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相爱不如相见》 1遇见初恋 豆蔻年华不识君,闻声方知梦中人。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爱情最美好的样子莫过于一个人等另一个人,一颗心等另一颗心,即使蹉跎了年华,彷徨了未来,相爱的人总是无悔地等待爱人的到来,但愿那个男生不要让心爱的人等太久。 小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莫名喜欢上了等待。或是年幼时等亲人在乡间田野,或是一个人矗立在门前石狮子旁眺望远方,或是中学时代的短暂归家,小莱几乎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因为她从不认为父母的迟到是一种拖延症,从来没有。 这也多半造成小莱性格敏感又无助,做什么都拖延又满不在乎。 当她意识到这一点时,也是在多年之后。在她彻底死心的那一刻起,她也彻彻底底的顿悟过来,是她的这种性格让她在一开始就错过了那个今生让她苦苦追寻了八年的心爱之人。 高考过后,那一年夏天,对小莱讲真的是超级尴尬的一个午后。 小莱自愿选择复读,母亲煞费苦心地为她安排好学校之后,就匆忙回去了。 也就是在那个夏天的某个午后,小莱真正体会到了离开亲人的孤立无援。也正是带着对母亲的依赖感,她对关心她的人都格外的亲切与友好,这也包括他——小杨。 缘分,有时候真的就这么莫名其妙又深信不疑! 就在小莱刚选好座位的同一天,稍稍缓了一下,她就开始挪动书本学习了。 接近天黑了,小莱起身下楼去拐角的铁栏旁买了一瓶水喝,就遇到了她的小班长,嫣然一笑,打了照面就自顾自地回去了。 殊不知,就在小莱选好座位的时候,一个身影一直都在教室门口徘徊,和小班长一起讨论着什么。印象当中好像那个人刚才买水的地方也在。 小莱自是不愿意去把过多的精力投放在不相干的人身上,因为她想把荒废了三年的学业再次弥补回来,讲真的,感情对她来说是个奢侈品。 镜头拉开一点,每年这个季节,落榜的人都被家长送过来复读。这里的学校自然是最好的,但复读生的住宿却没有被学校安排好,可能是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去交租金了吧。 这也格外带火了学校周围的租房客。 他们每年都会接收大量的孩子,管吃管住,光租金一年就够他们买几套房了!每天这里都异常火爆,家长们舍不得自家孩子受罪,只能花血本给孩子安排好一切,深怕他们难过。 这些个租房客也都是极其势力的人。家庭条件好坏,学生的吃住都有差别。 小莱刚住进去的时候,房东兼阿姨都是照顾的无微不至。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小莱从两人间被挪到了多人间,环境嘈杂,可想而知。 刚到的第一个周末就在小莱等待中虚过了。 早上,小莱起床去给母亲打了个公共电话报声平安就挂了。其实她很清楚,母亲不愿意让她多回家的,因为家里正闹的不可开交。于是她又给她母亲的姐姐,也就是所谓的亲姨妈打了个电话。 “喂,姨在家吗?我是莱莱。” “哦,啥事啊?你还好吧!中午我过去看看你吧。” “嗯。” 电话挂断了,其实她姨妈从不喜欢让人去家里做客,尤其是乡下的“穷亲戚”们。 那个急需亲人的安抚,那个寻求父母挂念的孩子多多少少有些不懂世故! 本来周六日,出租屋只剩下小莱一个学生,其他的都回家了。 小莱刚收拾完,房东就敲门来了。 “莱莱,你怎么不回家啊?” “下周再回。” “你中午怎么吃饭?我们不管饭的!” “哦?没事,我自己出去吃!” 可能是怕学生有意见,房东又赶紧说了一句,让她的儿子给做顿饭,其实小莱并没有要接受的意思。 那个男孩,也就比小莱大了几岁。做了一碗不咸不淡的面条放厨房就去喂他的小乌龟了! 小莱没吃几口就不再继续了,放下碗筷,回头说了一句就出去了。 她其实非常的想家,哪怕她的姨妈再好心也比不上那个“破落的老家”。 她再次拿起公共电话给她姨妈打了个电话,另一头想了好几遍,才有人接起。 “喂,哪位?” “我姨已经出发了吗?” “哦,莱莱呀,我是你姨夫,你姨出去了。” “哦,好。” 就这样,从中午十一点一直到下午一点,小莱都没有看到姨妈的身影。她也不知道怎么了,就一直站在小区门口等着她的姨妈,好能拯救下她思家的心绪吧。 每停来一辆公交车,小莱都仔细看看,显然都不能让她舒心,自始至终她都没有意识和领悟到姨妈是多么的怠慢和不屑的话语。 好吧,就在小莱等了三个小时,三十辆公车靠站又出站之后,她有点心灰意冷了。 其实,她的姨妈离她住的地方也没多远,骑车不过半个小时的路程,却让她白白浪费一个下午,就在她准备回头的时候,身后响起一阵脚踏声,“莱莱~”。 小莱回头看了一下,认出了许久不见的姨妈,她内心并没有多开心,只是淡淡的叫了一声“姨”。 “临时有事,来的晚了点啊!”她姨妈到时挺会说话。 “哦,没事,我也刚下来。”小莱平静地回了一句。 就这样,小莱拎了点姨妈带来的“礼物”,寒暄了几句,就目送她离开了。 小莱也匆匆回去休息了。 其实,“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但对小莱讲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又一周开始了,小莱没了初来乍到的青涩,倒是多了几分坦然。她开始从头开始学习,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清晨,阳光明媚,她拿着早读的书找了个露天阳台就默念了起来了。 没多久,就听到有人在大声读“” 等等,这不是李阳的《疯狂英语》吗?小莱也试着开始读出声来,她的进度也快了很多,这让她很惊讶,她从没有觉得大声说出来会是一件神奇的事情。这不亚于麦哲伦环游世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让小莱兴奋,她开始尝试着发自内心的读书上的每一个句子,这些改变都是让她重拾信心的重要起点。 之后,不论在厕所旁边的,还是在走廊上,亦或是楼梯间,都会有小莱慷锵有力的读书声,有时候会是婉转的英文,有时候会是抑扬顿挫的诗词歌赋,更有时候就连数学公式都拿来读一读,念一念。 每读完一本书,都会让小莱信心满满。她也开始慢慢在意自己平时做题的速度。 以往没有正确的方法可循,小莱经历多次灰暗的考试。现在好像有那么一个人在某个时间忽然解开了许久困惑的迷题,让你茅塞顿开,有种豁然开朗的畅意。 以往的英文老师都只是注重课本上的知识,课外的基本上很少提及。而这里的老师相反非常注重课外题材的汲取,丰富和吸收。小莱第一次听英语课的时候,非常意外地学了一节音标课,包括单词的发音,音调,读法,老师都讲的非常透彻,这在以往都是没有过的内容。 小莱也开始慢慢爱上学英语,听英文歌。这样的经历为她日后专业的选择埋下了种子。 不知是她变得开朗了起来还是整个人都瘦了好多,总之总有一些男生开始关注她,这让她感到不好意思起来。 有次,她的同桌在课间和她闲聊。 “小莱,你的眼睫毛是假的吧?怎么可以这么长?” “是吧,遗传的。” “你再打扮打扮就是美女一个。” “呃~” 小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坐在她前面的那个人开始有意无意地斜视着她,这让她难堪,于是她把留长的头发挡在脸边,看起来有点效果。 那个人,也叫小杨。总是和小班长一起玩的时候,都会叫上小莱的同桌,那个有点女人味道的帅哥——程程。 他们平时除了学习很无聊,唯一放松的时间就在课间操。踢毽子是他们玩的最多的一个娱乐。 小杨经常叫上程程,也顺带着拉上小莱,一起围着圈踢毽子。时间久了,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每次轮到小杨踢的时候,他都会无意的踢给小莱,而她总是感到困惑,反应也很迟钝。面临再次高考的压力,她也不想在这个阶段谈恋爱。对于小杨发出的信号,她总是看在眼里,从未表示过,或者用她习惯的做法,把毽子踢给别人。大家似乎看出小杨的心思了,于是总是起哄,甚至撮合他俩。 后来一度班级里的女生都不怎么和小莱交往,毕竟小杨可是校草级别的人啊!很多女孩子都会心仪的那种,更是小班长喜欢的人。 小莱,毕竟是从乡下来的孩子,之前就听母亲讲过“不要和城里的男孩子谈恋爱”,她也倍加信奉。 按理说,到了女生这个年纪,早恋是很常见的事情,无奈家长管的严,小莱又不爱说话,总是一副满不在乎,酷酷的样子。 可能小杨被小莱认真读书的模样给深深地吸引了,也可能是小莱总是回避的态度,小杨总是有意无意的和她玩在一起。 小莱的同桌是个可爱的大男生,人中上多了一个大痣,大家都叫他“圈圈”。经常见不到人影,但他和小杨关系很铁,总是撮合他俩。那个时候流行许巍的歌,小杨总是拿着随身听,放着许巍的蓝莲花,有时候会故意和小莱带上同一个耳机。 有一次月考,他俩正好在同一个考场。人都说相恋的人,连空气里都充满着荷尔蒙味。这一次考试,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吧,小莱做题做的很尴尬,也很匆忙,也许她不想受到“关注”吧。 班级里还有一个学霸级别的人物,王红超,月考成绩总是年级第一。 王红和小莱前后座,他俩交流的很少。小莱的成绩属于中等,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王红总是盯着小莱,小莱也对他很崇拜。 有一次,小莱听同桌讲述王红的“往事”。 “有一次,王红去一家餐馆吃饭,打了一份小米稀饭就回宿舍了。” “第二天,那家餐馆门前贴了一张‘告示’,大意内容是店主给他盛的汤里多了一只死耗子,告诉大家不要去这家店就餐了。” “大家都信了,不再买他家的任何食物了。” “老板也真够黑的,王红也不想‘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想做和事佬,等店家想通了,私下找王红多次协商,希望他撤了这个,都被他拒绝了,其实王红也没啥钱,就是不能忍受这样的黑店。” “后来,店主又找了王红的班主任,直到校长,才把王红劝服了,王红也因为这件事情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风光得很。” 这样一个学霸君,嫣然成了老师们经常关注的学生。王红的文章写的非常精彩,每篇都是老师拿来诵读的范文。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再次拿着王红的作文念给大家欣赏。大家开始没明白写的是什么意思,最后老师总结出四个字“来大将军”,大家哄堂大笑,小莱忽然发现原来指的是她自己,不由得红了脸颊。 2表白信 见惯了城市的灯红酒绿,车马旖旎,尔虞我诈,小莱对这个陌生又繁华的世界不怎么憧憬,唯一让她着急的是自己的成绩。 也许是年少轻狂,也许是青春叛逆期,俊逸明朗的少年,青涩不谙世事的少女,两颗同样落寞的心灵在错误的时间相遇,莫名其妙的化学反应,都会让人心跳脸红。 小莱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有点“中二”的少年。面对升学压力,其他的对这个年纪的小莱来讲都可以“退其次”。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暗示,“如果一个女生找一个男生有事,然后轻扯男生的衣角或者袖子”代表她把你内心的懵懂感觉打开了,拉个衣袖都会解释成爱情的一个版本,毕竟你扰乱了那个人的脚步。多年以后,小莱才恍然明白,“原来是上天注定的缘分,有的时候躲都躲不过”。 记得有一次班里排座位,一位“味道”很重的男生和小莱分到了一组,但是小莱真的不愿意和他坐一块,混乱中,小莱拉了下小杨的衣袖, “能不能和我换下座位?” “……” 小杨的眼睛看得小莱都呆住了,但他没说话。 “可以吗?”小莱微微笑了一下问道, 他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 小莱和小杨的哥们成了同桌,一位面相逗比的网瘾少年——圈圈。小莱经常借同桌的“随身听”,听着圈圈的偶像许巍唱的歌,一遍遍地听,有时候,小杨也会“故意”和小莱一起听歌,小莱并不排斥这种方式,也许在她的心里有那么点意思吧。 面对小杨的“过分关注”,有时候小莱会趴到书桌下面,不去看不去想,让自己投入到学习上。有时候,小莱去厕所都会遇到堵在路上的小杨,不是故意“跺脚”示意,就是跟在小莱后边,让她很尴尬,因为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对。 班里一个月换一次座位,有时候小杨会做到小莱前面,每当这种场景发生的时候,小莱都会莫名的心跳加速,但她清楚“不可以”,因为马上就要考试了,这一年马上要过去了,小杨,对他既陌生又熟悉,“似曾相识”这个想法在小莱的脑海里出现过好多次,但她真的没有谈过恋爱,也不懂得该去怎么办才能让她好受些,她也从来没有和他交流过,只知道他的家庭条件一般,不好不坏,来不及了解,也没有时间去了解这么一位“校草”级别的人物,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她不想分心,只能假装和邻桌关系很好的样子,让他误会,这样才能“步入正轨”,然而,小杨好像表现的很大度,始终不离不弃,终于,在考前一个月的时候,小莱收到了一份“礼物”。 晚自习开始的时候,班里刚发下一本时政,小杨忽然叫住了小莱, “借我看下你的时政” “给你”满脸通红的小莱依然感受到了对方浓烈的爱意,此刻,两颗砰砰跳动的心脏都在对视的那一刻“碰撞”,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小莱大概猜到了对方的用意,故作镇定地把书递给他。 “谢谢”小杨坏坏的一笑。 第二天早上,小杨趁着小莱背完书的功夫,把书还了回去。小莱低头看看,原来书里夹了一张“答题卡”,上面是一封英文信,小莱迅速的读了一下,脸莫名其妙的红了一下,但随即她把它折成飞机扔到垃圾篓了,因为她真的不想去考虑这个事情,也没有心思去想象,毕竟小莱还是遵循父母的意愿,一心一意读书为上。 但这成了小莱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因为她没有办法去回应小杨,关于爱情,她还是处于混沌状态的,直到大学毕业之后。 这封信随着高考的临近也“悄无声息”作罢。小杨迟迟未等到小莱的回复。只不过,这以后的几周,他们两个人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 小杨会在小莱读书的走廊里,等她一起回教室,也会在晚自习坐在小莱前面故意“用力挤压”小莱的课桌,小莱终于用笔戳了戳小杨的衣服,娇嗔道“往前挪点儿,太挤了,没地儿了”。小杨也会“顶撞”她,陪着她一起看书,有时会故意问她几道数学题,小莱都会耐心的解答,只不过小杨一直盯着,她怪不好意思的。 也许时间有限,小莱也会在课间操的时候追随小杨跑去阳台,但自始至终,他俩很少交流,一个眼神就能体会。有一次,小杨跑到阳台透口气,小莱想都没有想也跟着走了过去,小杨望向她,其实那个点钟正好有一对低年级的情侣在“搞事情”,本来小莱可能会和小杨“发生点什么”,比如牵个手,但那一刻小莱却退缩了,也许她清楚,恋爱不易过早,尤其在这个时刻,她明白对方的心意,但不是时候,于是那一刻成为了小莱和小杨再也没有交集的“缘尽”时间。 尽管日后,小莱无数次幻想和小杨的“约会”,但终究是“柏拉图式的恋爱”。 从那天以后,小莱都在刻意回避小杨的“美意”,尽量让自己投入到学习当中,但小杨却没有放弃,不时的发动哥们儿,不是投纸飞机“狂轰滥炸”,就是集体起哄,搞得小莱恨不得把自己压到桌子底下。 3毕业前夕 最后一周,老师们都放松了,让同学们自由复习,小莱也趁着这个时间,回到出租屋,好好休息了两天,也就在这两天,小杨却备受煎熬,托人打听,原来小莱一个人在休息。 等到第三天,小莱再次出现在教室里的时候,几日不见,小杨又活跃起来。小莱走到哪里,小杨都会跟着,像是怕再次弄丢了似的。 从前电脑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小莱总爱从报纸上剪一些自己喜欢的优美文章贴到日记里,整个高中,贴了好几本。没事的时候总会翻出来看看,也会拿给朋友一起欣赏,因为话不多,所以这些文字代表着小莱的一种“无声的语言”,时而欢快,时而优美,时而忧伤。其实,早在小杨表白之前,小莱给她的同桌也就是小杨的“死党”看过一篇叫“等待”的散文,意即她对待感情的心态,暗含地表达了她希望对方能够等着自己,希望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事与愿违,她终究没能等到那个人。 每次,小莱倍感压力大的时候,总是跑去对面的书店,翻看她喜欢的漫画书“阿衰的故事”,其实这也是她内心隐藏的秘密所在,她所暗恋的男主角像极了小杨。虽然小杨总是有意无意地跟着小莱,装成“偶遇”,其实他并不知道,这是小莱逃避爱情的方式,却又在某个角落里跟她内心的爱恋表白自己的心意。 这也是小莱在成年之后不曾公开的“秘密”,当然,小杨更不会知晓。 小杨在后面的表现还是很合格的,毕竟大家都对他的评价很高。 考前,大家都在整理桌椅,布置考场。小莱,可能有些不好意思和尴尬,不怎么和小杨一起搬桌子,小杨到也无所谓,一个人搬了他和小莱的桌子,无奈他的个头还不足一米七,有些费力,不过还好,小莱还是默默地和他一起抬起了桌子,两个人一路上太尴尬了,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各自回去了。 在爱情的路上,最痴情的等待莫过于一直都在等下去,女人永远都比男人擅长等待,很多女人为了一个眼神或动作等待了若干年,为了一句不能实现的诺言或儿戏,苦苦撑过了无情的岁月,错过了无数次的表白和喜欢,却依然执着地等下去,不肯回头,只因为他们把对方当做理想去守候,不远面对现实而已。 接下来的几天,同学们一场接一场的答题、交卷。小莱自我感觉还是很好的,每门答得不错,毕竟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成绩出来了撑不住场面,小杨却不是很在乎分数。在报考志愿前,小莱跟几个男同学聊的起劲,而小杨却有点不开心,他想要和小莱单独聊聊,却始终没能说出口,小莱跟着班主任咨询学校的情况,而小杨却始终跟着小莱,想知道小莱报考哪里。 “小莱,你报考师范类的吗?”同桌圈圈问她, “分数一般,有点意向。”小莱如实告知, “你和小杨报一个学校吗?”小李突然冒出来(小杨的挚友), “……”小莱不好意思的笑笑,其实她自己也做不了主,还得问过家长,而小杨却只要小莱最终的志愿,希望两个人走到一起。 然而,快到结束的时候,小莱站在学校门口和好友叙旧,却眼睁睁看着小杨和他的哥们骑着车远去,头也不回。 也许,以小莱那个年纪的心智还始终没有成熟,也不懂得挽留和争取,只是默默把这份感情藏在心底。正如小杨的朋友小李对她说的一句话,“内心火热,外表假装冷漠”。 4痴恋不能自拔 高考后的这个暑假对小莱讲是异常难熬的。因为她的内心过得很痛苦,她没能如愿等来和他一起报的录取通知书,也没能知道他的丁点消息。 毕业前,她的同桌给她申请了一个qq号,但她一开始没有记起来,因为她曾经看到小杨的日记本上写下了一个女孩的qq号,内心深处莫名有些酸楚,也曾见识过小杨撩拨同桌的美女,可能那个紧张又青涩的时代深深地影响了她的真实想法,让她本该表达自我的情绪给深深隐藏起来,直到多年之后才明白过来。 假期的日子虽清闲自在,但也让小莱急切地想要知道那个人的消息,在某天夜里,爸爸忽然接到一通电话,但很快被爸爸挂断了,之后又接到几次类似的情况,但小莱都不知道,很久以后,爸爸才告诉她有几个同学打过电话。但小莱已经没有精力再去管这些了,她需要填报二次志愿。 原本以为他和她只是一次际遇,小莱没有等到那个人的消息,迫不得已,匆忙报考了一所学校,录取通知书终于拿到了,小莱给自己安排了一次培训机会。 那个时候,农村的经济不发达,计算机也不普及,小莱想在入学前系统学习一下,但路程有些远,中午只能在附近的图书馆和网吧休息。 从ABC到键盘的标点符号,小莱很快就掌握了,在附近的网吧注册了自己的qq账号,加上了几位同学,其中一位非常要好的伙伴暑假没有回家,给小莱发来了视频, “小莱,变瘦了” “小敏,你还是老样子” “考的怎么样?报的哪?” “不太好,和你一个地方” “重在参与” “开学见了。” 又有几个同学加进来,小莱的闺蜜小延告诉她,有个朋友问她的消息,会是小莱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吗?看到小延发来的截图,小莱莫名的有些难受,这个消息都好久了,小莱迅速地登上了那个号码,发现什么都没有。 她通过好友验证,加上了同桌圈圈, “现在怎么样?” “还好吧” “在哪个学校?” “xx医学院” “哦,离我不远,”憋在心里的话,小莱始终没有问出口,圈圈也没有告诉她小杨的消息,只是约她有时间来玩,很快就隐身了。 圈圈是个游戏咖,高考前一周还在网吧野战。小莱很明白圈圈又沉没在游戏的世界里了。只是她无聊的点开一些视频,看看个人网页,突然发现有个叫小y的人频繁地进入她的个人中心。小莱通过添加好友查看对方的资料,原来就是小杨,小莱沉静的心又再次跳跃起来,微微颤抖地点了一下加好友,对方也很快通过了。 经历了这么久的别离,不知道对方还有这份心吗?小莱虽然加上了,但是两个人竟然没有聊过天。而小杨只是随时在线,但始终没有和小莱互相问候一下,小莱内心太煎熬了,她真的太想念一个人了,只能通过和小杨的哥们聊天的只言片语里关注小杨的动态。 相逢是缘分的继续,相对无言泪茫茫。小莱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心酸的无奈,她会时常在个人说明里表达自己的心情,也会随时关注小杨的个人页,好像对方知道她的操作似的,总是在她郁闷苦恼的时候,小杨总会用无声的文字回应她,这嫣然成为了他俩之间的秘密对话。而小杨把自己网名改成了只有他俩才能懂的代码“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