙川的一大奇景:葬龙川市集 早年间,葬龙川还未发展成一处聚落之时,不时有寻宝客探险家在葬龙川险要的自然环境中殒命,那些死于野外的人尸骨无法寻回,权当作了尘归尘土归土,而另外一些死于传染病,饥饿,毒物的人则亟需掩埋,据说那时,曾有一巫师声称葬龙川市集所在地是一块风水宝地,埋在这里将增加子孙后代的荫福,吸引了不少人在此掘坟下棺。 但那巫师实际上是掌握邪术的歹徒之徒,其目的是为了养尸为自己所用,巫师后来大概是遭了报应,在密林中一去不回,而葬龙川市集所在地却成了天阴则闻鬼哭的恐怖之地,后来有的道士们联合起来坐了一场法事也没能完全抑制这里的恐怖气息,但不知怎么的,葬龙川市集的鬼哭在白天再也听不到了,但到了晚上,常常会有行夜路的人看到那些死去的寻宝客在市集中摆摊,传说那些寻宝客的灵魂到现在还在葬龙川中寻宝来卖,听者有心,胆大的人半夜去市集中买宝,还真买到了不少珍惜货品,发了大财。 由于这里的鬼怪没有作恶,道士们也便不去管它,甚至有时还会去鬼市购置法事所用材料,而葬龙川的居民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景象,到了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鬼怪散去,商人们再到市集中摆卖自己的货品。 行至葬龙川市集,果真如传说所言,市集上虽有人流动,但大多静默不做声,也没有寻常市集攀谈,讨价还价之声,摆摊的店主往往身穿一黑袍,看不清面容。 刘道士在出发前嘱咐了李瑾一番葬龙川市集之事,葬龙川市集自然不以货币买卖,大多以物易物,买者将互相交换的物品放置一处,卖者只回以点头摇头之态;这物品的价值是否足以交换全看卖者喜好,传说如知道寻宝者生前情况,取其所爱,分文不值的货品换到价值连城的宝物也未尝不可能,当然寻宝者大多已死亡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要知其家底如同海底捞针,故大多买者也不去做那个打算。 李瑾来到市集之中,虽还未转至中心,却已被无数物华天宝所吸引,有时不禁惊呼出声,不免引得旁人侧目,幸而有刘道士的指点,李瑾备了几块陨铁——这些都是据经验能换到东西的物件,须臾之间,已经全被李瑾拿去以物易物了。 要说这物华天宝虽多,但陨铁到底并不珍贵,只换得几样小物件——一把散发着桃花香的桃木剑,一支玉器精雕的如意和一枚在黑夜中发着荧光的夜明珠。 就在李瑾整理行装之时,突然被一处不起眼的摊位所吸引住了,摊位上摆放的也只是一本小小的册子。 不知怎么的,李瑾慢慢向那摊位靠了过去,但与别处不同的是,摊主似乎是感受到了李瑾靠近,虽然看不清面容,李瑾却感觉到被摊主瞟了一眼。 令李瑾奇怪的是,刘道士从来没说过葬龙川市集会卖书一事,因为寻宝客往往各有绝学,来到葬龙川也并不是为了寻书学道而来;李瑾向那本书看去,灰蒙蒙的一片连书名也看不真切。 但李瑾这才想起自己身上已经没有可交换的东西了,略有遗憾的行将离开,但却被一股寒气拉住了。 那寒气就来自摊主,这是李瑾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他吃惊的望向摊主,耳边却灌进了一个声音“头发。“ 李瑾定了定神,反应了过来,头发?是自己的头发吗? 于是李瑾揪下了一小撮头发,放在了那本书旁,只见摊主缓缓点了点头。 ”会有用的。“ 会有用的,李瑾琢磨不透其中的意思,但这一切显得十分怪异,天也快亮了,李瑾拿起了那本书,匆匆的离开摊主,此时鬼怪已经被驱散了一部分,那摊主却还在那里,似乎在目送李瑾的离开。 第三章天人教 李瑾揣着那本书走出集市,此时天色渐明,几声清脆的鸟鸣将李瑾从胡思乱想中唤醒,仅仅是什么都不了解的思考是没有什么用的,想到这,李瑾掏出书本,一边走一边端详了起来。 这书也不知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写下的了,封面已经破的不成样子,看不出书名何许,但奇怪的是纸张并无旧书一般干涩脆弱,尽管如此,李瑾还是小心翼翼的将其慢慢翻开。 书中的内容让李瑾感到有些惊讶,前半本记载了一些以前从没在刘道士那儿听说过的法术,后半本书中的文字却变成了一种李瑾从未见过的文字,但那种文字又仿佛有某种魔力一般像是在唤醒李瑾脑中的一些片段,有的字,读音刚到嘴边,李瑾又感到不知怎么读了。 陌生文字对于钻研古书的人来说其实并不稀奇,一方面,自当今皇帝的祖父下诏吏部清点番夷部落起,各个边陲地区的偏远部落的研究就成了朝中专管此事的鸿胪寺的头等任务;另一方面,边陲番夷部落中不乏有异于中原道术的法术存在,虽不被中原主流所认可,也不乏欲增进学识或别有用心的人钻研番夷文字。 因道教历来主张各行其是,故对于学习番夷法术这类行为并不反感,只是将其当作不入流的小儿科一般,不过也怪不得道士们这样想,番夷法术往往没有体系的传承与记载,相较于博大精深的道学,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因李瑾长在中原,对番夷文字全无了解也不必奇怪,但这莫名的熟悉感又该如何解释呢,李瑾没有头绪,不过好在此时身处龙栖院,藏书阁海量的藏书也许会给自己一个答案。 好在这本书目前也不是全无用处,前半本书的法术虽不是什么惊世骇俗之物,但也总归有些作用,李瑾回到客栈,吃过早饭后便到客房中研读起来。 这细细一读竟然让李瑾感到有些惊喜,书中记载的法术无一不是顺应自然之道,与万物共存的和谐之法,这让李瑾想起刘道士的一番话。 原来,刘道士曾告诉李瑾说,道学诞生已千年有余,随着不断有人从这大道之学中参悟出与旁人不同的道理,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分支学说,刘道士在中原教给李瑾的其实也是道学的一个分支:仙道教。 在此我们也展开说说,仙道教是一种注重自身的内在修为,希望有朝一日能将修为磨练到极致而仙化的道派,仙道教因为迎合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等美好传说的向往,故在人丁兴旺的中原十分流行。 但是仙道教其实并不完全继承了道教的原教旨,相比之下,在林立的派系中,恐怕只有天人教才是正统的道教继承者。 天人合一,是道教的思想核心,而天人教便完全继承了这部分思想内核,比起在市井中修炼自身修为,天人教的成员往往隐居于深山老林,雪山高原乃至荒芜沙漠,他们的目的说来也单纯,那就是将人性回归天性,参悟自然的本性,据说天人教的成员无一不生活辛苦,而且因为他们隐居的生活方式,道教的其他派系对天人教也知之甚少,但谈起天人教,无一不对天人教传承的自然之道倾佩有加, 这层倾佩还有层意思,天人教传承着道教自原初便发明的一些法术以及他们自己在自然中参悟的道理,那些都是中原早已失传的法术,其法术效果自然也惊为天人。 一百年前,也就是皇帝的祖父下诏清点番夷部落之时,几个前往西北边陲的学徒便回来说到过天人教的事情,据他们所言,当学徒们到番夷部落之时,却发现这里的人们不但不敌视他们,反而对他们身上的道袍敬重有加,一问之下才知道,部落中最年长的长老小的时候就有一身穿道袍的人曾帮助部落度过了一场大危机。 时年饥荒,部落中的粮食出现了短缺,眼看就要面临被冻死在冬天的危险,那名道士不知从何而来,表示愿意帮助他们,族人们虽不知何许人也,只觉道士身上有特殊的魔力,随打包行囊,跟随道士出发。 一路上,族人们惊奇的发现,不仅凶猛的野生狼群不趁部落人困马乏之时袭击部族,那些草食动物也不害怕他们,而且据那长老说,一头全身花白的鹿一路跟随,似乎是在为族人们带路。 走了大概七天,族人们竟来到一平原之中,这里水草丰茂,鹿鸣呦呦,在此定居不说能安然度过荒年,就是以后也不用再愁吃穿,遂定居于此,那道士也就此离开,族人们虽再也没见过他,但打猎放牧总能发现其活动的痕迹,便将其当作神明一般祭拜,算来如今已五十年。 众学徒闻之,决心前往拜见前辈,但寻了有一月未见其人,遂作罢离开,未见其人,但听长老所说,大家都认定,那人一定就是天人教的传人了。 那么此书便很可能是天人教所著了,要真算起,那可比黄金白银还要珍贵许多,李瑾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从早晨读到半夜,这才念念不舍的放下书睡去。 当晚,李瑾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李瑾似乎不会说话,双手双脚也显得格外无力,他能听到风声大作,也迷迷糊糊看见,生着狐狸尾巴的老太婆附身慈祥地看着他,不知为何,此时此刻,心中一股暖流流过,自己仿佛置身于母亲的怀抱——尽管李瑾从小就没见过她 李瑾享受着这未曾体验过的温暖,直到一阵惊雷响起。 李瑾被那闪电的强光惊得从床上坐了起来,缓了片刻才意识到原来是一个梦,但冷汗早已打湿衣襟,窗外是祥和的夜晚,风吹拂着客栈旁的竹林,响起沙沙的动静。 多么美好的夜景,但李瑾却无暇欣赏,他回味着刚才的梦,却再也无法勾勒出更详细的面孔,母亲,这个久违了的词语又一次涌上李瑾心头,只是李瑾注定要为此抱憾终生了 第四章龙涎河奇遇 龙涎河孕育了葬龙川的繁荣,它从葬龙川的中央穿过,原本荒芜的葬龙川就如同垂垂暮年的老人一般,多亏龙涎河日复一日的注入新鲜血液,这才得以变成如今的风水宝地,甘甜的河水哺育了两岸的苍天大树,也哺育了生活在其中的珍奇异兽。 龙涎河的水并不湍急,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平静的溪流在大旱之年也未曾干涸过,曾有探险者沿着龙涎河追溯其源头,这才发现了龙涎河的起源。 在葬龙川深处的深山密林之处,龙涎河从一座高山上发源而来,据称其山之高,如在云端,探险者远远的望去,那龙涎河竟是从山中一洞窟中湍湍流出,再定睛一看,整座山脉如匍匐在大地上的神龙,那山洞便是它的巨口,从此人们便把其称作龙涎河,那山便称作龙首山,只是这山位于密林深处,路途险要,非身怀绝技者往往无缘见此绝景。 李瑾吃过早饭便揣着书到城郊的龙涎河散步,一般的道术对李瑾而言理解起来都不算难,但此书不愧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天人教所著,第一章教的,竟是与自然万物通灵之术。 据书中写道,世家万物都是有灵的,只不过其灵力有所不同而已,要想与不通人言的动物沟通,办法有两种:一,学习动物专用的语言;二,与灵力强大的生物以神识相通。 当然,明眼人都能看出第一种方法是费力不讨好的,且不说何处能学习动物的语言,况且世上生物千千万万,要能与万物沟通,这繁杂的语言要学到什么时候呢。 至于这灵力强大的生物,李瑾其实是见过的,中原地带虽人间烟火气重很多,但也不乏偶尔有灵力强大的生物出现。不知为何,李瑾不禁想起小时候干活时,总能不经意间瞟到的火红尾巴的狐狸,但当他揉揉眼反应过来时又消失不见了,不过他到今天为止也没有确切的见过那狐狸,只是当作心底的秘密罢了。 不知道那只狐狸是否通灵,李瑾心想。 李瑾此番来到龙涎河中其实并非来此处闲逛,而是有心要试一试这书中提到的与万物通灵的第三种办法:施法。 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但使用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中原那边已经遗忘,原因很简单:灵力强大的生物非以灵力与其相通者,皆不作理会,而比较低级的生物们就算以法术与之沟通往往也没什么用。 不过李瑾一来不想学习动物语言,二来找不到灵力强大的生物,此番比较,只能先以法术来实验书中所言的真实性。 法术所需材料在葬龙川并不难找,传说狐狸这种生物性格狡猾,凡目标皆以计谋取之,虽体格弱小却能与万物圆滑相处,故以狐狸的毛发以媒介,用引魂香点燃后兑入水中饮下,便可如狐狸般处于万物之间。 李瑾将从猎户那儿弄来的狐狸毛照此处理,正欲饮下,却觉得大脑钻心的疼痛,似乎有什么要钻进去一般。 “你不是天人教的人?”这声音并非从双耳灌入,却如同在大脑中直接响起一般,“我本以为,这么多年来又见到天人教的人了。” 李瑾定定神,四下一望才发现,自己已不在龙涎河附近了,而是身处一间金碧辉煌的房间之中。 “哎呀,我以为你是天人教的人神识已经被打通了,所以擅自钻进了你的意识之中,真是不好意思,”李瑾循声看去,那发话者竟是一婷婷女子,身穿青蓝色的袍子,袍子上点缀着金色的绸缎,显得十分尊贵,而此时,她正坐在梳妆台前,但奇怪的是,那尊贵的衣裳和她翘着二郎腿和轻佻的语调并不相称,“不用担心,你现在在本小姐的神识空间中,你的本体大概正坐在龙涎河边发呆吧。” “你是谁?”李瑾一时警惕起来,在中原时,他见识过有了道行的黄鼠狼上了人的身作恶的事,此时不免也有些担心起来。 “放心,我不会用你的身体作恶的。”那女子笑笑说,“本小姐只是以为你是天人教的人,想交流交流罢了。我的名字你不用知道,想称呼我的话,就叫我小姐吧,呵呵。” 李瑾不去管那调侃的语句,慢慢的站定,思索着逃脱神识空间的办法,尽管对方表现得人畜无害得样子,但是困在这空间里,一切就得听从对方安排,可谓十分不利。 “既然你要找的人不是我,为何不早早从我的脑中出去?” “本小姐原本是要走的,不过见你英俊的面庞不禁想要多留一会儿。”那女子做出妩媚的表情,李瑾尚不知那是什么道术,一股媚气扑面而来,似真要勾出李瑾的魂魄一般,李瑾一时也猜不透对方的目的只得冷眼将她盯住,收拢心神。 正对峙中,李瑾忽然觉得魂魄慢慢的收拢,再一看时,原来那女子的注意力已全然放到了李瑾手中的书上。 “那是什么书?”那女子虽这样问,但李瑾从对方的神色上感觉到她定是早就见过此书了,否则不会如此惊讶,以至于连表情都没控制住。 还没等李瑾做出回答,那女子便开口道,“本小姐想要那本书,我用宝物和你换,好吗?” “呵,那要看看你有没有取到它的实力了。”李瑾冷冷的回答道,趁着那女子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的时机,他看准时机,向房间不起眼的角落一跃而去。 原来,虽然那女子用金碧辉煌的房间作掩盖,但那神识空间有进则必有出,而进出的裂缝,李瑾观察了半天,终于发现就在这房间的一角! 李瑾敏捷的穿过那缝隙,但却并未回到龙涎河边,定睛一看,自己竟又回到了房间中。 “哈哈哈,这样的小错误你以为本小姐会犯吗?未免也太天真了吧。”那女子笑了起来,“不过你竟然如此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只见那女子从梳妆台前坐了起来,右手一抬,几股寒气直冲李瑾的脑门而来,李瑾慌忙闪躲,堪堪让那锋利的银针擦着头皮而过,但女子的另一只手又射出数枚银针,直冲李瑾的心脏而来,这下,李瑾无论如何也躲不开了。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