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e.pic/plate_147872_3.jpg" />
在这几点上,哥哥都做得非常成功。《烟飞烟灭》的叙事方式与结构非常清晰,通过一个简单而且并不新鲜的故事,巧妙地运用影像语言与技巧,将这个主题的信息带了出来。从这部短片中,我们可以再次确认张国荣把握影像语言与技巧的能力。在三十几分钟时间的片子里面,通过两条线的叙事结构来展开。这里说的两条线是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是对于整部片子来说,将叙述故事和公众人物的现身说教脱离开来,前面部分是独立的故事,最后一部分独立的访问片断,既保持了前面故事部分完整的结构,又避开了单调地说教。第二个意义是针对独立的故事部分来讲,一条是哥哥、梅艳芳、孩子这条线,另一条是莫文蔚、王力宏这条线。一条主线,一条辅线,相辅相成。既丰富了故事部分的剧情,又通过两条线的彼此内在联系来作为故事发展的承接与过场。在最后一场戏故事讲清楚明白以后,果断地一声 Cut,结 675f." >束故事部分,接上以纪录片方式拍摄的名人效应现身说教主题的采访片断。而且这些“说教式访问”也不是单纯的叫大家不要抽烟,抽烟怎么怎么不好的套路,而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讲述自己对于“抽烟有害健康”这个主题的切身理解。在故事部分直接借用医生的口,将这个主题中纯粹的说教部分这样带过,从这样的细节处理上可见哥哥作为导演对于整个片子的把控能力以及作为主创灵魂的导演意识呈现。而且整部片子中有很多这样的高明巧妙的处理方式,完全摆脱了作为框框下的公益短片让观众陷入沉闷的境地。
下面,我们首先来探讨故事部分的一些内容。因为在整部片子有太多镜头以及技巧的运用上凸现导演高明手法的地方,我们就选取其中四个片断来分析。
第一个片断,也就是《烟飞烟灭》的开场部分。怎么样开头也是个很重要的关键,对于短片来说,每一个镜头需要言之有物,而且又能在镜头与镜头之间顺畅承接,能为整体结构的确立奠定基础。哥哥以梅艳芳抽烟的嘴巴朦胧特写来作为开头,然后逐渐清晰,使用拉镜头连续展现人物动作的变化过程,从嘴巴行为拉至整体形态动作。从这个片断,第一,开门见山的点题,关于吸烟,而且打出主题字幕,再次明确以及推进主题;第二,使用虚化的镜头开门见山以后,然后镜头转实,逐渐拉镜头来展现梅艳芳的整体动作,很顺畅地展开故事的步骤。让观众由刚才看到“烈焰红唇”特写的等待心理逐渐清晰起来。很轻巧地卖了一个小关子,就像徐昌图的那首临江仙的第一句“饮散离亭西去”,开门见山的点题,但并没有明确是什么状态下喝完酒离开告别的亭子踏上路途,然后紧接第二句“浮生长恨漂蓬”,立马推进第一句设下的状态。哥哥也是,点题后设下一个观众对于下一步进展的窥探欲望,通过这个欲望的展开来展开故事的发展,不会让开始显得突兀,顺理成章地往下走。这是第一个片断。
第二个片断是梅艳芳同意了莫文蔚跟王力宏爱情后发现小孩子流鼻血的戏和在医院医生对他们的说话。第二个片断承上的片断是第一条线里面梅艳芳解决了一bbr>..个难题,哥哥一家人开心地出外兜风游玩,第二条在线莫文蔚与王力宏的爱情也发展顺利,并且两条线正交叉起来的时候,突然出现小孩子流鼻血的转折。从一个愉快的旋律突然转向悲剧的旋律,也将片子引向了高潮部分,从一个侧面去再次点开题。用这样的一个转折来承接下面的高潮部分,并既能利用两条线交叉联系在了一起,又将两部分不同的影片旋律很清晰地分了开来,简单利落地向高潮发展。而且在这场戏中,用了一个很漂亮的手法。当客厅里张国荣、梅艳芳、莫文蔚、王力宏四个人正沉浸在开心的影片旋律中,小孩子从背后出现,以侧面入镜,然后调皮的走向客厅,转为背面入镜,然后站在那里喊了声 mommy和daddy,到这里为止还根本看不清在流鼻血以及其他异状,小孩子声音里也没有透露出任何的恐惧的意象,但突然之间没有任何语言,只听到四个人紧张着急的脚步声,以及镜头上四个人紧张的跑动行为。这个时候,观众还是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情况,只听到张国荣说,不怕不怕,没事的没事的。接着镜头转接到厨房王力宏跑进来,从冰箱里拿东西,背景音是张国荣着急地喊王力宏的名字。直到王力宏跑出去,才让观众看到事件情况。在这里,导演对观众连续设置了两个窥探欲望,第一个,前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二个王力宏的镜头时候,再次推进了这个欲望。在这两个欲望发展的过程中,观众的心理经历了由开心到紧张以及等待欲望,然后再平稳下来,导演通过骗取观众的心理状态很巧妙的将观众心理也平稳地承接了起来。在医院里医生对张国荣和梅艳芳的说话,采用了医生对他们“上课式”的说话方式的叙述和镜位,医生面对着他们,也面对着屏幕外的观众,医生对他们说的话,其实也是对观众说的话,通过医生的专业知识,将单调的说教方式这样带过,再一次体现了导演水平的高明,用小小的技巧点到为止,避免了对观众的沉闷心理。
第三个片断是,小孩子在手术室内抢救,张国荣和梅艳芳在手术室外观看等待。这场戏又一次很精彩而且无形地体现出导演驾驭电影技巧的能力。这场戏的机位是在手术室内,先运用晃镜头通过手术室内医生急救的动态动作和声音的近景来表达急救状况的危急,然后转到可以看到手术室外张国荣与梅艳芳难过悲伤表情以及焦急心情的固定机位远景。梅艳芳和张国荣在手术室外是有动态行为的,但机位却是固定的,用了强烈地对比。他们也是有声音的,但是在手术室内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以无声的语言扩展了这场戏的焦点。再次形成强烈的对比。然后在54321之后,我们看到梅艳芳在手术室外晕倒的远景,随后也听到张国荣大喊一声“姑娘”,也就是护士。紧接镜头推车紧急将晕倒的梅艳芳推过来,再次将高潮推到一个点上。如果这场戏的机位是在手术室外,以张国荣和梅艳芳的视线拍摄手术室内的紧张忙碌和梅艳芳大哭大闹的声音来体现,整体的效果就会比刚才的手法削弱很多。导演用熟练的手法将这场戏处理得非常干脆,从而将观众的心理再次提起来。这场戏跟下一场的承接也是非常漂亮,推车淡出至黑色景幕,然后在黑暗中只听到推车轮子紧急转动的声音,接着,镜头淡入电梯开门前清脆的声音以及王力宏从电梯紧急跑出来,看到张国荣死灰一样安静地坐在医院的休息椅上。镜头从动态向静态的起承转接,逐渐开始收尾。
第四段是送墓,也是故事部分的结尾,这个结尾非常干净利落,点到就止,然后故事部分就可以收工回家了。在这场戏的处理上,导演选择了黄昏,黄昏首先给观众心理上一个大致的交代。在最后送别撒土的这段中,机位是在下面的,仰拍送别的人。背景是一个耸立的塔和部分树叶,最后一个背影大全景,淡出结束。这里是没有语言的,只有背景音乐《神秘园》的音乐来衬托心情、场景以及行为。故事部分非常清晰地将故事讲清楚了,观众该接收到的讯息也都传递了,就立刻果断结束,非常干净的影像语言行为。而且在整个故事部分,还运用了很多小情节,比如梅艳芳对容祖儿演唱会上吃鱼蛋的谈话等等,这些情节既能符合故事本身的内容,无伤大雅,而且又能为片子增强一些有趣味的情节来吸引观众的观看欲望。
从故事部分,我们已经看到张国荣作为导演很多高明的地方,对故事整体的掌控能力,对影像语言、技巧的熟练运用,以及对影片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很多聪明的手法。在整个片子中还有很多其他出彩的细节处理。后面的部分是名人效应的“言传身教”式的采访,增强了主题的突现,也是对故事部分的一个呼应。两个部分的承接中,用部分主创人员的名单作为一个过渡,以将两部分作为一个整体中的内部分离。在采访部分开始之前,用了打板的镜头,就像告诉观众,以下是花絮部分的预告。在这部分也不是传统的说教方式,而是以片中参与演出的演员用切身的想法告诉大家对于吸烟的感想。完全不落入说教的俗套。最后演职员表出来,告知观众,片子结束了。
作为张国荣的处女作,哥哥用影像语言来肯定了他对于片子的驾驭能力,也体现了他作为导演的素质。而且只用了五天这么短的时间。可惜我们没能看到哥哥导演的长篇,虽然对于长篇剧情片的处理技巧和处理形势与短篇有很大的区别,但我相信,他也能拍出漂亮精彩的长篇,因为,作为一个导演本身的素质很重要,很多东西都可以内外贯通。哥哥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导演能力的素质和本身知识结构的素质。
以下,我们通过哥哥筹备多时未完成的导演作品《偷心》的故事结构来分析张国荣的导演意识。虽然我们再也没有可能看到这部印上张国荣卷标的作品,也不知道哥哥对于这部作品的具体意念,而且在完整作品完成之前,导演对于影片的概念一直会改变,所以只能从这个故事中去简单寻找他的意识。
根据2003年5月内地出版的《演艺圈》杂志里收录的宁静写的关于怀念哥哥的文字里,最后提到了《偷心》的故事概要。《偷心》这个电影讲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女人是大家闺秀,有个很严厉的老母亲(沈殿霞)。她家楼上搬来了一个年轻的钢琴家,弹一手动人的钢琴,言谈举止处处诱惑着她。她想方设法接近男的。但当他们终于发生了关系时,那个男的不见了。她由母亲做主嫁给了对她一切都好的表哥(胡军),她最后也知道那个男人从头到尾都是骗她的。哥哥后来告诉宁静,其实那个男人连钢琴都不会弹,他只是在放唱片。可是那女的依然爱那个男的。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故事的结局,那个男人不会弹钢琴,但只是在放唱片,但那个女的依然爱那个男的。从这个结尾来看,再次体现了他的对于意象表达的概念,他要表达的是爱的意象,而这个爱的意象通过女主角的欲望来完成。因为男的弹了一手动人的钢琴,而开始给予女主角的欲望。根据不同的影像表达方式也可以给予对于观众的欲望,根据我们对哥哥其他作品的理解,我个人猜测哥哥在这段中应该也会给予观众一些欲望。当他们发生了关系,那男的就消失了,再次在故事的发展中设下一个对比。女的对爱的意念,以及男的意念的正反对比,当然这个对比是虚化的,只是给予观众预先设下的一个交待,将故事带入了第一个高潮,然后当她在母亲的安排下嫁给了表哥后,再次给予观众心理的欲望,以常规思维方式,观众会在两种感情之间做出一种自我判断以及猜想,也带出第二个高潮的出现,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判断。而且导演在两种感情之间,再次留下一个对比。当最后,结局告诉观众那个男的根本不会弹钢琴,将观众心里对于爱的意象以及电影中角色对于爱的意象做出一个对比。而女主角对于男主角的无悔,将再次颠覆一般观众对于爱的意象判断。
我们从这个故事看到,导演对于爱的意象通过几次起伏与判断,而引入导演本身要表达的意象。从故事基本的剧情结构来看,很明显的三段式叙事方式,引出两次高潮,这也是一些欧洲电影在叙事上惯用的方式之一。故事很聪明的没有留下任何很确切情节信息,而通过心理状态来表达导演本身要表达的意念。
当然,以上的思维只是我个人通过哥哥其他导演作品的一些理解,毕竟在一部完整的电影出来之前,我们不可能作出太多的判断,导演通过技巧所能表达的东西,谁都不能确定。我们只能通过这个故事大概的剧情简单的对他的结构作一个猜测与探索。
张国荣作为一位优秀的演员,在他主演的电影中已经有很多的体现,像曾经跟他合作过的内地导演陈凯歌、叶大缨,香港导演陈嘉上、张之亮等等都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跟张国荣合作是愉快的,他知道导演要的东西是什么,然后会渗透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通过影像表现出来。其实这点上也能体现他作为导演的意识在演员这个角色上的延伸。比如,他对于影片中很多细节的把握,促进了对于角色的精神的体现。以下我们来简单探讨一下张国荣在演员这个角色上对于导演意识的体现。
叶大鹰导演曾经说,拍梅婷生孩子的那场戏前,考虑了很久,该怎么样拍才能够表达地更好,既能有美感又能体现梅婷身体上的痛苦。他说哥哥曾经给过他一个想法,就是镜头拍梅婷隔离产房的白布上梅婷生孩子时候的剪影,通过剪影来表现她身体上的痛苦。
虽然最后叶大鹰导演没有使用这一想法,但我们从这一导演设想来看,又是意象化的表达手法。通过剪影上的动态形象,留下需要传递的讯息的想象空间给观众,观众从这个剪影里面,去测想产妇当时的行为上的状态。而通过白布的剪影画面可以更唯美地通过这个动态行为以意象的形式来体现。这种手法意识也是张国荣在导演作品中惯用的一种手法,用一个面去表达另一个需要传达的讯息,包括我们上面提到的《色情男女》中的那场戏中戏,也大量使用了这种手法。
记得野芒,也就是《风月》里面饰演巩俐哥哥的那位演员,他曾经在《上海电视》上写过一篇《〈风月〉下与张国荣做邻居》的文章,在文章中提到有一次拍一个表现角色惶恐不安的长镜头。
现场刚下过雨,路很滑,张国荣对摄影师说:“如果我在奔跑中滑倒了,你不要停,跟着我,我会很好处理的。”实拍时他真的在奔跑中踉跄了一下,但没倒下,然后他在一堵巨大的墙前猛然停下一抬头,惊恐万状地盯住墙上自己的影子。事后,陈凯歌几次提及张国荣这场戏的表演,说:“他这双眼看得人真有点毛骨悚然。”
哥哥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对于一位演员来说,要知道怎么去配合导演,拿出导演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去改变导演的意图。我们从这场戏来看,张国荣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也能从这场戏里看到他的导演意识。一位优秀的演员在临场的发挥中,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经常能体现他的导演意识。怎么处理细节,也是作为导演很重要的一个要素,细节是体现整体的不同元素,细节的处理得当是可以对电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这场戏中他的最后一个镜头,他在一堵巨大的墙前猛然停下一抬头,惊恐万状地盯住墙上自己的影子,通过演员对于外在事物的反应来映射演员本身的心理处境,从而使演员对于当时心理状态的表现来突出一场戏中演员本身的心理世界。通过外在的意象从而达到内在心理的丰富呈现出来。
其实在张国荣作为演员的角色中有很多这样特别的细节,来达到内心世界的呈现。只是电影中的一些细节,我们很多时候无法考证这是导演本身的要求还是哥哥自己对于细节的表现。比如《枪王》中有一个镜头,张国荣鬼魅一样地站在方中信的车窗外,他对着方中信有过“戚戚”的两下。上次研讨会的时候一直想等研讨会结束问罗志良导演,这个细节是不是哥哥自己的表现,但后来因为结束的时候比较匆忙,没来得及问。这个镜头,也是很经典的对于内心世界呈现的手法。
//..plate.pic/plate_147872_4.jpg" />
在哥哥的二十六年演艺生涯中,后期参与了很多的Music Video的幕后拍摄工作。比如一些MV的拍摄概念,包括导演了一部分的MV。在我所知道的他有参与幕后拍摄工作的MV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对于音乐意象的表达。这种音乐的意象指的是对于音乐本身的理解以及对于音乐内质潜在意义的延伸。音乐的表达跟电影一样,有很多的元素,除了词曲编唱外,音乐影像(也就是MV)是对音乐表达很直接的一种方式,而且对于延伸音乐本身的潜在意义有很重要的作用。关于哥哥在MV导演上的风格和意识特点我曾经写过一篇《意象表达特征与音乐景象》的文章,专题论述了张国荣作为MV导演的意象表达特征,就不再赘述。
从张国荣作为导演这一身份的作品中来发现,他完全具有一个优秀导演的能力。虽然,无法从这些小作品中去完全确认他的导演风格,但通过一些作品片断,可以发现他对于作品的驾驭能力以及熟练的影像语言与技巧。以及他在导演这一身份和相关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并不完全的导演意识。没能看到张国荣导演的长篇电影作品,未免是一种遗憾,那就带着遗憾在他留下来的作品中去找寻他的导演足迹。
第二十四章 这些年来的张国荣(1956-2003)
1956年9月12日,在香港诞生,处女座O型,十兄弟姊妹排行最幼。
“我的家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挺有名的裁缝。”
“父母亲工作很忙,照顾我的是一个叫六姐的保姆。”
小学圣路琦,中学玫瑰岗,1969年13岁,负笈英国,再入读Leeds Uy念纺织。
“学科里最擅长的是英国文学,而且是班级里最好的。”
“其实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想做医生,另外还想做飞行员。”
1977年,21岁,参加丽的电视亚洲业余歌手大赛,以“Ameri Pie”夺得亚军,签下五年合约,由综艺节目支持人到歌手身份,晋身娱乐圈。
“从我在英国的时候开始,我就常在朋友的店里唱歌,当时可一点都没有想过当歌手。”
首张唱片《Day Dreamin’》。首部电影《红楼春上春》。
“回想起当年辛苦的工作不好受,人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1982年成为华星首位歌手,1983年《风继续吹》成为入行7年来首张金唱片。
1984年《Monica》首夺白金唱片及金曲奖项,正式乘风起飞。
“对我来说,
《风继续吹》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所以我把金唱片摆在我的咖啡店作装饰。”
1985年首次红馆十场个人演唱会,1986年二度个唱。
1987年转投新艺宝唱片,并成为新艺成电影公司合约演员。
《无心睡眠》、《Stand Up》、《有谁共鸣》金曲不断。
《英雄本色》、《倩女幽魂》、 href='2372/im'>《胭脂扣》好戏连场。
“身兼歌手和演员,当时主要是作为歌手的活动,而且一定要取胜的意识非常强烈,就是所谓饥饿的艺人。”
1988年举行第三次个唱,出版个人首本写真集《Stark Impressions》。
1989年9月,33岁,宣布退出乐坛,于12月举行33场“Final Enter of Legend”告别演唱会,进行封咪仪式。
“歌手的世界离不开竞争。从胜负的世界脱身出来,希望安安静静地生活。”
90年暂居加拿大温哥华,一年后回港。
“那种生活的确是很自由很轻松,但是一个人,生活得太放松的话,存在的价值就太稀少了。要说起在加拿大的最大收获,就是发现自己实际上是个非常喜欢工作的人。”
1991年凭《阿飞正传》首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1992年反串演出 href='2373/im'>《霸王别姬》夺第十届康城影展金棕榈奖、1994年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及日本影评人大奖之最佳男主角。1994年凭《东邪西毒》夺第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最佳男主角。
“演技就像银行的存折,不断地存钱进去,到一定的时候总会等到收获的季节。”
1995年加盟滚石唱片,正式复出乐坛。
1996年12月举行“跨越九七演唱会”,并展开World Tour cert‘97世界巡回演出。
“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状态我觉得非常之好。”
1999年加盟环球唱片。
2000年由13场红馆“热·情演唱会”开始,接续Passion Tour2000世界巡回演出,至2001年以“热·情演唱会压轴篇”划上圆满句号。
同年首次执导反吸烟宣传片《烟飞烟灭》。
“我现在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导演。”
2002年最后电影作品《异度空间》。
2003年第88张个人大碟灌录中。
同年4月,逝世。
以上资料来源于《张国荣出殡纪念册》
音乐奖项(1977-2003.04.01)
1977年99lib?
丽的电视“亚洲歌唱大赛”香港区亚军(《AMER PIE》)
1984年
第七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得奖歌曲《MONICA》)
第二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得奖
歌曲《MONICA》)
第五届商业电台“擂台歌曲大奖”
1985年
第八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得奖歌曲 href='983/im'>《不羁的风》)
第三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得奖歌曲 href='983/im'>《不羁的风》)
第六届商业电台“擂台歌曲大奖”
1986年
第九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得奖歌曲《当年情》)
第四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得奖歌曲《有谁共鸣》、《当年情》,《有谁共鸣》并同时获选“金曲金奖”)
第七届商业电台“擂台歌曲大奖”
1987年
第十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得奖歌曲《无心睡眠》,《Summer Romance》大碟获得“CD激光大奖”“IFPI87年全年销量冠军大奖”)
第五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得奖歌曲《无心睡眠》,并同时获选“金曲金奖”)
第八届商业电台“擂台歌曲大奖”及《Summer Romance》大碟获得“擂台大碟奖”
1988年
第十一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得奖歌曲《沉默是金》、《无需要太多》)
第六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得奖歌曲《沉默是金》、《贴身》,并同时获选“最受欢迎男歌星”)
第一届商业电台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
1989年
第七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得奖歌曲《由零开始》,并同时获选“最受欢迎男歌星”)
第二届商业电台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LESLIE(侧面)》大碟获选“IFPI大碟奖”
1999年
香港港台“
世纪金曲”第一名(得奖歌曲《MONICA》)
2000年
第廿三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得奖歌曲《左右手》)
第十三届商台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得奖歌曲《左右手》)
新城“劲爆年度歌曲金奖”(得奖歌曲《左右手》)
明报周刊“最突出男歌手”奖(得奖歌曲《路过蜻蜓》)
2001年
“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之大碟奖”(得奖大碟《Untitled》)
“雪碧中国原创音乐榜”(得奖歌曲 href='/article/5323.htm'>《发烧》)
第一届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最佳流行男歌手”
电影奖项(1977-2003.04.01)
1991年
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奖电影《阿飞正传》)
1994年
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男主角”(得奖电影 href='2373/im'>《霸王别姬》)
第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得奖电影《东邪西毒》)
2002年
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最佳男演员”(得奖电影《异度空间》)
其他荣誉(1977-2003.04.01)
1977年
华侨日报“最有前途新人奖”
1984年
华侨日报“十大最受欢迎艺人”
1986年
香港电台“演艺十大当红人物”
1987年
香港电台“演艺十大当红人物”
1989年
商业电台“十大靓人”第一名
1990年
香港电台“八十年代十大演艺红人”
1991年
商业电台“十大健康形象奖”
2000年
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
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荣誉大奖”
第二届CCTV-MTV音乐盛典颁奖礼“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明报周刊“致敬大奖”(热情演唱会)
香港电台“九十年代十大演艺红人”第一名
中国浙江省传媒“永恒魅力奖”
//..plate.pic/plate_147873_1.jpg" />
2001年
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致敬大奖”
雪碧中国原创音乐榜颁奖礼“千禧全国成就大奖”
2003年
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银禧荣誉大奖”
【THE-END】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