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 《我的100次穿越之旅》 第3章 大宋我来了 安顿自己的生活后,王小明打算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无意间发现了这些猴票,让家里一下子有了钱,王德明对这个调皮捣蛋的儿子的关注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高了。 王小明打算来一次旅行,现在他的行动比以前更自由了。 和家里人说的是到外面去旅游,而他自己却是玩穿越!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王小明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 公元960年,开封! 写下这句话以后,王小明把那枚硬币放了上去,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在穿越大宋之前,王小明已经兑换好了几十两银子。带着这笔钱穿越,足够的让他衣食无忧。之所以选择公元960年,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意义的年代,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非常有名的事件,这件事情就是陈桥兵变。 … 此时离王小明几十米远外的开封城内: 早朝,众大臣分两边站立。 突然有声音传来,上报给符台后,契丹与北汉联兵来攻打后周,已经到了镇、定边界。 虽然消息来源没有被考证,但是此事还是搞得人心惶惶。柴荣刚刚死去,朝廷上下还沉浸在悲伤之中,大家都没喘过气来,这个时候突然得到这样的消息,上上下下皆是手足无措。 总要想出一个办法,大臣们经过商议,让我有一个人非常的适合挂帅出征,这个人就是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虽然后来大家都对赵匡胤夺取皇权表示哈哈,但赵匡胤却不以为然,嘴巴长在人家的身上,人家要说什么便说什么,他这个皇帝还不是当的滋滋润润的。 此时的赵匡胤,特别是在柴榮死了以后,其声望简直可以用扶摇直上来形容。想要让赵匡胤挂帅出征,当然不能这么简简单单就答应。 赵匡胤谦虚道:“朝中能人还有很多,我赵匡胤何德何能,怎么能够把全天下的兵马大权交给我呢?” “此事怕是不妥吧!” 符太后一下愣住了,不但是符太后呆住了,另外三位宰相也呆住了,因为他们并没有打算把全天下的兵马都交给赵匡胤。 看来套路深呀! 而赵匡胤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也让他们不知如何回答,但是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赵匡胤此前的身份也很特殊,皇帝身边的亲兵头子,这都信不过,那也是没谁了。 符太后道:“赵将军,国家的安危都交给你了,大家可都在盼望着你出征归来呀!” 赵匡胤表面无奈只得接受,心里却是窃喜,手里握住全天下的兵马,这得多么的快意。于是和大家开了个会,决定马上出发。 对于太祖的死,赵匡胤非常的痛心。柴荣绝对是一个好皇帝,只可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柴荣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并赏识重用赵匡胤。然而现在柴荣死了,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七岁的儿子?七岁的儿子能做什么,连发育都没有发育完整。能做出什么大事情来。 按道理来说,赵匡胤有能力当皇帝,只是可惜名不正,言不顺。 假如赵匡胤能够当上皇帝,那么赵匡胤的宏图大业就能够早一点实现,柴荣的愿望也能早日实现。 其实赵匡胤早就有了要当皇帝的想法,只是这话并不能从他口中说出来,就算是非常的想也不能。 现在在军中能与赵匡胤抗衡的人几乎找不出第二个。 有一个叫李重进的人,此人掌握侍卫司,李重进是淮南节度使。此刻正镇守淮南,并不在京城。更为讽刺的是,侍卫司许多的将领都是赵匡胤的好兄弟。 另外一个重要的力量,赵匡胤的力量。他的义信十兄弟,石守信那些人,现在也纷纷在军中担任要职。 自从太祖死后,赵匡胤在军中的人气更加是牛气冲天,势力每天都在膨胀。此消彼长之下,柴家对势力逐渐没落。 其实在五代十国时期,道德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主人被下人所杀,是常有的事情。五代十国许多个国家中,有许多皇帝之前的身份都曾是节度使。 所以在道德礼仪,高低贵贱,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逐渐失去了效应的时代。只有权力才是最实在的东西。不然也不会出现混乱的五代十国局面。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人们早已觉得稀疏平常。 “墙头草两边倒,关键时刻选边站。” 赵匡胤在暗中使出雷霆手段,在短时间内逼迫许多人服从于他。 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赵匡胤,实际上只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名正言顺,奉天而行。 赵匡胤当皇帝是众望所归,他的那些好兄弟好朋友都认为他当了皇帝后,能更好的稳定大局。 大家都愿意在背后帮助他,以至于大街小巷开始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立都点检,为天子。” 此“谣言”其实早就传出来了。“谣言”传的多了,也就变成真的了。 种种迹象表明,天下终究该归赵匡胤,无论这个国得到的正不正,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历史总是会记住那些成功者,失败者总是会令历史唏嘘不已。 终于决定要出发了,披挂上阵的赵匡胤非常的激动,他现在要以赵匡胤的身份前往目的地,那个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墨彩的一笔的地方—“陈桥驿!” 率领队伍出了开封,行走了四五十里,大军在陈桥驿驻扎了下来。 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马上就要在这里发生了,这件重大历史事件就是“陈桥兵变。”但是赵匡胤觉得自己并不是发动兵变,而是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他是心系天下的大好人。 无论别人信不信,反正他自己相信。 “陈桥驿!” “我来了!” 当晚赵匡胤喝得大醉,接下来的事情已经有人帮他安排好了,在第二天凌晨的时候,根据剧本安排,有人会把他叫醒,接下来的剧本将会非常的精彩。 是的剧本非常精彩,在骑着高头大马走出开封城之后,赵匡胤碰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少年。 少年一见赵匡胤便跪跪地哇哇大哭…而这个少年就是王小明。 第4章 剧本 “前方究竟是何人!为何阻挡出征大军!” 王小明很快被两个兵士叉了出来,赵匡胤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把瘦弱的王小明从地上扶了起来。 “我们之间似乎并不相识吧?”赵匡胤道。 “我早就听闻赵将军威猛无敌,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我特此前来投靠赵将军,还望赵将军收留我!” 被人表扬总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无论对方是有意还是无意,是有心还是无心。 赵匡胤笑了一声:“你真的这样认为?” 王小明狂点着头,一边点头一边手往怀里伸,掏出了一块四四方方的镜子,递给赵匡胤道:“这是我献给赵将军的见面礼物!” “此物称之为昆仑宝镜!宝镜配英雄,赵将军的气质与之非常的匹配!” 这在现代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镜子,王小明当然不会说这是他从地摊上花了几块钱买来的,虽然这个镜子非常的廉价,但是到了古代就不一样了。赵匡胤一见这东西,眼珠子都快掉到地上了,嘴巴也是张的大大的道:“这这这…世间居然有如此神奇之物?” 望着镜子里面的自己,赵匡胤不停的用手摸着镜子道:“此人真的是我?” “真是奇哉怪哉!” 望着镜子里面胡子拉碴的自己,赵匡胤还是不敢相信,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清楚自己,倒是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看到镜子里面的自己,赵匡胤有些恍恍惚惚。 “我看此人来者不善!不如杀了他!” “赵将军或许此人是个细作,你要小心才是呀!”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赵匡胤收了王小明这么一件无价之宝,怎么好意思把他赶走,拉着他的手道:“我看你面慈心善,想必绝不是坏人,只是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王小明道:“赵将军有所不知,因我家遭了灾,所以一路逃难而来,此时已经别无去处!” 王小明的话让赵匡胤感同身受,让他想起了当年自己投奔郭威斯的情景。当年他去投军,学习毛遂自荐,站在郭威所住的院子的外面,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他的内心再也无法宁静。作为一个北漂,赵匡胤能混到现在也不容易,当然此刻对眼前的这个少年也显得非常的同情,他仿佛从这个少年的身上看到了曾经自己的影子。 赵匡胤陈思了片刻道:“既然如此,不如你跟着我们一块走吧!” 赵匡胤突然转过头来邪恶的朝着王小明笑了一下,他的手上还拿着那面镜子,不停着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边看一边点头,似乎对自己的造型非常的满意。 王小明也不再看赵匡胤,眼前这个风一样的男人,似乎与历史上记载的有所不同。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赵匡胤如此的爱臭美。哦不是没听说过,而是没有了解到。当然就算是他现在带来照相机,把赵匡胤的样子照下来,带回21世纪的现代,谁又相信这是赵匡胤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去吧! “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呀?”王小明突然问道。 “这是军事机密!” 什么军事机密啊!王小明早就知道他想当皇帝,他们会走到陈桥驿,然后发动兵变,然后再杀个回马枪,回到开封府。然后就稳稳的当上了皇帝,马上改国号为宋,兵不血刃的当上了大宋的第一任皇帝。虽然不是名正言顺,但谁在乎这个呢? 一个成功者,当他成功以后,以往所有的缺点都能被他的成功光芒所掩盖,以至于他是如何成功的世人都并不关心。 跟随着大部队王小明很快便到了陈桥驿,部队如剧本设定好的一样停下了,也不再前行。随后赵匡胤便钻入帐中,倒头便是呼呼大睡。再过一天,历史上最最著名的一件事件就要发生了,能够身临其会是莫大的荣幸。 这一夜所有的人都彻夜未眠,当然不包括喝的名酊大醉的赵匡胤,也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喝醉,然而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等他再睡一觉,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他的身份和地位都将会变得不一样。 倒头便睡的赵匡胤,没羞没臊的睡到第二天大清早,也没有人把他叫醒。当赵匡胤迷迷糊糊的醒来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有人大喊,一时觉得非常纳闷。 王小明也觉得事情变得有些蹊跷。 “难道是剧本出了问题?” “不应该呀?” 王小明当然不好意思问龙袍去了哪里,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就算没有龙袍,有一件黄袍,那也可以呀!就算没有黄袍,有一种披风那也行呀!就算没有披风,有那句传闻也可以! “怎么没有人说话的呢?这不应该呀?” 正当王小明疑惑不解的时候,有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子突然跪倒在赵匡胤军中帐前,道:“赵将军,那些反叛的将领和将士都已被我斩杀干净!” “他们都是妖言惑众之徒!” “说什么立殿前都点检为天子!他们就是在害赵将军呀!” 王小明一拍脑门,想要破口大骂,却又冷静了下来,这可怎么办?原本以为赵匡胤顺顺利利的就能披上黄袍,可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而这个人不是程咬金,明明是夺人性命的恶鬼。 王小明一时有些语塞,不知该说些什么,明明是一场好戏,却被人搅了局。原本想看一场热闹,却没想到遭遇了剧本。 还是先看看外面的局势如何吧,王小明起了身,走到外面看了看,看到许多的人被压在地上,许多人的头上都放着一把刀。 而满脸横肉的胖子去嘿嘿的笑着,道:“他们都是叛国者,就等着将军一声令下!旋即他们的脑袋都将落地!” 看到眼前跪着许多自己曾经的兄弟,赵匡胤是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 “愿立殿前都点检为天子!” “我们死不足惜!” “腐朽的王朝,溃烂的世界,等待着明君来解放吧!” 正在这个时候,有几个人拿着黄袍的匆匆跑来,披到了满脸横肉的胖子身上,道:“杨都统,你何不自立?” 满脸横肉的胖子故作为难道:“你们这是做什么?难道要信我不忠不孝吗?” “杨都统,唯有您才能解救苍生,也为有您才配穿上這黄袍。” 杨都统道:“你们都这么认为?” “我等皆是这样认为!” 王小明见情形不对,虽不知剧本哪里出了问题,但毕竟好汉不吃眼前亏,这个道理他是懂的。 “赵将军您怎么看呢?” 第五章 封地 王小明原本可是奔着看热闹来的,可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他绝对不能忍受,因为手中握着金牌令箭,王小明倒是也不怕被砍脑袋,既然如此倒不如做些轰轰烈烈的事情! 此时的赵匡胤灰头土脸,没有丝毫的精神气,显然他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剧本。 把赵匡胤放走以后,杨都统其实并不放心,只是他现在还找不到借口把赵匡胤给杀了,所以只好放他走,但是暂时放赵匡胤走,却并不代表着杨都统就会就此罢休! 陈桥驿兵变的故事难道就要被改变了吗?这样的事情赵匡胤当然不会让它发生,整装待发之后的赵匡胤旋即又调转马头并披挂上阵,再一次的向陈桥驿奔去。 众位将士纷纷阻拦,想要阻止赵匡胤这种冲动的举动。赵匡胤并不甘心,他不想让措手可得的成果就这样被杨都统所窃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赵匡胤冷笑道:“什么青山绿山的,现在连山头都没有了!” 清点了一下身边的兵士,全部加起来也不超过20个人,其他的人都投靠了杨都统。赵匡胤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杨都统居然会抄后手。 话说这黄袍加身之事,之前便已经有人做过,此人便是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 《野客丛书·禁用黄》云:“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 自从黄袍正式成为皇权象征开始起,穿上黄袍的,想要巩固自己的皇权;而想要穿黄袍的人,伺机想要夺取。 夺权的方式,除了高呼“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此类野蛮型的,还有一种礼貌型的,也就是所谓的“黄袍加身”。 一提起“黄袍加身”,赵匡胤无疑是最有名的一个;但第一个导演“黄袍加身”的,却是他当年的老上司郭威。 郭威出身寒微,从小就“负气用刚,好斗多力”,长大后更是“形神魁壮,趋向奇崛”。因为不喜欢种田,郭威十八岁那年应募潞州节度使李继韬,成为李继韬麾下的一名亲兵。 郭威生性好动,经常违犯军纪,有一次,郭威在街上看到一个屠户欺行霸市,便借故买肉找茬,先是“以气凌之”,继而“叱之”。屠户大怒,挺着肚子对郭威说:“尔敢刺我否?”郭威二话没说,抄起刀子“剚其腹”,要了屠户的命。 这个故事后来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水浒传里面出现过,人物成了成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二者不同的是,鲁提辖用拳,郭威用刀; 两人的命运也有所不同,鲁提辖后来当了和尚,郭威后来却当上了皇帝。 想要学习自己的老上司郭威黄袍加身,赵匡胤却没能做到,现在非常的懊恼。成功离他只有一步之遥,这样的失败谁又愿意承受! 既然这个黄袍赵匡胤没有好命穿上,王小明却偏不信邪,既然那杨都统能穿,他觉得自己也能穿! 但是王小明觉得自己能够当上皇帝的概率非常低!这种低概率比买彩票中奖还要低! 这个时候赵匡胤又把目光转移到了王小明的身上,赵匡胤看了看王小明,有些尴尬道:“今天…真是让你见笑了!” 虽然不太了解古人的说话方式,但是王小明还是安慰的说了一句:“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赵将军英勇无敌,又何必如此沮丧呢?” 听了王小明的一番话,赵匡胤感慨道:“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居然有这样的学识,年轻人你真是前途无量呀!” 此时天色已接近黄昏,赵匡胤率领着残部落寞的走在夕阳下,没有丝毫的生气。 就在此时,前方突然有一边是背后插着锦旗,骑着快马前来,到了赵匡胤赵匡胤所率领的队伍前面十几米便下了马道:“杨震叛军已被诛杀干净!” 听闻此喜讯,赵匡胤大喜道:“杨震狗贼,乃是我大周的祸害!此刻命休矣!真是大快人心!” 赵普乐呵呵笑道:“我早已在前方30里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杨震狗贼钻入!” 赵匡胤道:“老赵啊!还是你的套路深呀!” 此时的王小明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冷得有些瑟瑟发抖,觉得自己与这些人相比弱爆了。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王小明道:“恭喜赵将军剿灭叛贼!” 赵匡胤道:“小兄弟,我看你我之间也算有缘,不如我们一起回京吧!”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把已经准备好的黄袍悄悄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 赵匡胤挣扎了两下道:“你们这是做什么?莫非要信我于不忠不义?” 此时的形势已经非常的明了,赵匡胤当皇帝已经是大势所趋,已经无法阻挡。 王小明也学着众人的模样拜道:“皇上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很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众位爱卿、将军和兵士们,快快请起!” 所有的一切都是套路,虽然看的明明白白,可却再也没有人能够有力量去改变。 赵匡胤满含着泪水,登上了高高的台子,道:“你们把如此艰巨的重担压在我的身上,你们一个个好狠心啊!” 此时的王小明非常想说:“如果当皇帝是重弹的话,我愿意这种重担来得更加重一些!” 接下来赵匡胤发表了一次肺腑的演讲,说的底下的听众一个个哭的稀里哗啦,纷纷磕头表示愿意以死效忠。 作为这一次事件的经历者,王小明也被认为是有功之臣,封了一块地,赵匡胤并命令他即日起就去上任。 对待朋友或者是亲人,赵匡胤倒也算是仁慈,不像是那个心狠手辣的朱元璋。该封的地方地,该赏的银子赏银子。 但王小明来到自己的封地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眼。因为他见过穷的地方,没有见过像这么穷的地方。 赤地千里,流民遍布全城,四处残垣断壁,场景惨不忍睹。 宁州城,一块刚刚被收复的失地,现在迎来了一个新的主人。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