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节,区里搞小学歌咏比赛,各小学接到通知后,都紧张起来。皮卡所在的附属小学,在这一方面一直是全区最出色的。学校会议室里,有许多奖旗、奖杯,这其中,差不多有二分之一,都是在各种各样的文艺比赛中获得的。附属子弟,因为家庭教育不一般的原因,许多孩子都将成为未来的特长生而升入同样是全区最好的附属中学。而所谓的特长生,大部分又都是在文艺方面,或是跳舞好,或是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好,或是绘画好,或是长笛吹得好,或是歌唱得好,有权威机构颁发的某一级别的证书等。
对这一次全区歌咏比赛,学校自然十分重视,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会开了好几次,田校长总是用指关节“笃笃”地敲着桌面,反复强调一句:“要拿第一,必须拿第一!”
以往歌咏比赛,一般都是由中高年级的孩子去参加,那里面,有不少孩子参加过各种名目的声乐学习训练,甚至还有得过区里、市里大奖的。而这一回,他们决定出奇制胜,多上一些低年级的节目,以幼稚、天真、单纯、可爱取胜。老师们仿佛看到了被灯光点亮的舞台上站着的这些孩子,仿佛听到了他们还有点儿奶声奶气的声音。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方案很不错。
一个由五十名低年级同学组成的合唱团组成了,他们来自十二个班。
这五十个孩子是经过反复挑选之后被选中的。
皮卡的乐感之好,几乎是天生的。多少年后,每当爸爸回想起皮卡小时候学钢琴时所显露出的天赋和他记乐谱的超强能力,总是说:“当时,如果坚持让他搞音乐,说不定这小子在今天已经有大气象了。”爸爸说罢,会长长地叹息一声。
在皮卡学钢琴前后,皮卡还参加过少年宫的试唱练耳班。一般都是爸爸陪他去。皮卡对乐谱、音调总是十分敏感。老师在钢琴上弹出一串音符,皮卡一般只一次,就能准确地哼唱出来,并说出这是什么调。坐在后排的爸爸总是很惊奇。
皮卡虽有这方面的才能,却没有这方面的兴趣。皮卡的兴趣只有一个:玩。
皮卡只知道玩,所有一切在爸爸妈妈看来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皮卡都不乐意去做。皮卡对玩是痴迷的、执着的、不顾一切的。皮卡几乎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露出了贪玩的本性。这一本性,使皮卡在长大成人之前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让爸爸妈妈伤透了脑筋。奶奶用油麻地的话说皮卡是:“玩不死!”爷爷、奶奶、姑姑们至今还记得皮卡在夜晚大哭大闹的情景:不是谁惹恼了他,而是困意开始不可阻挡地袭击他。他一边揉着上下眼皮总往一起粘的眼睛,一边哭闹:“又困了,玩不成了。”哄都哄不住。爷爷说:“把他扔到凉水里,清醒过来接着玩。”奶奶说:“真的玩不死!”
皮卡参加试唱练耳只六七回,说什么也不肯去了,但那个非同寻常的能力还在。
而且,皮卡的嗓音很好听。
皮卡现在是学生了,多多少少也知道什么事情是重要的。
他是五十个中间的一个,他不在意也会在意,不得意也会得意了。就是说,他将作为合唱团的一员,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经常会离开班级去合唱团排练去。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荣耀。谁都会有荣耀之心的,皮卡也不例外。当他走向排练场时,他看到了许多双眼睛在看着他。
唯一让他心里感到有点酸溜溜的是,他们班的李哲也被选中了。
在后来的好几年时间里,李哲一直像一个影子纠缠着皮卡。
从皮卡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李哲就像一棵小树,顽固地长在了皮卡的心上。大部分时候小树一动也不动地站着,是静止的,静止到皮卡有时候感觉不到它。但一有风吹来,小树就会在皮卡的心田上晃动,摇着枝叶,让他不得安宁。可是,好像他又有点儿喜欢这棵树,树也好像喜欢他。
李哲是随同他爸爸妈妈从英国回来的,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英语老师说,李哲的英语是道道地地的伦敦腔。
李哲很愿意与皮卡接近,可是一旦接近之后,又很容易弄得两人都不愉快。他要强,皮卡和他一样要强。比如说上体育课,李哲总喜欢与皮卡挨在一起。开始跑步了,两人挨在一起跑,但跑着跑着,两人就会不由自主地较量上了。按老师的规定,明明已经跑足了规定的长度了,但两人却还是继续跑下去,无论老师怎么大声呵斥他们停下来,他们也不听。到了后来,体育老师忘了他们两个小子不听话了,竟然兴致勃勃地看着他们一个劲地比试下去。所有的孩子也都站着不动,一声不吭地看着。跑了一阵,孩子们分开两拨,一拨为李哲加油,一拨为皮卡加油。顾自达当然是为皮卡加油。
两人就更拼命地跑着。
眼看着两人脸都跑得脱了色,老师大声说:“停住!停住!”
李哲不停住,皮卡当然不会停住,跑死了,也不会停住。一样,皮卡不停住,李哲当然也不会停住,跑死了也不会停住。
两人争先恐后地跑着,跑得昏天黑地。
老师终于愤怒了,大声地吼叫:“我再说一遍,停住!”并伸开双臂拦在跑道上。
两人只好停住了。
那么到底谁赢了呢?
接下去,就是两人开始激烈争执。
皮卡说他跑在了前面,李哲说他跑在了前面。老师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皮卡比李哲快了一个脚印。”皮卡得意地看了李哲一眼。李哲总有理由:“我今天没有穿跑鞋!”他要和皮卡明天再比一次。
//..plate.pic/plate_347249_2.jpg" />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较劲,明里暗里的。
这很奇怪:还有许多人呀,可就是不和其他人比,比的就是这一个。对于李哲来说,这个人就是皮卡。对于皮卡来说,这个人就是李哲。而且会永远比下去,即使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了,还会继续比下去,直到终了。
他们好像生来 5c31." >就是对头。这对头总有一天要见面的。这所小学就是他们相遇的地方。他们居然被分到一个班上。
但他们的趣味又好像十分相投。喜欢互相喜欢的,憎恶互相憎恶的。喜欢在一起,可一旦在一起了,又总是闹别扭,最后不欢而散。接下来的几天,互相不理睬,但一般不会超出三天,就又走到了一起。
现在,他们都被合唱团选中了。皮卡也高兴:因为有了一个伴儿。也不高兴:因为李哲也被选中,他的那点得意就减掉了一半:他皮卡也没有什么了不得呀,李哲不也被选中了吗?
李哲呢?他觉得他的歌唱得比皮卡好。他在英国上幼儿园时,就参加合唱团了,并且用的是英语。
排练开始了。
皮卡和李哲都竭力在表现自己。
排练了两次,负责排练的秦老师就和其他几个音乐老师商量:有四首歌,应当有个领唱,这样效果会更好。
那么让谁来领唱呢?
几个老师目光居然一起注意到了皮卡和李哲。
“首先,这两个小子长得可爱,并且还有特点。”秦老师说,“并且,两人声音都很别致。李哲有点洋味,而皮卡的声音单纯得让人禁不住想抚摸一下。”
皮卡和李哲都知道:老师看上他们俩了。
可只需要一个领唱的,他们两人只有一人会被选中。皮卡很想领唱,尤其是李哲也在合唱团时。但老师迟迟不宣布他们选中了谁。皮卡和李哲会不时地望一下,又赶紧把目光挪移开去看其他东西。
又一次排练时,秦老师说:“我们几位老师经过反复商量,最后决定……”
秦老师看了看皮卡,又看了看李哲,仿佛依然难以断定似的,把话停在了那里。
皮卡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
秦老师说:“最后决定由李哲来领唱。”
李哲歪过头去看了一眼皮卡。
皮卡扭过头去。他都快要哭了。接下来的排练中,他很不卖力,并且注意力很不集中。
他觉得参加合唱团,很没有意思。
二
排练开始了。
李哲站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四十九名男生女生整齐地站着,成了他的背景。他到底是从英国伦敦回来的,小胸脯一挺,腰杆笔直,脑袋微微上扬,很有派头。
秦老师小声对另外的老师说:“莫说,这小子还真有点绅士的样子。”
皮卡坚决不看李哲——看他干什么?有什么了不起嘛!不就是一个领唱吗?
练习过程中,皮卡总是走神。秦老师已几次提醒:“有同学注意力不集中!”说的就是皮卡。皮卡也知道秦老师说的就是他。但他的注意力只集中了一会儿,就又分散了:哼!有什么了不起嘛!不就是一个领唱吗?
“皮卡!”秦老师终于直接点名了,“你在想什么呢?”
李哲掉头看了一眼皮卡。
皮卡觉得李哲朝他笑了一下。这种笑怪怪的,很让皮卡讨厌。皮卡把头扭向一边去了。
排练结束后,李哲跑过来:“皮卡,我们一起去打乒乓球吧?”
皮卡说:“我要和顾自达打。”说完,理也不理李哲就跑掉了。
晚上回到家,皮卡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妈妈问:“皮卡,你这是怎么了?”
皮卡扭过身子去不回答。
妈妈还是追问:“皮卡,你到底怎么了?”
皮卡居然“扑簌扑簌”掉下一串泪珠来,然后结结巴巴地说:“秦老师让李哲领唱,没有让我领唱!……”
妈妈笑了,拍拍他的肩。
正在写小说的爸爸掉过头说:“皮卡,你知道这叫什么?叫嫉妒!”
皮卡说:“我才不嫉妒呢!”一副哭腔。
爸爸说:“这就是嫉妒!不过,这很正常啊。”
妈妈安慰皮卡:“这叫上进心,不甘落后他人。不过,皮卡呀,你想呀,只有一个人领唱,不是你就是李哲,这叫竞争呀!一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一刻起,竞争就开始了。没有竞争,这个社会就会懒洋洋的,就会完蛋。没有竞争,也就没有成长,没有进步。竞争很正常呀!老师选李哲,说明李哲比你强,那怎么办?你要么就不和他比这个,要么就比他强。哭是没有用的……”
皮卡不哭了,但皮卡却不快活。
爸爸说:“嫉妒不是坏事。嫉妒或许也是动力呢!人没有嫉妒心,这不现实。爸爸也有嫉妒之心,但爸爸知道怎么把嫉妒之心转变成力量。爸爸做学问,写小说,好好教学生,妈妈做记者,不辞辛苦地采访、编稿,哎,就这么着,嫉妒心没有了!”
皮卡似懂非懂,但心里好受了一些。他不去想李哲了。
可是,一到了排练的时候,瞧见李哲那副自信满足的样子,再听到老师对他的赞扬,皮卡心里又酸溜溜的了。
这么多人衬托着李哲。李哲好风光呀!
李哲也感觉到了。他站在那个位置上,一副大歌唱家的样子。感觉真是太好了!
这天,李哲走向话筒时,那话筒还没有调到他的高度,他只好踮起脚来去够话筒,想把话筒摘下来,但身子不知道怎么失去了平衡,与话筒杆一起跌倒了。
皮卡一见,“咯咯咯”笑了起来,很夸张。
笑得所有的孩子忘了看跌倒在地上的李哲,而是一起将头扭过来看皮卡。
李哲爬了起来,掸了掸身上的灰,扭头看着皮卡,用眼睛说:“可我是一个领唱的!”
皮卡听到了这句话,也用眼睛告诉李哲:“哼!我才不稀罕呢!”
又排练了几次,皮卡渐渐变得平静了。他甚至觉得,李哲唱得真好,李哲站在那儿的样子也好看。皮卡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了,唱得也越来越投入,越来越卖力了。秦老师还表扬了他:“皮卡同样唱得特别的好!”
就当皮卡已经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李哲做领唱这一事实时,这天,排练正在高潮上,李哲正按照老师的指挥,张大嘴巴歌唱,不知有个什么东西从李哲的嘴里跳了出来,掉在了地板上,只听见“噗嗒”一声响,随即又听到了一串骨碌骨碌的滚动声。
有一个女生尖叫了起来:“牙!”
顿时大乱。
“谁的牙谁的牙?”“牙在哪儿?在哪儿?”“地上!地上!呶!那是颗牙吗?”“是牙!是牙!”“不是牙是什么呀?”
秦老师蹲下身去,低头望着地上的一颗牙:“真是牙。”他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那颗牙,举到空中看了看,然后问:“谁的牙呀?”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下意识地龇着牙,那意思是说:“我没有掉牙!”
“谁的牙呀!”秦老师转动着身体问。
皮卡说:“我知道是谁的。”皮卡眼尖,看到了那颗牙的坠落。
秦老师问皮卡:“这牙是谁的?”
皮卡把嘴张开让秦老师看看:反正不是我的。
这时,就听见李哲小声地、结结巴巴地、很难为情地,但却又清清楚楚地说:“是……是我……的……牙……”
三
李哲的那颗门牙很大,一旦掉了,就缺了一个好大的口。那好大的口让人很不放心:说话不会漏气吗?喝进去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呢?李哲掉了牙,样子很滑稽,像漫画里头的人物。
当李哲张开大嘴领唱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笑了,甚至有笑倒的。
秦老师憋不住也笑了,但笑了一阵不笑了。他叹了一口气:“李哲呀李哲呀,你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掉牙呢?而且掉的还是一颗大门牙!你知道吧,这就像是一座小屋,好端端的门被偷走了,这小屋一下就……”他本想说“很难看了”,但没有说,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老师们商量后决定:换人。
把皮卡换上来,把李哲换下去。
这是皮卡根本没有想到的。当秦老师向合唱团的全体孩子宣布这一决定时,皮卡几乎傻掉了。
“皮卡,出来!”秦老师说。
皮卡仍然站在那儿。
“皮卡同学!你听到没有?”秦老师大声地问。
皮卡走了出来。
“你,李哲,”秦老师轻声说道,“你站到皮卡站的位置上去。”
李哲有点儿不情愿,站着不动。
秦老师在李哲的屁股上半拍半推,惋惜地说:“谁让你掉门牙的呢?”
皮卡在与李哲互换位置时,互相对望了一眼。
皮卡倒没有显出得意的神情,反倒有点儿过意不去的意思:也不能怪我呀!是谁让你掉门牙的呢?
但李哲的目光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哼!不就领唱吗?眼睛里分明有薄薄的泪水。
皮卡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领唱真好!就一个人的声音在大厅里回响着,清清楚楚,不像站在后面混在一大堆人里头唱,自己究竟唱了什么都不十分清楚——即使张大嘴巴不发音只喘气,也没有人知道。现在,不仅仅是清楚,那声音还被放大了,仿佛在天底下,就他一个人的声音,好响亮啊!当后面的四十九位(当然包括李哲)同学在秦老师的一个手势下与他的歌声呼应时,那感觉相当不错,好像是在一道唱,却又是他唱他的,他们唱他们的,他们的声音是陪衬他的声音的,他的声音一会儿被他们的声音淹没了,一会儿又在他们的声音的滚滚浪潮中像山峰一样凸显出来,就这样消消长长,而他永远是声音的焦点、核心。
“皮卡,你真了不起!”皮卡很想对自己感叹一句。
几乎没有用太多的时间,皮卡就很出色地担当起了领唱的角色。
秦老师对其他几个老师说:“不错不错,皮卡的音色又是另一番味道!”
连着排练了几次之后,皮卡不管走到哪儿, 90fd." >都好像自己还站在舞台上。他走路时,是挺着胸脯仰着头的。语文老师让他站起来朗读课文,读着读着,老师笑了起来:“皮卡,这是读课文,不是在领唱!请不要那个样子,好吗?”皮卡有点不好意思。可皮卡不知道读课文究竟又该是什么样子,显得有点儿局促。语文老师说:“你原先怎么读课文的,就怎么读呗!就是不要这个样子!”语文老师学着皮卡的样子,摆了一个姿态,把大家都逗笑了。皮卡笑了,李哲也笑了,但李哲的嘴角分明有嘲讽。皮卡竭力回忆着原先站起来读课文的样子,但却就是回不去了。他现在能做出的样子,就是在舞台上领唱时的样子。这个样子,是秦老师又抬他的下巴,又摆弄他的身子,又踢他的脚,又拍他的屁股,又抬他的胳膊,好不容易才塑造出来的。它好像定格在那儿了。
皮卡回到家中,都好像还站在舞台上。
皮达瞧见他走路的样子,悄悄地一钩他的脚,把他绊倒了。
可皮卡从地上爬起来后,又回到了那副样子。
妈妈说:“皮卡中邪了!”
爸爸说:“皮卡很有专业精神!”
但秦老师却很喜欢这个样子:“作为一个领唱的,皮卡的姿势很标准!”
四
皮卡没有想到他也有门牙的,而且他的门牙也一样要掉的。
皮卡感觉到自己的门牙松动,是在接过领唱后一周。
这天早上,他醒来后没有立即起床,而是懒洋洋地躺在枕头上。他不知为什么想起了李哲的门牙掉下来的那一刻:“啪嗒”,门牙掉在了地板上。皮卡有点儿想笑,但却没有笑。他忽然想到自己的门牙,觉得应该检查一下,就用舌尖对着一颗一颗的牙,很细心地舔着。当舔到门牙时,他的心咯噔一下:门牙好像松动了!他不太相信,就又用舌尖反复地推动和摇晃。舌尖得到的消息很肯定:门牙确确实实地松动了。
皮卡立即坐了起来。
妈妈路过他的卧室门口时,向里面张望了一下,说:“皮卡,你愣在那里干什么?快起床呀!”
皮卡用手轻轻地试了试门牙。这回他再也不能不相信了,他的门牙确实松动了,百分之百!
皮卡立即陷入慌张,甚至害怕起来。
接下来,他一整天都惶惶不安。平常,他总爱和其他孩子碰碰撞撞,打打闹闹,但这一天,他却相当安静。他甚至在不住地躲闪着其他孩子的碰撞。他怕门牙被碰掉——碰掉了,他就彻底完蛋了!
他恨不能整天用手扶着那颗门牙!
门牙掉了,就等于大门没了!
大门牙!真正的大门牙!比李哲的门牙大多了!
这一天里,他甚至很少说话,他怕说话形成的气流冲掉了门牙。
放学回到家,门一开,他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肉味——更准确地说,煮棒骨的味。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舌头吐了出来,“噗噜”地响着。
皮卡最喜欢啃骨头。皮卡三天不啃骨头,脾气就大坏。如果皮卡脾气本来是大坏的,但一啃骨头,就不坏了。当吮得嘴上油光光时,皮卡就是世界上脾气最好的孩子。
爸爸说:“这小子,前世可能是一条狗,对骨头有天生的喜爱。”
皮卡喜欢啃骨头,早在油麻地时,就已经充分显示了。全家人吃肉,皮卡啃骨头。不但在饭桌上啃,还会抓了一根骨头四处跑,跑跑,就停下来啃一阵。
油麻地和北京,都深深地知道皮卡这一无法改变的爱好。因此,他们总会隔三差五地买回一堆骨头来煮上。
皮卡情不自禁地跑向厨房,可是当他一脚跨进厨房后,却忽然停住了。他看着那只还在火上冒着热气的锅——他知道,那里面煮着的是骨头,而且,他从满屋子的气味中已经判断出,那锅里的骨头,已经煮熟了!
他把伸出的腿又收了回来,并且转身离开了厨房。走了几步,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厨房,然后“咕咚”咽了一口吐沫,走进了自己的卧室,并且把门关上了。
一只特大的盘子,堆得像小山一般的骨头,被妈妈端到了桌上。
“吃饭了!”妈妈召唤着全家人。
于是,爸爸和皮达都走了出来,并且很夸张地嗅着空气。
“皮卡!你的骨头端上来了!”爸爸冲着皮卡的卧室喊。
皮达说:“爸爸,你的这句话有毛病。应该这么叫:皮卡,你喜欢啃的骨头端上来了!”
爸爸说:“这是口语,口语只图简洁,是可以不通的。”
爸爸很高兴,因为两个儿子已经很会讲道理了,尽管有时他们其实是胡搅蛮缠,甚至让他十分恼怒,但心底里却还是喜欢的。他愿意与他们辩论、耍贫嘴。这时,爸爸就会想:这世界实在是奇妙,一个孩子,看着看着就长大了,不仅是长身体,还长灵魂,长心眼,长欲望,长才能。拥有两个儿子,真是不错。
皮卡磨磨蹭蹭地走了出来。
皮卡居然说出一句让全家人百思不解的话:“怎么今天又煮骨头呀!”
爸爸妈妈都瞪着皮卡看:这孩子怎么了?
坐到饭桌上后,皮卡把脑袋扭到了一边,不看那一大盘骨头。
爸爸问:“皮卡,你怎么了?”
妈妈问:“皮卡,你怎么了?”
皮卡不回答,小心翼翼地把饭拨到嘴里。他没有细嚼,而且直接将饭吞进肚里。
“你不是喜欢啃骨头的吗?”爸爸很是疑惑。
“就是为你买的呀!”妈妈说。
皮达抓着一根骨头啃了两口,说:“我知道他为什么不啃骨头。”
爸爸妈妈一起望着皮达。
皮达说:“他的门牙快要掉了!”
皮卡立即掉过头来:“哥,你是怎么知道的?”
皮达笑笑。
吃饭之前,皮达推开皮卡的门,只见皮卡正龇着牙照镜子。当时,只是在心里说:小子,知道臭美了!现在见到他不啃他喜欢的骨头,自然就想到了门牙上。
爸爸说:“哎!这有什么呀!门牙总是要掉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爸爸劝皮卡,“啃吧,啃吧,掉了就掉了呗。”
皮卡坚定地拒绝了。
皮达说:“爸爸妈妈!你们都是什么脑子呀!他会啃吗?一啃,那门牙就掉了!一掉,你们想想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
“什么严重后果?不就是少了一扇大门吗?”爸爸说。
皮达说:“你们再想想!”
“想不出来!你小子不要故弄玄虚!不就是一颗门牙嘛!”爸爸说。
“是呀,不就是一颗门牙吗?”妈妈说。
“那可是我弟的门牙呀!”皮达真有点儿瞧不起爸爸妈妈的这等脑瓜子。
皮达说:“你们想一想,我弟现在在学校担当什么?”
“不就领唱吗?”爸爸说,“跟门牙扯什么关系!”
皮达举着棒骨,在空中敲打着:“想想!想想!你们好好想想,我弟是怎么成了领唱的!”
“李哲掉了门牙呀!”爸爸的话还没说完,就忽然明白了。
一家人都觉得问题严重了。
皮卡主动地把牙龇给全家人看,并用手朝那颗危在旦夕的门牙指指点点。
爸爸问:“皮卡,你们离比赛还有几天?”
皮卡不知道距离比赛还有几天,但他记得比赛的日期。
爸爸一算,离比赛还有一周。爸爸用手托起皮卡的下巴,然后让皮卡把嘴张开,接下来,用一根筷子轻轻推动着他的门牙。爸爸的样子像一个牙科医生。爸爸推动得很小心,很细心。他竭力要搞清楚皮卡的门牙的松动程度。因为只有搞清楚门牙的松动程度,才能判断出它到底还能坚持多久。
妈妈和皮达都静静地看着爸爸的试探。
皮卡很有耐心地接受着爸爸的检查。
过了好一阵,爸爸把筷子放在桌子上说:“真的说不好,它到底还能坚持多久。”
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爸爸安慰皮卡:“不领唱就不领唱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不!”皮卡一推饭碗叫了起来,“我不!”眼泪快要下来了。
爸爸拍了拍皮卡的脑袋:“好了好了……”
皮达说:“我有办法。”
皮卡泪眼蒙眬地望着皮达。
爸爸妈妈也都看着皮达,仿佛他是个大救星。
皮达笑了:“用胶粘!”
皮卡连忙问:“行吗?”
皮达说:“我看能行。”
皮卡有点喜出望外了。
爸爸说:“皮卡呀,你还有没有脑子呀?他在胡说呢!”
皮卡的泪珠掉在了桌子上……
五
其实,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挽留门牙,唯一的办法就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它。
等到比赛结束,你掉就掉吧。
可是,门牙的松动一天比一天厉害。不,不是松动,而是晃动。皮卡觉得他跑动时,门牙都在晃动,吓得他赶紧放慢了脚步。他真的想到了哥哥的办法:用胶粘。当他再一次向哥哥提出这个问题时,皮达说:“粘是粘不住的,不过,我还有一个法:捆绑!用一根细细的铁丝,把这颗门牙与它旁边的牙捆绑在一起!”
皮卡这才觉得哥哥是在胡说。
哥哥总喜欢对他胡说。哥哥最大的乐趣好像就是对他胡说、哄骗他。问题是,他尽管有时会被哥哥的胡说、哄骗弄得哭起来,但他又非常喜欢哥哥的胡说、哄骗。
皮卡没生气,笑了。因为,他想到了两颗牙被捆绑在一起时的样子,那样子太滑稽了。
皮卡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手好好地扶着那颗门牙。
门牙就像一颗熟透了的果实,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从树上跌落下来。
那几天,皮卡的心思总是在门牙上。晚上睡在床上,他就会胡思乱想:会不会在我睡觉时,它掉下来呢?要是那样,会不会被我吞进了肚子?这可糟了,想粘都没办法了,除非等它拉出来,可那样太臭了,放在嘴里就太恶心了!要是走路走掉了,怎么办?它是悄悄地掉的,我都没有感觉到,那么一点大的东西,到哪儿找呢?
这颗门牙成了皮卡的小祖宗了。
皮卡只有在心中祈祷了:别掉了呀,别掉呀,皮卡求求你了。
他向门牙承诺:要是能等比赛结束后你再掉,我绝对不会把你扔掉,我要把你留下,好好地珍藏起来,我要把你永远带在身边,无论我走到哪儿。我要向妈妈要一块布,不是普通的布,而是绸子,很柔软的绸子,把你包起来。我要你跟着我,一辈子!我说话算数!一定算数!你想呀,你跟着我,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多少好看的、迷人的东西呀!我长大了,是要出国的,去英国——李哲有什么了不起,他不就是去了一趟英国吗?我还要去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怎么这两个国家的名字里带牙呀,可见,牙是多么的重要啊!我要周游世界,这一点,我早和哥哥说好了,他先出去,跟着就是我出去。我爸爸是作家,他在为我们挣钱——挣钱让我们出去。难道,你不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吗?你不是一般的门牙呀!你是从我皮卡的嘴里长出来的!皮卡是谁呀?我爷爷早就说:皮卡这小子,长大了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小子。我答应你,我一定永远带着你……
皮卡甚至在头脑里编织着门牙与他的对话——
门牙:你是皮卡对吗?
皮卡:是啊,我是皮卡,我是皮达的弟弟皮卡。
门牙:你是想让我在你嘴里再待上几天,对吗?
皮卡:是呀,待到歌咏比赛结束。
门牙:你能走路不摔跟头吗?特别是不摔那种狗吃屎式的跟头?
皮卡:能!我能!
门牙:你能保证不啃骨头吗?
皮卡:我保证!(皮卡还把手放到了胸膛上)
门牙:你说的,绝对不扔掉我?一辈子?
皮卡:是,是是是,扔掉你我就不是皮卡!是一头猪、一条狗!是狗屎!
门牙:哈哈哈……那好吧!
皮卡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六
因为心里总惦记着门牙,排练时,皮卡的注意力有点儿不集中。
秦老师问:“皮卡,你是怎么啦?再过几天就要演出了,你怎么越唱越差呢?”
皮卡挠着头。
李哲站在后面,像大人一样,双臂抱在胸前。
“皮卡!全心全意、聚精会神,好吗?”秦老师问。
皮卡点点头。
接下来,皮卡努力不再去想门牙,又回到以前的状态里。
他站在那个显著的位置上,非常完美地表现着自己。
皮卡常常有天才般的表现。正是这天才般的表现,才让爸爸多少年以后,每逢想起他弹钢琴、唱歌,还有绘画等未能进行到底时,才深深地叹息。他小小年纪,对那一首一首歌的理解,很出人意料。曲调中的许多细节,许多隐藏着的东西,他都能通过他幼小的心灵感悟到。
秦老师对其他几个老师说:“照这样子,再排几次,比赛拿奖,看来问题不大。”
门牙在坚持着,虽然在皮卡的感觉里,它差不多已经连根拔起了,但它却就是没有掉下来。
皮卡说:“门牙呀,你真是一颗了不起的门牙啊!”
皮达故意在
藏书网皮卡面前啃骨头,并一边吃一边在喉咙里发出声音,特别像一条狗。
皮卡看着哥哥,不住地往下咽口水。
这天,皮卡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再过两天,就比赛了。比赛之前要养精蓄锐,就不再排练了。皮卡心想:看来,门牙真的能够坚持到比赛结束。
他站到镜子面前,把嘴张开,再一次地观察他的门牙:
它正好好地待着呢!
皮卡笑了,并对门牙充满了感激之情。
厨房里,妈妈正在炒菜,一股浓烈的辣椒味飘散了出来。
皮卡鼻子一痒,随即,抑制不住地,猛烈地打了一个喷嚏,只见门牙像一颗子弹从他口中喷射了出来,强有力地击中了镜子:当!
家里所有人都听到了这一声音,一个个跑了出来:怎么啦?怎么啦?
皮卡低头望着地上那颗门牙,带着一副哭腔说:“门牙掉了!”
大家都低头去看地面:那门牙正静静地躺在茶几下面。
皮卡突然大声喊叫起来:“我门牙掉了!我门牙掉了!”声嘶力竭。
皮达从地上捡起那颗门牙,看了看传给了妈妈,妈妈看了看,又传给了爸爸。
爸爸举在灯光下看着,像是在看一件艺术品,一件文物。
“给我!给我!”皮卡愤怒地跳起来,一把从爸爸手里夺过门牙。然后,他死死攥紧拳头,仿佛要杀死那颗门牙。
爸爸说:“皮卡呀,你可要善待这颗门牙!你想呀,在这些年里,它帮了你多大的忙呀?它帮你吃了多少根棒骨?噢,你上幼儿园大班时,一个小朋友欺负你,你还咬了人家,肯定也是这颗门牙吧?”
“哼!”皮卡抓住门牙,扭头走进了自己的卧室。
他把门牙放在桌子上,然后坐在椅子上,泪汪汪地望着它。
“叛徒!”
他对门牙充满了仇恨。
他突然抓起门牙,往桌上狠狠一砸。门牙蹦起老高,然后又跌落下来,发出一连串的“的笃”声。
接下来,皮卡就开始谩骂门牙,先是用北京话骂,接下来用油麻地的话骂。他觉得用油麻地话骂最带劲,于是就不住地用油麻地话骂。一边骂,一边拍着桌子,门牙就不住地弹跳。
骂得没有力气了,皮卡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念头,他想一口把门牙吃掉!
//..plate.pic/plate_347249_3.jpg" />
当然,他最终没有把它吃掉。
晚饭后,皮卡推开了大厅的窗子。
爸爸妈妈,还有皮达,都在看着他。
他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又看了看楼下的地面,手一松,门牙在夜色中,从十二层坠落了下去……
七
皮卡绝不肯把领唱的角色让给别人!
好在比赛之前不再排练了。他只要瞒住这两天,他就会站在那个位置上。那是一个让人骄傲的位置。他站在那儿,虽然缺了门牙,但他会尽心尽力地去唱的。他相信,缺一颗门牙与他完美的表现相比,简直就不算什么。
他一边瞒着,一边悄悄地在心里哼唱着他要唱的。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唱着,还一遍一遍地说着:我绝不给学校丢人!
顾自达走过来了:“皮卡,去我们家吧!”
皮卡不说话,只是摇摇头。
“你没有空吗?”
皮卡点点头。
顾自达觉得皮卡怪怪的:“皮卡,你怎么啦?”
皮卡摇摇头,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一切都挺好的。
顾自达心里满是疑惑地注视着皮卡。他发现,不管是谁问皮卡,皮卡都不说话,不是点头,就是摇头,要不就用手比画着。
上课了。
老师提问皮卡:“请皮卡同学回答。”
皮卡站了起来,却并不回答,傻子样看着老师。
“皮卡同学回答呀!”老师提醒道。
皮卡依然傻傻地看着老师。
“你不会吗?”老师问。
皮卡摇了摇头。
“那你为什么不回答?”老师问。
皮卡还是不回答。
“皮卡!”老师的声音变大了,“回答问题!”
皮卡傻傻地看了一会儿黑板,又歪过头去看了看顾自达,还有其他一些孩子。
“皮卡,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捣乱是不?”老师有点儿火了。
皮卡摇了摇头。
“那你说话!”
皮卡紧紧地闭着嘴。
“说话!”老师突然把手中的黑板擦重重地扔在了讲台上:啪!
皮卡打了一个哆嗦,但嘴巴依然没有张开。
“好!那就站着吧!”老师很生气。
皮卡一直站到下课。
许多同学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皮卡,你怎么啦?”
皮卡就是不说话。
一个孩子小声地对另外几个孩子说:“皮卡不是变成哑巴了吧?”
这一天,皮卡成功地瞒了过去,直到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才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把嘴张开。然后,他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空气。
还剩一天,最后一天。
皮卡要好好坚持。让他们说我是哑巴吧!明天,我会把歌唱得特别特别的好!就用缺了门牙的嘴巴唱!哼!
课间操期间,所有的孩子都涌到了教室外面。
三年级的一个男孩在奔跑时,一不小心摔进了路边的一片水洼。他跌跌撞撞地爬了起来,浑身上下都流淌着泥浆,样子十分可笑。可还当大家没有笑出来时,他却再一次滑倒——滑倒时的样子极其滑稽。
轰然大笑。
皮卡“扑哧”一声笑了,并且嘴巴张得特大。
就在笑声像浪潮一般退去时,李哲忽然大声叫了起来:
“皮卡的门牙掉了——”
皮卡一下愣在了那里。
无数的目光投向了皮卡。
李哲像一个小疯子一般叫喊着:“皮卡的门牙掉了!皮卡的门牙掉了!……”他一边叫喊,一边撒丫子在校园里乱跑,“皮卡的门牙掉了!……”
不一会儿工夫,差不多所有的老师和孩子都知道:皮卡的门牙掉了。
秦老师闻讯后,特地找到了皮卡。
皮卡把嘴闭着。
“皮卡,把嘴巴张开,让秦老师看看。”
皮卡望着秦老师。
秦老师用眼睛说:皮卡,把嘴巴张开,让秦老师看看!
皮卡把嘴巴张开了。
秦老师看了一阵,然后用手拍了拍皮卡的后脑勺,长长地叹息一声。
在走向办公室的路上,秦老师不住地自言自语:“太邪门
99lib.了!让谁领唱,谁就掉门牙!明天就比赛了,这不是要人命吗?……”
他要立即找到其他几位负责比赛的老师赶紧商量,看看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放学回到家,皮卡把他不能再领唱的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
皮卡没显出懊恼和伤心的样子。
夜里十点钟,写小说的爸爸写着写着,突然想到了什么,停住了,随即给秦老师拨了一个电话。在电话里,爸爸出人意料地说:“秦老师,我们为什么不改变一下思路呢?就用一个缺了门牙的孩子领唱!缺门牙,要比不缺门牙的好呀!你想想看,是缺门牙好还是不缺门牙好?……”
电话那头的秦老师仿佛看到了一道明亮的闪电一般:“作家作家,你再说一遍!再说一遍!”秦老师的声音几乎有点失控了。
“我以为,缺门牙要比不缺门牙效果好!那效果可能无比奇妙!……”
爸爸又陡生灵感:“让那个叫李哲的也缺了门牙的孩子与皮卡一起领唱,难道不是绝配吗?我的秦老师?”
秦老师兴奋得几乎要砸电话。
第二天上午,合唱团紧急集合。
秦老师宣布:领唱——皮卡和李哲。
仅仅用了两个小时的磨合,五十个人的配合,已是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晚上演出,当皮卡和李哲穿了西装,很有模样地站在聚光灯下,一起领唱时,所有观看的人,见了两张没有门牙的大张的嘴巴,先是一阵狂笑,紧接着就像秋后的池塘一般安静。
皮卡的声音与李哲的声音搭配在一起,简直美妙到极致,而他们的声音与其他四十八个孩子的声音,又是那么的圆融,那么的合适,领唱与合唱,此起彼伏,声音回荡在高大的演出大厅里,实在太迷人了。
无数的人在清晰明确的节拍中点头,轻轻击掌,并不时地笑一笑,就是因为那两扇掉了门牙的大门。
皮卡和李哲感觉到了整个大厅中的人气,就越发地把嘴张大,毫无顾忌地、扬扬得意地亮出了他们的大门。
//..plate.pic/plate_347249_4.jpg" />
因为掉了两颗门牙,把整个合唱团的年龄强调了出来,把幼稚童真、单纯和可爱都无以复加地强调了出来。而这一切,都是打动人心的。
两个门牙的缺失,将留给今晚所有在场的人一个深刻的记忆。
两天后,一等奖的奖杯已亮闪闪地陈列在了学校的会议室里。
知道获奖后的这天下午放学早,皮卡四点钟就回到了家。
他好像并没有因为获奖而显得多么兴奋。回到家,他好像想到了什么,丢下书包下楼去了。
爸爸妈妈问他出去干什么,他没有回答。
但爸爸很快发现,皮卡并没有走远,他只是来到了他家窗口垂直而下的草地上。
皮卡弯着腰,在草丛里寻找着。
爸爸用手招呼妈妈也来到了窗口。他们一起看着儿子。
皮卡专心致志地找着。
他在寻找什么呢?是门牙还是别的什么?
不知为什么,爸爸妈妈的心里,都微微地酸了一下……
选自长篇小说《我的儿子皮卡》
雪柿子
//..plate.pic/plate_347250_1.jpg" />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一
整个夏季和秋季,天空没有掉下一滴雨,所有的庄稼全部枯死,冬季来临时,这百十户人家的山村,开始接受饥饿的煎熬。
米桶、米缸都空了。明明是空了,大人和孩子还是禁不住要打开盖子看一看。真的空了,一丝不剩的空,干干净净的空。饥饿的孩子不死心,把脑袋伸进米桶或米缸,还用手在里面仔细
?99lib.t>地摸索了一阵。
空了!
饥饿的孩子还未灭尽一番童心,把头埋进米桶或米缸里,从嘴里发出声音。那声音出不来,在米桶或米缸里旋转着,轰鸣着。孩子觉得这很有趣,便放大了喉咙,声音嗡嗡地响着,有点儿像天边的雷声。
终于不再游戏,脑袋慢慢抬起来时,脸色苍白,眼角不知何时已挂上了泪珠。
人们开始用带长柄的铁叉挑起头年的麦秸、豆秸,一个劲地抖动着,企图抖落下一些残留的麦粒和豆粒;人们把本想用于喂猪的米糠,用细眼的筛子重新筛了一遍,把一些看不出来的碎米全部筛了出来;人们把芦根从泥里挖出,晒成干;人们几乎搜遍了前后左右的山,将凡是可以充饥的野菜、果实,全部搜罗回家中……
一个漫长的冬季,像一条黑洞洞的隧道,似乎是无底的。
大人们要带领孩子们穿越这条隧道,走向春天,走向来年收获的季节。
孩子们已不再像小疯子一般在外面玩耍,一个个或睁着饥饿的眼睛躺在凉丝丝的床上,或是坐在门槛上,用无神的目光,看着瘦着肚皮、摇摇摆摆地在寻找食物的狗或猫。无心玩耍,也无力玩耍。
瘦。
一切有生命的,都在变瘦,人瘦,猪瘦,狗瘦,连鸟儿都瘦。
衣服变大了,床变大了,房子变大了,村巷变大了,天和地变大了。人们在天底下走着,像一根根长长短短的筷子。
满目的荒凉,在这冬季里,让人感到有点儿绝望。
终于,有鸟在天空飞着飞着掉了下来。有人捡起来,用手摸了摸说:“嗉里没有一点儿食,就剩下骨架了。”
河里,没有鱼虾,只是空河。
夜晚,狗虽然还吠,但声音非常疲软,更像是哼唧。
偶尔,会有个孩子奔跑起来,大人看到了,心立即紧缩起来,向那孩子叫着:“慢点慢点,省着点力气吧。”那大人看到的是越来越饥荒的明天。
食物日渐短缺,人们的眼睛在日渐变大。学校的老师看见一群孩子的眼睛时,无缘无故地想到了铃铛,一对对铃铛。
隔个几天,就会看到有一个乞讨的人走过村庄。男的,或女的,一身尘埃,脚步既沉重,又虚飘。不听口音,就知道那人是从远方而来的。饥荒不只是降临在这个小山村,而是降临在一个非常广阔的区域里。乞讨者明明知道,这小山村已很难施舍,但还是一家一家地乞讨着。“给口吃的吧。”声音疲惫,像是在自言自语。小山村的人因无力施舍这个乞讨者,而心里感到内疚。前面的人家知道这个乞讨者马上就要走过来了,干脆早早地关上门,然后躲在门后,从门缝里看那乞讨的人慢慢地走过。
这天早上,女孩蓬草背着书包第一个走进教室,不久,尖叫着从里面跑了出来。见了树鱼、丘石儿、桐子他们几个男孩,才站住。然后,用手指着教室:“死……死人!”
这几个男孩愣了一下,随即跑进教室。但随即抢着跑了出来,并一时忘记了饥饿,大声喊叫起来。
老师来了。
老师在前,树鱼他们跟在老师后面,慢慢地走进教室——
用两张课桌拼成的“床”上,躺着一个衣衫单薄的乞讨者。是个上了年纪的人,细高个儿。大概,他于昨天天黑时乞讨到了这儿,摸黑进了这个教室。他本想在这里睡一觉,明天再上路的。但饥饿和寒冷,使他永远停止了脚步。
是个外乡人。
这个脸色如白纸一般、嘴巴很难合拢的乞讨者,让树鱼他们害怕了。整整一个上午,他们都在发抖,不仅是身子,心也在发抖。
第一个见到死人——那个乞讨者的蓬草,什么话也不说,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睛深处是不安和恐惧……
二
树鱼很迟才起床。那时,太阳99lib?光已照在窗子上。放在往常,树鱼早在床上待不住了。树鱼贪玩,是出了名的。不玩,就等于要树鱼的命,起早贪黑地玩。老师说:“玩,也得能吃苦。”可是,现在,树鱼天天睡懒觉,不到万不得已,能在床上多埋一会儿就多埋一会儿。
大人们也赞成。这叫省力气。勤劳的大人们也不再起早贪黑了。一是觉得遇上这么一个糟糕的年头,起早贪黑也没有什么意义——忙也忙不出个粮食,二是觉得,这样可以保存力气,好挨过这个冬季。
早晨,只能喝一碗稀粥。说是稀粥,只是清寡的米汤。一碗粥,拿筷子搅动,只看见几粒米,那米粒都能一粒一粒地数清楚。
很快,树鱼就饿了。
饿得心发慌。
树鱼有点儿挺不住了,就往后山上爬去。也许,能在山上找到一些草籽或果实呀什么的。往年的山上,是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食物下肚的。
前几天一直在下雪,山已被雪厚厚地覆盖了bbr>。
树鱼找了一根棍子,当成拐杖,往山上爬着。倒也不冷,甚至还感到有点儿温暖。
树鱼仰头看着那些树:黑桃树、山楂树、野梨树……他希望能在枯枝上看到一两颗残留的果实。
没有。没有。没有……
那些树,已经被无数同样饥饿的目光扫视过了。那些目光织成密密的网子,将这山上所有的果树,都过滤过了。过滤得真干净。
树鱼只好用手扒开积雪,在草丛中寻找着。他居然找到了一颗松果。他眼前并没有松树。这松果大概是一只松鼠从远处搬来的,半道上扔了。他居然从中抠出两颗松子来。他咬碎了松子壳,小心地将里面的松仁剥了出来。他很兴奋地把它丢进嘴里,用雪白的牙齿慢慢地咀嚼。松子油性很大,浓稠的汁液缓缓地流向喉咙,使他感到湿润。
他用了很长时间,才将两颗松子吃掉。
他不能着急,尽管很饿,饿得有点儿发昏。但,他必须克制住,慢慢地享用它们。
那个时刻,两颗松子,是这世界上最金贵的东西。
他继续寻找着,可是,再也没有新的发现。这时,他已经爬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他的身体开始摇晃起来。是因为山顶的风大吗?是因为太阳光的炫目让他有点儿晕眩吗?是因为他往下看了一眼,深深的山谷让他有点儿发晕吗?还是因为他饿了,心慌、眼黑、腿软?
他竭力想让自己稳稳地站住。
但,他的身子却控制不住地摇晃着,越来越厉害。
他有点儿害怕了。他想让自己坐下来歇一会儿,然后赶紧下山回家,躺到床上去。但,还没有等到他去完成这一想法,眼前便唰地一黑,一头栽倒了,并骨碌碌地滚到山坡上,然后,顺着山坡,骨碌碌地滚向谷底。
坡上也是厚厚的雪。
树鱼在往下滚动时,并不显得惊心动魄。他的滚动,甚至卷起了积雪,看上去,他像裹了一条厚厚的松软的白色棉被。
他毫无知觉,像在被子里睡觉的婴儿。
这是一处人们很少光顾的山坡,下面的谷底也很少有人到过。
树鱼竖躺在谷底。
他居然没有很快醒来,而在那里躺了很久。
从山谷那头吹来的冷风,终于冻醒了树鱼。他感到寒冷,但没有立即爬起来。他躺在松软的雪上,朝天空望去。那时,他觉得天空很高很高,山也很高很高。他搞不清楚自己怎么躺在了这里。
他不感到害怕。
他的脑子已经很清醒,并且觉得身上已经有了力气。他要赶紧回家去。万一回不去,这就可糟糕了。他有点口渴,抓了一小把洁白的雪,丢进嘴里。他咀嚼着雪,还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当雪变成水流过喉咙时,他觉得有涓涓细流在流向他的心脏。他更加清醒了,并觉得身体很舒服。他爬了起来——好像并不困难。
他站在谷底,转动着身子,在寻找容易往山上爬的地方。
见不到任何一条路。所有登山人留下的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就在他的身体转动了半圈,而面向一处有点儿隐蔽的山坳时,他一下跌入了梦境:
在那个无人会走到的山坳里,长着一棵柿子树,那柿子树上,居然挂了一树柿子!
他觉得,自己又有点儿要站不住了。但这一回,他没有晕倒。他情不自禁地摇晃了一阵,终于稳住了自己。他向那棵柿子树走去。
柿子树落尽了叶子,只剩一根根完全裸露的树枝。
枝头挂着的柿子一般大小,上面小部分落着雪,看上去像白糖,下面大部分,因被雪水洗过,呈金红色,透亮,如同打过蜡。
正有一片阳光从山顶的一个豁口照在柿子树上,使那棵柿子树仿佛是在天堂里,在仙境里。
望着静穆的柿子树,树鱼无端地想到:那柿子到了夜晚,会一颗颗亮起来的。
他已没有一丝饥饿的感觉,只是久久地、出神地望着这棵柿子树。
一树的柿子,晶莹,玉琢成的一般。
这不是童话,而是一个叫树鱼的孩子看得真真切切的实景。
这个孩子,是在大饥荒的光阴里看见这幅画的……
三
现在,树鱼拥有一树柿子。
望着这一树美丽而生动的柿子,树鱼还没有吃,心先甜了起来。
他的眼睛很亮很亮,双手抱着放在胸前,几乎要哭了起来。
他叫了一声“爸爸”,又叫?99lib?了一声“妈妈”,然后环顾四周,终于知道现在只他一个人在这谷底,不禁笑了起来。
他决定爬上树去,先摘下一颗柿子吃掉,再摘两颗带回家中。其余的都留着。他要省着吃,吃一个冬季。
就在他准备爬树时,山顶上隐隐约约地传来了呼唤声——呼唤他的。
呼唤声渐渐大了起来,他听出来了,是许多孩子的呼唤声。他侧耳听去,听出了桐子的声音、蓬草的声音,还有丘石儿的声音。
他不喜欢丘石儿。他们是对头。他讨厌丘石儿,十分讨厌。他们总是说不到一起去,坐不到一起去。他们甚至见了面都不说话,就当没有看见对方,脑袋一偏,装着看别的什么,走了过去。整个山村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敌人”。
使他们成为“敌人”的原因,一是因为两家的大人,一是因为他们自己。两家大人曾因为争一小块相邻的地而争吵,打得头破血流,最终,是村长出面调解,才算有了一个解决,但从此两家大人不再说话,不再来往。除此原因,树鱼觉得丘石儿总是牛气哄哄的样子,不就是成绩好嘛!有什么了不起的!而丘石儿总觉得树鱼老想把其他孩子拉拢到他那一边。丘石儿心里说:我倒要瞧瞧,他们都愿意跟谁好!
在这些山村孩子的眼睛里,他们两个都是“强人”,因此,他们谁也不选定谁,而是游移在他们两人之间。对于他们的敌对,他们一个个就装着没有看见。
孩子们的呼唤声已变得十分清晰。
呼唤声中,是焦急——十分的焦急。
实际上,人们寻找树鱼已经有两个多小时了。先是妈妈发现他不见了,然后妈妈告诉了爸爸。起初,他们以为树鱼出去找孩子们玩了,并没有特别在意,只是随便问了两三个孩子。在他们都回答说没有见到过树鱼后,爸爸妈妈有点儿着急了,就呼唤起来。见没有回应,呼唤声就大起来。依然没有回应。当爸爸妈妈的呼唤声越来越大,呼唤声透露出来的焦急越来越浓重时,就有很多大人和孩子参加进来。他们找遍了整个山村,各个人家、小学校、村前的寺庙、小电站……把他可能去的地方都找遍了。
谁也没有想到树鱼会去那座山上。
山村的周围有好几座山,那座山是一座最不好看、最无趣的山,平常很少有人会去。而树鱼去那座山,正是因为树鱼想到很少有人去那儿。他想:也许,这样倒有可能找到一些食物。
是丘石儿想到了这座山:“说不定,他去了那儿。”
大人们似乎对这座山不抱希望,说:“那么,你们,孩子们,就去那儿找一找吧。”他们继续围在一起,在推测树鱼此刻究竟会在哪儿。他们让树鱼的爸爸妈妈再仔细回忆回忆,树鱼究竟是什么时候离开家的、走时有没有说句什么、他过去曾去过什么地方……
树鱼的妈妈一直在哭。因为,这山村曾不止一次地发生过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忽然不见了,到了春天,等大雪融化后,发现他躺在山坡下或山谷里——那人去山里,陷在了大雪的窟窿里,或是正走着,雪崩了,把他压在了雪下。
所有孩子都很紧张。虽然一个个都很饥饿,浑身没有力气,但在这几个小时里,他们却好像完全不在饥饿的状态里,不住地奔跑着,呼唤着。随着能去的地方一个一个地被找过,他们越发紧张起来。
丘石儿今天本来打算一天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的。因为妈妈昨天晚上说,今天一天,他们只能吃一顿稀饭,因此,最好不要到处乱跑,免得饿倒。当听到外面找树鱼的嚷嚷声时,他立即从床上爬了起来,并立即参与到孩子们的队伍中。
//..plate.pic/plate_347250_2.jpg" />
大饥荒里,孩子们的心似乎变得脆弱起来,柔软起来。他们忘记了过去很多事情。
丘石儿在前面走着,几十个孩子在后面跟着。
他们在山脚下发现了一行往山顶的脚印。
这一发现,让他们全都兴奋了起来。沿着这行脚印,他们一边呼唤树鱼,一边往山顶爬去……
树鱼听到孩子们的呼唤声,感觉到他们正往这边找过来时,看了看柿子树,暂时放弃了爬树摘柿子的决定。
他不想让孩子们看到这棵柿子树。
它是他的,只属于他。
他看了看山坡,朝相对不算陡峭的坡面走去。他要很快回到山顶上,然后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和孩子们一起回到村子里。
他还没有爬回山顶时,孩子们却都已到达了。
看到树鱼正往山顶上爬,孩子们问:“树鱼,你怎么在这儿呀?”他们一个个顿时都没有了力气,坐了下来,向下看着往上爬来的树鱼。
树鱼爬到了山顶。
“你干吗去了?”
“你怎么会从那儿爬上来呢?”
“你是摔倒了滚到下面去了吗?”
见到树鱼好好的,孩子们都很高兴。女孩们甚至哭了起来。
树鱼说:“我上山找吃的,不知怎么的,在山顶上跌倒了,滚落到了下面。”
“快回家吧。”已很久没有与树鱼说话的丘石儿对树鱼说。当然,他并没有看着树鱼说。
树鱼的心动了一下。
丘石儿站了起来。他本打算往山下走的,却迈不动脚步了。他摇晃着,像风中一棵瘦弱不堪的树苗。丘石儿本来就瘦,进入冬季之后,又一天一天地瘦下去,现在,已瘦得薄薄的,风能随时把他吹跑。
他使劲想使自己站住,但,最终还是一头栽倒在雪里。
孩子们立即将丘石儿团团围住,不住声地叫着:“丘石儿!丘石儿……”
树鱼双腿跪在丘石儿身边,抓起一把雪,放在丘石儿的额头上。
过了一会儿,丘石儿醒来了。他朝树鱼笑了笑,朝孩子们笑了笑。等丘石儿缓过劲来,孩子们搀扶着他一起往村里走时,树鱼总落在后面。
一树的柿子。
不知出于什么心情,孩子们在下山时,还唱着歌。
树鱼跟着唱,唱着唱着停住了,向孩子们喊道:“你们站住!”
孩子们站住了,回过头来,望着他。
树鱼说:“你们不想到山那边看看吗?山底下有条小溪,说不定有鱼呢!我们可以抓鱼烤了吃,草丛里还有橡果。你们都不饿吗?”
孩子们既疑惑又惊喜。
“来!跟我来!”树鱼招了招手,“来呀!”
孩子们都掉转身去。
树鱼走在前头。
孩子们跟着。
重又回到山顶之后,树鱼指了指下面:“谁都不用怕,下面是雪,可厚了,就只管往下滚就是了……”说完,往前一冲,倒在了山坡上,骨碌碌地滚了下去。他的身后扬起一蓬蓬细雪来。
到了下面,树鱼摆出一副很舒服的样子,在那儿躺了一会儿,然后站起来,向山顶上的孩子们招着手:“下来呀!下来呀……”
先是桐子滚了下去。
桐子与树鱼一起向山顶上招了招手之后,男孩们女孩们都争先恐后地向下滚去。
不一会儿工夫,就全都滚到了山脚下。
真有一条小溪,一半结着冰,一半没有结冰,在淙淙流淌。遗憾的是,并没有发现鱼。
草丛里倒确实有橡果。不知是被什么鸟叼到这里的。
树鱼一边和孩子们一起找橡果,一边悄悄地引导着孩子们往那棵柿子树走去——现在,它正被山坡的一道皱褶挡着。
树鱼已经看到了柿子树,但他作出一副聚精会神地找橡果的样子,蹲在地上,扒着压在草上的雪。
蓬草突然叫了起来:“柿子树!”
孩子们全都跑了过来……
四
寒冷的冬季,这棵柿子树让受着饥饿煎熬的孩子们感到震撼。
他们谁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它。
一时,他们忘记了饥饿。这一颗颗看上去鲜艳而温润的柿子,却并没有让他们想到它们是可口的美味,是可充饥的。
他们开始数枝头的柿子。数来数去,总是有好几个数字。反复数了五六遍之后,才终于有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数字:三十六颗。
又观望了一阵,这才想到吃上。
树鱼又有点儿后悔了,但他却说:“我们分了它们吧。”他心里感到了疼。
孩子们都表示赞成。
丘石儿总是显得比其他孩子成熟。他说:“先留着吧。现在,各个人家,都还能对付着呢!等到家家户户都没有一点儿吃的了,我们再来摘吧。”他提出了另一个更实际的问题,“再说,也不够每人分一颗。”
//..plate.pic/plate_347250_3.jpg" />
羽毛
//..plate.pic/plate_347251_1.jpg" />
一根羽毛,一会儿被风吹到这边,一会儿又被风吹到那边。
没有风的时候,一连许多天,它就孤单地待在杂草丛中,或是待在一堆落叶里。
这天,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路过它身旁,把它捡了起来,互相传着看了看,又把它扔到了地上,走了。
不一会儿,羽毛就听见女孩问男孩:“这根羽毛,是哪只鸟的呢?”
“是啊,我属于哪只鸟呢?”
从这一刻开始,羽毛开始不住地问着自己。
一阵大风把它吹上天空。
在天空飘动的感觉真好。
“如果我能属于一只鸟,会飞得更高啊!”
它多么
藏书网渴望天空,多么渴望飞翔。
它落在了水边的一棵树上。
一只翠鸟站在树枝上,歪着脑袋,静静地看着水面。
羽毛却怯生生地问翠鸟:“我是你的吗?”
翠鸟没有搭理它,却一头扎向水面,等它飞起来时,一条银色的小鱼,正在它的嘴里扭动着。
翠鸟重新飞回树枝,又歪着脑袋,静静地看着水面。
羽毛一次又一次地问翠鸟:“我是你的吗?”
可是,翠鸟只顾忙着抓鱼,总不搭理它。
羽毛静静地等待着。
翠鸟终于不再忙碌,掉头看了看羽毛说:“不是我的。”
一阵风吹来,把羽毛吹上了天空。
一只布谷鸟从它身旁飞了过去。
“我是你的吗?”
羽毛问道。
布谷鸟只顾向人们叫唤着:“布谷!布谷!……”没有理会羽毛。
风不住地吹着,羽毛不住地在空中飘动。
当布谷鸟重又飞回来时,羽毛又问道:“我是你的吗?”
布谷鸟扭头看了看:“不是!不是!……”
羽毛落在了水塘边。
一只苍鹭正在浅水里寻找食物。
羽毛问苍鹭:“我是你的吗?”
苍鹭只顾一路向前寻找食物,不理它。
过了一会儿,苍鹭又走了回来。
羽毛又问它:“我是你的吗?”
苍鹭看了看羽毛:“不是我的。”
一阵风吹来,把羽毛吹上了天空。
一群大雁飞了过来。
羽毛问领头的那只大雁:“我是你的吗?”
那只大雁只顾领着这群大雁往前飞,没有搭理羽毛。
大雁飞过时,形成一股气流。
羽毛在气流中翻滚着,但它依然不住地问道:“我是你的吗?我是你的吗?”
飞在最后的那只大雁说:“孩子,你不是我们大雁的羽毛。”
//..plate.pic/plate_347251_2.jpg" />
“知道了。”羽毛轻声说。等它终于能够稳稳地在天空飘动时,大雁的队伍已经远去了。
羽毛落在了一片草地上。
那时,正有一只蓝孔雀在开屏。
有许多人在观看——实在太漂亮了!
好一会儿,孔雀才把彩屏渐渐收起。
人们散去。
羽毛问孔雀:“我是你的吗?”
孔雀看了看羽毛说:“你也好意思问‘我是你的吗?’你也不仔细看看,我的羽毛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羽毛!”
羽毛藏在草丛里不吭声了。
后来,羽毛问过喜鹊:“我是你的吗?”
问过天鹅:“我是你的吗?”
问过野鸭:“我是你的吗?”
问过琴鸟和百灵:“我是你的吗?”
回答是一样的:“不是。”
这天,羽毛遇到了好心的云雀。
云雀说:“孩子,你虽然不属于我,但我可以带你飞上高空,满足你的一个愿望。我可是这个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呀!”
云雀用嘴衔着羽毛,向云的上空一个劲地飞去。
穿越了茫茫的云海,云雀把羽毛带到了云层的上方。
云雀放下羽毛,然后与羽毛一起在天空飘动。
羽毛落在了一座山上。
岩石上,站着一只威猛的鹰。
羽毛毫无理由地觉得,它是属于这只鹰的。想到这一点,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有微风吹来,它有点儿颤抖起来。
“我是你的吗?”羽毛小声地问。
“什么?”鹰歪了一下脑袋问。
“我是你的吗?”羽毛声音大大地问。
鹰没有回答羽毛。它矮下身子,慢慢展开巨大的翅膀——
一只云雀正向这边飞来。
羽毛对鹰说:“我认识这只云雀。”
它的话还没有说完,只见鹰“嗖”地飞离岩石,然后像一支黑色的箭,向云雀射去。
羽毛听到了空中的一声尖叫,它甚至看到有一滴鲜红的血珠,亮晶晶地从空中滴落了下去。
“风呀,你赶紧来吧!赶紧来把我吹走吧!”羽毛在心里不住地呼唤着。
风来了,羽毛飞起,在峡谷中旋转,向山下的田野飘去。
天下起雨来。雨珠从羽毛上滑落,仿佛泪珠。
“我一辈子再也不想见到这只鹰!”
羽毛落在了田野上。
它躺在草丛里,什么也不想,一躺就是好几天。
灿>?烂的阳光下,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正在觅食。
一家子欢欢喜喜,自由自在。
羽毛想:其实,不飞到天空,就在大地上走着,也很好呀!
它多么想问母鸡:“我是你的吗?”但它已经没有勇气了。
温暖的阳光下,母鸡展开了双翅——
哇!好像缺一根羽毛呢!
附录1 著作年表
中文版著作年表
1983.02 《没有角的牛》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5.05 《古老的围墙》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6.02 《云雾中的古堡》重庆出版社
1986.02 《哑牛》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8.06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09 href='9668/im'>《埋在雪下的小屋》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11 《暮色笼罩的祠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9.03 《忧郁的田园》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0.12 href='9665/im'>《山羊不吃天堂草》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1.05 《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12 href='9665/im'>《山羊不吃天堂草》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2.04 《绿色的栅栏》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10 《红帆》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03 《水下有座城》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07 《红葫芦》台湾民生报社
1994.07 href='9665/im'>《山羊不吃天堂草》台湾民生报社
1994.11 《暮色笼罩的祠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12 href='9668/im'>《埋在雪下的小屋》国际少年村图书出版社
1996.07 href='8836/im'>《少年》台湾民生报社
1996.08 《蔷薇谷》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12 href='9664/im'>《三角地》台湾民生报社
1997.12 href='2673/im'>《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01 《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998.01 《追随永恒》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04 href='2674/im'>《红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8 《大水》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12 href='2673/im'>《草房子》台湾民生报社
1999.02 《面对微妙》泰山出版社
1999.04 href='9667/im'>《根鸟》春风文艺出版社?99lib?
1999.06 《红葫芦》希望出版社
1999.09 href='9667/im'>《根鸟》台湾民生报社藏书网
2000.08 《水下有座城》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02 href='9667/im'>《根鸟》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08 《这一切如此神奇》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09 《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
2002.01 《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01 href='/article/4710.htm'>《第十一根红布条》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05 《疲软的小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07 《小说门》作家出版社
2002.09 href='9666/im'>《甜橙树》台湾民生报社
2002.09 《白栅栏》台湾民生报社
2002.10 《忧郁的田园》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2003.01 《曹文轩文集》(9卷)作家出版社
2003.06 href='2672/im'>《细米》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01 《读小说》台湾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
2004.05 《与王同行》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03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10卷)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03 href='2675/im'>《天瓢》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04 href='2671/im'>《青铜葵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05 href='/article/4710.htm'>《第十一根红布条》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2005.08 《天际游丝》新世界出版社
2005.10 href='2671/im'>《青铜葵花》小鲁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6.01 《感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01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草房子》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03 《稻香渡》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6.04 《曹文轩自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09 《国际安徒生奖提名获奖者丛书·阿雏》接力出版社
2007.06 《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6卷)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7.07 《大王书第一部·黄琉璃》《大王书第二部·红纱灯》接力出版社
2008.03 《曹文轩纯美小说拼音版》(8卷)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05 《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3卷)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07 《大王书》(轻装版)接力出版社
2008.10 《月白风清》新世纪出版社
2008.10 《梦见甜橙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01 《曹文轩经典少年小说》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05 《曹文轩美文朗读丛书》(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8 《我的儿子皮卡》系列(1-4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9.09 《共和国作家文库·草房子》作家出版社
2009.12 《曹文轩名作精品集》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01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家丛书》(美绘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0.01 《曹文轩文集》(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01 《曹文轩经典美文分级悦读》(6卷)青岛出版社
2010.01 《我们的麦场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0.02 《曹文轩名作精品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04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马戏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0.05 《曹文轩作品集·红葫芦》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0.07 《水边的文字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0.10 《我的儿子皮卡》系列(5-6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0.11 《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8卷)北京少年儿 7ae5." >童出版社
2010.12 《金色的茅草》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01 《曹文轩经典美文分级悦读》(6卷)青岛出版社
2011.03 《蔷薇谷》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03 《曹文轩水精灵丛书》(5卷)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04 《阅读是一种宗教》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05 《歌王》天天出版社
2011.06 《曹文轩精品桥梁书系列》(5卷)重庆出版社
2011.06 《新寄小读者·学会感动》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07 《曹文轩美文朗读》(珍藏版,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8 《曹文轩小说精品屋》(4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08 《再见了,我的小星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08 href='/article/4710.htm'>《第十一根红布条》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09 href='9666/im'>《甜橙树》海豚出版社
2011.12 《神秘的成长》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01 《我的儿子皮卡》系列(7-8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2.01 《曹文轩儿童小说精粹拼音版》(4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01 《三个放羊孩子的故事——曹文轩儿童小说艺术世界》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01 《丁丁当当·黑痴白痴》(美绘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02 《沉默的渔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2.02 《国际安徒生奖提名者丛书·阿雏》接力出版社
2012.02 《曹文轩作品精选》(4卷)龙图腾文化有限公司
2012.03 《丁丁当当·盲羊》(彩插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03 《曹文轩美文集》(纯美彩绘本,2卷)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04 href='9666/im'>《甜橙树》海豚出版社
2012.05 《田螺·秃鹤》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2.06 《丁丁当当·跳蚤剧团》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07 《丁丁当当·山那边还是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08 《曹文轩箱底书》(4卷)重庆出版社
2012.08 《大王书》(美幻版,5卷)接力出版社
2012.11 《丁丁当当·草根街》(彩插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01 《曹文轩小说精品屋》(6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01 《曹文轩纯美小说》(拼音版,10卷)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03 《丁丁当当·黑水手》(彩插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03 《蓝花》新蕾出版社
2013.05 《曹文轩作品》(4卷)明天出版社
2013.06 《丁丁当当·蚂蚁象》(彩插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06 《作家的第一本书·云雾中的古堡》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07 《男孩的田野》新世纪出版社
2013.07 《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6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09 《曹文轩文集》(当当网定制版,7卷)天天出版社
2013.09 href='/article/4430.htm'>《羽毛》(罗杰·米罗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10 href='/article/4710.htm'>《第十一根红布条》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01 《我的儿子皮卡》(第9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4.01 《曹文轩典藏拼音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2014.03 《曹文轩精品集》(5卷)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04 href='/article/3721.htm'>《烟》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04 《我的儿子皮卡》(第10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4.04 画本 href='2673/im'>《草房子》(9册)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05 《枫林渡》明天出版社
2014.06 《曹文轩小说集》(6册)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4.06 《曹文轩论儿童文学》海豚出版社
2014.08 《中学生文学必备书系·青铜葵花》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09 《曹文轩儿童文学获奖作品》(5卷)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09 《曹文轩精品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4.09 《曹文轩文集·铁皮鼓》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2014.09 《曹文轩文集·红纱灯》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2014.09 《曹文轩文集·黄琉璃》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2014.09 《曹文轩文集·水边的文字屋》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2014.09 《曹文轩文集·青瓦大街》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2014.09 《曹文轩文集·鸭宝河》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2014.09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单向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09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天黑了》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5.09 《曹文轩绘本馆·夏天》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外文版著作年表
2001.06 《红瓦黑瓦》(韩文版)
2002.01 href='/article/5896.htm'>《守夜》(日文版)
2002.07 《黑瓦》(1、2)(韩文版)
2002 href='2673/im'>《草房子》(日文版)
2004.02 href='2673/im'>《草房子》(韩文版)
2005.03 href='2674/im'>《红瓦》(1、2、3)(韩文版)
2005.06 《红葫芦》(韩文版)
2005.10 《梦的花纹》(韩文版)
2005 href='2673/im'>《草房子》(英文版)
2006 《文化中国汉英对照阅读系列·草房子》(英文版)
2007.07 href='2675/im'>《天瓢》(韩文版)
2007.08 href='2671/im'>《青铜葵花》(韩文版)
2008.02 href='2672/im'>《细米》(韩文版)
2008.02 href='2673/im'>《草房子》(1、2)(韩文版)
2009.06 href='9665/im'>《山羊不吃天堂草》(韩文版)bbr>
2009.07 《红瓦黑瓦》(韩文版)
2009 href='2675/im'>《天瓢》(韩文版)
2010 《再见了,我的小星星》(韩文版)
2010.02 《老渔夫》(韩文版)
2010.07 href='2673/im'>《草房子》(韩文版)
2010 href='2671/im'>《青铜葵花》(法文版)
2010 《红葫芦》(希腊文版)
2011.01 《痴鸡》(韩文版)
2011 《中国故事·第十一根红布条》(爱沙尼亚文版)
2012.01 href='9666/im'>《甜橙树》(英文版)北京海豚出版社
2012.12 《黑马白马》(韩文版)
2013.06 《最后一只豹子》(韩文版)
2013.06 href='9667/im'>《根鸟》(韩文版)
2013.06 href='2674/im'>《红瓦》(韩文版)
2013.08 《黑瓦》(韩文版)
2013 《失踪的婷婷》(瑞典文版)
2013.02 《第8号街灯》(法文版)
2014.03 《我的儿子皮卡》(越南文版)
2013 href='/article/4430.htm'>《羽毛》(英文版)
2014.09 href='/article/4430.htm'>《羽毛》(瑞典文版)
2014.09 href='/article/4430.htm'>《羽毛》(丹麦文版)
附录2 获奖记录
1982.02 《弓》(小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1984.12 href='/article/4710.htm'>《第十一根红布条》(小说),《儿童时代》短篇小说征文奖
1985.02 《牛桩》(小说),北京市文学作品评奖优秀奖
1985.12 《手套》(小说),《东方少年》优秀作品奖
1985.12 href='2557/im'>《古堡》(小说),《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
1986.12 《哑牛》(小说),《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
1987.03 《静静的墓地》(小说),《中学生》小天使铜像奖
1987.12 《贵子》(散文),人民教育红烛奖
1988.04 《再见了,我的小星星》(小说),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1988.05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专著),北京大学首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88.10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专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届文学评论科研奖
1988.11 《儿童文学观念的更新》(论文),首次全国儿童文学理论 8bc4." >评奖优秀论文奖>99lib?
1988.11 《白栅栏》(电影剧本),全国儿童故事片剧本征文评奖三等奖
1989.05 《云雾中的古堡》(短篇小说集),中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奖一等奖
1990.02 《阿雏》(小说),北京市文学作品征集评奖优秀作品奖
1992.12 《田螺》(小说),海峡两岸少年小说征文优等奖
1992.12 href='9665/im'>《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第三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
1993.02 href='9665/im'>《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儿童文学作品集评奖一等奖
1993.11 《蓝花》(小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1995.02 《红葫芦》(短篇小说集),台湾《中国时报》1994年度十大童书奖
1995.02 《红葫芦》(短篇小说集),台湾《民生报》《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狮少年刊》等联合主办“好书大家读”年度短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
1995.02 href='9665/im'>《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台湾《民生报》《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狮少年刊》等联合主办“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
1998.02 href='9664/im'>《三角地》(中短篇小说),台湾《民生报》《国语日报》《幼狮少年刊》等联合主办“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1998.02 href='2673/im'>《草房子》(长篇小说),台湾《民生报》《国语日报》《幼狮少年刊》等联合主办“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1998.08 href='2673/im'>《草房子》(长篇小说),第九届冰心文学奖大奖
1999.06 href='2673/im'>《草房子》(电影),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编剧奖
1999.10 href='2673/im'>《草房子》(长篇小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1999.10 href='2674/im'>《红瓦》(长篇小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二等奖
1999.10 href='2673/im'>《草房子》(电影),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奖
2000.05 href='2673/im'>《草房子》(长篇小说),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00.05 href='2673/im'>《草房子》(长篇小说),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小说类金奖
2000 href='2673/im'>《草房子》(电影),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2000 href='2673/im'>《草房子》(电影),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
2000 href='2674/im'>《红瓦》(长篇小说),北京市文学艺术奖
2001.03 《红瓦房》(长篇小说),台湾台北市立图书馆、台湾《民生报》《国语日报》《幼狮少年刊》等联合主办“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2001 href='2674/im'>《红瓦》(1、2)(韩文版)(长篇小说),韩国《中央日报》等评选2001年度“十本好书”
2001.10 《人类生存状态的一致性——关于电影应关注何种存在层面的思考》,第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2.09 《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专著),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2 合著《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中国出版协会颁发的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2003.09 《儿童文学名家经典自选集》,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三等奖
2003.10 href='9667/im'>《根鸟》(长篇小说),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佳作奖
2003.12 合著《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2004.02 中国安徒生奖,CBBY
2004.04 被授予北京市2004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2004.05 国际安徒生提名奖,IBBY
2004.09 北京大学2003-2004学年教学优秀奖
2004.10 href='2672/im'>《细米》(长篇小说),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国儿童文学奖
2004.12 href='2672/im'>《细米》(长篇小说),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颁发的“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荣誉奖”
2004.12 荣获北京第二届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2004.12 《重逢大师》,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颁发的“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佳作奖”
2004 《近二十年来文学中的“流浪情结”研究》,北京市文联颁发的北京市第二届文艺评论奖
2005.09 参与完成的“中国当代文学专业课程建设和研究生培养”项目被评为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09 参与完成的“中国当代文学专业课程建设和研究生培养”项目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2005.12 href='2671/im'>《青铜葵花》(长篇小说),台湾《中国时报》2005年“十大好书”bbr>
2005 作为主持人所主持的“中国当代文学”被评为北京大学精品课程
2006.03 href='2671/im'>《青铜葵花》(长篇小说),台湾《民生报》《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狮少年刊》等联合主办“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
2007.10 href='2671/im'>《青铜葵花》,中国出版政府奖
2007.12 href='2671/im'>《青铜葵花》,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
2007 href='2671/im'>《青铜葵花》,江苏省精品图书奖,第十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
2007 href='2673/im'>《草房子》,凤凰传媒集团2006年度畅销书奖
2007 《稻香渡》,台湾“好书大家读”2006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
2008.12 《大王书·黄琉璃》,中国图书奖
2010 《我的儿子皮卡》,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2010.09 《痴鸡》,2010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2010.09 《菊花娃娃》,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2010.09 《一条大鱼向东游》,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2010.10 《大王书·黄琉璃》,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优秀儿童文学奖
2011.09 《最后一只豹子》,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2011 《最后一只豹子》,2011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2011 《一条大鱼向东游》,冰心儿童图书奖
2012 “丁丁当当系列”,冰心儿童文学奖
2012 “丁丁当当系列”被当当网选为2006-2012年十大优秀中国原创童书
2012 《丁丁当当·黑痴白痴》被《中华读书报》评选为2012年100本好书
2012 《丁丁当当·草根街》,新华网和《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2012 《丁丁当当·草根街》入选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2013 《丁丁当当·盲羊》,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优秀儿童文学奖
2013 href='/article/4430.htm'>《羽毛》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年度最佳童书
2014 《丁丁当当》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13好书”天涯在线书库《www.tianyabook.com》