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天赋之国》 前言 本片以平行宇宙理论为宏宇宙观;以人类正常逻辑序为标准逻辑序;除特殊设定以外,以现实物质世界为基础世界观。 章一出生 在这片称为神州大陆的土地上,或平凡或传奇的故事接续上演。 两百年前,四位志士在大陆的中央位置建立天赋之国,其以强军固国,以天赋交换的技术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天赋之国对外宣称,其将一直保持中立,不参与东土诸侯混战,只做天赋交换的营生,但绝不允许任何诸侯国或组织的军队进入其国境。 但由于诸侯混战,这营生很难在东土推广,只能在以天赋之国为中心的临近地区推广。而天赋之国凭借天赋之力的运用,获得大量的各方面人才,几年之间,国中军力和财力已不是东土诸侯国所能及,所以他们并不急于推广天赋交换之术。这样的局面大约持续了一百年。 直到距今一百一十三年前,在东土最西部的诸侯国,也是距离天赋之国最近的侯国之一——顺国,顺文王之子刘宇,接受了天赋之国的天赋测试,发现他有一项稀有的天赋,天赋之力很高。 但刘宇志于天下,他便用这项天赋换取了军事谋略和治国谋略两项天赋,使这两项天赋都达到了帝王级,但时至今日,也无人知道他当时那项稀有天赋是什么。 刘宇时年十二岁,从此替父监国,大兴军事,谋划天下,经过十三年,平灭各路诸侯,统一了东土。刘宇改国号为天顺,自称天顺帝,是为天顺元年。他深知天赋交换之利,便与天赋之国合作,在天顺推广此术。如今,天顺建国已有百年,各方稳固,百业俱兴。 在天顺国东部的一个小村镇,一个小男孩降生了。男孩的父亲叫田大力,是个铁匠,平日里打铁,农忙时下地种田;母亲叫李二丫,有织布的手艺,也能赚些银钱。 随着一声啼哭,大力急忙闯进屋内,产婆相迎道喜:“恭喜恭喜,生了个小子!” 大力道声:“辛苦!” 连忙去看自己的妻子,只见二丫双手怀抱婴孩,面露清风笑,额带三痕汗,望着快步走向自己的大力。大力拿起旁边的手帕给他妻子擦汗,说道:“娘子辛苦了。” 二丫刚生产完,还没什么气力,只是满脸幸福地望望孩子,又望望丈夫。大力赶忙把孩子抱过来,又急切又轻柔,蹑手蹑脚地抱着孩子。 过了一会,妻子恢复了些气力,便问丈夫:“之前,让你买的测天赋值的器具,你买了吗?快拿来给咱儿测测。” 丈夫说:“哎呀,我给忘了。”妻子有气无力的轻怒道:“你这粗心的阿爹,快去镇上给咱儿买来”丈夫应道:“我这就去”他嘱咐产婆在照料一会他家娘子,便出了门。 大力家就住在镇上,和天赋店果儿镇分店就隔离几条街,大力很快便奔到了店中。 他对店主说:“苍狼先生,我家里生了男孩,现在想买个测天赋值的器具给我儿测测”(店主复姓苍狼,但全名却很少有人知道)。 店主拿起一面铜镜说:“那先恭喜你了!刚出生的婴儿细皮嫩肉的,别的器具也不方便用,就用这个玄清镜吧,是铜做的,照一下孩子就能测了。” 店主又说:“在卖之前,我还是要说一下使用说明。” “天赋的分类如今好几种,这个玄清镜是采用最为常用的分类方式,分为文、体、智、医、乐、技、感七大类天赋。” “文,就是语言,比如写文章诗词等相关的天赋。” “体,就是体术,是对身体控制的天赋,比如武术。” “智,就是智谋,是智慧谋略相关的天赋。” “医,就是医术,表示学医的天赋。” “乐,就是音乐,是唱曲音乐方面的天赋。” “技,就是技艺,是手工艺和制造物件等的天赋,比如你当铁匠这样的。” “感,就是感知,这个目前研究的并不清楚,是对天地万物感知的天赋。” “除了这七类天赋,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但研究的不清楚,就更不用说检测了。” 店主把铜镜背面对着大力说:“你看这背面下方就是那七个字,就是刚才我说的七种天赋,这七个字水平排列,每个字上方有十块小的夜光石竖着排列镶嵌在铜镜背面。你把玄清镜对着孩子,等十息,夜光石发光稳定之后,每个字对应的夜光石亮起的个数,就是每种天赋的值。” 就在这时,“体、智、技”这三个字上方夜光石迅速从最底部的那块夜光石开始,逐个亮起,店主发现了异常,迅速将镜面朝向柜台,夜光石恢复原样。大力在一旁一边听一边努力记着店主所说的话,没有注意到这一状况。 店主接着说:“夜光石亮起的越多就说明这种天赋越高,具体的我就不细说了,这个玄清镜测得也不是很准确,还是等孩子满一岁的时候,到店里免费详细检测的时候,我再详细说一下。” “别忘了去县里登记户籍,没有户籍证明可不能免费测试,这玄清镜,价格是一两银子或者一百商田钞。” 大力说:“我出门急,没带商田钞,就给您一两银子吧。” 店主说:“好,还有一件事,我听说,今天是天顺建国一百年,天顺帝宴请天下,中午就在这条街上摆国宴,你可来参加。” 大力问道:“之前不是说国宴只宴请到县里吗,怎么镇上也有了?” 店主说:“听说,今天,正巧小公主降生,皇上龙颜大悦,飞鸽传书四方,要求宴请到村镇。这次请的可是镇上有名的大厨。” 大力谢过苍狼先生提醒,付了银子,拿着镜子便回家。 大力回家给儿子测了,有六项都是平平无奇,但智字亮了七颗夜光石,大力欣喜道:“儿子有这智谋的天赋,以后说不定,能当个官。” 二丫应道:“能当个官最好不过了,就不用像你这般辛苦了。”大力又对妻子说了国宴宴请到镇里之事。 妻子说:“我刚生产完,身子弱,也不想出门,再说孩子刚出生,也要我留在家里照看才是。” “国庆一百年和公主降生这样的大喜事,咱们家一定要有人去,你就和咱爹一起去吧。回来的时候,记得给我带几个大厨做的卤煮鹌鹑蛋就好,那道菜可是一绝。” 大力叫来孩子的奶奶来照看二丫,给了产婆一两银子的辛苦费,让产婆回家,自己便和父亲去赴宴了。宴席十分盛大,排满了一条街,开的是流水席,有西域的牛羊、东海的鱼虾,宴席一直到黄昏时分才结束。 章二第一次天赋测试 田大力见他儿子没有体术这一些的天赋,但是有智慧谋略的天赋,希望他儿子将来能当个文官,就给儿子取名叫“田方文”。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大力就到县里给儿子登记了户籍,领了户籍证明回来。 等田方文满一岁时,父母带着他去天赋店果儿镇分店做检测。正巧邻居李小二带着他儿子李狗蛋也来测试。 店主说:“今天一共有三家来测,正巧你们两家一起来了,你们可以逐个去测,也可以一起测” 两家觉得都是邻居一起测也无妨。 店主说道:“在测试之前,我先做一下简要的说明。” 店主开始介绍:“天赋共分为七大类,之前你们来买测试用具的时候,已经和你们大致说过了。今天先详细说一下。” “本店所测的天赋共七大类三十二小项,每一大类下设一至多个不等的小项。” “第一大类,文,即语言天赋,下设五个小项,分别是诗词、属文、书法、口才和语言学习的天赋。属文是指写文章的天赋。” “第二大类,体,即体术,下有四小项,分别是武术、骑术、射箭和舞蹈。” “第三大类,智,即智谋,下设八小项,分别是军事谋虑、治国谋略、经商谋虑、交际、推理、数术、想象力和记忆力。交际,简单说就是与人相处的天赋。推理,简单说就是官员办案需要的天赋。数术指算数的天赋。想象力你们可以理解为胡思乱想的天赋。其他的就不用过多的解释了。” “医,即医术,这一大类只有一小项,就是医术天赋。” “乐,即音乐,下设四小项,分别是歌、琴、鼓、笛。后三项不是指特定的乐器,琴是代表学习弦类乐器的天赋,鼓是打击类,笛指吹奏类。” “技,指技艺,我们这里共测八小项,分别是农、牧、厨艺、布艺、陶艺、绘画、锻造、木工。” “最后一大类,感,即感知,包括方向感和心觉(现实世界常称其为第六感)。心觉这一项是很少见的天赋,研究的不清楚,可能和警惕性有关吧。” “介绍完了天赋的分类,接下来要说一下,天赋的分级。每一种天赋根据天赋值的大小分为十个级别,分别是废、差、民、兵、士、将、帅、王、帝、天。你们之前买的测试器具——玄清镜,每一大类有十颗夜光石,每一颗就代表一个级别,不过测的是每一大类里各小项的平均值,不是很准确。” “下面我逐一介绍各级别的一些普遍的特点” “废级天赋,代表一个人这一天赋存在严重缺陷,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这个级别很有可能是由于天生身体上有什么缺陷。《天赋论》里有‘一废,废一片’的说法,比如一个人的武术天赋是废级,那么他的身体很可能是由残疾的,会导致体术这一大类都是废级。废级天赋大约一千个人里面有一个。” 李小二问道:“天赋论是什么?” 店主答:“《天赋论》是天赋之国这两百多年来,通过研究天赋所写的一本书。” 店主又开始继续介绍:“差级,天赋很差,但不会过于影响正常生活。大约一百个人里有两三个。” “民级和兵级是最普遍的,这样的天赋完全能够维持人的正常生活,兵级比民级要好一点,一百个人中大约有九十个以上的人是民级或者兵级的。” “士级才能称作有天赋,一百人中约有一二。” “将级和帅级,天赋优良,千中有一。” “王级,已经非常优秀,万中有一。” “帝级,可称卓越,万中无一。” “天级,便是逆天的存在,《天赋论》中有‘天级一出,天下动’的说法,百年难遇。” 店主说完之后,就送给他们两家一家一本《天赋论简介》,这是天赋店的宣传义务。 这之后,店主就把他们带到了测试室,测试室修建在地下,这是为了排除干扰,让检测的结果更准确。 地下室的空间不大不小,店主走下楼梯,逐一点亮了两侧墙上的油灯。 只见,入口对面的墙上,镶嵌着成行成列的夜光石,墙边有一张好似玄铁铸成的小床,这床约能容下一个一两岁大的孩子。 店主指着床道:“这是我们分店最准确的测试仪器。夜光石分成七组,共三十二列,对应七类三十二小项天赋。每一列共有一百颗夜光石。” 店主面对着墙指向其中一列道:“每一列右侧标有从一到一百的数值,左侧十颗夜光石为一组,标有对应的十个级别。在天赋测试的体系中,这种百分制测试体系是最常用和最标准的。每亮一颗夜光石,我们称为亮了一星。亮几颗星,就说天赋值是几星,同时对应相应的级别。” 店主问道:“你们哪家先测?” 李小二说:“我们先测吧,家里还要点事。” 田大力说:“好,你们先测吧,我们家不急。” 李小二将孩子放在小床上,两息之后,武术那一列的最下方的那一颗夜光石最先亮起,然后,光亮迅速上升,其他几列也先后亮起,最终武术这一项共亮起了五十八颗夜光石,即五十八星。 十息之后,各列稳定了下来。店主迅速记下各项结果,让李小二抱起孩子,然后说:“武术,五十八星,为将级;歌只有十九星,为差级。其他各项都是民级或者兵级。” 店主对他们两家说道:“天赋培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独木成林’,就是在保证一个人能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用其他各项天赋交换某一项天赋,把这一项天赋变得很高。所谓,一招鲜,吃遍天。” “另一种就是‘移山填海’,就是用高星的天赋交换低星的天赋,使得各项天赋全面发展。” “不过,‘独木成林’是最常用的。‘移山填海’的话如果你平均天赋值不高,那只会变成,样样行,样样不精,这样是不会太出众的。” 店主转向李小二说:“你这娃,这种天赋构成就挺不错的,歌唱天赋差,不是问题,以后别让他去学唱戏之类的就行。将级的武术天赋,以后练练武,当个普通武将没问题。” “当然,再用其他一些兵级天赋交换一下,把武术天赋升到帝王级肯定更有优势。不过天赋交换必须是孩子完全自愿才行,至少得等到七岁吧。” 李小二说:“多谢苍狼先生告诉我这些!” 店主说:“客气,这是我们天赋店应该做的。” 稍后,店主给李小二填写了测试证明又嘱咐了一些事。再之后,李小二抱着儿子走了,轮到田大力一家测试。 李二丫把孩子放到小床上,并轻轻安抚了一下,便开始测试。 约有一息,记忆力那一列的星首先亮起,随后,亮光迅速升高。十息之后,亮星稳定了下来,店主记录下结果,然后说:“记忆力,七十八星,王级;方向感,十八星,差级;心觉,四十九星,士级。其他各项都是民级、兵级。” “刚才介绍的时候,我有一点没说,像心觉这样的比较罕见的天赋,和普通天赋不太一样,绝大多数都是民兵级,废差级也不少,但是士级的心觉天赋和普通天赋帝级一样稀少,也是万中无一。” “记忆力这种天赋,王级就刚刚好,天赋太高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负担。有文献记载,在二百多年的天赋之力的研究中,发现过一个天级记忆力的人,他所看到听到的所有事都能记得,甚至是十年前的某一天吃的什么饭都能记得,所有的烦心事都无法忘掉,可以说是十分苦恼。” “方向感的话,差一点也没有大问题,凭借记忆力应该能弥补一些。” “心觉这种天赋虽然罕见,但并没有发现这种天赋有多大的用处,当然,这是因为研究的不够清楚。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即使是废级的心觉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你们可以考虑用心觉换一些经商治国或者诗词之类的天赋,加上他原本的记忆力,应该能有不小的成就。单纯记忆力好的话,当个史官之类的也许行。” 店主给他们写了测试证明,证明记录上了各项天赋的值,还盖上了天赋店果儿镇分店的印章。这些信息,都是填在了,之前去县里办的户籍证明上的。 田家夫妇谢过店主,便回了家。 章三母亲的教育 李二丫觉得,儿子记忆力好,一定不能荒废了。便买了《百家姓》这样的一些启蒙类的儿童读物,读给孩子听。 田大力却觉得,孩子还这么小,读了他也记不住。 一岁的孩子说话虽不成句,但时不时也能蹦出一两个词来。二丫就时不时地听见,孩子说着“何 yu xi jiang”这样类似的字词,虽然口齿不清,但也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二丫自然很是高兴的。 二丫是镇上成衣铺的帮工,由于人们多是在正月里才添新衣,所以成衣铺的活计,也就秋冬之时较忙,平日里就是一些散活。 现在正是春季,尚无农忙,二丫有很多时间陪着孩子。她就读书给孩子听。考虑到孩子方向感不好的问题,她还带着孩子到镇上到处逛,家里的铁匠铺、爷爷奶奶家、天赋店、成衣铺,各处逛。同时,教着孩子记路记店铺的标志。 两岁半时,二丫便开始一边指着书上的字一边读给孩子听,希望让他自己能学会认字。 三岁时,田方文已经背过了很多诗文,记熟了镇上的路。 一次方文和镇上的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他背起《百家姓》给他们听。他背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 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 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孩子们都崇拜地围着他,他也很开心。 母亲不再总是读书给他听,多是让他自己读背,有不认识的字再告诉他。方文对于每天都要背书这件事,还是有些不愿意的。 但对他来说,背书并不困难,而且还能背给其他孩子听,颇有成就感,他还是依然按照母亲的要求去背。 四岁时,方文已经可以完全自己读诗文,日常用字皆已识得。但是,和他一起玩的孩子,听惯了这些也不知道何意的诗文,也就不再感兴趣了,也不愿再听。他便也不愿读背。 母亲看他这样,也不强迫,原本以为孩子喜欢诗文,才让他背的。 二丫想或许孩子会喜欢其他的书,就买来其他类型的书看他喜不喜欢读。 买来的书,有志怪类的像《山海经》,医学类《神农本草经》,神话类的《上古神话集》,人文类的《西域见闻录》,还有简易版的史书《东土通史》。 二丫只是对方文说:“这些书,有喜欢的便看看,不用背。”方文倒也乖巧听话,既然不强求他背,那就索性把这些书都看完,也让母亲能开心些。 《山海经》虽然讲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是插图实在不好看,此外还介绍了许多杂乱的东西,对于现在的小方文来说,并不能理解,而且里面有不少字,方文认不得,二丫也不认得,有些字已经超出了二丫所上的三年蒙学的教学范围。 如此也只能将就着读,导致方文并不太喜欢这本书。 医书或者是人文风情的书,也实在不能使小孩子感兴趣。 神话和历史书,方文比较喜欢。这两本书,都是今人所编,运用较为简单的文字和趣味性的语言讲述神话或者历史故事。方文对这些比较感兴趣,只读了一遍就记下来基本上所有内容。 于是,方文开始给他的小伙伴们讲故事,像一个小说书人一样。其实,上古神话故事多是家喻户晓的,基本上都听过,孩子们还是更喜欢听没听过的历史故事。 方文尚只是个稚子,口才也并不好,但是他能记住书中用的言语,学来一些讲述之巧,反正孩子们乐意听他讲。 二丫便投其所好,给孩子买了许多史书。 五岁时,方文已经读过了许多史书,通晓古今的基本历史。街坊邻居都戏称这孩子为“小灵通”。 但这时,二丫已经完全教不了方文了,更深的知识或者更多的字,是她在三年蒙学里没有接触过的。家里虽然有些余粮,但是请个教书先生单独来教,还是负担不起的。 也只能等到七岁时,去读免费的蒙学了。 现在,二丫准备教儿子写字。方文虽然之前识字不少,能读又能背。但孩子太小,手指发育还不完善,所以还没有教他正式握笔写字。 不过平时,用手指或者树枝,在地上划几下,写一些简单的字还是可以的,但是写一些复杂的笔画和字就不行了。认字和写字还是不同的,大人也会常有提笔忘字之事。 二丫能教的也许不多,但把自己会的字都教孩子写会,还是能做到的。 六岁时,二丫开始忧心,眼看就要到入学的日子了,要不要给儿子交换一些天赋。毕竟,天赋这种东西肯定是越小的时候越有用,越早开发,越好。 二丫问大力的意见。 大力只是说:“苍狼先生不是说过,一切必须孩子自愿才行。咱儿子想干啥都好,只要儿子开心就好。”其实,一个六七岁孩子的自愿,到底是谁的意愿,也未可知。 二丫说道:“我是不想让咱儿子当个说书的,还是希望他能谋个官差做做。” 大力道:“我也希望儿子能当官,但还要看他愿不愿意呀。” 二丫有些愠色道:“儿子的意愿还不得要你这个当爹的教养,你这个当爹倒好,整天都不知道管教儿子,不和你说了,我去问问咱儿子。”说完,二丫便转身走了。 大力心想,我就是个打铁的粗人,着实也不会教养孩子,这几年确实多仰仗娘子管教儿子。娘子有些抱怨,也实属正常,我便都收着就是了,也莫惹娘子生气。 二丫找到儿子说:“文儿,你长大了想不想当官呀?你这么喜欢历史,当个史官或者博士也是挺好的。当官要会说话,或者会和人相处才好,你看用那个奇怪的天赋,换个口才或者交际的天赋好不好?” 二丫又一想:“换个治国的天赋也是不错的,能当个县官也不错。” 方文虽然也了解过天赋论的一些内容,但还不是很清楚。一生的路要怎么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找到答案的。 方文答:“母亲,我现在还不想考虑这些,我现在只想找狗蛋他们玩,我们约好了的。” 二丫无奈地说道:“那你去玩吧。不过不许走出镇子。” 方文见母亲答应了,便一溜烟蹦蹦跳跳地跑出了家门,去和李狗蛋他们会合了。 章四行营封 孩子们在一起并不总是听小方文讲故事,各种玩闹的活计也都做。今天,他们打算玩一个类似探险的团体游戏——行营封。 行营封是一种和战场上行军类似的团体游戏。团体中有一个人当将军,一个人当军师。此外,还要有两个侍卫作为将军的助手,一个随军画师,若干斥候,若干士兵,若干粮草兵。 这个游戏或许是百年前,战争之时,某个将军发明出来用以训练后辈的吧。 将军统管整个团体的行军,包括行军路线、在哪里扎营等。军师负责给将军提供建议。 随军画师负责画行军的路线图,斥候负责侦查地形和引路,士兵负责守卫营地,粮草兵负责携带饭食。 侍卫常侍于将军左右,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携带“营封”,营封相当于军队中军旗。 不过,孩子们玩耍用的营封也不会像真正的军旗那么大,旗杆也就和筷子差不多,上面的小旗子还是田方文的母亲织的,还在中央绣了一个桃子的图案。 游戏的过程如下: 先由将军选定第一个营地作为出发的起点,再由将军亲自放置第一个营封, 随军画师在空白地图纸上的合适位置画上第一个营地。 同时, 将军可以随时派遣若干队斥候去勘察路线,寻找下一个营地,每一个小队由两个斥候组成。 某一小队斥候找到了合适的营地后,一个留下来看守,另一个回去汇报情况。 当派出的所有小队都有人回来后,将军根据各小队汇报的情况,选择某一个斥候所找到的地方作为下一个营地。之后,将军可以命令留下几个士兵守卫这个营地,将军和其他成员就由这个斥候引路,到达下一个营地。 其他的几个未被选中斥候要回到他们寻找的地方,与自己的队友会合,然后带队友到将军选定的下一个营地。 全军的其他成员到达第二个营地之后,将军开始安置营封,宣布此地已占。 之后,由将军、军师、这一小队斥候和随军画师共同商议,在地图上画出第二个营地的位置,这时候需要确定方位、距离和地图的比例。当然,画第一个营地的时候,就确定地图的方位标识和比例也是可以的。 既然要确定方位,就需要用到“魔界指北针”,指北针在上古时就已被发明,那是古人对磁石的最早应用,那时的人们觉得这种奇异的黑色材料必定是来自魔界,所以就有了魔界指北针的名称,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的魔界指北针已经是非常简便并且易于携带的啦。斥候们和画师每个人都会带一块。 地图画完以后,将军会派出另一批斥候。斥候是有很多的,一般一次只派出去一半,这样他们就可以轮流休息了。 一般这一批斥候派出侦查时,前一批那几个没有被选中的斥候小队就能赶到现在的营地,因为每一队斥候会朝向差不多相同的方位行走,行走相同的时间寻找营地,这样同一批斥候选择的几个地方,距离不会太远。 等到第二批斥候小队全部归来汇报完情况后,将军继续选择营地并且行营。当然,如果前一批斥候小队意外地没有回来,就要等这批斥候小队全部回来,才能出发。 就这样,一次次的行营,寻找营地,大约找到五个或者九个营地后,行营就可以结束。当然也可以寻找更多的营地,不过那需要更多的时间,孩子们总是要回家的,也不能玩太久。 行营结束以后,全军集合沿着原路返回,逐个回收营封,到达第一个营地,游戏就结束了。 规则也可以灵活变通,主要是看将军的安排。 大人们教孩子这种游戏或许有他们的目的,孩子们玩这游戏也有自己的乐趣。 孩子总是很喜欢模仿大人,扮演个将军什么的也能让孩子很开心。而且各处探险,找好玩的据点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孩子总是对万物充满着好奇。 李狗蛋有武术的天赋,身子也长得壮实,在这群孩子中是个孩子王。所以游戏中多是他当将军,大家也没有异议。 扮演个将军,领着一群孩子玩游戏,这点能力,李狗蛋还是有的。 况且,他最近已经用几项民级以上的天赋换取了军事谋虑的天赋,把军事天赋由兵级提升到了士级。 他没有按照苍狼先生的意见培养天赋,这主要是他母亲的意思。他母亲觉得,武功再高也只是冲锋陷阵的莽将,还是有点谋略,当个有勇有谋的将军好。 他父亲李小二和苍狼先生都觉得他母亲说的有道理。你要问李狗蛋,他是不是自愿的,他其实也不懂,反正他母亲总告诉他这样好,他也就觉得当个有勇有谋的将军就是自己的理想,他就是自愿交换的。 因为田方文的方向感很差,所以是不可能让他当斥候的,这次就让他当了士兵。 这次来玩游戏的有十五个人,李狗蛋当将军。然后,狗蛋就安排,一个人当军师,两个人当侍卫,一个随军画师,两个斥候,包括方文在内的四个人当士兵。剩下的四个人是粮草兵。 谁来当粮草兵,是他们上一次一起玩的时候就商量好的,因为粮草兵是需要从家里带饭的。当然这也要轮流着来,总让某几个人带饭也不好。 李狗蛋将军决定将镇子中央的大槐树作为第一个营地,两个斥候出发后,其他人就开始休息玩耍了。 选定的第二个营地是一个桃园,桃花早就开过来了,但桃子还没有长成,他们也就在桃园里爬爬树,玩闹一下。 桃园附近有一条河,他们就沿着河走,选定的第三个营地是一座桥,走过这个桥就出了镇子到了别的村了。 太阳已经到了正上方,营封的影子也到了最短的时候,狗蛋就命令大家在这里休息吃饭。偶尔还能看到河里有鱼,但狗蛋说:“这里的水比较深,大家不允许下河。” 饭后,休息好了,狗蛋决定让斥候过桥到邻村找营地。方文却说:“我母亲不让我出镇子玩,我要回去。”方文和母亲也来过这座桥,但没有到过邻村,那边的路他就真的不认得了。 狗蛋说:“我们之前一会都是在镇里玩的,这次好不容易走到这里啦,总要出去看看吧,说不定有有趣的地方呢。你放心我们这么多人在,你迷路了也不要紧。” 其实,方文也很想出去看看,听狗蛋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 这时,斥候来报:“沿着河继续向西,有一片很大的树林,林子里有不少不认识的树。”这次游戏只有两个斥候,也就只能劳烦他们多跑跑了,幸好他们体力好,而且挺喜欢跑来跑去的。 第四个营地就是这个林子,这林子确实不小,走了好久才走出去。林子里确实有不少树,有的又高又粗,有的比较矮且枝条很细。除了树,也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 孩子们一边走着,一边敲敲树、看看花、碰碰草,也是十分开心。 走出林子,太阳已经偏西了,但是,他们还是打算去第五个营地。 走到半路上,方文实在不想再走了。其实,过了桥之后他就转向(zhuan, xiang 都是四声,表示方向感错乱)了。 毕竟是个听话的孩子,天色有点晚了,而且没听母亲的话,出了镇子,越往前走,越怕回去后,母亲会教训他。 方文说什么都不走了,可其他孩子还是想继续玩。 狗蛋就给了方文一块魔界指北针,告诉他,一直沿着这条河向东走,到了来时的林子,还是一直向东穿过林子,对于一个方向感差的人还是沿着原路返回,不要到处乱走的好。走出林子,还是沿着河向东,找到来时的那座桥,过了桥,就回到镇子了。 狗蛋也是满心地想要接着玩,毕竟是孩子,也没法事事都考略周到。于是,就让方文一个人回家了。 沿着河走,方文还是能做到的,但是一进了林子,走了一会,他还是迷路了,虽然有魔界指北针,但是那只能指示南北,他还是不知道东西在哪个方向。 天色有点阴沉,林子也深,看不到太阳,他就在林子里焦急地到处乱走。 其他孩子在第五个营地玩了一会,就都原路回家了,但是穿过林子的时候没有碰到方文。 到了晚上,大力夫妻俩见方文还没回来,就去几个***时的玩伴家里,看看孩子在不在,结果都没有。 最后,在狗蛋这里得知,他们一起出了镇子玩这一系列的事情。大力夫妻俩,就找来街坊邻居请求他们出镇子,帮他们找孩子。 狗蛋坚持要跟去,他父亲觉得这么晚了,小孩出去也不放心,孩子在家呆着,大人们出去找就行。 但狗蛋十分坚决,他觉得方文丢了都怪他,而且也很担心方文。 狗蛋父亲只好答应,但也是一路紧握着狗蛋的手往前走。在狗蛋的带领下,乡亲们举着火把、提着灯笼,沿着孩子白天走的原路寻找,很快就到了那片林子。 也是在林子里找了好一会,才找到方文。他就在地上坐着,旁边还立了几个树枝。黄昏的时候,方文走了半天也没走出林子,他最后冷静了下来,他想家里人一定会来找他的,不如就找个地方呆着不动的好。 立了几个树枝,是觉得这样父母就能更容易找到他了。见到父母来找他,他就把心中的恐惧都释放了出来,立刻冲上去抱着母亲哇哇大哭。 哭完了,母亲就开始教训他:“不是说不许出镇子的吗?以后不许和他们一起玩了。”方文并不言语。 这时,狗蛋说:“伯母,不要责备方文了,都是我的错,以后一定不会让方文一个人走了。” 方文这才开了口:“不是狗蛋的错,我也想出去看看。” 李二丫无奈的说道:“好吧,以后有空,我带你们出去玩吧。” 天色已经很晚了,众人就都各回各家了。 (并不希望在我没有注册投稿的网站,看到我的作品。虽文笔不咋,至少较劲脑汁,却连选择自己作品不在哪里发布的权利都没有) 章五心觉 经过迷路这件事,大力觉得这缺陷还是弥补一下,不然日后还会发生这样的事。二丫却觉得,迷路不是什么大事,走的路多了,自然就不会迷路了,而且方向感也是个没什么用的天赋。 不如提高别的天赋,好让方文将来能出人头地,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再说。 一日,方文正午休,忽然惊起,抱着正看他午休的母亲开始大哭。 母亲忙问:“怎么了?” 方文带着哭腔说:“地动了,好可怕!” 方文母亲正想:“地动?没……” 还没来得及多想,地动开始了。二丫马上反应过来,紧抱孩子,跑出院子,逃到了街上。 这条街还算是比较宽,很多人都跑到这条街上避险。 虽说地震不是很大,而且就震了那么一下,但大家还是有些害怕,一时也不敢回到房子里,就都先在街上呆着了。 在街上站着,也无事可做,方文的母亲就和狗蛋的母亲聊起天来。 狗蛋母亲说:“我活了这么久,还从没遇到过地动,也不知道今天是怎么了。” 方文母亲应道:“是啊。” 这时,方文突然说:“《东莱志》中有记载,大约五十年前,我们这就发生过一次地动。” 方文又补充了一句:“人之于天地,不过蜉蝣,所不知者甚,又好自以为如是。这是另一本书上说的,应该能回答你的问题。” 方文只是觉得自己在回答大人的问题而已。 两位母亲面面相觑,有些尴尬。她们虽然不知方文说的这句活,出自哪里,但也知道这话什么意思。 方文母亲忙说:“孩子不懂事,你别见怪。” 狗蛋母亲应道:“童言无忌,不妨事。” 方文母亲又说:“这么长时间不动,应该是没事了,我们该回家了。” 狗蛋母亲应道:“回吧,正好,我们也该回家了。” 回到家,方文母亲对方文说:“文儿,以后说话,要注意对方的感受。” 方文不是很明白,母亲觉得以后慢慢教导吧,急不得。 母亲又问方文:“你是梦到地动了吗?” 方文答:“好像是在做梦,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地在动,好可怕!” 母亲只说:“没事了,有娘在,不用怕。” 母亲又想:“梦的这么准?或许是巧合吧。” 又一段时间之后,一天中午,又是方文在午休,突然惊起,对母亲说:“阿黄不见了。” 阿黄是田家养的一条黄狗,与方文很亲近。 母亲转头看向门口的阿黄,说:“阿黄就在门口,没丢,是你做的梦,没事的,快睡吧!” 方文在母亲的安慰下又睡着了。 次日黄昏时分,未见阿黄归来,二丫想:“这只黄狗虽然经常出去耍,但从来没有这么晚不回来。” 便对大力说:“你出去找找狗吧。” 大力刚要起身。 二丫转念一想,说:“先等一下,先问下儿子。” 大力一脸疑惑。 二丫问方文:“儿啊,你昨天梦见阿黄丢了,可还梦见别的什么?” 方文答道:“还梦见一个人把狗带走了,那个人好像腿有点瘸,脸上有痣。” 二丫和大力对视一想,说道:“这不是镇子西头的吴老二嘛!” 二丫对大力说:“你先去看看,若是真在就带回来,他若耍赖,你不要和他纠缠,直接请牟长老来处理这件事。” 牟长老是这个镇子的管理者,在整个镇子都有很高的威望。 长老是乡、镇一级的管理者,主要由镇中德高望重的人任职,这个职位介于官民之间,可由县官直接任免。长老的主要责任是收税和处理百姓之间的各种纠纷,除了命案和一些重大案件,需要报送县官审理以外,其他事项都需要长老处理。 县官一般要求镇的长老按照地方法处理各种纠纷和案件,但是,都是乡里乡亲的,长老一般酌情处理,以和为贵。 长老不算是正式的朝廷官员,因此没有俸禄,当然也有好处,就是其三族之内,免除所有徭役和赋税。此外,长老可以在其下辖的村庄雇佣里正,让这些里正协助自己管理各村。 大力赶忙出了门,赶到镇子西头吴老二的家。 只见,这木门都有些朽烂了,门锁似乎也不能用了,房门两旁也是长满了杂草。 大力推门而入,只见这瘦骨嶙峋的吴老二拿了一条绳子,正准备杀狗,这狗子还在旁边的破麻袋里挣扎。 大力大喝一声,喊道:“快放了我家的狗。” 吴老二放下手中绳子,拿起一把有些钝的刀,刀刃对着大力的方向说:“什么你家的狗,再打扰我吃狗肉,小心我让你好看。” 大力说:“我家的狗子,今天丢了,你打开麻袋,让我看看。” 吴老二有些慌张,挥舞着那把刀,说:“这是只没人要的野狗,你快走吧。” 大力说道:“你不要在这里耍无赖,我这就去请牟长老来明断个是非。” 吴老二大惊失色。在别的镇子,对于偷盗一事,镇长老一般根据偷的金额多少,要求偷盗者归还东西,或者加倍偿还,长老说一些训诫的话,再调解一下,也就罢了。 但是,他们镇的牟长老可是严格按照当地的地方法办事,只要判定是偷盗,就是重打五大板,绝不轻饶。这五大板打下来,怎么也要十天半个月下不了床。 这吴老二整日不做正经营生,就知道偷鸡摸狗,可是没少受牟长老的处罚,对他尤其害怕。吴老二本想着,这次偷狗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人看到,肯定没事。但不知怎么的,田家居然找上门来。 吴老二连忙说:“这就还你,可不要让牟老鬼来。” 大力便领了自家的狗回家去了。 天道叹,好吃赖做者,无人可以搭救。 二丫得知这狗真在吴老二家,若有所思,便把之前地动和这件事详细给大力说了一说。他们也不太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决定次日,去问一下苍狼先生。 苍狼先生认为,这就是和心觉有关的天赋。 夫妻二人回家一合计,迷路不是多么要紧的事,这个天赋不用弥补,而心觉这天赋好像很神奇,以后,说不定能让孩子免于祸事,虽说想让孩子将来当个什么官,但是孩子能平平安安的是更重要的。而且,记忆力天赋这般好,总能有所成就。 所以他们决定不让孩子交换什么天赋了,就按天生的就好了。 章六入学手续 时间过得飞快,又快到蒙学入学的时候了。正月十五之后,镇上的蒙学院会发布入学通知,告知全镇的人入学时间以及一些注意事项。通常情况下,最迟也会在正月末完成入学典礼。 田方文的生日还差好几个月才到,还不满七岁,但只要上半年能满七岁,就可以入学,而且这些规矩的执行也没有那么严格。 方文的母亲已经开始为方文准备在学院住宿的衣物之类的东西,学院可以自由选择住宿或者不住,但方文的母亲觉得男孩子该早些自立,所以决定让方文住宿,而且学院就在镇子上,离家也不远,随时可以去看看孩子,自然也就放心让他在外住宿了。 正月十六,学院发布了入学公告,张贴在镇子的告示栏上。 第二天上午,方文与母亲呆在家中,忽然有人敲门。母亲忙开了门。 只见,有一公子着一袭黑衣,腰间有一墨色折扇,扇尾系有红色穗子。这位公子傍边还有一位白衣女子,面容清秀。 这位公子说:“我们是蒙学院的先生,我姓姜,教武术,这位姑娘姓屈,教音律,学院即将开学,我们前来通知一声。”当这位姜公子介绍到身旁的这位屈姑娘时,她对着方文的母亲微笑示意了一下,但并未作声。 方文母亲说道:“两位先生请进。”便把他们请到屋内。 方文母亲招呼来方文,让他同两位先生问好。 方文有礼貌的道:“两位先生好!” 这两位微笑点头示意,便开始说明一些事宜。 姜公子说道:“昨日镇里虽然已经贴了公告,但为了确保每一个有适龄孩童的家庭都能收到通知,学院和牟长老安排我们挨家挨户通知镇上的居民。 正月十八,也就是明天,学院开始办理入学手续,凡上半年年龄可以满七岁的儿童都可以入学,当然,如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允许年龄更小一点的入学。 正月十八一直到正月二十四,都可以到学院办理入学手续,要记得带着户籍证明。 正月二十五正式开学,上午举办开学典礼,准备住宿的学员,这一天就正式开始在学院住宿了,要连续学习一旬,才能休一天假,要提前准备好住宿用品。” 方文母亲回道:“劳烦两位先生前来通知,先喝口水吧!” 姜公子应道:“不必了,我们还要赶去通知下一家。” 这时,方文突然发问:“我常在镇各处游戏,却并未见过两位先生,我们应该并不熟识,不知先生是如何知道,我家在这里的?” 公子与姑娘不经意间对视一笑,又忙装作严肃的样子。 母亲责备方文道:“文儿,不可对先生无礼!” 姜公子道:“不妨事,小孩子有好奇心且敢说敢言,也是一件好事。” 姜公子转向方文面带微笑地说道: “我们大约五年半之前来到镇上的学院,平常总呆在学院里,所以未曾见过面。 本来应该是长老的助手——辅正(职业名)在镇上通知,但今年辅正要去采买新书,所以安排了我们前来。天赋店的苍狼先生给了我们标有适龄孩童的详细地图,所以才知道你家在哪。” 姜公子说着就把地图掏出来,展示给方文看。又说道:“这位……”瞥了一眼地图上的名字,接着说:“方文小朋友,我的回答能否解答你的疑问?” 方文应道:“多谢先生解惑。” 随后,两位先生忙着通知其他人家,便走了,方文与母亲恭敬地将他们送出门外。 这两位来到街上,姜公子问身旁的姑娘说:“贞儿,你觉得这个孩子是不是挺有趣的?” 屈姑娘应道:“他一副疑问的表情,像个小大人一样,挺可爱的。”又说:“看到这么小的孩子,才突然想起来,自己都一百多岁了。” 姜公子说:“在灵修的世界,年龄是不值得担忧的,你我都是青年的样貌和体魄。你依然是如此美丽。” 屈姑娘道:“油嘴滑舌。” 姜公子岔开话题说:“我们这奔波了一上午了,你累不累?我们找家酒楼,吃点东西,歇一会可好?” 屈姑娘回答:“我也是个灵修,又是实习武之人,虽不及你,但这点路程还耐得住,接着做吧。” 姜公子说:“这不是怕你累着嘛。你这陪我来的,怎么比我还积极。那我们就先去下一家吧!” 姜公子看了一眼地图道:“去严老板家。” 二人便一起走了。 第二天,大力便带着方文去办理入学手续,按照方文母亲的话说,赶早不赶晚。 大力刚到,就见到学院门口排起了长队,队伍不算长也不算短。 只见,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入学,父亲抱着孩子,小孩的鞋子不小心掉了,孩子母亲忙捡起来,给孩子穿上。 账房先生见状,皱了一下眉头,看了一眼户籍证明,说道:“你们这孩子都七岁多了,还要抱着走吗?这孩子会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 两位父母沉默了。 账房先生又说:“难道通知的人没说清楚吗?入学年龄只是一个衡量标准,孩子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我们学院没有奶妈,你们还是明年再来吧,先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走路。” 接下来,又来了一位父亲带着孩子。 账房先生看了一眼说:“你不是果儿镇的人吧?” 那位父亲说道:“我们是两水镇的。” 账房先生说:“两水镇的来我们干嘛?你们那里可是县城驻地,两水镇蒙学院的先生也比我们多。” 那位父亲说:“按规矩来说,在哪里入学没有限制吧!” 账房先生回:“确实没有限制,但我们镇先生少,学院也小一点,我作为本镇的蒙学院的兼职帐房,也要为本镇的孩子考虑,等我们镇所有适龄孩童办理完入学,若还有空余名额,您再来吧!” 之后,严老板带着她女儿来了。 账房先生起身道:“老板,您还亲自来了。” 严老板说:“女儿入学,当爹的自然得亲自来,让下人来,不放心的。” 之前那个父亲突然插话道:“严老板不也是两水镇的吗?你账房怎么允许他先办入学?” 账房道:“严老板做的生意大,整个县里都有他的营生,严家生意主要在两水镇,但严老板本人确实是果儿镇人。而且今年采买新书的钱可是严老板出的。” 那个父亲只好默声离开。 账房开始给严老板的女儿办理入学。需要把户籍证明上的信息,姓名、天赋属性之类整理到学院的名册上。 账房边整理便说道:“严五音,好名字,那你可知道五音是那五音?” 只听严五音冷冷答道:“宫—商—角—徵—羽。”回答的声音干净利索。 账房赞道:“您这千金,挺聪明的呀。音乐天赋也高,将来不是凡人啊。” 严老板说:“女孩子家的,能安稳过一辈子就好,不求什么别的。” 严五音没有说什么,只是稍有一些不悦的神色。 方文一直在观察这这些,可能十分期待能快点轮到自己。大力父子俩办入学很顺利,完成后,大力就带着方文走了,因为铁匠铺的生意不能耽搁太久。 入学办完了,就等着过些日子,开学典礼了。 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